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工作暂行办法(最终版)
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工作暂行办法
【颁布部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总政治部干部部
【颁布日期】2001.05.31
【实施日期】2001.05.31为做好从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工作,拓宽选拔培养军队干部的渠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和范围
(一)从高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应着眼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坚持全面衡量、保证质量、公平竞争、择优遴选的原则,重点选拔培养部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适量选拔培养初级军事指挥人才。
(二)选拔范围以理工类专业学生为主,兼顾文史类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以设有国防生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选培办)的高校为主,根据需要也可从就近的签约高校中选拔。
(三)选拔对象应是参加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被录取,或符合保送条件被保送入学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从二年级学生开始选拔,研究生一般从一年级选拔。在高校享受其他定向专业等义务性奖学金的学生不参加选拔。
(四)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国防生选拔。在同等条件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特长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毕业后志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和基层部队工作的学生优先选拔。
二、选拔计划
从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计划,应根据军队生长干部培训规划中确定的专业和数量,结合部队建设对人才的补充需求和高校实际,与从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国防生、军队直接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计划通盘考虑,统一拟制。女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
拟制选拔计划,先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和高校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国防生选拔对象进行预测汇总后提出预案,于每年3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干部部。选拔计划由总政治部干部部会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于每年5月底前下达。选拔计划下达后,由高校和选培办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三、宣传动员
高校和选培办应重视做好选拔国防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抓住新生入校军训、重大节日、毕业入伍等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学报、宣传专栏、广播电视等途径,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宣传动员要纳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要注意发挥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及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
宣传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1)我军的优良传统、现代化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重要意义、培养方式和政策规定;(2)国防生选拔的基本条件、方法程序、毕业后的分配原则和职级待遇;(3)《现役军官法》、《文职干部条例》以及军队干部工作的有关法规制度;(4)部队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高校毕业入伍干部在部队建功立业的突出成就、先进事迹等。
四、选拨考核
选拔国防生的条件和程序,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总后勤部财务部《国防奖学金发放和管理办法》([2000]财事字第0641号)中规定的享受国防奖学金对象的条件,一般应按照学生个人申请报名、院(系)推荐、高校和选培办考核筛选、大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门审批的程序进行。
对学生的选拔考核工作,一般安排在选拔年度前一年第二学期集中进行。由学生向所在院(系)报名,院(系)对报名学生进行初审,对其德才表现作出鉴定,提出推荐意见。选培办应会同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对选拔对象逐个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觉悟、现实表现、学习成绩、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等方面。培养目标为初级指挥干部的,还应侧重对其形象气质、体魄状况、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素质潜力等项目的考察。体检一般安排在高校医院进行,也可在就近的军队医院进行。考核选拔工作实行责任制。
当选拔数量不能满足选拔计划时,高校和选培办可在相近专业中从志愿从事军队工作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并视情由高校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整。选拔的国防生名册,应于当年9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干部部审核备案。
经批准成为国防生的学生,即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并由高校、选培办和学生三方应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高校和选培办应采取一定方式公布选拔结果。
五、在校培养
高校和选培办应当重视抓好国防生(包括从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国防生)的的在校军政训练和日常教育管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学习动态,注重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军政训练任务的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国防生到部队参观见学和实践锻炼、增强他们对部队的了解。国防生毕业时应具备军队干部的基本素质,能够基本适应岗位任职的需要。国防生在培养期间实行全程筛选。高校和选培办应进行跟踪考察,建立培养考核档案,填写《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登记表》(见附件)。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应取消国防生资格。
六、毕业和派遣
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满,达到毕业要求取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后,高校和选培办要做好对国防生作出毕业鉴定、提出任职建议、健全档案资料等工作。
毕业国防生的分配方案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与高校和选培办共同拟制,于每年2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干部部审批并统一下达。
毕业派遣工作由高校和选培办具体组织实施。军队用人单位可视情派人到高校进行考核,并协助高校和选培办做好派遣报到工作。
七、组织领导
