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3:0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书面报告

一.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现代物流和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运输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今天,它已发展到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多样运输部门的社会生产部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走向了开放和竞争,百姓对交通工具、运输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以下是交通运输子行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能源、矿类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2009年,全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1亿人,同比增加6479万人,增长4.4%;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3.17亿吨,超奋斗目标9674万吨,18个铁路局(公司)全部实现了奋斗目标。与2008年相比,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增加了2638万吨,增长0.8%。

公路运输业: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省级高速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会继续快速增长,中部交通运输网络将趋于完善。

水运行业:由于进出口贸易增速下降、船舶运力增加等因素影响,水路运输行业将面临结构性调整,行业内航运企业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中国远洋运输与内河运输具备长期发展潜力。2008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平均运距为1706.66公里。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平均运距为29.10公里。未来中国水运业发展前景整体上还是很明朗的。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中国将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港口行业:竞争局势比以往更为激烈,港口建设投资依然高涨,行业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增强;许多中小港口面临等级下降威胁,但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地缘优势、资金优势的重点港口获胜希望增加。2009年11月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76亿吨,较1月份增长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27.4%。

集装箱运输业:以集装箱做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迅速、简便、价廉”的特点,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可以通过综合利用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运输。中国已初步建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航空运输业:继续快速增长,成本压力小于往年,预计吞吐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在油价趋稳、人民币升值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航空运输行业的经营环境将好于往年。根据 2008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机场总数达到244个,其中新建机场主要是支线机场。届时,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能够在地面交通100 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

从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情况看,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长,对高质量、高效率客货运输的需求越高,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和“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公路状况和车辆装备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其承担的运输量必然增长;民航则因其快速、安 1

全的运输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运输发展规律基本相吻合。

二、我国运输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运输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跨地区、多方式的运输一条龙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给运输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铁路运输因运价长期偏低,近年来已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公路和水运企业因无法形成区域性运输网络体系,导致局部区域客货源不足,车辆和船舶的空驶率偏高,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严重。

2.现有的运输设施及设备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设备落后,蒸汽机车完成的运量仍近五分之一,5 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路,有约40% 的区段运输能力基本达到饱和状况,旅客运输超员现象时有发生;公路道路还没有形成干线网络,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仅占全国通车里程的9.5%,等外路的比重则高达20%,且断头路大量存在,部分公路路段流量超过设计能力,主要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港口接卸能力和疏运能力不配套,压船压港的现象经常发生;内河船舶老旧程度严重,航道通航条件差,水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民用机场数量少,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还有一半多没有通航

三、发展对策:

1、合理配置运输网络

在规划运输网络时,应合理配置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中转站、货运站、港口、空港等物流节点。企业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整体规划,统一考虑,做到既满足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交叉、迂回、空载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在设计和利用运输线路时,要进行运输线路优化。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路运输;小批量、多品种、近距离的货物运输宜采用公路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运输和紧急救灾、抢险物资的运输适合航空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确定以后,还要考虑具体运输工具的选择问题,如公路运输中要选择什么样的汽车车型(大型、轻小型或专用车辆),是用自有车辆还是选择运输公司的车辆等。

3、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努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率、实载率,减少车辆空载、迂回运输、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现象,缩短等待时间或装运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输的合理化

4、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分工,改变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生产,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动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容易经常出现空驶,动力选择不当(因为运输工具有限,选择范围太窄)、不能满载等不合理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和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运行。

5、采用先进的运输技术装备

利用专用散装及罐车可以解决粉状、液态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半挂车可以可以解决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可以解决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这些都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合理化。运输合理化还要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

6、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和模式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采用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共同运输、集运等策略。直达运输是乞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装,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在一次运输批量和客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直达运输的优势最为突出。企业也可以实施“四就”直拨运输,首先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物品分送给客户。在运输实际工作中,应推进共同运输,即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进行合作,协调运输计划,共同利用运力。

随着运输业以及物流技术的发展,应大力推广一些先进的运输模式与方法,如多式联合运输、一贯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散装化运输、智能化运输、门到门运输等。

第二篇:浅谈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李达

(天津商业大学 商学院 工商管理1006班 20102876)摘要:我国物流业面临许多问题: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因此,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设计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我国物流;现状;发展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经济热点。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现代物流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如何把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物流规模与发展速度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据突出位置,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其中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7.1%;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2%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7%;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增长13.2%,与G DP的比率将稳定在18.5%左右。

(三)我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

随着2005年底物流业全面开放,中国物流领域正在成为国外资本投资的热点。

(四)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国内物流企业重组转型、整合并购、战略联盟、深化服务,加速做强做大。《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排序》表明,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0%;进入50强的最低“门槛”比上年提高35%;已经出现了主营业务年收入近千亿元的国有物流企业和超过50亿元的民营物流企业。

(五)企业物流转移外包速度加快

据对重点制造企业的物流市场调查,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速度增长。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升级转型的行业由生活消费品向生产资料扩展,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回收物流环节延伸。

