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河北唐山、秦皇岛考察新农村建设报告

时间:2019-05-15 13: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河北唐山、秦皇岛考察新农村建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河北唐山、秦皇岛考察新农村建设报告》。

第一篇:赴河北唐山、秦皇岛考察新农村建设报告

参加河北唐山、秦皇岛新农村建设考察班心得体会

中共肃州区委党校冯成8月14日-19日,我参加了由区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河北唐山、秦皇岛新农村建设考察班。为期6期的考察参观学习了唐山迁安市松护新村、唐庄子村和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西古城村(包括集发农业观光园)、北戴河区北戴河村以及山海关区望峪山庄(又叫北五村),共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每到一处,集中统一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感觉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吸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几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基本情况

(一)唐山迁安市木场口镇松护新村—土地流转、异地联建模式

松护新村位于迁安市木厂口镇,是出于支持企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考虑,整体搬迁中化煤化工公司周围千米范围内的松汀、护国两个村近千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异地联建的新型社区,是迁安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村重点工程之一。

松护新村工程总占地600亩,建设建筑面积60㎡、100㎡、120㎡三种户型、五层楼房49栋及村民中心、学校等公共设施。

总投资3亿元,出资主体是两村村民,支付住宅楼款;政府资助部分资金用于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学校、幼儿园、广场等公用设施。

新村建设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宜居的理念,建设材料使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如太阳能路灯、热水器,集中用迁钢余热供暖,用迁焦废气转换暖气。

(二)唐山迁安市沙河驿镇唐庄子村—“六个一”模式

唐庄子村位于迁安市西南部,全村有212户,712口人,土地面积759亩。唐庄子村按照“四个一步到位”(道路建设一步到位,改造建设一步到位,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应用一步到位,新农村建设示范性作用一步到位)的要求,完善规划、提升标准,突出“生态、节能、环保”的新理念。“六个一”,是唐庄子村推行的新农居建设科学模式,即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一顶,就是农居屋顶采用新型斜坡屋顶;一墙,就是住宅墙体采用新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辅助安装中空玻璃门窗;一能,就是安装太阳能采暖、供水设施;一炕,就是吊炕;一沼卫,就是沼气池和卫生厕所;一灶,就是博士灶。唐庄子村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字“美”。唐庄子村美,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美在整齐;二是美在洁净;三是美在田园风光。唐庄子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走城市化的道路,而是建立了一个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农村。在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但是一个个农家小院却展示着迷人的风采:屋前有菜,院内有树,时闻犬吠,沼气

做饭。这些生态庭院走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让农民过上了文明健康的生活,而且留住了乡土味儿,不止是生活的乐土,更是精神的家园。

(三)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北戴河村和西古城村—企业+农村模式

这两个村的党总支书记都是集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集周。两个村的主要依托也是李集周的“集发农业观光园”。两个村的村委会等建筑模式基本上都一致,但又有不同。北戴河村和松护新村有些像,是集中修建成四层楼房,集中居住,所有村民基本上都在集发农业观光园工作。而西古城村却像我们的水磨沟村,全是一排一排的两层楼,一楼搞门点或餐饮,二楼搞住宿。两个村在管理上都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制定了“金字塔”型的管理机制,在党和行政方面实行五级管理机制,即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长、党员、联系户五级;村委会、村委委员、村民代表、联户组长、村民户五级。按照五级管理机制,实行分片综合服务管理,从过去的村民找村委,变成村委找村民,从上访到下访。分片村民代表采用统一规范表格化的调查表,深入各联户村民中,主动找意见、找建议、找困难、找典型、找矛盾纠纷、找事故苗头,要求总支书记、村主任每年入户走访一次,支部书记一季度走访一次,村民代表、党小组一个月走访一次,联户组长一周走访一次。

(四)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镇北五村—大庄园制模式

北五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水库时,里峪村村民从山里迁

出,在现址建设新村,包括望峪、外峪、上沟、下沟、长店五个村庄,是通过跨村联建的模式建设新民居。由于新居是2009年启动,今年才能完成主体工程。我们只参观了规划图和已经比较成熟的“望峪山庄”。

二、对参观点的整体感觉

(一)大村,大气

我们所参观的几个村庄,无论是松沪新村还是北戴河村,都是整村推进的大手笔。一是范围大,涉及农户多;二是拆迁大,建设规格高;三是建造小憩广场数目多,修建的休闲广场规模大,每十几户人就有一个休闲设施;四是投入资金大。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对道路、广场、绿化等进行高标准、高规格建设

(二)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一是把整个村庄统一规划主体;二是高标准的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统一采购、统一平整、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完善配套设施、统一户型、统一外装修;三是设置绿化带。

(三)人与自然,因地制宜,和谐相处

把世代为耕的小村庄建设成集发展产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和谐新村;茂林修竹、香气浓郁让居住在那的人们感受到自由舒适和恬静。如在唐庄子村的街道上,仍有着一台在其他村里已是难得一见的碾子,农民们有时还会到这里来轧碾。

