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13: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第一篇: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X+Y)

学院:行

学号:

敦 煌 村 民 自 治 现 状 分 析政 学 院1

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1)班武晓江200833010150 一,敦煌概况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隶属甘肃省酒泉市管辖。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全市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人口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回、蒙、藏、维吾尔、苗、满、土家、哈萨克、东乡、裕固等10个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1.06%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市辖5个镇、4个乡:沙州镇、肃州镇、莫高镇、转渠口镇、七里镇、杨家桥乡、郭家堡乡、黄渠乡、阳关镇;国营敦煌农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沙州镇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处的七里镇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现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后勤生活基地。其中肃州镇,莫高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已有一部分成为城区,七里镇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和机关所在地,转渠口镇为规划中的工业镇,目前全市60%中小企业位于该镇,同时该镇农业基础也较发达,杨家桥乡以旅游业为主,主要从事第三产业,阳关镇以产优质葡萄著名,仅次于吐鲁番,兼顾发展旅游业。其余乡镇已农业为主,有部分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

由于近年来中央加强对西部的投资开发,对敦煌投资加大,敦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建项目的敦格铁路(敦煌——格尔木),南疆铁路,北疆铁路正在积极建设中,完工后敦煌铁路可连通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境内大型民用机场,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同时引哈给党(青海哈尔腾湖水引入党河)工程正在积极筹备中。同时依托光电项目全面推进全市工业发展,提出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建设大漠光电城。

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四个民主”的提法始见于1993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之中。从“村民自治”到“四个民主”,我们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

但是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自制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

村委会直选产生,一般3~7人,主要任务:制定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组织村办经济,维护本地治安,发展公共福利,人民协解,乡村文化事业等。

三,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敦煌市的村民自治以行政村为主,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于2009年进一步对所辖各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一般村委会以3人为主不超过5人。村委会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民间纠纷,贯彻执行乡镇政策,组织公共事务。

1,村委会选举缺乏透明度。

村委会选举过程缺乏透明度,主要过程就是发派选票到个家,然后过两天后挨家挨户去收选票。但被选举人没有回避,发选票收选票时被选举人常常参与,甚至就是被选举人自己收发选票。使得村民不愿意选,为了不得罪人也得违心的选举不适当的人。选举违背国家相关的政策,而实际负责选举的政府工作人员却在被选举人家中吃喝。明显的存在贿选现象。具体的计票过程也没有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

2,候选人应实行差额选举。

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通常情况候选人只有一个名额,并且并不是村民推举的,而是由乡镇直接提名的。选举过程中村民提名的候选人大多数情况下,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候选人也没有与村民进行很好的交流。应该适当的在村民面前制定宣读自己的施政纲领,办成几件事。

3,家族势力影响选举。

自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村委会人选一般就有人数较多的家族所把持,在选举过程中村民不会选择合适的人,而是尽最大努力选举自己家族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家族的人掌权才能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并且方便自己获益和办事。也许还有提升自己家族地位的考虑。人数较少的家族中的精英很难再选举中当选。他们宁愿选一个自己家族的恶霸,也不愿选择一个能带动村民致富的能人。4,精英选举。

在村委会的选举过程中,乡镇领导天然的愿意提名那些乡村中的经济精英来担任,他们认为那样做可以使村民更加富裕,或者可以带动群众致富。但还有显而易见的因素,那就是经济精英更能为乡镇领导到来某些好处和收益。而不富裕的村民不能够带来那么多的好处。

5,村民参与度低。

由于经济的发展,村民大都不愿意参与选举等自治活动,一心用在外出打工或各个行业,从事第二三产业。村内的活动已经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不再重要,因为这给他们带不来经济效益,反而耽误其时间。最关键的还是相当一部分村民认为上面已经定下来人选了他们参与不参与都不在重要,他们的选票实际上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上届村委会的选举过程中就有部分村的选举人数不到二分之一,以致选举无效。经乡镇领导动员后才勉强凑够一半的人。

6,村委会成员素质低。

当选的村委会成员齐素质普遍较低,一般情况下都只具有初中学历,而缺乏高学历人员。其认知水平也相对较低,没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与知识,仅凭经验办事,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三支一扶派去的大学生在面对复杂村情时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相反的遭到村委会的排斥。

7,服务职能弱化。

对于村委会成员来说其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认为自己是当官管理的不是服务的,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乡镇领导的指示,接待好乡镇干部。这样就尽

