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探讨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探讨 时间:2010-4-13 0:04:15 点击:96 [摘要]: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的针对性和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还是在模仿管理类其它专业已有的运筹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层次定位模糊,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出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建设应该如何加强课程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运筹学;教学方法
1、引言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在代写毕业论文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为物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物流人才匮乏。尤其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
运筹学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协助决策者得出最优决策的一门学科。是物流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笔者认为,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教学效果,必须要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入手,认真分析课程的专业性和学生的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运筹学课程特点
现代运筹学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作战规划的研究。运筹学(Op eration sResearch,简称O.R.),直译为“运作研究”或“作战研究”,北美又称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它根据问题的要求,建立数学模型,经过分析运算,做出合理安排,以达到更经济、更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运筹学的分支很多,主要包括: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整数规划、运输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统筹方法、对策论、决策分析、存储论和排队论等。
运筹学作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在管理工作中运用模型技术、数量分析及优化方法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门数学性、逻辑性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现状
3.1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教学特点
由于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运筹学教学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运筹学课程定位和教学侧重点也就不同。首先,管理类专业的运筹学课程名称不尽相同:运筹学、管理运筹学、管理科学、优化技术等等。而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名称一般采用:物流运筹学、物流优化技术。《物流运筹学》的先修课程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经济学等。物流运筹学课程教学以讲授优化理念、原则及其方法、研究物流各功能环节及其整体的优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有关物流知识的科学认识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关基础课程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数学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学生普遍对运筹学学习有畏惧的情绪,怕吃苦。如何克服这一点,首先要针对专业针对学生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其次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教材的选择
物流专业开设初期,由于物流运筹学课程及教材都不成熟,很多院校采用的是经典类的运筹学教材,这类教材涵盖运筹学的各个分支,偏重于运筹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对物流专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
随着物流专业的逐渐成熟,在全国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运筹学教学中,已有一些院校改变了以往采用的偏数学类的运筹学教材,开始采用管理运筹学教材,这类教材更加强调优化技术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而不再是相关数学理论为主的理解与学习。
在管理运筹学教材发展的基础上,适用性更强的“物流运筹学”教材也逐渐成熟,此类教材内容一般包括:物流需求预测、库存管理、运输最优化、货物配载、物流中心规划、物流决策、物流系统评价等。由章节设置可见这类教材打破了经典运筹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根据要研究和解决的物流专业问题来划分章节安排内容,突出应用性,所以针对性最强。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教材。如果更加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应用,那么可以选择经典运筹学和管理运筹学相关教材;如果更加注重运筹学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对原理的理解要求较低,则应选用物流运筹学教材。
4.教学内容的确定
4.1课程的主要任务
运筹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定的解题技巧;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及求解模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结果及经济评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自学能力。
4.2教学内容的确定
以运筹学的教学任务为指导,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特点,以“专业适用性,学生适应性”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专业适用性”是指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因此,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仅限为对影子价格的讨论)、整数规划、运输规划、动态规划(仅限为对最短路问题的讨论)、图与网络和存储论。
“学生适应性”是指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水平,选择难度与深度与其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学。运筹学作为一个数学分析工具,其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系统分析与问题描述;模型建立与修改;模型求解与检验;结果分析与实施。哪些内容需要建立模型并求解,哪些内容只需要求解并分析,是要进行认真思考并付诸尝试,反复比较和研究的。因为,浅则不能说明问题,达不到教学目的和效果;深则学生难于接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运筹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难度、深度的把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重点。
5.教学思路与教学程序
5.1教学思路
把“掌握理论、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作为运筹学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要求牢固掌握运筹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求解实践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从来自于企业和生活的实际案例出发,了解事实,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进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运筹学软件求解。
5.2教学程序
基于运筹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何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一直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进行学习和成长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很不够。在运筹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由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运筹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最好能够逐步建立:“创设问题环境——师生解决——师生探索讨论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和原理”为基本程序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旨应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求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加强对运筹学意义、功能的理解,树立学好运筹学的信心,学会数学地思维,提高用运筹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非常重要,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强调多样化。
