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乡干部考公务员公开选拔案例的分析(有答案)

时间:2019-05-15 02: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乡干部考公务员公开选拔案例的分析(有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乡干部考公务员公开选拔案例的分析(有答案)》。

第一篇:村乡干部考公务员公开选拔案例的分析(有答案)

乡镇干部公开选拔选拔试题

(案例1):某山区市决定在本年度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一亿元投入教育。在如何合理有效使用资金,市教育局形成重点扶持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优质学校、义务教育等三种意见。

问:作为分管教育的市领导,谈谈如何安排这笔教育经费?

答:这笔资金安排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二是从山区市情出发,重点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义务教育实行倾斜,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等;三是从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欠帐太多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前些年农村义务教育几乎是靠农民集资和征收农村义务教育附加等手段解决资金问题的,实际是农村教育农民办,国家财政投入份额过低,而且普遍存在着危房问题、拖欠教师工资、教师短缺等问题。因此,这笔资金应该优先投入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至少应投入50%资金。同时,具体的资金应重点解决危房改造、落实教师的培训、工资和待遇等问题上。另外这笔资金的剩下部分投入到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要终点向有利于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的职业教育倾斜;在优质教育方面要解决好重点中学、小学产业化问题,不能将重点中学通过乱收费等手段办成盘剥市民钱财为个别单位某私利的平台。

【案例14】:“无声的会议”和“不讲话的现场会” ——改革之初小岗村人的风险决策

1978年冬,当“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结束两年多,党的工作还在“两个凡是”指导思想下徘徊的时候,尽管在这一历史的转折关头由《光明日报》发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思想僵化,但经济改革的行动还在坚冰冻土下缓缓涌动。这一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这个全县最穷的村子,夏收之后每个劳动力分到3.5公斤麦子。据说小岗村18户人,只有两户没讨过饭,一户是当教师的李学桐,每年大约有几个零用钱可勉强度日,一户是在县银行工作的严宝才,由于吃的是公家饭,微薄工资在那个年代完全可以养家糊口。区区3.5公斤麦子,再加上微不足道的一点秋粮何以活命?小岗村当时并不出名,但“凤阳花鼓"却是尽人皆知的。“左手锣,右手鼓,打起那锣鼓唱一路。人家的丈夫作威又作福,我家的丈夫只会打花鼓„„”

这年秋天,严俊昌当上了队长。这个倔犟的汉子几经琢磨,在冬末的一个晚上硬是把18个户主集中在家里,开了个“无声的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一张条子:“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18岁。”就是这么一张条子,标点符号是后加上的。错别字不少,在18个人手中传来传去,不识字的就由别人在耳朵边悄悄嘀咕一番。满屋子里,除了十几个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冒烟儿,再没有别的声响。最后,严旗顺这个全村德高望重的老汉第一个在条子上摁了手印,大家随即仿效。把个白纸条上摁了红红的一片。就这样,大包干誓言在严俊昌主持下秘密诞生了。

小岗村人为了保命,偷偷地将土地包产到户,这个秘密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时村里许多人为严俊昌捏着一把汗,担心这样下去会犯事;周围的村民也很快发现小岗人干活尽是一家一户,他们莫不是分田了?终于纸包不住火,小岗村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得各级领导都跑来了。由于历史原因,领导们态度自然形成了四种情况:一种是不打招呼,看完了就走人;一种是也看了,也听了,临走时靠眼神说话,使足劲同严俊昌握手告别;再下来的不是公开支持便是非常恼怒,当时公社书记一气之下,把给小岗村的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也给扣下了。县`地区和省里不少领导均以不同方式支持了大包干,默认便是一种最好的支持。不过他们感到忐忑不安的是,一旦老天不帮忙,收成不及上年,大包干就会被一棍子打死,政治生命也就跟着完了。

1979年秋天,县委书记陈庭元满面春风,将一份统计数据交到省委:1979年全县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67%,油料增产1.4倍;小岗村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7年至1970年14年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上缴粮食12488公斤。秋末的时节,在陈庭元的积极倡导下,省委决定在凤阳召开一次“不讲话的现场会”。与会的全区四级干部不听报告、不讨论、不总结,包括小岗村在内实行大包干的几个村子,你愿看哪家就看哪家,愿找谁谈就找谁谈。结果在这次“会议”之后,分歧统一了,争议平息了,犹豫者坚定了,等待观望者“披挂上阵”了,大包干在整个安徽很快推开了。案例思考:问:本案例蕴含着什么道理,通过案例得到什么启示

答:这个案例充分明了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创造力。以严俊昌、陈庭元等为代表的一代改革者们,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甘受苦受穷,不畏风险敢于实践,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大无畏精神及其胆略,以自己的实践行动恢复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灵活的方式宣布了我国农村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这个事实再一次雄辩证明了毛主席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由小岗村几位农民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得到了来自县、地区、省里各级领导不同形式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支持。1980年5月31日,当邓小平同志接受了安徽省委的汇报之后,一锤定音,对小岗村的大包干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说“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没有

必要。”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的首肯和支持,才有小岗村经验在全国推广,才有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蓬勃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领导干部在一些事关全局的大问题面前所持态度的重要。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决策是要冒风险的,有的有经济风险,有的有政治风险。作为领导干部,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会不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究竟举什么旗,站在什么立场上,支持什么,如何支持、如何看待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机遇,所有这些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本案例告诉我们,凡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凡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即使有风险,也要坚决地、义无反顾地予以支持。对于群众创造的新事物,这个新生事物一定要是体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创新,就给予积极支持。对于那些打着为大多数人的旗号谋取某些小集团和个人利益的所谓创新,则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尤其是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为了局部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了小集体利益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更要坚决予以打击。