职尽责了。而对于民间的纠纷也一般不由他们调解,家族的领导人占了这一重要角色,其次是派出所的调解。相当多的村委会成员不注重服务。

8,缺乏民主监督。

由于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一般情况下乡镇不重视对其监督,而群众也觉得自己没有监督权,而不去监督,这就无形造成了村委会成员滥用权力谋取私立的事件。我所在的村甚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村主人没有召开村民大会就私自把二百多亩土地划给了一中的农场,而条件就是让自己女儿进入一中读书。直到其离任才有下届村委会发现,而他们之所以发现也是在打那二百亩土地的主意。

9,女性村民很难进入村委会,在选举过程中要适当的加入女性村民。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使其制度化,透明化。有了制度就要去遵守而不要自己另搞一套,置国家法规于不顾。在选举过程中被选举人和其亲属要回避,不能参与可能影响选举公平的活动,和影响选举的活动。对于选举来说应当集中选举,而不应分散,否则就缺乏必要的透明度,造成操控选举的行为。

2,实行差额选举,不要总是提一个候选人的名字,要多加几个给村民选择的权利,同时重视村民自己提名的候选人,不要动不动就以合理的不合理的理由拒绝。否则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村民对选举的失望,而拒绝参加选举活动。同时可以尝试竞选,让候选人提出其施政思路来供村民参考。毕竟,村民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务,而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要加入适当的女性村民。

3,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素质。选举时应注重中堆出那些学历比较高的村民参与进去。加强对其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使其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并提高其服务意识。4,完善监督制度。对于村民自治性组织,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村务公开的程度,透明度。村委会的重大决定应当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集体决定。

第二篇: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轰动效应,短短十余年来,它不仅吸引了中国人的视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它不仅吸引了新闻媒体的注意力,而且也掀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那么作为一种全新的农村社区制度,村民自治在我国实践十年来的实际运行状况到底如何呢?它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村民自治的成效和意义呢?本文就试图对于这些人们最关心的村民自治的一般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村民自治运行的实际状况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推行10余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各地都在进行村民自治的广泛宣传和深一步的探索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到底有多少农村的村民自治已经达到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所规定的那种应然的状态呢?从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所作的调查来看,我国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距离我们所期望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尽管统计数字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基本结论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真正达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村民自治的要求的农村仍然占少数。对于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分类:

1.张厚安的三分法

对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张厚安教授等人于90年代初从村治的角度提出了“三种类型”说。张厚安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是自治型的村。指强化自治功能,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较好的村。这类村为数不多,大约占全国总数的25%。第二类是行政型的村。指强化行政功能,同时建立村公所的村治。这类村大约占全国村庄总数的10%。第三类是混合型的村,指在形式上虽贯彻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但是其性质和运行方式未能摆脱传统模式。一般而论,是表象自治化,实质行政化,或兼有自治型和行政型的特点。这类村大量存在于全国各地,大约占全国总数的65%。

2.欧博文的四模型说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系的欧博文(KevinJ.O'Brien)教授从村民参与和完成国家任务两个向度,将村民委员会和相关组织分为二种类型的四种理论模型:一类是达标的示范村。即达到国家民政部关于村民自治示范村标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较好,村民自治的自身状况和客观效果较为理想。另一类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不完善的村。这类村又分为三种类型:(1)瘫痪村。村民委员会处于瘫痪状态。村民的制度化参与和国家任务完成均不理想。(2)专制村。村民的参与程度低,但完成乡政府任务较好,村组织高度行政化。(3)失控村。村民参与程度较高,完成国家任务不好,带有某种“独立王国”倾向。

3.徐勇的两分法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徐勇教授,在他专门研究村民自治的著作《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中从村民自身状况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标准,将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分为规范型和非规范型两大类。

规范型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村民自治的运作符合村民自治示范村的标准。在规范型的村,村民参与程度高,制度健全,组织功能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村民自治与国家行政管理有效衔接。确定规范型村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民政部制定的村民自治示范村标准。自1990年国家民政部发布《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村民自治活动的通知》以后,在政府推动和村民自我创造的双重行为下,全国出现了一批规范型的村。这些村主要是各地的村民自治示范村,其数量不是太多。

