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连发同志见义勇为事迹材料2
张连发见义勇为记事
辛巳年八月,时值中旬,午后2点,古稀老人德兴割草于高学家果地,地旁有一井,未打成出水,老人不慎,坠入井中,遂呼喊救命,被路人张世芳听见,世芳疾呼众人相救,连发闻之亦赶来,世芳取来一绳,连发谓己身轻,主动请缨,下井施救,不料中途绳断,连发跌落井底,身受重创,昏迷不醒,后经众人努力,德兴连发齐被救上,连发大哥义发速以手扶车载二人至阳城医院,经查,连发左臂骨头摔裂,住院十天后归家。连发乃大王小池人氏,此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精神,获村民一致好评,堪称学习楷模。
第二篇:张守爱见义勇为事迹
刘桥镇村民张守爱见义勇为 勇救落水女子
张守爱,男,生于1969年7月24日,是刘桥镇火神庙村农民。2013年11月,路过后楼庄北巴河遇一少女落水,奋不顾身跳进水中将女子救出,落水女子家人赶来后,便悄然离开现场。被救女子史愿愿及父亲史茂华经过多方打听找到恩人登门道谢,并将一面写有“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了张守爱手中,以表感谢之心。玩手机一不留神坠桥落水
2013年11月3日下午3点多,家住刘桥镇留古村的史愿愿和朋友坐在一座远离村庄的桥栏杆上玩手机,一不当心史愿愿坠桥掉进四五米深的河中央。凄惨的呼救声在河面上回荡,朋友和河边的一个放羊老人由于不熟水性,被眼前的景象吓得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点点下沉。没犹豫一个箭步跳下救人
正当花季少女的生命被河水吞噬之际,张守爱骑着三轮车向着桥的方向驶来。“快点,救人,有人掉河里了。”放羊老人和朋友似乎看到了救命稻草,向着张守爱大声疾呼。没有丝毫的犹豫,张守爱快速将车停下,一个箭步冲跑到河岸纵身一跃跳进河中。此时河水已经漫过史愿愿的头顶,张守爱使出全身的力气将她拖上岸。
由于惊吓和溺水,史愿愿已经不省人事,张守爱迅速对其进行急救,把她置放在自己的腿上控水,经过一个小时的急救,史愿愿苏醒过来,父亲史茂华此时才得到消息赶了过来,只顾着安慰惊魂未定的女儿,史茂华没有来得及询问救命恩人的联系方式,一身湿漉漉的张守爱骑着三轮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找恩人一门心思不谢不行
住了十天的院,史愿愿才恢复健康。出院后,找恩人表感谢成为父女二人的共同心愿。经过多方打听,却一无所获。恩人好像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其实张守爱就住在邻村火神庙村,对于自己救人的事情没当回事,除了妻子之外没有向任何人提及。
张守田与张守爱同村,两人平时关系很好,史茂华正是通过他,才找到了女儿的救命恩人张守爱。
1月25日,直到史茂华父女将一面写有“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张守爱的手中,大家才知道这位救人不留姓名的好人原来是他。
蕴含着史家父女感激之情的千言万语,都凝聚在挂在张守爱家冰箱上的锦旗上,红得耀眼,一进屋就能看见。张守爱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他的行为,为我们干部、党员、一般群众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刘桥镇广为传颂的佳话。
第三篇:张丽莉同志事迹
张丽莉,1983年生,大学本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她在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
勇救学生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另有4名学生受伤。
据佳木斯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肇事的女驾驶员精神溜号,还与车上人说话,将腿别到操纵杆上,车辆一下子就蹿了出去,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相撞,顺势又撞到停靠在路边的同向依维柯客车及对向的一辆本田轿车。晚课放学时,人群密集,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在疏导学生过程中,发现车辆撞向学生,危急情况下,她将学生奋力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教师王筱芊说:“当我发现张丽莉时,她已经躺在车底下了,当时很多学生在喊 快救救老师。
关怀学生
学生张佳岩说,张丽莉是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为了让班里的同学在冬天里能够喝到热水,她自己出钱为班级买电水壶烧水,由于电水壶放在黑板的旁边,粉笔灰很容易掉到里面,张丽莉怕学生喝不干净的水,还细心地用一块小毛巾盖住了壶嘴。
夏天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都会细心地为每一位家长买一瓶矿泉水;张佳岩刚上初一的时候不是很听话,张丽莉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会找她谈一次话,劝她集中精力学习。宋颐函同学回忆说:“我和焦研同学的作文一直都不太理想,心里很着急。一次下课,我们和张老师说了此事,张老师二话没说,跟我们约定,每周给我们留一个题目,单批单改,直到合格为止。有时候张老师给我写的评语比我写的作文字数都要多。”
学生闫泓佚说,2009年冬天,我读初一,班里有个同学生病了,张老师领着班干部去看望。准备打车时,一辆自行车因为路滑摇摇摆摆地撞了过来,张老师一把将我揽在怀中,车子刮坏了她的皮裤子,而她的第一反应却是问我:“孩子,你没事吧?”张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夏天她在教室地上洒水为我们降温,冬天她买来电水壶给我们烧开水喝。”学生张佳岩说,放学时学生等不到来接的家长,她就主动打车送学生回家。开家长会时,她给每个家长买水喝。“我们全家都喜欢她。” 资助贫困生
