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托克旗“四项措施”力促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鄂托克旗“四项措施”力促
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鄂托克旗结合实际,以“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抓手,采取“带、帮、引、促”四项措施,力促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一是学用成果典型“带”领致富。在农村牧区党员和致富能手中,组织一批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能手”作为远程教育辅导人员。鄂托克旗德日素高新技术庄园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定时组织种养植人员学习收看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聘请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作为远程教育辅导人员,通过现场或网络传授讲解他们的经验,提高种养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派专人在网上发布供求信息,查询产品价格,对产品实行统一管理,集中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德日素高新技术庄园还竭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了“德日素”商标,打造“德日素”品牌,使德日素产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二是切实加强学用成果转化“帮”扶。旗委、政府积极组织农牧业局、畜牧局、林业、水利、科技局等涉农涉
牧单位的专家,成立了一支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小组,帮助农村牧区党员群众解决学习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用转化效果。
三是建立示范基地“引”导推广。建立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树立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典型示范嘎查村,引导农牧民将远程教育节目内容中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阿尔巴斯苏木赛音乌素新牧区就是最好的典型示范基地,过去靠人工种植玉米,广种薄收,没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通过观看远程教育致富节目的引导,转变了思想,如今普遍种植了苜蓿、西瓜、葵花、玉米等农作物,走上了致富路,当地老百姓感叹的说“靠科学种田,俺也鼓了钱袋子”。
四是深入基地“促”成果转化。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将先进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引到实践基地中,结合群众需求,由教学辅导人员现场指导,农村党员群众动手操作,加深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所掌握的技术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促进学用转化效果。
第二篇:某某街道某某村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某某街道某某村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生态村建设事迹材料
某某村地处于洪区某某街道西南部,新蔡公路横旦该村。全村610人,共205户。耕地及村屯面积共280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以前的某某,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街路,猪、鸡等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人们世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简单而落后的生活。这一切在2005年开始有了改变,这一变,真的不得了,这小小的某某村着实让人刮目相看。街道整齐划一,村内铺设柏油路面2公里,沙石路面1.3公里,太阳能路灯30盏、主要街路两侧2500延长米景观墙,700平米氧化塘彻底完成了村域内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2005年对某某村来说是新里程碑的开启年。这年在区委及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成为于洪区首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之一。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心利用好这个平台,将此作为新的风向标,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线,让全村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
为了使远程教育工作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某某站点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质量、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有专职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指导以及设备维护等各项工作,确保远程教育站点随时向广大村民开放,以满足村民
学习的需要。通过站点的努力工作,某某站点结合争先创优的要求,使远程教育工作始终保持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状态,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在2007年区远教办和某某街道党工委决定某某站点由原来的终端站点晋级为扩展型站点,新配备了四台电脑。在很多程度上解决了更多村民的需求,大家拍手称快,都说:这回可不用“排号”查阅资料了。管理员李雅洁工作更是认真负责,他不仅帮助本村群众如何上网查阅资料,还热心帮助指导周边村屯(某某村等)的管理员如何下载、刻录光盘等,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在他们的努力工作下,2009年某某站点被评为于洪区优秀远程教育站点。
站点成立后的某某村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变化着,平时三五成群闲谈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不见了,远程站点成了人们在农闲时的好去处。村民刘玉霞、罗振友等人因不懂相关知识,在2006年购买了假玉米种子,使自己蒙受了很多的经济损失。听说远程教育网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这些问题。在管理员的指导下,他们认真的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了如何辨别真假种子的知识,此后的几年里,大家都因在她们的正确引导下购买到优质的种子而获得了好收成。在H1N1流感盛行时,村党支部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卫生教育视频,并将相关节目刻录成光盘,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对疾病的预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远程教育工作在某某村的生产、生活中已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发展生产、促进村民增收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方法与途径。2007年村土地调整
