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专业研究生体育硕士专业课资料B
学校体育学
一、体育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质,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体育课程的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形,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特征:
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陈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队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背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4.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面向全社会的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
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
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4.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和办法。
5.分解训练法: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的分成若干个环节和部分,然后
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6.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
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二、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2.3.4.5.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竞技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 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需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
务的不同妥善安排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3. 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
4. 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惫,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训练中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7.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预见工作
运动技术创新
1.直接提高运动成绩
2.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及因素间组合水平
3.有效地制约现有运动技术
4.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
5.更有效的发挥人体潜能
6.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
五、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1.直观法与语言法
2.完整法与分解法
3.想象法与表象法
4.减难法与加难法
六、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科学基础: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2.竞技能力形成的长期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人体适应过程的周期性
训练学要点:
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2.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
3.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适宜负荷与实时负荷原则
科学基础:
1.人体机能能力的适应性机制
2.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
3.训练调整时机和恢复时限要求
训练学要点:
1.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
2.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
3.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4.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运动生理学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与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氧亏:人体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在运动时所需要的氧和所摄取的氧量之间出现的差异
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相等,随运动负荷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
运动后的过量氧耗:运动后的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会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
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部分以废物的形式排除体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来源: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作用、其他单糖的转化 去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血糖浓度高于肾阈8.9~9.9mmol/L,160~180mg/dl)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
膦酸原系统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乳酸能系统:供能总量较膦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
(1)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
(2)心脏的射血
(3)血液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外周阻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循环血量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心输出量的反应、血液的重新分配、血压的改变 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运动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时内脏器官的运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
原因: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氧或者供养不足,乳酸堆积,ph值向酸性方面偏移
第二篇:体育专业课资料(本站推荐)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
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在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所具备能力的确信程度。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
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当前运动物体或动作在空间、时间上位移的反映。
期待效应:指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期待效应。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索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
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体育兴趣: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
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体育习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为活动之间经联系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
系。
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
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应激:指人体对施加于他的任何要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运动应激:指人在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时,由于社会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刺激因素作
用而引起的紧张情绪态度。
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
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
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
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
重构的心理过程。
高原现象:指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二.简答题。
1.赛前不良心理状态有哪些?举例说明。根据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和原因应该怎样调节?
赛前的不良状态有(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2)赛前淡漠状态(3)赛前盲目乐观状态 上述三种属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对比赛的成败具有消极影响,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运动员,由于他们情绪处于过渡兴奋,紧张状态,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在即将来临的比赛中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处于淡漠状态的运动员,他们在赛前训练中动作缓慢、无力、意志消沉,对参加比赛毫无信心甚至设法逃避参赛,这样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处于赛前盲目乐观状态的运动员,盲目轻放,对比赛缺乏准备和警惕性,如参加比赛往往由于他们心理动员不够而招致失败。
因此要调节赛前的不良心理状态要做到:(1)用积极自我陈述来消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2)要淡化重要性提高透明度(3)用想象放松来控制焦虑情绪
2.什么是运动机能迁移?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外一种技能的影响,就是运动技能的迁移。
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练习者的心理定势;
(二)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练习的情境相似性。
3.如何促进运动技能迁移?
(一)合理安排教材内容:1.把基本部分相同的动作编在一组教学,而把形式相似,但动作实质不同的教材内同隔开。如跳高、跳远的踏跳练习(制动性的踏跳与积极性的踏跳),学完跳远后马上学跳高,容易造成两种技能间的相互干扰。2.两种教材要考虑到新旧技能的搭配,不要同时练习两种新的运动技能。
(二)加强运动技能的基本功练习;
(三)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4.什么是体育动机?如何培养和激发体育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的过程,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三、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四、及时反馈,肯定评价;
五、端正体育态度。
5.什么是体育习惯?体育习惯的培养应该注意什么因素?
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为活动之间经联系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6.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其包括哪些内容?(P182)
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的基础,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分为: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认知理论与方法(如表象训练、认知训练等);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如模拟训练等)2.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可将心理技能训练分为: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训练;
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渐进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如系统脱敏训练、应激接种训练等)4。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可以分为: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
7.赛前的心理准备有哪些?
