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职信写作教程分析
[病文示例]
尊敬的xxxx公司经理:
您好!
本人是今年的毕业生,面临毕业,想到贵公司工作,现将本人的情况作如下的介绍:
本人现就读于XX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今年七月毕业。我在学院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我的性格是属于外向型的,不喜欢独来独往,人比较健谈,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喜欢交朋友,而且自己认为朋友越多越好,将来有什么困难可以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
我的兴趣是广泛的,好象什么都喜欢,我的音质不好,不会唱歌,但喜欢听人唱歌,喜欢欣赏音乐,我也喜欢画画,也喜欢体育活动,特别喜欢打羽毛球。
在遵守纪律方面,我比较自觉,从没有违反过学院的纪律,不但没有受过处分,有时还能得到表扬。
在生活方面,我比较简朴,不乱花钱。有人说我吝啬,我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学生是消费者,花钱不能大手大脚,不然会增加家长的负担,节约是我的优点,我不承认吝啬。
在学习方面,我也很自觉。有的人对基础课的学习不够重视,只重视专业课,我不是这样,我对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样重视,所以各科学习成绩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贵公司是从事装修工作的,我是学装饰专业的,完全可以在贵公司工作,请公司研究并答应我的求职申请。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14年5月16日
点评:
本文的主要毛病是中心不突出,未能针对该用人单位的通常要求和自己的专业特长来组织安排材料。主体部分详略处理不当,重点不突出。此信的重点应该是介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情况,而本文只笼统的提到“各科学习成绩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没有具体的介绍自己学习了哪些与装饰有关的学科,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如何。另外,应聘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生活等方面的叙述过多,而对自己的性别、年龄、志向等却只字不提。
在语言表达方面,未能做到简洁、朴实、准确。如关于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简朴、有关他人看法、其他人对学习的态度等的表述,都与该信的主题关系不大,可以不写。有些地方的文字表达过于口语话,如“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将来有什么困难可以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等等。
第二篇:规范求职信写作详细教程
什么事求职信?求职信就是专门为某一职位的求职申请而写,区别于求职简历,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一般应在信中提到所申请的公司名称和职位名称等信息。因为针对性强所以不可太长,这主要是考虑用人单位的时间问题,只要一页就可以了。主要目的是向对方表明你对对方招聘广告中的某个职位感兴趣,极其概括陈述你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合适你所申请的职位。
求职信的内容写法?
第一段引子,应该说明你所应聘的具体职位和得到职位信息的途径,通常是简短的一两句话。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讲,每天收到的求职信会比较多,信的开头就表明求职意向会给对方工作带来方便。例如:
第二段描述部分,可以写上求职者对所申请职位性质的理解,对招聘公司的了解,可以展开说明你的应聘优势。比如挑选 简历 中于所应聘职位最相关的部分,促使招聘者想进一步阅读你的简历并有较强的针对性。描述部分的长度可以控制在两到三个长句。例如:
“我是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在______公司任____ 职位的3年期间,曾数次因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受到奖励。我负责的_____区域的___产品销售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__以上。我相信我在____领域里的市场销售经验完全能够胜任贵公司 一职。”
第三部分总结,表明自己希望加入公司的诚意,礼貌的提出希望参加 面试 的请求。标明与你联系的最佳方式和预约 面试 的可能时间范围。结尾亦可以礼节性的感谢对方花时间浏览简历并对你关注。
求职信写作注意事项:
长度控制在400字以内,否则招聘人员没有耐心阅读。
通篇应该没有打字,拼写,语法错误。
选择质量好的纸张,打印精美。
求职信是针对某一职位专门书写得,不可随意复印任意发送。
第三篇:求职信写作三部分析
求职信写作三部分析
求职信的标题通常只由文种名称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求职信”三个字。
求职信要顶格写明求职单位的领导或负责人的姓名和称呼。有时也可直接称呼其职务。如“尊敬的××局局长:”。要在称呼后加冒号。
求职信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写求职信,开头要交待清楚自己的一些诸如身份、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给用人单位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如果是有明确目标的求职信,还可先谈谈自己看到了该单位的征招信息,以及意欲应聘的想法。
2.中间部分
求职信的中间部分要展开。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的征招信息或者根据自己了解到的用人单位通常的要求来具体地介绍自己,这其中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业务技能、外语水平及其它潜在的能力和优点全部表呈出来,以期使用人单位意识到你正是他们用人的最佳人选。这一部分是求职信的关键,所以要多了解用人信息,真正地使自己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来推荐和介绍自己。
3.结尾
求职信的结尾要再次强调自己的求职愿望,恳请用人单位给自己一次工作机会。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可将能证明自己才能的材料附于信后。
4.落款
求职信的落款,就是在正文的右下方署上求职者的姓名及成文的日期。
第四篇:新闻写作教程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8、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9、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10、述评新闻——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
11、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12、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集倒金字塔式和正金字塔式两种结构之长,避这两种结构之短的一种比较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取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导语写作的优势,用金字塔式结构的结尾写作之长,使之首尾相呼应。这种结构方式,能较好地适应各种新闻内容的要求。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首尾重复。
13、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14、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5、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消息写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主题,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消息写作的主题,它既要统帅事实,又要寓于事实;既要深 2 刻又要新颖;既有共性,更强调有特点。
16、对比性背景材料——这是对新闻人物或事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的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意义。对比性背景材料,有“纵”的对比,也有同类事物的“横”的对比,也有不同条件的对比。对比材料作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写作上有新与旧、好与坏、高与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能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深度。但要注意真实、准确、分寸得当,并注意其对比的合理性。
17、通讯的结构——是指通讯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和确定通讯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使通讯成为一个思路清晰、变而有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18、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顺利的进展。其特点和作用是:(1)工作通讯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抓住当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使大家一看就能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推广。(2)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特别强,故要讲究时效性。
19、动态消息——凡是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及其动态的消息,就称动态消息。这种消息是从新闻内容的特点提出来的,相对的还有静态消息。它是一种因其内容特点而在写作形式上具有特殊要求的消息品种。动态消息强调报道事实的动态,它的特征体现在“动态”和“消息”的完美结合上。
1、狭义的新闻指 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 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没有 事实 就没有新闻,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
3、言之无物 是写新闻的大忌。