(四)公共服务,功能齐全

每个大村庄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

源,将文化、体育、幼教、商贸、医疗、低保、党建、综治、科技、法律等服务引入社区,保证社区便民功能、党建功能、文化功能、和谐功能覆盖到户。

三、参加培训班后的一些想法

一路风尘 一路收获;一路回味,一路思考。我觉得这次培训班后我主要有两点想法:

一是规划先行,但规划要有大气象。我们这次考察的地区可以说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与我们酒泉相比,土地资源更加紧缺也更加珍贵。可是从我们参观的两个市来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为居民留下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绿化带,楼距也很宽。而相比之下,我们酒泉却感觉是寸土寸金,楼间距都不能按国家标准达到,更不要说别的了。

二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们在参观松沪新村的时候,当木厂口镇党委副书记给我们介绍松沪新村的建设情况的时候,我们好多领导干部就说我们酒泉又没有这么多大型企业,我们的经济水平也达不到建筑统一小区,让农民变工人的水平。一直到最后一个村——“望峪山庄”所在的北五村,这是我们参观了的五个村里发展最落后的一个村,我们的领导干部还在说我们没有这种环境,达不到人家这种水平。我就想,是我们真的达不到吗?还是我们的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没有能够真正找到发展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呢?我觉得还是后者。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认真谋划,找准解决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并且要有一种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的思想,才能把我们的地方经济带动起来。不然,我们这种考察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篇: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 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为扎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三增一创”工程,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市委安排,9月中下旬,我们组织各县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农工部长,以及部分乡镇负责同志赴浙江省安吉县考察学习,听取和调研了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现场参观了安吉县递铺镇横山坞村、皈山乡洛四房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特点---村美、民富、人和

安吉地处浙北山区,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镇5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36万。2009年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36元。2008年初,安吉县正式实施以“村村美丽、处处和谐、家家创业、人人幸福”为核心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美”:

第一:自然美。安吉地域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资源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达到73%和75%,被称之为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土。他们以生态为背景,建设山水村、田园村、文化村和古村,形成了高山、奇树、天湖、竹海、瀑布、龙潭、溶洞等奇景,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可憩可游、宜商宜居。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全县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富足美。安吉被誉为“中国竹乡” 和“中国白茶之乡”。他们依托108万亩竹林和10多万亩白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实现了家家创业,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中国椅业之乡”和“中国竹地板之都”。同时,积极发展现代乡村特色工业,培育了30个工业经济强村和一批高规格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块状集结的乡村工业集群。实行休闲产业化组团竞争,建成500多家集吃、住、游、购、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农民富足,生活水平不比城里人差。我们考察的递铺镇横山坞村,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41元,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皈山乡洛四房村2009年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321元。

第三:和谐美。自2001年开始,安吉就率先在浙江开展了以改路、改厕、改水、改房、改线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五改一化”工程,全县所有行政村的中心村和1000多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走在浙江前列。全县15个乡镇都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形成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里统一处理的收运网络,并设计建设了生态湿地处理、生物膜处理等各种类型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全县90%以上的集镇和12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县上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和无缝化的社保机制建设,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率先建成一批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农村处处和谐。

做法---规划、整治、管理

做法一:高起点规划。为了描绘“中国美丽乡村”蓝图,安吉县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注重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县级层面,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县城控规覆盖率达到95%;在乡镇层面,编制了所有乡镇总体规划和部分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开展了城市设计与小城镇风貌定位研究;在村级层面,编制了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特别编制了生态县、乡、村生态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方案,县乡村三级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村镇建设规划体系。

做法二:高标准整治。安吉坚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在全县深入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两双”工程,从点到线再到面梯度推进,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一是注重抓点。2006年以前因地制宜推进一般村、自然村环境整治,集中培育若干个精品村庄,形成一批典型示范点。二是分区成线。2006年以后逐步分层推开、集聚规模效应,将重点转向“两路”(04、11省道沿线)、“两景区”(天荒坪大竹海景区、环灵峰山景区)、“两乡镇”(西南部生态环境较好的乡镇),形成一批村庄环境整治景观带和精品集群。三是“三沿”整治。2007年全面开展沿路、沿线、沿(景)区整治,集中解决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话垃圾等突出问题;在山区、半心区和平原地区开展“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试点,把村庄环境整治外延拓展到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领域。

做法三:高品牌创建。安吉县坚持把示范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在示范类属上,全县已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市全面小康示范村44个,市县级生态村108个,累计命名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在示范区域上,示范村创建涉及到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呈现山区、半山区和平原梯队分布的良好态势;在示范特色上,注重品牌村建设,注重特色文化挖掘,注重新区建设与老村庄改造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利用。

做法四:高水平管理。制定了加强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大部分完成整治任务的村都建立了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做到建设一个、巩固一个。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监督体系,由相关部门统一考核。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

启示---实际、创新、聚力

启示一:因地制宜是生命力。安吉各村条件不尽相同,自然差异较大。他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强迫命令,不办形象工程,不一味追求大拆大建出新出彩,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尊重农民意愿,因村制宜、量力而行,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启示我们,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才能行得通,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启示二:整体联动是合力。努力把部门相关资源整合集聚到“两双”工程实施上,凝聚最大化的推进合力,是安吉县的一个重要做法。他们把“两双”工程与生态村创建、乡村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绿化示范村创建、农田整理及宅基地复垦等工作相结合,加大“跑部进厅”的力度,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在资金、项目、政策、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张图、条块一盘棋”。因此,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整体联动,才能形成工作合力。