非规范型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形式上得以实行,但在实际上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村民自治的运作没有达到村民自治示范村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计划目标,到2000年,争取使全国15%左右的村成为村民自治示范村,即达到村民自治运作的规范性标准。这就意味着,在现阶段,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国家法律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全国农村都已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但是大多数村的村民自治尚未达到一定标准,处于非规范运作状态。这一类型的情况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行政化的村,这类村在形式上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的治理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在相当一部分的村,村民自治尚停留在一般法律制度层面,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居主导地位。这类村估计占全国村庄总数的60%以上。行政化村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关系方面:一是乡与村的关系。在行政化的村,乡和村的关系依然沿袭着人民公社时期的公社与大队间的命令-服从关系模式,村民委员会只是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自治功能。二是村民委员会与村民群众的关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群众是自治主体,村民委员会只是村民群众行使自治权的组织载体。但在行政化的村,村民委员会主要是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村民群众难以通过村委会行使自治权,仍然居于传统的政治被动地位。

二是失控村,在这一类的村,由国家法律制度认可的村民委员会等正式基层组织不健全,或不能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村民自治处于放任状态,甚至扭曲变形。根据80年代后期的一项权威调查,当时全国有15%~20%的村,基层领导软弱涣散,不起作用,工作落后。1990年后,包括村民委员会在内的村级组织瘫痪、半瘫痪状况有所改变,但并不理想。据有关部门1994年统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都有3%~8%的村委会处于软弱涣散甚至瘫痪状态,广西,西藏、江西,新疆、浙江、安徽、四川、海南的比例更大,达到10%左右。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和瘫痪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地削弱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领导,已危及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调查也都证实,真正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实行村民自治的农村只占一少部分,大概介于10-20之间,一般不会超过25。总之,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目前仍然处在一个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二、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上可知,从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村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绝大部分都是仅仅具有了一种形式,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但是村民自治并没有真正地发生。那么在当前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中究竟是哪些困难和问题羁绊着村民自治的实现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困扰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难点问题,它们也将会在今后继续影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深化。

1.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

尽管对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了专门的明确规定,指出乡镇政府对于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乡镇政府不得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但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在很多地方二者之间依然保持着一种行政领导关系。乡镇政府在表面上不干预村内的事务,可是仍然对村干部发号施令,甚至在村民自治已经推行了10余年的时候,有的乡镇政府居然用红头文件任免村委会的干部,还有的乡镇领导对于村民自己推选的村委会候选人动用警力。不仅乡镇干部如此,就连村干部也认为“指导”就是“领导”,没有太大区别。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村民自治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在从来没有自治基础的中国农村,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精神实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村一直实行行政控制的制度,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对村一级的控制更加严密,在公社和大队之间是一种非常强的行政关系。而村民自治作为人民公社解体的替代制度,却要求在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关系为指导与协助的关系,这使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农民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真正领会村民自治所要求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的精神实质。其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于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关系的规定也过于简略,使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乡镇干部和农民难以有效地把握。如对于“指导”关系,由于汉语本身含义的丰富性,可能不同的人不就有不同的理解,不要说乡村干部和农民了,可能汉语专家也会犯难。

2.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

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一个更为难以把握的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对此的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可是什么是“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呢?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无疑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通过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体现出来。可是在村一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体现呢?许多农村党支部书记就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在农村就是坚持党支部的领导,那么党支部书记还是村里的一把手,村委会主任应该听党支部书记的。甚至在一次调查中,天津市某郊县的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村的党支部书记竟说,村民委员会是村党支部的一个下属机构。

我国农村很多地方的农村长期实行党支部“一元化”领导,现在这种惯性一直延续下来,大多数农村仍是党支部书记当家,甚至村支书几乎包揽了村委会的全部工作,有的甚至连财务批核权也都由村支书统揽起来。这些情况都造成了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紧张,职责不清。如审批房基地这类问题,党支部认为,珍惜土地是国策,该由他们管;村委会则认为,建房属村镇规划,是村委会的职责范围,党支部不应干涉。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权限如何明确划分,才能既保证村民自治权得到实现、又能保证在农村坚持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否则它会一直困扰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

