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5 13: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

第一篇: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

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反对形式主义是因为我们虽然对林彪、“四人帮”搞的那套令人作呕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作过批判,然而,“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当前形式主义有哪些表现呢?不妨择其要者列举如下:图表面,慕虚名。这是第一种。赶浪头,凑热闹。这是第二。一律化,一刀切。这是第三种。搞形式,走过场。这是第四种。繁文缛节,报表成灾。这是第五种。机构繁多,有名无实。这是第六种。

当然,反对形式主义,不是要取消一切形式。一定的形式是必要的,因为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服务于内容。那种认为形式可以脱离内容、甚至决定内容,把形式放在第一位的观点;那种不讲实效,片面追求形式,或不顾情况的变化,而固守某种呆板的、陈旧形式的做法,才叫做形式主义。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善于把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善于按照工作任务、实际情况,来确定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戒除虚荣浮躁作风,做到不务虚名、会干实事、不图形式、讲求实效。

第二篇: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矛盾的特殊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针对当代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和谐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形式是非暴风骤雨式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必然是渐进式的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利益上的分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道德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矛盾的存在。这些矛盾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当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通过沟通、交流、引导、教育、宽容、理解等方式来解决,以维护社会的和谐性。但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也不可能是没有敌 矛盾存在的社会,由于国际上反华反共势力的存在,由于国内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及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的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敌 矛盾,存在着阶级斗争。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仍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仍需要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局面。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分析法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 们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是邓小平理论破题的标志,它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正像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破题的标志一样;邓小平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破题的标志。这是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之理论有多方面的内容,但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是核心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众多任务和内容中,只有在这个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方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才能够称得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破题了。而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就在这个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上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上没有过发达的市场经济,现实中生产力极为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尤其需要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看作是水火不相容。在这个问题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始终没有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开辟了通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这一理论破题的最根本的标志。在中国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其他道路能够引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必将开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新的探索过程。

第三,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它为马克思主义的振兴提供了重大的历史契机

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简单化理解,同时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将很快消灭商品经济的看法不无关系。这种传统观念不仅使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态势,而且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停滞。这种理论的停滞大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实践的功能。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极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大发展。这种突破不是细枝末节的突破,这种发展也不是个别结论的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基本框架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以此为契机,马克思主义获得了重新振兴的巨大历史推动力量。在当代世界,以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突破口,马克思主义的队伍在重新集结,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正在酝酿着更大的突破。

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第三篇: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就业之路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就业之路

持续多年的高校大力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接受深造的机会,由于多数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受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的影响,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一职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国际金融危机正肆虐全球,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了“待业”大军。

我国就业客观形势的现实表明,原来的道路、旧的范式——“就业”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探索就业新道路——“创业”就是就业客观形势不断严峻下的社会意识发展,属于新的范式。

根据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原理,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社会意识”的“创业意识”是不能缺乏“社会存在”的有关实质“市场经济”而赤裸上阵的。在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趋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因素下,政府为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激发了待业人员的创业意识,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达到扩展就业空间不遗余力。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人”,以经济尺度衡量自己的行为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大学生“社会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了“社会存在”——政府政策和服务方面的支撑和优惠,如:创业的融资机制(小额担保贷款)、创业的税收支持(财政贴息政策、税收减免)、创业过程的积极服务(简易的行政审批手续)。大学生的创业正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他们的自主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千万万的就业机会。

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中国就业新增长点。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更应该正视现实,努力适应环境,增强危机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社会的竞争中创出属于自己的前途。

第四篇: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东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业论文

《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对策》

论文所属专业课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对策》学业论文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教学站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月**日 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和谐社会目标迈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协调好各种矛盾,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对于传统的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认识

关键词:矛盾 辩证 主要矛盾 和谐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世界上万物概莫能外,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如此,正是存在着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看不见或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只能使我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做出错误的判断而陷于被动,甚至酿成大事。而只有正视矛盾、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团结和统一日益巩固,真正达到社会和谐。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矛盾并努力去解决和化解矛盾作为理论前提的。

