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的心理动力法则

时间:2019-05-15 03:0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系统的心理动力法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系统的心理动力法则》。

第一篇:家庭系统的心理动力法则

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关系空间,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人生价值的方方面面。许多婚姻问题与亲子关系问题,归结到一点,是家庭系统出现了紊乱,家庭秩序遭到了破坏。

心理学认为,成人与儿童青少年身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皆源于家庭系统成员之间关系的混乱与扭曲。决定家庭成员关系的动力是“爱的牵连”与“爱的流动”。因为爱,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可能对另一些成员的疾苦熟视无睹。譬如,在一个“闹离婚”的家庭中,孩子就会“生病”,以此来阻止家庭的分裂。在一个母亲残疾而生活不便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就会很“懂事”,并像“小大人”那样照顾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分担母亲的责任。这就是爱的动力和爱的救助本能。

在家庭或家族系统中,存在一些爱的动力法则,这些法则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着极为隐秘的影响。了解这些法则,对于理解你自己的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冲突是非常必要的。

1、系统平衡法则——正常的“父、母、孩子”三口之家,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孩子依恋父母,敬重父母,三人之间的“三边”关系都是“正性”的情感,这是最理想的家庭结构。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出问题,是“负性”情感连接,孩子就会处于“分裂”状态。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放弃对父母中“某一方”的正性情感——譬如放弃对父亲的爱,以便和自己的母

亲保持亲密与认同——以此恢复系统的平衡。这就是家庭系统的平衡法则。

在父、母、孩子所构成的家庭“三角关系”中,最理想的关系是“三边正性关系,有人把它描述为“等边三角形”关系。但是,大多数家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受系统平衡动力的影响,“一条边”上的关系出问题,势必引起另外“两个边”的关系调整,而调整的结果往往是“两负一正”的关系,而不会是“两正一负”的关系。譬如,妻子与丈夫闹翻了脸,儿子也会与父亲翻脸,这样才能维持母子之间的好的关系,对于或者儿子选择维持和父亲的关系而疏远自己的母亲。二者必居其一。因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同时失去父母的爱,是难以承受的。

你需要记住,在一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决定性的关系,因此,改善家庭关系的关键,首先在于改善父母双方的婚姻关系,而不是单纯就亲子关系进行调整。

2、系统隔离法则——在一个家庭中,不同成员处在不同权利等级上,相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其中,父母的权利和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处在权利的较高位置,并承担更多的责任。父母不仅要履行生儿育女的义务,而且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爱。但是,父母却没有权利将自己的情感困惑、个人隐私与痛苦展现在孩子面前并要求孩子承担责任,同样的,孩子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解决父母的问题。因

此,婚姻隐私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隔离在亲子关系之外。这就是系统隔离法则。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都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一法则,他们在面临自己的婚姻矛盾或配偶一方的婚外不忠时,不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哭哭啼啼,就是拉上自己的孩子一同参与对丈夫(或妻子)婚外情的跟踪调查,或者让孩子为自己评理、决定“是否离婚”等等。这些做法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3、系统优先法则——家庭以及由一些不同代际的“家庭系统”构成的大的“家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家庭与家族成员的关系,应该遵循优先法则,否则,家庭系统中爱的流动就会出现紊乱。家庭系统优先法则为:

——在一个家族系统中,后出现的家庭系统优先于先出现的家庭系统。一个人先是自己与父母构成的家庭系统中的成员,成人后结婚生子,有了一个新的“三口之家”家庭系统。依据此法则,这个人自己的婚姻家庭关系应该总是优先于他和父母的原生家庭关系。

——在同一个家庭系统中,先出现的关系优先于后出现的关系。夫妻婚姻关系是建立一个完整家庭的前提,因为这个关系,才出现了子女,于是有了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时候出现的关系。依据此法则,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婚姻关系应该优先于亲子关系。

如果一个男人违背优先法则,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把自己的父母看得太重,一旦恋爱结婚组建新的家庭,配偶和孩子都会觉得自己“不重要”,由此产生“局外人”的自我感觉,往往难以溶入他的大家庭。难怪对这样的男人,妻子常常抱怨:“我给他说一百句话,还不如他妈一句话顶用呢!”妻子和孩子无法从这个男人身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必然导致婚姻危机以及亲子关系发展不良。