(1)、明确比赛任务,端正比赛动机(2)、形成最佳情绪状态(3)、树立必胜信心
(4)、激励战斗意志(5)、提高适应能力,消除干扰因素。
8.什么是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动力有哪些?
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个性倾向性中的动机、兴趣、习惯、态度等心理因素,它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并受着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支配与调节。
9.什么是体育态度?如何转变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服从阶段(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
转变体育态度的条件:(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2)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3)必要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4)劝说者的态度
10.运动中的行为干预和认知干预方法各有哪些?
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法、自生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法、系统脱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
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法、认知训练法、暗示训练法、自信训练法
体育概论
一 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
动。
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
方面的努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
赛。
健身体育:以身体运动、自然力、饮食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优生优育作
为手段,培养锻炼养护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P26)体育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P39)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P84)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
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P151)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到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P178)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二 简答题:
1.体育功能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体育功能分为三个层次: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和系统质功能
2.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二)、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三)、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四)、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3.体育的娱乐功能有哪些方面?(P52)
(1)体育活动中的娱乐要素包括:自由的活动、非日常性、非生产活动、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和不确定性;(2)体育娱乐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4.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P54)
(一)、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机构;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5.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任何身体运动一般都是由: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度、动作的速率、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7各要素构成。
6.体育过程的本质、目标、特点各是什么?
体育过程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1)体育过程是一个促进人全面协调发展的活动过程。(2)体育过程中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的统一,决定了体育过程是促进人的社会
化的过程。(3)体育过程是体育实践者运用感官来认识世界的过程。(4)体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体育过程始终是一个内化和外化交错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体育过程要达到的目标:(1)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提高运动能力。(2)通过体育运动使体育学习者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获得发展。(3)采取积极的运动休闲娱乐手段、内容和方法,改善人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体育社会化。(4)体育运动能增进人际了解和交往,提升人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体育过程的特点:(1)体育过程具有实践性、直观性、多层次性。
7.体育过程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1)要选择符合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2)在遵循同化作用优势原则时要注意控制一下几个方面: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②足够的营养供给③控制一定的体力消耗,避免过度疲劳才能保持同化优势④必需的休息,它是保证同化优势的重要条件;(3)在适量的运动负荷方面,要用负荷量的大小来调控体育过程。
8.体育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1)教育和培养功能(2)聚合、凝结功能(3)调节和引导社会生活功能(4)传承和传播文化功能(5)吸收、融合先进文化功能(6)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9.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注重伦理与道德(2)注重和谐与统一(3)注重实际与稳定(4)注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10.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1)体育精神文化的比较:中国古代文化追求静态美的文化,西方传统文化追求动态文化,决定价值观实体差异;(2)体育行为制度文化的比较:表现在人们对体育运动手段和方法的认识上,体现在体育行为和体育生活中;(3)体育物质文化的比较:物质文化不同,导致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装备以及锻炼为运动环境等体育物质文化的不同。
11.奥林匹克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有哪些?
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泛指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构成奥林匹克运动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奥林匹克的传统。特征:人文性、象征性、艺术性、多元性。
12.中外三种体育体制的比较,并说明各种体育体制的优点和不足。
13.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我国奥运后阶段体育体制的发展趋势?)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
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
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运动负荷量:反映着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
运动负荷强度:反映着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
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某些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
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取的具体练习。
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运动智能: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
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项群训练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三篇:专业课——初中体育作业
专业课——初中体育作业
1.全面公平的学生评价应考虑到学生的哪几个方面?
答:
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业评价理念,要注意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
2、评价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情意、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3、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时候,这种个体差异往往作用很大。
4、要用发展的眼光和观点去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权威、科学的、变化的评价一个学生。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
学生的学业考核和评价应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表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习及担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2、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业评价应从哪几方面落实?
答:
1、评价应着眼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评价应能引导、刺激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3、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4、评价必须频繁进行:
5、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学业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学业评价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和促进作用。教师根据评价的反馈结果,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逐步地形成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学业评价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的学业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课堂教学评价又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和主体意识,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效率和水平,同时它也是教育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成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在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上,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自我认同。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具体包括: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门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与创新;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如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4.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应怎样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要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将它与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情意领域联系起来。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意角度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3)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4)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
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情意目标,其主要表现在: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信心地进行学习与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建立,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被误解而存在严重的评价问题,主要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评价不分个体差异、脱离具体知识、失去真实意义、滥用表扬手段、主体方法单一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一、强调个性化评价。
二、回归具体化评价。
三、突出真实性评价
四、主导适宜性评价。
五、开展多样性评价。
5.坚持学生的学业评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的考查、质量综合评定
6.师生评价原则,如何掌握沟通艺术?
