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运作管理在物流配送优化中的应用
生产运作管理在物流配送优化中的应用
经管学院会计学20080725许艳芳
摘 要:本文运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优化技术,以成品油物流配送流程为例,系统的介绍了优化的模型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配送 优化 销售预测 补货预测 调度优化
一 引言
物流配送的任务是根据零售用户的需要,把所需原料配齐,按时、按质、按量送达指定地点,它不是一般的运输或送货上门的服务方式,而是一种集货、配货、配装、送货等多种功能的物流流通方式,是一个物资服务型供应系统。它的功能包括:快速处理流通信息的功能,高效率理货、配货、配装和送货功能,储存功能,配送加工功能,贸易功能。以成品油配送流程为例,成品油物流配送指成品油从油库直接进入加油站或其他终端用户的油品运行过程。
二 问题追溯
成品油物流配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加油站或其他终端用户提出要货申请→
零售配送部门向地市区域公司申请安排车→配送车辆去指定油库提油→将油品配送到要货的加油站或其他队→终端用户→加油站或其他终端用户验收入库→地市区域公司给车队→ 结算运费。
目前一些石油公司系统的运输体系仍停留在无规模计划、无组织的、粗放式的管理状态,有效各分销单位由于要将主要精力投入拓展市场的相关工作,从而极易忽略或者无暇顾及对运输成本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由于油品配送是一项复杂和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公司现有的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手段将难以胜任分公司这种点多、面广、人众 车辆多的局面,也将难以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态势。在目前的成品油物流配送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运力过剩或运力不足,相当一部分石油分公司的运力仅能实现2.4趟次的运能周转,据业内人士分析,按当前的运距,单车应达到每日4趟次的水平才比较合理,因此从理论上讲,至少有2/5 的运力浪费,而另一部分石油分公司则运力 1
不足。
运力失衡,由于各分公司内各地市的油品运输是独立操作的,因此的问题很难避免。一方面,有些单位在安排运力时,往往忽视了加油站日销量与储量的关系,人为导致了局部地区的运力紧张。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又存在人员臃肿和车辆闲置的问题。
运距不合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忽视了油品运输的经济核运距不合理, 因此在选择油库时,对运距离路况等直接影响运输费用的问题往往考虑不周,增加了运输成本。
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运力不合理的现象已日益严重 在现有的油罐车中,小吨位车辆的比例过大,且有相当数量的罐车处于报废边缘 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则运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很难彻底改变。
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由于分公司各下属公司分散经营,独立经营,油库位置与经营公司不一致,经营范围按行政区划分,受条条块块限制,交叉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放空等现象严重,造成运力的极大浪费。
成品油库存过大,且库存量很难弄清,由于分散管理和经营,加之手段落后,库存量难以统计清楚,库存量也难以控制,从而造成库存量过大,占用大量资金,致使库存成本降不下来。
基于上述分析,欲有效根除痼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油品配送运营效率,须成立配送中心,形成车辆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运力统一安排的大配送运行格局。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引进科学适用的油品配送优化软件,以形成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从而从根本上遏止运输成本的日益膨胀。
三 模型优化
针对以上所述,可通过以下途径对成品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优化以降低库存、运输及人力成本,优化生产运作过程。
(1)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分公司所有自有加油站,进销存,信息和社会客户购油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信息动态更新。,通过Web 网页或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将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行处理,各个加油站中每个油罐的进销存信息输入到二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在分公司的信息平台上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客户管理、油库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计划管理等。
(2)建立销售预测系统,以每个客户为对象,通过历史数据拟合各客户最近几天不考虑暴风雨、雪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考虑节假日销售情况的不同,采用线性回归、指数回归和指数平滑等预测方法,预测同时间段内不同油品的销售情况。
在系统对各加油站每天的销售量进行预测之前,需要达到以下三个条件: 收集一个月内每个加油站每天的销售量,进入销售预测系统,系统通过数据拟合采用指数回归和指数平滑等方法形成各加油站历史销售趋势曲线。设定每一个加油站上午下午晚上和深夜占一天销售总量的比例,根据历史销售情况。
给定暴风雨、雪天气和节假日等因素对销售量的影响。
其中,后两个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不给定,系统会将每天的销量和一天中各时段的销量视为平稳销售。
具备以上条件后,销售预测系统会利用数据库中各加油站每天的销量和库存量重新将历史销售曲线进行修正和拟合,并采用时间序列法和数学回归等方法 预测出今后几天内各加油站的销售量,建立油品补货预测模型,根据市场预测结果,考虑运输资源的约束和其他条件的约束。
(3)建立油品补货预测模型 通过该模型计算出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送货窗口,即在什么时间段可以开始送货,什么时间必须送货,否则,油罐将会断档。
对每一个加油站的油罐来说,油品补货预测模型会计算出两个信息。第一,油罐在什么时间必须要补货,即供货断档点(RunOutTime)。第二,每一个油罐用不同类型车辆什么时间可以开始送货,即可容纳时间点,这个时间段就是每个油罐的送货窗口,供货断档点减去可容纳时间点(RetainTime)。不同的油罐每天可能会有不同的送货窗口,同一油罐采用不同车辆每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送货窗口。系统将根据信息采集平台得来的每天不同的数据信息计算出各油罐的送货窗口。
(4)建立运输调度优化模型,考虑各油罐的送货窗口,运输资源和班次时间限制等条,建立运输调度优化模型,优化运输调度。
销售预测系统和油品补货预测模型是一个整体, 油品补货要基于销售预测的结果,销售预测的目的是为油品补货预测模型服务。它们可以独立运行,作为
一个物流管理工具,管理各加油站的进销存,预测各加油站的销量,并指导运输调度计划的编制,实现库存优化的目的,国外也有这样的应用先例。
运输调度优化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运行,用来优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它也能与自动补货预测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从销售预测到自动补货预测,到运输调度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二次物流配送系统。
四 结语
运输调度优化模型根据自动补货预测模型给定的所有补货方案,综合运输资源、产品成本、贮藏成本、运送成本、各种限制和约束条件,在保证运转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合理可行的,利润最大的调度运输方案。运输优化器利用一种高级的回归处理模型识别所有的合理组合, 使补货计划与运输车辆相匹配,尽可能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这一基于成本的分配过程可避免局部利益的决策,确保总体最佳。