另一种违背优先规则的情况,则更频繁地发生在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婚后有了孩子,于是夫妻中的一方(大多数情况下是妻子)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情感投注到孩子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和配偶的情感需要,直到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仍然不能够恢复对夫妻婚姻关系的关注,孩子成了夫妻关系中的唯一纽带。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因升学或工作离开家庭系统,就会出现婚姻危机与冲突,并可能导致中年后离异。

4、系统补位法则——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孩子的父母中的一方因为生病离世、离异、常年不在家或者因“性格缺陷”不能发挥正常的父母角色功能时,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会倾向于去“填补”或“替代”这个空缺的位置,并发展出与这个位置的角色相匹配的个性特征。如果这个空缺的位置是父亲的位置,孩子会发展出较多的父性特质,譬如很会照顾妈妈,很会照顾弟弟妹妹,很会体谅孤独无助的人等等;如果这个空缺的位置是母亲的位置,孩子的母性特质会加强,甚至变成一个极为母性的“小妈”。这就是系统补位法则。“补位现象”在离异后的单亲家庭中极为常见。

从子女心理发育的角度说,过度发展的补位现象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是一种心理创伤,“补位”同子女的“性心理的发育”和“人格面具”有较为直接的病理关系。据个例子,如果一个女孩子因为父亲“长年累月”离家在外,而且不关心母亲和自己的情感需要,不关心家庭,而母亲又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依赖型”的母亲,这个女孩会怎么样呢?她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某种“男性化的”、“强悍的”、“假小子气”的人格品质(这其实是一个人格面具而并非女孩的真实自我),以保护自己的母亲和承担父亲未能承担的责任。如果情形足够严重,这个女孩完全可能在青春期变成一个同性恋者。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子女面前,父母责无旁贷地承担其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成熟稳定地发挥父母的家庭功能,独立处理承担自身的焦虑与痛苦,勇敢坚强做人,快乐轻松生活,才是解除家庭“补位”倾向的根本途径。

第二篇:心理团体动力论文

心理动力团体治疗的临床应用

长春市心理医院 朱宏博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心理动力性团体治疗概念以及作者四年来动力性团体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临床应用体会。并探讨动力性团体治疗的作用、过程,动力性团体治疗的治疗性因素如何影响治疗的进程以及动力性团体治疗的特点。结论:动力性团体治疗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整合人格、心理减压、修通自我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更多的人受益。

关键词:动力性团体治疗 团体治疗作用 应用体会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sychodynamic Group Therapy

by Zhu Hongbo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concepts of Psychodynamic group therapy, experiences as a leader of Psychodynamic group therapy for 4 years clinical practices.It demonstrated the effects,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dynamic group therapy and how the healing factors

work on certain progress during the therapy.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Psychodynamicgroup therapy can help its' participant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relationships,conformity of their personality, relieving stress, working through theirselves.it should be carry forward in order to help more people.Key Words: Psychodynamic group therapy, the effect of group therapy, experience ofclinical practice

First-author’s address Changchun Mental Health

Hospital,Changchun,Jilin,130000,China

团体动力的概念是由Kurt Lewin提出来的,是指一些相互作用的力量,这些力量定义了整个团体要如何发挥其功能。团体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在家里父母把他们个人的价值观传递给子女,在团体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作用于其他成员,促使他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团体动力就是这些促进改变的力量[1]。

心理动力团体治疗,又称为团体精神分析。它是由团体、团体成员和团体领导者组成的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使团体成员在安全的环境里得以将早年关系模式重现,冲突和情感外化在团体中,通过成员之间互动、反馈、回应,来探索潜意识的愿望、冲突、情感背后的意义,通过移情、阻抗的分析得以在意识层面理解,达到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人格整合和获得修通。动力性团体治疗是非结构式的团体,不预设主题,通过小组自由流动,使潜意识的内容浮现出来,呈现在小组中去体验和人际互动,最终达到治疗目标。团体成员有6-10人组成,在每周固定的时间进行团体活动,时间持续1-2年。