【案例14】: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

一位名人向一位老中医请教健康之道。老中医指了指自己的手,又指了指自己的脸:“每日勤洗手,常照镜,如此而已。”这位名人有些不解:“知之为知之,勤洗手,讲卫生,我懂;不知为不知,一个男人,长得也比较丑,照镜何为?”老中医微微一笑:“您皆不知之。勤洗手有三益:一者去污除秽,既干净自己,又不脏别人;二者舒筋活血,保持敏感,持物知轻重,接人知暖凉;三者手净思洁,无心病何惧身病?常照镜有三益:五脏之症见于五官。‘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懂得望诊之法,既可望人,更能望己。常照镜者常怀医人医己之心,此其一;体得衣冠须知衣冠得体,体态肥瘠念及心态平曲。衣带宽狭,见得出身之是否憔悴,心之有无愧悔,此其二;人不分老幼尊卑,皆爱照镜,因为人皆爱己。爱己无过,过在所爱太过。见镜中之我而思人心中之我,由爱己推及爱人。常照镜,知以人为镜,此其三。”这位名人闻听此言,感慨系之:“听君一席话,胜吃十服药,如愈大病!”

参考范文:干干净净做官

日前,在河南省内乡县村支部换届直选演讲中,一位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功勋村支书”的老干部,在讲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村官”时,毫不掩饰地表示要“做一个透明的人,让群众从前看到后,从左看到右。”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老支书虽为村官,却用他切实的行动和简洁的话语阐明了一个道理:做官要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做官,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确保权力干净运行;干干净净做官,这是由新时期党的任务所决定。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内改革日益深化,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对面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执政党,继续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要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的庄严使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干部队伍;干干净净做官,这是党员干部对自身最起码的要求。干干净净,是一种要求,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党历来都不缺少讲正气的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干干净净”做官的光辉典范。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等,他们的事迹传唱大江南北,经久不息。他们身为党的干部,一身正气,一心为民,始终不渝,忠心不移。他们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也用心血和生命昭示着为人做官的真谛。在物质基础日益丰富的今天,在处处隐匿着诱惑的社会,党员干部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答案是斩钉截铁的:管住自己的手,拒绝金钱诱惑;管住自己的脚,拒绝人情诱惑;管住自己的嘴,拒绝消费诱惑;管住自己的心,拒绝幻想诱惑,立足本职,安心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

党风带民风,党风促民风,身为党员干部应当处处以身作则。然而,我们还是不情愿地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温州市某区委书记带团出国考察,一去不返,经组织劝告后仍然无效,抛下责任,不知去向;深圳某区公安局副局长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充当地方势力保护伞,导致无照歌舞厅监管不力,失火酿成四十三人命案;云南某贫困县公安局政委和民政局局长,为女儿出嫁,大操大办,大罢宴席500余桌。这些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风气。这些党员干部所作所为,背离了党的宗旨,他们或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也为我们编写了一本反面教材,敲响了一记警钟:做官,须当兢兢业业,干干净净!

正如老中医所说,健康之道的秘诀是“勤洗手,常照镜”,做人为官,也要“勤洗手,常照镜”。所谓“勤洗手”,即加强学习,改造“三观”,处处展示新时期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所谓“常照镜”,则是要经常自我反省,闻过则喜、知错就改,不断改善自身精神面貌和道德情操,改进工作方式,自觉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惟有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证政治之树长青,“如此而已”。

第二篇:公务员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2005年底,某县农业局有两名公务员退休,2006年3月该局决定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在本系统内录用两名科员以填补职位空缺,并编制了录用计划上报县人事局批准后实施。4月中旬农业局据此发布了招考公告,并依次组织了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体检等录用环节的各项工作;5月底,农业局根据考试、考核及体检结果综合择优确定了两名拟录用人员名单。7月该两名人员经县人事局批准正式予以录用。

问题:根据公务员录用制度,案例中的公务员录用存在哪些问题?

答:问题有:

1、在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中应首先发布招考公告,一般由主管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面向社会招考。而不是在“在本系统内录用两名科员”,也不应该由农业局发布招考公告。

2、在笔试面试、考察和体检结束后,农业局没有将拟录用名单予以公示,3、在公示期满后,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应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而不是交由县人事局。

4、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该农业局新任的两名人员在七月不能正式录用。

案例二:小张2007年9月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县公安局的民警,进入公安局后其表现比较突出,在当年的考核中即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008年4月县公安局决定任命小杨为科员,定为十七级。当年年底在一桩重大案件侦破过程中,小杨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里给予他记二等功的奖励。2009年年初,局里又提拔小杨为副科长,后为他安排了为期十五天的初任培训。

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答:问题:

1、记二等功,由市(地)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省级以上机关批准。

2、《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选拔任用条件的规定第二十条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小张刚工作一年就晋升为科员不符合规定。

3、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科员在九至十四级,小杨任命为科员不能定为十七级。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选拔任用条件的规定第七条: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2008年小杨才成为科员,2009年就提为副科长,只担任了一年职务,不符合晋升条件。

5、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但尚未正式任职的公务员所进行的培训。就小杨的情况而言应该参加任职培训,任职培训的对象是晋升一定领导职务的在职公务员。担任县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任职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天。

案例三:2006年初某市局出台一系列改革和优化公务员管理的举措:其中一项改革是推行聘任制公务员,具体做法是将机关所有职位全部进行聘任。李某原系某国有事业单位一名信息技术工程师,由于长期在外兼职而被该单位开除。在这次市局招聘公务员时,李某凭其过硬的专业技术在招聘考试中被选中,该局与其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聘任合同。在报市人事局批准后,李某正式成为该局机要科一名聘任制公务员。