4、新闻写作的原则是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要求是 真、短、快、活、强。
5、新闻的快应以 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 为前提。
6、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 及时、二 适时。
7、新闻的思想性是指 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8、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意思是 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 陆定一。
10、新闻六要素是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1、新闻的要素说的是 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2、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 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等四种,从作用分为 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等三种。
13、背景材料可用于 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 等三个不同部分。14、新闻的主题应从 新闻事实挖掘 中来。
15、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 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 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16、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 新闻主题 的好办法。
17、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 错开角度。
18、新闻语言的特点是 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19、动态新闻及其它新闻以 叙述 为主,通讯重于 叙述、描写,述评新闻兼有 新闻和评论 两种作用。
20、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 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 组成。
21、新闻通常有 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 等三种结构形式。
2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 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23、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 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24、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 导语。
25、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 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26、新闻导语的“导”字有 开始、启发、引导 三个涵义。
27、新闻正文是 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28、简明新闻 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29、消息一般分为 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30、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 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 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1、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 范长江。
32、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 魏巍。
33、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 埃德加·斯诺特。
34、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 约翰·里德。
35、通讯写作的部的要求是 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36、综合新闻的特点是 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37、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是 现实性和时效性。
38、通讯与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区别是 反映的真实性不同。
39、一般通讯和特写都应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写作上可 采用多种表达形式。40、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 中心思想。
41、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 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42、通讯主题要求深刻,是指 挖掘出事实的意义。
43、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 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44、通讯写作要求 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 来体现主题的。
45、通讯设置“悬念”要求真实,而且应 为表现主题服务。
46、通讯特定具有 材料集中和报道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两个特点。
47、通讯的特点是具有 新闻性、评论性、形象性。
48、通讯按内容可分为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49、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 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1、试析《永别了,赵丹!》的写作特色。
答:总的特色是:写法有新的突破,可读性极强。新闻标题《永别了,赵丹!》,既表现了深沉的感情与怀念,又提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意清晰可读,字里行间饱蘸着的浓情对读者具有穿透力,它可以说是一道可读性极强的新闻标题。《赵丹》一文的导语精炼可读,没有任何枝蔓、赘语,只突出何时(今天)、何人(赵丹)、何事(遗体火化)等三个新闻要素,仅用8个字便准确地交代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注的事实。句短、段短是这篇报道在可读性方面的重要特色。除导语短外,正文分五段、结尾一段,每一段都是只叙述一个核心事实。五段正文所写的事实,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段与段间体现了相关事实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段用语精炼而饱含感情,每句短而意思完整。
2、试述《市人大监督司一丝不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这是一篇可读性等于零的报道。可读性差主要是阅读起来太困难了,至少读三、四遍才能弄清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其原因是:(1)标题的内涵令读者难以接受。该报道用单一主标题《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则显得头太“虚”、太抽象和无针对性,读者难以从标题中明白和理解要告知的内容,导致可读性极差。(2)报道的开头令读者很难接受。报道一开始就令读者糊里糊涂,无法把握新闻的要点,造成阅读的困难。(3)不分段落令读者极难接受。该报道共分两段,第一段长340余字,而第二段仅有约40字。世界新闻界提倡文章的段落要短一些,甚至要求一个事实一句话一个段落,目的是令读者易于阅读、易于接受。(4)语句太长令读者无法接受。全文约380字,而报道开始就是一个长句长达320余字。作者把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挤进一个长句中,造成各种事实、各种关系之间的联系难以理清,连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困难。以上从标题、导语、段落、语句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说《监督》一文的在可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何等于零。
3、分析《张文生三贴广告》在选材、主题提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写作表达方面有何优缺点? 答:该文最大的特点是题材选得好,是记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发掘出来的新鲜主题。张文生贴的三张广告前后,时间相距三、四个月,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可能并不是每次贴广告时记者都在场,但记者一听到每一新鲜事物时就紧紧抓住它,用简炼的文字和特写的手法来报道,甚为感人。这篇稿件在写作上有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表现此文的思想性,近乎文学写作方法上的“白描”,没有一般新闻中那些废话和政治说教。所以,此文写得干净利落,简短生动,颇有说明力和感染力。缺点是,最后一次贴广告的时间不明。在修辞方面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致富户——张文生”。“户”字是指一个家庭,不是指一个人。用“致富农民张文生”似乎较为确切。还有,在文字稿中,“广告”一词最好加引号,因它是商业术语,且常被用作贬义词,即带有“吹虚”的含义。而张文生的“广告”却是热情助人的郑重声明。借用“广告”这个词倒是挺生动的。只要加上引号,就更加完美了。