启示三:创新机制是动力。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筹资办法,除突出政府主导投入外,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同时,他们创新管理思路,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有效破解了长效管理难题;创新运作模式,实行项目申报核准制,突出投入重点,保证整治实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给新农村建设工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启示四:创造品牌是引力。安吉县突出“中国美丽乡村”品牌,以此引领和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陆续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他们的经验启示,品牌有强大的凝聚力。

启示五:生态环境是魅力。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巧打“生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安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思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安吉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业,实现由过去“卖山头、卖山货”向“卖生态、卖环境”的转变,成为了上海、杭州的后花园。因此,生态环境既体现了魅力,又形成了产业拉动力。

启示六:乡土文化是活力。安吉县是个移民县,有着多元移民文化特征。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他们强调对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在规划建设中予以明确或渗透,并编印了村庄民居建筑通用图集,避免“千村一面”。如对郎村的畲族文化、迂迢村的昌硕文化、尚书垓村的尚书文化、吟诗村的农耕文化和洛泗村的蚕桑文化等,都尽量通过个性化手法予以展示,使乡村旅游体现很强的竞争力。

建议---借鉴、推进、提升

建议一: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创业。发展特色产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篇大文章。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做足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章,引导支持有条件的群众积极创业,并大力发展竹椅制作业、白茶深加工业、三产服务业,就地就近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我们的三倍多。我市各县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遵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走产品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畜、粮、果、菜等主导产业,深化主导产业下的加工贸易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经济,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建议二:持续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加强环境整治。安吉县很重视生态创建工作,把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市要以创建生态示范市为目标,注重农村绿化美化工作,按照“村庄披绿、沿路造绿、庭院添绿”的要求,持续推进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让农村绿起来、美起来,实现到处有绿,四季长青。同时,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经常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卫生村、镇的标准要求,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村庄院落、公路道旁、河流水系等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确定垃圾集中填埋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效果。

建议三:打造星级管理品牌,建设“最美乡村”。2008年以来,我市紧密结合宝鸡实际,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胆实践,统筹推进,探索出以星级管理为载体,以举措到户、项目到村、乡村在线“三大工程”和县乡村争先进位、三带三进三促“两项活动”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和省市领导的普遍认同,成为宝鸡农村工作的特色品牌和靓丽名片。如果今年顺利完成晋星创建计划,预计全市五星、四星村累计可望达到131个和376个,建成三星、二星、一星村1222个,全面消除无星村。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把这一整套办法持续推进下去,形成机制,形成品牌。要进一步加大星级创建的宣传力度,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目标,打造一批星级县、星级镇、星级村品牌,让星级管理的思路、办法和理念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形成宝鸡新农村建设的主打品牌。

建议四:创新民居建设模式,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尊重并体现多元移民文化特征,形成了一批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乡土氛围浓郁的特色村。同时,在村庄规划中注重自然美,不追求固定模式,杜绝大拆大建、填塘砍林,强调从细节入手,合理布局,形成了因山就势、蜿蜒布局、曲径通幽、梯层建设、独具魅力的村庄环境和山地人居。我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策划、包装、彰显西秦文化特色,推出特色村、精品村建设,充分体现文化符号和元素特征,形成别具一格的农村文化特色。要充分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从细节入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区别对待,结合实际创新村庄民居的户型设计,合理选择建设模式,杜绝大拆大建,追求微观改造,实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双赢,形成具有关中特色的新型农村建筑群,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第三篇:关于赴旬邑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旬邑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的报告

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切实抓好我县工作,近期,县委、县政府安排有关人员,赴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旬邑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形成了一些认识和体会。根据县委领导的批示要求,现将这个考察报告予以刊发,供学习参考。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8月17日至19日,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继萍同志带队,县委农工部等6个部门负责人,城关镇等5个乡镇长、东兴村等6个村党支部书记共20人组成的考察组,对旬邑县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旬邑县土桥镇东尧村、丈八寺镇新店子村和谈村、张洪镇高坪村和鹏旗村、职田镇车村的新农村建设及旬邑翠屏湖、县博物馆等文化建设风景。经过考察学习,他们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旬邑县新农村建设概况和成效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属咸阳市管辖。辖10镇4乡187个村,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8万亩,总人口2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属于革命老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旬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不断壮大产业,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2005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2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2536万元,同口径增长64.9%,农民人均纯收入1737元,增长12.7%。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经过四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通过实施“果业富民万人帮建活动”、“优果工程”,招商引资,发展果品贮藏加工,下功夫开拓市场,使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苹果产业,建成了11个气调库,一批纸箱厂、发泡网厂、套袋厂,果业配套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980万元。

二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成了职田、土桥、清塬三大塬区人饮工程,使233个村21万人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161个村实现了低压线路改造,不仅农村供电能力大大提高,群众用电价格也明显降低。今年1至7月份实现公路建设投资2280万元,铺筑农村柏油路114公里。近两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超过2000口,有1500户农民用上了沼气;累计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2912.88万元,新建校舍2299间。

