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13: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辖区进城务工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程中,共享城市文明。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教育培训人员范围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劳动能力拟在辖区各类用人单位务工的农村劳动力。

四、教育培训内容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交通知识、文明礼仪及职业技能等内容。

五、教育培训形式

(一)素质教育

凡拟进入即各类用人单位务工的即农村劳动力,由户口所在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对经培训合格的发放《求职证》,并纳入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对已在即辖区各类用人单位务工的非辖区人员,由各用人单位按照素质教育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自行组织素质教育。

(二)职业技能培训

1、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各用人单位负责具体落实。

2、用人单位应将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本单位职工培训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3、用人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培训力量,为进城务工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

4、对不具备培训能力的专业,用人单位可委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或公共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5、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拟招用从事国家就业准入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对从事国家就业准入职业(工种)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要求先对其进行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再安排其上岗。

六、有关要求

1、各相关科室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发展、外经贸及工青妇等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教育促管理,使我市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各相关科室对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第二篇: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2.7-9.3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肖秀莲

一、案例评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并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弟走进城市校园就读。如何面对这些外来务工子弟,确实是摆在城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以及当地学生对待外来学生的态度,都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家庭情感的缺失捆绑了“候鸟”飞翔的翅膀

案例中的陈辉同学是一个不大幸运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父亲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一有空闲就沉醉在麻将娱乐之中。父亲打牌输了钱,就找孩子出气,甚至打骂孩子。母亲在家里没有地位,敢怒而不敢言。既不能给他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也不能给予他精神上的关怀。从陈辉和老师的交谈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懂事而孝顺的孩子,他很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他很希望找个法子,逃离让他感到压抑的家庭去社会闯荡而离家出走。家庭情感的缺失捆绑了候鸟飞翔的翅膀,如果不是老师的关爱挽救了他,倍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不知会如何发展。

2.老师用大爱为“候鸟”撑起了一片飞翔的天空

案例中的陈辉同学又是一位幸运的孩子,老师用大爱为候鸟撑起了一片飞翔的天空。他遇到了一位知他懂他的好老师,还拥有一批关心帮助他的同学。我天真地想:如果所有的外来务工子女都能遇到案例中这样的老师,都能像陈辉的同学一样关心外来学生,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以极大地包容心接纳那些外来的孩子,没有偏见误解,没有歧视排斥,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那该多好呀!而可怕的事实是,大部分孩子虽有机会入学,却无法接受更平等、更优质的教育,他们基本上是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人群。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对这些孩子缺少必要的关怀,会导致孩子逐渐产生对立和不满的情绪,加剧城市孩子和外来孩子的隔阂,给外来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产生阴影。因此,关注进城务工子弟势在必行。

3.家校携手,方能让爱不孤单

案例中的教师在尽心关怀孩子之外,最紧要的就是和家长取得联系。案例中的教师人为:年轻教师,无法改变他爸爸妈妈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意见。教师特意上门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试图与家长沟通。然而,由于家长素质不高,态度漠然,教师经验不足,与家长沟通很不充分,可谓是一次“失败的家访”。如果教师能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努力,能够或多或少的改变其父亲对待孩子和其母亲的态度,家校携手,让爱不孤单,也许“候鸟的天堂”将更加广阔而明丽!

二、深度思考

有人这样说过:你想了解中国的国情吗?请从走近一个农民工、走近一个农民工家庭开始吧!农民工一边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苦难,一边连着希望;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正是由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如此沉重,以至于思索的心情一直难以轻松。

1.一种制度,一份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亿人,在这两亿人的背后,有七千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是在14周岁以下,8个城镇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

见过太多的外来工子弟求学路上的艰辛、困惑、迷惘,当他们被高额赞助费、借读费挡在学校的大门外,我们有过太多的揪心和叹息,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道出了教育平等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低底线。这些“流动的花朵”也应该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专访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不仅表达了广大民工孩子渴望平等求学的一种呼声,也奏响了我国政府决心改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时代强音。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完善保障机制,采取“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这是为农民工办的一件实事,也体现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原则。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这些“流动的花朵”成长在阳光下,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学上。这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时代旋律,弘扬和唱响这种旋律,是让人们看到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行列中来。

