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13: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云

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落实到各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利用,极大的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开阔了山区广大农民的视野,拓宽了山里人发家致富的门路,可谓造福万家。

一、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远程教育仍是新生事物,处于起步时期,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1、村级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对接受设备较陌生

落实到村上的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多在各村的支部活动室内,管理人员基本上为各村支书和村长,普遍存在谁有空谁接收现象。而由于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为少数,普遍为初中文化程度,且在这一部分人中,以前接触电脑和卫星接收设备较少,致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设备不可用或毁坏时有发生。

2、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

一些村子对远程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活动室里成为摆设,乡镇有培训和检查才打开用一下,很多村民甚至不知远程教育是为何物,更不用说“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了。一些村两委也表示工作过于繁忙没有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

3、内容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

我国农村地域广袤,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水平不尽相同,就算是在同一个乡,每个村的经济作物都不尽相同,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基本上都是县市统筹,缺乏针对性。一些地方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全心全意为民众着想。

4、缺乏相应考核评比制度,应付了事

部分乡镇没有对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建立一整套的考核评比制度,对各村的具体落实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甚至在知道各村没有具体落实的情况下不闻不问,各村也是应付了事。

5、客观条件的制约

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自实施以来,截止目前,基本上每村都有一套设备,但就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处山地,地形较为复杂,居住较为分散,这就为党员群众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增加了难度。

二、对策和建议

1、集中培训与“一帮一”辅导相结合,着力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各乡镇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每村的“远程教育小组”配备文化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管理员”,并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在对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乡镇,可为每村落实一名大学生,对管理员进行“一帮一”辅导,并协助领导小组负责人管理远程教育及相关资料,负责对系统的维护,安排广大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学习,指导负责人如何正确实用设备,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内,负责人可以单独使用和维护。

2、以点带面,解决宣传瓶颈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指导各村加强宣传,要求各村通过召开村组会议,张贴标语,在场镇设立咨询点,发放传单等传统形式,大面积“铺天盖地”式的宣传,大力介绍远程教育,营造学习远程教育的气氛,以求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各村要充分发挥组长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对各村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将远程教育的好通过人,一传十,十传百,提高广大党员和群众对远程教育的认识。

3、应地制宜,增强教育针对性

各乡镇要根据各村实际,精选适合本地实情的关于种植和养殖的节目,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确保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确保远程教育能给农民兄弟带来实效,确保远程教育能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4、建立健全考核评比制度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比制度,对各村的远程教育落实情况纳入对各村工作的考核评比中来,对落实好的村支部进行一定的奖励,防止各村流于形式,确保各村把党员远程教育这一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之义。

5、实施流动“远教”,解决客观条件制约

各乡镇指导辖下各村设立远程教育视频资料库,把整理好的视频资料分门别类,刻录成VCD、DVD光盘,免费供村民借用。同时制定完备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料库管理办法”,规定借用手续,归还时限,损坏赔偿等具体内容,保障视频资料的正常流转和充分有效利用。对有电脑的村民,应随时开放远程教育设备,允许其可随时用优盘到村民活动室考取资料信息。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全新而意义重大的事业,在实践中仍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能让远程教育事业风正帆满,真正“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作者单位:湾溪乡人民政府

第二篇: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和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有效载体,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助推剂;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真正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对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同时,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7月16日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充分突显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一)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难提升。调研了解到,部分乡镇、村社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识远程教育工作就是放放片子,做做记录、摆摆样子,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工作被动应付了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党员群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远程教育工作过于超前,与当前农村现状不符。二是学习难组织。由于农村外出务工党员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收看的难度。极少数村干部和操作管理员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制定收看计划,未能及时公布播放内容,组织人员参学。为完成上级规定收看任务,个别地方打开设备进行空放,难以达到学习教育的目的。

三是播放内容与接受理解程度不对称,存在远教成果转化难问题。农村党员干部存在一些老龄化现象,让他们接受这些高新科学技术,去带领群众致富有点勉为其难。年轻干部又对播放的致富信息和理论不太感兴趣,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的成果转化难度较大。

(二)、对策研究

开展远程教育,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是核心,使用是目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就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培训,打造队伍,奠定现代化远程教育坚实基础。不断加强技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建成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熟练的管理队伍,管好、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二、健全机制,严格考核,促进远教站点规范管理和正常运行。首先是操作管理员激励机制。将操作管理员落实工作情况,工作实绩与年终考核挂钩,通过实地查看,对管理员履职情况,各站点设备运行,对业务精,服务态度好的技术管理员予以表彰与物资奖励。