三是村容村貌整洁。走进旬邑境内,迎面给人一种新气象,全县主干公路沿线树木葱郁、树种统一、树形一致、高低一样、涂白一样,形成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路渠边全无杂草,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全县建成“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绿色家园村71个,绿化道路271条121公里,建成农村绿化带274公里,栽植各类花卉苗木2050万株。特别是新建村庄,水、电、路、通讯、校舍、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把过去长期存在的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求学难、就医难以及柴草乱堆、粪土乱倒、畜禽乱跑、垃圾乱撒等老大难问题根本上得到解决。到目前为止,旬邑县已建成规划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环境优美的标准化新村6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3%。

四是旧村搬迁增加了耕地。2003年以来,全县通过旧村改造、整体搬迁,复垦老庄基11000亩,增加耕地7000亩,节约了大量土地。

五是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旬邑县农民在新村建设中投资已累计达1.7亿元。新农村民宅建设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拉动了砖瓦、预制楼板、钢材、水泥等建材业和交通运输、劳务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是增强服务职能,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性进一步提高。

2003年至今,先后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省级造林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多次在旬邑县召开不同层次的现场会34次,中、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对旬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了多次报道。旬邑县新农村建设经验,已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的内容之一,进行推广。

二、旬邑县新农村建设主要作法和经验

1、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拓展农村发展思路。2003年,旬邑县委、县政府就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展“旬邑如何发展”、“旬邑的出路在哪里”等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县级领导带队分专题进行调研,吃透县情,了解民情,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除自然条件等客观原因外,一致认为主要在于思想不解放,发展观念滞后,没有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城镇抓城镇的单一模式。为此,县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县级几大班子领导和部分乡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浙江、湖南等地学习,重点考察农业产业化、村镇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经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克服不思进取、苦熬苦等、怕担风险、不敢创业的思想,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把广大干部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解决农村群众建设新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生存环境,着手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从工作思路上实现了重大调整。

2、以发展县域经济经济为支撑,提高农民收入。近几年,旬邑县以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他们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依托渭北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适中,是全国少有的苹果优生区域,紧紧围绕果业强县目标,扩大果树种植面积,狠抓果园管理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果品质量和产量全面提升。到2005年年底,全县果园面积达35万亩,年总产值25.5万吨,农民人均苹果收入2326元。同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精心实施“畜牧富民工程”,培育壮大畜牧业,全县种草15万亩,建成养牛大村19个,养猪大村16个。利用当地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6万亩,烤烟2.1万亩。现已形成果、畜、药、烟四大主导产业。二是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他们坚持常年输出与季节性输出相结合,政府组织输出与社会组织输出相结合,健全网络,开拓市场,强化培训,优化服务,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全县年均输出5.7万人左右,年创收入3亿多。三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发发展活力。他们对非公有制经济从申报登记、税费标准、市场准入、金融贷款、部门服务上给予极大支持,并大张旗鼓树立和表彰典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工业、农业、旅游和社区服务业,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现在相继催生了一批煤炭贩运、果品贮藏、建筑、包装等专业村,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3784户,年产值达3.06亿元。

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旬邑县委、县政府从解决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老大难”问题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规划。围绕建设特色城乡,制定了城乡建设规划。对县域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合并的乡镇进行了调整。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规划、实用方便、节约土地四个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按照“拆迁型、改造型、整治型、依托城镇型”4种方案,完成全县99个村的建设规划。免费给群众提供民宅建设图纸。把新建与旧村改造并举,合理布设水、电、路、讯、校舍、卫生所以及牲畜圈、厕所、沼气池等设施。二是抓治理。在新村建设中,全县每年分春、秋两季对乡村街道进行整修,对“三堆”(土、粪、柴),五乱(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电线乱拉、厕所乱建、畜禽乱跑)进行整治。开展“万名干部进农村,干群同干建家园”活动,开展“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绿色家园建设活动,初步建成71个绿色家园示范村。三是抓管理。在城乡共用设施管护中,推行招标拍卖市场化、公办民助合作化、管理队伍专业化、个人承包竞争化、党员奉献义务化“五种”管理模式。对城镇和农村的绿地、绿笆、花草、行道树及市政设施管理实行认养和承包,建立县、乡、村三 级市容村容管理队伍,落实责任,实行“五包”,年节约管理费用10多万元。在道路建设方面,采取“群众铺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办法,农村基本实现了道路柏油化和村庄街道硬化。在水电建设方面,自来水进村入户、用电改造入网,实现村庄水电管网化,解决了21.7万人的饮水困难,使95%的群众用上自来水,194个自然村完成低压线路改造。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利用冬春农闲时间集中进行沟坡治理,修造梯田,同时,对煤炭开采用地、废弃道路和旧庄基地及时进行复垦整治。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新修改造基本农田5万亩,人均净增耕地0.3亩。在教育卫生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县乡两级积极性,改造新建校舍235所5366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育完成率达到99.8%;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000多平方米,开通了疫情直报系统;加大村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全县14个乡镇建有文化站,70%村有了文化活动场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旬邑”工程,架设电视光缆41公里,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

