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及对策
高考数学选择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武汉中学 蒋怡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一类重要题型,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的特点。因此,能否快速、准确、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在高考中是否能得分,得高分的关键。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学生常常花了很多时间去做选择题,而又很难得满分。因此,探索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这对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尤其重要。
(一)概念不清导致错误
例 2009年高考数学天津卷理科第3题:
命题“存在x0R,2x00”的否定是
x0A.不存在x0R, 20B.存在x0R, 2x00
xC.对任意的xR, 20D.对任意的xR, 20 x
分析:不少同学选择了A,混淆了“一个命题的否定”与“一个命题的否命题”这两个概念。存在性命题“存在x0A,则Px0为真”的否定是“任意,正确的选项为D x0A,则Px0为假”
策略:数学概念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只有了解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了解有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概念的应用范围,才能够正确地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高考选择题每年都有对概念的考察,每次都有不少人丢分,犯“低级错误”。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重视课本,回归课本,掌握课本中所有的公式、定义、定理及重要例题习题,了解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复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上,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陷入茫茫题海,得不偿失。
(二)算理不明导致错误
例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第9题:
设球的半径为时间t的函数R(t),若球的体积以均匀速度c增长,则球的表面积的增长速度与球半径()
A.成正比,比例系数为cB.成正比,比例系数为2c
C.成反比,比例系数为cD.成反比,比例系数为2c
分析:本题是一道以球为实际背景函数唱戏的动态几何问题。重点考查导数的实际应用,即考查导数在实际背景下的意义。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理解“球的体积是以均匀速度c增长”就是球的体积V对时间t的导数等于c,“球的表面积的增长速度”就是球的表面积S对时间t的导数。基本的算法原理不清,导致无从下手,只好瞎蒙。
策略: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是“积极改革创新”,所以一定会出现新题型。新题型的命题形式、情景、要求与在复习资料里常见的题目不同。“新”表现在联系实际或者开放性问题,或者很平常的熟悉问题的新问法,常常似曾相识,却又无从下手。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拨开云雾,看清本质。反复阅读,分析题目要求,提炼有用的条件,抓住其原理,再利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一定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方法不当导致错误
例 湖北省武汉市2010届二月调考文科第9题
21在△ABC中,点P是AB上一点,且CPCACB,Q是BC中点,AQ与CP交33
点为M,又CMtCP,则t=()23C. 4A.2 34D. 5B.
分析:这是一道求两线段的交点分有向线段的比的题。通法是再设AMkAQ,112由CMtCP=tCAtCB,同时CMCAAMCAkAQ=(1k)CAkCB 332
21t,所以(1k)t且k=,求出t值,选C。向量的加减计算及向量的共线问323
题同学们常掌握得不好,其实这一题还可以用一非常规手段做出来。因为试卷上的图形画得比较标准,用直尺一测量,即可得到答案,节约了很多时间。
策略:高考数学选择题的特点是:提供了可选择的多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正确项),又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并且对解题速度有高的要求。所以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尽量“不择手段”,采用最简捷方法快速准确的作答:既要充分
挖掘各选择支的暗示作用,又要巧妙有效的排除迷惑支的干扰。应尽量避免小题大做,否则将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而后悔惋惜。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
1.直接法: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推理或计算得出结论,再对照各选项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直接法.直接法的思路是肯定一个结论,是将选择题当作解答题求解的常规解法。
2.筛选法(排除法):当题目题设条件未知量较多或关系较复杂,不易从正面突破,但根据一些性质易从反面判断某些答案是错误的时候,可用筛选法排除不正确的选项,得到正确答案。
3.特例法:有些选择题涉及的数学问题具有一般性,而提供的选择支往往互相矛盾(即任意两个选择支不能同时成立),这类选择题要严格推证比较困难,此时不妨从一般性问题退到特殊性问题上来,通过取适合条件的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进行分析,往往能简缩思维过程、降低难度而迅速得解。
4.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具有几何背景的数学问题,如能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往往能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中获得形象直观的解法。
5.验证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各选择支或特值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有时可通过初步分析,判断某个(或某几个)选项正确的可能性较大,再代入检验,可节省时间。
6.估算法:有些问题不易(有时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运算和判断,则可以进行粗略估算.估算是一种数学意识,它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观察比较、猜想推理或验证,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7.特征分析法:通过对题干和选择支的关系进行分析,挖掘出题目中的各种特征,如结构特征、数字特征、取值范围特征、图形特征、对称性特征、整体特征等,从而发现规律,快速辨别真伪。
8.利用极限思想:极限思想是一种基本而重要的数学思想.当一个变量无限接近一个定量,则变量可看作此定量.对于某些选择题,若能恰当运用极限思想思考,则往往可使过程简单明快。
(四)经验不足导致错误
例 2009年高考江西卷理科第9题:
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顶点A,B,C分别在两两垂直的三条射线Ox,Oy,Oz上,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
A.OABC是正三棱锥B.直线OB∥平面ACD
C.直线AD与OB所成的角是45 D.二面角DOBA为45
分析: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不知如何下手,其实只要将正四面体ABCD
镶嵌在正方体中,如图所示,易知B错.这属于解题经验不足的问
题。DCA策略: 数学中有一些问题有它固定的解答模式,平日总结好了,用在选择题的解答上,非常方便快捷。如
1)正四面体通常镶嵌在正方体中,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三组对棱分别相等的三棱锥通常镶嵌在长方体中。
2)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试题,出现焦点三角形必用第一定义,出现准线,必用第二定义。
3)向量题若给出两向量的和或差,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更有效些。
4)数列题若给出非常规的递推关系,要你求a2010的值,通常这个数列具有周期性,只要利用递推关系算出前有限项的值,找到其周期,即可运算。
5)不等式含参的恒成立问题分离参数。
6)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解的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