3.村委会自治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问题

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应该是自治职能,即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办理本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当然,由于它还要协助乡镇政府完成一定的行政任务,因此也要履行一定的行政职能。但是在村民自治的运行中,村民委员会的自治职能却让位于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使村民委员会的自治职能发生了异化。不少地方的村民委员会把完成乡镇政府的行政任务当成了自己的主要工作,而没有精力去履行自己的自治职能,办理本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除完成行政任务之外,还有一些村民委员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直接参与、从事经济活动。毫无疑问,发展本村的经济、管理村集体的资产是村民委员会的职责,也是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的组成部分,但是村民委员会直接参与、从事经济活动,则是重犯了类似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政府办经济”的错误。尽管村民委员会不是政府,但它是一个自治组织而不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际上主要是如何筹钱、如何花钱办事,而不应是如何挣钱。

明确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理顺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与其它职能之间的关系,也是村民委员会今后发展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自治权的异化问题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神,村民自治的自治权应该是由全体村民行使、为全体村民服务的。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决策机构,而村民委员会是村民会议的执行机构,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也就是说,村民自治应是“村民”的自治而不应是“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行使自治权的自治组织,这就使得行使自治权的主体却往往演变成了村民委员会,而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村委会主任一人手中,“村民的自治”实际上异化成了“村委会主任的自治”。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一旦掌握了村委会的权力,便为所欲为、为非作歹,不仅肆意加重农民负担、侵吞集体资产,而且还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成了为害村民的“村霸”。

村霸的产生绝对不是村民自治的初衷,那么村民自治为什么会产生出村霸来呢?我认为目前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这个问题上至少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资格问题没有做出严格规定,二是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和制约缺乏严格规定。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时,凡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普遍而平等的选举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越性;但是对于被选举权,也就是候选人的资格问题,如果没有相对严格的要求,恐怕社会主义民主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因为政府官员也好,自治组织的负责人也好,他们要行使的都是公共权力而不是个人权力,而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则必须要有个人品行的保证的,他们在个人品行方面应该优于其他人、或者至少不能低于平均水准。发达或较发达国家对于候选人资格通行的做法是,在法律上对候选人的财产状况、受教育水平、居住年限、年龄等方面做出比一般选民更高的资格要求,而在实际选举过程中,由于选民的相对成熟,个人品行不好的人作为候选人是很难被选民所接受的,因而实际也形成了对候选人资格的另外一重限制。而在我国目前农民政治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法律上再没有对候选人资格的相对严格的规定,就很难保证不选举出一些村霸来当村委会的干部。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省市对于村民委员会侯选人的资格作出了相对严格的规定。福建省在全国较早地对村委会候选人资格作出了较为严格和具体的规定,1988年它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限定了七种人不得成为候选人:选举前三年内本人或直系亲属违反计划生育正在处理期限的;村主要干部、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在任期内没有完成计划生育任务的;选举前三年内有经济问题已结案的;因经济或其他问题正在立案审查的;部门确定的帮教对象或治安重点人员;长期外出不能回村担任工作的;选举前三年内受劳教以上(包括免于诉讼)处分的等。1999年在正式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广东省也首次对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资格问题做出了严格规定,因经济问题或其它问题受党纪政纪处分不满两年,或正被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不宜提名为候选人,更不能进入村委会。尽管这些规定还是过于宽松、或是还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毕竟是有意识地迈出了第一步,这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关于对村委会成员的监督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它主要诉诸于村民,主要通过村务公开以及村民会议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权。这确实是村民自治的内涵以及民主的当然要求,但是在我国农民目前政治上还不很成熟的情况下,把对村委会的监督主要交给村民恐怕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并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从程序上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不论是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也好,还是罢免村委会成员也好,村民会议都是由村民委员会来召集的,这就增加了村民监督村民委员会的难度。

三、村民自治的成就和意义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实施,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正如张厚安教授和辛秋水教授所共同评价的那样:村民自治在中国的意义,无论人们怎样高估也不为过。回顾村民自治10余年的实践历程,我认为村民自治的成就和意义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数千年来农村地区的政治权力结构,权力运作的方向由过去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村干部不再由上级任命,而是要经过村民的选举产生;并且更重要的是,村干部是要对下向村民负责,而不再是对上向乡镇负责。这就是说,村一级的政治精英的政治权威不能再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政府命令,而是必须要依靠政治生活最基层的村民的认可和同意。这在中国的基层社区制度中是一个亘古未见的根本性的变革,因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第二,村民自治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认知和参政能力,使他们学习和掌握了政治生活的一些基本程序,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村民自治要求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己管理社区的事务和公益事业,并且明确规定了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权利、制度和程序,不仅把农民从传统的政治的受动者的角色推向了政治的主动者的地位,而且还把农民从传统的政治生活的非制度化的参与者逐步改变为制度化的参与者。尽管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但是目前农民在参与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正在发生非常明显的积极变化。