第二篇: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摘要:
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企业,尤其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1]。本文在对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对物流配送过程的全程管理。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引言
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
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
2)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
[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
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
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
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 物流配送过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
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
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
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
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3.2 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 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图2 系统网络结构图
3.3 系统模型设计
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
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系统功能实现
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
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信息查询
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
4)模拟与决策
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
5结束语
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张铎 《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 2001.1 p12~13;
2、刘秉镰,姜国杰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2001.1 p23、屈春燕等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 2002.1p914、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2001.1 p51~56;
5、陈罕琳 《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 计算机周刊 2001.37,p14;
6、兰洪杰,沈家洪 《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2001.1 p10~11;
第三篇: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精选)
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摘要:
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企业,尤其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1]。本文在对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对物流配送过程的全程管理。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引言
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
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
2)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
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
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 物流配送过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
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
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
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
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3.2 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
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 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图2 系统网络结构图
3.3 系统模型设计
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
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系统功能实现
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
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
行方法。
3)信息查询
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
4)模拟与决策
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
5结束语
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涤从晌鹊鉡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第四篇:生产运作管理
.简答题
1.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与目标。
答:定义: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内容: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
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何时出产的问题。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问题。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2.需求变化呈现什么样规律。
答:要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能力与需求相匹配,需方通常有多个,而供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凡有多个功放和多个需方,就会出现供方和供方的竞争、需方和需方的竞争。需方之间竞争对供方有利,供方之间的竞争对需方有利。当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供方竞争弱化,需方之间竞争激化。供不应求导致以下现象:供方地位提高,价格上涨,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产量增加,投机者出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投机者出现使在供方与需方之间增加了更多的供需层次,使消费者承受更高的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的竞争弱化。供过于求导致以下现象:需方地位提高,价格下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量减少、回扣现象出现。
