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8加几的进位加法
2、难点:运用“凑十法”来进行8加几的进位加法。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运用“凑十法”来进行9加几的计算。
2、复习数的组成,特别是十的组成。
101010
∕ \∕ \∕ \
192837
二、新授课程
1、教学例1:有8个孩子在玩飞镖,又跑来了5个。
逐一提问: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板书:8+5)
(3)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8加5表示什么?
(4)一共有13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没有图,看着算式直接算8加5,你会吗?请思考一下。(这里可以提示用凑十法)方法一:
把8看做10,10+5=15,15-2=13
方法二:
想:8和2凑成10
分:5
∕ \3
算:8+2=1010+3=13
练习题:8+38+48+62、教学例2:
(1)你看见什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4+8)
(2)集体讨论:怎样算4+8?
方法一:想8+4=12算4+8=12
方法二:4+8=12
∕ \|——|
(3)出示算一算:8+8=6+8=
3、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现在这里有几盆花?(8盆)小明已经拿走了几盆?(7盆)求原来有多少盆花怎么列式?(8+7)
(2)学生计算8+7
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课堂活动
课时作业设计
8+2=8+3=8+3=8+6=8+8=8+9=
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及其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6、7 ,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物体数量.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识6、7的组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生通过动手手操作,撑握6、7的组成.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是本课时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认识6和7
师:同学学们,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图,你们能数清黑板上有有几个圆吗?
出示:○○○○○○○ 生:5个 板书:55
师:如果果我再添一一个○上去去,你们知道有几个圆吗?? 生:6个
师:好的的,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66
师:现在在我们知道道了5再加加一个上去就成了6,由由此我们知道5比6小.板书:55<6
师:哪好好,现在我再添一个圆上去,大家请看现在又有几个圆? 生:7个 板书:77
师:现在在我们知道道了6再添添一个上去就变成了77,由此我们知道了7比6大.板书:66<7
二、教学6的组成
师:刚才才我们认识识了6和7,但但同学们知知不知道哪哪些数合起来可以组成6吗?现在请请大家拿出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和老师师一起来做做.出示:○○○○○○○○
师:请大大家动手也也在自己纸上图出6个圆圆,并动手把其中中的一个圆涂上黑色.请大大家数一数数涂颜色的和没涂颜色的各有几个.生:1个涂了颜色5个没涂颜色.师:对,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和5能组成6.板书::
//\\
155
师:用同同样的方法法,大家动手涂两个圆看看,想想2和几能组成6.生:2和4能组成6.板书::
//\\
244
师:请大大家用才刚刚老师教的的方法,完成下面几题: 板书:
//\\
//\\
//\\
3(())
4(())
5(())
三、教学7的组成
师:刚才才我们学习习了6的组组成,大家想想7,有哪些数能组成7呢?
师:现在在我黑板上上有一道题题,大家可以讨论做一做..出示:画画一画,填一填,再添添几个圆能得到7.77
//\\
//\\
○○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
2(())
//\\
//\\
○○○○○○________
3(())
○○○○○○○○______
4(())
//\\
//\\
○○○○○○○○○○____
5(())
○○○○○○○○○○○○__
(())
四、巩固提高
师:大家家刚才通过过自己动手手,已经知道了6和7的分别可以以由哪些数组成,大家可不不可以根据据66、7的组成完完成6、7加减法法的运算呢?(可讨论完成).板书:11+5=
2++4=
6--3=
6-4=
22+5=
1++6=
7--5=
7-1=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
角
分)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4、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2016至2017学年下学期一年级(2)班数学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羊岑中心小学 2017
杨剑芳 年5月8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分别出示1元、5角、1角的纸币和硬币,5分、2分、1分的硬币,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④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国徽。)小结: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2.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3)按数字大小分。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板书:1元=10角)2.一张1角可以换_____个1分。
(板书:1角=10分)(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2016至2017学年下学期一年级(2)班数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羊岑中心小学
杨剑芳 2017年5月8日
第四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智多星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必须明确的两点:
我们要教什么?我们会怎么教?下面以反比例的意义为例讲解。这个要板书: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温故而知新,我们先看看前面我们学过的正比例函数)
(一)复习准备 1.简单例题1 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
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量?
(2)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3)表内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简单例题2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__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_关系。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2)水稻产量一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3)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5)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智多星公开课教案
可选其中一、二题,说一说为什么? 这个时候开始板书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得很好。你们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么时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
例4 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如下表:
(1)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出示)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③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吗? ④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⑤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以上问题。(老师巡视、指导。)(2)同学们发言。
根据同学发言,用彩色粉笔画出箭头并加以说明:
①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当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变化的倍数相同。(板书)②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都是600。
(板书)10×60=600
30×20=600
50×12=600 ③从数量关系看:
(3)我们来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4)上述小结让学生照板书内容自述。2.出示例5。
智多星公开课教案
例5 用600页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先填表后,再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装订的本数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 ③它们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④题目中的600是哪种量?
⑤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能列出一个怎样的关系式?可以求出什么? 生:(答略)
师:我们通过这一例题再次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看小黑板(一)中第二条空线,总结反比例的意义。师: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详说例5成什么比例。
生: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每本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如:
15×40=600
20×30=600
25×24=600 所以说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关系。师:刚才你们对照例题总结得很好,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学生黑板,读一读。)师:谁能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说一说例4是成什么比例?(学生看黑板叙述,老师在关系式上标出定量和它们的关系。)
智多星公开课教案
生: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的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
3.学习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你能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字母公式吗?
生:x×y=k(一定)。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了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相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总结一下吗?(两人互相讨论)教师指复习小黑板(一)(即填空),学生回答。
生:相同点是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有一个定量。不同点是,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而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扩一缩,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的量,就要抓住相对应的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这是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
自由发挥:你能举出一个成反比例的例子吗?(自由发言)练习: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3)玉华做12道练习题,做完的与没做的题()。(4)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四)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初步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自设题目
智多星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通过知识引进、知识讨论、知识运用总结进行的。
首先通过复习,巩固了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反比例的意义”,过渡自然,知识做到了连贯性。
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比例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从而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增长了自学能力。
小黑板出示、小组讨论、集体反馈,选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知识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了总结、区别、沟通的能力。练习的多样、及时,使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前后
课
题:前
后
授课者:黄碧凤
教学内容:
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 “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描述。教学难点:
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今天,兔子和乌龟要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路牌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去大森林的路线吧!(出示路牌)
让学生说说,从学校出发,到森林还有几站?下一站是什么? 2.短跑赛跑
(1)认识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质疑:同样是小兔子,为什么有人说在前面,有人说在后面?(比较的对象不同,前后的位置关系就不同)(2)认识多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比赛继续进行,小动物们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小兔子心里很着急,它想问问大家: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 3..联系实际,体验相对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赛车道上
(1)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判断比赛的最后结果。(2)完成课本中的问题。三.拓展迁移 1.水果里的问题
师:精彩的比赛结束了,大家也累了吧。老师买了很多水果,只要你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就能得到水果。
出示小黑板,指名回答。2.排队买票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要去儿童乐园玩,她正在排队买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笑笑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从前面数是她第几个,从后面数呢? 四.总结: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构思数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