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3:2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

第一篇: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

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

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生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08年起,西秀区开始承担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截至2010年底,全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5519亩,其中后续产业8332亩;能源建设薪炭林1550亩;补栽补植55637亩;基本农田机耕道13公里、灌溉渠道19.05公里。共涉及蔡官镇、轿子山镇、双堡镇、东屯乡、鸡场乡、岩腊乡、华西办等17个乡(镇)、办。为使农民巩固退耕还林后建立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结构向粮、经、林、果、草、畜等多元结构发展,延伸产业链,亟待对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对策进行深入探索。

一、全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产业现状

(一)主要应用树种。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21个树种,分别为:经济林树种——李、梨、桃、核桃、无花果、无籽刺梨、黄柏、茶(福鼎大白);用材林树种——楠竹、楸树、马尾松、杉木;薪炭林树种——马尾松、柳杉、桦木、刺槐;补栽补植——李、梨、桃、无籽刺梨、马尾松、杉木、柳杉、滇柏、藏柏、黄柏、桉树、椿树、楸树、女贞、旱莲。

(二)工程布局。在工程布局上,以中山陡坡和次耕地为主,以平缓耕地为辅。在树种选择上,遵循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优质高效的原则。在全区17个乡(镇)办分布上,依托现有生物资源和土壤特性以农户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为主,找准主导树种,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实行区域化布局,以利于实现产品的商品化。

(三)退耕户退耕后收入。经果林进入盛果期后,栽植成功后的退耕户带来一定的收益重要产业,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全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统一规划。在工程实施之初,各方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个别工程乡(镇)办未能从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后续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高度规划主导树种,工程布局相对分散;市级部门未能及时地对发展全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与布局规划。

(二)大户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实力强、辐射面广、联系千家万户的外向型龙头林果企业较少;产业化链条短、加工业滞后,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品,综合效益不高。

(三)山区乡镇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设施和服务手段落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作用弱;容量大、辐射面广、在市区内有影响的涉林产品大市场较少。

三、发展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立足现有林业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围绕主导树种,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产业优势,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和经济腾飞机遇。在全区重点发展干、鲜果经济林基地,稳定经济林面积,控产提质、调整品种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营销,进而形成产供销、贸工林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体制。重点扶持一批大户企业与示范基地,培育大型、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名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

进全区林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二)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无公害干鲜果品。基于全区的气候、地理和资源特点,发挥西秀区果品生产与经销大户企业的带动能力,把目前优势干鲜果品的生产进一步向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方向发展,创出品牌,提高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林板加工业进一步壮大。在我区加快速生林基地建设,使用材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依托造板厂、木材市场等企业与市场的消化和集散功能,为林板加工业及林纸一体化生产提供可持续的原材料。

——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依托大型药制厂的消化能力,在工程区传统药材种植区大力发展林药间作模式,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既可维护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又可增加退耕户的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结合巩固退耕还林,通过招商引资,制订优惠政策,开发山区生态旅游景区及观光果园的建设,进而带动工程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部分农民将从繁重的土地劳动中解脱出来。积极引导农村尤其是山区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其就业渠道,增加劳务收入。

四、后续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一)落实政策,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步伐。国家已出台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项优惠政策。通过执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落实扶持产业化发展的奖励政策、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人事管理政策等,鼓励和支持个体、集体、企业法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使相关企业和个人得到确确实实的发展,从而加快全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壮大基地,培植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主导产业。基地是大户企业的依托,是产业化的基础。一是抓好示范基地,发挥孵化器作用,把广大农民户的注意力转到提高林产品质量和优化品种结构上;二是抓好生产基地,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林产品,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形成“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

(三)创新机制,增强林业产业化经营活力。在建设机制上,通过大户治理、联户或股份合作、此退彼还、先集中开发再拍卖到户等机制,使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重点向大户转移,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利益调节机制上,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确定产品保底收购价,使产销行为由松散的、随意的组合变为紧密正规的联结形式。在投入机制上,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大财政导向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参与退耕还林和产业化经营。

(四)扶持大户,增强林业产业化经营实力。大户企业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对现有大户企业,一手抓技术改选,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一手抓基地建设,真正实现贸工林一体化经营。在经营策略上,一要鼓励高、中、初级形式的大户一齐上,粗放与集约经营相结合;二要从适销对路的初、中级产品入手,循序渐进,滚动发展;三要着重经营具区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

