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花悄悄绽放(答案)
17.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2分)“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让若花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像常人一样努力、成长并获得成功。
(意近即可)
18.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3分)插叙了若花被烧伤的经过和一直没有实施整容手术的原因。交代了相关情节,丰富了内容,让读者对若花致残的原因和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使叙述完整且显得有波澜。
19.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
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3分)示例:老师啊,您的关心使我如沐春风,可您这样的鼓励却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
我的不幸无可改变,但我有着和同学们一样的心愿和梦想。您别用特殊的标准和方式关心我,好吗?
20.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2分)♪示例一:若花以后会更加努力,更加自信。若花是一个女孩,面部的重度烧伤对
她的心理会造成影响,虽然她生活得乐观而坦然,但她的内心是脆弱的,她每一次的努力都
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而每一次的鼓励和肯定都会让她更加自信地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示例二:若花以后会渐渐变得自满甚至自负。在周围人过度的关爱和名过其实的“鼓励”下,她会渐渐失去客观看待自己的理智,渐渐把别人的关爱看成理所当然,才华的可
持续发展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受到限制。
示例三: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若花是一个逐渐懂事成熟的孩子,在经历了坎坷磨难
以后,她能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荣誉,也能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2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第二篇:国培之花 悄悄绽放
“国培”之花
悄悄绽放
“国培计划——四川省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于9月27日开始,11月30日结束,65天的培训历程,我和泸州小学语文5班的102个学员相约网络,悄悄地学习,静静地成长,一路同行的人,心花绽放。102个学员成绩全优,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和效果。花儿开放需要阳光、雨露,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各方面的力量。
一、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在此次培训中,我之所以顺利完成辅导教师工作,是因为得到于各级组织管理的支持和帮助,四川小学语文1—30班建立了QQ群,北京大学吴茵教授随时为我们排忧解难,泸州远程培训项目办组建管理QQ,泸州小语总班主任樊钰老师时刻指导我们的培训工作,县国培项目办陈萍老师联结市、县、学校统一管理,形式了市、县、学校的一条线管理体制,国培工作与学校、教师的考核挂钩,这样的组织管理,为辅导教师的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学员知道自己必须去学习,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辅导教师的耐心辅导和帮助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这65天,国培成了我的核心工作,白天改作业,晚上听讲座、QQ交流、接受吴茵教授、总班主任樊钰老师安排任务,及时开放模块、批阅作业,解除学员的困惑,追踪掉队学员,发布班级公告,完成学习小结,参与研修社区讨论,组织两次古蔺学员线下集中培训。
这65天,学员的短信必回,学员的求助必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观念,尽我所能调动、感染学员参与学习,辅学相长,在与学员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培训者的处事方法。
每次接通学员的电话,我总是先认真聆听他(她)工作的难处,然后再告诉他我一直在等待他的到来,希望能及时看到他的作业。短信的语言温馨感人,激励、唤醒、鼓舞,学员回信最多的是:范老师,对不起,我会努力的。
辅导教师的耐心和执著,是感染、调动学员学习的法宝,也是提高学员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各种沟通渠道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QQ群聊,电话,短信,邮件,这些方式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解除了很多学员的困惑,我们之间发得最多的表情是“
”,无数次的网络握手、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笑脸„„温暖心头。从中,我也读懂了吴茵教授的人格魅力、樊钰老师的敬业奉献.同时也用他们的精神去感染我班的学员,优秀品质是要传染的,日久生情,学员留言最多的是:范老师,你辛苦了。陈丽老师因为迎查工作忙未完成作业,我给她发了5条短信,最后她说:“范老师,要不是你的耐心和爱心,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培训接近尾声时,很多学员提议不解散我们的QQ群,在这里,我们交流、碰撞,智慧顿生,友谊之花绽放,学习热情高涨。
四、集中培训、教学视导、校本研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益。此次培训,学员不仅学习热情高,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0月28日和11月26日两个周末的下线集中培训,进修校副校长甘宗林亲临指导,让学员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员和辅导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解决了学员学习中的很多困难。学员代表冷仕君、杨娇等交流学习经验,交给大家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乐趣。在现场,我抓住细节表扬学员,尤其是班上年龄最大而坚持学习的学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次集中培训之后,学员斗志昂扬,投入新的学习和工作。
班上年龄比较大的来自最偏远的椒园小学的王宗俊老师,从未掉过队,在集中培训时,我说我被她的精神感动,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看到了她激动的神情。晚上,我们在班级QQ群中相见时,相互学习完成作业上传后,我劝她早点休息,她坚持完成作业后说:“唉,今天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还真的有点激动。” 在集中培训时,我告诉学员,以后我会继续追踪他们的学习效果,听他们的课,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乡镇进行教学视导的时候,所到学校,我都去听国培学员的课,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与校本研修结合的效果。
在大村希望小学听了魏静老师的识字课,我们结合学习的理念谈识字教学,2 学习她在大额班级(76人)采取的识字教学方法,努力实践国培中学到的识字教学方法。
在鱼化小学,我深刻感受到国培学习促进了张美老师的成长,他在课堂上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践行“以学定教”的理念。我和她交流时,她谈了国培学习的收获和教学中的许多困惑,真所谓“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在古蔺镇三小,学习委员杨娇不仅自己学得认真,还调动学校领导一起参与学习,将学习的结果和全校老师分享,推荐教师看视频,给全校老师做讲座、上示范课,校长罗敬大力倡导全校教师学习,为教师购买书、笔记本,正筹备组建教师学习沙龙。我在感动之余,积极申请加入他们的学习组织,这是培训的延伸,教师的学习能取得长足发展,这是国培的可喜之处。