(五)审题不细导致错误
例2009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第11题:
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cos
()1212(A)(B)(C)(D)323x1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概率为22
分析:有的同学这样做,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即x∈[-1,1]时,
2x
2
2,∴0cosx
21区间长度为1,而cosx11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区间长度为,222
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1.故选(C).出现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错误.把试2
验空间和事件发生的空间理解错误.事实上,试验空间是区间[-1,1],长度为2;x1220cos由221x或x1可得事件发生的空间为331x1
2221(1,)(,1),其长度为.∴所求事件的概率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333
策略:解数学题审题非常关键,不管是简单题还是难题,都需要对题目要求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还要注意题目所给条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中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等。
(六)心态不稳导致错误
解题中总会有自己不会或把握不准的题,有的同学遇到这类题不做出来誓不罢休,结果用了不少时间,自己做得昏头昏脑,还影响了后面其它题的解答时间和解题心态。经常听到考试完后学生说:“我选择题做了一个多小时,心慌,没时间看后面题了。”正确的方法是: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遇到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先放一放,若有时间,再去拼。即使没有时间,最后也要大胆猜一个答案,千万不空着,毕竟还有1的得分概率。4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
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7-9年级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诠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为了遵循《课标》,兼顾农村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本次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阅读质量,并提出个人对语文教学对策的一点浅见。
一、命题特点分析 试卷主要考查这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此类题考查学生能否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并结合文意正确划分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试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情况,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是借助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3、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试题考查学生的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准确顺畅,语句是否文雅,尤其是对重点实词能否翻译到位。
4、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意,并对人物及事件等进行简单评价。该试题考查学生能否从关键词语、语句入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或进行评价。
5、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例如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该试题考查学生能否借助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对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鉴赏。
二、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在本试卷的答题情况中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文言文断句存在的问题:
1、不懂词义: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2、不明语法:(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补或补语误以为后一句的主语;(2)将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或动词之间的关系。
(二)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
1、文意不通带来的困难,有些学生读不懂句意和整个文意,对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也就不明白;
2、语法不通带来的困难。学生对句意是明白了,但是句意前后是什么关系,学生又不明白,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单句的语法和复句的关系不能掌握;
3、语境不看造成问题。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相对文言实词比较孤立,学生往往忽略文言文上下文语境的推测。
(三)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
1、混淆古今异义,替代不当;
2、词类话用分析错误;
3、脱离语境,忽略推测;
4、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5、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6、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7、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四)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对事件及人物评价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文章大意无法正确理解,导致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能很好把握,无法从事件的六要素入手,对人物的评价也不够准确,中肯。
(五)分析和鉴赏作品艺术特色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什么是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不够理解,无法对应题目要求作答。
三、相应对策
(一)授之于“渔”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鱼”,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1)学会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学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1)养成诵读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韵律节奏方面看,文言文立足于汉语方块字的基础,形成了一种偏于对仗、注重平仄、节奏整饬、讲究协韵的韵律形式。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偶句和散句的搭配串联,形成了一种节奏整齐、韵律统一的行文之美。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较少读课文,认为读课文会耽误授课时间。其实不熟悉文章,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认识从何而来?不反复诵读文章,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呢?因此,要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加强课堂诵读训练。诵读乃至记忆,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还要尽可能让诵读方法多样化,如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默读、吟诵、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等,也可以开展比赛,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哪些字要加重读,哪些字要舒缓悠扬,哪些地方要低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语感势必会增强。