期间,村远教活动室举办了“远程教育最佳活动日”,由全体村民代表及党员参加,特别约请了于洪区农林局农村政策专家贾局长、区委组织部李科长、某某街道党工委闫书记、组织人事科高科长等领导,为大家讲解有关土地调整中的相关政策,并对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做了耐心的解答。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使某某村的土地调整工作这个被普遍认为“老大难”的事情顺利的完成了。09年3月村长李振春来到站点查看玉米销售行情后,及时向众多的农机业主传达信息,由于信息及时准确使他们在玉米销售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好多,某某站点仅为村民提供免费刻录光盘的费用每年都达近千元,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像农村卫生、各种慢性病防治、计划生育、新生儿早期教育、普法知识、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各种果树科学栽培,农业新技术等等各个涉农领域的科普材料,他们都尽可能的提供给有需求的村民。几年来累计播放近800场,受益的党员、群众近万人次。他们提供的各种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开了花、结了果。某某村在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6400元,到2011年人均收入增长到12960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及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建设也有新的改变。村民们都纷纷表示,我们村也要像教育网上的那些富裕地方学习,把我们村建设的像花园一样。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某某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尤其是在环
境建设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在2008年于洪区“绿色村庄”启动仪式在某某村成功举办,给他们增添了极大的推动力,某某的改变得到了上级各领导部门的认可,同年荣获了“辽宁省绿化模范村”的光荣称号;2009年又获得“沈阳市生态村”称号;几年来相继投资近三百万元,实现了自来水工程的彻底改造、全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全村污水无害化处理、700平米氧化塘等等像文章开头表述的那样〃〃〃〃〃〃,在2011年某某乡村自豪的迈入了国家级生态村的行列,为某某街道、于洪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争了光。这正是:远程站点进村来,全村百姓乐开怀。
党建网里啥都有,小小鼠标领你走。
创先争优做示范,人均收入翻了翻。
原来出门是泥土,如今修成黑柏油。
杂草粪便全不见,大街小巷花儿艳。
某某村变化大,沈阳日报有专访。
要问村民怎么想?大家争着抢着说:
远程教育开新花,感谢组织共产党!
幸福的某某村,在二0一二年的春天里将再度出发。
某某街道党工委 2012年2月23日
第三篇:大桥社区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成果
大桥社区远程教育学用结合成果转化侧记当你走进钟山区大河镇大桥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宁静的村庄、绿油油的菜地和脸颊被太阳晒得黝黑却充满了喜悦的菜农,生机勃勃的菜地让人挡不住诱惑……这是钟山区大河镇大桥社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桥社区围绕“建、管、学、用”方针,抓好远程教育管理,有针对性地下载课件,培训人员达10000余人次;开展农业生产培训2000人次;组织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为党员、群众解答远程教育技术难题、农业生产技术问题1620多个,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9463人次,受惠群众达1000余人次;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通了手机农业实用技术、天气预报等讯息服务,扩大了教育覆盖面,增强了宣传培训效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信息流通、科学指导的作用,让远程教育成为了一座真正帮助农户致富的闪闪“金桥”。
“远程教育最适合我们农村了,想要学什么就看什么,想啥时看就啥时看,在网上我们可以学到养鸡、养猪、种菜等最新技术,非常实用。”这是你走进大桥社区农村和农民朋友交谈时,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远程教育畅通了信息,群众网上得实惠
大河镇大桥社区有300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是市内重要的鲜蔬菜供应基地之一。村支两委立足村情,确定了“以远程教育优势带动农村发展”的目标,通过远程教育网的学习,让当地农户减少亏损、增收增产。
大桥社区村民李耀,是社区内第一家养殖大户。目前,他家有100多头商品猪、30余头母猪、50余头仔猪。由于现在猪价下滑、粮食价格上涨,他家每天要亏损近200元。近来,他通过远程教育网,一方面联系上了外省的“养猪专家”,从专家那儿淘到新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他还在远程教育网上购买到兽用药品。“1200块钱的药,要是在本地买,要着多花几百块钱”李耀说,“远程教育网真是好处多”。
远程教育开阔了视野,群众努力谋发展创业促增收致富 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大桥社区的农民更多地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了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创业信心
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更使村干部们增强了信心,壮大了胆量。现在市内知名的大桥社区西瓜,当年正是由于大桥村支“两委”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后,大胆引进种植商投资50万余元,在大桥九组建150个大棚种西瓜而来的。据介绍,就在种植的当年,收益就达近20万余元。
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村民王瑞成功的创出了一条致富
路子,并带领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向富裕之路。记得当王瑞从远程教育的课件上了解到“市场经纪人”这一新名词时,大脑里马上联想到大桥社区每年菜农对大约上千吨的蔬菜销售较为发愁,而市场经纪人既能帮助群众解决买菜的后顾之忧,又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后,如果成立了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那就是两全齐美的事啦,这一想法当时还被村里的老人骂这叫“不务正业”,也遭到了家里人的极力反对,但是王瑞是个不服输的年轻人,通过不断的努力的闯荡,入社人数由当初的十几个人发展为现在的140余人,为全村500余户菜农的种子引进、购买、种植中提供技术服务、并跑市场销售,每年创收近200万余元。
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村民李连全了解到立体养殖能更能赚钱,于是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到华西村打工学习了两年后,回乡投入10万余元,建立大棚3个,开挖1200平方米的养鱼水面,养鸡1400余只投放鱼苗30000余条,预计年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村支两委与李连全达成共识,每年轮流派3名有文化的村民到其养殖场打工学习,进一步带动立体养殖致富。
远程教育解放了思想,党支部大力打造凝聚人心工程