培训结束了,通过培训的班级管理,我向各位优秀的教授、特级教师、一线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对于参培的教师,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改变教学行为,让我们的学生受益,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一路走来,我用看花的心境看“国培”,看到了绚丽的风景。下次上路,我一定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第三篇:花,悄悄绽放—记某先进教师
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 浅浅的微笑隐于清秀的脸庞,这是学生们眼中的李老师——温和娴静。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少言寡语却一丝不苟,这是同事们眼中的李老师——严谨谦恭。一个刚入门的新手,能力有限却热情甚高,这是李老师对自己的中肯评价——虚心求经方能进取。
第一天走进课堂,她心中忐忑不安,紧张地手心直冒汗。站在讲台上,红着脸,低着头,将准备好的开场白一口气全倒了出来,说完抬眼瞅了瞅学生的反应。只见学生们愣愣地看着她,她也慌了神呆呆地看着学生,过了几秒,教室里爆发了一阵大笑。这就是她的第一节课,开场就遇挫,但正是这并不顺利的第一堂课让她和学生们的心瞬间贴近了不少。她默默地告诫自己,为了这些善良真诚的学生,她要加倍努力地完善自身,教给他们足够的知识,让他们都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
于是,从她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她的求索之路。
在工作中,她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此外,她还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经常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适当加以改变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她很注重与同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交流,向他们虚心请教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复习的方法策略,汲取他们的教学经验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余,她也经常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让自己所教的内容成为滞后产品。三年来,经她辅导的学生习作纷纷获奖或发表。她撰写的教学论文获得了市三等奖、区一等奖,与人合写的教研论文获得了省三等奖。
日常生活方面,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力争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合格乃至优秀的青年教师。
马克思说,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她坚信这句名言。因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她就下定决心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让自己在东中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2000年12月,**市举办了首届青年辩论赛,她作为东宝区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这场思想的交锋,虽然最终没能取得尽如人意的成绩,但她无悔此行。因为毕竟她已为这次活动奉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并且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历练。2001年,她协助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公民道德建设”征文活动,经她精心修改,学校获得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她自己也被授予“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她被安排进了学校团委作团委委员,这对她无疑是一个莫大的促进。从此她更忙碌了,教学工作非但不能丢而且得干得更好,同时,团委的工作她也要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她不再有漫步街头的闲情逸致,不再有徜徉湖畔的浪漫情怀,她有的只是挥之不去的工作设想,埋头案前的奋笔疾书。这一年,应团市委的要求,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游戏陷阱》,她指导学生认真写了征文,一遍遍地指导,一篇篇地修改,终于学生们不负重望,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二个三等奖,七个优秀奖,学校也被评为了“先进组织单位”。
现在的她依然是那样微笑着,那样忙碌着,没有叹息,没有抱怨,只是像一朵不经意间开放的小花,暗自吐露着淡淡的芳香。曾经问过她,你不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她莞尔一笑,面对如此可爱的学生,面对如此热心的同事,面对如此美好的生活,夫复何求,用心去追求生活而已。听着这样朴实的话语,我们只能真诚地祝愿这朵悄悄绽放的小花,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尽情的开放,播洒出更馥郁的清香。
第四篇:让生命之花快乐绽放
让生命之花快乐绽放
——泰安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观摩心得体会
肥城市湖屯镇曹庄小学
李燕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泰安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我看到了21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表现,那就是让生命之歌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快乐的歌唱。各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环节完整、紧凑:参评的课例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完整、紧凑,各个环节衔接到位、自然。无论是从课前交流,还是到最后的拓展延伸,每一环节设计都是那么精彩,让听课者也情不自禁地沉浸于教师的教学情节之中,时而感动,时而赞叹,时而沉思。
本次优质课参赛教师的风采深深的吸引了我,感染了我,就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引着方向。纵观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激情导入精彩纷呈。
创设情境、游戏、谜语、视频、故事等开篇,与学生建立必要的情感交流。每位参赛教师都准备了精彩的导入环节,有的用精彩的课件导入,有的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有的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导入,有的结合本地资源,有的尝试操作导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多数教师注重创设精彩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紧密连接。
