第一篇: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罪辩护词
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罪辩护词 来源:匿名 发表时间: 2012年11月09日关键词: 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罪辩护词 阅
读次数:1836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受被告人姚新建的委托,担任他的辩护人,依法出庭,履行辩护职责。现根据法庭调查查证的事实,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法庭在合议时予以考虑。
一、起诉书指控的部分事实有误
起诉书指控,由于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致使孟津信用社贷款损失25万元,利息8万元。辩护人认为,该指控数额有误。在姚新建违法发放的这10笔贷款中,截止2009年11月20日,郭颖峰已本息全清的有4笔,涉及本金17万元(见《郭颖峰贷款诈骗十笔42万汇总一览表》第1、2、8、9笔),剩余6笔涉及本金25万元即为本案所指控。但郭颖峰在清偿了17万元本金和利息之后,在法院审理期间又退出了15万元的赃款(见孟津县人民法院【2010】孟刑初字第125号刑事判决书第5页第19行:“另查明,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郭颖峰已退出赃款15万元”),依照法律的明确规定,该赃款是应归还给孟津信用社的,如此,本案的本金损失就不是25万,而是10万。
二、本案的贷款主体是单位,而不是个人
姚新建是信用社的信贷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涉案这10笔贷款的发放,不是他一个人行为,他所从事的工作,只是这10笔贷款中的一个环节,他的职责和权力就是负责“两见面四相符”的,尽管他因怠于履行职责现在成了被告人,但卷宗中的书证材料显示,这10笔贷款没有一笔是他背着领导擅自做主发放的,而是每笔贷款都按程序经过了信用社《贷款领导小组》成员的审查和《贷款管理小组》的签章,显然,这10笔贷款的发放,是信用社的集体行为,是单位放贷,而不是姚新建个人放贷。故 辩护人认为,如果本案构成犯罪,也是应当首先定性为单位犯罪,而后才能追究对10笔贷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姚新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银行或者其他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由于本罪属于结果犯,涉案金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那么,本罪中“数额巨大及重大损失“的标准是多少呢?根据2001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50 ~100万元以上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造成重大损
失”;造成300 ~ 500万元以上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对于单位实施违法发放贷款和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损失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可按个人实施上述犯罪的数额标准二至四倍掌握。虽然,2010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四十二条将2001年4月18日两家公布的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追诉标准从原来的五十万元修改为“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但根据刑法的从旧兼从轻的适用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 6月21日《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的通知 》第一条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经济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01年1月12日就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有过明确的规定【即五十万元以上的损失】,所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处理本案是不适用《标准二》“二十万元立案追诉”规定的。而本案中,无论是按个人违法放贷,还是按单位违法放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远没有达到定罪的数额标准。显然,公诉机关指控姚新建的行为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不能成立。
审判长、审判员:
鉴于上述事实,根据《刑法》第三条关于罪刑法定的原则,及《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二)项关于“依据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之规定,请法院依法判决姚新建无罪。
上述 辩护意见,敬请法庭在合议时予以充分重视。
辩护人:河南洛浦律师事务所莫建勋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发布日期:09年12月16日 阅读:2664 次
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第186条规定,农村信用社员工审批发放冒名、越权、跨地贷款等,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属违法发放贷款罪。鉴于目前湘乡联社正在开展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笔者特搜集整理了关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对工作有所助益。
违规、违章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发放贷款致使形成“不良”,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一种行为;而违法发放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犯金融法律、法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可见,后者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违法放发放贷款犯罪主要从其侵害的客体、违规贷款数额和损失额度、主观行为表现等几方面进行认定。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情形。
对于违法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贷款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批发放冒名贷款。《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贷款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借款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做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等。经统计,此次联社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中,现已查出职工自借或冒名贷款413笔,金额598万元;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374笔,金额604.34万元。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其行为都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员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发放冒名贷款(不管是否自用),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已构成贷款诈骗罪。
