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交通大学管理运筹学考点总结
管理运筹学考点总结
(考生自己总结,非官方,仅供参考,尤其是考与不考的地方,为个人观点,切记)
鉴于官方只是给出参考书目,并不提供考试范围,所有历年真题就成了分析考试范围的依据,但有两个问题:指定教程有部分例题从没考过;真题中有部分题目仅出现过1-2次,近几年就没再出现。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判断写的运筹学考试大纲,仅供参考:
1、单纯型法(第1、2章)
概念和描述: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型、对偶问题的模型、基变量、非基变量、解的形式(基解、基可行解、最优解、无解、无可行解)、影子价格
判定: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形式、单纯型表运算的规则、对偶变换的规则
证明:线性规划问题的矩阵运算、对偶理论
步骤:对偶单纯型法的步骤、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计算:单纯型法、改进单纯型法、互补松弛定理的运用、对偶单纯型法、敏感性分析计算(C-r、b、A-ij、新增变量和约束)
2、运输问题(第3章)
概念和描述:运输问题的模型、产销不平衡问题模型描述
判定:运输问题中基变量的个数、最优解判定(尤其是如何给出多个最优解)、求最小还是求最大 步骤:表上作业法的步骤、最优解的步骤
计算:产销不平衡问题、求最大的问题(看例3-
5、09年真题)
3、整数规划(第5章)
概念和描述: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相互排斥的计划、相互排斥的约束、指派问题)
步骤:分枝定界法的步骤、匈牙利算法的步骤
计算: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指派问题
不考:0-1型整数规划的全枚举法
4、动态规划(第6章)
计算:一维资源分配(离散、连续)、生产和存储问题(生产计划、不确定性采购)、背包问题(课本的例题有些复杂,看真题好些)、复合系统可靠度、排序(直接看例6-10)、设备更新问题。
以上问题都要清楚各自的模型描述、状态和决策变量取值描述、状态转移方程和指标函数形式 不考:二维资源分配、货郎担问题
5、图论(第7章)
概念和描述:连通图、割集、最短路等问题的模型描述、可行流、最大流、饱和弧、非饱和弧、增广链、最小费用增广链
证明:定理7.8
步骤:Dijkstra算法的步骤、Floyd算法的的步骤、最长路算法的递推关系、寻找增广联的调整步骤、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的转换步骤
计算:最短路(Dijkstra、Floyd)、最长路、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
不考:寻找最小支撑树算法、图的矩阵表示、最短路另外两个算法、中国邮路问题
6、排队论(第9章)
判定:问题所属的排队类型、little公式的适用对象
证明:用生灭过程的状态转移方程推导MM1、MM1N、MMC、MMCN的排队参数(MM1的证明考过,其他的最好也好,实在不行就把公式记下来背吧)
计算:MM1、MM1N、MMC、MMCN、MD1、ME1、MM1中的最优服务率、MMC中最优服务台数
不考:MM1N及顾客数为有限中的最优服务率、顾客源有限的排队系统
其他不用看的章节:第4线性规划应用举例、第8章络计划(不考大题)、第10章存贮论
课后习题不用全做,调自己认为经典的做做,然后用胡的习题集对答案就可以了。
第二篇:运筹学学习总结
运筹学学习总结
生活中,要讲究方法和智慧。古人作战室讲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第一次上运筹学课,老师这样说。
上了十几次运筹学课,觉得这门课真的内容很丰富,涉及数学,决策学等等很多方面。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实用性的东西,线性函数等等。对于一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文科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把运筹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对这门学科理解可能也不够到位。
但是,学习一门学科,掌握它的精髓和要义或许更重要,学习过运筹学后,更应该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运筹学的精髓,用运筹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从而使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应该就是把各种事件,因素,条件等等量化,分析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得出最优解,再转化为实际问题。当然,转化的方法和技巧很系统,也很高深复杂。理论性的东西也很多,必须承认,是我的能力和水平所达不到的。
在现代社会中,运筹学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经济方面,涉及资源开发,资产收益,甚至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与人交往,人生的规划中,甚至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制定中,都有运筹学的踪迹。学习了运筹学,不,应该说接触了运筹学以后,才知道他的用处如此之多。
在科大,商学以及经济学都和运筹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或者说在这些学科知识方面的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好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商学素养。在经营管理中,如何能衣最小的风险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也就是最优化的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吗。
将来社会的发展不可估计,但无论何时,都需要我们作出决策和判断,都需要研究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筹学一定会得到更多的运用,也一定会有更高更远的发展,可惜我学习的运筹学知识有限,只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找机会更加深入和认真的学习了。
但也可以这么说,运筹学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何不积极运用并且不断去理解和感悟呢。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就是:生活是需要规划和技巧的,我们要生活的更好,就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寻求好的方法,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决胜千里,太过空泛,那就战胜困难,赢得更好的未来生活吧!!