(2)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义,然后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
总之,我们应理性地正视我们身陷的“困境”,勇于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彻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第三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分析及对策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分析及对策开题报告
一、文言文考试状况
文言文阅读在我市每年中考中占有较大的分量,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一致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上,还包括不断地向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汲取营养。文言文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理应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为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市每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也基本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题目设计,主要考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几部分内容,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如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明显就是以课下的注释为主。
然而从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平均得分处于各类题型的偏下位置,甚至垫底。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往往“望文生义”,如2010年中考,有些考生把“以其境过清”的“清”解释为“清楚”,更为可笑的是还有考生把“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译成“岸边有一群狗在互相撕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连基本的字、词、句都无法把握好,那就更不用谈理解了。
二、原因分析
我们的教师重视文言文,而我们的学生却无视文言文,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应该从其原因开始分析。
1、社会的现状原因
五四以来,白话文一统天下,文言文距离人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遥远,似乎白话文的历史趋势就代表文言文时代的完全终结。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联系的加强,外语热成为当今时代的产物。我们的文言文在白话文和外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处境极为尴尬。
2、学生的认知原因
出于初中生的年龄及智力发育的考虑,从远离他们的角度讲文言文功用他们似懂非懂,他们更注重的是实用性。当你如痴如醉地讲解文言文时,学生的一句 “老师,学文言文有什么用?难道我们在交流的时候用文言文说话吗?”就将你打回原形,学生们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他们更愿意学外语;他们知道文言文时代不会再来,所以仅仅把文言文学习当成对付考试的必需罢了。
3、教师的教学原因
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了文言知识上,尤其是难词难句的意义和用法和语法知识的分析和记忆上,这些纯粹的知识如果不和语言环境及很强的史实背景相结合,那是相当枯燥的。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很难投入,尤其当教学以应试、升学为宗旨时,教师往往把作者激情甚至心血凝聚而成的作品肢解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项目,学生的冷漠感就更为强烈。冷漠是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另一心理障碍。
三、相应对策
1、唤起感觉 我们不能左右时代,但我们可以从时代的发展中反思。学英语是为了交流,学习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可我们汉语,别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上面承载的文化资源有的至今仍很新鲜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举个最简单的汉字的例子,它还凝结着先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智慧,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汉字,那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比如“时”字,甲骨文是太阳加上脚步的象形,后来又加上“寸”,合起来就是太阳行走的刻度。我们至今仍是以太阳运行为时间参照。
当今计算机二进制能在几千前的《易经》中找到思想源头,未来的纳米技术早在庄子文章中就有相似的理论阐述。
如果能从文言文中获得这些信息,清晰我们祖先的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努力建设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立于世界之林还远吗?我们必须多读、多了解文言文,其价值才会被一点点认识、发掘、利用,为将来的人类造福。
2、激发兴趣
既然学生实用性较强,那么我们何尝不利用这一特点呢?告诉学生,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分成乐意为之和不乐意为之两种;但同时还分为必须为之或不必要为之两种,往往我们经常遇到不乐意为之恰恰又是必须为之之事,这时候我们只能强迫自己去做,如果你一开始就以这种意识约束自己,相信开始是强迫自己做的,到了后来我们反而乐意做了。正如学文言文,假如你不喜欢学,但掌握好文言文有利于语句理解,就不会因题目不懂而失误。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恐惧、不反感才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感到不太难,而且还有很多乐趣。如果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本着整体感知文言作品内容的目的去读,学生的反应就活跃得多。可以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一些简短而含义丰富的文言文,如华夏文明的起源,三皇五帝的故事;战国的合纵连横,秦末的刀光剑影,三国的群雄逐鹿;魏晋的名士风度,盛唐的雍容华贵等。学习文言作品,不仅是学字句的意义,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了民族昨天的辉煌和耻辱,更让我们懂得怎样以史为鉴。
文言文的美与汉字的视觉——形象性维系在一起。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句将汉字的形体与诗歌描写的景致结合在一起,借此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授之于“渔”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鱼”,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1)、学会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学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4、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1)、养成诵读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韵律节奏方而看,文言文立足于汉语方块字的基础,形成了一种偏于对仗、注重平仄、节奏整饬、讲究协韵的韵律形式。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偶句和散句的搭配串联,形成了一种节奏整齐、韵律统一的行文之美。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较少读课文,认为读课文会耽误授课时间。其实不熟悉文章,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认识从何而来?不反复诵读文章,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呢?因此,要提口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加强课堂诵读训练。诵读乃至记忆,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还要尽可能让诵读方法多样化,如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默读、吟诵、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等,也可以开展比赛,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哪些字要加重读,哪些字要舒缓悠扬,哪些地方要低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语感势必会增强。