三、在带动群众方面,采取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结合种植养殖专业户和普通党员群众,组成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法”,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带头致富作用。

组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以“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宗旨,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闲置的门面,选择政策法制观念强、会经营、善管理、负责任,经过远程教育业务培训合格的管理员或协管员作为从业人员,以供销社为供货主渠道,落实财税支持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所有配送物资直放直销,以进价加运费的形式向各站点供货,服务群众,让利于民。通过对农资商

品的连锁配送,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发生。组建形式上,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筹、政府贴息贷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入股经营、管理员自筹、能人承包等多种方式,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村集体+供销社”、“村集体+专业协会”、“村集体+农户”、“中心店+加盟店”等运行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力争建成一个,巩固一个,发展壮大一个,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面上项目的整体推进。管理模式上,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体为目标,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效益和长效为中心,与农民受益相结合,扎实推进远程教育创业工程及农村供销服务网站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村远程教育站点与供销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农资价格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经营服务承诺制度、利润分配制度,设立银行结算账户、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成立理财监督小组,加强对经营资金收支的监督与管理,将经营收支列为村级财务公开的项目,定期进行公开,增加透明度。站点管理员或协管员有调整变动的,做好经营款物的交接手续,防止资产转换为个人利益。做到文明服务,诚信经营,坚决防止以假充次,让农民在家门口购买到优质商品、享受便捷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规范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的运行。

第三篇: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范围内全面铺开,至此已经整整经历了一个三年教学周期循环,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新课程实验与探索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是新课改的最终实施者,课改实验的成败系于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需要、新的发展。此次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与教材的变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无论从学科体系还是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编排,它能否在实践中顺利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令人关注。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成为历史新课改的当务之急,现就笔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容量太大与现有的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导致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等特点,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教师忙于系统的串线,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讲,时间不够;不展开,学生不知所以然。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而在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的较为薄弱,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较低。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历史素养普遍缺乏等,高中教师在上课时,就需要不断补充知识,使高中教学进度偏紧,课时严重不足现象严重,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费劲。学生也是“被动”地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从而造成教学中新的误区。

二、“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问题 一标多本下的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够成为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仅仅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但是,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视教材如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教师在备课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题。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三、部分教师的历史课程意识淡薄和专业功底不深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影响下,历史教师的课程意识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陈旧与迷失。在新课程理念下,仍用老方法讲课,穿新鞋走老路,进行详细的知识点讲解,有的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还大量的为学生补充知识点。这些都说明历史教师对新课程不理解,对新教材不会用,没有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生成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功底不足。在表述和解释历史史实方面都存在不准确,甚至有些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向学生传达准确的历史信息。

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理论的学习,没有把更新观念和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尤其对历史课程认识不足,没有深入理解历史课程理论,对历史课程意识问题和历史课程结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历史课程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没有真正掌握历史课程结构和逻辑。

四、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把握不准 首先对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体系把握不准。由《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非常笼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广大一线的教师突然从传统的历史课程结构一下子转为新的课程结构的教学,非常不适应,仍然留恋旧的历史课程结构,对新课程结构,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其次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把握不准。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编写上,非常宽泛、模糊,使教师难于把握。新教材内容多,材料的选择多,使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出现问题,同时对教材内部衔接问题,关于教材的整合、处理上问题,关于新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把握程度掌握不准,有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适当,教师把握不好。

对策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首先关于教材使用的观念必须更新。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念问题。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必须大胆,敢于取舍,正确取舍,正确整合。其次,在对待学生上,解放手脚,放手发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高考越来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能力立意更加明确,考查能力越来越多。

对策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真正确立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新课标呈现的许多思想、观念同我们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难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的。长期以来,有一种轻大纲、重教材的倾向,导致教师大纲意识淡漠,甚至备课都不看大纲。新的课程标准比原来的大纲更系统、更全面,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阐述,因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强了。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针对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没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研究方法和思维特点等,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的。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自觉地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对策

三、科学地解读教材,加强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关于教学内容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内容、材料以及重点取舍问题,每一个历史事件,不是从头讲到尾,而是注意内容的轻重,材料的取舍;注重问题的设计,看哪些是本课重点,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把其它的历史问题纳入其中;可以通过预习,解决内容多的问题。