按照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的战略,我国在1990年要实现国民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2000年实现国民产值比199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并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在2050年国民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第~步和第二步的战略目标,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从总体上看,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和生产力不发达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抓主要矛盾是用辩证法观点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首先要确定主要矛盾是什么,因为正是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分析矛盾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长期看,主要矛盾的地位并未发生变化,但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非主要矛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以现阶段为例,在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和新阶段之后,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涌现出来了,有些矛盾和问题在改革的初期和前期虽然就已存在,但现在被推到了前台。正是根据这种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我们党作出的一r 个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国家在现阶段要着力解决好的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经济建设无法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而且国家也难以保持长治久安的局面。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前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紧紧抓住的一项主要工作。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主要矛盾固然不会发生改变,但 在特定条件下,一些非主要矛盾如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问题,它们在改革和建设中往往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实际情况是纷繁复杂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地位和作用转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地位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当主要矛盾和非主矛盾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但解决非主要矛盾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时,我们也要及时调整工作的部署,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解决这些关键的问题上来。在我国改革和建设中,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解决好主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始终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单纯从经济出发来抓经济,或孤立地谈论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就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解决那些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是单纯靠经济发展就能完成,而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共同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现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能够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已经有较好的条件去解决或化解那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也必须看到,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三农” 等等问题,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科技体制的创新问题,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问题,把这些挡在经济社会发展前面的障碍一一加以清除,反而能起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效应。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必须处理好这一矛盾,才能进行发展。

由于社会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只有通过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方法达到社会和谐,因此,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并不过时。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为我们在共创和谐中有益的指导和方法论启示。对待各种矛盾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矛盾是普遍的, 也是特殊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没有脱离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的特殊性,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做到在矛盾的发展中及时解决矛盾, 最好是防患于未然, 把矛盾控制在一个各方均可接受、各方均能达成协调统一的范围内。我们要科学地分析了当前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具体的办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五个统筹”,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的要求。

主要矛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要素,它和其他的要素内在联结在一起,共同构成主要矛盾。以现阶段为例。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基本要索中,经济固然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但是,经济中却内在地包含了政治和文化的要素。我们根本无法把它们分割开来。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切与经济有内在联系的要素都是主要矛盾,而是指那些能对经济建设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而这种要素在不同的阶段是有所不 同的。像文化中的科学和教育的要索,政治中民主和法制的要素,就与经济的要素一起构成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以为经济建设作为主要矛盾,它的构成要素就局限在经济自身的范围内,与政治和文化中的要素无关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改革和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思想理论上就与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不无联系。

从哲学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处于意识形态的最高层。意识形态的诸形式为哲学提供思想素材,哲学则为它们作理论的论证。历史上,宗教也曾起过这种作用,但它的这种作用已经并将继续被哲学所代替。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反映了科学和宗教迷信的斗争。唯物主义哲学总是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增长力量,用以反对宗教迷信,反对唯心主义。故此,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不仅和意识形态的其他形式联系在一起,而且和自然科学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联系,可以归结于:

1、它们都是对统一的社会形态的反映。同一性质的意识形态诸形式都为同一社会形态服务,只不过反映和服务的侧面、重点、方式不相同而已。故此,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每一时代的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在相互区别的特点背后,总有一些共同的实质性内容,有统一的历史面貌。

2、它们之间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哲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虽然各有侧重,但是真、善、美往往是相通的。

3、它们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种形式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其他形式联系着。例如,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风貌十分重要,而社会主义的道德对于促进艺术健康活泼的发展,排斥腐朽低级的资产阶级艺术趣味与艺术风格,也有很大的作用。

4、它们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通过彼此相互联合、相互辅助来实现的。单靠一种形式不能很有效、很广泛地影响社会;各种形式同时并举,协同动作,才能在促进社会形态的巩固或者改变中,形成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而在这种统一的精神力量的结构中,政治思想一般起主导作用,其他形式都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围绕着政治这个中心而展开和发挥作用,并为政治所统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趋势。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应是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高效率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以及在生产发展基础上的人民越来越富裕的物质生活。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决定着整个精神文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物质文明的建设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互为条件,而且互为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又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中提来出来的。

综上所述,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站在对社会主义特征、标志、发展规律和前途作出全面分析的高度上,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作用;在党中央坚定地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果并且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作出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所以说,只有正确运用矛盾学说才建设好具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强大、富强的国家。

第五篇: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摘要: 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在论述重要性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并指出运用重要性原则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披露。

关键词: 重要性原则 成本会计 运用 职业判断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一)重要性的判定

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 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 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 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 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顺序分配法,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

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为简化核算,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既简化了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

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计算较粗略。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 账户借方,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的贷方,这样“制造费用” 借贷方之差,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 科目中,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简化了核算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成本核算运用重要性原则需要注意防止滥用重要性原则进行盈余管理。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