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5:0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运作的基本内容,ERP 生产管理模块是基于生产运作管理思想的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具体展示,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掌握和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知识和技能。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文章试分析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与 ERP 生产管理模块有机联系,探索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 ERP 生产管理模块 理论和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非常强的课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多引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的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局限于案例教学,但学生对于现实的企业缺乏了解,理论知识抽象,案例教学的内容学生较难掌握。教学过程中引入 ERP 生产管理模块实践课程,是生产运作管理可操作性的实践的教学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实际的实践过程,但也可以极大地丰富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可为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提供操作性强的题材,拓展工商管理的思路。

本文试通过分析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完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解决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难的问题。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生产运作管理学科特点

生产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核心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既包括生产组织结构的构建与优化,又涵盖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现场的布置,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1.2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于普通高中,从未在企业实践过,对于其理论的理解以及案例的理解只能来源于生活经历,或多或少理解不够全面,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案演示,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参与其中,很难做到共鸣和理解,学生上课过程仿佛是在上一门故事课或听不懂得理论课。由于大多数学校缺乏可以实践的实训基地,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或采用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提供了企业经营运作的情境,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些环境都不是学生能够亲身感觉到,是老师说的,之间的联系无法深入理解。同时有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对课程理解不深,只能采用书本上的案例。案例教学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但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之前在知识结构中建立起企业的基本知识框架,对企业的运作有所了解,对案例内容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起到作用。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实施起来具有较高难度;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基本核心内容,强调学生对生产运作的框架和流程的认识,强调各个部门之间分工与合作。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分工与合作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无法培养。

许多院校也认识到这方面的缺乏和不足,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或调研,由于课程课时和实习条件的限制,这种实习和调研往往是走马观花,仅仅是对企业进行参观,很难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作,难以了解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效果不明显。同时很多企业不愿意学生在校期间在企业实习,他们认为这些学生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企业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只是安排基层员工的工作,造成在校期间的学生很难获得一个理想实践的环节,学生缺乏对生产运作管理真实情况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很难将生产运作管理抽象性理论和实际运作联系起来。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文试通过探讨采用 ERP 生产管理模块实践来解决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方式中的实践环节。.ERP 生产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课程特点ERP 生产管理模块是以某企业生产运营为载体,将复杂、抽象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软件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在虚拟的生产企业环境中进行角色体验,体会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ERP 生产管理模块课程涉及客户订货、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管理委外业务,生产业务,车间管理,销售管理,制单业务,财务等方面内容,是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 ERP 生产管理模块模拟生产中学生会遇到企业生产运作的各种规则和程序,以及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和配合以及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学生将不断思考如何进行生产组织调整,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的调整,来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将所学习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知识进行运用,加深了学生理论的认识,提高了知识应用于实践 的能力。

ERP 生产管理模块做为生产运作管理教学的一种实践式的教学模

式,其摆脱了空洞的理论和不理解的案例的缺点,让学生自己主持生产运作的各个运作的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是如何在生产企业中如何运作,分工和合作是如何进行的,由于软件是模拟某一特定企业,特定企业的各种因数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融入其中,学生可以逐步理解。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能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ERP 生产管理模块课程特点:(1)直观体验。ERP 生产管理模块把复杂的生产管理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复杂的管理理念直观化。学生参与其中,在生产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体验生产企业各个流程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对生产运作管理有

了综合的认识。(2)综合训练。ERP 生产管理模块包含的内容包括客 户订货、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管理委外业务,生产业务,车间 管理,销售管理,制单业务,财务等方面内容。在模拟中学生需要制 定生产计划,对生产能力进行预测和分析,研发产品,制定各种生产 需要的技术文件,依据 MRP 计算进行采购和安排生产,为解决企业 生产订单满足客户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 942013 年·1 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 企业 教育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等职业英语教学模式

林少娟(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晋安校区 福建 福州)摘 要: 本文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及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突出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方法。关键词: 中职生 教学方法 学生为主体 实用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英语的工具性价值越来越明显。如何提高中

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水平,切实找出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 法,是每位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教学实 践,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中等职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1.当前中职学生及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的中职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表现在英语学习上尤为突

出。有的学生初中部分的英语单词掌握得寥寥无几,语法更是一窍不 通。很多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对英语已失去兴趣,有的甚至还有偏 见,认为中国人没必要学英语。这些学生上英语课常打瞌睡或做与英 语无关的事,给老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大多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组

织教学,这种英语教学方式固然有其优势,但教学完全从属于教师的 教学安排,学生往往缺乏自主性,经常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通 常教师讲解占用了大半的课堂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真正参与课 堂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往往存在这样一种错觉: 学习英语就是 不断地积累一组组的语言实体,孤立地学习一个个结构,一条条规 则,把语言学习变成机械的语言结构堆积。

2.实现英语教学中以 “学生为主体” 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

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实用能力,培养具有英语和其它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当 前中职学生的现状及教学特点,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以 “学生为主体”新型课堂教学,让他们学到一些实用性的英语知识,为未来的就业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的 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知识 的能力。