泰安的宋老师教学《发明小技巧》的情境创设为:视频《盘点2012年新科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超链接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热情。再如东平崔老师执教的《广告与生活》的情境创设东平的地域特色PPT(风光、美食、简介)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学习新技能,通过几个有关广告的谜语,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2、情境创设与生活环境紧密连接。
泰安的张老师执教《我的零花钱》的情景创设为:播放小学生如何使用零花钱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解决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我们的知识技能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应用于实际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我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3、情境创设与启发学习兴趣调动探究积极性紧密结合。
泰安的李老师老师指教《百变陀螺》情景创设为:出示三种不同形式的陀螺,让生探究玩法,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再如泰安的麻老师执教的《绿色食品我知道》播放了有关绿色食品的视频,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新技能的热情。
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参赛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任务,能够根据信息技术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突破。不管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求知过程,大胆探究,积极实践,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如肥城的郭云老师执教的《简易小板凳》采用任务驱动积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整个课堂都能积极带着任务去探究,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多媒体的使用,音乐效果的渲染,对于学生理解人物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本次参赛的所有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音乐、文字,对于学生理解人物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同时也为教学板书节省了时间。
三、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动,交流的和谐课堂生态。教师作为执教者能够和学生进行民主和谐的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如肥城的朱老师教学《美丽的丝网花》时,采用的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讨论突破,实践应用;展示激励,拓展延伸的模式完成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学生都沉浸在探究的乐趣之中,学习积极,效果明显。特别是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及时点拨,恰当的追问,形成师生互动情境,烘托了课堂气氛。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实践操作中,每小组发放一朵“百合”鲜花,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很快找出百合花的特点,为小组顺利完成制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情感文化的教育渗透。
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教学,在操作中也制作了很多本土资源课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教育很好的进行了融合。如东平王绪云老师教学《剪纸艺术》一课时不管是导入(剪纸图片),还是任务制作过程,既很好的学习了知识,又进行了传统文化及美的情感教育。感觉不足的地方:
1、作为一个合格的优秀人民教师,会说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教师素养,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课堂氛围。这次参评的个别教师地方口音就很明显,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
2、如个别教师课题选择不恰当,不能较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
3、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流于形式;
4、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本课重难点,教师讲解太多
5、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客观、丰富。不管学生回答得对与不对,教师都不做正确引领与评价,都是一句“你真棒!”。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客观、公正,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可如果评价是错误的、模棱两可的,会让学生产生误解或困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6、个别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沉闷,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当然,这些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尽力避免的。
自我反思 :
这次观摩课,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希望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努力:
1、不断加强学习,苦练内功。及时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发展,针对自身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多练习普通话、多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
2、进一步锻炼教育机智,丰富评价语言,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近几年来,我班上学习小组形同虚设,没有好好指导其发挥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将是我今后思考好和研究的重点。
总之,在这3天的时间里,我感受很多,收获很多,这些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真正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来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我将以这次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智慧课堂教学建构心得体会
龙门中学