每每看到校园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欣喜他们在祖国这个大花园茁壮成长,每每听到课堂里传出朗朗书声,我感觉那是他们幸福的回响。

2.一个家庭,一份期盼

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他们渴望城里的月光能把梦想照亮,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跟城里孩子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但调查显示,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多数民工的家庭收入依然偏低,很多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下。民工家庭的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很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期盼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期盼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让“流动的花朵”也灿烂芬芳,让“迁徙的候鸟”能振翅翱翔。

3.一所学校,一个春天

尽管有的农民工子女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相当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呈现出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城市公办学校的教学节奏、教学方法与农村有一定的区别,农民工子女一时难以摆脱旧有的学习习惯,跟不上学习的节拍,适应的周期较长。从综合情况来看,他们平均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适应城市学校生活。加之教学内容的变化,即许多农村认为的“副科”也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也认为学习负担较重,不知道这是提升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一般不会认真完对待。一些科目要求的知识积累也是外来孩子所匮乏的,比如普通话和英语的发音方法、音乐美术、计算机基础等,这些都形成了事实上的学习障碍。

二是心理方面。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借读”的身份让他们有自卑感;成绩的平庸也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农民工的家庭条件不太优越,因此衣着、学习用具等物品和城市学生相比显得比较简陋,这让他们觉得难堪;城市学生活跃的思维、较强的组织能力也让他们感到相形见绌;城市学生的谈话方式、独到的认识都让他们有一种心理压力;在相对贫瘠的农村文化和丰富的城市文化对比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差异。因此,在心理上,农民工子女并不认同平等的学生身份,而处于一种压抑的精神状态。一些敏感的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在评奖、评优中受到了歧视。因此说,心理上的不自信往往是农民工子女所处的环境造成的,也是在城乡对比中不自觉形成的。

三是家庭环境方面。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条件相对比较贫困,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不高,而且常常处于为生计而奔波的状态中,对孩子的关照不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个别还要经常搬家,对孩子进行作业检查和指导也就无从谈起。一些进城务工子女还要承担较重的家务劳动,家长难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则打骂。另外,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遭遇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尽管努力但仍然很难实现,必然受到家长的责问,因此他们在家庭中找不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怎样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树立自信心,增加日常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我们学校、班级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学会感恩”等,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为他们提供走近、了解并关心自己孩子的机会。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又可以加强与子女的情感联系。看到父母亲自来学校和自己一同参加活动,孩子的心里是会萌生一种幸福感的。也可以在班级内举办“说说我的家人”等主题的写作、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说、写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工作的艰辛,理解家长的心也会油然而生。有了这样的情感,孩子也就更愿意与家长沟通了。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如何与他人交流”等内容的讨论活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交流的乐趣。久而久之,尘封的心门是会打开的。

我们临丰小学就是接纳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的一所学校,对于这些外来孩子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采取“免”帮”“树”等有力措施。“免”,即从2008年春季开始,免除特困农民工子女学杂费,实行免费教育;“帮”,即学校党支部成立爱心基金,每名党员每年捐款帮扶农民工贫困生;“树”,即学校以班为单位每学期评选“小明星”,以学校为单位每年评选“小名人”等措施。每月一个教育主题,每周一个教育重点,逐步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的人生之路奠定根基。

我这个班级外来孩子也比较多,今年湘潭市中考第三名就是来自我们学校我们班级的楚浏阳同学。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下发展得很优秀的孩子。她的父母很感谢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对她孩子的关爱,又把第二个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就读。这位孩子就是我们班主任座谈中提到的那位小楚,也就是李娟娟老师班上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故事中的主人公。

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很著名的几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这一段辩证的言论,要说明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空间,才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但愿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通过努力和实践,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既“进得来”,又“留得住”,还“学得好”。但愿我们的每一所学校永远拥有农民工子女的春天。

4.一份温暖,一份力量

这些孩子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也许更为敏感而偏激。活泼大方的城市孩子固然可爱,但这些处在社会边缘的孩子则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倾注,他们像弯曲枯黄的幼苗需要雨水,需要阳光。我们“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地告诫我们,对待“迁徙的候鸟”、“流动的花朵”切不可简单粗暴。教师爱的源泉是治疗孩子心灵创伤的圣药。