答:评价应坚持主体的多元化,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沟通中,只有师生共同的投入,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发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才能实现预期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全面审视师生沟通内容、特点,与学生一同成长,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动的地位,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师生沟通决定着教育的整体效能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以心交心,沟通从心开始,与学生进行有效地师生沟通。
7.如何把课外体育作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来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技术,通过学生的课外练习,又能促进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学生身体素质有个体差异,某些学生的体育成绩不能达标,体育中考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我们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布置了一些简单易行的项目,如跳绳、立定跳远、爬山等,让他们课下练习,通过平时的督促检查。同时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如奥运会、NBA,引导学生课外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如科学锻炼方法、排球运动的作用与价值等,鼓励学生撰写体育小论文,通过此类作业,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育作业是中学体育教学的补充与提高的一项措施。通过布置与课堂相结合的体育作业,使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弥补体育课时间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这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作业是中学体育中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形式之一,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身体不断参与锻炼和感受体育的过程。每天坚持完成一定量的体育作业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们在后天不断的身体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高度自觉和生活化了的行为倾向。体育作业在中学体育中能解决学生课余时间,练什么、这么练的难题。培养学生在余暇时间能独立进行健身活动,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学会科学锻炼,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8、阳光体育活动在你们学校开展的如何?
答: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我校开展的非常好!我们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观。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推磨巡查、体育教师安排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年级部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9.你们学校对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如何?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良好,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特别是肥胖学生成绩不及格,需课后加强锻炼。我校将继续完善体育教学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体系,同时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体育锻炼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
答:体育锻炼对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锻炼健美的体格、塑造强健的体魄。增强体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还增强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速度和反应时。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善于合作和乐于助人品质,并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一、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一)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肌肉收缩力量大、速度快、弹性好、耐力强。
(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质增强,提高骨的性能。提高了关节的柔韧性,减少各种外伤和关节方面的损伤。
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它对增强心血管的机能,提高血液循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
三、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经常锻炼,促进呼吸机能增强,呼吸肌得到锻炼,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也随之增大,表现在胸围和呼吸差的增大,胸围和呼吸差能反映胸廓发育的状况和呼吸器官的机能。