4、以营造宣传文化氛围为衬托,建设文明新风尚。旬邑县创新思路,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在广大农村,开展美德进农家、知识进农家、欢乐进农家、绿色进农家、新风进农家活动。通过刷写宣传画、标语,开展评选“文明卫生户”、“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活动,大力弘扬勤俭持家、扶贫帮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重学兴教、讲究卫生等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组织农民学技术,开展各类运动比赛、文艺演唱,展示家庭才艺,做新型农民;自编处事歌谣,街头巷尾作画、写字,营造宣传文化氛围,使人耳目一新。

三、旬邑新农村建设对我县的启示:

1、解放思想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前提。参观旬邑县的新农村建设,对我们的启示是,解放思想要来实的,要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上来。把解放思想与用人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从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发展。解放思想要从领导干部带头抓起,只有领导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解放思想,真正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推进我们的事业发展。

2、因势引导,规划先行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旬邑县新农村建设实践告诉我们,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民对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迫切要求和愿望。农村发展已由只注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只注重发展速度向质量效益与发展速度并重的转变。为了满足农民不同需求,政府只有正确引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用好规划,引导农民,才能把农民建房与新村建设、农民住房质量提高与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效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在 编制规划中,始终坚持根据每个村每个户的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对川塬区较富裕的村,适当提高建设档次,符合现代居民生活条件;对深山高寒区的村,利用移民搬迁、以工代赈政策,引导群众实施整体搬迁,建设标准化新村;对家庭富裕农户,可以规划较高档次的楼房;对条件差的农户,可以统一规划建设平房,从而满足不同阶层农民的要求。

3、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从旬邑县我们看到,只有强力推进我县“五个”大县建设,狠抓畜牧、烤烟主导产业,加快核桃基地建设步伐,培育药、菜等后续骨干产业,才能实现我县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经济支撑。

4、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旬邑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的各届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践证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推进责任在县级,实施督促责任在乡镇,落实建设责任在村组,县委、县政府要把资金筹措、项目整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按照“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出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稳定县级职能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根据规划,合理集中捆绑使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推广实施政务、村务公开,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充分提高和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造精神和强大力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四、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我县新农村建设要以解放思想为行动的先导,突出解决两个问题(偏和急),创新一个理念(发展)。一要着重解决认识偏的问题。要克服一些部门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主管部门的事,而忽略了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同时,部分干部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的认为是新村庄建设,存在认识的片面性。二是克服急功近利,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取得巨大成效的。全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放开眼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挖掘优势潜力,探索城乡发展新路子,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

2、突出重点,加快试点。新农村建设要突出试点,加快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县19个试点村工作不平衡,一些试点村工作动静较大,起步快,还有一些试点村工作无序,不知从何下手,还处于观望等待状态,试点步伐迈的还不大。当前,应统筹兼顾,加大试点推进力度,要进一步 夯实县级部门协助包抓责任,加大对试点村支持力度,落实补助政策,确保试点工作全面见效。二要加快规划编制步伐。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而村级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切实以规划为先导,引导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编制规划要明确时限要求,试点村规划必须按10月底完成,其它村要按2007年上半年完成,全县专题规划必须按9月底完成,综合规划年底完成。三要集中开展秋冬季村庄环境卫生大会战。新农村建设要以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入点。要着力在“软”与“硬”上狠下功夫,要把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作为“硬”任务来抓,把村庄文明新风尚、清洁卫生习惯养成作为“软”任务常抓不懈。今秋,要以“四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改”(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四清”(清理污水、清理粪堆、清理柴堆、清理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教育引导群众逐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努力推进整洁、优美、舒适的文明家园建设。

3、整合项目,捆绑资金。新农村建设要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就必须加大各部门项目的整合力度,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县上要按照政策界限要求,坚持把涉农项目、资金,按新农村规划建设项目联合共建,建立会审制,使各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新农村水、电、路、讯、房建、信息化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在,要加快对试点村2007年项目申报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储备,县级有关部门应积极向上面争取项目、资金,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倾斜,不断完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4、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要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新农村建设要建立九大机制。建立领导机制,负责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工作机制,乡镇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办理日常业务。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协抓试点村工作。建立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实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不定期督查,县级主管领导督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督查制度,以及对县级部门,按照职责任务进行考核。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广泛参与,群众积极参加、国家扶持,群众自愿投入、社会力量自愿捐助的新农村建设参与机制。建立完善宅基地管理机制,新村庄建设统一每户0.4亩地划拨庄基地,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新宅建成后,必须交回老庄基地并及时进行复垦,坚决制止住新占旧庄的现象。建立村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对新村的水、电、路、讯、线、树木等设施管护,实行专人管理与分户轮流值日相结合的办法管理,对林、草、绿地、绿化树木分包到人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公共环境卫生保洁机制,村庄通户路面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对进村路段除按义务工分配,周扫月清管理外,每季末集中劳力进行清扫整治,从根本上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农民教育机制,对农民从 政策教育、技术教育(特别是实用技术培训)、法律教育、道德风尚教育入手,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逐步提高农民素质。