第三篇:运筹学课程总结
运筹学学习总结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对各种资源的运用及筹划活动,以期通过了解和发展这种运用及筹划活动的基本规律,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达到总体最优的目标。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应该熟练地掌握、运用运筹学的精髓,用运筹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即: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本着这样的心态,在本学期运筹学课程将结束之际,我对本学期所学知识作出如下总结。
一、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解决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达到预期目标最优,而寻找资源消耗最少的方案。而线性规划问题指的是在一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下,求解一个线性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的问题。其数学模型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并将它们转化为标准形式。目前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图解法、单纯型法、两阶段法、对偶单纯型法等方法。自1939年苏联数学家康托罗维奇提出线性规划问题和1947年美国数学家丹齐格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通用方法──单纯形法以来,线性规划可以说是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个研究方向。单纯形法统治线性规划领域达40年之久,而且至今仍是最好的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之一。简单的设计2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直接运用图解法得到。但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线性规划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很多,很难用作图法实现,但是运用单纯形法记比较方便。在运用单纯形法时,需要先将问题化为标准形式,求出基可行解,列出单纯形表,进行单纯形迭代,当所有的变量检验数不大于零,且基变量中不含人工变量,计算结束。将所得的量的值代入目标函数,得出最优值。
线性规划是这门课程第一章的教学内容,作为运筹学的基础学习,因此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初步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以及解答,理解了单纯形法的思想并会运用单纯形法解答线性方程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定理比较难以理解。对此,需要在课后好好复习,认真消化课程内容,才能真正理解,熟练应用。
二、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是解决决策变量只能取整数的规划问题,一个规划问题中要求部分或全部决策变量是整数,则这个规划称为整数规划;当要求全部变量取整数值的,称为纯整数规划;只要求一部分变量取整数值的,称为混合整数规划。
很多实际规划问题都属于整数规划问题。例如1.变量是人数、机器设备台数或产品件数等都要求是整数。2.人员的合理安排问题,当变量xij=1表示安排第i人去做j工作,xij=0表示不安排第i人去做j工作。
整数规划的解法有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其中分枝定界法的思路是:首先,不考虑解为整数的要求,用单纯法求最优解,以此作为目标函数值的上限或下限;其次,选择其中一个非整数的变量,根据与两侧相近的整数划分可行域,在缩小的可行域(子域)内寻求最优整数解,以此作为目标函数值的上限或下限;最后,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每一个可能进一步分解的非整数都找到整数解时为止。
具体步骤:
1.求整数规划的松弛问题最优解;
2.若松弛问题的最优解满足整数要求,得到整数规划的最优解,否则转下一步;
3.任意选一个非整数解的变量xi,在松弛问题中加上约束xi≤[xi]及xi≥[xi]+1组成两个新的松弛问题,称为分枝。新的松弛问题具有特征:当原问题是求最大值时,目标值是分枝问题的上界;当原问题是求最小值时,目标值是分枝问题的下界;
4.检查所有分枝的解及目标函数值,若某分枝的解是整数并且目标函数值大于(max)等于其它分枝的目标值,则将其它分枝剪去不再计算,若还存在非整数解并且目标值大于(max)整数解的目标值,需要继续分枝,再检查,直到得到最优解。
整数规划中决策变量全部取0或1的规划称为0-1整数规划。在实际问题中,该方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对某一个项目要不要投资的决策问题,可选用一个逻辑变量 x,当x=1表示投资,x=0表,示不投资。此外指派问题就是0-1整数规划问题的一个特例。0-1整数规划的解决方法有枚举法和隐枚举法。完全枚举法是将每个变量都只取0或1两个值,变量可能取值的0-1组合是有限的,并且个数为2n。然后列出各变量分别取0或1的每种组合,然后在满足约束条件变量的0-1组合中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的组合即是该0-1规划的最优解。用这种方法求解变量个数为n的0-1规划,通常需要检查2n个组合。计算量大,随变量数量的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
隐枚举法的步骤:
1.找出任意一可行解,目标函数值为Z0。
2.原问题求最大值时,则增加一个约束(过滤条件)
c 1x1c2x2cnxnZ0(*)当求最小值时,上式改为小于等于约束
3.列出所有可能解,对每个可能解先检验式(*),若满足再检验其它约束,若不满足式(*),则认为不可行,若所有约束都满足,则认为此解是可行解,求出目标值
4.目标函数值最大(最小)的解就是最优解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并理解了线性整数规划模型的特征,明白纯整数规划、混合整数规划、0-1整数规划之间的区别,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合理的数学模型。此外理解了分枝定界的思想含义并掌握分枝定界的方法,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 枝”生“ 枝”,掌握何时停止生“ 枝”。
三、运输与指派问题
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物资调运工作。如某时期内将生产基地的煤、钢铁、粮食等各类物资,分别运到需要这些物资的地区,根据各地的生产量和需要量及各地之间的运输费用,如何制定一个运输方案,使总的运输费用最小。这样的问题称为运输问题。
运输单纯形法也称为表上作业法,是直接在产销平衡运价表上求最优解的一种方法。它的步骤是:首先确定一个初始调运方案,主要方法有最小元素法、元素差额法、左上角法;然后通过非基变量的检验数检验是否为最优方案,不是就调整运量,直到选出最优方案停止,求检验数的常用方法有两种,闭回路法和位势法。
指派问题也称分配或配置问题,是资源合理配置或最优匹配问题。例如,假设m个人恰好做m项工作,第i个人做第j项工作,如何分配工作使效率最佳。解指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匈牙利算法,但是匈牙利法要一定的条件条件:问题求最小值、人数与工作数相等、效率非负。
运输与指问题实质就是整数规划中的特例。在这一章中我主要学习到了对整数规划中的特例方便解决的方法,运输单纯形法和匈牙利法,掌握如何求初始运输方案、求检验数、整运量,理解检验数的经济意义。在运输问题中学会延伸,对于不平衡运输问题学会转化为平衡问题,极大值问题转化为极小值问题。对于指派问题掌握匈牙利法的步骤,了解他的使用条件,此外掌握解决指派问题的其它变异问题的方法,如最大化指派问题、人数和工作数不等的指派问题、一个人可做几项工作的指派问题、某项工作一定不能由某人做的指派问题。
四、网络模型
图论是交通系统分析中的重要工具,在交通系统规划、管理中作用巨大,也是对实际交通网络进行抽象分析的重要手段。在网络模型这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图论有关知识,学习了如何利用图来解决最小数问题、最短有向路问题、最大流问题与最小费用流问题。
