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专业及教学发展规划
本科专业及教学发展规划
南方冶金学院是一所有四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本科高校,曾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自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教学为主旋律,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把对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有色金属行业服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大力向培养研究生方向发展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以及提升办学水平,学院从实际出发,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稳定办学规模,适当扩大专业面,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确保教学质量,为在近期内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工、经、理、法、文、管、教等多学科相结合,江西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特制定南方冶金学院2004~2008年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近期内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做强工科,发展理科;兼顾经管,控制规模;加强建设,突出特色。
一、总体目标
2004年 拟建设增列的专业: 材料化学 071302 通信工程 080604 交通工程 081202 2005年 拟建设增列的专业: 信息安全 071205W 资源环境科学 071403W 网络经济学 020112W 2006年 拟建设增列的专业: 系统科学与工程 071702W 资源环境与发展经济学 020115W 2007年 拟建设增列的专业:
信息科学技术 071206W 媒体创意 050306W 2008年 拟建设增列的专业:
信息资源管理 110503W 生物信息技术 070404W
二、总体目标规划的依据
1、增列上述专业是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有色冶金行业的需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各国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对国内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数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强调“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法》的深入贯彻实施,以及《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启动,都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1998年我院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这也为学院带来了新的机遇。我院可以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增列上述专业将对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经济、金融、管理、社会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从而推动和加快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促进有色冶金科技的发展。
2、增列上述专业是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方冶金学院地处江西南大门的赣州市。周边区域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最有实力、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圈和投资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我院作为京九线上为数不多的几所工科院校之一,工科专业的办学历史最长、招生面较广、辐射域较大。近年来,随着京九铁路的贯通,江西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江西提出“科教兴赣”,增列上述专业能基本满足地方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学院地处赣州老区,急待脱贫致富,急需大量这方面的人才,外地人才又较少进入本地区,就地培养此方面人才日显迫切重要。
3、增设上述专业能够优化我院学科结构,是我院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大量的信息通过Internet网迅速传播,将世界原有的有形界限打破。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网络经济学、信息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增设,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资源的海量集成而迅速崛起的,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社会的核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对资源政策调整、完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增列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我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我院建设成为以理工为主,工、经、理、法、文、管、教多学科的理工科大学。目前我院已有39个本科专业,为加速我院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办学的规模和效益,使我院在近期内,本科专业数增至50个左右的目标,增列上述专业不仅能够使我院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并能填补学院教育学学科的空白点,促进学院宏伟目标的实现,对我院自身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增列上述专业,实现总体目标已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多年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发展新的学科,调整专业结构,拓展硕士学位点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兴办本科教育46年,现有本科专业39个,硕士点17个,7个江西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1个江西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在校研究生近400人,积累了丰富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经验,并在冶金、矿业、材料、机电、化工、信息、经管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教强的办学优势,具有明显的特色。为实现我院本科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总体目标,具有以下优势:
(1)师资队伍优势
近年来,学院投入6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和引进高水平的专门人才。目前,我院拥有一支数量为800多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达40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近300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硕士生导师140余名,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效果突出、科研能力强、外语水平高、能够在新世纪挑大梁的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
(2)学科优势
我院曾隶属于冶金部和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实行中央与江西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我校学科设置行业特征明显,四十多年来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目前,闽、浙、赣三省有色(黑色)冶金厂矿的矿长(厂长)、总工程师基本上都是我校培养的学生,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办学力量。在矿山采掘、矿物加工、有色金属冶炼、测绘工程、材料加工等方面我院在华东、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影响。学科建设在我院始终处于龙头地位,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将继续围绕矿业工程、材料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经济管理和文法等相关学科,加以统筹规划,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学科和专业。
(3)质量优势
80年代末期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曾组织大型调查,调查其所属高校毕业生质量,结果我院被评为优。我院毕业本科生、研究生受社会欢迎。最近二年本科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2,一次派遣率连续十年达到92%以上,毕业研究生的供需比为1:5,一次就业率为100%,大约20%的应届毕业研究生考取了博士生。