(五)培育市场,加快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流通效率。市场是流通的载体,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以农贸市场为依托,加快林产品初级市场建设;在林果产品主产、主销区及自然形成的集散地,高标准、高起点地建立开放度大、辐射面广、吞吐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同时完善市场信息体系、网络体系和流通基础设施。在开发产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技术、信息、土地、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兴办果花节、林产品交易会、景区要道矗立广告牌等活动与方式积极扩大宣

传,提高产品知名度。

(六)科教兴林,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一是在林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的各环节上,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林产品质量,加速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引导农民把握今后绿色食品的生产趋势,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林果产品的精、深加工,争创名牌,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是技术人员要加强退耕还林的工程管理,加大生产过程的技术培训与服务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保护退耕还林成果,从而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到规范、有序、高效的发展。

第二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XX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

XXXX(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加盖公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XX年XX月

XX市XX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

XXXX(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布局图

一、总论

1、项目概要: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名称、项目法人代表、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性质、项目建设目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效益、编制单位等。

2、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3、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2、项目建设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条件

1、项目区现状:地理位置与范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劳动力资源、退耕还林状况、基础设施、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

2、土地资源权属现状

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4、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四、项目建设方案

1、指导思想

2、建设原则:

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项目建设目标:

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六、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

1、环境现状调查、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

2、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按国家有关要求和相关标准编制。

七、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

1、投资估算及编制说明:

2、资金来源

3、进度安排:确定项目实施年限,起止日期及项目的建设和进度安排。

八、项目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

2、项目管理:

3、项目保障:

九、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组织形式:(自主或委托)

3、招标方式:(公开)

十、效益分析

主要分析预测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简述项目的新增效益、年新增收入、运

行成本及盈余多少;退耕农户所得经济效益,占退耕户年总收入的比例等。

2、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的作用与意义;项目受益人群、受益面、退耕户增收或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提供社会就业人数,其中退耕户就业人数等。

3、生态移效益:简述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效益、对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效益等。

十一、综合评价

十二、附表、附图:基本情况表、建设任务及实施进度表、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等附表、附图

第三篇:华宁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华宁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华宁建置久远,位于滇中偏东南,西北部与抚仙湖相邻,四周分别与弥勒、建水、通海、江川、澄江、宜良等县交界,与昆明、玉溪、开远三个重要城市毗邻。且城驻宁州镇,距昆明129公里,距玉溪48公里。华宁地处低纬高原,气候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立体季风气候。由于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两脊夹雨槽”和高山河谷,盆地相间交错的地形地貌。全县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由于地形复杂,不同海拔区域形成了四个类型的气候区,海拔1110米至2663.1米,年平均气温15.7℃。全年降雨量800至1100MM。具有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干湿季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是亚热带至南温带多种类型植物生长适宜区,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自然群蔽繁茂,人工生物群落发达。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43.43%。

1.2社会经济状况

华宁县辖四镇一乡,73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委会,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总耕地面积17.4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9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725元。

1.3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及畜牧业发展情况

1.3.1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华宁县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2003年、2005年三次实施全县累计退耕还林面积共2.7万亩,分布在四镇一乡的64个村委会,涉及农户5597户,人口22241人,其中:青龙镇0.64万亩,涉及农户1124户,人口4299人;宁州镇0.995万亩,涉及农户2166户,人口8664人;盘溪镇0.31万亩,涉及农户804户,人口3378人;通红甸0.43万亩,涉及农户873户,人口3380人;华溪镇0.325万亩,涉及农户630户,人口2520人。分具体完成情况是:2002工程完成140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000亩,荒山造林7000亩;2003工程完成240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000亩,荒山造林10000亩;2005退耕还林工程完成260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

种植的树种分别为:华山松10308.3亩,桉树10167.5亩,竹子13096.7亩,板栗854.8亩,柑桔659.3亩,李子84.7亩,梨248亩,柏树1455.1亩,冬桃161.4亩,旱冬瓜277.3亩,柿子593.6亩,车桑子5202.1亩、核桃753.3亩,石榴5亩,枇杷54亩,野樱桃78.9亩。

