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

时间:2019-05-15 03: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

第一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许多中学生在读课外书,这是可喜可贺的。而实际情况是,有的人每读一本书,总是收获甚多,可有的人书读了不少,到头来似乎长进不多。原因何在呢?恐怕就在于步入了课外阅读的误区。读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需要拟定计划,需要静得下心。就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眼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走出以下五个误区。

误区之一:追踪读流行

去年流行黑色,今年时髦米黄,服装行业年年在变化。读书,近来似乎也在流行,一会儿言情热,一会儿隐私热,一会儿汪国真的诗,一会儿小女子散文,一会儿又是《学习的革命》„„于是,有些同学就跟着书店广告走,看着刊物介绍读,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这实在是一种缺乏个性、缺乏主见的读书法。读书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读。读书不是穿衣戴帽,不用赶时髦。追踪流行读书,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是零乱的、没有系统的,不可能获得扎实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识。读书不是为了增添谈资,不是为了装璜门面,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真才实学。因此,读书要有华罗庚先生所说的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要力戒浮躁,要有钻劲。

误区之二:热衷读休闲

读书确实也可以作为一种消遣、一种休闲,但读书不能专门读那些关于风流韵事、名人轶事、惊险奇事、骇人听闻的大案要案之类的闲书。读休闲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一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罗曼·罗兰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专门读通俗的浅层次的休闲书,等于在凿一口口没有水的浅井,永远也喝不到甘甜的清泉。作为想武装自己头脑的中学生,休闲书可以读一些,但必须把课余的主要精力与时间花在读高质量、高档次的书籍上。高质量的书,读起来肯定要艰难些、枯燥些,但其滋味往往是越啃越浓,越嚼越香。

误区之三:偏爱谈名人

多读些名著,这对人生是极有益处的,因为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生活的经典,是文化的精华,真理的载体。然而,有些中学生不大喜欢读名著,却非常喜欢读名人:读名人自己写的书或名人出钱请人写自己的书,特别是当代歌星、影星、媒体主持人、体坛明星等的书,有些同学喜爱至极,这类书出一本他就买一本。偏爱读名人,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崇拜心理。他们是追星族,迫切希望知道名人的一切,包括吃喝住行之类的生活琐事。二是想从名人的书中探究到成名的奥秘。其实,这是一种较为幼稚的读书方法,其意义甚为微茫。名人的书不一定是名著,有不少还可能是粗制滥造的。追星,永远不可能使自己成为名星。名人的成名自有其成名的特定条件和环境,真正可以借鉴的地方恐怕并不多。应该说,名人有两种:一是因写书而出名的,一是因出名而写书的。对前一类名人的书,我们不妨多读些,因为里面确有真货;对后一类名人的书,那就不一定要读了。读后一类名人的书,作为偶尔消遣尚可,倘作为正经事来做,那是大可不必的。

误区之四:寻章读妙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是为了用,读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还要看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有些人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同学在读书时,通常用搜寻的眼光,寻找名言,摘录妙句,有的还把它带在身边,反复吟读,直至能背诵。这虽然也是用,但毕竟是小商贩式的零打碎敲,其目的太功利了。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全面领悟,在引用时还可能出现断章取义、生吞活剥等情况,以至贻笑大方。

误区之五:专心读习作

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荟萃》一类的书,有些同学还读得非常专心,一篇篇仔细分析,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应该说,中学生可以读一读同龄人的习作,但不宜多读。因为同龄人的习作,就其内容来说,它所反映的大多是中学生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与阅读者本人非常接近,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也与阅读者本人比较接近。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扩大视野,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境界,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因此,课外所读之物的内容要尽可能不同于中学生平常的生活内容,艺术上也要尽可能是远远高出自己的经典之作。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中学生习作毕竟是习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毕竟与成人的经典之作有较大的距离,如果老是以同龄人的习作为主要课外读物,那很有可能永远停留在“习作”的层次上。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

上述误区的存在,不但影响了课外阅读的质量,而且不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易培养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阅读素质。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这些误区,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