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加强高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师要逐步改变教材是教学唯一依据的观念,而将其仅仅看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告别“教教材”的旧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用教材教”的观念是将教材看作为教学的文本材料,视教材为工具。只有当教材所用的材料和表达的观念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时,教材才有使用的价值。但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出发,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对策

四、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注重集体备课活动,借助集体智慧来克服教学困难。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也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从实际出发,及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过程既是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理论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学习、发展、提高的过程。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尽量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提供平台,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

总之,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课改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教师去适应新课程,而不存在新课程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把握角色定位,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四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正常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难点问题与对策探析

中共××县委课题调研组

从2010年起,全州各县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逐步进入“管、学、用”正常运转阶段。通过县、乡、村(校)各级的共同努力,目前农村远程教育已成为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农村乡土人才和农村干部群众的平台,为增强农村信息交流,顺利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远程教育深入开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制约农村站点工作正常运转的问题。十七大提出“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探索有效的对策才能确保山区农村远程教育工作长效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组织部门和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两年来对远程教育工作的检查、督查、走访和了解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和对策提出以下刍议。

一、群众参学

问题一:学习人数不够

按照目前的远程教育考核检查机制,“学习人数”主要从学习签到册上来体现,或者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和走访群众来分析,结果是签到册上只有10余人左右,不少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反馈对集中培训确实存在“不去学”和“厌恶学”的情况,致使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出现了学习人数不够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对象不足:乡村干部认为,当前农村有能力、爱学习的优秀男性中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在家除部分党员、村干和能人外,其余主要是“386179”(妇女、儿童、老人)队伍,再加上县内大部分村属于边远山寨,从自然寨到村活动室或学校远程教育站点距

“集中学习每月2次以上”是上级刚性规定的培训次数。按照这种“定量”集中培训机制,无论是教学评估、目标考核或者调查走访群众,都要求“三簿一册一志”上体现每月应“集中培训两次以上”的集中学习量化次数,并且要求接受问卷调查的群众说明每月参加两次以上集中培训的情况,否则就是“培训次数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农事季节、红白喜事、培训无对象等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群众喜欢参与分散培训,对集中培训兴趣不高,农村远程教育站点难于完成“每月两次”的集中培训任务。同时,村校站点管理员一般只记录在远程教育站点内开展的集中培训次数,忽视对形式多样的远程教育分散培训的记录,再加上分散培训缺少考核机制,检查时没有把分散培训计入已培训的次数。

对策建议:切实制定培训定量任务,健全培训考核机制 结合分散培训方式在农村远程教育占一定比例的实际,探索较为科学的培训定量指标,在任务安排上注重分类指导,自然寨较集中的村可按“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为辅”的任务安排,即集中培训占60%,分散培训为辅占40%,比如每年按24期以上安排,则集中培训至少为14期,分散培训至少为10期;反之,自然寨较分散的村按“分散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任务安排,即集中培训至少为10期,分散培训至少为14期。同时,健全分散培训考核机制,促使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按照有关规定抓好分散培训,并及时督促管理员做好有关规范记录,解决普遍存在的为应对检查而凭空捏造培训次数的“假、大、空”问题。

二、设备管理

问题三:故障率较高

调查发现,在乡镇和村校站点对远程教育设备无维护责任、出现设备故障则由县远程办和县教育局共同解决的前提下,根据报表记

发现,有的站点特别是村校站点因受远程教育室简陋、领导重视不够等条件的制约,防尘、防火、防潮等工作不到位;有的远程教育室无防盗门窗,或者没有派人守护,或者铺床摆设应付检查,实际上晚上无人值班守护,出现了设备被盗的问题;有的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使用设备后没有及时拨出电源、网线或电视信号传输线,致使不少设备受到雷击损坏;有的站点没有严格执行设备专人使用制度,任由不熟悉设备的其他人员乱用,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故障;有的站点专用设备被乡镇机关单位挪作它用等。

对策建议:严格执行设备管护工作督查与责任追究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到村校站点对远程教育设备管护情况进行检查或暗访,督促乡镇远程教育站和村校站点负责人严格按规定落实“五防五好”工作,发现设备管护隐患责令限时整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设备管护责任追究制度,对站点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不到位造成故障、损毁或被盗的,除乡镇党委政府、远程教育站和村校站点共同筹资更换或维修远程教育设备外,视责任情节轻重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两年来,全县已有两所中学和一个村级活动室站点因为远程教育设备被盗问题被责令自筹资金重新更换远程教育新设备,并进行公开通报批评,有一名小学校长因远程教育管护工作滞后而被免职。