学院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国家和部、省级组织的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等多次获得优异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院素质教育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4)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优势。
近5年投入近8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取得明显效果,重点建设了校园网、材料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室等,学院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0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近期内学院还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实验室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以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现规划拟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规划实施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是学院进行本科专业建设的蓝图。本科的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院办学的水平,教育质量是一个高校立足的生命线,学院党政历来重视本科教学,特别在本科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今天,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各二级学院把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按规划中增列的专业,在专业方向、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等方面认真落实、集中力量、统筹安排,确保本科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2)改造与发展相结合,突出办学特色
有色冶金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但也属于艰苦行业。我校的传统与特色专业大多数与有色冶金有关,如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机械等专业,其大多数是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也是我校教学与科研的优势所在。因此今后要结合有色行业的科技发展特点和要求,认真地研究新形势下和地方经济建设中我校的这些传统与特色专业改造、发展的问题,用3-5年的时间,在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加强建设,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并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
从合理布局出发,在建设好品牌和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用2-3年的时间,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积极发展和建设一批与有色冶金配套完善的专业,改造和整合一批弱势或长线专业,真正使我校成为理工发育正常、较为系统的学科专业群。
(3)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有一支高质量、高水平、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此学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优化师资队伍,拨专款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选送到国内外作高级访问学者,使他们尽快具备学科带头人的水平,调动其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
(4)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几年中,学院计划每年投入1800万元以上经费,用于购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所需的仪器设备,以提高我院实验室建设的水平,以保证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和高水平、高层次科研的需要。
第二篇: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探讨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探讨 时间:2010-4-13 0:04:15 点击:96 [摘要]: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运筹学教学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的针对性和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还是在模仿管理类其它专业已有的运筹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层次定位模糊,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出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建设应该如何加强课程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运筹学;教学方法
1、引言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在代写毕业论文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为物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物流人才匮乏。尤其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
运筹学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协助决策者得出最优决策的一门学科。是物流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笔者认为,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教学效果,必须要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入手,认真分析课程的专业性和学生的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运筹学课程特点
现代运筹学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作战规划的研究。运筹学(Op eration sResearch,简称O.R.),直译为“运作研究”或“作战研究”,北美又称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它根据问题的要求,建立数学模型,经过分析运算,做出合理安排,以达到更经济、更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运筹学的分支很多,主要包括: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整数规划、运输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统筹方法、对策论、决策分析、存储论和排队论等。
运筹学作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在管理工作中运用模型技术、数量分析及优化方法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门数学性、逻辑性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现状
3.1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教学特点
由于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运筹学教学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运筹学课程定位和教学侧重点也就不同。首先,管理类专业的运筹学课程名称不尽相同:运筹学、管理运筹学、管理科学、优化技术等等。而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名称一般采用:物流运筹学、物流优化技术。《物流运筹学》的先修课程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经济学等。物流运筹学课程教学以讲授优化理念、原则及其方法、研究物流各功能环节及其整体的优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有关物流知识的科学认识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关基础课程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数学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学生普遍对运筹学学习有畏惧的情绪,怕吃苦。如何克服这一点,首先要针对专业针对学生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其次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教材的选择
物流专业开设初期,由于物流运筹学课程及教材都不成熟,很多院校采用的是经典类的运筹学教材,这类教材涵盖运筹学的各个分支,偏重于运筹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对物流专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
随着物流专业的逐渐成熟,在全国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运筹学教学中,已有一些院校改变了以往采用的偏数学类的运筹学教材,开始采用管理运筹学教材,这类教材更加强调优化技术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而不再是相关数学理论为主的理解与学习。