4、读完《敬亭绿雪恢复生产》一文,详述并回答新闻的特点、导语及新闻关注的问题? 5 答:(1)这是一条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好新闻。本来新闻内容很简单,就是名茶“敬亭绿雪”恢复生产而已。然而,由于作者“背景意识”强,写进了大量与它相关联的各种背景材料,丰富了新闻内容,深化了新闻主题,突出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深刻的思想观点,并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主体新闻信息量大增,新闻价值也因而增值。(2)这篇报道采用叙述型背景式导语,巧妙地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分两处交代背景材料,一是“失传四十多年的安徽名茶——敬亭绿雪”,这是历史背景,二是“郭沫若副委员长曾为‘敬亭绿雪’题了字”这是事件背景,经这一交代,更突出了名茶恢复生产的显要性。这条导语的写作是全叙述型的,它把背景事实与新近发生的事实揉为一体,不留任何斧凿痕迹。这篇报道的导语,只交代了新闻主体的四个要素,而其它要素则由下两段正文、一段结尾来展开解释和交代。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段(正文第一段),它是全背景型的,分别运用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和历史背景等客观材料。(3)关注问题:一是坚持客观性。二是要作精心安排。背景材料可用于导语、正文或结尾。三是必须严格选择。四是要有读者意识。
5、指出《今日水乡分外娇》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结构形式?请从标题、导语、正文等分别具体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答:这是一条相当精采的新闻。全文只有五百多字,从结构上说,是运用倒金字塔这一方式的好例子。它有几个特点:(1)标题。该文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既有意义,又有吸引力的新闻。(2)导语写出了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其中“他是这次10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这一句话,使导语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3)第二段是次导语,进一步补充导语中没有交代的事实。写得精炼、新鲜而富有特点。(4)第三段是正文。此段材料,大部分用注释性和说明性材料,交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不但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而且通过间接的有关人士的评论,加深了对新闻意义的认识。(5)第四、五段是新闻的附加事实。虽然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它与新闻主题有关,仍然吸引着读者。以上五点,体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特点。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 6 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 7 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上编 总论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第六章 新闻跳笔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中编 消息? 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 消息结尾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 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 第三节 巧妙穿插 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动态消息 第四节 简讯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第三节 新闻素描 第四节 花絮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第三节 解释性消息 第四节 新闻述评 下编 通讯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第一节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第二节 风貌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第五节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培养数字化记者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一)故意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
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 15 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第三,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制。
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三)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这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16(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一、具体
(一)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二、生动 就越容易生动。
三、通俗
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的。
么目标上去。
一、加大信息量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一)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
二、加大知识含量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聚焦”的结果。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第六章 新
闻
跳
笔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 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2.“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实,一段一段写来。
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钟情”。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往是生动的。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导语
二、导语的任务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四、力求优美生动 语言美。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
二、描述型导语
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三、评述型导语
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排比
法的好处是,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第三节
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亦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二)首尾关照,巧妙呼应;(三)稍加议论,画龙点睛;(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新闻背景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 25 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第三节
巧妙穿插
一、插入导语(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三)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一)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四)关注事件成因。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第三节
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三)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第四节
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二)简讯的地位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二)讲究文字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
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
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一)及早预测;(二)他人预测;(三)权威预测;(四)深度预测;(五)审慎发稿。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四)亲切、自然。(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种,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三、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新闻素描 第三节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
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一)花絮的特点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二)花絮的作用
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一)小角度;(二)大视野;(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二、花絮的写作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其次,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换言之,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30(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其一,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其二,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其三,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第三节