第三,村民自治使广大农民对农村干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助于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村民自治一方面把农民从政治受动者的角色推到了主动的政治参与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赋予了农民对农村干部以普遍的监督权。农村基层干部因为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袤,所以对于政府来说不仅监督成本很高,并且成效有限。村民自治把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变成了无所不在的监督者,不仅节省了政府的监督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监督的成效。

第四,广大农民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民主的新形式,大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和理论,并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如吉林省梨树县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时采取的“海选”法,被国外学者看作是世界上的一种新的选举方式;山西省河曲县的“两票制”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极大关注等。近年来,美国的卡特中心、国际共和研究所,以及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驻华使馆,都到中国农村观察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福特基金会、亚洲基金会、联合国发展署和欧盟等国际组织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协助中国民政部把选举程序标准化,并对负责选举的地方官员进行培训。

总之,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实施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基层社区制度的一个根本性变革。但是我们也不可把村民自治的意义无限地上升,甚至直接上升到国家层次。如有些人认为,通过村民自治的实践,九亿农民必将成为一种无可抵挡的力量自下而上地重塑整个国家,村民自治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

第三篇: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建设,不断创新,使村民自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村民 自治 现状 调查 建始县

一,村民自治现状

(一)上级部门把村民自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

建始县相关部门,乡级领导部门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把村民自治列入日常工作的范畴,每次召开政务会议,都会讨论有关村民自治的相关问题,并积极地深入村级自治组织,了解相关情况,以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发展完善村民以及自身决策提供真实的基础。

(二)民主选举扎实推进,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

自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草案后,湖北省建始县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从1989年开www.xiexiebang.com.COM的而建立的公开控制和纠错的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对选民和后选人资格、选举程序、保护选民政治权利情况及对选举工作人员工作状况的监督等。由于缺乏一套衔接紧密的程序设计,各别农村地区在选举监督方面“钻空子”,具体表现为选民登记的失序,在正式代表人的确定过程中存在黑箱操作,投票、核对及公布投票方面的失范和打击报复等现象。

第二,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需要继续强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在国家权利和基层社会之间形成了一个中介,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传统的压力型向新的合作型转变。据了解,在我县,乡镇干部遇事组织服务上村,村干部遇到大事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会上把问题与任务说明,形成一致决议后由代表们带头执行,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客观上有利于其各项事物运作,村民代表会议功能显著。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所有农村地区都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的作用。各别地区对基层重大事物的决策往往还是由村委会单独决定的,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很难得到重视和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能够全面考虑民意,有时甚至与民众的基本利益不相符合。长此以往,基层民众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与狭隘的利益表达渠道之间形成冲突,引起民众的不满,为基层政治稳定埋下了隐患。

第三,村干部综合素质亟待加强。回顾近几年,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村干部素质仍需加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一些村干部潜在的政治参与目的性较强,竞选村干主要是为了优先获得政治资源,损公肥私,选上之后便“原形毕露”,并没有向当初承诺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二,一些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只惟上不惟下,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与信服。久而久之,由于村民的意见的得不到重视,其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其三,一些村干部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各别地区的村干部当选主要是凭借其强大的人格魅力或依仗权势,但现实生活中不乏那些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经验,当选之后而造成村务麻烦的人员。

第四篇:我国村民自治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村民自治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作者:王龙建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2期

[摘要]文章在详细分析我国村民自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村民自治;现状分析;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课题《基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村民自治现状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XZSKY0702

[作者简介]王龙建,安徽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安徽蚌埠,233030

[中图分类号] D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2-0060-0004村民自治作为一项规范农村发展方向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的又一伟大创造,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推动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但是村民自治也像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和积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影响和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必须积极探索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一)我国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

1.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数千年来农村地区的政治权力结构,权力运作的方向由过去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村干部不再由上级任命,而是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干部对下向村民负责,而不是对上向乡镇负责。这就是说,村一级的政治精英的政治权威不再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政府命令,而是依靠政治生活最基层的村民的认可和同意。这在我国的基层社区制度中是一个亘古未见的根本性的变革,因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2.村民自治实践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认知和参政能力,使他们学习并掌握了政治生活的一些基本程序,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村民自治不仅要求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己管理社区的事务和公益事业,而且还明确规定了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权利、制度和程序;不仅把农民从传统的政治的受动者的角色推向了政治的主动者的地位,而且还把农民从传统的政治生活的非制度化的参与者逐步改变为制度化的参与者。但这个过程还没有最终完成。