三、队伍建设

问题五:管理员队伍存在后顾之忧

村校站点管理员变动频繁,大多是“半路出家”,工作业务素质较低、精力投入不够、积极性不高、主动意识和责任观念较差,还不能真正适应村校站点的技术培训、终端设备维护和教学资源开发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造成了农村站点“无人管”或“管不好”的被动局面。经与站点负责人和管理员探讨,他们认为主要问题出在管理员的保障机制方面。一是村级管理员工资待遇保障问题。目前全县90%以

或现场示范指导却忙不过来,制作群众喜爱的地方远程教育特色课件没有备用人才,涉农部门培训人才到村开展多头培训等问题,都凸显“人网”资源开展不足,人才支持不够。

对策建议:建立健全“人网”资源体系

充实乡村远程教育“教员队伍”,明确县、乡有关党政班子成员作为政治理论教员,县、乡有关涉农科技等部门干部作为实用技术教员,县乡远教办和村校管理员为设备使用及上网教员,逐步形成教学“人网”(人力教学网络体系)。建立县、乡远程教育“协作员队伍”,要求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提供相关人员,组成课件开发、经费协调、问题排查、教育研讨、教学指导、工作监督等方面的远程教育协管“人网”(协助管理人员网络体系)。通过加强“人网”资源体系建设,适应村校远程教育站点“天、地、人”三网合一、相互补充的培训需要,逐步形成县乡村共建互动齐抓同管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大格局。

四、经费保障

问题七:站点运转经费不足

××县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村级组织日常工作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微薄的“村级运转经费”为支撑,远程教育站点仅靠县财政和县党费共同划拔的每年每个站点800元的管理经费来运行,支付400元工资给站点管理员后,站点可支配的经费仅为400元,对于正常利用“天网”、“地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群众培训、资源库建设、远程设备设施维护维修、上互联网的网络宽带费用等都提供保障,利用“人网”培训更难于接待各级培训教员就餐,致使站点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保证,更无法推动远程教育工作上台阶。

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大站点运行经费筹措力度

加大村级站点运行经费投入,探索“省州拨一点、县级筹一点、

正常故障的,由县、乡、村(校)各级严格按管护职责及时购买配件并组织力量进行维护,切实为各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2011年来,××县远程办投入专项维修经费32645元,按照村校站点设备维护需要购进一批卫星数字接收机、电脑主机内存条、卫星数字接收卡、刻录机、高频头、主板等急需更换的设备配件,并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蹲点维修,先后修复了13个站点的设备故障。

五、学用转化

问题九:缺少配套资金投入保障

农村远程教育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学用转化“帮村致富”和“助农增收”,然而,不少不能坚持参加长期学习的群众反馈,远程教育培训应该有项目物资作为配套支撑,否则参训群众由于缺少发展资金在培训后“无用武之地”,最终大部分群众会失去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兴趣。不少村建起来的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只是极少部分致富能人的远程教育成果,事实上仅仅代表个别学用转化现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仍然处于无法争取到配套项目建设资金的困境,因配套资金造成远程教育“学、用”难转化的“梗阻”问题普遍存在。

对策建议:建立远程教育配套项目物资机制

加强与扶贫办、信用社等部门协调合作,建立健全远程教育项目贴息物资和农村小额信贷配套投入机制,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殖专业合作协会为载体,推选“会员贷款,协会主管”的远程教育项目扶持发展与管理模式,既要注重把大额项目资金贴息扶持给示范基地大户,又要尽力协调贷款帮助有发展前途的参训群众,努力解决参训群众无配套项目资金的问题,真正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使学用转化工作落到实处,逐步构建培训拉动、项目带动、群众联动、市场推动“四位一体”服务的远程教育“学用

问题十一:没有形成大规模培训格局

当前,远程教育平台已逐渐成为县、乡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培训的平台,县级在远程教育领导小组配臵、教学资源(课件等)开发、教学人才利用(科技专家队伍)等方面已认真探索了不少举措,但真正整合涉农部门培训资源的工作还停留在粗浅的层次上。由于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农村培训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如果利用站点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部门培训还可以,一涉及到统筹安排、资金整合等方面的利益,各部门便强调没有专项资金或时间由上级定等等理由,到村级开展无序培训、多头投入或重复培训的问题仍然存在,相关部门的培训力量没有形成合力。