ERP 生产管理模块软件实践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其互动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环境 发生变化,企业就需要不断调整资源结构 生产运作部门也必须调整。当出现运营不畅顺时,作为模拟的管理者就必须在各个部门之间各种 资源之间不断地进行沟通与协调,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做为生产运作管 理者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多次的实践中获取,在不断的沟通 和协调中增加学生对生产运作的理解,遇到相关问题明白什么是解决 的最佳途径。3.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运用

ERP 生产管理模块的运营过程,就是生产管理的全过程。ERP 生 产管理模块内容涉及了生产管理中客户订货、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管理委外业务,生产业务,车间管理,销售管理,制单业务,财 务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同部门进行角色扮演、岗位体 验、在模拟生产运作过程中理解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对生 产运作管理的理论进行熟悉和总结。

第一,在 ERP 生产管理模块实践中,学生分角色模拟企业关键岗 位,制订决策,组织运营。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地融入企业,深刻了 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有效解决了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的问 题;组织生产运营过程中,在不断的沟通与协调中,培养了学生团队 合作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生产运作企业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了解,从而 深刻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第二,ERP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的展现,是一种综

合训练。在 ERP 生产运作管理模块中,学生将所学生产运作基本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了生产运作管理基本理论难以联系企业实际的情 况,并在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深刻体会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和 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运用。

第三,在 erp 生产管理模块中,生产各部门之间分工与合作重要 性,是生产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生产运作上良好各部门分 工和合作,是需要在实践中找到答案。体验生产过程效率与效益管理 思想。在模拟中,学生经历了从理论—实践—理论的上升过程,在教 师的引导下,再将亲身经历的宝贵实践经验转化为全面的理论模型,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4.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将这两门课分离开

来,有时分成不同学期来完成,这往往会出现理论需要实践时,实践 课没有及时跟上,实践需要理论时,时间太久,学生忘记理论。因此 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这种安排。第一,应该将两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 内,最好是在一个星期内上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后,紧接着就安排 erp 生产管理模块进行实践,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尽量 安排同一老师讲述这两门课,将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理论在 erp 生 产管理模块中应用,重心和侧重点一致 第三.可以交叉教学,可以在 ERP 生产管理模块中讲述生产运作管理,也可以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 中讲述 ERP 生产管理模块的内容。5.结语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给生产运作管 理课程提供了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大提高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 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全面认识,增 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对管理知识进行强化。生产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中引入 ERP 生产管理模块,需要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上完生 产运作管理之后,要马上进行 erp 生产管理模块实践,并对理论如何 在 erp 生产管理模块中如何体现进行说明,对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等知识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注重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并注意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实践到理论的模型,提高教学效果。当 然,ERP 生产管理模块运用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是生产运作 管理实践性教学方法之一,不能解决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所有的 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其他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 全面和更深刻地诠释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理念,提高生产运作管理教 学效果。参考文献: [1]周玉清,刘伯莹,周强.ERP 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大学出 版社,2005 年 9 月.[2]徐馨.浅谈 ERP 与企业信息化.苏盐科技,2004 年 02 期.[3]许冬敏,何海.引入 ERP 沙盘模拟,推动实践教学进程 [J].职业圈,2007 年 06 期.[4]陈玲玲.供应链管理体验式教学探析.教研,2012.05 期.

第二篇:生产运作管理在物流配送优化中的应用

生产运作管理在物流配送优化中的应用

经管学院会计学20080725许艳芳

摘 要:本文运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优化技术,以成品油物流配送流程为例,系统的介绍了优化的模型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配送 优化 销售预测 补货预测 调度优化

一 引言

物流配送的任务是根据零售用户的需要,把所需原料配齐,按时、按质、按量送达指定地点,它不是一般的运输或送货上门的服务方式,而是一种集货、配货、配装、送货等多种功能的物流流通方式,是一个物资服务型供应系统。它的功能包括:快速处理流通信息的功能,高效率理货、配货、配装和送货功能,储存功能,配送加工功能,贸易功能。以成品油配送流程为例,成品油物流配送指成品油从油库直接进入加油站或其他终端用户的油品运行过程。

二 问题追溯

成品油物流配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加油站或其他终端用户提出要货申请→

零售配送部门向地市区域公司申请安排车→配送车辆去指定油库提油→将油品配送到要货的加油站或其他队→终端用户→加油站或其他终端用户验收入库→地市区域公司给车队→ 结算运费。

目前一些石油公司系统的运输体系仍停留在无规模计划、无组织的、粗放式的管理状态,有效各分销单位由于要将主要精力投入拓展市场的相关工作,从而极易忽略或者无暇顾及对运输成本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由于油品配送是一项复杂和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公司现有的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手段将难以胜任分公司这种点多、面广、人众 车辆多的局面,也将难以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态势。在目前的成品油物流配送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运力过剩或运力不足,相当一部分石油分公司的运力仅能实现2.4趟次的运能周转,据业内人士分析,按当前的运距,单车应达到每日4趟次的水平才比较合理,因此从理论上讲,至少有2/5 的运力浪费,而另一部分石油分公司则运力 1

不足。

运力失衡,由于各分公司内各地市的油品运输是独立操作的,因此的问题很难避免。一方面,有些单位在安排运力时,往往忽视了加油站日销量与储量的关系,人为导致了局部地区的运力紧张。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又存在人员臃肿和车辆闲置的问题。