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 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第一,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第二,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第三,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三)巧妙开篇,引人入胜;(二)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
第四节
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特点、价值
(一)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首先,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其次,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一)典型题材,全局观点;(二)因事论理,理由事出;(三)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二)新闻述评的价值
二、新闻述评的写作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一,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第二,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第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通讯的主题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的需求。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一、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其次,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是受事实限制的,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二、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二)深度来自历史感;(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三、一般叙述性材料。
一、记者的现场观察;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三、记者的访问。
——通讯的结构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首先,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其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就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如果是现场材料,就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可考虑写成新闻小故事,而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或“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三、简洁清晰原则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四、均衡对称原则
第一,要有层次意识;
第二,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第三,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第四,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
五、跌宕起伏原则
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编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
(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同时异空结构;
(二)多侧面拼接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过程链接法。
二、横式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一、通讯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
(二)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三)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四)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一)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二)抒发情怀。
二、通讯的结尾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一)报道对象的变化;
(二)报道理念的变化。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二、新闻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三、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
四、“冰点”人物 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
五、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
预知事件 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 第一,第二,以预知事件为题材写成的事件通讯,大多数有三个特征:
因题材重大,报道的社会影响也较大,记者写的报道可以起到历史文献的作用。 现场材料丰富,可感可信。因为采访预先知道的事件,记者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和采访准备另外,记者有可能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见证历史”。大量的镜头化语言使通讯可感性强,可信度高。
第三,写作“投入”,富有激情。小故事
三、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褒扬社会中的人类美德,传递精神文明,针砭时弊、抨击邪恶,有利于扶正祛邪,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第二节
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一、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一)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
(二)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
(三)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每个事件的经过,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首要展示的线索。
三、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 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通讯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
四、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
五、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一)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二)“多线条过程”结构;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第一节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一、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报道典型经验,除了采取综合消息的形式以外,工作通讯以其篇幅和时效的宽容度,几十年来一直是最具有传播效果的另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三、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分析性报道上。也就是说,它不仅要通过调查,展现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还要对此进行分析与解剖,找出问题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它的选题要扣住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二、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三、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第二节
风貌通讯的写作
一、抓住特点写见闻;
二、旅行者的视角——新鲜;
三、主题不容忽视。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首先,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其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
首先,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其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二、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
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三、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一)展现型;