(二)发放大额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和《贷款通则》第十条规定:除委托贷款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主要表现为:一是超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信用贷款仅限于对农户进行授信评级,确信借款人资信良好后发放。目前部分信用社存在除小额农户贷款外,超越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的现象。根据法律规定,上述行为均属典型的超越权限和规模发放贷款的违法行为。二是垒大户形成大额信用贷款。如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不进行贷款调查或贷款调查流于形式,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贷后检查,导致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三是无效担保形成大额信用贷款。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抵(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未进行严格审查,或未办理抵(质)押登记等,致使担保无效,也违反了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例如:蒲某和罗某原是奉节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正副主任。检察院指控,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民邱某等人提出用房屋作为抵押申请贷款。蒲某、罗某接到申请后,自己调查、自己审批,不按规定到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登记,就发放了850万元贷款。目前,这些贷款均已到期尚未归还。蒲、罗二人表示,没办抵押登记是有原因的:产权登记机构人员少,他们去办,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忙不过来。在这些贷款中,有的是没有办产权证,无法登记抵押;有的是营业部保管贷款人或保证人的产权证,可视为抵押。检察官丁晓威称,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
(六)规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的程序发放贷款,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只要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均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008年3月,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国安局“五长”联席会议规定,个人违法放贷100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巨大”。目前该案还在审查之中。
(三)发放跨区域贷款。
《贷款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我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以前(即2006年12月30日以前),各信用社为独立法人,发放贷款仅限于本乡镇区域内,如发放非本乡镇范围内的贷款,应当报湘乡人民银行备案,否则违反上述法律的规定。
(四)调查不实、严重失职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款调查的规定: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我市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依法应对借款人是否符合有关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查而不审查;依法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安全性、合法性、盈利性进行调查、评估却不调查、评估等行为均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例如:深圳市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信贷员钟辉在犯罪嫌疑人郑杰以尚青公司的名义申请贷款和承兑汇票的原因、购销合同及贷款的用途没有认真核实的情况下,撰写了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调查报告,导致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被骗贷款二千一百万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钟辉身为银行工作人员,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玩忽职守,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和开具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应予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郑杰构成贷款诈骗罪,被告人钟辉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罪名成立,予以支持。最后,判决被告钟辉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人民币。
(五)贷后管理不到位形成不良贷款。《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后检查的规定: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当前我们的客户经理往往忽略贷后管理,即使定期撰写了贷后检查报告,也是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如因客户经理贷后疏于管理或跟踪调查不实等行为,造成贷款重大损失的,其行为也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二、在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仍故意为之。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造成的后果即重大损失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到,仍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具体来说,不论行为人是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还是行为人滥用职权,发放人情贷款或者以贷谋私,都可以构成本罪。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人员往往玩忽职守,该调查的不调查,该检查的不检查,凭主观闭门放贷、任意放贷。例如:信贷人员只是经朋友介绍而未经调查,凭哥们义气就将贷款发放给某一贷户,贷款到手后,贷户将贷款又挪做它用,信贷人员也没有履行贷后检查的职责,致使贷款形成风险。这种行为从主观来说就是一种故意。再如:最近发生的某地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法发放贷款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滥用手中的职权,只需要经介绍人介绍就可以把二、三万元的贷款放给一个陌生人,而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跟踪检查,导致一百多万元的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使贷款风险集中,形成不良贷款。在这过程中,贷款究竟是谁用的,彼此心照不宣。周某明知或者应该知道一些贷款是介绍人用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后果,还是把贷款放出去,所以犯罪故意即可认定。
三、对违规发放贷款数额和损失的认定。
2006年6月29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
(六)将违法发放贷款罪和量刑标准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本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在行为人因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时,才能以犯罪论处。具体来说,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也就是说,只要是违规发放贷款,且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构成本罪;
(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对于没有造成损失或者损失不大的,不构成犯罪,应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对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实际损失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对因违法发放贷款而造成的逾期贷款数额来确定,只要是逾期的贷款,并且这些贷款逾期是由于违法发放造成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后至移送起诉前仍没有归还就可认定为损失,而无论用款人是否承诺归还。在此期间,如果贷款被归还,则归还的部分只可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仍界定为损失。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
本罪是特殊主体,即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可以经营信贷业务的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上述金融机构中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