3.村民自治有助于广大农民对农村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村民自治不仅把农民从政治受动者的角色推到了主动的政治参与者的地位,而且还把对农村干部的普遍的监督权赋予农民。农村基层干部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极广,如果依靠政府对他们实施监督,不仅成本过高,而且收效甚微。村民自治把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变成了无所不在的监督者,这不仅节省了政府的监督成本,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监督的成效。

4.广大农民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民主的新形式。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而且还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如吉林省梨树县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时采取的“海选”法,被国外学者看作是世界上的一种新的选举方式;山西省河曲县的“两票制”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极大关注等。

(二)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过去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财源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流入了城市,这使农村本来就紧缺的资金更加缺乏,无法形成发展自身经济所需的必要积累。当前,由于大多数村庄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小农经济,或者村庄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差等原因,使得村庄的产业结构单一且效益低,村干部要带领村民致富十分困难,致使村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造成的贫困现状,对村民自治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资金的缺乏使村委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只能主要依靠本村村民自己出钱出力,村委会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村民要把大部分的时间和收入都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活动的;同时,村干部的工资收入偏低,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职位对村民也没有很强的吸引力。

2.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如果认为只要确立了民主制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无疑是一种幻想。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转不但需要民主价值的确立,而且需要农民掌握实现这种价值的操作技术。村民民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1)农民参政意识不强。落后的自然经济在生产关系上是狭小的、封闭的、隔绝的,由此而产生的小农思想很难意识到别人行为对他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村民都是“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所以很多村民对村民自治漠不关心。在进行村委选举时,有的候选人每人发一根高级香烟也能买到很多选票。在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上行使权利时随随便便。这样,选出来的村委很难说是公正的、优秀的,而村民大会与代表会议的决策与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2)村民缺乏村民自治的经验,使村民自治回归到少数人说了算的境地。作为直接民主的村民自治,汲取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精华,是一种两权或三权分离的模式。但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等民主治理机制,过去的乡绅自治也只是长老式、家长式的统治。再加上建国近60年来的乡村一直处于基层党政的牢牢控制之中。可以说,村民自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村民的技术素养有待改进和提高。

3.村民法制观念不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水平的影响及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总体相对较弱。许多村民对村级政务、村务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认为那是村干部的事情。主体意识、法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认识能力欠缺、工作方法陈旧;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践踏村民权利,侵犯群众利益;有的村干部不了解国家方针、路线、政策、法律法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村民缺乏知识文化,对村委会法定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参加村委会议,不是为了村庄发展出谋献策而是“搅局”,严重影响了议事决策能力;有的村民,在村级事务处理过程中不配合村干部的工作,不履行应尽义务;有的村民眼界不够开阔,着眼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缺少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有的村民只讲民主,不讲法制,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为一己私利置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公然抵制国家法律。

4.民主选举操作困难。实现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试行到正式颁布实行,虽然已经20多年了,但对大多数农村来说,严格意义上的村委会直选仅仅刚刚起步,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遇到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当前村委会选举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举不按程序操作、乡镇政府违规控制选举、宗族(宗派)势力干扰选举的正常进行、选举中作弊或公开贿选等四个方面。

5.民主管理很难实现。虽然大部分村庄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少数村还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但内容大多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村民反映,这些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基本上是上面拟定的,村里只是照抄,也没有经过全体村民讨论。有些地方以村民会议难以召开为由长期不召开村民会议,须经村民会议决定的事项,未经授权就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有的村民代表会前未与村民沟通,会上仅发表个人看法。还有些村委会决策重大村务,既不召开村民大会,也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只是由几个村干部说了算。村务公开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内容不明确,有的内容不真实,搞半公开或假公开。有的村财务管理混乱,长期不向村民公开,群众对村委会成员失去信任。