5、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断探索,讲求实效,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从解决当前农民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入手,加大对农村村庄改造投入力度。围绕“实用、新颖、特色”的规划思路,按照“实事求是,方便实用,节约节俭”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等情况,因村因户制宜,逐步推进,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同时,采取各种措施绿化、美化村庄,由县上投资,无偿提供苗木、树种,由各村组织动员群众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栽花植树,建设“绿色家园”。

第四篇:赴河北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赴河北省邯郸市党校学习考察的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领导干部赴邯郸市党校学习理论、体验实践活动计划安排,我很高兴参加了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很好的机会,到邯郸党校后,觉得他们党校的老师很有水平,授课很有针对性,所以效果很好。下面我就个人的在此次学习考察中的几点体会向组织进行汇报:

一、邯郸市基本情况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邯郸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享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城市,1997年城市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50位。邯郸交通便捷。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邯长、邯济铁路横跨东西,形成十字铁路枢纽;京深、荣兰两条国家主干线公路,京深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和大广高速交汇于邯郸,邯临、邯大、邯邢等6条省级公路交汇于市区,形成五纵五横的公路网络。

(1)经济发面: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87亿元,增长11.5%;全部财政收入303亿元,增长22.85%,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9亿元,增长29.3%,全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顺利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2012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农业方面:邯郸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农业综合生产条

件优越,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达200万吨和8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形成了鸡泽辣椒、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魏县鸭梨等10个特色产业之乡。

(3)工业方面:邯郸境内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其中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为全国重要的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生产基地。邯郸商贸物流发达,形成了一大批轻纺、汽贸、建材、钢铁等流通企业,建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市场。

(4)生态园林建设方面:按照“赵都+绿网”、“绿化+文化”的总体要求,继续保持和发展“小游园、行道树、穿城河、棋盘路”的城市特色,用三年时间将全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三项指标分别提高到54%、38%和12平方米以上,创建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精心组织好赵王城遗址公园和渣山公园建设,彰显古赵文化内涵;完成对丛台公园、滏阳公园、龙湖公园、赵苑公园和沁河带状公园等现有城市公园的改造完善工作。结合路网建设、旧城改造等再建街区小游园100个,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活动空间。邯郸市还将加大拆墙建绿工作力度,由主干道向次干道和小街巷延伸。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成语典故、古赵历史等文化特色将镶嵌其中,有效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文化品味。2009年完成城区及周边河道水域整治。另外,在水网改造中,邯郸市要充分发挥滏阳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支漳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资源优势,对邯郸市城市建设中实现在强力推进南湖、北湖公园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东湖、西湖建设,建设改造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民有渠、团结西干渠、高级渠,建设好广府古城外

围永年洼淀。营造“五河穿城、四湖叠映、河湖相通、碧水萦回”秀美水景,实现河河有清水、处处有水景。

(5)路网新格局建设方面:邯郸市要利用三年时间,构建更为高效、快捷的路网新格局。主城区路网建设以拓展中轴线、连接卫星城、整治小街巷、建设样板街为重点,到2010年形成外有高速绕城、中有环路贯通、内有主干道连接的城市道路网络。

三年内要完成18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工程,翻建道路146.6万平方米,改造便道29.8万平方米;在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小街巷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剩余60条小街巷综合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城区道路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工程,实现城区人均道路面积13平方米,城市亮灯率达到95%以上。

二、考察学习的具体感受

第一,党校老师讲解水平高,老师们所讲的内容很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第二,学习内容丰富。外出参观考察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旋律,通过观摩考察,让我们在内心奏响了提速前进的最强音。

第三,学习形式多样。在邯郸市的观摩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该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亮点;外出考察,把目光投的更远,奔赴先进单位和经济最前沿,做到了内外兼顾,远近结合。

第四,气氛热烈。我们考察组怀着饱满的热情,通过参观学习,收获颇丰,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激发了自己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第五,收获显著。这次考察学习,目睹了邯郸市的巨大发展,感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学习了他们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感触很大,体会很深,开拓了工作的思维,增强了工作信心,激发了工作干劲。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1)必须牢牢抓住第一要务。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一直发展的很快,河北省邯郸市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他们始终不满足、不松懈,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上,他们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劲头一刻也没有放松,奋力拼搏的精神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2)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我们的共同感受是,所到之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又快又好,除有国家政策支持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思想解放。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用于经济建设中不是“依瓢画葫芦”,而是用更高的眼界看待事物。多年来,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进取,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他们意识超前、思维敏锐,善于捕捉、把握和用好了机遇。事实证明,观念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命运变。我们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3)必须始终重视发展规划。去过的地方,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都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项目规划,规划和设计档次高、品位高。

(4)构建大都市,必须彰显亮点。结合邯郸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特征,邯郸市完善了“1+8”组团式都市区发展规划,构筑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集中规划建设生态水网、五仓区改造、火车站周边综合整治、文化艺术中心、赵苑周边景区、广府景区、龙湖景区、邯武快速公路、环城高速、文化商步街等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区、标志性建筑,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

力的城市亮点。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更要行动。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乘风破浪,奋起直追,为建设和静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学习感想