白远勤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从课堂教学的文本切入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更应如此,讲究方法,讲究策略,选择好一个好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将“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中的“喜”与“悲”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探讨喜在哪儿,悲又在哪儿。由此可见,对于叙事性散文﹑山水散文﹑乡土回忆散文及玄思哲理散文类文本,皆可选择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在教古典小说《鲁提侠拳打郑关西》一文时,并未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顺序来讲解,而是一开始就直奔小说的高潮——拳打郑关西的部分,学生纷纷对打斗场面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浓厚兴趣,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就有好问的学生发问,鲁提侠为什么要打郑关西?它们分别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事而大打出手......这样,全班学生就围绕这些问题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文章的情节内容.结构脉络就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了,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地完成。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在教学新诗《错误》时,我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涵咏诗情,感受意象,品味语言。我选取了“达达的马蹄”五个字组成的意象进行了这样设问:达达的马蹄声是什么声?江南女子听到马蹄声会怎样?当她发现是个错误时是什么心理?两次马蹄声在女子听来有没有区别?若干年后马蹄声再次响起,女子会怎样?这一组问题,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认识意象的特点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点燃了学生思维火花。关键教学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以下特点:
⑴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⑵问题设置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大难度,坐到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到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别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不行。⑶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要是优秀的学生从问题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从细节入手。“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文艺理论中早已明确提出这一观点,那么,语文教学何不从细节探讨入手,打开课堂教学的困窘局面,开辟一条通向高效课堂的康庄大道呢?笔者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一些困难:文言字词的教学任务加重,文言句式的讲解繁琐,学习内容难度加大,教师往往一味的赶进度,学生疲于听课应付,课堂自然较为沉闷,课堂出现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即使有些师生互动,也只囿于简单的问句翻译疏通,教师的讲解也大多照本宣科.千人一面,了无新意。总之,缺失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意味上的咀嚼品味,史学意味上的思辨剖析,这样的语文课只会是乏味的。在《淮阴侯列传》教学过程中,经过深入研究,笔者设计了以细节的再现.体验.品味为切入口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⑴找出文中对韩信神态描写的句子。
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④韩信„„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⑤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
⑵让学生结合课文,紧紧围绕这些句子中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主要人物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分析结果如下:
①从韩信的喜怒等诸多情绪变化上可以推知,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且容易流露自己内心想法的人,也可看出他单纯的一面——政治斗争经验不足。
②从这些词语先后出现的顺序中可以看出韩信的人生历程:少年落魄——青年得志——中年失意,仿佛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人生缩影。
③④中的“大喜”说明韩信虽长于用兵,但对于对手认识不足,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生的讨论成果之丰富不仅超出他们自己的想象,也超出笔者的预料。这就是细节切入的魅力所在,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所在——师生都兴趣盎然地动了起来。
6.从质疑权威入手。笔者在教学小说《药》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鲁迅先生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但学生对此并不买账,普遍表现出畏难厌恶的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鲁迅的小说思想深邃﹑写作技巧高超,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普遍表现出畏难厌恶的情绪。鉴于这种状况,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对文学大家的喜爱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与其记大量的笔记,增加作者于读者之间的距离,不如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热情深入阅读文本,以点带面,逐渐走入作家为我们精心营造的小说世界。
无论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对《药》中“康大叔和黑衣人是否是一个人”一直存在争议。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强调这二人的身份,因为这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其实可以就此深入文本,勾连知识轮廓,学习鉴赏方法。因此,教学中,我直接从人物形象分析开始,使学生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迅速进入欣赏状态。我在课件上直接打出问题:康大叔——刽子手形象分析。不出所料,有学生马上就质疑:为什么康大叔就是刽子手?面对质疑,我先蓄势,告诉他们,教参上就是这么写的,多年来,教师也都是这么教的。这样一来,学生挑战权威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细节。无论结果怎样,学生细读文本了解鲁迅的创作特色把握人物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虽然阅读讨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能收获鲜活的阅读体验,这可以说是阅读小说的最大收获。
总之,寻找最佳的切入点,让教学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文本,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教材,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体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从而深深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