运距不合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忽视了油品运输的经济核运距不合理, 因此在选择油库时,对运距离路况等直接影响运输费用的问题往往考虑不周,增加了运输成本。

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运力不合理的现象已日益严重 在现有的油罐车中,小吨位车辆的比例过大,且有相当数量的罐车处于报废边缘 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则运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很难彻底改变。

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由于分公司各下属公司分散经营,独立经营,油库位置与经营公司不一致,经营范围按行政区划分,受条条块块限制,交叉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放空等现象严重,造成运力的极大浪费。

成品油库存过大,且库存量很难弄清,由于分散管理和经营,加之手段落后,库存量难以统计清楚,库存量也难以控制,从而造成库存量过大,占用大量资金,致使库存成本降不下来。

基于上述分析,欲有效根除痼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油品配送运营效率,须成立配送中心,形成车辆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运力统一安排的大配送运行格局。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引进科学适用的油品配送优化软件,以形成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从而从根本上遏止运输成本的日益膨胀。

三 模型优化

针对以上所述,可通过以下途径对成品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优化以降低库存、运输及人力成本,优化生产运作过程。

(1)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分公司所有自有加油站,进销存,信息和社会客户购油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信息动态更新。,通过Web 网页或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将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行处理,各个加油站中每个油罐的进销存信息输入到二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在分公司的信息平台上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客户管理、油库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计划管理等。

(2)建立销售预测系统,以每个客户为对象,通过历史数据拟合各客户最近几天不考虑暴风雨、雪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考虑节假日销售情况的不同,采用线性回归、指数回归和指数平滑等预测方法,预测同时间段内不同油品的销售情况。

在系统对各加油站每天的销售量进行预测之前,需要达到以下三个条件: 收集一个月内每个加油站每天的销售量,进入销售预测系统,系统通过数据拟合采用指数回归和指数平滑等方法形成各加油站历史销售趋势曲线。设定每一个加油站上午下午晚上和深夜占一天销售总量的比例,根据历史销售情况。

给定暴风雨、雪天气和节假日等因素对销售量的影响。

其中,后两个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不给定,系统会将每天的销量和一天中各时段的销量视为平稳销售。

具备以上条件后,销售预测系统会利用数据库中各加油站每天的销量和库存量重新将历史销售曲线进行修正和拟合,并采用时间序列法和数学回归等方法 预测出今后几天内各加油站的销售量,建立油品补货预测模型,根据市场预测结果,考虑运输资源的约束和其他条件的约束。

(3)建立油品补货预测模型 通过该模型计算出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送货窗口,即在什么时间段可以开始送货,什么时间必须送货,否则,油罐将会断档。

对每一个加油站的油罐来说,油品补货预测模型会计算出两个信息。第一,油罐在什么时间必须要补货,即供货断档点(RunOutTime)。第二,每一个油罐用不同类型车辆什么时间可以开始送货,即可容纳时间点,这个时间段就是每个油罐的送货窗口,供货断档点减去可容纳时间点(RetainTime)。不同的油罐每天可能会有不同的送货窗口,同一油罐采用不同车辆每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送货窗口。系统将根据信息采集平台得来的每天不同的数据信息计算出各油罐的送货窗口。

(4)建立运输调度优化模型,考虑各油罐的送货窗口,运输资源和班次时间限制等条,建立运输调度优化模型,优化运输调度。

销售预测系统和油品补货预测模型是一个整体, 油品补货要基于销售预测的结果,销售预测的目的是为油品补货预测模型服务。它们可以独立运行,作为

一个物流管理工具,管理各加油站的进销存,预测各加油站的销量,并指导运输调度计划的编制,实现库存优化的目的,国外也有这样的应用先例。

运输调度优化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运行,用来优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它也能与自动补货预测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从销售预测到自动补货预测,到运输调度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二次物流配送系统。

四 结语

运输调度优化模型根据自动补货预测模型给定的所有补货方案,综合运输资源、产品成本、贮藏成本、运送成本、各种限制和约束条件,在保证运转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合理可行的,利润最大的调度运输方案。运输优化器利用一种高级的回归处理模型识别所有的合理组合, 使补货计划与运输车辆相匹配,尽可能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这一基于成本的分配过程可避免局部利益的决策,确保总体最佳。

第三篇:项目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w

项目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项目管理手段是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以项目为对象,具有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的责任系统,是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对水电站经营机制的转换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为此,笔者以电力企业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水电站生产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电站:项目管理;生产管理

不同行业的项目管理有不同的特殊性。对水电站而言,涵盖了项目生产运行管理、项目设备管理、项目检修维护管理和项目安全管理等等。如其中有某一环节缺失或管理失调,都将影响水电站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应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理念对水电站实施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水电站需要不断提升项目和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发电和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着眼于进一步科学组织生产,消除安全隐患,合理安排检修,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技术性能。因此,笔者就生产项目管理中的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维护管理及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生产项目运行管理