(二)剖析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第三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一、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一)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
(二)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的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三)要反复核实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纪实手法 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
二、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料;
三、微观和宏观结合的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一方面,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另一方面,社会观察通讯的目的既然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综合性的现,才能以“点”带“面”。
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是不可缺少的。
四、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一)媚俗、盲目追求“卖点”;(二)注意保护隐私权;(三)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四)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五)刹住超长风。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
一、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
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 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二、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也称“意见专访”、“言论专访”或“学术 专访” 这种类型的专访是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三、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一般来说,只有新闻事件才能构成事件专访;而且与事件性通讯相区别,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一、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就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二、散文处理式 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 39 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三、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也就是说,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一)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
(二)增强临场的问题控制与应变能力;
(三)注意用眼睛采访。
(一)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
(二)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二、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
三、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镜头感
(一)巧妙的“截取”;
(二)适当的“放大”。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要情景交融。
二、透视感
三、现场感
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一、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它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 40 练,同时应该“画面感”与“动感”更强。
二、场景特写 除了人物特写之外,我们把其他的特写都用场景特写这个“大篮子”装起来了。主要理由是:在原来的分类中,例如事件特写、工作特写或者风情特写等,其实它们在具体写作中都是通过截取某一个或者一些关键性或者典型性的场景而完成的,取材的基本方法是极其近似的,因此可以不再做详细的区分。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细节要有特点
(二)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一、数量增长惊人;
二、质量进步神速;
三、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一)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一)多媒体传播;
(二)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复制新闻,或者称COPY新闻。这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COPY)来的新闻。
二、原创新闻
一是指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二是指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三是指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
二、超文本写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
(二)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三、互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
一、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二、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二、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三、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五、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第五节
第六节
培养数字化记者
消息的地位——新闻大家族中的主力军
1(新闻媒介)发布消息是各类媒介的最主要的职能
2(受众)消息对受众影响更大,更广泛
3(新闻写作)消息写作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常规武器
消息的基本特征
1事实为本(客观叙述,倾向性渗透与事实中)
实践—记者报道事实时做到真实准确具体,具备新闻六要素,在以事实为本的基础上,可 42 适当议论,但必须少而精,画龙点睛,点到即止
2迅速及时(所有新闻体裁中,消息时效性最强。报道新闻事件时,先发消息,在根据需要采写通讯等)
3简洁生动(新闻体裁中,最简短的问题,只要求叙述清楚最重要的事实)
消息的结构
1外部结构
a倒金字塔——按照新闻素材的重要性来安排顺序,组织材料有导语
优点(1)结构简明,便于记者快速采写报道
(2)将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前面,比较符合读者的
(3)便于编辑选择稿件,处理稿件,有时虽大刀阔斧删减,也不会伤筋动骨
适用于时效性强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动态新闻)
2金字塔结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
优点(1)情节完整,高潮在后,逐步展开,使受众产色很难干悬念感,吸引其继续读下去
适用于故事性较强,以情节取胜的消息,如现场短新闻
3混合式结构——首先介绍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再按
优点(1)兼具上两者的优点,既突出了主要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新闻欲,又条理清楚,明白畅晓
4自由式结构——除上述三者之外的(如镜头式对话式问答式等)
消息的内部结构
1消息标题——概括和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吸引受众产生
(1)主题——字号最大,概括和揭示新闻的主要事实(正题)
(2)引题——位于主题上,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字号第二大(肩题眉题)
(3)副题——位于主题后,对内容做题要是介绍,说明结果和来源,补充解释作用字号最小
2消息头
(1)电头
××社×地×月×日电
(2)本报讯(本报记者和通讯员在外地时本报×地×月×日电)
消息的导语
导语的作用(1)告知主要事实,勾画整体轮廓(2)吸引受众(3)牵引作用(设悬念定基准)
导语的形成与演变
美国南北战争和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磁电报——六要素导语产生
20世纪20~30年代部分要素产生
导语的类型
1按新闻要素分类(何事导语何时导语何地导语何人导语为何导语如何导语)
同时包含几个要素,但抓住一个突出何事导语最常见
2按时间轴分类
最近发生—突出以前发生—回避或淡化
3按表达形式与写作方法分类
叙述式——概括式综合式摘要式结果式
描写式——人物描写事物描写现场描写
议论式——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
导语的写作原则
1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展现情节高潮
(善于概括精于选择强化处理)
2吸引原则
(寻找接近点——
(寻找变化点——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寻找情节——新文本手有生动活泼的场面,导语从此切入;寻找一个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而又形象生动的细节,情节,引出主要事实;)
(不影响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借鉴文学修辞的手法)
3最短原则
提炼和概括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
少用或不用次要的事实;删去套话空话和不必要的字词;
尽量不用长的人名官名,地名和其他专有名词。
某些必须交代的情况可放到主体部分去补充。
第五篇: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教程
一、什么是新闻?