像以上案例中的袁老师,就拥有一颗博爱而平和的心,学生出现了状况,她没有急于处理,而是及时了解情况,即使在找不到和学生家长任何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她也能积极想办法,主动去家访。当她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状况后,没有因为家长的冷漠或无奈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融入集体,老师的安慰和鼓励,让他有了温暖;班上同学的善良和关心,让他感受到了温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就要围绕这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环境创造三个方面展开。

①学习指导教学方面必须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是在共性上的指导,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缺陷,进行小组集中指导;其次是在个性上,根据个人现状,精选教学内容,由各科教师进行单向辅导,可以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辅导,亦可课后个别指导;最后是特长方面,要积极发现农民工子女某一方面的优势,并进行专题指导,确保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指导必须是在班主任的协调下进行,全班教师的共同行为。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不但可以分解班主任的压力,而且更能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获得均衡发展。除了教师的指导,还可以采用建立互助组的方式,即让农民工子女组成学习小组,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可以减少交流的阻碍,也可以进行知识的互补,促进他们的共同提高,而且“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

②心理疏导在心理上主要是重视“融合”教育。首先班主任对进城务工子女不提出过高的要求,特别是初到班级的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很容易达到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认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在班级中的每一个有意义行为,让他们的每一次有效行动都得到及时的表扬。最后是教师的身教,特别是班主任,不仅在口头上表扬他们,更应该在学校和班级环境中对他们有特殊的“尊重”,让其他同学看见老师对他们的真诚态度,从而确立全班同学和农民工子女相处时持有的正确态度。在我们班级,我曾开展过“老师评手”的活动。在一次大扫除后,我在黑板上画上了许许多多的手,写上主题词“评手”,咱们班外来农民工子女被当选为“巧手”、“勤手”、“高手”、“里手”。这样的活动又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从孩子们精彩纷呈的作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个农民工子女在班级所享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看似很普通的一次劳动总结,却是我不着痕迹的思想教育。没有简单的表扬批评,没有是非观念的灌输,而是我精挑细选的种子,是埋设在孩子们心中的精神之种,这些“手”变成打开孩子封闭心扉的金钥匙,变成了城乡孩子互动的“五彩石”,你能看到城乡孩子思想碰撞的火花,你能看到城乡孩子心灵交流的光辉。来自邵阳市隆回三班的戴金平老师说:她们班有个云南来的女孩子,读书时方言很重,每次读书时都会惹来其他学生的嘲笑,她就笑着说:“某某读书很有特色,我们应该认真听!”渐渐的同学们也习惯了。现在这个女孩子的成绩已经是班上的前几名了,朗读也有很大进步,再也不会有同学嘲笑了。可见,教师正确的引导无论对外来务工子女还是当地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效地教育。它能促进孩子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③环境创造努力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农民工关于教育子女的知识不充备,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子女方式。

一是利用讲座等形式,帮助外来学生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培训家长和培养孩子同样重要。多年以来,我一直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老师。当很多班主任认为开家长会无话可说时,我总是会有很多话要和家长交流。罗列一下近几年我们召开家长会的主题吧,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孩子共成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成长中的心理关注》等。

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家校联系本(记事本),每天把作业及孩子的一些表现打在记事本上,让家长每天看记事本并签字,这样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及班级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让家长把对孩子教育有遇到的问题,及对学校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写到记事本上,我第二天看,这样及时做好家校的沟通和联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我还通过家访及电话、短信 QQ群班级博客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影响指导他们调整心态,学会与孩子沟通。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我告诉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只有内心充满幸福感的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去爱别人爱社会。

三是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利用家长会及小范围交流的机会,采用家长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请 “好家长”进行经验介绍,让“困惑”的家长进行咨询。换了一种形式又是一种新感觉,家长们面对面进行交流有一种亲切感。

结束语:

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教育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他们的教育要未雨绸缪,及早制定预案、发现问题、有计划进行实施,将会更有效地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一所学校、一个春天,一份温暖、一份力量。处在社会边缘的“流动的花朵”、“迁徙的候鸟”他们更需要关爱。多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的心灵就多一点温暖,他们的人生就多一片灿烂。阳光生活,从“心”开始。只要心里有爱,就会听到“流动的花”灿然怒放的声音。只要心里有爱,我们就能为“候鸟”撑起一片飞翔的天空。