对策建议:整合部门教育资源,构建新型农村培训体系 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主阵地作用,着力对现行的农村教育培训体制进行了改革,整合县乡部门农村培训资源,紧紧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撑的目标,协调各乡镇、各涉农培训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调配全县培训力量,努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村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县、乡、村涉农培训一盘棋,形成部门培训资源捆绑部署、统筹安排、资源整合的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广大群众的格局。

第五篇: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洞口县醪田镇中心小学 尹茜

一、农村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3月4日——12日,教育部课程评估组组织进行了对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实验进展的调查评估,其问卷结果显示: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按照从省会、市县、乡镇到农村的顺序进行排列,对新课改“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依次为35.7%,30.6%,21.3%和11.1%;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比例依次为3.2%,4.3%,5.0%和23.5%。并且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显示,有64%的人口在农村。所以,新课改必须先从农村抓起,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l.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整体素质跟不上课改形式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基本上由民办、代课转正和年龄偏大的教师构成。而他们的起点一般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水平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新课程改革。像我以前就读的明家小学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没有合格学历。近五年来没有几个师范毕业生分配进来,原有的外乡镇的几个师范生也调走了,现在基本上是一些老高中生在唱主角。相比较,小学一年级的情况相对好一点,教师具有师范类合格学历的也只占60%,30岁以下的仅占30%。

2.城乡教师待遇与生活条件的差别使好教师很难留住

我国多数县、市通过公开择优选调的方式,将农村的优秀教师调到城区任教。这有利于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每年从农村调走的一批优秀教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这对于那些渴望汲取知识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再加上农村人口分散,学校规模小,人生不旺,一个教师要教多个年级多个班,效率不高。另外,现在的年轻教师只想往城镇方向调动,造成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紧缺,带来了农村教师年龄的老化。

(二)农村孩子知识面窄

l.生活的环境

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知识面比城里的孩子要窄的多。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些。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不是很好,又得不到良师的指导。所以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不善于与他人沟通;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问同学和老师,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材料,起点高,容量大,中小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2.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

农村学生缺少获取材料以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知识面窄,见识有限,难以参与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方式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无处搜集资料。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渠道狭窄,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老人们根本不明白新课改是怎么一回事,学校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难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三)新型师生关系没有完全形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现在,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但由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新型师生关系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l.师生之间相互对立

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教师说对那就是对,就算是错的也依然要执行。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受到制约,思维受到阻碍,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使师生之间教和学的关系易受到破坏,容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2.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没有基本冲突。在中小学里,教师包揽一切活动。以至学生跟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课堂自由懒散

一些教师把“自主”变成了“自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不加“限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而学生自制力薄弱,没有了管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你不教我就不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四)办学经费的紧缺是新课改面临的最大难题

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它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l.缺乏教学设备

现在乡、村彻底与学校脱节,不拿一分钱投入到学校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留给学校的人头费每生每期只有10多元,正常的办学开支都不能保证,改善办学条件从何谈起?我们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来源——图书馆;没有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

2.教师缺少培训

由于学校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不足,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困难.提高教师素质困难重重.面对课程改革,很多教师迫切希望到外面学习、充电;参加培训,但能如愿以偿的只有少数。我们醪田学区去年暑假到市里参加通识培训的只有十多个人。时间只有两天,其效果很有限。这样不仅打击了教师积极性,而且效率也不高。

3.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教材配套资源不足存在矛盾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比原有教材的内容更具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加之资料的不足,教师们一时还难以驾驭教材,也就把握不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常常受到旧有教案的束缚,不经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像语文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由于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又不对学生开放,学生个人大量购买图书又需要资金,而没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参考,课标规定的阅读篇目也很难完成。

(五)新课改的本身存在着最根本的问题

l.设计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国国情

第一,课程设计不具可行性。如科学课、艺术课、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在不改变分科教学的大环境条件(如师资来源、课程衔接等)下,盲目在中小学开设这些综合课程是不现实的,在许多中小学里,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课程都被语文、数学或是其他科目所代替;第二,目标设计过于庞大,缺乏实现的基础。如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等,致使新课改目标分散,虽然面面俱到,但不够深入。