3.劳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有哪些不同。
答:制造业以制造产品为特征,汽车、冰箱和电视机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服务业以提供劳务为特征,例如外科医生做检查,都只是某种行动,不一定提供有形物品。当然,服务业也从事些制造性生产,只不过制造性生产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制造是产品导向,服务是行动导向。与制造性生产相比,纯服务性运作有以下特征: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易逝性。
4.什么是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
答: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宗旨、目标、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
战略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5.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服务的构成特征。其主要因素有:产品/服务需求性质;自制-外购决策;生产柔性;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接触顾客程度。
6.企业R&D的主要策略有哪些?应如何加快企业R&D的进度。
答:研究与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新产品开发的动力包括技术推动、市场牵引、同行竞争。但归根结底,新产品开发首先必须满足技术与市场匹配原则。新产品诞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特定的技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了解和确认人们的需求,将这种需求用技术实现,提高产品在烟酒与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是新产品开发的关键。
7.什么是产品设计的“三化”?为什么要实行“三化”。
答: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①产品系列化对相同的设计依据、相同的结构性和相同使用条件的产品,将其基本尺寸和参数按一定的规律编排,建立产品系列型谱,以减少产品品种,简化设计。
②零部件标准化,在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在企业内不同型号的产品之间扩大相同的部件。在产品品种数相同情况下,就可以大大地减少零部件的种类。
③零部件通用化,是按国家标准生产零部件。当标注化水平提高后,会缩短设计的工作量相应地缩短了设计周期.8.有哪些影响企业生产单元构成的主要因素? 答:1.产品结构与工艺特点;
2.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年产量较大,生产车间的任务比较单一。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形式不同,相应的生产单位也不同,9.分别叙述生产单元的专业化原则和形式,并对其优缺点做一简单比较,并说明其适用条件。
答:生产单位专业化的原则有:1.工艺专业化原则:集中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人,可以完成不同产品上的相同工艺内容的加工。工艺专业化生产单位具有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的优点,但由于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跨越多个生产单位,因而也有加工路线长、运输量达、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等缺点,由于变换品种时需要重新调整设备,耗费的非生产时间较多,生产效率低。
10.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的时间平衡?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是什么?
答:工作负荷率过高会导致:浪费时间资源;忙闲不均,引起矛盾;浪费人力资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装配线的工序进行新的组合分析,从新组织工作地。
方法:确定流水线节拍;计算工作地上的最少工作地数;组织工作地;计算工作地时间损失系数。
11.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
12.试叙述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区别。
答: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一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对工作的意义。需要员工有较多的技能和技艺。
工作丰富化: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化,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则让人心和得到认可的满足感。
13.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工作扩大化: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一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对工作的意义。
职务轮换: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工作,时间可以是小时、天、日或数月,这种方法可以给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
工作丰富化: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化,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14.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职工授权的区别是什么?
15.什么是计划管理?企业计划的层次和生产计划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叫做计划管理。
企业计划层次可分为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与作业层计划这三个层次。生产计划包括计划大纲、产品交付计划和产品出产计划。
16.什么是滚动式计划方法?它有什么优点?
滚动式计划: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为执行计划,后几个时间段的计划为预计计划,每经过一个时间段,根据执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预计计划作出调整与修改,原计划中的第一个计划就变成了执行计划。优点:一,使计划的严肃性和应变性都得到保证。
二,提高计划的连续性。逐年滚动,自然形成新的5年计划。
17.处理非均匀需求有哪几种策略?其应用条件及限制如何?
答:改变需求的方法:①通过改变价格转移需求,这种方法在服务业用的多,且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和服务最有效;②推迟交货,这种策略取决于顾客的态度,推迟交会有损失销售额和失去顾客的危险。
调整能力的办法:①改变劳动力的数量,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工作是非专业性的,一般人经过简单训练或观摩就可以上任;②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这种方法不是永久可行,过多的超市工作会让人厌倦,工作效率和质量会降低,甚至引起安全事故;③利用半时职工,如果按工作负荷最重的时候确定职工人数,会造成人员过多;④利用库存调节,会产生库存费用,成品库存会带来极大的风险;⑤转包,会带来能否按期交货的问题和质量问题,本企业会丧失部分控制权,会损失一部分收益;⑥改变“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前提是市场可以提供所需的产品或零部件和本企业有能力制造原先确定为外购的产品或零部件。
18.制定服务业的综合计划有什么特点?
答:(1)纯服务不能使用改变库存的策略;(2)服务需求更难预计;(3)服务业的能力也难预计,因为与顾客直接接触,服务效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4)服务业的劳动力的柔性比制造业大,一个人往往能从事多种多样的服务。
19.什么是库存?怎样认识库存的作用?