根据公务员制度有关规定,分析该案例中聘任公务员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问题:

1、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六章的有关规定,聘任制的适用范围是专业性强(如财经、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和辅助性(如资料管理)的职位,并不涉及国家机密。因此将机关所有职位全部进行聘任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2、第九十八条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该局与其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聘任合同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3、根据公务员法聘任的条件有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批准,而不是报市人事局批准

4、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六章的有关规定,聘任制适用范围并不涉及国家机密,因此该局机要科不能聘任李某。

案例四:章某系某县公安干警。2004年3月,章某在值勤中拦截一辆无证摩托车受伤(鉴定为轻伤)。2005年4月章某在办理某水库鲜鱼被盗案时收取罚款200元据为己有,事发后单位进行了批评,章某退出了罚款。2006年5月,在办理身份证期间,章某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并将超标准收取的2520元现金截留手中。2008年,机关决定辞退章某。章某不服,认为自己不应辞退。

根据公务员辞退制度的有关规定,章某能被辞退吗?

答:章某能被辞退,理由有:

1、公务员辞退制度中有公务员法八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章某以公谋私,有种种违纪行为,显然不能够继续担任此职。

2、公务员法八十四条: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形下不得辞退公务员。章某虽因为工作受伤,但经鉴定为轻伤,不属于不能被辞退的情形。

案例五:2007年2月25日,某市局党组开会,研究局办公室副主任职人选问题。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会议,其他四名党组成员都参加会议。会上一名副局长提议提拔小李为局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其他党组成员均知道小李虽是局长的外甥女,但小李是局里唯一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局办公室工作两年以来学有专长,业绩突出,于是都表示同意。3月1日,局党组正式任命小李为局办公室副主任。

请问,李某的提拔晋升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问题:

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选拔任用条件的规定第七条 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小李才工作两年显然不具备资格

2、《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三十九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提拔担任下列非选举产生的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试用期为一年,小李未经过试用期,不能被正式任命。

3、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公务员之间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小李是局长的外甥女,应该任职回避。

案例六:今年56岁的周某系某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副处长,1984年参加工作。去年起他私下受一家外贸公司聘请到该公司任贸易顾问,并每年领取各种“补贴”8万元。今年机关得知后对其给予降级纪律处分。周某遂申请退休,准备退休后再去公司任职,机关认为其动机不纯而不予批准其退休。周某为了表达对机关的不满干脆一周没有到单位上班,为此机关决定对周某予以辞退。周某不服,40

天后申诉到市人事局要求商务局机关撤销对其辞退的决定,并批准自己退休。人事局受理后,做出如下处理决定:准予周某退休,但不允许他在本地任何外贸公司任职。

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答:问题:

1、我国公务员退休制度自愿退休条件根据八十八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下公务员自愿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周某今年56岁,1984年参加工作,符合退休条件,单位理应批准。

2、公务员法八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周某一周没有到单位上班不构成被辞退的条件。

3、退休后的从业限制,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案例7

•某省外事办一工作人员李某今年2月10日因公出国,一个月后公务完成,李某以其妻在该国学习要求按规定探亲(去年也未探亲),直到5月8日“五一”长假后李某才回国。来到其所在单位被告知外事办已经因为其旷工将其辞退,李某对机关对其作出的处理不服,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

•请分析李某被辞退是否合法以及应该如何解决此人事纠纷?

答案:不合法,因为李某是按规定探亲。我国公务员辞退制度规定(5)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李某晚归不构成辞退原因。而且,我国公务员权利中规定:在国家机关工作年满一年的公务员,与配偶不生活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的,每年一次假期(30天);如果当年机关不能给假或公务员自己要求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一次假(45天)。李某是正当探亲。李某可以进行公务员申诉,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8

•在2005年考核中,某机关公务员田某由于从五月份开始一直在请病假,机关决定对其考核结果定为基本称职,但考虑到他由于病假太长而造成这样的考核结果,于是决定把本考核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但不得享受年终奖金。田某不满,遂与机关领导发生争执,机关研究后决定对其以后病假期间的工资按50%发放。

•评析机关的两个人事处理决定。

•答案:

第一个人事处理决定:一年之内请假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不能将本计算为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作档次的考核年限。

第二个人事处理决定:(暂时没找到)

案例9

•某市发生一起凶杀案,公安局迅速展开侦破工作,通过排查发现A和B两人有

作案嫌疑,遂将二人刑拘审理。公安局将案交民警赵某办理,通过预审后他将审理结果向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领导认为,A的嫌疑最大可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加大审讯力度,B的嫌疑较小但目前不能释放。赵某回来后按照领导的意见对A采用刑讯的手段逼其招供,对于B他则认为既然嫌疑不大就应该释放而将其放走。事后的证据证明A与该案并无关系,B才是杀人凶手。

•请根据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定,分析赵某在此案失误中的责任问题。

答案:当领导的决定不当时,应该予以提出,赵某明知领导决定有误,不应该继续执行领导决定

案例10

•某省A厅副处长(职级十四级)柯某在07年夏季的抗洪抢险期间值班时打麻将被查获,机关决定对其作出撤职处分,职级相应降低一级;撤职后柯某痛改前非,努力工作将功补过,考虑到原来的工作成绩和其处分后的表现,2008年底机关决定解除对他的处分,并恢复其副处长的职务和原来的职级。

•结合公务员的惩戒制度对此案予以评析。

答案:根据公务员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公务员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都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所以解除了对他的处分不能视为恢复其副处长的职务和原来的职级

案例11

•杨某系某县国税局的公务员。他为人热情,也有一定能力,但工作表现较差,组织纪律性松懈,常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勤。2006年9月份连续泡了15天病假,11月份还有一个多星期无故不上班,因此,2006年考核中被定为不称职等次。2008年考核中再次被评定为不称职等次。2009年初,局长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他表示痛改前非。4月份原局长因工作需要调到其他部门任职。新任局长为整顿工作作风,决定辞退杨某。

•请问:新任局长的辞退决定合法吗?