作者把四年来带领动力性团体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分享如下:

一、动力性团体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在2009年---2012年10月期间,先后带领和主持了10个动力性治疗团体,取名为“心理动力成长小组”,采用心理动力取向团体治疗模式。每次小组活动进行90分钟的团体体验。小组设置如下:每个小组6-10人,每周一次,共分三个阶段,每阶段12次,全程参加共36次,72学时。分时限性团体和缓慢开放团体。最长的缓慢开放团体进行了124学时。共累计团体心理治疗实践1000学时。每个小组成员都是通过公开招募,本人自愿原则,每位报名者都经过领导者50分钟的访谈,经认真筛选,由符合条件者而组建。参加者需提前付费参加。团体成员人数够时即封组。对团体成员宣布小组设置等。团体领导者在团体成员入组前逐一介绍小组设置,并要求大家遵守小组规则,签署合约书。

小组成员有以下人员组成: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和有心理困惑并有成长愿望者。

小组设置:(1)保密原则,成员离开小组不能与任何人谈到小组成员的名字和小组讨论的内容;(2)小组是以探索和成长为目标的,成员之间不可以发展社交性关系,团体治疗师和成员之间不能有双重关系;不许有小团体;(3)小组成员本着尊重、真诚、接纳的态度,积极投入团体中,积极反馈和参与。不许有人身攻击;否则会被退出小组;(4)小组成员在互动中不能有身体的接触,鼓励用语言表达任何想法和感受;(5)小组活动时手机要求关机;(6)参加小组活动前不能喝酒,否则不能参加;(7)小组成员达到治疗目标想离开小组需要提前三次告知团体等。

本文中小组成员参加“心理动力成长小组”的目标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人际关系和谐、发现和尝试解决内心冲突、释放内心焦虑情绪、学会动力性思考、处理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模式、解决心理困惑、内心强大和人格完善等。

二、动力性团体治疗作用的探讨

(一)动力性团体治疗的过程

本文作者带领的10个“心理动力成长小组”采用动力学取向团体治疗模式,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工作,主要是在团体人际互动中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改变

[2]自己,其团体治疗过程主要包括重新体验、分析、讨论和理解过去经历并修通

潜意识中的自我防御和阻抗。修通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概念,是指重新理解过去的经历并克服阻抗,使患者源于童年的心理障碍得以消除,并通过新的领悟作出行为选择。在团体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中,感悟力和理性思考很重要,而与自我认知相关的感受和记忆则更为重要。因为患者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构自己的过去,解决压抑的内在冲突以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受潜意识的影响。这个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通常都是长时间、深入剖析的过程。

(二)动力性团体治疗的治疗性因素

本实践中作者在带领10个“心理动力成长小组”治疗实践中获得一些实践经验,即动力性团体治疗需要在设置的框架内进行,动力性团体是否在工作状态至关重要,工作的团体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包括团体成员因素和领导者(治疗师)的因素。

1、小组成员因素

小组成员条件包括:小组成员首先要有改变的动机;对团体的信任;自我暴露、自我开放的态度,真实的呈现和表达自己;给予反馈和回应;具有容纳团体的焦虑的能力;在团体容器中发展自主性,摆脱依赖心理;团体成员愿意提供给团体成员间作为投射对象,即愿意成为其他成员的移情客体;具有内省和反思能力,能把团体内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内心连接,保持动力性觉察和反思,并在团体里分享和表达。

每个团体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塑造团体的进程,所以每个成员对这个团体是负责的,使团体处于工作状态,得以缓慢的发展。

2、团体领导者(治疗师)的因素

(1)首先团体治疗师确认团体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积极的投入到治疗当中,治疗师这种态度和信心在小组招募之初更为需要,可以吸纳有需求的人员主动加入团体中。

(2)分离的自我的能力(Spiltting),又称为均匀悬浮的注意力。团体治疗师在带领小组过程中能够保持动力性觉察,即一方面投入情感在小组,感受小组的感受,并且观察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始终保持一种觉察(分离的自我),思考小组发生了什么,并且分析小组的主题和进展情况,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3)动力性团体治疗师需具备动力性治疗的学习和训练、陪伴、倾听,干预、反馈,带领团体稳步的前行。