学生家长赵亚波说,她儿子是张丽莉班上的学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一个人领着儿子生活,十分辛苦。听说低保家庭好像可以减免学费,就去班上找张丽莉
问这件事,张丽莉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便每个月都给她儿子一百块钱,从孩子上初一时起就一直坚持,就连寒暑假,张丽莉都会把钱准备好了,在放假前给她儿子。她儿子做手术,张丽莉还买了水果送到医院来看孩子。她现在身体也不好,患有肾病综合症,张丽莉知道后,经常询问她的病情,并且安慰她。
与学生亦师亦友
入校5年,张丽莉各种赛课、教学比赛都名列前茅。张丽莉所带的班级名次遥遥领先。“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新秀”、“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及语文竞赛一等奖。
从初一到初三,丽莉老师和她的学生有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学生们亲热地叫她“丽莉姐”。张丽莉和学生们的关系让最好的朋友都有些“嫉妒”。同一个办公室,教师节她收到的礼物最多,小礼物、小食品每次都能在办公桌上堆成小山。
张丽莉的弟弟介绍:“父辈中就有人从事教师行业。由于从小受到熏陶,2008年姐姐学业有成后,随即投入到教师的行业中,在第十九中担任语文教师,今年已工作5年。虽然没有教师编制,但她从来没有消极工作。2009年9月1日,是她任教以来第一次做班主任。此时,她不仅仅是位优秀美丽的教师,也刚刚成了一位甜蜜幸福的妻子。”张丽莉的弟弟说,“担任班主任后她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学生身上。带班两年多起早贪黑,甚至连饭菜也会让给没来得及吃饭的学生们。分校教学后,由于学校太远,很多学生每天来不及吃早饭。她就拿出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买来面包、饼干给来不及吃饭的学生”。
第四篇:见义勇为事迹
青年楷模见义勇为勇斗小偷英勇负伤
——****县***镇青年***勇擒偷车贼
***,男,1984年4月出生,家住临泽县沙河镇化音村三社。高考失利后的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学得一手好厨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城郊一家“农家院”的主人,一家人生活过的殷实富余。
2011年7月25日14时许,正在做菜的***突然听到门口传来“抓贼啊”的呼喊声,原来是顾客停放在门口的三轮摩托车被偷走。听到喊声后的他,立即冲出门去,看到偷车贼驾驶偷盗的三轮摩托车正在逃跑,他急忙发动自己的两轮摩托车进行追赶,他一边追一边呵斥偷车贼停车,但偷车贼置之不理继续逃窜。见状,***加大摩托车油门超过了偷车贼,挡在偷车贼的逃跑路线上,并摘挡减速想逼偷车贼停车,但穷凶极恶、慌不择路的偷车贼不但没有停车,反而开足马力向***摩托车撞去,将其撞倒后继续逃窜。由于***的英勇拦截,为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赢得了宝贵时间,逃窜不及的小偷最终被迅速赶来的公安民警抓获。虽然小偷最终落网,但见义勇为的宋正禄却多处受伤,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月
之久。经了解,该犯罪嫌疑人自2010年9月至今,已在我县盗窃各类摩托车14辆之多。
***在他人财产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惧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勇敢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保护了他人财产安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社会正义,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张俊礼同志事迹
张俊礼同志事迹
张俊礼,男,1985年5月出生,2010年1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内丘县柳林镇柳林村党支部副书记,为2008年选聘省大学生村官。在任职的这几年里,我在村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工作和学习,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工作心态也逐渐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工作中也注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柳林村辖98户402口人,党员25名,该村地处丘陵,土地贫瘠,交通便利,2008年工作以来,张俊礼同志携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创先争优,抓经济上项目,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变成了绿树环绕、村容整洁、群众富裕的新农村。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该同志认真做好书记交待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上传下达。向上,听取相关政策精神、汇报工作完成的进度、反映本村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向下,积极传达政府的惠农政策、发布涉农信息。到村工作以来,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及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几年下来,通过与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使他懂得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2013年柳林村被定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借此契机,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