6.1充分把握好课堂教学,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各取所长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很好的表现图形、声音和图像等,使教学形象、直观;但是这种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好讲课的节奏,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黑板是不能缺少的手段,它能把分析过程与学生思路的进展很好的结合起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较好的把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但有一点不足的是大班大教室上课,坐在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板书。因此,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段,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2充分利用运筹学软件
运筹学的学习中,对模型的求解和检验是一个复杂、枯燥而又耗时的过程。而使用计算机运用运筹学软件求解模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的好处在于:
(1)能比较有效的解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达到教学目的难点。
(2)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
(4)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得在教学中,把求解的时间节约下来,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问题的扩展,将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消化,实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主要的运筹学教学软件有lingo、WinQSB等。
6.3开展实践教学
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有条件的话,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其一,运用校内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运筹学知识和一系列建模仿真手段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过程优化。
其二,积极与物流企业事业单位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实践。例如:我校学生去晋中烟草参观调研,其中一个学习环节就是:烟草配送路线优化问题。学生首先了解晋中烟草配送路线优化的问题原形,然后建立运筹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与晋中烟草实际的路线优化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6.4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为了使运筹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安排一些运筹学相关视频资料,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播放电影《美丽心灵》片段,电影讲述了博弈论大师纳什从事博弈论研究的美丽人生,让学生了解运筹学也有使人为之倾倒的魅力。同时利用影片教学,把博弈论的思想简要、生动、直观地引入课堂、引入生活,为博弈论的初步学习奠定基础。可以把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第一次课上,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6.5因材施教
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水平,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充分体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建议学生将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而很多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初试专业课为运筹学,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要求其完成所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指导其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学习运筹学。相反,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其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得到锻炼有所提高就可以,不必过高要求。
7.结论
本文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本人《物流运筹学》教学经验,主要探讨了物流运筹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思路与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育华,杜纲.管理科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9):3-8
[2]秦明森.运筹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3,(10):52-53
[3]胡晓燕,张予川,李波.物流类专业培养模式比较及课程设置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2004,(1):61-63
[4]庞南生,施应玲.《管理运筹学》新型教学思路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7,(9):47-48
第二篇:2009年《物流与运筹学》考试大纲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流与运筹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考卷结构
答卷形式:笔试、闭卷;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其中现代物流学部分占75分,运筹学部分占75分。试题类型:
1、现代物流学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应用、计算题。
2、运筹学部分:辨析题、计算题、证明题。
二、考查要点
1、现代物流学
1.1 基本概念:现代物流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现代物流的特征;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市场需求、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典型模式;物流合理化途径;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分类;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物流技术。
1.2 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合理运输的内涵、要素及其组织方法;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的优点与组织形式。
1.3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库存控制的要素与存储策略;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及其应用;储存管理ABC分析法、多标准和多重ABC分析法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1.4 包装技术与管理:包装的功能、分类、材料和容器;常见的包装技术和方法。
1.5 装卸搬运:装卸作业方法;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途径。
1.6 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配送方式的种类及其应用;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理解节约里程法的实质和应用;配送中心管理的主要内容。
1.7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1.8 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典型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与主要功能。
1.9 物流中心网络:物流中心的内涵及分类;物流中心网络的概念、常见的物流中心布局形态;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2、运筹学
2.1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图解法、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线性规划对偶理论及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
2.2 运输问题: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有转运的运输问题。
2.3 整数规划: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分枝定界法与割平面法的基本原理、0-1规划问题与隐枚举法、指派问题。
2.4 动态规划: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基本方程、动态规划的递推方法、资源分配问题。
2.5 图与网络规划: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树与最小树问题、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2.6 存贮论:确定型存贮模型、随机型存贮模型。
三、参考书
叶怀珍主编.现代物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南京财经大学物流管理自考本科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学院
简介:工商管理学院设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和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现有在校生1900多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讲师14人;博士(含在读)17人,硕士12人。承担了自学考试物流管理、商务管理、旅游管理(国际旅游方向)助学专业的主考任务,现有自考助学专业在校生800余人。
助学专业简介
物流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和各种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熟悉购销、运输和仓储等业务、能够从事物流业务运作和物流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中起点本科(四年制)
课程设置:
专科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
(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含实践)、商法、物流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管理、运输与配送、供应链物流学。
独立本科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