通过此次外出参观学习,对自己思想触动很大。邯郸市的发展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与邯郸市的在各个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虽然与体制和机制性有很大关系,但通过比较,我们更是在思想观念上与他们有更大的距离。邯郸人敢想敢干,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突破与创新。**县在发展中遇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安于现状,无所作为,那必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差距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回避。对此,必须多看被人的发展,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

观念决定着思路,而思路又决定着出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脚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只有把这个总开关打开了,才能把**县的发展提到一个高平台上。

当前,我们必须以第二次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为契机,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先导,重点解决了我们脑子里存在的“自满、自足、自负”和“畏首、畏尾、畏难”情绪,进一步提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工作中的闯劲和工作执行力,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对照标杆认认真真找差距,挖根源,通过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坚决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想法和做法;二是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并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忠实努力,敢于创

新,不仅能按上级的“规定动作”做,还要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想出新方法,找出新路子,以创新观念应对新困难,解决新问题。

五、今后要做的工作

(1)搞好传达学习。要通过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坚决破除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打破狭隘的局部利益思想观念,增强整体意识,发扬敢闯敢冒、敢想敢干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结合实际的路子。

(2)强化服务意识。可以从邯郸市的发展看到政府的工作就是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为企业和人民服务的理念,全面营造“亲商、富商、亲民、富民”的服务氛围,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到“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赴河北邯郸考察学校文化建设的报告

赴河北邯郸考察学校文化建设的报告

报告人 盛桥中学徐乐天

为了全面推进我县学校的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和质量,学习和借鉴外地学校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4月18号-21号,县教育局组织考察团赴河北邯郸,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考察,在邯郸市教育局的安排下,我们先后考察了广泰中学、广安小学、渚河路小学、邯郸一中、曲周县白寨中心小学、白寨乡王村小学共六所学校,通过考察,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维、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坚定了信心,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感受:

1、邯郸市教育局非常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以行政推动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

早在2008年四月,邯郸市教育局为加快教育强市步伐,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特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邯郸市中小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基层学校,指示“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教育发展价值,指导中小学创造性的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邯郸市教育局倡导“三师提质”即:十心立师德,十力提师能,十气修师表。十心即:衷心、爱心、匠心、痴心、童心、虚心、清心、恒心、良心、雄心。十力即: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表达力、感召力、反思力、驾驭力、亲和力、执行力、沟通力。十气即:心气、才气、雅气、灵气、正气、锐气、和气、勇气、大气、豪气。另外,邯郸市教育局还提出邯郸学子“十个一培养计划”即:一流好品德、一手好书法、一副好口才、一门好才艺、一生好体魄、一身好习惯、一方好人气、一个好成绩、一股好精气(创新精神)、一种好能力(实践能力)。“六爱塑魂”即: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同胞、爱自然。“双爱好”即:体育爱好、艺术爱好。曲周市教育局局长李献林更是亲自著书立说,为学校文化建设把脉。

2、该市学校都非常重视利用本土资源,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9日上午,在我们考察行径的路途上,经过市三中的校门口时,听导游介绍三中的正门矗立着荀子的雕像,因为荀子是邯郸人,是诸子百家之一。这样做,一是让人们感到邯郸历史文化的厚重,二是立即让人想到荀子的《劝学篇》,这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起到激励作用。其它学校也都充分利用邯郸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效应,如广泰中学、广安小学都悬挂了许多与邯郸历史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广安小学把学校的围墙变成了“邯郸历史名人、成语典故”墙。再如邯郸一中的“以师为本”、“成就学生”字匾是本校老教师现河北省书法协会理事亲自撰写的。通过这些耳濡目染的地域性资源,增殖了学生们的乡土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把外显的校园景观内化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注重环境这个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开发,充分挖掘环境文化建设的内涵。力争做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树木都在育人,每一片景致都写意。如广泰中学的静园、怡园、读书角等。“校园外景线”—厚德墙,以“奋斗”为主题的厚德园是广泰核心精神的体现。廊柱文化:通过图书馆的连廊,每层一个文化主题。一楼主题:诸子哲言系列,二楼主题:国学百科系列,三楼主题:名著伴我成长系列。图书馆、教学楼、大厅门口、多功能厅、廊柱等处都有对联。楼层文化:如三楼哲学漫画系列,四楼学生作品系列,五楼的教研文化系列。展板文化:在文化长廊及连廊的墙壁上随处可见主题教育展板,“星光灿烂”主要是介绍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评选出来的各类“星级”学生,“祖国在我心中”是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还有各年级不同的主题教育展板:初一年级的“我的梦想我实现”,初二年级的“我的青春我描绘”,初三年级的“我的命运我主宰”,此外年级格言展板更是展出学生自己的格言。王村小学的菊香园、竹香园、新儒文化园、大儒文化街、弟子苑、国学园、孔子学院等……整个校园环境通过这些历史履痕、文化印记、工艺神韵、精彩掠影等展现在学生面前,确实有一步一景、景景育人之效。小桥、水池、花坛、草坪都显得格调雅致,别具一格,既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更具有观赏性,使校园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4、重视学校标识设计,创新濡染文化。