(4)团体治疗师允许自己成为组员移情和投射的客体,团体带领者成为成员们幻想的对象。团体领导者根据自己的反移情进行共情性的回应;能够承接小组成员投射过来的情绪,比如愤怒、攻击等。

(5)团体治疗师是能够提供滋养的父母。在团体中成员像孩子,团体像提供滋养的父母角色,对团体治疗师来讲,成员能够接受所有这些角色,把治疗师放在某种角色当中。作为团体治疗师要有足够的灵活度,行使自己的功能。

(6)团体治疗师的任务:

(a)团体治疗师是团体的保护者,首要任务是保证过程的安全性。团体领导者要去创造一些有弹性的界限,而这些界限要可以确保团体的完整性,但却又不会太过松散以致于不顾及团体架构和安全。

(b)团体领导是专业的权威,整个团体是治疗的权威,Newton(1973)比较了身为父母的的、任务,他把父母的角色视为是一种机会。他认为父母式的移情架构是治疗者在管理外在关系时的角色-----在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

(c)心理动力的治疗师倾向于跟随而不是去引导团体的进程,领导者运用真正的权威来建立可行的治疗界限与机转。

治疗者的角色包括包容和内在处理(代谢)这些强烈的情绪,为的是要运用它们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d)团体治疗师需要有节制的态度,不提供暴露个人信息,帮助移情和投射在团体里展开。团体治疗师在个人参与以及职业节制中获得一种平衡。但是不能过于沉默,因为过于沉默会给小组带来很大的焦虑。

(e)治疗师干预的性质和时机;

领导者在此时此地的任务,让团体在此时此地是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团体领导者要时刻观察团体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领导者即是观察者兼参与者。有效聚焦于此时此地有两个阶段:此时此地的体验和历程阐释。治疗师在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2]。

(三)动力性团体治疗的特点

本文作者在带领10个“心理动力成长小组”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和体会到团体的动力,自由流动的人生主题、真实情感的交流、人性的深层动机、关系的连接、潜意识冲突的呈现、内心愿望和需要的表达等都会在某一时刻去体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完成理解和修通。本项团体治疗实践显示:动力取向的团体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退行

动力性团体治疗和个别分析性治疗一样,在安全的治疗框架内团体成员会退行到他(她)早年创伤的时间点,使早年的内心需要、冲突、情绪、幻想等被重

新激活,在小组中再体验,藉由小组抱持的环境、尊重、接纳的态度,治疗师的面质、澄清、解释技术的合适宜的应用,使团体成员的核心冲突和关系模式被修通而获得成长。

2、呈现早年家庭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

团体不仅提供了一个社会缩影,使成员的适应不良性行为清晰地展现出来,而且它还是实验室,常常十分清楚地显示出行为的意义和动力(Yalom)。

3、移情和投射性认同

动力性团体治疗和个别治疗一样,有移情的发生,每个人会将潜意识的、童年习得的、动力性起作用的模式带入真实的关系中。这意味着个体—独立于相遇的意识层面原因—用其重要的婴儿期构建特性塑造关系。移情和重复的强迫行为对于了解一个人内在的行为和感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观察要点[2]。潜意识的驱力、期望、情绪以及防御机制在人际沟通上的表现以及这些部分对于形成移情性神经症的影响,都是在分析性心理治疗里面最重要的中心概念。移情是无处不在的,无所谓好坏,移情可以存在于团体,也可以存在于团体成员;也可以存在于关系水平。举例说明移情在团体中的表现,比如治疗师被理想化,也会被妖魔化或被贬低(处于嫉妒和依赖),治疗师可以利用移情和反移情工作。团体的共情是团体要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人际互动中有投射性认同参与其中。

Bion提出的容器概念也是团体治疗重要的理论来源,他描述了治疗团体的发展过程,他对于在团体发展的不同需要进行了清晰的理解和阐释,如他认为治疗前期需要建立信任和培育一种适当的养育性环境,中期需要处理内在冲突,特别是分裂和投射性认同,后期目标是建立亲密感,处理分离焦虑[3]。