一个无圈并且连通的无向图称为树图或简称树,将网络图边上的权看作两点间的长度(距离、费用、时间),定义图的部分树的长度等于其中每条边的长度之和,则图中所有部分树中长度最小的部分树称为最小部分树。最小部分树可以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求解。常用的有破圈法和加边法(避圈法)。
最短路问题,就是从给定的网络图中找出一点到各点或任意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一条路。最短路问题是重要的优化问题之一,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管道铺设、线路选择等问题,设备更新、投资等。最短路问题可以作为解决其它优化问题的一种基本工具。常见的求最短路的两种算法有狄克斯屈拉(Dijkstra)标号算法和Floyd(弗洛伊德)矩阵算法。标号算法是求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最短路,矩阵算法则可以求任意点之间的最短路。
最大流问题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使交通网络的道路通行能力(车流量)最大、使沟渠系统的水流量最大、使石油管道系统的石油流量最大等等,解决最大流问题的方法有Ford-Fulkerson标号算法,其中关键是找寻找增广链,当且仅当不存在增广链时,可行流为最大流。在这章的学习中,我们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成简单的图,利用图的方法进行求解,找出合理方案,例如利用最大流解决最大匹配问题和劳动力合理配置问题。本章节还有两个经典问题旅行售货员问题和中国邮递员问题,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数学的神奇与强大应用性。
五、网络计划
网络计划即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一般项目管理中应用较多。它主要包括计划协调技术(PERT)与关键路线法(CPM)组成。PERT主要针对完成工作的时间不能确定而是一个随机变量时的计划编制方法,活动的完成时间通常用三点估计法,注重计划的评价和审查。CPM以经验数据确定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确定的数值,主要研究项目的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两种方法融为一体,统称为网络计划、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工作过程就是先编制项目工序,然后根据工序绘制网络图,通常分为:箭线网络图和节点网络图,接着通过对网络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路线,主要方法有枚举法、0-1规划模型和关键工序法,最后计划时间进行网络优化。
在本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图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及工作时间限制下的生产加工流程的统筹规划。通过做网络图,我们可以清晰地求解出每个问题的合理安排法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最少时间,最优计划,使我们深入解了了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更加确定当初选择运筹学这门课程是个正确的选择。运筹学不是单纯的一门数学课程,而是各种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结合。它让我知道了数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学术问题,更是具体的生活问题。而对于个人,我应该更好地学习如何将学过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运筹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去,学以致用,这样才是真正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第四篇:管理运筹学选择题
第一章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解法同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两者是一致的;F(2)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T(3)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F(4)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对应可行域边界上的一个点;T(5)对取值无约束的变量,通常令,其中,在用单纯形法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 ;F(6)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 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换入变量;T(7)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T(8)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最大正检验数 对应的变量 作为换入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F(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中变为非基变量后,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而不影响计算结果;T(10)线性规划问题的任一可行解都可以用全部基可行解的线性组合表示;T(11)若 分别是某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 也是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其中 为正的实数;F(12)线性规划用两阶段法求解时,第一阶段的目标函数通常写为,但也可写为,只要所有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T(13)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 ;F(14)单纯形法的迭代计算过程是从一个可行解转换到目标函数值更大的另一个可行解;F(15)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行解一定是基可行解;F(16)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行解,且其可行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F(17)线性规划可行域的某一顶点若其目标函数值优于相邻的所有顶点的目标函数值,则该顶点处的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T 第二章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1)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T(2)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T(3)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具有无界解;F(4)设 分别为标准形式的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分别为其最优解,则恒有 ;T(5)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无穷多最优解;F(6)已知 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若,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i种资源已完全耗尽;T(7)若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等于k,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该种资源增加5个单位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将增大5k;F(8)应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若单纯形表中某一基变量,又 所在行的元素全部大于或等于零,则可以判断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T 第三章 运输问题