(六)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辐射

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200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56亿吨,同比增长15.4%;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6%,两项指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次。

(七)七是物流设施设备与管理技术向集约化、大型化和信息化发展

据调查,全国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项目超过200个,已有50个投入运营,65个在建,有一些已经相对成熟。

(八)物流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国务院相继批准在上海洋山港、大连大窑湾港和天津东疆港设立保税港区,批准西安、昆山、宁波、上海松江、北京天竺、烟台、重庆等7个出口加工区进行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

点。物流企业税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近几年,中国物流业发的展环境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截至2006年底,我国现有公路里程34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美国排在第一,8.8万公里);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经历六次提速,运送速度明显加快;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迅速提高,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以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配送体系: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

3、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货主的全部环节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通关代理等业务。第三方物流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增加灵活性。因此,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有迹象表明,公司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二、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

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

为了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水平,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有利于物流业的宏观环境:

(一)明确主管部门,实施现代物流业的推广和发展职能

以大企业这主,从供应链的角度全盘考虑物流业的发展,因为供应链涉及到所有相关企业、部门、人员,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等途径实现经营一体化。它以“零库存”、利润最大化为奋斗目标,因而物流与供应链的接合是下一步发展的主流。

(二)加大宣传力度,使业内人士了解引进物流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以整体最优为目的、既重视效率又重视效果。据研究表明,假设商品的零售价格为100元,那么,平均制造成本大约为50元,其中,物流费用平均大约为20—30元。也就是说,在商品的零售价格中,有20%--30%为物流成本。因此,引进物流管理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三)抓紧制定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

形成规范的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物流活动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广泛采用第三方物流、第四物流。

(四)加强物流科研和培训工作,为发展我国企业物流提供技术和人才的保障

大力发展物流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加快第五方物流业的发展。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

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经验不足,引进是最经济最便捷的途径,这是发挥我国物流业后发优势,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效方法。

四、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模式

从物流的内涵和功能可知,发展现代物流对企业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使物流为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作出贡献;若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则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一)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模式

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普遍推广普及物流管理技术,使物流逐步成为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二)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步骤

1、物流系统设计

应从成本核算和工位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

2、明确企业物流服务的主体

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发展完善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还是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这应对企业物流功能剥离退出成本和物流经营费用进行科学的测算后进行决策。

3、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

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4、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物流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5、大力发展战略联盟

当今市场经济充满着竞争,但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合作。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建立联盟以获得竞争优势,物流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即与货主企业联盟,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进行横向联盟,即与其他物流企业联盟,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

总之,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仍处在起步发展初期,远未达到其成熟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已经显现出来。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看到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带来的巨大利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完善,就能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兴盛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陆江2007

[2]《]高级物流学》董千里2004年版

[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夏春玉2004年版

[4]《]现代物流概论》夏春玉“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5]《]中国流通经济》顾声乐齐严1998年第2期

第三篇: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晓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推广群众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对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和体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分析,并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试图找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群众体育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

我国的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调查,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的3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即分支型网上银行)达50余家。据估计,这些网上银行拥有的个人客户近20万,公司客户已超过1万。总的来说,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形式上都是分支型网上银行,其业务基本依赖于母行,尚无纯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和滞后。

2.许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初期,利用的是非银行专有的域名或网站,至今仍有一些银行将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3.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而且很快又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上银行的转变。

4.跳跃性发展。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上银行,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即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内部网上电子银行阶段和网上银行阶段。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经历内部网上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直接由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网上银行发展阶段。

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网上银行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遇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发展网上银行有着更多的制约条件。

1.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光纤覆盖率还很低,网络带宽仍是一个严重的瓶颈问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的研制严重滞后,如网络必需的服务器、防火墙和操作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完全依赖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金融信息化工程——“金卡工程”推进的速度较慢,效果也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基础电信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国有大银行的垄断性竞争以及大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

2.网上银行盈利机制尚未形成虽然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很猛,但由于上网人数与网上消费不成正比,因此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还处于低水平,网上金融交易规模也只占很小比例,网上银行的客户层面比较狭窄,人数较少,平均成本又较高,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网上银行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支付服务,中间业务收入也很少。网上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较强,而发放贷款的功能较弱,难以形成靠存贷利差盈利的机制。目前,国内大部分网上银行均处于投入阶段,产出还较少。

3.银行内部基础系统薄弱

银行内部的基础系统是建设网上银行的根基。目前我国一些银行还没有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扩展性较强的平台连接,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共享性较差,后台处理系统还不能提供全面的全天候的服务,只能在某些地区开通网上银行服务。

4.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信用体系建设刚刚开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程度较低,贷款的呆坏账比例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全民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违约、毁约甚至欺诈等现象屡见不鲜,更不用说是在完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了。

5.安全风险问题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网上银行对非法侵入者的吸引力非常大,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SF开业仅两个月,就有1万名黑客企图入侵。据报道,美国金融界每年由于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近百亿美元,而近年来在我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也呈上升趋势。