1.3.2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

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重要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生猪存栏达196093头,比上年增加18931头,增长10.7%,肉猪出栏237908头,比上年增加43422头,增长22.3%。牛存栏43387头,比上年增加5943头,增长15.8%,肉牛出栏25127头,比上年增加5341头,增长27%,肉羊出栏37235只,比上年增加5865只,增长18.7%;家禽存栏72.49万只,比上年增加8.79万只,增长13.8%;肉鸡出栏达到208.3万只,比上年增加58.6万只,增长39.14%;生产禽蛋126.39万公斤,比上年增加58.93万公斤,增长87.35%。2008年,完成肉蛋奶总产量3121.94万公斤,比上年增加437.57万公斤,增长16.3%;完成畜牧业现价产值4.30亿元,比上年增加0.73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800元,比上年增加130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1.4项目区情况

1.4.1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

马鞍山村委会鸡蛋村项目区地处县城所在地宁州镇,距离县城9公里,位于县城南方,海拔1685—2010m之间,该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该区所特有的“光足质好,冬暖夏凉,夏秋多雨,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4.5℃,多年平均降雨量930mm。项目区地处低纬高原,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土壤主要分为赤红壤、红壤。鸡蛋村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7户,总人口163人,总耕地面积307.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515元。

1.4.2退耕还林实施情况

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全组退耕农户数为41户,退耕面积297.6亩。退耕地全部种植竹子,在水肥条件较好、种植较早的地块竹子已成林、成材,为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植被,绿化、美化荒山,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1.4.3畜牧业发展情况。

鸡蛋村村民小组总人口163人,2008年猪期末存栏380头,出栏601头;牛期末存栏26头,出栏10头;羊存栏612只,出栏190只。项目区对后续养殖产业项目认识到位,要求迫切,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并且交通条件较为方便,有发展商品草食畜生产的基础。

二、总体思路

1.1编制依据

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联合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云发改农经[2009]99号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农(计财)字[2009]22号等文件要求编制。

1.2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退耕还林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住机遇,选择符合退耕还林坡地,开展种植优质牧草,积极发展草食牲畜示范,以肉牛、羊为重点,建设具有一定饲养规模、设施完善、畜草配套的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符合退耕还林区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1.3基本原则

坚持退耕还林地必须种植牧草,饲养牲畜必须是草食牲畜,畜、草、棚厩、青贮窖必须配套,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实行公开,国家补助和退耕农户投入并举等原则。

1.4发展目标

项目实施后,牛的存栏数74头,年出栏肉牛增加51头;羊存栏1200只,羊出栏增加200只。通过加快后续产业建设,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进生态移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到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

三、项目建设布局和设计

3.1主要建设内容和总体规划设计(附设计规划图)

改扩建牛、羊棚厩700平方米;

新建青贮窖70立方米;

种植紫花苜蓿100亩。

3.2建设内容设计

3.2.1棚厩建设设计(附设计图)

建牛舍本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适用的原则。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背风区为宜。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尽量利用自然界有利条件(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屋顶有一定的厚度。牛舍建设原则上坚持用闲置房屋和老式厩改扩建,做到紧凑,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棚厩建设布局在基础较好的养牛、羊农户22户中进行建设;材料使用水泥、红砖、红沙、风化沙、钢管等;建设成卫生厩,每户改建15.5—65平方米不等,共计700平方米。厩内设有栓栏、食槽、水槽,建固定水泥槽为食槽最适用,食槽上宽0.6—0.8米,底宽0.35—0.4米,成弧形,槽内缘高0.35米,外缘0.6—0.---8米。厩舍地面与粪沟有30度倾斜,便于粪尿的冲洗。

羊舍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向阳的地方。羊舍地面要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总的要求是坚固、保暖和通风良好。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羊舍高度视羊舍的面积而定,封闭羊舍的高度要考虑阳光照射面积。羊舍紧靠出入口应设有运动场。饲槽的建设以清洗、消毒方便为原则。

3.2.2青贮窖设计(附设计图)

青贮窖选择在房前屋后空地、荒地或是厩舍附近建设,且地势平整、场地宽大、交通方便,便于饲料的加工和运输。青贮窖的建设在22户养牛羊户中进行,窖的大小根据青贮原料的多少和经济条件决定,每户建2—6立方米不等,共计70立方米。

青贮窖的建设要做到不漏气、不漏水,操作管理方便。主要是由红砖、水泥、红沙、钢筋等砌成永久窖,窖内壁要光滑。窖的顶盖为混凝土预制板,且留有一开口方便青贮料的取用。

3.2.3饲料地设计(附饲草料地分布图)