第三篇:2009年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落实情况

将军堡街道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落实情况

积极围绕全民创业,以用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转移就业技能,促进就业为目标,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为重点,以中、短期培训为主,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促进了我街进城务工人员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帮助企业缓解了用工困难,提升了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素质,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和企业培训工作热。对街道辖区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以教育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一是开展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为提高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河东区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认真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使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后,凭职业资格证书和毕结业证书就业。河东区技工学校作为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做好资源调查、组织报名登记和培训考核等工作,先后开设了焊接、数控技术、信息电子、通讯维修、冷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劳动预备制培训班,培训新成长劳动力1330人。

二是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免费再就业培训。河东区筹资60多万元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配备了微机、电焊、缝纫、厨师、面点等专业的实习设备,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发挥5所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优势,大力开展

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陆续举办了四期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技能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1160人,培训期满经考试合格的,免费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免费推荐就业,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三是开展创业培训带动就业。河东区政府印发了《河东区创业培训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创办你的企业”(SYB)和“改善你的企业”(IYB)的培训,帮助创业者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创办企业的能力。对经培训后生成的创业“小老板”,加大后续服务和支持,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为劳动者构筑了创业平台。今年以来,开展创业培训320人,其中235人成功创业,并带动1465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

四是对农民工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结合市场用工需要和农民工就业意向,开办了三期免费技能培训,使1800名农民工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增强再就业竞争能力。为促进劳务输出,组织人员到济南、青岛等地,与输入地企业洽谈对接,签订劳务培训订单,有针对性开展输出培训,做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第四篇:职工服务中心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情况总结

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项目 主动作为 努力开创就业服务工作新局面

石家庄市职工服务中心在市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阵地职介、网络职介、千企万岗进县区就业洽谈会、专项专场就业洽谈会及以培训促就业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方式,在为石家庄优化两个环境,促进就业及推进省会城市绿色崛起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全总、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开拓创新,打造大型职介服务体系

“中心”在前些年的就业服务工作中,主要是以阵地职介为主,等待企业和求职者前来报名登记,然后我们再根据登记情况进行介绍,效率低,数量也比较少,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012年“中心”转型升级后,新一届领导班子立刻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做法:我们首先是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员工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业务流程,开展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考核。在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的同时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延伸服务职能,扩大服务范围。1 “中心”按照市总的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全总“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活动,在石家庄周边县区大力组织开展“千企万岗”进县区大型就业洽谈会。由原来的阵地职介向各县区、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延伸,组织企业把岗位送到农民工、下岗失业职工及大中专毕业生的门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就业成功率。2012年以来,共举办“千企万岗”进县区大型就业洽谈会48场,组织招聘企业3564家;提供岗位82560个;进场招聘人数15万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5798个。同时,我们还根据就业群体的特点组织了家政、养老护理、病患护理等专场招聘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三是严格把关、精心组织、跟踪服务,切实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我们在首先是每次招聘会前都要严格把关精挑细选,确保求职者权益。按照全年工作计划,我们认真分析企业性质,精心挑选,重点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进场招聘。对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上保险、工资不明确的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企业一律禁止入场招聘,确保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根据求职群体调查情况,重点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以满足农村求职者的需求。通过几项措施,保证了求职者的权益。其次是会中精心组织,确保求职者便利。在每场招聘会期间,我们精心布置场地,详细安排岗位,设置场地区位图,便利求职者第一时间找到合适企业。在现场设置咨询台和引导台,设置政策讲解员随时 2 为求职者服务,为求职者解读劳动、保险、工伤等相关政策法规,使求职者能主动维权。同时,我们给所有参会企业发放了“达成就业意向反馈表”一式两份,企业留一份,交中心一份,由工作人员会后现场收集,现场统计达成就业意向人数,作为日后跟踪调查就业情况的依据。第三是会后跟踪服务,确保求职者真正就业。每场洽谈会结束后,都要根据会场情况及“达成就业意向反馈表”进行总结。汇总招聘企业、就业岗位、进场人数、达成意向等数据,并装订成册。对达成就业意向的随时与企业保持联系,掌握就业情况。对企业用工不规范,侵犯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我们将依法与企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转交相关法律部门。四是加强横向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就业服务面。2013年“中心”又加大了资金投入,购置完善了硬件设备,配备了大型电子显示屏,实现了与市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信息的同步对接,可资源共享,信息互补。同时,“中心”还通过12351职工服务热线,将各种信息传递到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职工服务中心。各县区的培训、就业、帮扶等信息也可传递到“中心”,再由中心进行统一信息资源调配,极大地提高培训、就业及帮扶工作的快捷高效性。同时“中心”还建立了职介QQ群,联络市人才、爱心人力、银河人才网、诺亚人才等8家职介机构加入,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共享。