4、在团体里报告梦的意义

在团体里讲述的梦首先具有个人的意义,其次对团体有意义。在团体分析过程中,你可以聚焦于成员个人和/或团体整体。你可以给出针对个人的解释,也可以针对团体做解释。Foulkes,S.H说对个人的解释也是对团体的解释,对团体的解释也是对个人的解释。在团体里报告的梦总是具有与团体相关的意义,即梦与团体整体或某些团体成员有关。在团体过程中报告的梦会受到了团体过程的影响,因此我们把这种类型的梦称为团体的梦。

5、关注此时此地

和个别治疗不同的地方是,团体心理治疗能够花更多的时间,从此时此刻的观点来了解个案的移情,当前的生活、生活史等等丰富的经验。修通不仅是将旧的记忆一再重复的拿出来整理,也不是将旧的问题一再拿出来检视;真正团体的修通,是指团体的成员有许多的机会,能够看到自己当前扭曲和病理在各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和情境中呈现出来。修通也可以出现在,团体成员能够将团体内获得的洞察经验和现实生活经验以及生活史种种丰富的资料之间做成连接,而达成修通的效果[1]。

6、视团体如整体

团体就像是演出的背景,团体成员是在前台,团体治疗师要既关注前台又要专注整体背景。每个成员只是做为团体前景和背景时才得以被理解。Bion就是对团体整体进行反应的。团体成员精神问题,代表整个人际功能的障碍。通过成员个人把团体的冲突代言出来。所以团体治疗师在对团体解释的时候,把团体成员呈现的问题看成整体主题来解释。去推动团体时让每个人得到他(她)要的东西。

(四)团体治疗的治疗因子

Alonso和Swiller(1993)曾经摘要地列举出团体心理治疗中三个重要的治疗痊愈因素[4]:

(1)能够成功的挑起成员人格两难的矛盾部分;(2)能够让自己暴露而且解决感到羞耻的秘密;(3)能够感受到支持,而且看到成员之间共同的期望、害怕以及痛苦;(4)能够重新整合分裂出去的自我。

学派中,Harry Stack Sullivan和Yalom(1975)列出了所谓的治疗因素,主要是经由观察团体的每一个成员、期间的互动以及整个团体系统而来;经由二

[5]十年的修正,总共列出了十一个因素

(1)重塑希望;(2)问题的共通性;(3)传递信息;(4)利他主义;(5)原生家庭团体的矫正性经验重建;(6)提高社交技巧;(7)模仿他人的行为;

(8)人际的学习;(9)团体的凝聚力;(10)情绪宣泄;(11)存在的因子。

本文作者通过带领10个长程心理动力成长小组的实践显示,以上团体治疗的疗效因子都有所体现和发挥作用,小组成员在团体中投入人际互动时,这些疗效就会产生,也证明了团体治疗的作用广泛和实际,带给人们的帮助很大。本实践显示小组成员在结束团体治疗时,都有收获和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原来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变得有安全感;

2、敢于去掉防御,变得真实和自我;

3、学会与人建立和享受亲密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

4、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

5、内心变得自由和灵活;

6、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

7、情感变得丰富和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

8、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9、内心变得强大,有自主性;

10、理解、接纳自己和人格逐渐完善等。

实践显示,动力性团体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是显著的,动力性团体治疗是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整合人格、心理减压、修通自我的治疗方法。目前,团体心理治

[6]疗应用越来越广,韩永慧报道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李梅花[7]报道团体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值得推广使更多的人受益。

通过团体治疗实践,作者感到动力性团体治疗的魅力,只有将自己投入团体中才能获得实践和成长,这也是一个体验、实践和内化的过程。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的经验将会延伸到他(她)的生活当中;此项工作对团体治疗师的挑战还是很大的。团体治疗师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接受督导。参考文献:

[1] 张姝婧.小型心理动力团体理论操作的历史[J].科教导

刊.2012,1(中):220-221

[2] 孟昕.浅谈团体精神分析疗法[J].今日南国.2008,7(97):208-212

[3] 缪绍疆,张红,童俊等.双治疗师式集体治疗在心理病房的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6,18(5):315-318

