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辩总结(学生上课睡觉比逃课好)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就逃课和上课睡觉问题,经过我方辩手的论证和对方辩手的旁证,这已充分证明我方的观点,那就是:学生上课睡觉比逃课好!理由有4点,如下所述:
1.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明确规定,学生按时上学,不早退,不逃学,有事有病要请假。每个学校都
有自己的考勤制度,就广医而言,无故旷课一定数量将做严肃处理。换而言之,就算你不小心在课堂睡着了,那也不会算是缺勤。就此而言,上课睡觉当然比逃课好。同时,学生上课到场相对于上课逃课来说,这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当然,我们并不是赞成同学们上课要睡觉,而是相对于逃课而言,上课睡觉显然是比较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2.对方辩友认为,学生逃课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美其名曰可以节省时间去自学,实践。央
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表示,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情,现在我们还是学生,就该做学生该做的事情,而不是逃课。况且,逃课之后,面对课堂外形形色色的诱惑,你就能保证你一定是在学习吗?我们都知道,人在课堂上,即使是睡觉,至少还有机会可以知道老师教授的东西,但是如果逃课的话,那么连这种可能性都将失去;孰优孰劣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啦。
3.上课睡觉相对于逃课来说,安全系数更高。历年来,学生逃课出去,发生的危险事件层出不穷,车祸溺水,强奸抢劫屡见不鲜;原本你可以老老实实待在课室,那怕是睡觉,那至少也是安全的,为何非要让至亲至爱者为你的行为担心不已呢?!可见,上课睡觉比逃课好!
4.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睡眠是人的基本需求,短暂的休息更有利于学习;生理需求是
“被迫”的,但主动的逃课行为却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之辩护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尊师好学,自我安全还是生理需求,我方都坚决认为,学生上课睡觉比逃课好。谢谢大家!
对方辩友提到,“有目的性有选择性地逃课”,但是我要告诉对方,请不要五十步笑百步,逃课即使程度不同,但性质都是一样的。有目的的逃课,这样无异于把“逃课”正当化,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万一大家逃课出了意外,那谁又该为之负责呢?
第二篇:辩论赛大学生就业比创业好,四辩总结
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
刚刚我方在所有环节上都一致论证了就业不创业好,下面请大家容许我来把我方所有的观点归总一下:
第一,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过大
大学生创业这个出发点是很积极的,这点我们大家都不否认,但是我方已经论证了以下几点创业风险:
1,创业具有的未知性
对与创业我们了解的并不多,而且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事物的变迁都是飞速发展,那么对于创业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创什么业,怎么创业,创业过程中如何面对社会的考验,这一切的一切都具有太大的未知性,我们该如何来面对这个未知性呢? 2,创业成本过大
这里我方所说的成本不是指创业所需的资金成本,而是一种风险成本。现在我们大多数的人的父母还是广大的工薪阶层,都在日日夜夜不辞辛苦的艰苦奋斗着,我们自己也不是那些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创业,极易来个血本无归。除了让家里人担心,增加全家的经济负担外,对其本身,也在心里烙印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正如上一点所说,创业具有未知性,那么创业就如同一种赌博,成功了固然可喜,那要失败了呢?等待着你的就是上述结果,难道大家不觉得这种赌博的成本过大吗 ? 3,创业环境不行
中国目前的税费繁重,各种税费大概要占到企业成本的三成,对于刚刚创建的小企业避税的空间非常有限。而目前市场的竞争又十分的激烈。在高税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双重挤压下,创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第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不足
我们大学生去创业在外因和内因这2点上有很大的不足,外因方面: 1,经验:大学生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经验。很多大学生平常看到的都是著名人物的成功案例,自然把创业理想化,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风险意识淡薄,创业仅凭一己之想,策划难免“纸上谈兵”
2,资金:身为工薪阶层的我们的家庭拿什么去承担你创业失败后的资金损失,你去哪弄资金做为你的创业资金?在创业伊始,我们如何获得启动资金
3,人脉:当我们刚刚步入社会时,我们就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无所有,在这个物质横飞的时代,没有人脉的情况下,创业遇到的种种苦难不是你能所解决的。
内因方面:
1,办事能力,在中国现如今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平心而论,大学生的我们有什么能力?就只凭我们现在的水平能创什么业?