国防生的选拔培养工作,事关军队生长干部的质量,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职责。高校和选培办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互相支持,通力合作,遵循普通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国防生的在校军政训练及相关活动,确保国防生选拔培养质量。大军区级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国防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并注意研究探索特点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每年选拔培养工作结束后,高校和选培办要于9月底前将书面总结分别报向上级主管部门。
高校和选培办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证明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证明
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 族,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制:叁年,该生年9月至今在我系级专业学习。
特此证明。
经办人(签章):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系
年月日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证明
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 族,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制:叁年,该生年9月至今在我系级专业学习。
特此证明。
经办人(签章):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系
年月日
第三篇: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
发布2010年07月10信息
驻校选培办
时间:日
来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国防生的招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和总政治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军队院校招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的青年学生。符合条件的保送生也可申请成为国防生。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后,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参加统一组织的军政训练,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
第三条 招收国防生的高校,应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生源质量,能满足培养军队干部的专业和数量需求,并与军队签订有关人才培养协议。招收国防生以设有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选培办)的高校为主,根据部队人才建设需要,经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扩展到其他签约高校。
第四条 招收国防生,应坚持统筹规划、按需培养、注重质量、公平竞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第五条 国防生的招生工作,在教育部和总政治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高校招生主管部门、高校与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下同)、选培办分级负责制。
第六条 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负责招收国防生的统筹规划,制定国防生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审批下达招生计划,部署招生工作。
省级高校招生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对本地区考生的宣传、报名和录取工作,研究解决招生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主要负责拟制招生计划预案,检查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协同有关省高校招生主管部门研究解决招生工作的有关问题,各军区负责指导有关省军区做好报考国防生考生的政审、面试和体检等工作。
高校主要负责做好报考国防生考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具体落实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下达的国防生招生计划并录取新生;协助选培办组织对新生入学后的复审和复查。
省军区参照《省军区系统组织协调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工作实施办法》,主要负责做好报考国防生考生的政审、体检工作,协助招生高校和选培办做好考生的宣传动员和面试等工作。
选培办在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的指导下,与高校共同做好国防生的招生宣传、资格审查、录取和入学后的复审复查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七条 招生计划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根据生长干部需求预测,与高校协商后拟制预案,并于12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审批,列入高校招收国防生计划。
第八条 国防生招生来源计划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汇总后分送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并由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招生来源计划下达后,未经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调整。
第四章 报考条件
第十条 招生对象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二)品德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三)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截止当年八月三十一日)。
(四)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第五章 招生宣传
第十一条 招生宣传是确保国防生生源稳定充足的重要环节。省级高校招生主管部门、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高校和选培办应重视做好招收国防生的宣传工作。
第十二条 招生宣传可采取印发招生简报(章)、发布招生信息、开展招生咨询、深入中学介绍情况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向考生、教师及考生家长介绍国防生报考条件、程序、高校招生专业、数量、培养目标、在校学习期间享受的待遇、毕业分配原则和毕业后职级待遇等政策规定,以及《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的有关内容。
第十三条 普通中学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当地招生部门、招生高校、选培办共同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动员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报考国防生。
第六章 政审、面试和体检
第十四条 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应进行政审、面试和体检。国防生政审和体检工作纳入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组织和管理系统,与之同步进行,由省军区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总政治部干部部《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执行。
第十五条 对报考国防生的考生政审结束后,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治审查表》。政审合格者,取得面试资格。政审和面试合格者,参加体检并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审、面试、体检登记表》。