[4] 唐慧芳,孙肇玢等译.心理动力团体治疗[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89

[5] 李敏,李鸣,译.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

[6] 韩永慧.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5(13):69

[7] 李梅花.心理病房中开展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49(30):314

本文作者朱宏博,论文已发表在《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家庭与法

家庭与法

酒泉四中九(13)尤鹏

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我们的第一堂课,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记得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有人曾做过一次试验.问:“如果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回答:“打他,跟他拼了.”接着问:“为什么?”那些同学便说:“爸爸妈妈告诉我,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一些,不能受窝囊气.”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 我庆幸,爸爸妈妈从没用这样不正确的思想教育我.但是,那些同龄人的话仍让我震惊.大人们是注意言传身教的啊!难怪因早恋而怀孕的少年犯刘美娜对着她的父亲指责道:“你成天在家看那些三级片,你有什么资格管

我!”家庭教育的影响,难道还不足以引以为戒吗?

邓小平爷爷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正在叩响法制大门的学生,对所谓的法制只略知一二,但是迎着时代的朝阳,法制对于我们来说再也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它引导着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的学习,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只有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制知识,才能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我们广大青少年只有认真学习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知法的人;因为只有知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借助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朋友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国家是法制的国家,而法制的国家只有尊重法律的人民才能创造出来。我们只有将法伴随于我们的身边,从自己做起,宏扬法制精神,学法、知法,做守法、用法的中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这个时代!

第四篇:自我心理暗示法

自我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暗示作用的本质

暗示也是利用潜意识的作用原理,各种各样的暗示,会给潜意识接收。当然,潜意识也不是盲目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存在着沟通和联系。但由意识控制潜意识的能力各人是不同的。同时,观念的形成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内因方面,主观检验的水平由各人的智力结构和素质而定。

积极补偿法

即利用愤怒激情产生的强大动力,找一件你喜欢的工作埋头猛干,或拼命读书,或伏案疾书,用良好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使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动力得到积极地运用。

第五篇:小学生家庭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方法”在家庭中对孩子辅导的应用探索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Fiona妈妈

(儿童教育交流请加QQ:1418260047)

我并非心理学专业从业人员,但一直对心理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我朴素地相信,一个孩子在幼年、童年的经历,对他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父母和家庭,对他自身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关系。至于道理何在我并不清楚,这也是我来到心理所研究生班学习的初衷。

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对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多,也更加系统,从而也加深了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尤其是通过对心理治疗方法的学习,使自己更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也会对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沿着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反思。

作为青少年心理学的学员,我在这里分享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理层面上的一些辅导的小例子。也许在许多人的心里,“心理治疗”是针对心理病患的治疗措施,在普通人、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无用武之地。而我认为,心理学更大的意义恰恰在于对一些心理问题的提前干预,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其干预的意义远比“治疗”显得更加重要。

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孩子的情况。

【基本信息】Fiona,10岁女孩,独生女,北京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从事于文化传媒公司,母亲(本人)曾为外企职员,目前正创业小规模网络公司。父母均比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来自祖父母一辈的干预。父母鼓励孩子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孩子对音乐、美术、舞蹈、体育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孩子喜欢户外运动,身体素质好。一家人每年旅游,孩子去过大半个中国,也出国旅行过。和父亲相比,母亲对孩子的学习关注更多一些。孩子业余时间不参加任何关于主科的学习辅导班。家长不认同辅导班,也不愿意让孩子拔苗助长。孩子在班级里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三年级竞选担任大队委,四年级又竞选成功年级里唯一的副大队长。在班里兼任班长、语文课代表。和同龄孩子相比,似乎更安静一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班主任老师给的评语是“不多说,不少做”。父亲很认同女儿的这一点,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母亲有时会觉得孩子长大后,这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有可能会吃亏。母亲很重视与孩子的日常交流,母亲经常会主动将自己白天的工作、遇到的人以及目前的压力讲给孩子,目的是建立一个平等平和的交流氛围,得到孩子学习环境、朋友、师生关系的一些信息。总的来说,孩子是一个比较省心的孩子,家长基本上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因此,我对孩子的辅导重点为学习方法、好习惯的养成以及一些学业压力的疏导。