(一)突出运行人员地位,加强电站班组人员绩效考核管理

发电企业的项目中心工作是生产运行维护管理,其他的工作应为其服务,必须从组织体系、工资分配、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多形式突出运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对运行人员具体工作情况考核到位,工资分配打破平均主义。考核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的高效运行,而且触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量化、细化指标,公平、公正。要敢抓敢管,客观公正地处理具体问题,克服形式主义。从落实经济责任入手,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用量化指标来考核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的责、权、利,加强考核管理力度,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电站班组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加强班组建设,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要求对员工业务技能、思想作风、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把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严格考试考核,提高值班人员素质,建设相对固定的班组队伍,形成团队精神。预防为主,抓好落实,制定详细可行的奖惩条例,杜绝低级错误及违章现象的发生,从思想教育入手,增强值班人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重点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到位,保证操作正确无误。

(三)加强电力生产运行人员的培训

当前,无人值班是水电站值班方式发展的更高阶段,对水电站的设备状态、自动化水平,尤其对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运行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要求具有较强的运行分析能力和相当的运行管理经验,熟悉掌握设备运行操作及事故处理技能,掌握发电设备维护的技能和技巧,能够独立处理设备的一般性故障和缺陷。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为电站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人才保障。

二、生产项目设备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设备台帐,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形成电站领导、安全生产部门、运行班组三级管理模式,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有据可查,对备品备件进行归类库存,及时补充所缺备件备品,做到检修时能够快速方便地更换设备。从加强运行设备的定期巡视、操作、监视、分析入手,杜绝电力生产中“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全体职工参与项目设备管理制度

全体职工参与项目设备管理,每件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要求职工必须对所管设备进行系统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尽可能的参与所管设备的一切维护、检修工作,不断提高职工技能。

(三)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

利用每月一次的生产分析会和信息工具及时向主管领导真实地反映生产设备状况,使主管领导了解设备运行、人机配合等方面的信息;另外,为提高生产效率,随时更新来水流量、发电量、设备工作率等运行数据及分析资料,为日后管理和技术改造打下良好的信息基础。

三、项目检修维护管理

(一)引进先进经验和项目管理模式,把检修与维护分开,电站负责运行与维护,大修采取内外结合的承包方式,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改变过去平常维护不足,集中检修人员紧缺的状况,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以适应水电站发展的需求。

(二)维护人员实行一专多能,随叫随到,每天必须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巡视、维护,做好日志记录,参加运行分析会议,提出可行的检修计划和方案,严格监督、验收检修质量。

(三)推行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情况和缺陷状况等实际情况,确定设备检修项目,进行不定期的检修,这一比较先进的检修方式有以下优点: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降低检修费用和设备故障率;有利于提高检修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检修管理水平。推行状态检修,必须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到设备维护落实到人,及时处理和消除缺陷。

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水电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安全为天、防范在先、过程受控、本质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依据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项目的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内容细化并持续改进,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地贯彻实施安全管理工作,使水电站的人、机、环境始终处于和谐及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月检制,每月都必须对水电站进行项目安全大检查,若发现安全隐患则要限期整改,并与经济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一)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为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必须定期召开安全学习会议,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新的规程和各级安全生产文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不定期考核,从而使员工熟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共享安全经验,以适应行业管理的需求,确保电站安全。结合《安全生产法》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编制符合水电站实际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规范,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对于新上岗的员工,应着力培养他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和工作态度,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和事故教训,学习安全生产理论和安全生产业务技能,提高他们对现场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的辨识能力,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他们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他们快速成长。针对转岗员工,加强他们的适应性培训工作,使他们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术业务能力,并加强培训管理,总结经验,改进培训办法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二)开展安全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是发现事故、防范隐患的重要手段。每年由专业人员最少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检查,并长期坚持班组自查、交叉检查与生产管理部门抽查,白天与夜晚检查相结合,日常巡查与特殊天气巡查相结合,对发现的隐患,要限期整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对重点部位,有关领导共同协商整改措施,消除隐患,降低事故率,时刻牢记安全生产,保持高度警惕,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设立安全检查监督机构,注重安全工作方法

设立安全检查监督机构,注重安全工作方法,建立电站三级监察网络,安监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切实履行职责,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和有关工程项目的安全监查,与技术人员、生产一线职工共同认真分析设备状况,督促现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到现场查找原因并协调抢修整改。

(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树立良好安全意识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的必要条件。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参加全国“安全月”活动,开展反事故演习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利用内部刊物、板报、网站、张贴宣传标语以及警示牌等一系列活动,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感、紧迫感,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自觉性。

(五)建立安全评比考核的奖惩制度

安全评比考核要扎实到位,坚持执行安全生产问题一票否决制,凡是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有关班组和相关牵连个人一律不得参加年终先进评选,并按制度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对安全生产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五、结束语

水电站的项目生产管理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以扎实细致的作风对待具体工作,运用行业规范实施管理,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运行,随时完善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抓好安全管理,使生产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营状态。但是生产制度仅仅是管理的躯壳,必须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管理在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上运行,实现水电站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论ERP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论ERP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分析传统采购系统采购三大弊端,分析了ERP在现代采购管理中的优势所在。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如何发现采购管理环节中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并通过系统运行为采购管理带来持续改进的效果。针对传统采购模式在采购管理中的弊端,探讨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对物资采购流程再造,从职能设置、信息共享、采购控制等方面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方法。采购管理与ERP集成的一体化思想 ERP系统面向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它将企业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对企业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管理和集成。现代企业成功的采购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田ERP的成功实施.ERP已经成为现代化采购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基于田ERP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本文对ERP下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提炼出ERP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 ERP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供应链 采购管理