在管理运筹学教材发展的基础上,适用性更强的“物流运筹学”教材也逐渐成熟,此类教材内容一般包括:物流需求预测、库存管理、运输最优化、货物配载、物流中心规划、物流决策、物流系统评价等。由章节设置可见这类教材打破了经典运筹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根据要研究和解决的物流专业问题来划分章节安排内容,突出应用性,所以针对性最强。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教材。如果更加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应用,那么可以选择经典运筹学和管理运筹学相关教材;如果更加注重运筹学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对原理的理解要求较低,则应选用物流运筹学教材。
4.教学内容的确定
4.1课程的主要任务
运筹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定的解题技巧;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及求解模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结果及经济评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自学能力。
4.2教学内容的确定
以运筹学的教学任务为指导,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特点,以“专业适用性,学生适应性”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专业适用性”是指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因此,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仅限为对影子价格的讨论)、整数规划、运输规划、动态规划(仅限为对最短路问题的讨论)、图与网络和存储论。
“学生适应性”是指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水平,选择难度与深度与其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学。运筹学作为一个数学分析工具,其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系统分析与问题描述;模型建立与修改;模型求解与检验;结果分析与实施。哪些内容需要建立模型并求解,哪些内容只需要求解并分析,是要进行认真思考并付诸尝试,反复比较和研究的。因为,浅则不能说明问题,达不到教学目的和效果;深则学生难于接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运筹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难度、深度的把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重点。
5.教学思路与教学程序
5.1教学思路
把“掌握理论、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作为运筹学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要求牢固掌握运筹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求解实践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从来自于企业和生活的实际案例出发,了解事实,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进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运筹学软件求解。
5.2教学程序
基于运筹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何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一直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进行学习和成长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很不够。在运筹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由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运筹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最好能够逐步建立:“创设问题环境——师生解决——师生探索讨论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和原理”为基本程序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旨应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求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加强对运筹学意义、功能的理解,树立学好运筹学的信心,学会数学地思维,提高用运筹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非常重要,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强调多样化。
6.1充分把握好课堂教学,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各取所长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很好的表现图形、声音和图像等,使教学形象、直观;但是这种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好讲课的节奏,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黑板是不能缺少的手段,它能把分析过程与学生思路的进展很好的结合起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较好的把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但有一点不足的是大班大教室上课,坐在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清板书。因此,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段,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2充分利用运筹学软件
运筹学的学习中,对模型的求解和检验是一个复杂、枯燥而又耗时的过程。而使用计算机运用运筹学软件求解模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的好处在于:
(1)能比较有效的解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达到教学目的难点。
(2)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
(4)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得在教学中,把求解的时间节约下来,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问题的扩展,将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消化,实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主要的运筹学教学软件有lingo、WinQSB等。
6.3开展实践教学
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有条件的话,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其一,运用校内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运筹学知识和一系列建模仿真手段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过程优化。
其二,积极与物流企业事业单位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实践。例如:我校学生去晋中烟草参观调研,其中一个学习环节就是:烟草配送路线优化问题。学生首先了解晋中烟草配送路线优化的问题原形,然后建立运筹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与晋中烟草实际的路线优化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6.4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为了使运筹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安排一些运筹学相关视频资料,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播放电影《美丽心灵》片段,电影讲述了博弈论大师纳什从事博弈论研究的美丽人生,让学生了解运筹学也有使人为之倾倒的魅力。同时利用影片教学,把博弈论的思想简要、生动、直观地引入课堂、引入生活,为博弈论的初步学习奠定基础。可以把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第一次课上,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6.5因材施教
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水平,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充分体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建议学生将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而很多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初试专业课为运筹学,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要求其完成所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指导其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学习运筹学。相反,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其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得到锻炼有所提高就可以,不必过高要求。
7.结论