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最近发生的见闻。但是我们每天都有很多见闻发生,有哪些是值得报道的新闻,也就是说哪些新闻是有价值的?我想主要把握新闻的几个特点:
及时性和必要性;
事件的不同寻常性;
与读者的接近性;
显赫性。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等。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消息。今天我们就主要讲怎么写消息,最后再讲一点儿通讯的写法。
(一)如何写消息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正文。
1、标题:点睛的关键。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
通俗化;多元性;新、趣、活。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特征,一般是用最少的语言提炼出整个新闻的内容,它是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整个报道都是由导语延展而出,所以说,好的导语是报道成功的一半。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 1
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用事实作答。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称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结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结论,然后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从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正文主要是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正文最主要的要求是主题突出。流水账是我们最容易范的毛病。比如说有的通讯员写一个参观活动,从早上统一乘车出发,一直写到合影留念,面面俱到,不知道什么是主题。所以,在写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舍弃,次要的要简略。紧紧围绕导语写正文。
再一个内容要充实。正文一般是对导语的补充,要回答解释导语中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有些稿子写得非常“空”,就是内容不充实。我们的通讯员在写会议报道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公司第十六届二次职代会暨2008年工作会于1月21、22日召开,农场领导及班子全体成员、各二级公司领导班子和职工代表、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在大会上,×××同志传达了集团公司的会议精神。经理×××同志做了题为《突出主业 做强实业 强化管理 实现企业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的工作报告。经理×××同志与党委书记×××同志还与×××公司的总经理和书记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及计划生育责任书。
在代表团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理代表领导班子在大会上进行了详细解答。代表们对经理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在大会上一致通过。最后,党委书记×××同志以《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凝心聚力 忠诚进取 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题做了总结讲话,再次强调全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经理报告,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保证公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大会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此次大会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大会,激发了全体职工为08年工作任务而努力拼搏的热情,增强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好的新闻需要有丰富的背景信息。就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即可在主体部分体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体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理解消息的内容。
有些新闻稿还需要结语。
结语是消息也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二)如何写通讯
1、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文体上是记叙文的一种。一般是经过采访后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报道。
2、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3、怎样写人物通讯?
我们的通讯员经常说没有稿子,但是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性格各异的同事,每天发生各种故事,作为通讯员,不能只盯着领导和先进看,还要多留心身边的普通员工,把他们发生的好人好事写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通讯题材。有人说,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值得报道,什么样的事值得挖掘。其实这没有什么硬指标,只要是能反应时代精
神、真实可信的都可以,不需要刻意的拔高。
人物通讯的写法很多,没有固定的结构。写好人物通讯,首先要掌握一些材料。写人就离不开写事,要以事见人。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还可以深入采访,多与被采访对象以及他周围的人聊天,更容易找到写作灵感。其次要掌握好人物特点。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提炼,选取最能反应人物特点的故事、细节、语言,最后再组织成文。要用短短的篇幅反应一个人非常不容易,所以写人物不要急于落笔,一定要找好角度,选好事例,下笔就不难了。
人物通讯要让读者:
见到人——身体特征
听到人——大量的引语
观察人——大量的动作
了解人——教育、工作、年龄、家庭、收入、爱好与忌讳、嗜好、成功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