前 言

20世纪60年代,企业开始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从MRP到ERP,逐步实现了对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使内部业务流程和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为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成功的采购管理,越来越离不开ERP系统的成功实施,ERP已经成为现代化采购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经济发达国家,ERP的应用几乎已涉及到所有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零售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等。ERP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是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即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我国在流通领域中的ERP管理尚很欠缺,为数不多的一些ERP管理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内部,这就限制了企业,特别是流通环节上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全行业中的资源来实现优化经营和管理。

第一章 传统采购三大弊端

在谈如何通过ERP系统实施提升采购管理水平之前,先看一下传统模式中采购管理的特点和有哪些缺点: 1.1物料采购与物料管理为一体

目前决大多数企业行使采购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供应部(科),也有企业将销售职能与采购职能并在一起,称为供销科。在这种模式下,其管理流程是:

需求部门提出采购要求--指定采购计划/定单--询价/处理报价--下发运通知--检验入库--通知财务付款。

上述是一个完整的采购业务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流程如询价/报价在很多企业中不是每次都进行的,该流程主要缺点是: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同时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部(科)担负着维系生产用原材料供给的重任,为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必然会加大采购量, 尤其是在原料涨价时,这样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和增加大量的应付帐款。1.2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弱

由于大部分的采购操作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来完成,没有必要的文字记录,采购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基本上由每个业务人员自己掌握,信息没有共享。其带来的影响是:业务的可追溯性弱,一旦出了问题,难以调查;同时采购任务的执行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人员的岗位变动对业务的影响大; 1.3采购控制通常是事后控制

其实不仅是采购环节,许多企业对大部分业务环节基本上都是事后控制,无法在事前进行监控。虽然我们承认事后控制也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前控制毕竟能够为企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如果一个企业横跨多个区域,其事前控制的意义将更为明显。

第二章 ERP系统的实施为采购管理带来持续改进的效果

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如何发现采购管理环节中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并通过系统运行为采购管理带来持续改进的效果呢? 2.1以职责为核心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其贯穿的管理思路是基于部门的管理,其层次首先是部门,其然后是部门对应的工作范围,如我们在企业组织机构图中能够找到供应部(科),之后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供应部负责的具体工作。而在ERP系统中,尤其是国外大型ERP系统,每 名员工首先是对应各个职责,这些职责既可以是系统预先设定的,也可以灵活进行定义。如下表的采购流程在ERP系统中将包含如下职责:

上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系统将部分工作从采购模块中全部或部分剥离出来,如提出采购请求、检验入库、通知财务付款、供应商管理这几个工作等。系统的这种设计方法是将所要完成的工作分解成相关的职责,并对应到模块中,在ERP实施中,最好将属于一个模块的职责进行组合成一个工作组或业务部门,这样做的益处在于:

企业将同一类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体现集中管理的思想。如某企业在实施中通过职责分析,发现同一个采购定单职责由多个业务部门所拥有,在咨询顾问的建议下,将其收归为一个部门,减少了大量采购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还减少了许多协调工作,因为企业的跨部门协调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减少了这些工作,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将属于库存的职责从原有的职能部门分离出去,有利于加强业务监督,因为从库存管理角度讲,希望存货的资金占用最少,存货的数量越少管理也越容易,而采购部门希望存货的数量“多”些以保证生产要求,这样的一对矛盾使得库存管理部门尽可能的结合生产消耗来制定相关的库存补充计划,包括最大-最小计划、物料调配计划等,而采购部门通过对存货的定期检查来避免缺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其存货必然会调整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物流管理和资金流管理分离,即将通知财务付款职能放到财务部门,体现资金流随物流而动的管理思路,避免了对供应商付款中的很多人为因素,同时对盲目采购也起了相当的限制作用,因为付款的权利不在物流部门。

2.2基础信息高度共享

虽然许多企业在实施ERP时都将减少日常工作量作为成功标准之一,但在使用ERP系统后,有些岗位的工作量是会增加的,尤其是提供基础信息的岗位。具体到采购管理中,采购员、询价/报价管理员的工作会增加,因为以往这些工作都是通过电话来完成,而ERP系统要求所有的采购单据都要在系统中进行记录,这样做对采购管理会带来如下变革:

1、业务的可追溯性强 ERP系统可随时查询任何时候与任何供应商发生的采购业务,并可以查出该笔业务进行的状态,包括库存接收的数量、采购退货的数量、发票数量等;

2、减少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

对供应商的管理在采购管理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传统的供应商管理存在大量人为因素。使用ERP系统后,系统将按照设定的指标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并从中总结规律制定相应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如设定相应的配额和询价优先级等。这样将业务人员的调动对工作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新来的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方便的查询某一类供应商的名单、联系方式、历史供货记录,并按照设定的供应策略进行采购业务。2.3控制体系完备

“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这一管理理念在ERP系统中的具体运用,是ERP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最明显的区别:

1、流程有序

在ERP系统中可以设定哪些物料必须经过采购申请,哪些物料必须首先制定总的采购计划等来对采购工作流程进行控制,来细化采购部门的日常管理,加大管理幅度;