二、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培训是手段,就业是目的。技能培训始终是“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培训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对实现就业再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培训方面首先是积极开展培训,创工会培训品牌。“中心” 始终坚持“情系职工、救急济难、快捷高效、共筑明天”的服务宗旨,把解决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40、50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需要帮扶的人员,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取自办、联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分门别类先后免费开设了SYB创业培训、市场营销、家政月嫂、育婴师、营养师、毛衣编织、DIY手工制作、剪纸、水晶串珠、创造学、汽车美容、计算机应用、中医保健按摩、电气焊、厨师、建筑技术基础及普法维权、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技术等各项培训班,平均每年培训在3000人以上。就业率达86%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就业再就业明星及创业带头人。特别是家政月嫂培训已成为了市工会品牌项目。“中心”已连续四年承担了由全总、商务部、财政部发起的“家政服务工程”培训项目。每年均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经过严格验收连续四年都获得全市总分第一名。培训后实现上岗就业率达100%。二是建立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规模。为了满足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及大中专毕业生的学习需求,“中心”除在本单位开展培训外,还充分利用 4 社会资源,加强横向联系,先后在本市及周边县建立培训基地6个,开设的培训项目有家政、电气焊、计算机、厨师等。三是组建文化大篷车,建立流动课堂。为了使在建筑工地、乡镇的农民工也能得到技能培训,“中心”专门组建农民工文化服务流动车,开展“三进五送”活动,即进工地、进乡镇、进社区;送技能、送岗位、送文化、送图书、送医疗。每年平均开展活动150多场,培训农民工2000多人次。开设的培训项目有普法维权、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技术、建筑技术基础等,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4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求职人员,我们按照深化、拓展、创新的工作宗旨,首先是计划突破传统职介、培训的限制,建立一个高效的双向大型职介、培训网站。整合资源,将经过筛选把关的大量企业招聘信息和求职人员信息输入数据库,只要企业或求职人员输入相关信息,系统自动筛选对接,为企业推荐人员,为求职者推介岗位和安排适合的培训项目。在为求职者扩大选择范围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时效性和成功率。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招聘和求职人员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职介、培训的工作效率。同时可有效的进行后期跟踪服务。从而形成覆盖石家庄市周边各县、区乃至全省的大型网络就业服务平台。二是深化、细分招聘会。举办多行业及有针对性的招聘会,更好地服务各层次的求职需求。三是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在培训、政策扶植、创业帮助上 5 下力量。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创业之路。

石家庄市职工服务中心 2014年10月23日

第五篇: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

根据上级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关要求,结合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校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领导小组,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

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凃义安

副组长:毛克武、杜登共、唐鸿 组 员: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制度

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在校儿

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4、建立健全教师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谈心交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

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石门县思源实验学校

下载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城务工人员现状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来自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的实地调查前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工......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的要求,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

    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自查报告[最终定稿]

    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自查报告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10月10日,海东交通驾驶员培训学校完成进城务工人员驾驶员技能培训5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二、工作开展情况......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访谈

    2.7-9.2 一线访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如何教育进城务工子弟?”今天应邀来参加座谈的是湘潭市的三位优秀班主任。楚争彦老师,来自湘潭县江声实验中学,湘潭市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一班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摘要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是不容忽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受教育机会不均、受教育质量堪忧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制度的制约和资源......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

    拱星墩村社区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的要求,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兰州,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我村......

    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范文

    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一条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