答案:不合法,公务员法规定如果连续两年在考核中被评定为不称职等次,则可以予以辞退,但杨某是2006年2008年被评定为不称职,不是连续的两年,所以不能予以辞退

第三篇:乡镇干部公开选拔案例分析(附答案)

【案例1】:某山区市决定在本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一亿元投入教育。在如何合理有效使用资金,市教育局形成重点扶持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优质学校、义务教育等三种意见。、问:作为分管教育的市领导,谈谈如何安排这笔教育经费?

答:这笔资金安排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二是从山区市情出发,重点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义务教育实行倾斜,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等;三是从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欠帐太多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前些年农村义务教育几乎是靠农民集资和征收农村义务教育附加等手段解决资金问题的,实际是农村教育农民办,国家财政投入份额过低,而且普遍存在着危房问题、拖欠教师工资、教师短缺等问题。因此,这笔资金应该优先投入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至少应投入50%资金。同时,具体的资金应重点解决危房改造、落实教师的培训、工资和待遇等问题上。另外这笔资金的剩下部分投入到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要终点向有利于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的职业教育倾斜;在优质教育方面要解决好重点中学、小学产业化问题,不能将重点中学通过乱收费等手段办成盘剥市民钱财为个别单位某私利的平台。

【案例2】:某局机关因工作需要,新成立了一个行政处,由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任处长,原办公室的8位后勤服务人员全部转到行政处,李佳上任后便到处物色人才,又从别的单位调进5位工作人员。这样,一个14人的行政处便开始了正常工作。李佳38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在没有配备副手的情况下,他领导其他13人开展工作。开始倒没什么,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多了。因为处里不管是工作分配、组织协调还是指导监督、对外联络,都是李佳拍板定案。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日起早贪黑,也适应不了如此繁杂的事务,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会出漏子,行政处内部开始闹矛盾,与其他处室也发生了不少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调出李佳,派局办公室另一位副主任王强接任行政处处长。王强上任后,首先,着手组建行政处内部组织机构,处下设置四个二级机构:办公室、行政一科、行政二科、行政三科。其次,选调得力干将,再从原来的局办公室选调两位主任科员任行政处副处长,在业务处选调3位副主任科员任行政一、二、三科的科长,其余科长、副科长在原13名工作人员中产生。王强采取这些做法,目的就是改变处里的沉闷空气,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处的工作效率。

这样,一个19人的行政处在三位正副处长、8位正副科长的领导下,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过了不久,行政处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糟糕了。有些下属认为王强经常越权乱指挥,他们的工作没法开展;有的下属则认为王强到处包办代替,没事找事干,和科长争权;有的人认为行政处官多兵少,没有正经干活的。不到半年,行政处又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不但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而且大家都没干劲。王处长带来的几个人也要求调回原处室。在这种情况下王强只好辞职。但他很困惑:自己工作热情很高,为什么还领导不好行政处的工作?

问:李佳和王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答:(1)李佳和王强两次管理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违背了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不合理。

(2)李佳失败的原因:其一是管理层次太少,没有体现出分权管理原则;其二是管理幅度过宽,1:13的幅度严重失衡。

(3)王强的问题是:第一,横向部门设置过多;第二,官多兵少,机构头重脚轻;第三,领导方法不当,过于揽权,管得太宽太细,影响中层干部积极性。

(4)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第一,设计组织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一定要适度;第二,确定控制幅度应以管理事务的难易程度为前提;第三,设计控制幅度还要考虑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对象的素质等因素。

【案例3】:小王曾是某部委的一名公务员,因种种原因而辞职下海,奋斗几载后,觉得还是部委机关工作条件好并且适合自己,于是他又准备报考公务员。而小李目前是一名公务员,从事机要工作,长期以来想到某企业任职,但是受到有关机构和人员的阻挠,一直未成功。问:他们各自能否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答:小王与小李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功。

小王曾是公务员,辞职后又想回到公务员系统,他的报考需经原来部委任免机关之批准,取得报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新一轮的竞争,只要考试通过且各项手续齐全,他就会重新成为一名公务员。

小李因从事机要工作,涉及保密问题,他的离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符合某些条件。按规定,小李应当离开机密岗位到保密期限以后,才可以离开机关到某企业任职。因此,调离一方面是主观同意,另一方面客观上会

有限制,所以,小王、小李经过努力,达到一定要求、符合一定条件后,都是可以成功的。

【案例4】:某区政府领导拟将一长期亏损的国有副食冷库基地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不曾想,外地一开发商已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而综合市场中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副食品批发场区,足以满足附近居民和零售商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区政府领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进行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必然亏损;如果就此停建,则前期投入将全部泡汤。

问: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1)此案例反映了领导决策中信息原则的重要性。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坚持领导决策的信息优先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某区政府领导在决定副食品批发市场项目之前,显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在建的综合市场特别是其内部的副食品批发场区。因此盲目决策,匆忙上马,陷入困境。

(2)此案例反映了追踪决策的重要性。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要对原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这就是追踪决策。

(3)走出两难境地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一种是迎接挑战,继续兴建。但要调查研究,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所建批发市场在规模、设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种是及早决断,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重新考察、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实行转向经营。