2.课程门类和课时太多

课程门类较多,教师专业与《新计划》难以形成对应。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兼课至少有二到三门,这样精力就会分散,导致顾此失彼或者疲于应付。新课程的专业教师不多,因而,有些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只重视语、数,初中则重视语、数、外、物、化等主课,其他毕业不考的课程无暇顾及。可见,实施新课程计划一时难以落实。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制度与旧有的评价制度并行,存在虚化改革的危险。有的学者提出,新课改评价正处于“两难困境”;一边是全新的新课程评价理论,另一边则是原先的课程评价实践。到现在为止,评价教师业绩时,仍以“分数”这根指挥棒进行评价,同时在考试方式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评价机制和考试方法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扼杀了教师的大胆想法。由于各个学校都是刚进入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几乎还是老一套,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从根本上否定了素质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产生“别人怎么教,我就怎么教”的思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在同行的评价中甘处下风,所以,在教学中不敢或不愿实施自己的想法。

二、改善农村新课改的对策

既然新课改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新课改还能不能发展下去呢?我认为,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一旦抛射出去,再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同样。新课改既然已经实施,而且已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因此,必定会沿着它应该运行的轨迹走完它该走的历程。新课程将怎样继续进行下去?这取决于现在和将来我们围绕新课改所实施的具体行为。对此,本人对今后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l.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出为人师表的表率。教师的生命价值是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的;其次教师要有法律意识。不能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就不准他上课;有的学生迟到,老师会罚钱、罚站等,这些都是违法的。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2.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基础

在新课程培训中,要继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好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坚持通盘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 4

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方针。在培训方式上,要倡导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交流

[5]对话,了解他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学生不敢提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对此可以这样做:(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平等对待一切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合理,不应直接否定,首先要表扬学生勇敢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提出问题;(2)创造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就某一问题或事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掌握问题。

至于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胆子小的问题,这虽然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学校推进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耐劳,只要教师们有耐心、有爱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就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观念,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朋友式”的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筑,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促进者。

1.以人为本,体现人本主义

人本理念要求一切社会活动,必须以人并满足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1)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2.把学生看成“整体人”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不搞“一人堂”,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以亲切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和热情真诚地职业道德和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缩短师生间心灵的差距。

其次要尊重学生。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这是人与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权的人,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尊重。事实证明:尊重学生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而且能够增进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更加的尊重老师,这样才能改善好师生关系。

(四)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

为确保教师工资能按时发放。省政府应继续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逐县核实财力。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教职工还没有达到合理比例的县,要继续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县级人民政府化解财政困难。政府应适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l.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实行对教育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地缩小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俗话说:‘有舍就有得’。政府要舍得投入,为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给教师们进行新的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较好的环境。另外,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和必要的教学设施,努力解决班级过大和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2.尽力改善办学条件

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要用好政府的投入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订购大量教学资料,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的母校——醪田中学,积极筹措资金,配置了40多台电脑,学校利用节假日,对大部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五)改善新课改的管理

一元化的视角是新课改问题研究文献中比较明显的缺陷之一,新课改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受到很多制约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要以多元化的视角看待问题。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历史进程,这种借鉴不仅是对发达国家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同时更能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式,只有确立了多元视角,才能对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认识,才能对新课改有一个全面而辩证的认识。

l.抓紧完善新课改的设计方案

新课改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要及时查漏补缺,努力降低教师们参与改革的难度。新课改的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如制定各种评价制度,明确和完善中考、高考等各项考试制度;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来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调整课程的门类和课时

中国现行的教学计划规定中小学要开设20多门课程,由于门类过多,分科过细,造成了教育内容条块分割。因此,应减少一些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课程课时,如 一些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一些地方课程等。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3.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应该从以往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上开始改革。在对学生评价上,把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改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把终结性评价改为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把教学作为师生互动,交往,学习的过程,不断促进教师像研究型、发展型转化。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农村课改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们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农村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下载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2007-12-16 22:26:1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农村党员干部远......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各乡镇、各新闻单位:根据中组部组通字xxx号、x远程办xxx号和x组xxx号文件精神,我县做为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各新闻单位:根据中组部组......

    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范文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04-22姚秋云叶少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对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推进税......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房价高、住房难”已成为困扰中国居民的三大难题之一,住房困难说明我国当前的住房制度存在缺陷。改善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大规模......

    酒店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营销过程, 酒店营销, 酒店营销策略, 酒店营销问题, 酒店营销问题处理 酒店营销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为使酒店盈利而进行的一系列......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位艺术大师说过,“没有艺术修养的人,是不健全的人”。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