(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含实践)、互联网数据库(含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含实践)、流通经济学、运筹学、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资源管理(含实践)/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网络信息资源与利用/运营管理/企业物流(任选二门)、毕业论文。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内外专业物流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外贸公司、大型工商企业内的物流部门从事物流业务管理、物流系统的规划和物流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招生对象:
1.高中起点本科专业:应往届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均可报名;
2.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是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
3.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4.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报名注意事项:
1、报名时间:即日起——9月中旬,额满为止。
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
南京财经大学自考报名方式:
1。在线了解:
2.咨询电话:***(24小时)025-66061570(李老师)节假日不休。
3.短信报名:编辑短信“学校+专业+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庭详细地址”发送到***
第四篇:管理运筹学选择题
第一章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解法同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两者是一致的;F(2)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T(3)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F(4)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对应可行域边界上的一个点;T(5)对取值无约束的变量,通常令,其中,在用单纯形法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 ;F(6)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 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换入变量;T(7)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T(8)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最大正检验数 对应的变量 作为换入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F(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中变为非基变量后,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而不影响计算结果;T(10)线性规划问题的任一可行解都可以用全部基可行解的线性组合表示;T(11)若 分别是某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 也是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其中 为正的实数;F(12)线性规划用两阶段法求解时,第一阶段的目标函数通常写为,但也可写为,只要所有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T(13)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 ;F(14)单纯形法的迭代计算过程是从一个可行解转换到目标函数值更大的另一个可行解;F(15)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行解一定是基可行解;F(16)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行解,且其可行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F(17)线性规划可行域的某一顶点若其目标函数值优于相邻的所有顶点的目标函数值,则该顶点处的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T 第二章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1)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T(2)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T(3)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具有无界解;F(4)设 分别为标准形式的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分别为其最优解,则恒有 ;T(5)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无穷多最优解;F(6)已知 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若,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i种资源已完全耗尽;T(7)若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等于k,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该种资源增加5个单位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将增大5k;F(8)应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若单纯形表中某一基变量,又 所在行的元素全部大于或等于零,则可以判断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T 第三章 运输问题
(1)运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求解结果也可能出现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F(2)在运输问题中,只要任意给出一组含(m+n-1)个非零的,且满足,就可以作为一个初始基可行解;F(3)表上作业法实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T(4)按最小元素法(或沃格尔法)给出的初始基可行解,从每一空格出发可以找出而且仅能找出唯一的闭回路;T(5)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最优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T(6)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最优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F(7)当所有产地产量和销地销量均为整数值时,运输问题的最优解也为整数值。F 第四章 目标规划
(1)线性规划问题是目标规划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T(2)正偏差变量应取正值,负偏差变量应取负值;F(3)目标规划模型中,应同时包含系统约束(绝对约束)与目标约束;F(4)当目标规划问题模型中存在 的约束条件,则该约束为系统约束。F 第五章 整数规划
1、判断:
(1)整数规划解的目标函数值一般优于其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目标函数值;F(2)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该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T(3)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通常可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值,再进行比较剪枝;F(4)指派问题效率矩阵的每个元素都乘上同一个常数k,将不影响最优指派方案;F(5)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形式同运输问题十分相似,故也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求解;T(6)求解0-1规划的隐枚举法是分枝定界法的特例;T(7)分枝定界法在需要分枝时必须满足:一是分枝后的各子问题必须容易求解;二是各个子问题解的集合必须覆盖原问题的解。T 第八章 图与网络分析
1、判断:
(1)若 是图 的支撑树,、分别是图 的顶点数与边数,则 的边数为 ;T(2)已知有n个节点的简单图,当边数大于 条时,那么该图一定是连通图;T 第十二章 矩阵对策
1、判断:
(1)矩阵对策中,如果最优解要求一个局中人采取纯策略,则另一局中人也必须采取纯策略;F(2)矩阵对策中当局势达到平衡时,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纯策略或混合策略)将意味着自己更少的赢得或更大的损失;T(3)任何矩阵对策一定存在混合策略意义下的解,并可以通过求解两个互为对偶的线性规划问题得到;T(4)假如矩阵对策的支付矩阵中最大元素为负值,则求解结果A的赢得值恒为负值。T 单位运价表上每一行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最优运输方案不变。因为加上的常数K只是某产地或消地增加运费(运量*K),从闭合回路检验来看,每行每列如果在闭合回路中,一定会有偶数个数值,并且分别为加减,所以闭合回路检验数不会发生变化,不管初始解是否变化,经过调整后的最优解也不会发生变化。
单位运价表上每一行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最优运输方案不变。从伏格尔法求初始解来看,分别乘上一个常数只是使得罚数(差值)增大K倍,不会影响罚数相对大小,所以初始解不变。
从闭合回路求最优解来看,分别乘上一个常数只是使得检验数增大K倍,不会影响其正负,所以最优解不变。产销不平衡也是一样的。
第五篇: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T5504S007
课程名称(英文名):Sociology in China 开课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全年
开课院系: 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所属类别: ■哲学与社会科学类
□文学与艺术类
□自然科学类
学时/学分:2 □历史与文化类
□生物与医学类
[备注:请用此符号“■”表示选定] 主讲教师: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职 称 学 历