2,理财能力,不是金融专业的我们根本不懂得去怎么样的理财,管财,投资等,这样的我们在创业时肯定是需要碰一鼻子灰的。
3,交际能力,社会是个拿着真刀真枪拼的地方,关系的复杂让大学生创业举步维坚,当你没有足够的交际能力时,你不可能为你的创业铺开道路。
4,抗打击能力,当我们满怀激情,雄心勃勃的去创业时,最后却被无情的现实打败,而一旦失败往往是一蹶不振,所谓越挫越勇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凤毛麟角。一番打拼之后多半是在现实面前碰的头破血流,最终惺惺而归。最后,就业比创业占有优势
刚出校门的学生,有什么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就业几年,积累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社会人脉,创业资金,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理财能力,以及对这个社会的掌控能力。然后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在这个社会上有选择的创业。这样的就业优势难道你们大家看不见吗?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信,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比自主创业好!
谢谢!
第三篇:四辩总结
对方辩友一直将论文和学术能力二者等同看待,不但过于夸大了论文作为一种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工具所起的作用,更是管中窥豹,小瞧了我们学术能力所包含的方方面面的素质和魅力。
首先,学术能力中的洞察力要求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再来看看我们的论文,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其实用价值微乎其微,研究生论文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让我们不得不深思。
再者,学术能力中的思辨力要求我们用心观察思考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大问题,遵循一定的逻辑原则科学论证我们将要提出的论点,而不是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排列、再按照“一、二、三”的顺序教条堆砌。现实中我们研究生的论文不正是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稍加改动、重新排列吗?其思辨力何在? 由此可见简单的以论文来衡量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明显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犯了哲学中形而上学的错误。
至于对方辩友提到的既然论文不能作为评判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标准,那什么可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存在任何一种指标就能完全展现我们研究生所具备的方方面面的学术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有一年的理论课程、若干的学术报告等一系列的安排,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论文只是一部分的参考,他们关注的还有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实习经历等各方面的素质。这就好比,我们评判一个官员的业绩,不仅仅要看其在任期间的GDP,还要看他在教育、医疗、环境、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如果把学术能力比作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那么论文就相当于一把秤,它只能测量我们的身高体重、它反映不了我们的心率、血压、视力、触觉等各方面是否正常。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以论文来衡量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所带来的弊端:
中国科协2009年7月发布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近半数科技人员认为目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普遍现象。
2010年年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买卖论文已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到10亿元。研究生忙于发布表论文大大缩减了参与实验研究和社会交流的时间,导致研究生质量不高,适应力不强。同时,这一不合适衡量标准的存在使不少研究生转而投向花钱发表论文,这不但浪费了公共资源,而且极大地败坏了学术界的公平和诚信。以上种种说明,我们不应以论文衡量研究生学术能力,谢谢。
第四篇:四辩总结
辩题:中国是否应该接纳高调行善
正方观点:中国应该接纳高调行善
1.高调行善有利于宣扬慈善意识,营造行善氛围。
2.高调行善有利于保证行善行为及其结果的真实性
反方观点:中国不应该接纳高调行善
1.高调行善违背行善概念,具有功利性,伤害受助者尊严
四辩总结: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结语
21世纪无疑是一个彰显个性展示自我的时代,对于外表的特立独行对与语言的个性独特的语言都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而应用与慈善,或许就是伴随陈光标诞生的高调行善。
我方认为对方辩友存在几个小问题·····
1.高调行善违背行善概念,具有功利性,伤害受助者尊严。首先,受助者并非被强迫接受救助,照对方辩友的说法,政府干部下乡救济照相也深深的伤害了受助者尊严?是否是行善本身就会伤害受助者自尊呢?其次,捐助者行善事后获得社会的鼓励赞扬是否更应该说成是社会给做好事的回馈,是一种附加效应呢?
2.高调行善是一种攀比炫富,不利于行善平民化,会成为富人的游戏。高调行善还款过多打击了民众积极性,有两点我不理解:1.为何不说连最重视经济利益的商人都捐款如此多,是否给民众带了更好的头呢 ?2.对方片面强调金钱对慈善的作用,汶川更需要的是金钱还是净水和面包呢?