2、审批严格

虽然在传统模式下,我们也强调采购管理要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跨地区的公司要这点非常难。通过ERP系统建立采购单据的审批控制流程,可以控制不同职责的员工可以采购哪种物料,其采购金额上限是多少,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否则ERP系统中将无法继续处理该单据,包括接收相应的货物、进行付款等。如果一个公司采取集中财务模式,那么配合采购流程的控制,其效果将更明显;

3、监督有方

在采购业务处理过程中,监督人员(不仅指采购部门领导)若通过查询发现业务处理有问题,则可以终止或暂停业务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若发现某定单属于重复定单,可以将其暂停,查明原因,或取消该定单;

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ERP系统还可以随时运行需要的报表,来反映某一时期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趋势分析等,为下一阶段工作改善提供及时的信息;

ERP系统实施对采购管理的改善不仅局限于上述3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为业务人员带来了一种体验,让业务人员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和优化业务流程的。第三章 采购管理与ERP集成的一体化思想

ERP系统面向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它将企业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对企业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管理和集成。

3.1在企业内部的集成方面

在企业内部,ERP系统将整个企业的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有机地集成一个整体。而采购管理作为企业内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源头,实现基于ERP的采购管理系统的集成对于整个企业ERP系统集成具有重要意义。ERP系统重视对入们已习惯的原有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改造和设计,改造范围越广,新系统的潜能越能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的收益也应越大。在采购管理中不断追求高效的流程,先进的软件系统与业务流程结合在——起考虑,不断优化、磨合。这种在企业内部进行的ERP的有效集成,将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ERP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资源的管理,计划、运用都是以数据的形式体现的。确保采购管理中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在管理活动中以数据说话,以合乎事实的数据为决策依据,这才能实现ERP系统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集成。3.2在企业外部供应链上的集成方面

ERP与供应链系统的有效集成,是企业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整合、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材料供应商等各种资源,这样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重组,大大捉高了企业采购活动中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运转效率,消除了众多的中间冗余的环节。从而减少流通成本。并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这种ERP与供应链系统的有效集成把企业与供应商良好地连接宋,并通过信息网络融为一体,目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采购管理的效率,给企业带来了显着的利益。企业采购管理中实现ERP的有效集成,消除了采购的许多冗余的中间环节,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综上所述,一方面采购管理通过ERP系统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集成,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机集成提高采购管理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通过ERP系统在企业外部供应链上的有效集成,达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牢固的合作关系,优化了企业的采购管理。总之,通过ERP系统在企业内外两方面的集成,提高了企业采购管理的应用效率,集中体现了采购管理与ERP集成的一体化思想。

第四章 ERP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作 企业的采购工作相当重要并且也非常繁杂,相当多的企业采购从中央到地方经常因采购工作中的一些琐事而影响了采购工作的效率,对采购工作的主要控制要素:物料供应的数量、价格以及供应时间反而只是勉强应付,几乎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研究采购市场与开发供应商,更谈不上建立企业的稳固、高效和低成本的供应链条。ERP的出现为采购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提供了管理和技术并举的解决方案。应该说在诸多业务部门的ERP推广与应用中,采购部门是见效最快的部门之一。企业在实施基于ERP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时可以根据一定的业务顺序进行:

1、建立供应商资源

运行ERP下的采购管理系统时首先是建立供应商档案,同时对首选、次选等供应商加以分类,并建立供应商的供应货物明细(品种、价格、供应期、运输方式等),资料必须进行最终确认才有效。系统在执行采购订单下达时,要读入相应的供应商资料,并且初始化供应商的有关账务资料。初始化完成之后才能处理采购业务。供应商资料是采购子系统的基本资料。

2、生成采购申请

根据ERP的物料需求计划生成的采购申请,同时综合考虑物料的订货批量、采购提前期、库存量、运输方式以及计划外的物料申请,进行系统自动物料合并,也可以人工干预和修改。另外,有些原材料的采购提前期很长(有的进口件要半年以上的采购周期),因此有可能超过主生产计划制定周期。这类采购的采购计划应经过销售、财务与计划等部门的综合讨论与评估来确定所需的数量和时间,然后制定物料的中期或长期采购申请。

3、确定优选供应商

该过程是落实采购供应商。采购业务人员根据系统中的供应商资源,综合考查有关供货价格、交货数量、交货期、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进行供应商选优评价,落实每种物料的优选供应商。对新开发的供应商资源还要进行供应商的认证过程,经过相应的评审并合格后才能作为许可采购的供应商。

4、生成用款计划

生成采购计划后,系统自动生成用款计划,并根据询价结果进行维护。由财务对用款计划进行确认之后反馈意见给采购部。

5、下达订单

根据订货批量、采购提前期、库存量、运输方式、用款计划以及计划外的物料申请进行物料合并,生成采购订单。并经过确认后即可进行订单输出,最后下达给供应商。也可 以网上发布订单。对于临时追加的采购任务,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协商直接下达采购订单。

6、采购订单跟催

采购业务人员对下达的采购订单按计划进行跟踪,系统可以设置跟踪的时间周期,形成订单跟催计划。在跟催过程中,要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及质量情况,并及时对供应商给予支持。

7、货物验收

由采购业务员对供应商所供货物按订单与进行验收,并录人收货单。也可以根据系统集成的特点与企业的实际流程直接由货物管理员对货物按订单验收,并对不按计划交货的供应商进行管理控制(拖期、提前)。