学校的标识设计浸透着一个学校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共享价值观。教师和学生可以因此浸润在学校文化中,在友好的物质环境中接受校本文化的濡染。如广泰中学一进校门,教学楼上矗立着“求真”两个大字,意味着“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大门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厚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文化长廊上两幅巨画,一幅是活泼自由欢快的学生照片,叫“阳光自信的广泰学子”,另一幅是展示教师风采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照片上方是“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接下来是校风“诚朴和谐、笃行创新”,教风“爱生、敬业、博学、善导”,学风“尊师、铭志、勤学、善思”,核心文化“书香、人文、”,核心精神“奋斗、创新”,还有校徽、校歌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校奋斗目标、管理制度、办学举措。学生阅读室的墙上,悬挂着广泰中学学生必读的十二本书,一生必读的六十本书等,无不彰显着学校的个性。

5、注重吸纳传统文化内涵,浸润涵育化人。

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六所学校都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融办学理念、师生智慧于一体。在楼宇命名、道路、廊园布臵的构思中,积极吸取中华传统文化营养,洋溢古典文化的韵味,力求体现“处处有教育者的思考,时时有受教育者的足迹”如广泰中学一楼“诸子百家”、见柱有联,见楹有画,墙壁上贴满老子、孔子等智慧妙语。广安小学环绕“开心农场”的是有24块刻有24节气的石板,校园围墙上的“邯郸历史文化名人,成语典故”等。渚河路小学的成语典故文化、女娲文化、边区革命文化以及楼道上、长廊上的24孝图和文明礼仪等。王村小学的“春秋走廊”上将夏商周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朝历代的时间、主要人物、事件,通过画卷展现在眼前。还有72贤与成语台阶,让学生的传统文化、民族意识从小就受到熏陶。

6、探索特色文化,提升行为文化。

坚持将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创建品牌学校,如广泰中学通过举办各学科的特色活动(心理课、计算机课、美术课、文学探讨课、生物课、地理课、舞蹈课以及主题板报),寓教于乐,尤其是学校每年举办的读书节,主要内容有:文学讲座、书签设计比赛、经典诵文比赛、对联、古诗词对接大赛、读书笔记评比、诗会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提振了教师的精气神,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同时各校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了相应的功能室,如:弈棋室、尚武堂、厨艺室、琴艺室、美术室、国学室、手工制作室,与之相应的,学校还成立了各种社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通过几天的考察,总体感受是,邯郸市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卓著,其成功的建设策略大致可概括为“三结合”:一是与学校硬件建设相结合,有文化策划意识;二是与学校当地的人文历史相结合,有文化整理意识;三是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有文化创新意识。

二、思考与建议

1、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真正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2、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起来,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勇于创新,打造特色,建设具有一流文化品位的学校。

3、立足学校发展总体战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规划 适应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系统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供政策保障,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

4、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合力 学校文化建设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形成共建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让最能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传播的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5、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彰显人文精神

学校要高度重视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挖掘、凝聚、培育与弘扬,围绕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校情研究和优秀传统的继承,重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宣传与教育,重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内涵的挖掘、培育与弘扬,重视校园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构建,营造体现学校精神、理念的文化氛围,展现校园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

6、大力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培育学校特色文化 文化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以特色求创新,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培育特色文化,凸显学科文化与学术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注意吸纳地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项目和活动品牌。

7、加强载体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建设载体与活动平台,加强载体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课堂、网络、校园媒体、学术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载体和活动平台的建设,加强规划、指导与投入;要特别重视强化教育教学环节的文化建设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并使之与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相结合,重视学生素质拓展的基地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引领、示范作用的渠道;要适应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创新载体,搭建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平台,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下载赴河北唐山、秦皇岛考察新农村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河北唐山、秦皇岛考察新农村建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河北衡水中学考察有感

    赴河北衡水中学考察有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 2011年3月5日——6日,在年级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4人学习参观团到河北衡水中学进行了一天半的参观考察和听课学习,感......

    赴延安银川考察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赴延安、银川考察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市委政研室 2010年延安市被列为统筹城乡省级试点市,在全省统筹城乡发展上率先起跑。银川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北方重要商贸城市......

    赴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唐山考察报告(精)

    赴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唐山、廊坊学习考察报告 来源: 日照日报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进一步深化“向南看、向北看”、“......

    新农村建设考察材料(精选)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认识问题 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这是一个主人的问题,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确,当然是农民,但深层次答案并不简单。通过十二天的考察学习,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农村......

    在赴长三角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的讲话(精选五篇)

    在赴江苏武家嘴、华西村和河南刘庄、南街村 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活动小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一次我们看了江苏省南京市武家嘴村、华阴市华西村以及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临......

    新农村建设参观考察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刘庄参观有感5月9日,桃园办事处组织机关48个村支部书记,到河南省南街村和刘庄村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四天的时间,先后参观考察了南街村和刘庄村的生产发展、新村建设等情况,并认......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是一篇关于" 报告 学习考察 港澳 "的文章。本文由学生无忧网编辑精心收集整理,如本篇文章不符合您的要求,您也可以查看网站右侧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 一行四天的港澳考察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考察学习了解到港、澳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使我大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感到 收获多体会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