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活动中应有的规范,而且是对信贷管理制度的严重侵害,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各信用社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其依法办贷的水准,做到合法、合规办贷。信贷从业人员,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法律责任,遵规守纪,规范行为,保护自己。
(廖永玉 唐小顺)
第三篇: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识及体会
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识及体会
兴化农村商业银行 纪检监察室 周勤昌
2015年9月19号至20日,本人参加了无锡新常态下中小商业银行案件治理与风险防控实务研修班。会上主要对《银行案件、员工不当行为法律风险、加强案件风险防控建议》三个部分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学习,本人对违法发放贷款罪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
是指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
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客体要件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发放贷款是中国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金融业务,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为了规范贷款行为,提高贷款质量,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加速信贷资金周转,中国制定颁布了《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对有关贷款问题作出了规定。如要求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发放贷款;贷款人应对借款人偿还能力等情 况进行严格审查,一般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并对担保的可靠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等等。如果贷款人在办理发放贷款业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如不认真调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或资信情况,随意评估有失水准,或未经批准擅自发放贷款等,其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同时还会造成国家贷款的损失,影响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五、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观要件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则是出于故意,尤其滥用职权,更是故意而为,但违法发放贷款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而违法发放贷款罪仍属于过失犯罪。
六、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七、我行违法发放贷款的现状
目前我行不良贷款余额大致在21亿左右(包括逾期欠息瑕疵贷款)。其中,违规发放贷款估算应该在5亿元左右。表现为:
(一)未按规定对信贷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现超额授信等调查严重失实情形的。
(二)不坚持独立审查原则,按照他人授意进行审查的。
(三)发放超借款人偿债能力或垒大户(包括一户多贷、多户贷一户用等)贷款的。
(四)未经批准或违规审批发放跨服务区域贷款的。
(五)缺程序、逆程序或变相逆程序审批发放贷款的。
八、对违法发放贷款的清收处理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方案,力求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成立贷款处臵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由公安、法院、纪委、检察院参加的一套班子。召开全体员工及家属动员大会,开展为期一年清收方案,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大力宣传清收不良贷款,打击违法发放贷款的目的、意义、做法、政策、法规和正反典型。一方面是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提高欠贷户还债自觉性,特别是震慑那些“逃债户”、“老赖户”,使他们感到欠贷有压力、赖债不光彩,无颜见父老乡亲。使全社会形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贷光荣,赖债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要逐笔进行界定。制定违规发放贷款认定标准,属违规发放贷款,交公安局根据违规发放贷款责任进行追究。对不良贷清收不讲情面,不做好人,对照不良贷款处臵制度,做到该赔偿的赔偿,该追责的追责。
(三)要突出清收重点。一是突出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清收重点。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村干部、党员和经商办企业等这些社会有影响人员,如果长期欠贷不还,就会影响整个清收工作。因为这些人欠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还是焦点,我们必须要钉死抓牢。对公职人员欠贷要逐个清理,一个不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欠贷拖欠不还的,应将情况及时报告市人大、政协,并共同采取措施解决;对村干部、党员欠贷不还的,由乡(镇)采取组织措施和经济及法纪手段逐个解决;对经商办企业等社会有影响人物欠贷不还的,按照属地原则,由当地政府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上述这些重点人物欠贷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带动全局,反之就会影响全局。二是要重点突破违规发放贷款的清收。从本行员工内部入手,从违法违 规放贷攻破。要按照国家、银监部门有关文件,制订过硬措施,掀开盖子,打出“组合拳”,严厉追责,将违法违规贷款问题解决好,创造条件把贷款收回来。三是重点突破大额贷款的清收。大额贷款户主要是指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特别是100万元以上的大户。由于这些户的不良贷款金额大,利息多,大部分都想赖账不还,会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贷款户还要加一句,叫“穷户看富户,小户看大户”。因此,我们必须要盯住这些大户特别是有偿还能力的大户,从这些户入手,采取措施,各个击破。收回一大户,影响一大片,带动全面,效果倍增。
(四)要依法严厉清收。采取法律手段收贷,一定要不畏强暴,敢于碰硬。对“钉子户”、“赖债户”,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和诈骗贷款等大案、要案和重点案件,一般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的,必须高举法律重砸猛锤。法院首先要集中力量执行一批已判决生效的案件,改变那些“赢了官司输了钱”、打了官司也没用”、“你打官司我不怕”的看法。其次,要快审快结诉讼案件,农商行要认真疏理,将有抵押物和可以进入诉讼程序的向法院起诉。一则维护债权,二则收回贷款。公安局要层层分解任务,相对集中,警力和时间、侦查打击一批诈骗贷款案件,从快从严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赖债户”。司法机关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打出轰动效应的清收不良贷款“组合拳”,震慑“钉子户”、“赖账户”和诈骗贷款对象,为清收信用社不良贷款和整顿金融秩序及优化金融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5年9月22日
第四篇:辩护词姚
辩 护 词
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法律规定,我接受被告人姚庆杰的父亲的委托,并经被告人的同意受湖北百龙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担任其辩护人,依法参加本案的诉讼活动。通过认真审阅卷宗及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结合今天的庭审,为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望合议庭予以考虑。