(2)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义,然后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
总之,我们应理性地正视我们身陷的“困境”,勇于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彻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2012漳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对策 诏安县梅岭中学 林育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7-9年级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近几年来,漳州市中考语文的命题便是很好地“遵循《课标》,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尽管如此,文言文阅读部分答题质量却总是不尽人意。下面,笔者想就近几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对语文教学对策的一点浅见。Ø
一、命题特点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包含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和文言文比较阅读三种类型。而近几年来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文言文阅读都属于后者。
(一)试题回放(2010年·文言文阅读部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甲】《公输》(选段)(内容略)【乙】《赵且伐燕》(内容略)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起于齐()(2)公输盘不说()(3)赵且伐燕()(4)蚌方出曝()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A.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B.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公输盘服 D.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朝服衣冠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1)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8.墨子和苏代的劝说方法都非常巧妙,请根据选文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9.请联系实际,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3分)
(二)特点分析
1.词语解释题。该题分为四小题,考查四个重点词语的解释,甲(课内)、乙(课外)两个文段各占一半。甲文两个词语的解释,都可以从教科书中的“注释”里找到答案。乙文两个词语,虽然出自课外的文段,但也是课内学过的。“且”字和“曝”字,分别出现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满井游记》)两个句子中。由此可见,不管比较阅读的两篇文章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它所考查的内容都离不开课本。
2.选择题。该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这一特殊的语义现象。从近三年的情况看,无论考查的是实词还是虚词,都是课本里较为常见的。例如,“故”字(2010年)、“然”字(2008年)在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值得一提的是,“然”字在《黔之驴》、《满井游记》和《公输》三篇文章中,出现的次数竟有三次和五次之多。尽管它们出现得极为广泛,但只有相对比较固定的几种解释。
3.句子翻译题。该题分为两小题,考查两个语句的翻译,甲(课内)、乙(课外)两个文段各占一句。出自课内的句子,虽然未能在该课的“注释”里找到整个句子的翻译,但重点字词的解释和特殊的句式却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注释”里。从课外文段摘选出来的句子,虽然注释极少,但里面有不少重点词语仍是课内学过的。“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一句,“舍”字见于《鱼我所欲也》中“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渔者”见于《三峡》中“渔者歌曰”;“得”字见于《桃花源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难看出,无论句子来自课内还是课外,考查的仍是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迁移。
4.内容理解题。该题考查对选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比较分析。甲、乙两文在文章主题、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写作技法等方面的异同点,是命题者出题的依据,如《公输》和《赵且伐燕》两文中墨子和苏代劝说方法的比较分析。可见,平时准确、深入地把握课内文言文的文意,对于更好地理解课外选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5.拓展题。该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评价。学习文言文,目的在于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由于时代不同,个人经历有异,面对同一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见解和感悟。因此谈及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时,总要免不了要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总之,这些试题对《课标》关于文言文阅读要求的诠释大致如下:一是能够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二是能够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三是能够准确表述浅易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四是能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五是能够对浅易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Ø
二、教学对策
《2010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报告》指出:“统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的考查是最具基础性的,但文言文的成绩却是差强人意,这警示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基础的夯实。”那么,语文教学基础应怎样才能得到夯实呢?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文言文阅读时不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呢?针对《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以及近几年中考试卷题型的延续性,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应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诵读,增强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诵读时,务必从字音、断句到语气等方面多下工夫,以求读出其中的音韵美、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采。