驱车驶入柳林镇柳林村,精美别致的“田园风情”鳞次栉比,房在绿中落,村民享受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情致。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交错相通,道路两侧草木莽莽榛榛,村民打开门窗,体会着“一望平田皆沃壤”的喜悦。
“以前闲着没事,老哥几个要么蹲在墙角唠家常,要么找个地方玩几把小牌,自从有了这个健身广场,太阳晒不着,大伙儿都愿意到这儿下会儿棋,唱个小曲儿,真没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这么滋润。”在广场上乘凉的李老汉高兴地说。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有跳舞的、打羽毛球的……好不热闹。广场中央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其中,虽然生活在农村,却让他们体验到了城市孩子的幸福。借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东风,按照镇里的总体要求,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让群从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中来。自此项行动开展以来,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清扫50余次,建立垃圾池4座,专门组织3名保洁员实行天天清扫,垃圾日清。柳林村集市较多,这就对卫生整治带来不小压力。经过他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实行分段管理的办法,每人负责一段,集市散后立刻组织人员清扫,有效控制了垃圾乱飞现象。
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他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征求群众意见,尊重人民意愿,调动他们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主观能动性。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倡导民间资本投入。通过农村大喇叭
广播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对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提升全乡整体形象及其惠及民生的重要意义渗透在每个干部群众心中。同时,因村制宜做好整治规划。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主要道路整治、电网的结构布局、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等都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规划,确保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乡村两级干部积极走街串户,号召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对各户房前屋后以及院落死角进行清理清扫,对一些无人居住且影响村容的老房旧墙、残桓断壁自行进行拆除平整,这也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
活动开展过程中,村里采取“以点带面 全村推动”的工作方法,则无旁骛抓好落实情况。该村明确了隆昔线、村主要街道沿街门店为工作重点对象,并以点带面,在全村全面铺开。重点对街道、边沟、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清理清除;对村内乱堆乱放的砂石、砖瓦、草堆、粪堆等杂物进行清理;按照宜修则修、宜拆则拆的原则,对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进行清除。针对夏、秋收后农田易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他与村干部主动沟通交流,深入田间地头,在农田一线中和群众拉近距离,主动宣传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争取取得群众支持,确保农村环境改善工作干一件成一件,扎实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坚战。
在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制定完善村干部承诺负责制、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制度等。建立健全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日常环境清理和垃圾定点清运。农村清洁志愿者每天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清扫,确保环境整治的成
果,也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从“治理”到“管理”。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漫步在柳林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干净整洁的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