第十六条 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将政审和体检均合格考生的有关材料装入档案,并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审、面试、体检登记表》录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审核录取国防生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 录 取
第十七条 国防生的录取工作由招生高校负责,选培办协助。省级高校招生主管部门应及时向有关招生高校提供考生的电子档案。
第十八条 录取国防生须在高校相应分数批次内进行。考生统考成绩必须达到或超过报考高校招生专业在招生地区的录取提档分数线。生源不足时,高校可在服从调剂的考生中录取,或报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主管部门批准后跨省调剂。
第十九条 获地区(市)以上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二十条 报考国防生的考生,不符合国防生录取资格,但其统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录取分数线,且符合招生高校录取条件的,应与其他考生同等对待,并按有关招生规定参加报考专业的正常录取。
第二十一条 对符合国家规定保送生条件且志愿从事国防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严格按照国家招收保送生的办法,经政审和体检合格,可免试保送为国防生。
第八章 签订协议书
第二十二条 考生被录取为国防生后,高校、选培办、学生本人三方须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与普通高校协商制定)。考生家长(监护人)为签约考生的担保人。
第二十三条 《国防奖学金协议书》(一式三份)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学生本人,学生及其担保人签名(盖章)后,入学报到时将协议书交选培办。经入学后复审复查合格,由高校和选培办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学生本人保存一份,高校和选培办各一份分别存档。
第九章 复审复查
第二十四条 国防生新生入校后,高校和选培办应在十五天内组织进行复审复查,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表现、从事国防事业志向、身体状况及协议书签约等情况。
第二十五条 国防生身体复查一般与高校新生身体复查同步进行,不能完成的军队规定体检项目,可由选培办协调安排在就近的军队医疗单位进行。
第二十六条 复审复查合格者,经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批准后,确认国防生资格,由选培办组织填写《国防生登记表》。不合格者,取消其国防生资格,按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未完成国防生招生计划或由于复审复查淘汰的缺额,可从符合国防生条件的新生中选拔递补,具体办法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与高校研究制定。
第二十八条 复审复查工作结束后,高校和选培办应于当年10月底前,分别将国防生招生工作情况逐级上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总政治部干部部主管部门。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对国防生除军队的特殊要求外,按所在高校普通学生同等管理。高校和选培办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适用于高校为武警部队招收国防生工作。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关于从在校学生中选拔国防生的通知
教务〔2009〕45号
关于从在校学生中选拔国防生的通知
各相关院系:
2009年武警部队拟在中山大学2008级本科生中选拔10名国防生,具体事宜如下:
一、选拔范围和基本条件
生源种类:必须是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2008级本科生(男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在同等条件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特长生,以及毕业后志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和基层部队工作的学生优先选拔。
专业条件:以信息安全和行政管理专业为主,相近专业的学生也可参加选拔,选拔为国防生后统一调整为信息安全(国防生)和行政管理(国防生)专业。
政治条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祖国,热爱军队,志愿献身国防事业,思想品德良好,符合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
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主要要求:(1)身高不低于165厘米。(2)四肢匀称,功能无异常,动作协调。(3)无性病和其它传染性疾病,无风湿病、—1— 心脏病和血管疾病,近期无大手术史。(4)裸眼视力4.5(0.3)以上,矫正视力4.9(0.8)以上,无红、绿色弱、色盲。
年龄条件:毕业时年龄不超过24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学习成绩:按规定完成设置的课程,无不及格课程,绩点在2.8以上。
二、选拔程序
国防生的选拔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填写《从在校学生中选拔国防生报名表》)、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中报名,院系择优推荐,教务处、学生处、选培办共同审核的程序。
三、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从发布信息之日起到2009年6月9日止。
四、有关待遇
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所在高校统招本科生同等待遇,享受国防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同时可享受学校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国防生在校期间接受武警部队和中山大学的双重管理,参加部队组织的军政训练,毕业时经部队考核达到培养目标者,办理入伍手续,任命为部队干部。毕业国防生定职、授衔与军队院校相应培养层次的毕业学员享受同等待遇。
五、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武警驻中山大学选培办 联系地址:中山大学东校区北学院楼B205
—2— 联系人:陈干事 联系电话:39332373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国防生△ 选拔△ 通知
中山大学教务处
2009年5月26日印
—3—
—4—
第五篇: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国防生的招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和总政治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军队院校招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的青年学生。符合条件的保送生也可申请成为国防生。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后,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参加统一组织的军政训练,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第三条 招收国防生的高校,应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生源质量,能满足培养军队干部的专业和数量需求,并与军队签订有关人才培养协议。招收国防生以设有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驻校选培办)的高校为主,根据部队人才建设需要,经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扩展到其他签约高校。
第四条 招收国防生,应坚持统筹规划、按需培养、注重质量、公平竞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第五条 国防生的招生工作,在教育部和总政治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高校招生主管部门、高校与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下同)、驻校选培办分级负责制。第六条 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负责招收国防生的统筹规划,制定国防生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审批下达招生计划,部署招生工作。