诵读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是很多学生课外诵读课文的自觉性不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早自修的时间,以学生领读或全班自读的方式积极督促学生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朗读前,最好先听课文录音或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时,可采用齐读、自读等多种形式,必要时还可由教师领读。对于一些优美的篇章或精彩的片断,教师还应要求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诵读时,教师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诵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入选教材的课文是经典篇章,是一定要让学生多花时间诵读的;适当地增补一些课外优秀文言短篇让学生诵读,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逐步消除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时,学生们接触了不少古代的寓言故事,初中时如果能以文言文的形式重温这些故事,让学生在诵读中增进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感也必然会随之逐步减弱。2.立足课内,学会迁移
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而准确理解文言文词句,则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理解文言词语主要包括理解常见实词的解释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等;理解文言句子特别要注意理解包含特殊句式的句子的翻译。第一,早自修领读语文时,除了领读课文外,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读一读重点字词和句子的 “注释”;上课时教师再检查一下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第二,适当地让学生抄写课文和翻译。可以让学生先把课文和翻译分开抄写,待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熟悉或已能熟练地背诵默写时,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将文言句子及其翻译分上下两行抄写。第三,帮助学生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学习实词时注意对通假字、同义(近义)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以及成语的归纳;学习虚词时注意对虚词用法的归纳;还要帮助学生归纳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常见的文言句式。第四,在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下,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翻译的方法,通过留(保留)、补(增补)、删(删除)、调(调整)、换(替换)、变(变通)等手段,力求做到“信、达、雅”。此外,要积极地通过一些课内的或课外的文言阅读练习,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3.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文言文比较阅读备受青睐。出题者不仅局限于对文言知识的考查,更主要的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比较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尤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主题、内容、形式、写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应注重课内文言文之间的比较阅读。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与《小石潭记》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两位作者处境相似,心情和感受有何不同?课内可进行比较的文章还有《期行》(或《乘船》)与《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强项令》与《包拯》、《岳飞》与《细柳营》、《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等等。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与陆游的《筑书巢》的比较、周敦颐《爱莲说》与《夏日赏荷》的比较,等等。当然了,阅读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学会拓展延伸。可以针对文本的内容或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悟。例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可以适时提出如下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愚公的“开路”精神的?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你对愚公挖山的做法有无异议?也可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或续写。时下在学生中流行的“课桌文学”《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就是学生模仿《陋室铭》写出来的。同样,学完《黔之驴》一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发挥想象,从老虎(驴)的角度把文章改写为现代文;或者以《黔驴新编》为题,发挥想象,改变故事的结局,写一篇现代文;还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以《〈黔之驴〉后传》为题,用现代文续写故事。4.系统复习,对症下药
如果说平时的教学所掌握的文言知识显得较为零散的话,那么中考前的总复习就显得较为完整了。平时因为受到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所以教师往往很难进行文言文的系统复习。到了中考前的总复习时,由于所有课程的内容都已经教完,教师就可以根据考试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复习了。如:强化对文言实词(重点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成语,等)和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的记忆,注重对文言虚词(之、其、以、乎、虽、然、或、为,等)用法的归纳整理,按步骤分阶段地精选课内外语段进行适应性的练习,等等。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系统复习,相信学生的文言文答题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四篇: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在线视频培训免费试听 http://edu.21cn.com/kcnet1240/
心态不端正
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原因:
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对策:
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要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本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去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在做题时认真思考,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真正的去理解解题方法,做完一道题目之后当堂回顾,把解题思路复述出来,并将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将解题的错误率降低,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经常说,学数学很容易,秘诀就是: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
第五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摘 要: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本文试着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针对失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治理措施。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