一、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姚庆杰犯绑架罪的定性错误。辩护人认为,本案是家庭矛盾纠纷引起的,被告人抱走受害人柏佳欣应该定性为非法拘禁罪。理由如下:
本案的被告人姚庆杰和被害人柏佳欣的母亲是合法的夫妻关系,如果形成了事实的抚养关系的话,受害人柏佳欣和被告人、秦婷就是一家人。而本案发生的原因是受害人柏佳欣的母亲秦婷与被告人姚庆杰因恋爱而结婚,由于是网恋,秦婷隐瞒了自己的婚史和有小孩的事实,导致被告人感觉自己上当受骗,打过秦婷几次,秦婷害怕而寻求受害人柏佳欣的父亲柏艳超的帮助,即柏艳超带人殴打、威胁被告人,并强迫威胁被告人和秦婷去办理离婚手续。当被告人逃离秦婷和柏艳超后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真实情况,在父亲的指点下,要求秦婷和自己办理离婚手续,秦婷谎称自己在外地而不见被告人,被告人在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又无法见到秦婷解决之间的感情问题时,想到通过母爱,即利用被害人柏佳欣见到秦婷,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婚姻问题。
二、从法条本身看,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而本案的被告不具有这些行为。
1、被告人没有勒索钱财的目的。由于上述事实的原因,被告人抱走柏佳欣的真正目的是想见到秦婷来解决他们之间的感情问题,从秦婷的陈述和被告人的口供以及聊天记录上看,秦婷想到自己有过错,害怕被告人伤害柏佳欣,作为母亲本能的想到用钱来解决救女儿,因此是她先问被告人要多少钱,被告人就顺着她的问题的回答三十万,但被告人真实的意图并不是要钱,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委屈和气愤,想让秦婷心疼女儿,急着来找自己见面,因为当他们约好见面地点时也没有要秦婷带着钱来和他见面。因此,被告人从最开始打算抱走被害人到被害人的母亲来和自己见面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想索取钱财这个目的。
2、绑架罪的另一客观方面是,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以达到绑架者的主观目的,首先他人,应该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本案的受害人是被告人妻子的女儿;其次,绑架者的目的应该是非法目的,被告人姚庆杰的行为目的是见到自己的妻子来解决婚姻问题,是合法的目的,因此,也不符合绑架罪的一个客观方面。
3、在本案中,被害人是没有任何过错,被告人和她的母亲秦婷因为婚姻问题,让被告人受到委屈和威胁,被告人想见到受害人的母亲而不能见到,就利用人的本性之一母爱,要妈妈急着见到孩子而见到自己,被害人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仅仅是一个婴幼儿,没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被告人没有经过孩子的监护人的同意而抱走孩子,属于偷盗行为,但是,被告人偷盗被害人的目的是想见到自己的妻子,要求解决感情问题,而非勒索财物。
三、通过上述事实经过表明,从表面上看,被告人姚庆杰是抱走被害人柏佳欣,在和柏佳欣的母亲自己的妻子聊天时,发泄心中的委屈和气愤,似乎是在勒索财物、非法剥夺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似乎符合绑架罪的犯罪事实特征,但实质上,被告人是为了能和被害人的母亲解决婚姻问题而利用母爱要挟秦婷和自己见面,而非真正的绑架被害人。因此即使被告人的行为触犯刑法,也应该更符合非法拘禁罪的犯罪特征。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客观方面相同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所不同的是,第一,犯罪目的不同,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非法拘禁罪一般都有原因;第二,犯罪对象不同,被绑架的人大多数是无过错的,非法拘禁罪所限制的人一般是有过错,也有的纯属无辜。
四、被告人姚庆杰系初犯,依法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被告人姚庆杰年纪尚轻,无前科,且是在自己受到欺骗、殴打和威胁时做出错误的行为,但是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其初次涉嫌犯罪,犯罪前表现一贯良好,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请法庭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对其给予从轻处理,给被告人姚庆杰一个洗心革面,从新做人的机会。
以上辩护意见,请合议庭合议时给予充分考虑。
辩护人:黄华 二O一一年三月六日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违法发放贷款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第186条规定,农村信用社员工审批发放冒名、越权、跨地贷款等,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属违法发放贷款罪。鉴于目前湘乡联社正在开展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笔者特搜集整理了关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对工作有所助益。
违规、违章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发放贷款致使形成“不良”,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一种行为;而违法发放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犯金融法律、法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可见,后者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违法放发放贷款犯罪主要从其侵害的客体、违规贷款数额和损失额度、主观行为表现等几方面进行认定。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情形。
对于违法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贷款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批发放冒名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贷款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借款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做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等。经统计,此次联社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中,现已查出职工自借或冒名贷款413笔,金额598万元;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374笔,金额604.34万元。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其行为都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员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发放冒名贷款(不管是否自用),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已构成贷款诈骗罪。
(二)发放大额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和《贷款通则》第十条规定:除委托贷款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主要表现为:一是超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信用贷款仅限于对农户进行授信评级,确信借款人资信良好后发
放。目前部分信用社存在除小额农户贷款外,超越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的现象。根据法律规定,上述行为均属典型的超越权限和规模发放贷款的违法行为。二是垒大户形成大额信用贷款。如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不进行贷款调查或贷款调查流于形式,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贷后检查,导致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三是无效担保形成大额信用贷款。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抵(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未进行严格审查,或未办理抵(质)押登记等,致使担保无效,也违反了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例如:蒲某和罗某原是奉节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正副主任。检察院指控,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民邱某等人提出用房屋作为抵押申请贷款。蒲某、罗某接到申请后,自己调查、自己审批,不按规定到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登记,就发放了850万元贷款。目前,这些贷款均已到期尚未归还。蒲、罗二人表示,没办抵押登记是有原因的:产权登记机构人员少,他们去办,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忙不过来。在这些贷款中,有的是没有办产权证,无法登记抵押;有的是营业部保管贷款人或保证人的产权证,可视为抵押。检察官丁晓威称,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