选择棚厩附近符合退耕还林的山坡地,开展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紫花苜蓿100亩,在鸡蛋村22户退耕户的山坡地坚持统一规划,分片分户,户种户管,谁种草,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种植。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1)、土地整理 播种牧草的土地必须耕好,耙平,类似种小白菜的地面那样整理好。(2)、肥料准备及用量 农家肥1000公斤/亩;钙镁磷100公斤/亩;硫酸钾30公斤/亩; 硼砂0.5公斤/亩加上钼酸铵15克/亩拌种后与种子同用。(3)、播种方法 在进行地面前把农家肥均匀撒在表面,然后耙地;地面处理完毕后的播种前把肥料按用量进行混合并均匀撒在表面;播种在6月中旬左右,按照紫花苜蓿2公斤的亩用量进行条播,行距25公分(最好拉线,种子就顺线条播),其条以顺通风方向为宜,播种深度为2-3厘米,土湿宜浅,土干则深。(4)、覆土 播种完成后最好进行重压,用汽油桶灌满水在上面滚动即可。(5)、田间管理 紫花苜蓿管理得好,牧草草地可使用二十年,适时灌水、除杂、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刈割完后一定要灌水和施一次肥,农家肥或磷肥均可。(6)、刈割利用 草种出来就要利用,不断进行刈割,不但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促进它生长,牧草不易倒伏、腐烂。一般在草长到40—60厘米就要刈割,一年适宜刈割6—8次。

四、建设进度与施工组织

4.1建设进度安排

2009年2月,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及具体参与实施项目的退耕农户,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及上报,做好项目实施地点、牛、羊棚厩、青贮窖、饲料地的规划和设计;3月—6月,安排项目实施农户扩建盖牛、羊棚厩700平方米、青贮窖70立方米,组织种植饲料地100亩;7月—10月,进行肉牛、羊的育肥饲养,开展农作物秸秆的青贮示范;11月—12月,迎接上级组织验收。

4.2施工组织

项目规划、设计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实施由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建筑材料由农户自购,工程建设由农户投工投劳自建。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5.1投资概算

5.1.1棚厩建设面积及投资

棚厩建设700平方米×250元/平方米=17.5万元

棚厩投资:红砖 4.56万元、水泥 3.9万元、风化沙 1.08万元、红沙 0.36万元、钢管 0.5万元、工时费 7.1万元,合计17.5万元。

5.1.2青贮窖建设任务及投资 配套青贮窖70立方米×100元/立方米=0.7万元

青贮窖投资:红砖 0.35万元、水泥0.112万元、红沙0.042万元、钢筋0.056万元、工时费0.14万元,合计0.7万元。

5.1.3饲料地建设面积及投资

饲料地100亩×400元/亩=4万元

饲料地投资:草种量200公斤1.6万元、整地费0.3万元、施肥量农家肥100吨,钙镁磷10吨,硫酸钾3吨,硼砂50公斤,钼酸铵1.5公斤计0.5万元、播种费1.6万元,合计4万元。

以上三项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共需投资经费22.2万元。

5.2 资金来源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工程,实行国家补助和退耕农户投入并举的原则。其中棚厩每平方米国家财政资金平均补助100元,青贮窖每立方米国家财政资金平均补助80元,饲料地每亩国家财政资金平均补助200元。鸡蛋村项目区总投资22.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助9.56万元,农户自筹12.64万元(含投工投劳折资8.84万元)。

六、保障措施

6.1组织领导措施

健全的施工管理机构,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项目区实施方案批复后,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坚持分级对口分工和相互协作管理原则。项目成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的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县畜牧兽医局局长任组长,县畜牧兽医局畜牧股股长、宁州镇兽医站站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负责项目支持政策的制定,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畜牧股,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项目实施小组由宁州镇兽医站承担,全面负责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做到明确责任,抓好每个建设内容,并抓出成效。

6.2政策保障措施

按照国发[2007]25号《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云发改农经[2009]99号《关于下达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云农(计财)字[2009]22号《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实施。

6.3技术保证措施

引进良种肉牛、羊育肥。良种杂交优势明显,生长速度快,饲养效益高。

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是经济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誉为“牧草之王”。1公斤优质紫花苜蓿草粉相当于0.5公斤精饲料的营养价值,具有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病虫害少等特点。每亩年鲜草产量8—12吨,易于种植和管护。

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应用秸秆青贮技术,将玉米等农作物的秸杆制作青贮饲料。制作青贮饲料应把好秸秆的水分、踩紧、密封等技术关键环节。