【案例1】运用认知疗法改善孩子学习中的焦虑感

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于本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 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 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 T· 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以达到改善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在认知层面上,Fiona有时会对学校里的学习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从而导致一些焦虑情绪。比如,有一次在聊天的时候,我了解到FIONA会在老师布置背课文的时候经常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背不下来语文课文”。我联想到在心理治疗中学到的认知疗法。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属于认知歪曲中的“任意推论”,即在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而做出推断性的结论,推论的结果可能会将现象扭曲活将某个情景想到最糟的情况。因此,我决定与孩子聊一聊,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有目的性的沟通来纠正孩子的负性自动想法,从而改善孩子的焦虑。

母亲(我):你经常在背课文的时候有这样的担心吗?

Fiona:不会,在背英语课文的时候就不担心,因为英语课文太简单了,又很短,几分钟就背下来了。

母亲:你担心你的背诵能力吗?

Fiona:不担心啊,每次我都是最快背完的几个学生。我只是担心万一。。母亲:如果你背不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Fiona:老师肯定会骂我!

母亲:老师骂过你吗?

Fiona:没有。因为我每次都背下来了。

母亲:想象一下,如果你真的没背下来,会怎么样呢?

Fiona:其实老师也不会骂我,老师挺喜欢我的。可能会提醒我,或者批评我一下。

母亲:你能接受老师批评你吗?

Fiona:最好别当着同学的面,否则我会很没面子。

母亲:如果老师真的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Fiona:同学们课后会议论我的,说我没背下来课文。

母亲:想象一下,课间同学们在议论你,你会怎么办?

Fiona:其实也没什么,我就不理她们好了。下堂课大家就忘了。

母亲:如果有同学背不下来课文,其他的同学去嘲笑他,这种事情你们班发生过吗?

Fiona:没有,课间大家还忙着玩,还要排队上厕所,顾不上这个。。母亲:那你认为同学们在课间议论你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Fiona:应该不太可能发生

通过母女间这样的沟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Fiona重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不仅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并不是担心背课文,而是担心同学们的嘲笑;而Fiona也会意识到,最差的结果自己也是可以接受的,何况最差的结果本身就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因此,焦虑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有些家长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能妥善对待,往往就是一句“不用那么紧张,不就是一篇课文吗,背不下来也没什么关系,以后背下来就行了。”殊不知这样并不能解决孩子的真正烦恼。

【案例2】运用行为疗法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治疗派别,是心理疗法中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它来源有四个方面,即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其治疗技术有数十种,如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行为契约、代币制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技术。其中行为契约是自我管理中的一种方式,它是指由达成协议的双方签定的一种契约。契约的内容包括一方或双方同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所必须达到的目标行为,以及还规定了该目标行为出现的强化和奖励,和没有出现的惩罚后果。行为契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确定好所要达成的目标行为,其次是规定确认目标行为的方法,三是确定行为契约的有效期,四是确定强化和惩罚的跟随条件,五是契约双方签字生效。而治疗过程主要包括行为三个阶段:行为评估,治疗和随访。

Fiona于2008年秋天成为一名小学生。为了鼓励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制作了一张表格,上面列举了各种希望她能做到的行为,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把

等。如果做到,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小红花。并且在表格的最下方标注,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可以兑换相应的物品或者其他奖励,包括出去看电影、图画书、购买喜欢的玩具等等。

现在完成了“心理治疗”的学习,尤其是行为治疗的学习,认为自己当年的这个行为还是符合行为治疗中的“正强化法”的某些要素的,比如所选择的要强化的欣慰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控制、可评价的行为。选择了对孩子比较合适的强化物小红花(也可以归为代币的一种),同时建立了代币的兑换率,并明确了兑换代币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充分相信这一代币体制。

通过一学期的坚持,Fiona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意识地管理时间,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3】运用行为疗法干预孩子的“强迫性念头”

虽然从来没有上过任何奥数辅导班,但是Fiona的数学学习成绩很好,并深得数学老师的宠爱,老师也对Fiona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这种良好的预期落在孩子身上,便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压力,慢慢积攒下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尤其是对于Fiona这种容易追求完美的孩子。