【案例5】: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刘备忽视了这一点,派不执行这一原则的关羽去驻守荆州,孙权遣使提出要和关羽结亲,娶关羽的女儿为儿媳,被关羽骂回。关羽自认为兵多将勇可以抵抗孙吴,北伐曹操,致使两面作战,前后受敌,犯了兵家大忌,丢了荆州和自身性命,并且蜀国与孙吴结盟也随之瓦解。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置赵云、诸葛亮等众臣的意见于不顾,执意起军东征,起兵攻打东吴,最终兵败。

问:请根据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本案例

答:(1)刘备的失误在于决策失误。

(2)决策贯穿领导活动的始终过程,决策的正确如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3)科学的决策必须遵循7个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和“外脑”原则。

(4)本案中刘备严重违背了信息原则、预测原则、选优原则及“外脑”原则,在作决策是未听从“外脑”诸葛亮的意见,也没有依照优先原则而委任并非最佳人选关羽驻守荆州,使得最终的失败。

【案例6】:20世纪60年代初,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制定了六个可供选择的方案:(1)无所作为;(2)施加外交压力;(3)同卡斯特罗谈判;(4)全面入侵;(5)空袭损毁导弹基地;(6)封锁海面。最后,肯尼迪政府选择了第六方案迫使苏联将导弹基地撤出了古巴。

问:请根据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本案例说明了科学决策的择优原则。

(2)决策就是行动目标和方囊的设计和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只有一种方案就无法对比选择。所以科学决策要求遵循选优原则,要求在各种方案之中对比选择。

(3)多方案选择是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方案的优与劣,要经过比较才能鉴别,必须制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备选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对比选优。

(4)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许多领导者不懂得决策需要选择,往往只有一个方案就轻率地拍板实施,而一个方案是无法对比判断优劣的。

【案例7】:克罗克的“走动管理”

麦当劳快餐店的创始人是克罗克,他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下属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抽烟和闲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椅子的靠背锯掉,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一个疯子,但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他的一番“苦

2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

问:请根据领导科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

答:(1)克罗克成功的应用改进领导作风的方法取得管理上的成功。

(2)领导活动实践是不断的变化,原有的领导作风变得与环境不相适应,反之,领导作风本身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而与领导活动实践不相适应。所以,领导者只有经常地、积极主动地培养优良的领导作风,坚决、及时、不断的纠正各种不正之风。领导者应投身实践、从严要求、从我做起,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实际,具体指导。

(3)克罗克以身作则,带动管理干部,运用走动管理打击官僚主义,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案例8】: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要求参加,被我新闻联络官拒绝入场,事后,周恩来知道了,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新闻联络官说:要警惕王家松在这里制造“两个中国”的言论。周恩来皱皱眉头对他说,不能无根据地讲警惕,没有事实根据的警惕是主观主义,就会变成自己制造紧张,给工作造成损失,接着周恩来向他分析了蒋介石的基本政策也是坚持“一个中国”和对美国人又投靠又不信任的矛盾心理。然后说,你把人家拒之门外,这于情不合,也并不利于人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的说人家是国民党的官方代表,反而给人家造成了“两个中国”的假象,当新闻联络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周恩来又教给了他补救的办法。

问:请根据领导科学的原理,谈谈周恩来在处理该问题时候所表现出的领导艺术。

答:1.从理事艺术看,周恩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了起来;2.从待人艺术看,周恩来发现下属工作失误,不是以势压人,采取命令主义,而是进行耐心细致进行说服教育; 3.从用权艺术看,在下属认识工作失误后,周恩来相宜授权,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精心指导。

【案例9】:由于长期工作效率低下,某县农业局实行了首长负责制,设立了一局长和两副局长。该局长为人正派,思想端正,工作经验丰富,判断决策能力强。他认为,既然是首长负责制,那就应该他一人说了算,因此有什么事也不与两个副局长商量。结果,共事一年,两个副局长对他怨声不断,关系紧张,而且整个局里工作不但不见起色,还更糟糕。

问:请用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该案例。

答:(1)本案中主人公严重违反了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中的合理划分权限原则。(2)合理划分权限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领导体制科学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合理划分权限的实质明确纵向的各级组织和横向上的各级机关的职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分层领导的体制,合理配置配制各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3)首长负责制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由于一个人的知识、智慧、能力和精力有限,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会有失误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其他领导体制的类型(如委员长制),正如本案中为正局长设置了两个副手,那么在跟多的情况下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并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个人专断和滥用职权。

【案例10】:在欧洲有一种诙谐的说法,很富有哲理: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意大利人谈情说爱,而由德国人来组织一切。什么是地狱——地域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德国人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

问: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本案巧妙的说明了人才使用的重要性。

(2)人次使用的原则有: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合理搭配、整体效益的原则、五湖四海、宽以荣才的原则、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及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3)本案中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是否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并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形成了人才最佳效能,而无论这些人才来自哪里,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案例11】:美国通用汽车的经验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威尔士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得太多,而领导得太少,“工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为此,它实行了”全员决策“制度,使

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全员决策”的开展,消除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繁琐的程序。

问: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本案中杰克•威尔奇极好的运用了科学决策的职能,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的效率。

(2)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的决策方式,其强调建立科学决策的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决策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智囊组织,注重专家的横向联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共同完成决策过程。

(3)本案中杰克•威尔奇将工人们自己了解的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做决策,而非让“外行”指挥“内行”,并且提高了决策的正确率。

【案例12】: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决定下半旗致哀,有的成员国表示反对,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就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身受人爱戴?在国外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没有一个子女?”反对的人无言以对,决定由此顺利通过。

问: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逝世者能享受这一待遇的,至今只有周恩来总理一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联合国能顺利通过未周恩来总理下半旗致哀的决定呢?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原理。