6.监管和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我国在网上银行的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但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相比,还是相对滞后。各地自行建立认证中心,各认证中心之间的关系及如何相互认证尚不明确,这给金融监管和网上银行的标准化建设增加了困难。虽然《合同法》明确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但电子票据的有效性、数字签章的合法性等诸多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促进我国网上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传统经营观念

应充分认识网络经济和网上银行的发展给传统的银行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认真研究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全球性的客户资源,找准盈利平衡点,创造盈利机会。

2.积极开发网上银行的产品种类

应加大在人财物方面对网上银行的投入,在网络设施、设备更换、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快网上银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使网上银行向

“金融超市”方向发展。同时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发挥网上银行的特性,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

3.统一业务种类与标准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应有一个统一的战略思想,由专门的机构如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业务类型、风险防范等方面做出明确、严格的限制,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网上银行的业务种类、信息要素、信息格式、收费标准等,以便于人民银行的管理和各商业银行之间跨行交换网上支付信息的识别、确认、结算等。否则各家银行各自为政,彼此无法兼容,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网上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

4.加强立法工作

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网上支付结算的法规和制度,对支付命令、数字签名及各种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等均要明确,对银行、客户在网上支付业务发生时的权利、义务及相关的责任加以确定划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这对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此外,以往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内部犯罪居多,因此,网上银行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消除网上支付业务的人为隐患。

5.重视人力资源工作

任何一项新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网上银行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他们既要精通IT技术,又要熟悉金融业务,所以在开发网上银行业务时,要重视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到能够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只有这样,网上银行才能持续、高速地发展。

第五篇: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内容。由于智慧城市重点关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因此在最近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中,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是难寻踪迹了。

然而,当前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无论是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还是3D技术,都将使得企业的生产制造乃至于市场营销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外一些学者甚至将这些新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因此,如何抓住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大潮,进一步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结构,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完全应该对于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4、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继续受到冷落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只会更多而不是减少。但是,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对这个重要问题却语焉不详,甚至是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于其潜在威胁,我们不得不深表忧虑。

近来,美国国会有关封杀华为中兴公司进入美国ICT市场的评估报告,给对这个问题一直熟视无睹的中国信息化建设领域敲响了警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互联网产业的领头羊,无论是技术还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都引领国际行业发展潮流,然而美国却仍然要封杀尚未对其构成真正威胁的中国通信企业,其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国内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美国20年来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政策,就会发现,美国封杀华为中兴远非贸易保护主义那么简单。

根据2008年美国布什政府实施、2010年奥巴马政府部分解密的《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信息网络构成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美国在网络空间延续其“一强独霸”地位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为此,必须制定多管齐下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在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一种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方式,提高对威胁、脆弱性以及与采购决定相关的后果的认知;开发和应用各种工具及资源,从技术上和运作上减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退出市场)中产生的风险;制定新的采购政策和运作方式以反映市场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工业界合作发展和应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标准及最佳操作方式。

CNCI让人们深刻理解了美国政府封杀华为中兴的战略逻辑,也反过来给国人以警醒,让我们意识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远较美国来得严峻和紧迫,因为这些威胁不仅来自思科等美国网络通信企业在我国硬件设施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也来自微软等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是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业务解决方案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建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和管理体系,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5、国家层面的管理缺失加剧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混乱局面

尽管国家层面并没有制定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和安排,但是实际上却已经形成了“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从而让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陷入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不断规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6个对策建议

1、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为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亟待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应该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促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出发,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

2、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与以往的城市信息化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进一步完善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3、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我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从历史发展讲,城镇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少数欧美国家的城镇化,而第二次产业革命则成就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与这些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作为未来十年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毫无疑问,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成就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国务院于201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地方政府的自发阶段,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因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策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4、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从内容来看,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一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5、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我国根本没有技术和产业主导权,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的技术掌控之下,没有安全可言。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其潜在威胁也更大。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规划信息网络安全,整合当前分散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从具体建设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内容概括为实施和管理两个层面。

从实施来看,就是要确保“硬保障”和“软保障”:所谓“硬保障”就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设施与装备的绝对可靠,建立一种“可信可靠连接网络”;所谓“软保障”就是要确保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绝对安全可靠。

从管理来看,具体包括多种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导的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审查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国家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监测与防范系统,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阶段,建立严格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对参与投标的内资、外资企业明确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赖等级;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及应急反应机制,以便协调各政府部门进行监测,阻止和减少外国网络间谍机构对我国公共及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情报威胁等。

6、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法律法规问题要比传统的互联网时代更加复杂。就我国而言,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大量“欠账”,许多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在物联网时代,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下载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标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商标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永定分局 伍小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商标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加快商标培育,加强商标专用权保......

    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我国玻璃工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玻璃工业属基础的原材料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玻璃及其加工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子信息、太阳能......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08 级资环1班 冯佳珺学好:20087381[摘要]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进......

    我国农业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对策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