最后过多的恶意揣测,怀疑的眼光,过激的言语是否会对慈善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最终了扼杀慈善呢?所以我方仍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因接纳高调行善。
第一,高调行善有利于宣扬慈善意识,营造行善氛围。王老吉在汶川地震中高调捐赠的一亿敲开了不少企业家和公众的钱袋子;李连杰的壹基金打开了公众关于慈善可以民间公募的全新意识;邮政免费灾区邮递营造了慈善人人参的万众一心氛围。高调行善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有关问题的解决,公民慈善理念获得直观丰富地更新,公众人物带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较,行善途径种类增多大家乐于为受难的兄弟姐们捐款服务。高调行善大声地宣扬了善的本质,直接地提升了公众的慈善意识,使慈善得以推广,得以延续。推动中国解决处于转型期的不适应的问题,从传统动员模式向现代慈善模式转型。
第二,高调行善有利于保证行善行为及结果的真实性。面对国家受难,不会有人愿意袖手旁观,但是“有关部门”揭不开的层层面纱,慈善款项流向和用途疑虑重重。韩寒只能用汶川地震中向其他组织捐赠0元转而选择亲自去到灾区直接捐赠来保证真正的帮助到灾民。那么无力直接到灾区的呢?生活小康却只能面对红十字会10%的管理费?他们无法也无力行善。而高关注度稿曝光度的高调行善是否恰逢其时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呢?郭美美事件后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公布的部分运作流程,嫣然基金会帮助唇颚裂儿童后合影的康复照片,陈光标捐款前拍照记录验钞过程或许才是能使捐助者安心捐款并且更高效率帮助受助者的方法。能够使善款用途来去得到落实,真实性由社会共同监督或许才能使得中国的行善之路能够在阳光下进行。
对高调捐助者抱以宽容与肯定,让这份“高调”成为一种动力和压力,让国家法制不断完善,当陈光标等人的高调“裸捐”行为不再被偏见抨击时,或许中国慈善事业的“盖茨时代”也将来临。
高调行善助慈善精神行善之心驰骋于人间,挥洒与心田,傲立于乾坤。行善本质不变,更加积极直接透明的玻璃盒子才装的下中国的慈善事业。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因接纳高调行善。
第五篇: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好四辩总结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的陈词立论着实精彩,但请跟随我分析几点问题:
一、毕业、就业与考研的关系问题。毕业之后的选择无非二者,但必须明确的是就业是必要前提、也是实际目标。“毕业后就业”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深刻的认识到市场的需求,形成更具优势性的择业观,学习更有目标性,从而做到专业对口进行考研深造。
二、在考研的优势下往往忽略了经济成本与能力成本。新政策实施,现在读研并不带薪还要缴纳学费。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05年开始,一直到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09年起,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敌本科生,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学校学习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差甚远,只有真正去接触实践才能找到方向,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
综上,我方坚定地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好。首先,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有利于以后社会的发展,即按照市场需求就业,有利于调整社会工作平衡问题,有利于平衡。各个岗位的人才,不仅使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更加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研究生的眼界比大学生要高,造成了很多具有潜力的职业空缺,相比之下大学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所以,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好。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是大学生的毕业目标,也是大学生考研的必要前提,不能为了不就业而考研,更不能盲目的考研而忽视了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是种明智的选择,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行动的先后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他自身的潜力,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思想。在此我想说,我们大学生找工作不应该眼高手低,才能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从底层做起,脚踏实地。“毕业后就业”不仅不会使自己偏离梦想,反之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见识丰富后改变自己的梦想,升华自己的梦想。正如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再言,不错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就业、考研就好比磨刀,在对方辩友的观点中,磨刀就是先考研后就业,而我方认为的磨刀就是先就业后考研,按照对方辩友的立论,如果磨的不是砍柴的刀,而是一把杀猪的刀,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考研后能不能对口都不明确,就业又从何说起? 最后,大学生先就业后考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来说,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使大学生能扎实地走向社会,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大学毕业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不能做啃老族”几乎成为有志的当代大学生的准则,这也更体现了大学生的“孝道”。所以,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更应该选择毕业后就业。
个体的选择的确不能回避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唯有审时度势方能合情合理在学习化社会崭露头角,届时愿每位毕业生都能与时俱进,做出无悔的选择!
最后,我将郑重重申我方观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