答:(1)本案中周恩来总理是以伟大的领导作风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2)领导作风含及工作、思想及生活等,具有稳定与一贯的特性。良好的领导作风保证了领导活动的性质和事业的方向,有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和领导职能的发展,增强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力,并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3)周恩来总理一生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无论中国历史、还是全世界均以其为楷模。

【案例13】: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先后选用了四个将军,他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尽管北方军队有人力、物力上的绝对优势,但从1861年到1864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却屡屡受挫。与此相反,南军首领罗伯特·李手下的每一位将领,从杰克逊开始,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严重的缺点,但是他认为这些缺点不碍大局,而他们每个人也各有所长。林肯所任用的“完美无缺”的人一次又一次败在罗伯特·李将军的“缺点”将领的手下。林肯总统觉悟了,终于任命满身是“缺点”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嗜酒如命。林肯也知道嗜酒误事,但是他更知道在北方军队所有的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运筹帷幄、以往的战绩证明他能决胜千里,对格兰特将军的任命,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问:试从领导选才用人的角度分析该案例

答:(1)本案例表明,在选拔人才上,应坚持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才也不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人才也不例外。如果认为既然是人才,就不应该有缺点,或者说既然某人有缺点、就不可能是人才,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领导者在考察识别人才时,对其优点要认识够,对其缺点也要认识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人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人才的长处与短处时须以考察长处为主,如果只注意人的缺点和错误,就可能对优点和成绩视而不见,永远也发现不了人才。

(2)本案例表明,在使用人才上,应坚持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所谓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就是要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不管其与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使用。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有宽阔的胸怀,有容人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宽阔的胸怀,容人的气魄,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其次还要善于容人之短,不要因为某人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就看不到他的长处而不予任用。宽以容才,才能出现人才济济的局面。

【案例14】:“无声的会议”和“不讲话的现场会”

——改革之初小岗村人的风险决策

1978年冬,当“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结束两年多,党的工作还在“两个凡是”指导思想下徘徊的时候,尽管在这一历史的转折关头由《光明日报》发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思想僵化,但经济改革的行动还在坚冰冻土下缓缓涌动。这一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这个全县最穷的村子,夏收之后每个劳动力分到3.5公斤麦子。据说小岗村18户人,只有两户没讨过饭,一户是当教师的李学桐,每年大约有几个零用钱可勉强度日,一户是在县银行工作的严宝才,由于吃的是公家饭,微薄工资在那个年代完全可以养家糊口。区区3.5公斤麦子,再加上微不足道的一点秋粮何以活命?小岗村当时并不出名,但“凤阳花鼓"却是尽人皆知的。“左手锣,右手鼓,打起那锣鼓

4唱一路。人家的丈夫作威又作福,我家的丈夫只会打花鼓„„”

这年秋天,严俊昌当上了队长。这个倔犟的汉子几经琢磨,在冬末的一个晚上硬是把18个户主集中在家里,开了个“无声的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一张条子:“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18岁。”就是这么一张条子,标点符号是后加上的。错别字不少,在18个人手中传来传去,不识字的就由别人在耳朵边悄悄嘀咕一番。满屋子里,除了十几个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冒烟儿,再没有别的声响。最后,严旗顺这个全村德高望重的老汉第一个在条子上摁了手印,大家随即仿效。把个白纸条上摁了红红的一片。就这样,大包干誓言在严俊昌主持下秘密诞生了。

小岗村人为了保命,偷偷地将土地包产到户,这个秘密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时村里许多人为严俊昌捏着一把汗,担心这样下去会犯事;周围的村民也很快发现小岗人干活尽是一家一户,他们莫不是分田了?终于纸包不住火,小岗村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得各级领导都跑来了。由于历史原因,领导们态度自然形成了四种情况:一种是不打招呼,看完了就走人;一种是也看了,也听了,临走时靠眼神说话,使足劲同严俊昌握手告别;再下来的不是公开支持便是非常恼怒,当时公社书记一气之下,把给小岗村的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也给扣下了。县`地区和省里不少领导均以不同方式支持了大包干,默认便是一种最好的支持。不过他们感到忐忑不安的是,一旦老天不帮忙,收成不及上年,大包干就会被一棍子打死,政治生命也就跟着完了。

1979年秋天,县委书记陈庭元满面春风,将一份统计数据交到省委:1979年全县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67%,油料增产1.4倍;小岗村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7年至1970年14年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上缴粮食12488公斤。秋末的时节,在陈庭元的积极倡导下,省委决定在凤阳召开一次“不讲话的现场会”。与会的全区四级干部不听报告、不讨论、不总结,包括小岗村在内实行大包干的几个村子,你愿看哪家就看哪家,愿找谁谈就找谁谈。结果在这次“会议”之后,分歧统一了,争议平息了,犹豫者坚定了,等待观望者“披挂上阵”了,大包干在整个安徽很快推开了。案例思考:

问:本案例蕴含着什么道理,通过案例得到什么启示

答:这个案例充分明了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创造力。以严俊昌、陈庭元等为代表的一代改革者们,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甘受苦受穷,不畏风险敢于实践,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大无畏精神及其胆略,以自己的实践行动恢复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灵活的方式宣布了我国农村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这个事实再一次雄辩证明了毛主席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由小岗村几位农民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得到了来自县、地区、省里各级领导不同形式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支持。1980年5月31日,当邓小平同志接受了安徽省委的汇报之后,一锤定音,对小岗村的大包干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说“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的首肯和支持,才有小岗村经验在全国推广,才有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蓬勃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领导干部在一些事关全局的大问题面前所持态度的重要。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决策是要冒风险的,有的有经济风险,有的有政治风险。作为领导干部,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会不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究竟举什么旗,站在什么立场上,支持什么,如何支持、如何看待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机遇,所有这些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本案例告诉我们,凡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凡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即使有风险,也要坚决地、义无反顾地予以支持。对于群众创造的新事物,这个新生事物一定要是体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创新,就给予积极支持。对于那些打着为大多数人的旗号谋取某些小集团和个人利益的所谓创新,则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尤其是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为了局部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了小集体利益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更要坚决予以打击。