本文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本人《物流运筹学》教学经验,主要探讨了物流运筹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思路与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育华,杜纲.管理科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9):3-8
[2]秦明森.运筹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3,(10):52-53
[3]胡晓燕,张予川,李波.物流类专业培养模式比较及课程设置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2004,(1):61-63
[4]庞南生,施应玲.《管理运筹学》新型教学思路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7,(9):47-48
第三篇:申报本科专业程序
第八条 高校设置专业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二)有稳定的人才需求;
(三)具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能配备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一般应有已设相关专业为依托;
(五)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建立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第九条 高校专业设置要在确保办学质量前提下,适度控制专业增长数量。
第十条 高校可根据社会需要、自身优势和特点,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在专业学科属性范围内自主确定专业方向。
第十一条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教育部设专门网站作为本项工作的公共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
第十二条 高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除外),经以下程序报教育部备案:
(一)经高校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高校于每年7月31日前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基本情况、办学条件等;
(二)高校专业设置申请材料在专门网站公示,公示期为一个月;
(三)公示期满后,高校将公示期间所提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报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部门,下同);
(四)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是否具备开办专业的基本条件以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后汇总,于当年9月30日前以文件形式报教育部;
(五)教育部于当年11月30日前公布备案结果。
第十三条高校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的新专业(以下简称新专业),经下列程序报教育部审批:
(一)经高校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高校于每年7月31日前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基本情况、办学条件等。申请设置新专业,还须提供该专业与所属专业类中其他专业的区分情况和专业基本要求;
(二)高校专业设置申请材料在专门网站公示,公示期为一个月;
(三)公示期间,教育部委托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校所申请的新专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已有专业的区分以及专业名称的规范性提出意见,并提交到教育部专门网站;
(四)公示期满后,高校将公示期间所提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报高校教育主管部门;
(五)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召开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会议,进行审议。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审议情况确定同意设置的专业并进行汇总,于当年9月30日前以文件形式(含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报教育部;
(六)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对拟审批的专业进行评审,于当年11月30日前公布审批结果。
第十四条新专业经批准同意设置后,列入《特设专业名录》,予以公布。
第四章 专业调整
第十五条高校应在妥善安排拟调整专业在校学生培养工作的前提下,方可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调整专业包括调整专业名称、学位授予门类、修业年限和撤销专业等。
第十六条高校调整专业名称时,如调整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按备案程
序办理;如调整为新专业或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按审批程序办理。被调整的专业按撤销专业处理,并由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报教育部备案。
第十七条高校调整专业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时,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范围内的调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除外),按备案程序办理。其他按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八条 高校现设专业连续五年不招生的,高校可提出撤销。
第五章 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
第十九条 高校、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设立相应的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或在现有专家组织中增加专业设置评议职能,并根据本规定制订工作细则。
第二十条 高校的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学校定位、办学条件等,对本校设置和调整的专业进行审议。
第二十一条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根据本地区、本部门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需求、专业布点等情况,结合相关学科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所提意见,对高校设置和调整的专业进行审核、审议。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作为教育部的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置和调整的专业进行审核、审议;根据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布点、办学条件等情况,评审须由教育部审批的专业。
第六章 监督检查评估
第二十三条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的保障机制,开展专业自评工作。高校可引入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专业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高校应高度重视新设专业的建设,保证新设专业的办学条件,对新设专业进行检查,发布专业建设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综合应用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资源配置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促进所属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在新设置专业首届学生进入毕业学年时,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专业评估。评估结论作为新设置专业继续招生、暂停招生或停止招生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教育部对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及其所属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信息,对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宏观引导。
第二十六条 高校的专业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教育部或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责令有关高校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暂停该专业招生。
(一)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二)教学质量低下,师资、开设课程等低于标准;
(三)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过低。
第二十七条 未经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专业,不得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对违反本规定擅自设置专业或经查实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高校,教育部或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两年内不得申报增设或调整专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设置和调整按本规定执行。专科层次的高校不得设置本科专业。