2009年10月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核心的种植、养殖、沼气池协会的新社会组织,为群众做好品种试验示范推广,2010年主要是示范了韩国萝卜、粉霸蕾西红柿等5个蔬菜品
种,该品种产量高于常规品种30%产值比常规品种增加20%,目前,已由穆华中、郭家凤等20户农户种植300亩,预计2011年全面铺开种植;而养殖协会主要是为养殖大户及全村农户饲养的家禽家畜进行品种改良,累积改良20000余(头、匹、羽);沼气池协会则是无偿为沼气池用户更换配件,使沼气池使用正常,在解决群众燃料问题的同时,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无公害蔬菜发展,目前已累计1000余户(次);发展蛋鸡养殖4户,规模达到4万羽,肉鸡养殖1户,规模1.6万羽;为独女户无偿调换种公猪3头,为独生子女户和遵守计划生育户更换种母猪48头。
2010年入春以来,大桥社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社区二组党员鲁兴云在远程教育网上看到抗逆性较强的鸡窝瓜等速生蔬菜新品种后引进试验示范名特优品种蔬菜新品种6个,在社区两委的大力扶持下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带动本组30余户种植实验品种,虽然第一季亏损了近60万余元,但是在社区两委的大力扶持下,预计第二季收入可达80万余元;同时,社区两委协调区农业局、科技局等单位购进蔬菜新品种种子1000公斤,农用物资3000公斤,无偿分发给全社区500余户菜农,增加种植面积800余亩。大桥社区正是以学用结合的良性循环方式,大胆探索出了“支部+远教+基地+新社会组织”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的启发下,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不断开拓创
新,组建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合作服务经营,全村逐渐建立起了种植协会等4个民间协会组织,远程教育改变了学习培训模式,即你要什么我培训什么,增强了实用性和学习效果。目前,全村已有各类种植、养殖大户20余户,远程教育示范户100多户,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0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6000余人次,受益群众4000余人,累计促进农民增收3000万余元。
现代远程教育的建立,加强了社区党支部的阵地建设,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拓宽新路子,支部在组织群众在学好农业技术的同时,积极打造文化阵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着力发挥区位优势,盘活村集体资产,使村级固定资产及积累达到近200万余元,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现大桥社区栽植绿化树3000余株、扶持农家乐3家、开辟蔬菜基地1700亩、扶持特色养殖2家……从一个昔日极贫、极乱、极脏的典型农村,变成了一个绿树成荫、富裕兴旺的文明村。
如今,远程教育真正成了大桥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政治、科技的阵地和致富的好帮手。现在,大部分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一改过去茶余饭后闲聊或打麻将等的习惯,总是挤时间往远教室跑,收看远程教育已经变成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大桥社区简介:
大桥社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
里,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1020户,3678人,海拔在1600--19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200毫米,无霜期228--242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村,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2009年我村生产总值达到15881.4万元,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收入5435元,同比增长10.5%。
第四篇:鄂托克旗四措并举积极促进远程教育学用转化
鄂托克旗“四举措”
增强远程教育学用新动力
今年以来,鄂托克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提升远程教育学用成效,服务党员群众为主题,以“强化管理、深化学用”为目标,采取“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全旗远程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深化示范创建,夯实学用基础。深入开展“双创双争”活动,旗委组织部每月采取专题督查、汇报交流、实地点评等形式,强化工作指导,并进行分类排队,对活动开展不积极、图形式、走过场,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及时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落实。对工作比较好或者已经跨入先进行列的,进行推广宣传。同时还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鄂尔多斯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以及设备管理台帐等档案资料。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对后进站点的整顿,全面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搭建学用平台。大力推行“公司+示范基地+远教”工作模式,依托赛乌素新牧区建设科技服务中心、鄂托克旗赛源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森和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创建远程教育实践培训示范基地6个。结合远程教育视频讲座和技术课件,组织党员群众通过召开现场会、进棚入户等方式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现场演练,带动发展设施大棚蔬菜和规模养殖业。
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增强学用效果。深入开展支部组织讨论学、流动课堂学、群众需求随时学、致富技能分类学、典型示范引导学、专家辅导团深入学等“六学”活动,提前发布节目预告,鼓励党员群众提前预约、自
主选学、按需点播。组织党员群众每月集中学习3次,每次学习2小时以上,目前已点播节目1200多次,下载各类技术信息500多条,站点月均登陆自治区教学平台12小时以上,党员群众参学率达85%。
四是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学用转化。结合全旗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组织旗远程教育成员单位专家指导农牧户学习上网浏览、查询下载、课件分类等操作技术,及时开展远程教育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牧民调整产业项目、优化种养植结构,同时会同旗联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各苏木镇、社区对终端站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个别站点部分设备老化、破损的,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证了每个终端站点运行良好,有力促进了学用转化工作。
鄂旗党委组织部(张华)
第五篇:鸡场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材料doc
鸡场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材料
水城县鸡场乡党委
县委组织部:
现将鸡场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鸡场乡位于水城县南部,全乡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总人口25303人,辖8个行政村93个村民组,学站点7个,基本形成了乡、村和村民组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二、采取的做法及措施
鸡场乡自2004年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远程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使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深刻体会到,远程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核心是学,目的是用。开展远程教育,最关键的是学用转化。学出效果、用出效益。我们按照“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突破难点、培育亮点、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用”二字做文章,重点在学用转化上求突破。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强化保障措施,优化教学组织,狠抓学用转化;注意将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年建设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 1 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农民,培育富村产业,拓展致富门路,把党员干部群众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惠及农民的经济成果,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落实。
(一)整合远教资源,打牢基层基础,构建学用转化平台
一是整合远教资源。今年,结合我乡并村工作的实际,为保证每村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使各村党员干部及群众都能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为加强对各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将并村后有两套远程教育设备的村调整到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村。即将原来小坝古村远程教育设备调整到大坝古村;原妥倮村远程教育设备调整到上营村;原鸡场村远程教育设备调整到乡科教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村村有”远教站点。通过这次远程教育设备的整合,现每村都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全乡各村的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都享受到远程教育成果。
二是打牢基层基础。并村以后,我乡整合了各村办公室场所,根据小村并大村后各村活动室面积狭小的实际,我们着手加快村级活动室建设,力争使各村活动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建有不少于40平方米的远程教育培训室,并添臵桌椅等设施,目前,已有4个村活动室达到在2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2个村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正在争取和筹措资金解决4个村活动室面积狭小问题,目前,有3个村的活动室正在筹建之中,同时,深入抓好中小学站点开展远程教 2 育学用转化工作,努力拓展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做到远程教育进村、进农户,让远程教育跟着产业链走、跟着项目走,让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服务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三是充实远程力量,我不断充实远程队伍,提高站点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有人员办事。2008年,鸡场乡针对村两委换届人员变动情况,经党委会研究决定,明确了各村1—2名年轻、文化程度高的村干部作为远程教育专兼职操作人员,促进了各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的发挥。
四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5月7日至12日,结合当前开展的基层组织年建设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加远教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远教操作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乡举办了为期7天的鸡场乡第一期远教骨干培训班,各远程教育站点的远教操作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由远教骨干杨清辉担任主讲和实地操作业务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远程教育的意义和内容的认识,对于各远程教站点相关政策更加明确,使学员还提到掌握了远程教育各种资源的内容及使用方式,以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为广大基层群众服务。
五是加大投入。为保证站点正常运行,结合我乡实际,从远程教育经费中解决每村远程教育站点工作经费600元,同时决定从乡财政中给基础薄弱的村解决部分远程教育桌椅。同时,为提高过站点远程教育操作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站点正常开展工作,除乡远程教育工作操作员以外, 每月给每村远程教育操作人员解决50元补助。
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鸡场乡终端站点学习制度》、《鸡场乡远程教育管理制度》、《鸡场乡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鸡场乡领导干部远程教育教学站点联系制度》等,对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的时间、辅导人员的授课时数、远程教育队伍中教师、村干部和远程教育专兼职人员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使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实现了有章理事,规范开展。
(二)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着力打造新型农民 一是把认真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观看科技种植、养殖等节目,营造了党员群众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把“网络课堂”、“田间课堂”与“市场课堂”结合起来,把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素质作为远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培育和打造新型农民。引导群众结合本村本组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业,走科技致富之路。