答:从直观上理解,库存就是“仓库里存放东西”,这是对库存的狭义理解。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库存就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作用:(1)缩短订货提前期;(2)稳定作用;(3)分摊订货费用;(4)防止短缺;(5)防止中断
20.那些费用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哪些费用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
答: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资金成本、仓储空间费用、物品变质和陈旧、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的费用:订货费、调整准备费、购买费和加工费、生产管理费、缺货损失费
21.排序、编制作业计划、派工、赶工、调度、控制等术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答:一般来说,编制作业计划与排序不是同义语。排序只是确定零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而编制作业计划,则不仅包括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而且还包括加工任务的分配和加工每个零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的确定。
“派工”是在作业计划制定以后,按照作业计划的要求,将具体生产任务通过工票或施工单的形式下达到具体的机床和工人,属于通常所说的“调度”范围。“赶工”是在实际进度已经落后与计划进度时采取的行动,也属于通常所说的“调度”范围。“编制计划作业”是加工制造发生之前的活动,“调度”是作业计划编制后实施生产控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22.生产中的在制品对企业经济效益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在制品的占用量?
答:影响:
控制规则:若希望保持在制品库存稳定,就要使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输入等于平均输出;若是希望改变在制品的库存量,可暂时增加或减少输入。增加输入,在制品将增多。减少输入,在制品将下降;
若希望平均通过时间在所控制的范围内,则适当调整平均在制品库存与单位时间平均产量比例;
要使各个工件的平均通过时间稳定,就采用FIFO规则安排各个工件的加工顺序。
23.与制造企业相比,服务企业运用有哪些特点?
答:类似于制造业中的生产运作系统,服务业中有服务交付系统。在确定目标市场的战略决策过程中,要设计服务交付系统,并确定其运行方式;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服务企业不能向制造业那样,通过事先展示自己的产品来了解顾客的需求,只有在为顾客服务之后才能了解所设计的成套服务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 如何将服务能力与顾客交流匹配,是服务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服务运作是通过服务台进行的,服务台是服务企业与顾客的界面;
争取“回头客”是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大多数服务企业很难将营销与生产运作分离。
24.有哪些减少顾客参与与影响的方法? 答: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品种;通过自动化减少同顾客的接触;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设置一定量库存。
25.如何影响顾客的需求? 答:(1)固定时间表:兼顾顾客的需要和企业的生产能力;
(2)使用预约系统:减少需求的随机波动,控制顾客的到达时间,使服务企业事先作出安排;
(3)使用预订系统:减少顾客因不能得到服务或过长等待时间造成的不满。
(4)推迟服务:会给服务企业带来信誉损失;
(5)为低峰时的需求提供优惠:使有限的服务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
(6)需求划分.26.如何对服务能力进行管理?
答:改变人员班次安排;利用半时工作人员;让顾客自己选择服务水平;利用外单位的设施和设备;雇佣多技能员工;顾客自我服务;采用生产线方法。
第五篇:生产运作管理
什么是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过程,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系统的指挥和控制,通过这些活动过程,将人力、物力、资本投入转换成产品和服务。这些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发生在所有的经营组织中。
1.生产选址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劳动力可获得性与费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工成本问题、高科技企业的员工教育问题)、能源可获性与费用(耗能大的企业应靠近燃料动力供应地)、厂址条件和费用(地价、建设费用、协作方便)、扩展的条件
其中运输条件与与费用包括接近原材料或材料产地(原材料笨重而价格低廉的企业、原材料易变质的企业、原材料笨重,产品由原料中的一小部分提炼而成、原料运输不方便)接近消费市场(产品运输不便;产品易变化和变质、大多数服务业)
政治因素:政治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赋税是否公平(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赋税条件),国内建厂涉及的法律就非常多(如公司法、合同法、税法等)在国外建厂需要了解的法律更多
社会因素:生活习惯、文化教育水平呢、宗教信仰、生活水平
自然因素:气候条件(是否影响职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品对温度和湿度是否有要求;企业是否有废气排出)水资源状况(耗水大小、产品的味道与当地水资源有关)
2.生产设施布置的形式
(1)按产品布置product-oriented layout
根据产品制造的步骤来安排设备或工作过程,常称作生产线
适用于标准化极高的产品或者服务
关键问题是生产线的平衡