省级高校招生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对本地区的宣传、报名和录取工作,研究解决招生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主要负责拟制招生计划预案,检查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和执行情况,协同有关省高校招生主管部门研究解决招生工作的有关问题,各军区负责指导有关军区做好报考国防生考生的政审、面试和体检工作。高校主要负责做好报考国防生考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具体落实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下达的国防生计划并录取新生;协助驻校选培办组织对新生入学后的复审和复查。
省军区参照《省军区系统组织协调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工作实施办法》,主要负责做好报考国防生考生的政审、体检工作,协助招生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做好考生的宣传动员和面试等工作。
驻校选培办在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的指导下,与高校共同做好国防生的招生宣传、资格审查、录取和入学后的复审复查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七条 招生计划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根据生长干部需求预测,与高校协商后拟订预案,并于12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审批,列入高校招收国防生计划。第八条 国防生招生来源计划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汇总后分送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并由其向社会公布。第九条 招生来源计划下达后,未经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调整。
第四章 报考条件
第十条 招生对象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2001]政联字第1号),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
(二)品德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三)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截止当年八月三十一日)。
(四)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第五章 招生宣传
第十一条 招生宣传是确保国防生生源稳定充足的重要环节。省级高校招生主管部门、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应重视做好招收国防生的宣传工作。
第十二条 招生宣传可采取印发招生简报(章)、发布招生信息、开展招生咨询、深入中学介绍情况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向考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介绍国防生报考条件、程序、高校招生专业、数量、培养目标、在校学习期间享受的待遇、毕业分配原则和毕业后职级待遇等政策规定,以及《空军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的有关内容。
第十三条 普通中学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当地招生部门、招生高校、驻校选培办共同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动员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报考国防生。
第六章 政审、面试和体检
第十四条 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应进行政审、面试和体检。国防生政审和体检工作纳入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组织和管理系统,与之同步进行,由省军区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总政治部干部部《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2001]政干发字第220号)执行。
第十五条 对报考国防生的考生政审结束后,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治审查表》。政治合格者,取得面试资格。政治和面试合格者,参加体检并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审、面试、体检登记表》。
第十六条 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将政审和体检均合格考生的有关材料装入档案,并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政审、面试、体检登记表》录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审核录取国防生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 录 取
第十七条 国防生的录取工作由招生高校负责,驻校选培办协助。省级高校招生主管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高校提供考生的电子档案。第十八条 录取国防生须在高校相应分数批次内进行。考生统考成绩必须达到或超过报考高校招生专业在招生地区的录取提档分数线。生源不足时,高校可在服从调剂的考生中录取,或报教育部和总政治部主管部门批准后跨省调剂。
第十九条 获地区(市)以上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二十条 报考国防生的考生,不符合国防生录取资格,但其统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录取分数线,且符合招生高校录取条件的,应与其他考生同等对待,并按有关招生规定参加报考专业的正常录取。第二十一条 对符合国家规定保送生条件且志愿从事国防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严格按照国家招收保送生的办法,经政审和体检合格,可免试保送国防生。
第八章 签订协议书
第二十二条 考生被录取为国防生后,高校、驻校选培办、学生本人三方须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与普通高校协商制定)。考生家长(监护人)为签约考生的担保人。第二十三条 《国防奖学金协议书》(一式三份)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学生本人,学生及其担保人签名(盖章)后,入学报到时将协议书交驻校选培办。经入学后复审复查合格,由高校和驻校选培办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学生本人、高校和驻校选培办一份。
第九章
复审复查
第二十四条 国防生新生入校后,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应在十五天内组织进行复审复查,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表现、从事国防事业志向、身体状况及协议书签约等情况。
第二十五条 国防生身体复查一般与高校新生身体复查同步进行,不能完成的军队规定体检项目,可由驻校选培办协调安排在就近的军队医疗单位进行。第二十六条 复审复查合格者,经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批准后,确认国防生资格,由驻校选培办组织填写《国防生登记表》([2001]政干发字第228号附表)。不合格者,取消其国防生资格,按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未完成国防生招生计划或由于复审复查淘汰的缺额,可从符合国防生条件的新生中选拔递补,具体办法由大军区级单位干部部门与高校研究制定。第二十八条 复审复查工作结束后,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应与当年10月底前,分别将国防生招生工作情况逐级上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总政治部干部部主管部门。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对国防生除军队的特殊要求外,按所在高校普通学生同等管理。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适用与高校为武警部队招收国防生工作。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