8、结账与费用核算D结账付款工作

应由采购部门配合财务部门来完成,并根据物料的采购结算单据和对采购各种费用的分摊。计算出物料的采购成本。

9、采购订单结清

在采购订单交货、收货、入库、付款和考核后,要及时结清采购订单。系统可提供自动结清功能,可选择交货、收货、入库、付款、考核等结清方式。一般系统按付款结清的方式处理。也可以进行强制结清。

10、系统基础数据维护

采购子系统的基本数据有采购员资料、供应商资料、采购提前期以及业务流程设置。对这些数据应及时加以维护。

11、采购子系统运作带来的效益

采购子系统的实施可以给企业采购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显着的变化与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例如。催促已下订单的时间可以从实施前占总时间的50%,下降到12%。日常查询库存的时间也可以大大减少等。

(2)流程变革带来的效益。例如:通过采购订单,可以直接完成验收货物、发票录入等工作,并且简化了所有数据的查询。这些都会带来流程效益。

(3)较少文件流转。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

(4)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有统计表明,实施ERP后,采购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分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业务人员研究工作来寻求降低成本的时间从28%增加到36%,而总的采购成本可以下降5%。这就说明实施ERP系统会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素质。(5)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采购业务的规范性将得到加强。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抓业务培训、供应商开发等基础管理工作。

第五章 ERP在采购管理中的优势

ERP系统运行后,ERP项目并没有结束,相反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管理持续改善的开端:对采购管理而言,ERP系统运行后,企业人员职责明确,便于考核和管理; 为电子商务、SCM、CRM等相关系统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企业相关的业务流程(如采购等)。

实践证明,这种采购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管理。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报告,1996年全球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亿美元,而且将持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外的应用结果表明,企业采用ERP管理后,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调控逐步到位,已从短缺经济初步转向剩余经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也逐渐成为明显的趋势。培育消费者的新需求、适应其多样化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企业解困的强大推动力。在管理上实行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ERP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供应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极大地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ERP是在市场竞争的动力下发展起来的,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求生存与发展。不断地整合、优化与扩大企业的自身资源。ERP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其功能模块及内部各个分系统的性能不断增强。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完善,涉及企业的领域越来越广。但随着ERP的发展,它应用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ERP必然要谋求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其功能不断扩展和增强。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虽有一部分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中实现了ERP管理,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尚未在任何行业中形成上下游集成的采购管理实现ERP管理。我国的产品转移成本和流通成本较高、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的传递滞后和不透明,造成产品供给落后于市场和消费的需求,导致了产品大量积压。进一步扩大和提高采购上ERP管理的范围和水平,实现全行业跨地区的采购管理已不失为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实力的一种良策。

将ERP管理整合在采购管理中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企业应抓住机遇,认识到其重要性。市场给我国企业的时间并不多,企业应首先从分析自身的现状入手,逐步开展和应用ERP和采购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总体规则、分步实施,为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和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文丽.演绎数字神话——访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茂好.《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3): 24-26 2.伍晓锋.物资集团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4): 11-13.3.潘群: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运用的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02期 4.雷维才.《企业的物流管理》.2006,(01)5.田雷娜,孙广然.《直销型企业物流管理(一)》——案例三则 中外物流, 2006,(08)6.梅震.《三权分立在采购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2).

第五篇:ERP 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公司ERP管理系统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曾瑞勇

摘要:本文从ERP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部控制的措施入手,阐述了在公司ERP管理中如何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关键字:ERP、内部控制、ERP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已经离不开ERP系统管理。而基于E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地实现。

1、内部控制和ERP管理的定义。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1.2 ERP定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公司资源计划,是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管理信息化系统。ERP管理的应用是运用公司先进管理理念以信息化管理手段把公司内的所有资源(人、财、物)信息化、集成化,使其协调动作,从而实现公司最优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或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了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ERP管理的特点

ERP 系统管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原有业务流程,实现流程化、程序化管理,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2.1 ERP管理是协同作业,集中管理。ERP管理的协同作业、数据集中处理极大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2.2 ERP管理促使公司趋向扁平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使得公司管理部门合理设置,部门权责分明,促使公司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这有利于提高公司法人治理能力。

2.3 ERP系统管理是流程化管理,它使得公司日常业务流程化,使得公司员工岗位责任明确,形成相互制约,确实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

2.4 ERP管理是系统管理,它大大避免了人为管理的随意性,保证财务控制、预算控制,业绩考评控制的独立性,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2.5 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有管理的开放)。

通过对ERP系统管理的主要特点的分析,ERP管理能极大的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3、运用ERP管理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我们谈公司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公司的内部控制要素和内部控制措施,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是离不开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手段-ERP的完美结合。

3.1 风险评估,公司运用ERP管理前要对公司的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在ERP实施时重点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公司ERP实施事前的考虑范围。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公司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在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后,实施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并把公司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公司ERP实施时体现在ERP运用管理中。利用风险评估手段确定公司中关键的业务流程及ERP控制的关键点,对整个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评审,确定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把上述关键点体现在ERP实施管理中。3.2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结合公司ERP系统管理,分析如下:

3.2.1公司的治理结构,比如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各机构尽量扁平化,部门的管理职能不能有重叠,即各个部门权责、权限必须分明;