四、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体育锻炼对于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对于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着积极作用。在心理方面: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团结同学,集体协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篇: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自荐信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浏览我这份自荐信,在次表示深深的感谢!首先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某某某,是某某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生,我愿为贵单位的明天添砖加瓦,更愿为此奉献自己的劳动和智慧。
我从小立志成为体育教师,因此选择了学习这个专业,现在我已经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我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伴随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研究生3年的求知之旅,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恳切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最后谨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某某某
20××年10月19日
第五篇:体育中考资料
2014年合肥中考体考将在4月底举行,如何在考前进行有效的复习,如何备考?如下是6个锦囊,供参考:
锦囊1
长跑练习考前三天应停止
考试前一周,考生的训练要以不受伤为大前提。现在一般学校的初三年级每周还有3节体育课,体育课上主要会让学生进行一些技术的练习,老师也会继续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我们也让学生每天坚持慢跑和柔韧性的训练。临考前三天不再进行1000米或者800米全程跑,但在考前一周还会跑一两次。
为保证考生不在考前受伤,学校会在考前一周慢慢降低训练强度,到考前三天尽量让学生保持体力和休息,并会进行心理辅导。考前提醒家长要保证学生的营养,并要求学生有充足的睡眠。除了长距离跑练习应该在考前三天停止外,投掷力量类训练也需要量力而行,避免拉伤腰腹肌。
锦囊2
长跑考试最好不要穿新鞋
在1000米和800米考试前务必做好热身训练,考生要在考前半小时开始热身,可以首先进行距离能让自己承受得了的慢跑,然后做一些拉伸活动让关节和韧带舒展开,最后做几组100米或者50米、60米左右的全速跑,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做完热身活动后,考生还要注意休息调整,不要过量热身导致体力不支。
考前一周,考生的日常训练可以多采取有氧跑的办法,至少完成两次全程跑,此外可以适当缩短距离,比如考1000米的男生可以只跑800米,女生考800米的可以只跑600米。
训练时一定要保证不受伤,防止跑步时滑倒,考生要选择防滑的跑鞋,训练时也要注意保暖,慢跑训练也需要做热身运动,在热身时不要脱掉外衣,等到热身充分上场时再换下多余衣物。长跑考试规定不能穿钉鞋,必须穿平底运动鞋,考生可以选择合脚、防滑的运动鞋,最好不要在考试当天穿崭新的运动鞋上场,以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考试时超越他人必须从右边(跑道外侧)超越,从左边(跑道内侧)超越是犯规的。
锦囊3
跳远要穿防滑运动鞋
立定跳远的考生,跟长跑练习在考前一周不宜多跑不同,可以在考前一周继续练习快速蛙跳,为了保证考前不会因为肌肉紧张而导致抽筋,考前三天要减轻训练强度。快速蛙跳有助于锻炼弹跳能力和腰腹肌肉、腿部肌肉反应速度,考生也可以通过快速蛙跳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此外,提醒考生在训练时务必选择防滑的运动鞋,脚掌部分的鞋垫不可太薄,以防止脚掌承受力度太大而受伤,可以选择鞋底防滑、有气垫的运动鞋,或者鞋底较厚的短钉鞋。在训练后务必保证腿脚的休息,不主张穿鞋钉较长的鞋训练和考试,普通考生很难把握穿长钉鞋起跳的技术,长钉鞋会增加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而且容易因为无法控制动作而受伤。
普通学生可以尝试练习多组快速蛙跳,每组跳跃5级到10级,以自己的承受力为准控制训练量。对于还有时间训练的初二年级考生来说,快速蛙跳也是选考跳跃类项目的训练手段之一。
锦囊4
投掷类考生注意腰腹力量训练
投掷实心球和推铅球要得到好成绩,考生必须掌握“发力”的方法,手臂有力不及腰腹力量充分发挥的效果好,所以考前考生应当注重保护自己的腰腹部肌肉,做一些拉伸练习和投掷力量练习。热身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和考试前,务必做好头颈、肩肘、腰背、胯部和膝盖、踝关节的准备活动,可以通过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来达到锻炼腰腹力量的目的。
考试前一周,考生应该做一些完整的投掷训练,并有两到三次尽力投出自己的最好成绩,考前三天与其他项目一样应该停止高强度的训练,做一些柔韧性练习和拉伸练习。
锦囊5
考前两小时吃完早餐不宜过饱
考生在考前一周要注意饮食卫生,慎防病从口入从而影响考试。考生的饮食不需要特别对待,与平时一样即可,避免改变饮食结构和规律带来的影响。考生考前要注意少吃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少喝碳酸饮料,每天的食物要多样化,保证有牛奶、鸡蛋和富含蛋白质的肉类。
考试当天的早餐和午餐最好在考试前两小时吃完,不宜过饱,考试前一小时到半小时如果需要快速补充能量,可以食用巧克力或是能量棒。喝一些运动功能饮料如果可以安抚考生情绪,也是可以的,但要知道这些功能饮料里面都没有能够立即提高成绩的“兴奋剂”。此外,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身体状态的重要条件,所以考试前一定要让考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尤其是考前一天。
锦囊6
家长要淡定安慰话不宜太多
考生在考试前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美博教育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李鑫老师表示,体育中考与文科考试对考生造成的压力是差不多的,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来鼓励孩子积极面对:首先,家长和孩子一样,不要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体育考试的成绩是孩子长时间锻炼的成果决定的,家长也不用说太多安慰孩子的话,因为这些安慰的话有时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
“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考得糟糕还是考得好,都没问题,只要孩子自己能正常发挥就行。”李鑫老师说,毕竟体育考试只是中考的一个科目,即便出现意外的失误,后面也还有其他科目考试可以补救。而且中考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个“小站”,家长只需要鼓励孩子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