Fiona非常希望每次数学都考得很好,最起码也要是班里的前几名。她觉得这样才不会让老师失望。但当最近连续两三次数学都没有考好之后,数学老师找她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之后,Fiona开始对数学考试产生强烈的紧张情绪。通过日常的聊天,我了解到她盼望每一次考试,希望考好,但是在考试之前会心跳加快,手甚至会发抖。在这种情绪下,她更加考不好,有一次这个四年级的学生甚至发生了“4-2”等于“3”这样的低级错误,丢题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跟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到Fiona在学校的课堂表现非常好,知识的理解也都没有任何问题。我意识到孩子是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于是我决定用刚学到的针对“强迫症”的行为治疗方法来帮助孩子“减压”。我想借鉴“满灌技术”,让Fiona面临她感到害怕的场面,即数学考试考得很失败。

我选择了一个宁静的晚上,先来做了一个放松练习。因为孩子有跟我做瑜伽训练的经验,我也经常在睡觉前帮她做放松练习,让她尽快睡眠。所以这一次她很容易进入到了一个宁静的状态。我象下面这样开始指导Fiona想象的内容:

“一天,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等待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走了进来,怀里抱着一摞卷子,脸上怒气冲冲。老师直接走到你的面前,抽出一张卷子,大声批评你,指责你考试只考了60多分,是全班最低分。你听了以后,不敢看老师的脸。但老师继续批评你,还说要罚写错题100遍,还说要找家长。。。”Fiona开始啜泣,继而大哭,越哭越委屈。

大约10分钟后,我让Fiona睁开眼睛,紧紧搂住她。这样的想象我们只进行了一次。可喜的是,Fiona认为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在随后的一次数学考试中,她在拿到考卷前没有急忙开始做题,而是主动先重复了一遍上次的“想象情景”,然后才开始答题。她告诉我,这回感觉好多了,心跳也不快了,手也不抖了。数学成绩很快又回归了。当她又接连拿回几个100分的时候,我也没有表示出过度的欣喜。希望能从自己做起,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给孩子创造一个宽容宽松的学习环境。

【总结】以上是我分享的3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最后要强调的是,虽然学习心理学2年了,也学到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但我认为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有了心理学的底子就开始“没事找事”,过度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生活中也有很多智慧,希望学习心理学的人能够将生活智慧和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才能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享受到充分的和谐之美!

下载家庭系统的心理动力法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系统的心理动力法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孩子家庭心理抚育

    孩子家庭心理抚育(李玫瑾教授) 一、未成年人的所有问题都是成年人造成的。我的胃口——大人喂出来的我的脾气——大人带出来的我的观念——大人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孤......

    和谐家庭演讲--美好家庭动力之源

    和谐家庭演讲--美好家庭动力之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女同胞以及在座的各位男同胞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美好家庭动力之源”。总感觉这次演讲比赛更......

    主题美好家庭动力之源演讲稿

    文章标题:主题美好家庭动力之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女同胞以及在座的各位男同胞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美好家庭动力之源”。总感觉这次演讲比赛更......

    和谐家庭演讲--美好家庭动力之源

    和谐家庭演讲--美好家庭动力之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女同胞以及在座的各位男同胞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美好家庭动力之源”。总感觉这次演讲比赛更象是......

    法检系统面试题

    本地近期发生多次信用卡诈骗案,为了引导市民提高防范意识,检察院准备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你怎么策划, 信用卡诈骗案在本地多发,不仅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还扰乱了金融秩序,我......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 12月22日下午,xx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在海燕国际旅行社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公益《家庭系统排列》咨询,中心法人代表刘吉川、理事王xx等46人参加了活动,咨询师......

    家庭系统排列案

    家庭系统排案例 一、堕胎的影响 雷蒙德和爱琳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虽然爱琳最近怀孕了,他们不想再生孩子。双方都相信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堕胎,而他们真的做了。堕胎之后,开始爱琳的状......

    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系统

    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系统 系统简介 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系统具有心理训练、身心反馈、音乐放松三大功能。是由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