搭配配合饲料。采购牛的预混料或浓缩料,配制成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营养齐全,蛋白质含量高,催肥效果明显,饲料报酬高,每头牛每天饲喂0.5—1公斤。

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牛的抗病能力强,相对疾病较少。主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定期消毒,同时搞好肝片吸虫、肺线虫、胃肠道线虫的驱虫工作,开展W病、牛出败等疾病的预防接种。

做好紫花苜蓿的监测,设计试验小区,对紫花苜蓿各个阶段的生长性能作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分析、总结。

6.4资金管理措施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安排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项目投资主要由国家投资和退耕户自筹,退耕户积极投工投劳。6.5建设和运行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施工中搞好安全生产,避免减少安全事故,保证项目组织的顺利,按照国发[2007]25号《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的总体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提出本项目的建后管理措施。明确产权归属,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办法。工程产权原则上归属相应的村民,项目产权所有者要切实承担责任,做好建成项目维护工作。畜牧部门要搞好技术服务,以便科学养畜、饲料合理利用,确保后续产业养殖业项目良性运行,完成可持续利用。

七、效益分析

7.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以后,牛存栏74头,牛出栏增加51头,按每头3500元折算,农户增加经济收入17.85万元;羊存栏1200只,羊出栏增加200只,按每只800元折算,农户增加经济收入16万元,两项共增33.85万元。项目的实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7.2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和充分利用坡耕地及闲置地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利用剩余劳力、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草料过腹还田”实施循环经济,既增肥地力,又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养畜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实施“菜篮子”工程,增加市场供给起到积极的作用。本项目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2人,预计退耕养殖户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将明显改善,对全县种草养畜的示范和带动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7.3生态效益

退耕地种植牧草紫花苜蓿,对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作用。一是紫花苜蓿属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一是一年种植,多年使用(管理得好,可使用二十年;二是紫花苜蓿高30—10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土中长达数米,侧根主要分布于20—30厘米的土层中,对保持水土和防止山体滑坡有保水和稳固山体作用,并且有改良土壤的功能;三是绿化、美化荒山荒坡,改善了生态环境。

第四篇: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务)局,韩城市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

根据《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报指南(暂行)》(陕发改农经[2010]1471号)精神,现就做好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重点

申报项目须在《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范围的10市97个县(市、区),支持的重点主要包括:

1、畜牧养殖业。支持猪、牛、羊、鸡等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及水产养殖和特色养殖(小区)建设。

2、特色种植业。支持建设日光温室和薄膜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

3、优质果业基地。支持苹果、猕猴桃、柑橘等地方优质果业示范基地建设。

4、重点经济林示范基地。支持核桃、红枣等干杂果和蚕桑、茶叶等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示范基地建设。

5、特色加工项目。支持粮、油、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项目。

二、支持方式

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补助两种方式。

1、贷款贴息:贴息额度原则上按照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及当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确定,不超过两年贷款利息。

2、补助:一是参照国家现行同类项目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二是对于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发展空间大但暂时难以获得贷款的项目可采取财政补助方式。

三、申报条件

在退耕还林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的符合支持范围的项目,同时项目须是在建且有一定的规模,符合当地实际,带动退耕农户增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可按照要求申请资金支持。

1、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条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1年以上,合作社成员50户以上,从事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1年以上,管理运行规范,经营效益好,收益分配制度健全。

2、企业申报项目条件。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1年以上,管理运行规范,经营效益好。

3、申报的项目,必须明确是采取何种形式、如何促进退耕农户增加收入,并且效益显著。

4、在近2年内已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今年不再支持。

四、材料要求:

提交资金申请报告、《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表》及附件。

(一)资金申请报告包括:

1、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1)单位及法人基本情况

(2)人员情况

(3)财务状况

2、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1)建设背景(项目涉及退耕还林情况);

(2)原有规模、现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及专项资金用于的主要生产环节。

(3)总投资、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及申请补助(贷款贴息)资金的数额、方式、建设期限。

(4)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3、经济效益和退耕农民受益情况,同时须说明是采取何种形式、如何与退耕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

(二)附件包括: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核准(备案)文件,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意见,项目土地证明或用地预审意见等相关文件资料。

2、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需提供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资金进账单及付息凭证(复印件),贷款合同应明确贷款用于申报项目的投资。

3、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专业合作社须附成员名册等相关资料,企业须附如何带动退耕农户增收的相关证明。