优点:产量高,单位成本低;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减少培训成本;简化了物料运输;人力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缺点:工人缺少发展机会,容易导致厌倦情绪的发生;设备和工人对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柔性较差;某个工人或者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系统需要具备迅速修复的能力和备用件库存,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U型生产线或工作单元更紧凑,有利于工人之间的交流和协同工作,有利于增加工作弹性,有利于减少物料运输,易平衡
(2)按工艺过程布置process-oriented layout
将相似的设备或工作过程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的任务
适用于产品品种多,但每种产量都不大时
关键问题是如何安排好工作部门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点:个别设备出了故障或个别工人缺席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影响较小;上下工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小;设备维修费用较低,投资于备用件上的成本也较低
缺点:如果批量加工,在制品库存量会很大;要经常进行工艺路线选择及进度安排;设备利用率低;加工的多样性要求频繁调整设备,造成工作流的不连续性,形成间歇加工;无聊传输慢,效率低,单位运输成本较高
(3)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按照产品或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性把它们分类归组,然后在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
形状相似,加工工艺或加工路线相似;多种产品,每种产品的产量都不足以达到组成流水线的程度
(4)固定式布置fixed position layout
生产设备需要移到要加工的产品处,而不是产品移到设备处
耕种、消防、筑路、建筑、钻探石油、医院中的手术室、飞机轮船等地制造
3.选址的评分方法
(1)评分法(分级加权法)
工作步骤:列出影响因素,为其规定权数;规定评价标尺并为各因素定级;计算得分;汇总厂址
(2)量本利分析法(画图)
(3)重心法
(4)运输问题算法例珠江路南北电脑城,湖南路
4.设施布置的方法
(1)作业相关图法
关系密切程度分类:A绝对重要E特别重要I重要O一般U不重要X不予考虑
关系密切的原因:使用共同的原始记录,公用人员,公用场地,人员接触频率,文件交换频率,工作流程连续,做类似的工作,公用设备,其他
(2)从-至表法
将运输次数矩阵与单位距离运输成本矩阵的相同位置的数据相乘,得到从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的每月运输成本,将对角线对称的成本元素相加得到两台及器件的每月总的运输成本
按总运输成本的大小,可得机器或部门之间的紧密相邻程度
(3)装配线平衡
(4)服务业布置
新设备布置-中值法
仓库布置:单位时间内物品的搬运次数、物品占用货区的面积、季节性变化
办公室布置:信息传递与交流、劳动生产率、成本、美观
基本模式:传统的封闭式、开放式、带半截屏风的组合办公模块、活动中心、虚拟办公室
零售业布置:主要考虑销售量和利润率
店堂的布置斜角布置矩阵布置
店堂的布局:有限空间如何尽量陈列商品、美观、提高商品的吸引力、激发购买欲
货架陈列:货架陈列的排面-整体丰满货架高度-黄金段
入口与通道末端的利用
5.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1)劳动分工理论
带来的好处:技能或熟练程度得到发展;节约由于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作业专门化促进机器和工具的发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工作专业化成为工作设计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带来的问题:工作任务细化不易做到均衡;要求有更多写作,物流、信息流复杂;作业者易疲劳,增加心理上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发挥人地创造性
(2)行为理论
霍桑试验:照明试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态度实验
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即工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否定了当时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说法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非正式组织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生产率就
高
什么原因导致了产量的增加?
结论:由于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士气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改变
人际关系学 说——〉行为科学
员工是社会人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程度——a 工作扩大化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感受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提高工作积极性。b 工作丰富化纵向扩大,增大工人在工作计划、进度控制乃至考评奖励方面的内容,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之中,增大其工作自主性,以获得成就感、责任感和得到认可的满足感。c 工作职务轮换允许员工定期轮换自己的工作。为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新鲜感。
三个层次的职务轮换目的何在?
扩大视野,提高管理能力;容易发现原有人员司空见惯、不能引起注意的问题;采取新对策、改善问题的积极性高;培养和训练多面手;避免作业人员的工作疲劳
为什么它们没有得到普遍运用?