刘静华 女 讲师 硕士 45 邓群钊 男 副教授 博士 35 曹迁永 男 副教授 博士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社会学概论新1.【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修(第三版), 2.吴铎,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郑杭生,北京,3.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人民大学4.【法】让•卡泽纳佛,社会学十大概念,上海人们出版社,2003 出版社,2003 5.【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 课程简介(200字以上):
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社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规律进行剖析,特别是就转型期中国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关注并投身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考核方式:
开卷笔试70%,课堂10%,点名20%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学时)【本章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论断)作简单考察,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学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地位。基本掌握:社会的(良性、中性、恶性)运行和(协调、模糊、畸形)发展、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一般了解:社会学产生的原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 1 联系、社会学的地位。
2.社会、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3 学时)【本部分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起源与演进,考察社会的角度,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要素中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分析,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等。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运行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构成的要素、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功能、社会运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原则、社会运行主要机制; 基本掌握:社会结构为何;
一般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内容分析、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三种角度。3.文化与社会运行(3学时)【本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章分析了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性、分类、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然后分析文化运行及其规律,最后对中西社会的文化模式作比较,探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要求了解文化的有关概念、分析角度,树立比较的观点,在不同文化模式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思考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改造。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文化、文化的特性、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文化结构、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的功能;
基本掌握:文化震惊、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产业”问题; 一般了解: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边际文化。4.人的社会化(3学时)【本章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化的定义、类型,研究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分析社会化的过程、机制与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化、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过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人格、弗洛伊德的“自我三段论”; 基本掌握:库里的“镜中我”、社会教化的方式、影响人格的因素、学校对社会化的影响。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观点;
一般了解:社会化与人的关系、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化、人格组成的三大要素。人格理论 5.社会角色(3学时)【本章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章“社会角色”主要介绍社会角色的含义、类型,简要介绍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与失调类型;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类型、角色冲突、角色集、角色冲突的类型; 基本掌握:、角色丛、社会角色的表现、角色距离; 一般了解: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6.社会互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介绍社会互动的含义、类型、考察社会互动的理论与角度,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情景作简单分析,最后对“集合行为”作出分析。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互动的定义、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特征、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谣言加工的方式、流行的特点;
基本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般了解: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7.社会群体(3学时)【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两个大问题:一是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二是详细阐述了几种主要的社会群体类型,包括家庭、邻里和同事;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基本群体)【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基本群体、群体凝聚力;基本群体的特征;社会集群、社会类属;
基本掌握、社会群体的类型、一般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群体生活、群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结构。8.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根本区别。了解什么是社会阶级及其社会的阶级结构,什么是社会分层及其社会分层的基本类型,什么是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流动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改革前后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变化。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五节
社会流动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马克斯·韦伯分层理论、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合理的社会流动的作用; 基本掌握: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的状况;
一般了解: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9.城市化(3学时)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城市化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和文化特征、城市问题与规划等。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历程和几种战略;
基本掌握:城市的产生、发展、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分析与变动 一般了解:几种城市规划问题和模型。10.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区分了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两种社会变迁的形式;介绍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解决措施。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变迁的概念、社会现代化的的定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迟发展效果”、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基本掌握、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区别、社会变迁的动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般了解:城市化、我国现代化进程。11.社会问题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界定,并就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存在的困扰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了解人口、环境、贫困问题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三节
人口、环境、贫困问题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 基本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四种社会问题的理论
课程负责人:刘静华
修订日期:2008.8.3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