4、项目建设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及所提供文件、资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五、申报程序和要求

1、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相关网站发布《关于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面向全省退耕还林地区公开项目申报条件。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项目单位将申报材料报县(市、区)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经合规性审查、实地考察、综合平衡后,联合报设区市。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所报项目进行初步评审、汇总,并填写“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附件1)”后,联合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及省行业主管部门申报。

3、申报项目数量和要求:

(1)各县按2个项目数量进行申报。

(2)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重点扶持延安、榆林两市的标准化规模养羊项目,2市各县可再申报1个养羊项目,其中,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县、神木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等8个县可申报2个养羊项目,主要支持存栏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3)为扶持我省优势果业发展,洛川县、白水县、富平县、旬邑县、礼泉县、印台区、耀州区、富县、宜川县、黄陵县、澄城县、合阳县、淳化县、永寿县、长武县、宜君县、蒲城县、韩城市、陇县、陈仓区、岐山县、扶风县、彬县、千阳县、凤翔县、乾县,安塞县、宝塔区、延川县、延长县等30个苹果主产县,眉县、周至县2个猕猴桃主产县可再申报1个果业项目

请按照通知要求,于2014年2月20日前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行业主管部门,申报材料一式4份(包括电子版),分别送省发展改革委2份,省财政厅和省行业主管部门各1份。逾期和不按数量要求上报的将不再受理。

附件: 1、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表2、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

2014指南附表.xls2014年项目申报汇总表.xls

第五篇:2008-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报告

2008-201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专项规划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2008年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安排情况

2008—2014年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万元。2008年项目总投资966.6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77.6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389.05万元;2009年项目总投资1941.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195.8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745.7万元;2010年项目总投资3395.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49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2046.1万元;2011年项目总投资1486.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21.5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864.8万元;2012年项目总投资2387.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279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1395.4万元;2013年项目总投资11532.43万元,其中:

专项资金1469.2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10063.23万元。2014年下达专项资金1115万元。

二、2008-2014年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任务及完成情况

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361万元。建设任务1.3万亩,分别为新建基本口粮田500亩,改造提高0.67万亩,田间配套2300亩,土壤改良0.35万亩。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20万元。

农村能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万元。建设任务为沼气池建设117口,节柴灶4口,任务涉及2乡3村。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7.6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元。完成乡村7户21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0.5万元。

补植补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9元。完成总建设任务17000亩,其中:补植4200亩,补造1300亩,共栽植柚松49.7万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29.5万元。

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30.1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17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13.1万元。建设任务10425亩,分别为新建基本口粮田1000亩,改造提高5925亩,田间配套1500亩,土壤改良2000亩。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20万元。

农村能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3.9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8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02.9万元。建成沼气池300口,节柴灶500口,太阳灶400台。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81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3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61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12万元。涉及三岔、范家卓子、崾崄、柏峪、界头庙、石堡6个乡镇,36个行政村,涉及农户2118户,833个小班,20300亩(包括300亩采穗圃),其中新建8000亩,改建12300亩。建设大型标志牌2座,小型标志牌6座。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618万元。

补植补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7.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79.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7.7元。完成总建设任务17000亩,其中:补植14000亩,补造3000亩,共栽植苗木60万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79.8万元。

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17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8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694万元。总建设任务120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1600亩,改造提高6000亩,田间设施配套2900亩,土壤改良1500亩,完成国家补助资金480万元。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10年项目总投资24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8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建成沼气池600口、太阳灶200口,项目涉及界头庙镇、范家卓子社区、白马滩镇、石堡镇、红石崖社区,目前,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98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

1、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德来良种肉猪养殖场扩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3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自筹85万元。新建猪舍1000平方米、改造猪舍600平方米、引进种猪56头及购置相关辅助设施和设备。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0万元。

2、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核桃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700万元。总建设任务18000亩,其中:新建标准化核桃园10000亩、改造核桃低产林示范园8000亩,建设大型标志牌2座,小型标志牌4座,购置小型工器具120套,项目涉及界头庙、三岔、范家卓子和石堡四个乡镇。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600万元。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2万元,其中专 4

项资金21万元,培训任务为14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21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丰产示范园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防虫、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培训。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37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836万元。总建设任务135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4000亩,改造提高5720亩,田间设施配套1460亩,土壤改良2320亩。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480万元。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万元,地方配套20万元。发放太阳能热水器200口。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40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元。完成三岔乡曹家塬村2户7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3.5万元。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1.8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培训任务为26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丰产示范园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防虫、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培训。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