6.乡村矛盾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它们构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总格局。应当说,乡镇的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在最终归属和运作目的上是一致的,法律的规定也是清楚、明确的。村民委员会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村民自治也有利于乡镇的行政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主要表现为“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两种倾向。从目前的情况看,“过度自治化”的倾向在全国尚不普遍,但已出现了一些苗头和若干典型事例;“附属行政化”的倾向在一些地方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7.两委关系纠缠不清。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规范,直接关系着村民自治能否正常有效地运作。从制度上看,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地位和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但在实践中,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很难理清,因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只是明确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基本工作职责,具体的有操作性的方式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起来说,两委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有的村级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主要表现在:操纵甚至非法干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过度干预村委会工作,使村民自治组织依法拥有的管理本村事务的权力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具体落实。(2)有的村民自治组织把自治理解成绝对自由,不接受村级党组织的正常领导,甚至挑战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威。(3)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范围缺乏具体界定,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化。

二、我国村民自治路径选择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为村民自治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因地制宜地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且注重增加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农民在栽种好庄稼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合法途径来致富,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调动其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国家也要继续切实加大对村民自治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建立村民自治经费保障和监督机制,使开展村民自治所需经费的开支去向透明化。总之,经济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只有农村自身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培育村民民主意识,积极调动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自觉性

农民群众是村民自治的主体,他们能否参与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治中能否正确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要让群众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通过民主选举,把选举村干部的自主权交给村民;通过民主决策,把村务大事的决策权交给村民;通过民主管理,把日常村务的参与权交给村民;通过民主监督,把对村干部的评议权和重要村务的知情权交给村民。在实践中使农民群众逐步增强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并逐步创造出完善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的范例,从根本上推动村民自治日趋完善,进而加快整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三)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努力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农村基层民主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平稳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除了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外,还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在推进省、市、县有步骤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应有推进农村法制建设的规划,对农村法制建设分阶段目标,制定明确的规划和计划,并稳步实施。对农村法制建设状况应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二是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对农村干部,包括吃“皇粮”或受聘的乡镇干部等负有管理职能的人来说,由于手上已经有了一定权力,主要还是要树立依法办事、恪守职责、接受监督的观念。要突出“义务本位,责任至上”,使他们认识到干部的行政权力和企业老板的管理权力是有限的,必须依法行使,并要接受人民监督。而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包括农村的中小企业,固然要了解若干基本法律知识作为生活准则,但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权利本位观念,充分了解作为公民享有的法定的权利,要敢于和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既要克服由于不知法而不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又要防止一旦走投无路,就气急败坏地使用违法手段抗争的粗暴行为。

(四)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充分调动村民当家作主的热情

扩大基层民主,做好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是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尽快成立中央政府层面的选举领导机构以协调和规范全国的民主选举,尤其要指导各地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依法成立专门的村民选举委员会。第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尽快制订或修订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的具体选举办法。第三,为保证村民民主选举的参选率和规范化,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尤其要做好选举动员,使村民充分认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直接民主选举的作用和意义,熟悉民主选举的规则和程序。第四,逐步规范选举程序和标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村委会民主选举的标准应是:民主、平等、公开、竞争、合法。总之,规范化的民主选举不仅可以使村干部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也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体现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自豪感。

(五)理顺三重关系,努力为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理顺这个关系,一要深入进行政府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压力型体制,逐渐减少对乡镇政府经济发展指标的压力;二要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精简乡镇行政人员,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三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乡镇政府的国家行政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四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民主法制教育,改进乡镇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

2.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理顺这个关系,一要正确认识两委的职责、功能,划清两者的权力界限;二要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党组织必须退出对村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尊重和支持村民和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权;三要注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特别是对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和教育。

3.理顺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理顺这个关系,必须加强对村民个人权利本位思想的宣传教育,以促使广大村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提升,促使村干部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村民自治,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度,使之真正成为村庄的权力机构。

总之,村民自治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我国推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论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EB/OL].http://mywm.scxx.ha.cn,2006.[2]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EB/OL].http://fw.056700.com,2006.[3]何皆新.完善村民自治促进新农村建设——一种社会互动的视角[J].现代农业,2007,(5).[4]黄东华,任中平.发展村民自治建设新农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五篇:关于村民自治现状调查问卷

关于村民自治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西安培华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村民自治现状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村民是否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分析村民自治的落实情况。在这里想问您几个相关的问题,了解下您对村民自治的看法。请您放心,本次问卷调查中您的信息完全保密。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次调查问卷一般为单选,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问卷所有内容需您个人独立填写,如有疑问,敬请垂询您身边的工作人员。

您的年龄是26

您的性别是(B)

A.男B.女

您是否是党员(A)

A.是B.否

您的职业是(E)

A.农民B.教师C.村干部D.个体户

E其他

1.您家庭月收入大约是(C)