二是通过田间地块的实践探索总结,培育“技术型”农民。为了使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样板,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学用成果转化,我乡大力推行培育远程教育示范典型的培育工作,着力探索“公司+基地+远教+农户”等经营模式。在学用示范中,我们注重通过实地测试、现场观摩、品种对比等方式,把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培养成为“土专家”。如我乡上营村现有的500亩常年早熟蔬菜种植基地和坪地村的500亩的早熟蔬菜基地,农民胡光清和胡寿锋不但自己种植蔬菜,而且把自己从种菜中探索出来的蔬菜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当地农民,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技术型农 4 民。
(三)以“示范带创”为抓手,注重培育富村产业 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到的远程教育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成果,是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的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把学用转化应用到推动生产发展上,用学用转化成果培育富村主导产业,立足抓好点上示范,由点连线形成面,重点打造三大经济板块,即继续打造三大经济板块(即以煤炭产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为补充的非公有制经济板块;以低热河谷地带为主的果蔬经济板块;以中高海拔地区为主的农畜特色产品经济板块)。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即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精加工产业;以生姜、早熟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果蔬绿色产业;以商品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努力培育三支队伍(即懂管理、善服务、清正廉洁的农村干部队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建设需要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懂市场、善经营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确保实现一个目标(即全乡到2010年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现上营村建有的500亩常年早熟蔬菜种植基地,坪地村建有500亩的早熟蔬菜基地、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现已发展到高海拔地区发展养殖业、低海拔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产业格局。目前,全乡共建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3个,即箐头村养野猪,安全村养鱼,坪地村养蜂,示范户20余户,培养科技能人5余人,种、养殖大户发展到20万余户。
一是组建协会,逐步壮大科技种植养殖户实力。探索 “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今年,我们与工商等部门加强合作,我乡注册了5个农业商标,成立了鸡场乡养蜂协会,培育和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将一家一户分散养蜂集中为协会,形成规模,打造品牌产品,最终由加工后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壮大市场竞争力。
二是整合资源,项目协创。树立远程教育紧跟涉农项目走的理念,乡远程办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及时掌握了解涉农部门的项目规划情况和实施进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远程教育资源、技术培训和辅导,助推了全乡村级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坪地村500亩早玉米、安全村养鱼、大坝古村500亩玉米营养坨定向移栽等项目的实施,远程教育工作做到了全程参与,惠及千家万户。
三是结合实际制作课件,拓展经济发展路子
——制作实用课件。我乡在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中,注重根据产业分布和种植结构特点等,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下载、刻录、制作等形式,制作了40余集的各类适用课件。通过课件学习获得的智力支持,转化为服务全乡的动力,并在服务经济建设中为群众拓展了增收致富路子。
——以“乡土课件”作切入,发展“种养型”经济,走特色产业致富路子。我们通过制作“乡土课件”,利用村、校终端站点办好“一站一块试验地”,优先扶持能人办好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 6 课件,引导农民树立科技种养“观念,把发展种养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得到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坪地村村民胡寿峰,通过收看远程教育播放的种植技术后,承包土地,建农业科技园1个,300亩,集早桃等热带经济作物和蔬菜、粮食作物种植于一园,每年增加收入近10万元,2004年被评为市级劳模;2007年被县工会评为劳模,上营村胡光清种植种植早熟蔬菜50亩,年均增收近5万元,箐头村村民李林荣发展野猪养殖20头,年增加收入4万余元。坪地村村民尹德通过收看远程教育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科学养猪,由原来的每年养猪3头增加到每期30头,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远程教育的开展,使我乡各村掀起了学科学、学文化的热潮。
(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
首先是党员“双带”作用得到加强,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和提升。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干,农民入党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2004年以来,全乡共300余名党员掌握1—2门农村适用技术,“一帮一”结对帮扶232对,有150人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发展党员12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0名。其次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巩固。各村党支部结合一月四次的培训要求,将“三会一课”充分与远 7 程教育相结合,规范了党组织的生活制度,一改过去“支书、主任管开会,党员管生产”的局面。再次是干部群众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活动室从过去的村干部办公地转变成为干部和群众的茶话室,青年农民学习电脑知识的“网吧”。每次学习培训后的讨论和党员 “一帮一”活动,有力促进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远程教育的开展,不断提高了全乡群众的科技发展意识,2008年共完成常年蔬菜基地1000亩,早熟蔬菜种植2000亩,其中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已完成玉米与生姜宽厢宽带种植5000亩,马铃薯种植150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8000亩,完成玉米营养坨育苗5000亩,完成甘蔗种植500亩,西瓜种植300亩,建成猕猴桃基地500亩,完成皱皮木瓜种植1700亩。
总之,我乡的远程教育工作,虽然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上级的有关要求,学习、借鉴、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使我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