(1)运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求解结果也可能出现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F(2)在运输问题中,只要任意给出一组含(m+n-1)个非零的,且满足,就可以作为一个初始基可行解;F(3)表上作业法实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T(4)按最小元素法(或沃格尔法)给出的初始基可行解,从每一空格出发可以找出而且仅能找出唯一的闭回路;T(5)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最优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T(6)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最优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F(7)当所有产地产量和销地销量均为整数值时,运输问题的最优解也为整数值。F 第四章 目标规划
(1)线性规划问题是目标规划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T(2)正偏差变量应取正值,负偏差变量应取负值;F(3)目标规划模型中,应同时包含系统约束(绝对约束)与目标约束;F(4)当目标规划问题模型中存在 的约束条件,则该约束为系统约束。F 第五章 整数规划
1、判断:
(1)整数规划解的目标函数值一般优于其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目标函数值;F(2)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该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T(3)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通常可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值,再进行比较剪枝;F(4)指派问题效率矩阵的每个元素都乘上同一个常数k,将不影响最优指派方案;F(5)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形式同运输问题十分相似,故也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求解;T(6)求解0-1规划的隐枚举法是分枝定界法的特例;T(7)分枝定界法在需要分枝时必须满足:一是分枝后的各子问题必须容易求解;二是各个子问题解的集合必须覆盖原问题的解。T 第八章 图与网络分析
1、判断:
(1)若 是图 的支撑树,、分别是图 的顶点数与边数,则 的边数为 ;T(2)已知有n个节点的简单图,当边数大于 条时,那么该图一定是连通图;T 第十二章 矩阵对策
1、判断:
(1)矩阵对策中,如果最优解要求一个局中人采取纯策略,则另一局中人也必须采取纯策略;F(2)矩阵对策中当局势达到平衡时,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纯策略或混合策略)将意味着自己更少的赢得或更大的损失;T(3)任何矩阵对策一定存在混合策略意义下的解,并可以通过求解两个互为对偶的线性规划问题得到;T(4)假如矩阵对策的支付矩阵中最大元素为负值,则求解结果A的赢得值恒为负值。T 单位运价表上每一行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最优运输方案不变。因为加上的常数K只是某产地或消地增加运费(运量*K),从闭合回路检验来看,每行每列如果在闭合回路中,一定会有偶数个数值,并且分别为加减,所以闭合回路检验数不会发生变化,不管初始解是否变化,经过调整后的最优解也不会发生变化。
单位运价表上每一行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最优运输方案不变。从伏格尔法求初始解来看,分别乘上一个常数只是使得罚数(差值)增大K倍,不会影响罚数相对大小,所以初始解不变。
从闭合回路求最优解来看,分别乘上一个常数只是使得检验数增大K倍,不会影响其正负,所以最优解不变。产销不平衡也是一样的。
第五篇: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T5504S007
课程名称(英文名):Sociology in China 开课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全年
开课院系: 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所属类别: ■哲学与社会科学类
□文学与艺术类
□自然科学类
学时/学分:2 □历史与文化类
□生物与医学类
[备注:请用此符号“■”表示选定] 主讲教师: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职 称 学 历
刘静华 女 讲师 硕士 45 邓群钊 男 副教授 博士 35 曹迁永 男 副教授 博士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社会学概论新1.【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修(第三版), 2.吴铎,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郑杭生,北京,3.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人民大学4.【法】让•卡泽纳佛,社会学十大概念,上海人们出版社,2003 出版社,2003 5.【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 课程简介(200字以上):
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社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规律进行剖析,特别是就转型期中国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关注并投身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考核方式:
开卷笔试70%,课堂10%,点名20%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学时)【本章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论断)作简单考察,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学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地位。基本掌握:社会的(良性、中性、恶性)运行和(协调、模糊、畸形)发展、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一般了解:社会学产生的原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 1 联系、社会学的地位。
2.社会、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3 学时)【本部分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起源与演进,考察社会的角度,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要素中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分析,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等。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运行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构成的要素、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功能、社会运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原则、社会运行主要机制; 基本掌握:社会结构为何;