A.500元以上B.500元—1000元C.1000元—1500元D.1500元以下

2.您的文化程度是(D)

A.小学B.初中C.中专或高中D.大专及以上

3.您所在的村,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A)

A.乡镇任命

B.乡镇提名,村民推荐相结合C.村民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

D.其他(请注明)

4. 您参加过几次村民委员会的选举(C)

A.4次以上

B.1—4次

C.从来没有过

5.您所在的村或者街道,是否有村民代表会议(C)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村民代表会议组成成员是哪些人(C)

A.全体村民

B.村民小组推荐代表参加

C.基本上是村委会成员

D.村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村民都有

7.乡镇对村民代表大会干涉吗(C)

A.干涉

B.不干涉

C.不清楚

8.您觉得村务公开对村民重要吗(B)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9.对于您村实行的村务公开制度,您是否关心(A)

A.关心,经常去看

B.只知道有公开栏,具体内容不清楚

C.偶尔去看看

D.无所谓

E.其它

10.如果您觉得村务公开有问题,会选择哪种方式处理(D)

A.向乡镇领导反映

B.动员村民,向村委会要说法

C.直接找村长

D.无动于衷,认为与自己无关

11.您采取上述方式来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A.认为村委的职权有限制,只能向上级反映

B.乡村为反映了多次,但都是用各种理由搪塞或者直接置之不理

C.认为村长是村里最大的官员,他的决定就是村子里的决定

D.村委在村务公开的问题上,虽然听去反映但是从未认真实行E.其它(请注明)

12.您所在的村或街道是否有村财务监督小组(C)

A.是

B.否

C.不清楚

13.村里的财务情况,您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过问吗(A)

A.当然有,那是我们大家的钱

B.没有,那是财务小组的事情

C.自己不清楚

14.村里的财务情况,您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过问吗(A)

A.当然有,那是我们大家的钱

B.没有,那是财务小组的事情

C.自己不清楚

15.您认为村财务监督小组成员,一般是(D)

A.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村民服务

B.尽量为自己或者亲属某好处

C.发现问题也不敢说

D.随机应变

16.您村中有具体成文的规章制度(比如选举制度、财务制度等)吗(C)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7.这些村规民约是怎样产生的()

A.全体村民大会讨论产生

B.村民代表大会产生

C.只是由村委会成员自己制定的D.其它

18.村里一般通过什么形式来宣传这些(A)

A.村里的广播

B.开全体的村民大会

C.发宣传单

D.其它

19.村里这些规定的执行,是否有专门人员监督(B)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20.您觉得村里有这些成文的规章制度重要吗(A)

A.很重要,不然村子管理会很混乱

B.不怎么重要,好多都是形式

C.不重要

21.您是如何看待村委会与党支部两者之间的关系(B)

A.无任何关系

B.指导和协作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不清楚

22.您认为村委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C)

A.政府部门

B.政府授权组织

C.群众组织

D.其他

23.在村里,对于重大事项是由谁来决定的(D)

A.村委会讨论决定

B.村长个人决定

C.村党支部决定

D.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共同决定

E.不清楚

24.您认为有无必要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A)

A.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对自己来说无所谓

25.村里的财务情况,您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过问吗(A

A.当然有,那是我们大家的钱

B.没有,那是财务小组的事情

C.自己不清楚

26.您对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总体情况的评价是(D)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2012年)

下载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敦煌村民自治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

    文章标题: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内容提要】20多年中国的村民自治在经济建设、建章立制和民主意识自觉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巨大的难点和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过......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宣葆华一、现状分析一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效1、实现了从镇乡包办到村民自治的转变由于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至村一级,调动了村级......

    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课题名称:有关农村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现状的调查报告 所属学科:指导教师 姓名:戴洪涛 班级: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学号:0901090200......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准 考 证 号指 导 教 师2016 年 10月26 日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创新。......

    村民自治合同

    _______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 甲方: __________村村民委员会 乙方__________村________组____________夫妇 为了搞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切实保障全体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

    村民自治培训资料

    村民自治培训资料 一、村镇计生专干怎样开展工作 1、熟悉本村人口情况 ①全村总户数、总人口数 ②重点见面对象数(新婚、早婚、持一孩证和二孩证)及分布情况 ③年度内新生的人......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五福玛村2011年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2011年,我村村民自治工作,在上级党委、上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和《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