【案例14】: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

一位名人向一位老中医请教健康之道。老中医指了指自己的手,又指了指自己的脸:“每日勤洗手,常照镜,如此而已。”这位名人有些不解:“知之为知之,勤洗手,讲卫生,我懂;不知为不知,一个男人,长得也比较丑,照镜何为?”老中医微微一笑:“您皆不知之。勤洗手有三益:一者去污除秽,既干净自己,又不脏别人;二者舒筋活血,保持敏感,持物知轻重,接人知暖凉;三者手净思洁,无心病何惧身病?常照镜有三益:五脏之症见于五官。‘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懂得望诊之法,既可望人,更能望己。常照镜者常怀医人医己之心,此其一;体得衣冠须知衣冠得体,体态肥瘠念及心态平曲。衣带宽狭,见得出身之是否憔悴,心之有无愧悔,此其二;人不分老幼尊卑,皆爱照镜,因为人皆爱己。爱己无过,过在所爱太过。见镜中之我而思人心中之我,由爱己推及爱人。常照镜,知以人为镜,此其三。”这位名人闻听此言,感慨系之:“听君一席话,胜吃十服

药,如愈大病!”

参考范文:干干净净做官

日前,在河南省内乡县村支部换届直选演讲中,一位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功勋村支书”的老干部,在讲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村官”时,毫不掩饰地表示要“做一个透明的人,让群众从前看到后,从左看到右。”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老支书虽为村官,却用他切实的行动和简洁的话语阐明了一个道理:做官要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做官,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确保权力干净运行;干干净净做官,这是由新时期党的任务所决定。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内改革日益深化,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对面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执政党,继续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要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的庄严使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干部队伍;干干净净做官,这是党员干部对自身最起码的要求。干干净净,是一种要求,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党历来都不缺少讲正气的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干干净净”做官的光辉典范。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等,他们的事迹传唱大江南北,经久不息。他们身为党的干部,一身正气,一心为民,始终不渝,忠心不移。他们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也用心血和生命昭示着为人做官的真谛。在物质基础日益丰富的今天,在处处隐匿着诱惑的社会,党员干部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答案是斩钉截铁的:管住自己的手,拒绝金钱诱惑;管住自己的脚,拒绝人情诱惑;管住自己的嘴,拒绝消费诱惑;管住自己的心,拒绝幻想诱惑,立足本职,安心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

党风带民风,党风促民风,身为党员干部应当处处以身作则。然而,我们还是不情愿地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温州市某区委书记带团出国考察,一去不返,经组织劝告后仍然无效,抛下责任,不知去向;深圳某区公安局副局长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充当地方势力保护伞,导致无照歌舞厅监管不力,失火酿成四十三人命案;云南某贫困县公安局政委和民政局局长,为女儿出嫁,大操大办,大罢宴席500余桌。这些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风气。这些党员干部所作所为,背离了党的宗旨,他们或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也为我们编写了一本反面教材,敲响了一记警钟:做官,须当兢兢业业,干干净净!

正如老中医所说,健康之道的秘诀是“勤洗手,常照镜”,做人为官,也要“勤洗手,常照镜”。所谓“勤洗手”,即加强学习,改造“三观”,处处展示新时期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所谓“常照镜”,则是要经常自我反省,闻过则喜、知错就改,不断改善自身精神面貌和道德情操,改进工作方式,自觉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惟有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证政治之树长青,“如此而已”。

第四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案例分析及答案一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案例分析及答案一

某局机关因工作需要,新成立了一个行政处,由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任处长,原办公室的8位后勤服务人员全部转到行政处,李佳上任后便到处物色人才,又从别的单位调进5位工作人员。这样,一个14人的行政处便开始了正常工作。李佳38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在没有配备副手的情况下,他领导其他13人开展工作。开始倒没什么,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多了。因为处里不管是工作分配、组织协调还是指导监督、对外联络,都是李佳拍板定案。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日起早贪黑,也适应不了如此繁杂的事务,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会出漏子,行政处内部开始闹矛盾,与其他处室也发生了不少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调出李佳,派局办公室另一位副主任王强接任行政处处长。王强上任后,首先,着手组建行政处内部组织机构,处下设置四个二级机构:办公室、行政一科、行政二科、行政三科。其次,选调得力干将,再从原来的局办公室选调两位主任科员任行政处副处长,在业务处选调3位副主任科员任行政一、二、三科的科长,其余科长、副科长在原13名工作人员中产生。王强采取这些做法,目的就是改变处里的沉闷空气,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处的工作效率。

这样,一个19人的行政处在三位正副处长、8位正副科长的领导下,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过了不久,行政处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糟糕了。有些下属认为王强经常越权乱指挥,他们的工作没法开展;有的下属则认为王强到处包办代替,没事找事干,和科长争权;有的人认为行政处官多兵少,没有正经干活的。不到半年,行政处又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不但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而且大家都没干劲。王处长带来的几个人也要求调回原处室。在这种情况下王强只好辞职。但他很困惑:自己工作热情很高,为什么还领导不好行政处的工作?