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904万元。总建设任务150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3420亩,改造提高6120亩,田间设施配套3000亩,土壤改良2460亩。目前,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600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元。完成柏峪社区柏峪村25户100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0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黄龙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326.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63万元;新建大型标志牌4座,小型标志碑4座,购置小型工器具105套,浇水车1辆。目前,已完成国家补助资金我515万元,占计划的85.8%。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培训任务为26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万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00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万元。总建设任务100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2800亩,改造提高3440亩,田间设施配套1720亩,土壤改良2040亩,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90万元,其中:中央

补助万元,地方配套万元。建成沼气池100口、发放太阳能热水器500台。目前,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20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38.3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39.2万元,地方配套而及群众投工投劳699.1万元。完成界头庙镇和马连坪村57户232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39.2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

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核桃局)

该项目总投资700.7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50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工投劳350.73万元。建设总面积11000亩,其中新建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5000亩,改造核桃低产低效林6000亩。目前该项目作业设计正在制作,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00万元,占计划的28.57%。

2、中药材种植项目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单位自筹万。已完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该项目目前已完工,完成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

补植补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6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6元。完成总建设任务17000亩,其中:补植14000亩,补造3000亩,共栽植苗木60万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79.8万元。

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2014年下达我县投资计划为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建设任务22000亩,其中新建口粮田5500亩,改造提高9200亩,田间配套1800亩,土壤改良5500亩。2014年建设任务刚下达,还未实施。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1.5万元,培训任务为10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丰产示范园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防虫、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培训。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三、项目管理情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一项民生事业一直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不断强化管理措施:一是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经发、财政、林业、水利、农业、畜牧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发局,经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办理相关事宜。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责任制,各相关单位都能按照巩固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层层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责任,将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等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全面完成。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我们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在项目完工时及时邀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在资金拨付方面,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符合相关要求,项目实施内容与实施方案一致,项目实施结果达标的,及时将资金兑现到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兑现过程要求公开透明,手续完备,杜绝了截留挪用现象, 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五、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的基本措施和做法 一是有效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好各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在退耕还林区域内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其他支农资金,只要有条件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尽力做到了统筹使用。

二是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整合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畜牧业、等项目资金,使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移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后续产业培育,大力推进退耕还林与发展生态畜牧业相结合,全面实现封山禁牧、舍饲圈养,逐步改变传统放牧方式。进一步优化畜种结构,大力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搞好繁育技术应用和疫病防治工作,推进畜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林药发展模式、林果林菜发展模

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三是大力加强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减轻使用传统生活燃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柴灶、薪炭林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多渠道满足农村生活能源的基本需求。

四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区域劳动力专业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该村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以阳光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为依托,以退耕还林工程区富余劳动力继续就业作为培训为重点,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集约化经营的温棚蔬菜、花卉、畜禽养殖等产业转移。

六、成效

通过项目建设,巩固了我县退耕还林成果,极大的调动了退耕户的积极性,对退耕还林面积的保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退耕农户的收入,不同程度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问题,改善了退耕户的生活条件,有效弥补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的不足。

一是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贫困缺粮农户进一步减少,退耕还林工程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不仅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建沼气池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降低了森林资源的消耗。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将偏远山区、生态脆弱区的分散农户迁移到统一规划的居民点,直接降低了农户的生活成本,也避免了为单一或少数农户交通、供电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投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提高了退耕群众就业、创业的能力,扩大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安排了大量补植补造,连同以前退耕地造林,有效增加了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强了生态功能。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经济收入显著增长。坚持依托退耕还林做文章,立足绿色产业求突破,一手抓退耕还林,一手抓核桃产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人均8.4亩。农民技术员技术输出可获得劳务费500万元,核桃产业总收入突破2亿元,核桃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七、下一步打算

一是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认真贯彻《退耕还林条例》,深入学习《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退耕还林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抓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之

二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抓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区林业产业实际情况,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培植一批有发展优势的果经果林基地建设。鼓励和扶持具有区域特色优势、能替代传统产业的生态经济型产

业,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地方林产业发展。

三是认真开展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回头看”工作,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总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确保我区退耕还林成果得以巩固。

对于后续产业,以抓示范户为重点,将项目资金投向积极性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退耕农户,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来推动项目开展。

下载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