1、许多员工更喜欢简单的工作
2、要求高工资率
3、可选择的劳动力减少
4、事故率可能增加
5、有些技术不能进行工作扩大化
(3)社会技术理论
(4)团队工作
解决问题式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s专家会诊,非正式,只提建议和方案,没有权利决策方案是否实施
特定目标式团队special-purpose teams有决策权,面向一个项目,有普通工人和管理者组成,上下可沟通,一般员工的意见可以影响到决策,不是常设的。例子:防涝抗灾指挥部
自我管理式团队 self-managing teams完整意义上的团队工作,自己承担管理责任,制定各项计划,员工授权组织重构。例子:谷歌、百度、ibm
(5)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IT与BPR之间的互动关系:IT支持企业流程,是BPR的强大工具;IT创造了全新的流程再设计观点;BPR使IT的潜力最大限度发展;BPR推动了IT的发展
Bpr的原则第7点
Bpr的具体技巧: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6.装配线平衡(瓶颈)
装配线平衡:将装配线上若干个相邻工序合并成一个大工序(工作站),并使这些工作站的作业时间接近或等于装配线节拍
节拍:装配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r
Smin=【∑ti/r】最小工作站数=总工作时间/节拍
当本列元素未被分编完毕而选中后列中的元素时,要先考察此元素的前接元素是否已被分编
在可能的情况下,作业元素时间长的应该优先安排,以利于以后的平衡
一般来说,用启发式方法得到的平衡方案不是唯一的7.流程再造的原则
组织结构应该以运作流程而非任务为中心。所需信息完整地一次性地获取,通过集成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打破地域概念,视分散的资源为一体。适当授权,在工作执行的地方设决策点。将各部门的作业活动并行化。
8.库存的分类(相关、独立)
按需求特征分类
独立需求库存:为满足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设置产生的库存,它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
相关需求库存:企业内部物料转化各环节间所需的库存,一般由独立库存来确定。
按需求重复程度分类
单周期库存为满足仅仅一小段时间内需求的库存。
多周期库存用于满足在足够长时间内连续重复的需求。
按功能分类
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
9.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
一般法、滚动法
滚动式计划的优点:严肃性、应变性、连续性
10.综合计划
确定企业在未来6-18个月内,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需产出的产品数量,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将预测的产品需求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出产任务计划
目标:平衡需求,总成本最低
综合计划的成本:计算综合计划成本的目的是保证所采取的计划是综合而言成本最低的11.德尔菲法(专家)
12.BPR是什么
看第5个
13.最大最小系统
是一种固定间隔期系统,只不过它需要确定一个订货点s。当经过时间间隔t时,如果库存量降到s及以下,则发出订货;否则,再经过时间t后,再考虑是否发出订货。
14.库存过多会掩盖的问题
人员绩效差、资源不平衡、准备时间长、交货延迟、质量问题、停工、计划有误
15.ABC分类法
20-80律的指导下,按照物资价值的不同对其分类,不同的物资是行不同的管理方法,重点物资重点管理
A类物资——从严控制,完整、精确的记录,最高的作业优先权,精确确定订货量和订货点,对交货期、库存盘点、领发料等严格要求。
B类物资——正常控制;可按经济批量订货。
C类物资——简单控制,可适当加大安全库存,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存来补充大量的库存。
AB两类定量控制,C类定期控制
16.Little法则
平均库存 平均单位时间产出 平均流程时间
揭示了三个指标之间的联系规则:
只要测出了其中的两个指标,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第三个指标;
如果控制住了其中一个指标,那么另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就非常明确了。
17.库存控制系统
(1)定量控制系统 随时检查库存
双仓系统Two bin system将同一种物资分放两仓(两个容器),其中一仓使用完后,发出订货,开始使用另一仓,直到到货,再将物资按两仓存放。
(2)定期控制系统 过多的浪费,库存未减少时,同样发出订单
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S。
定期与定量结合,制定订货点
最大最小系统
(3)ABC分类法
18.改变需求的策略
影响需求:改变价格转移需求,广告、促销、个人推销等;延迟交货;季节性产品混合19.具体产品、代表产品、假定产品
具体产品:
代表产品:结构与工艺具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
假定产品:按各种具体产品的劳动量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为基础算出来的一种假象产品
20.MRP
围绕物料转化来组织制造资源,从产品销售到原料采购、从零件加工到供应、从工艺装备到设备维修、从人员安排到资金运作都需要准时生产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
21.准时生产
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Just In Time。这种方式的核心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消除误期完工/提早完工
22.改变生产能力的策略
调节库存;转包;通过新聘或暂时解聘来改变劳动力数量;通过超时或减时工作来改变产出率;使用非全日制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