一般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内容分析、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三种角度。3.文化与社会运行(3学时)【本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章分析了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性、分类、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然后分析文化运行及其规律,最后对中西社会的文化模式作比较,探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要求了解文化的有关概念、分析角度,树立比较的观点,在不同文化模式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思考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改造。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文化、文化的特性、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文化结构、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的功能;
基本掌握:文化震惊、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产业”问题; 一般了解: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边际文化。4.人的社会化(3学时)【本章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化的定义、类型,研究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分析社会化的过程、机制与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化、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过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人格、弗洛伊德的“自我三段论”; 基本掌握:库里的“镜中我”、社会教化的方式、影响人格的因素、学校对社会化的影响。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观点;
一般了解:社会化与人的关系、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化、人格组成的三大要素。人格理论 5.社会角色(3学时)【本章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章“社会角色”主要介绍社会角色的含义、类型,简要介绍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与失调类型;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类型、角色冲突、角色集、角色冲突的类型; 基本掌握:、角色丛、社会角色的表现、角色距离; 一般了解: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6.社会互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介绍社会互动的含义、类型、考察社会互动的理论与角度,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情景作简单分析,最后对“集合行为”作出分析。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互动的定义、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特征、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谣言加工的方式、流行的特点;
基本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般了解: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7.社会群体(3学时)【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两个大问题:一是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二是详细阐述了几种主要的社会群体类型,包括家庭、邻里和同事;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基本群体)【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基本群体、群体凝聚力;基本群体的特征;社会集群、社会类属;
基本掌握、社会群体的类型、一般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群体生活、群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结构。8.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根本区别。了解什么是社会阶级及其社会的阶级结构,什么是社会分层及其社会分层的基本类型,什么是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流动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改革前后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变化。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五节
社会流动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马克斯·韦伯分层理论、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合理的社会流动的作用; 基本掌握: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的状况;
一般了解: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9.城市化(3学时)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城市化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和文化特征、城市问题与规划等。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历程和几种战略;
基本掌握:城市的产生、发展、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分析与变动 一般了解:几种城市规划问题和模型。10.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区分了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两种社会变迁的形式;介绍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解决措施。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变迁的概念、社会现代化的的定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迟发展效果”、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基本掌握、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区别、社会变迁的动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般了解:城市化、我国现代化进程。11.社会问题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界定,并就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存在的困扰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了解人口、环境、贫困问题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三节
人口、环境、贫困问题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 基本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四种社会问题的理论
课程负责人:刘静华
修订日期:2008.8.3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