第二十九条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教育部1999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金融学本科专业简介
金融学本科所学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法、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银行会计学、中央银行学、国际融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金融学培养目标:
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通晓金融管理、风险控制、信用管理、投资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学发展前景:
报读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这是和其就业行业的高收入是分不开的。而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在就业及发展上一直是最好的。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银行、证劵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政府单位等工作岗位就职。
第五篇: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方案
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专业办学活力,推进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教高„2011‟9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有关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专业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强化专业合理定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全校除已经参加教育部等部(委)组织的专业评估或工程教育认证并获通过专业以外的所有本科专业。
三、评估范围与重点
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教高„2011‟9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确定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主要包括专业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改进、学生发展与社会声誉6个项目,涵盖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开展、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控及改进情况等评估要素。学院自评及专家评估皆以评估要素为标准,重点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进行判断,突出专业建设与发展中成就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进行分级打分。
(一)评估范围 1.专业目标
专业定位准确,专业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力,专业建设有显著成效;制定科学、可行且符合专业定位的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标准,并认真执行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高。2.师资队伍
对专业教师及实践教学人员有长远培训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能落实,有成效;教师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经验交流;本专业学术带头人水平高,专业教师数量满足课程开设需要,能开出培养计划所有专业课程;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位结构合理;实践教学人员数量满足实践课程开设需要,结构合理;综合测评优良以上的教师达到85%以上。
3.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
能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规范,对各项实验有具体落实措施,能保证按计划开出实验;能满足校内、外实习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实习有具体的落实措施,能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有明确的教材建设规划与措施,落实建设规划,取得一定成效;所有课程均配有教材;选用近5年出版的新教材比例高。
4.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执行情况良好,取得成效;实践教学内容先进,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5.教学管理与质量改进
教学管理文件齐全,执行严格;教学资料齐全,管理规范;有具体的保证试卷质量、评阅和分析的措施;考核成绩分布合理,成绩记录规范;课程设计(论文)选题及工作量适当,有指导书,总体质量较好;部分课程设计(论文)有一定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较好、部分设计(论文)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有实际应用价值;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6.学生发展与社会声誉
有稳定学生数量措施,报考第一志愿考生的人数达到招生人数比例高;学风建设方面措施得力,学生学习效果好;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措施得力,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评估附加项目
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评估,除按学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考核外,还应重点考核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明确、具体、可检查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体现出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各门课程和教学环节当中。半数以上的专业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基于项目或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
2.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累计有1年时间左右或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开发教学内容,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校企联合在企业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心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承担教学任务。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 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制定并实施了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历的具体措施,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中具备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要达到一定比例。
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至少与一个本专业领域境外的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四、评估程序
评估程序包括专业自评、专家现场考察、整改提升等三个阶段。
(一)专业自评。参评专业根据本方案要求,收集整理相应支撑材料,认真开展自我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1.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1)专业基本情况
(2)近3年取得的主要成就(限5项以内)(3)存在的主要问题(4)拟改进措施
(5)分项自评表。(见附件)
各专业填写分项自评表要对应评估要素,紧扣评估要点,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本专业该项工作的相关做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不评级打分,用论据描述事实。部分专业如果不涉及个别评估要素则不需要填写;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还需填写4个附加考核项目的相关自评内容。
2.评估资料涉及时间区间为近3年,即从2010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三个学年,教师、学生等状态数据时间点统一为2013年8月31日(其中学生数据应含2013届毕业生数)。
3.支撑材料主要围绕自评表中陈述的内容提供证据、佐证材料,是平时教学运行和管理过程的积累,提供的材料要真实可靠,供专家现场考察时查证。
(二)专家现场考察。专家组在审核被评专业自评报告基础上,通过查阅支撑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形式,做出公正客观评价,形成专业评估报告。
(三)整改提升。被评专业根据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制定整改计划,采取具体措施,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五、时间安排
2013年11月,学校从每个学院(部)抽取一个专业参加第一批评估,各学院(部)于11月中旬报送被抽取专业自评报告;学校12月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其它批次专业评估的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