问:李佳和王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答案要点】:

(1)李佳和王强两次管理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违背了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不合理。

(2)李佳失败的原因:其一是管理层次太少,没有体现出分权管理原则;其二是管理幅度过宽,1:13的幅度严重失衡。

(3)王强的问题是:第一,横向部门设置过多;第二,官多兵少,机构头重脚轻;第三,领导方法不当,过于揽权,管得太宽太细,影响中层干部积极性。

(4)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第一,设计组织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一定要适度;第二,确定控制幅度应以管理事务的难易程度为前提;第三,设计控制幅度还要考虑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对象的素质等因素。

第五篇:案例分析【第四章】【有答案版】

案例分析题

1、甲公司与李某签订一份2年期劳动合同。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间李某的工资按约定工资(月薪1600元)的60%执行。如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甲公司发生经营方式调整,则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甲公司无需向李某支付经济补偿。

问:

(1)甲公司与李某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有哪些不合法之处?(2)假定双方在合同中同时约定:如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只能向甲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约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2、2010年5月,李某去一家外企应聘,声称自己是某名牌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取得了司法考试资格证书,并将自己的证书复印件交给了招聘人员。该公司急需法律顾问,于是以高薪聘请李某,请其担任法律主管,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试用期为6个月。李某自2010年5月开始工作后,在试用期内经常发生错误,特别是在一项合同审查中,没有对该合同的重大纰漏提出法律意见,导致公司损失巨大。公司于2010年12月了解到,李某的司法考试证书是伪造的。于是公司立即主张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问:

(1)公司是否有权解除李某的劳动合同?为什么?

(2)若李某此时已经怀孕,公司是否还有权解除合同?依据是什么?(3)公司是否有权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损失?

3、汪某于2008年6月1日与甲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月工资2000元,试用期8个月,试用期工资1200元。2009年12月1日,甲公司以汪某团队观念淡薄、创新意识不足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并未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问: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违法之处有哪些?(2)甲公司解除合同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3)如果甲公司与汗某签订竞业限制条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试用期8个月违反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最长使用期6个月

试用期工资1200元,违反了试用期工资应该不低于约定工资的80%为1600元,(2)不成立,不属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理由。

(3)汪某应该为甲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4、甲公司与王某于2006年10月5日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2006年11月2日王某到甲公司正式报到上班。其后公司发现王某不能胜任工作,提出解除与王某的合同,王某不同意,双方发生争议。2007年3月5日双方达成和解协议。2007年3月15日公司反悔,拒绝履行和解协议。2007年5月25日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王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

(1)(2分)甲公司与王某何时建立了劳动关系,为什么?(2)(3分)公司能否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为什么?(3)(2分)王某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与公司达成的和解协议,为什么?(4)(2分)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王某提起的诉讼? 【答案】

(1)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书》

甲公司与王某于2006年10月5日签订劳动合同时确立劳动关系。

(2)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甲公司应当对王某工作进行培训或者调岗后,认为王某依然不能胜任,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解除劳动关系。

(3)王某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与公司达成的和解协议,因为和解协议是双方协商签订的,不具备强制性。

(4)法院处理该案的准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注:第一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因为《劳动合同法》是2008.1.1实施的。

5、刘某在2006年1月与某厂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3年。2008年1月,该厂为刘某提供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专项培训,培训费用为2万元。双方就此达成补充协议。约定刘某培训结束后,应为该厂继续服务5年。刘某如违约,应承担违约金2万元,并退回用人单位在其培训期间支付的工资9000元。问:

(1)(6分)若刘某接受培训后回厂工作。工作2年后,刘某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刘某最多应当承担多少违约金?刘某是否还应退回培训期间的工资?为什么?(2)(3分)若刘某接受培训后未回厂工作,而是去了另一家公司。因为刘某的不辞而别给该厂带来损失5万元。该厂除请求刘某支付2万元违约金外,能不能请求刘某赔偿损失,为什么? 【答案】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若刘某接受培训后回厂工作。工作2年后,刘某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刘某最多应当承担12000元违约金。而且,刘某不需退回培训期间的工资。

(2)若刘某接受培训后未回厂工作,而是去了另一家公司,是明显的不诚信行为,用人单位因此而遭受的损失可以要求刘某和新公司赔偿损失,但需要举证证明损失是因为刘某而造成的,要求二者承担连带责任。

下载村乡干部考公务员公开选拔案例的分析(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乡干部考公务员公开选拔案例的分析(有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有答案的)

    案例一、S公司的管理困境: S公司是J市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由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1994年合作创办。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几位合伙人主动提出不领取工资直......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案例分析及答案二[合集五篇]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案例分析及答案二 孙建峰经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出任某局局长。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党组针对后勤工作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浪费严重的实际,研究制订了......

    2014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关于农村)

    案例1 某县新上任县长有下乡调研的习惯,但近两周因连续开了几场会以及有重要接待任务,有一段时间没有下去调研了。某个周日同办公室主任及林业局长一同下乡调研林业发展情况。......

    管理案例分析形考册-全部答案

    电大管理案例分析形考册答案 作业 1 一、判断题 ×√√×× √×√√ × 二、单选题 B C A B D 三、多选题 ACD ABC ABCD ABC BCD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案例教学的重......

    公务员案例分析题答案

    1.某县某局2006年为了 严格公务员管理制度,引进优质人才,录用3名新公务员,其中一名MPA毕业生安排在该局副局长职位,提升了该局的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年度考核中,有15%的同志评......

    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分析案例一、深深浅浅话海尔(理论来源p37)1. 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吗?答:否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营长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海......

    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分析答案 2009 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 第一题 某工程监理合同签订后,监理单位负责人对该项目监理工作提出以下5 点要求: (1)监理合同签......

    案例分析答案

    公共卫生专业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一、(11分) 由某县卫生局组织实施。(5’) 应当使用《产品样品采样记录》(3’)、《检验结果告知书》(3’)。 问题二、(12分) 还应调取水厂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