(六)规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的程序发放贷款,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只要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均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008年3月,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
法局、市国安局“五长”联席会议规定,个人违法放贷100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巨大”。目前该案还在审查之中。
(三)发放跨区域贷款。
《贷款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我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以前(即2006年12月30日以前),各信用社为独立法人,发放贷款仅限于本乡镇区域内,如发放非本乡镇范围内的贷款,应当报湘乡人民银行备案,否则违反上述法律的规定。
(四)调查不实、严重失职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款调查的规定: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我市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依法应对借款人是否符合有关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查而不审查;依法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安全性、合法性、盈利性进行调查、评估却不调查、评估等行为均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例如:深圳市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信贷员钟辉在犯罪嫌疑人郑杰以尚青公司的名义申请贷款和承兑汇票的原因、购销合同及贷款的用途没有认真核实的情况下,撰写了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调查报告,导致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被骗贷款二千一百万元。深圳
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钟辉身为银行工作人员,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玩忽职守,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和开具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应予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郑杰构成贷款诈骗罪,被告人钟辉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罪名成立,予以支持。最后,判决被告钟辉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人民币。
(五)贷后管理不到位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后检查的规定: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当前我们的客户经理往往忽略贷后管理,即使定期撰写了贷后检查报告,也是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如因客户经理贷后疏于管理或跟踪调查不实等行为,造成贷款重大损失的,其行为也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二、在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仍故意为之。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造成的后果即重大损失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到,仍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具体来说,不论行为人是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还是行为人滥用职权,发放人情贷款或者以贷谋私,都可以构成本罪。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人
员往往玩忽职守,该调查的不调查,该检查的不检查,凭主观闭门放贷、任意放贷。例如:信贷人员只是经朋友介绍而未经调查,凭哥们义气就将贷款发放给某一贷户,贷款到手后,贷户将贷款又挪做它用,信贷人员也没有履行贷后检查的职责,致使贷款形成风险。这种行为从主观来说就是一种故意。再如:最近发生的某地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法发放贷款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滥用手中的职权,只需要经介绍人介绍就可以把二、三万元的贷款放给一个陌生人,而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跟踪检查,导致一百多万元的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使贷款风险集中,形成不良贷款。在这过程中,贷款究竟是谁用的,彼此心照不宣。周某明知或者应该知道一些贷款是介绍人用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后果,还是把贷款放出去,所以犯罪故意即可认定。
三、对违规发放贷款数额和损失的认定。
2006年6月29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
(六)将违法发放贷款罪和量刑标准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本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在行为人因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
失时,才能以犯罪论处。具体来说,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也就是说,只要是违规发放贷款,且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构成本罪;
(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对于没有造成损失或者损失不大的,不构成犯罪,应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对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实际损失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对因违法发放贷款而造成的逾期贷款数额来确定,只要是逾期的贷款,并且这些贷款逾期是由于违法发放造成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后至移送起诉前仍没有归还就可认定为损失,而无论用款人是否承诺归还。在此期间,如果贷款被归还,则归还的部分只可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仍界定为损失。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
本罪是特殊主体,即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可以经营信贷业务的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上述金融机构中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
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活动中应有的规范,而且是对信贷管理制度的严重侵害,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
失。因此,各信用社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其依法办贷的水准,做到合法、合规办贷。信贷从业人员,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法律责任,遵规守纪,规范行为,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