3.2.2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明确,保证信息通畅流动,这是公司ERP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3.2.3ERP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能力。由于ERP 管理下的内部牵制和流程化管理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保证审计的独立性。3.2.4ERP管理便于公司文化管理。ERP管理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化管理,使得公司内部每一个机构和职工成为ERP系统的一部分,而促使公司管理趋向扁平化。这利于公司核心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传递到每一员工,这一点在集团公司中体现的特别明显。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公司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3.3.1 ERP管理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容易实施,避免人为干扰。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它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公司ERP管理流程设计时应重点把握“内部牵制关键点”的设计,在建立ERP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内部牵制关键点,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3.3.2ERP系统管理提升授权审批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1)授权审批的范围;(2)授权审批的层次;(3)授权审批的程序;(4)授权审批的责任。把授权审批体系嵌入在ERP应用管理中,ERP系统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可避免人为干扰,随意授权。这里特别指出,特别授权一般不适用在ERP应用系统中进行系统管理。

3.3.3会计系统控制。ERP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系统。ERP管理应用下的财务管理系统控制能够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快速和准确记录、归集、分类,进而达到实时控制,条会计系统控制能力。3.3.4便于实行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核对。(3)限制接近。公司ERP管理中的财产保护控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随时调用财产记录,并明确了财产接触的授权人员,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直接接触。

3.3.5 ERP管理是信息化、流程化管理,这提高公司的预算控制效率。公司ERP管理使公司管理趋于扁平化、流程化,这使得管理的高层能快速实施预算管理,这一点是其他管理系统无法比拟的。它极大提高的预算控制的效率,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3.3.6提升运营分析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下,由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借助ERP运营分析工具,提高了运营分析控制能力。

3.3.7完善绩效考评控制。公司依靠ERP管理系统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能快速、准确对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因素,这一点在集团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ERP管理系统设计是流程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把上述控制措施有机融入到ERP管理中,这有利于内控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扰,提高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3.4 ERP系统管理提高了信息与沟通能力。

信息与沟通是指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公司ERP管理中,数据的记录、传递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用性,为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提供有力保证,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3.5 ERP系统管理提高内部监督。

由于ERP管理流程化管理下,内部业务一环扣一环,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容易被发现,这有利于内部控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4、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的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基于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公司应根据ERP管理的流程化管理结合内部控制措施设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关键要建立岗位分工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点;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范围;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并根据上述要点设计合理的流程化管理。下面以“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例子进行说明: 4.1岗位分工控制

4.1.1在ERP系统中建立和明确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销售部门(销售)、财务(收、退款)、仓库(出库)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4.1.1在ERP系统中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4.2授权审批控制

4.2.1在ERP系统中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4.2.2在ERP系统中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4.3销售与发货控制

4.3.1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预算管理制度,并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4.3.2在ERP系统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和赊销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这一点必须结合授权审批实施。

4.3.3在ERP系统明确规定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销售、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责任、职责权限及管理措施。

4.3.4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销售退回须经过授权销售主管的审批。4.4收款控制

4.41销售收入及时在系统中进行销售结算并在ERP系统中记录。

4.4.2在ERP系统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4.4.3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4.5 定期检查ERP系统中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及其关联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以纠正,完善ERP管理的内部控制。4.6所有的销售与收款业务必须在ERP系统中完成。

5、ERP管理下应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由于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外部人员和未经授权人员较为容易获取数据信息和系统容易遭受人为攻击,所以,ERP管理下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如下:

5.1ERP系统开发、维护与应用必须有明确授权,且开发、维护与应用层授权不能重叠。

5.2加强计算机病毒控制。由于ERP系统开放性,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以维护ERP系统安全。5.3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培训,降低道德风险。

5.4 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包括:硬件设备安全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信息安全控制、系统入侵防范控制、交易安全控制,以保护ERP系统应用安全。结论:ERP 系统管理全方位改变公司的管理环境和管理理念,并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在公司管理实践中,若能把公司内部控制与ERP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公司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ERP 系统平台承载内部控制,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1.成善学.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0.(03)2.吕华.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时代经贸,2008,(12)

3.丁传云.借助ERP的集成平台_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财经界(学术版),2009(07)4.冯伟.在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中国总会计师,2009(07)5.戴世青.ERP 系统条件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05)

下载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 ERP 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习报告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习报告 ---餐饮部实习报告 一、引言 进入大三,学校为我们专业开设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了更好的实践课堂知识和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进......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程的产生: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

    双语教学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精通英语的高素质综合运营管理人才为社会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运营管理人才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双语教......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目 录 摘要...................................................................4 第一章 传统物流在没有运用物流信息技......

    ERP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ERP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面对信息录入量小的局限,如何对ERP的引入进行初始设计保证ERP的成功运行成为探讨的热点。本文将从ERP的基本原理、实施ERP的准备以及实施ERP......

    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系统已成为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当前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和方法,ERP系......

    ERP技术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新时期,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电”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持,近年来国家的高速运转,人们加大了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但电力企业实际运行中其物资管理工作......

    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供应链库存

    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供应链 库存年级专业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学科目: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供应链库存 一、前言 在学习过生产运作管理这么课之后,了解到传统的库存控制理论面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