对策之一:辩明关系,提高认识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首先必须帮助学生辨清这样几种关系,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一是流行与需要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流行的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课外阅读应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读物,无需赶时髦。二是名人与名作的关系。名人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名作,不一定都要阅读,对那种正走红的影星、歌星的书,更要慎重选择。三是消遣与求知的关系。边消遣边求知自然也有,但真正高深的、复杂的知识往往是无法在消遣中获得的,往往需要通过艰苦的攻读和坚韧的钻研。四是引用与积累的关系。读课外书不只是为了引用几句名言,重要的是积累,语言的积累、材料的积累、思想的积累以及气质的积淀,引用只不过是语言的积累。五是习作与杰作的关系。习作可以读,但要尽快跳出习作这个稚嫩的操场,要多读些精品杰作,只有多读杰作,才能深入海阔天空的艺术境界。

对策之二:广泛涉猎,开列新书

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和无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有什么书可读,应该读什么,或者读来读去就是那几本父辈和祖辈们读过的书。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的出版业是非常繁荣的,书报图书的出版发行量每年都在增长,其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也颇多。遗憾的是,许多教师都不清楚,如果要他们开列书单,恐怕只能开出《红楼梦》《三国演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只能开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只能开出《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至于80年代、90年代出版或翻译的书,有的教师可能一本也开不出来。这些书当然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但它毕竟与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毕竟是历史的产物,作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多读一些反映现实社会、表现当今世界的书。而这些书的推荐和介绍,责无旁贷地应落到教师的肩上。因此,教师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或阅读新近出版的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教师不应除了课本和参考书外什么也不读,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课外阅读。

对策之三:把握个性,分别引导

中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读政治类的,有的喜欢读军事类的,有的爱读历史,有的爱读文学,有的也许爱读琴棋书画方面的。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他们的阅读个性,有针对性、有侧重、有计划地分别引导他们阅读。在具体引导时,我们既不能采取他们爱读什么就让读什么的完全自由式阅读,也不能采取不管兴趣爱好如何,硬性规定的绝对命令式阅读。要坚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侧重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个性给予合理引导。对基础扎实、各方面发展平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爱好方面再多读一些书,争取有新的超越;对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有严重知识倾斜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虽然感觉阅读兴趣不大却又非常重要的读物,以弥补知识缺陷,争取达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指导,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

对策之四:具体辅导,形式多样

学生爱读休闲书,爱读同龄人的习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读这类书轻松省力,读经典之作既费力又费神。为了引导学生读一些上档次、有质量的课外书,辅导是不可或缺的。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或者读物一发就算完事。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或内容生疏的读物,教师最好在学生阅读前作些具体辅导,或背景说明,或评价分析,或提挈要领,或释疑解难;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往往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作些分析评价,学生可能会一下子豁然开朗。就辅导形式来说,也是很多的,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印发相关材料,可以出黑板报,等等。辅导,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难度大、任务重的工作,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必要的辅导,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高质量、高难度读物的兴趣和能力,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是有益终生的。

对策之五:组织交流,奖励优胜

课外阅读之所以随意、无序和低效,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没人指导或指导不得法,指导面不广。老师毕竟精力和时间都有限,而且由于年龄和理解上的差异,有些指导可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如何弥补这个不足,笔者认为可以用组织交流、奖励优胜的办法。同学间的交流是最直接的,较贴近的思想传递、情感碰撞,通过交流可以使一些人很快明白应该读什么或应该怎样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学校可每学期都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活动,或演讲,或征文,或办报刊。交流可按班级、年级、校级等不同的层次进行。对其中的优胜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二篇: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以焦作市某学校为例

【摘要】本调查是关于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通过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各个群体对课外辅导班的了解和认知的程度,核心在于了解学生对辅导班的态度——他们是否真正出自己的意愿、是否真正喜欢所开放的各类科目,旨在将他们的现状进行还原。

【关键词】 课外辅导 现状调查 了解 认识的程度 意愿

一、调查的背景以及调查的概述

本调查是以焦作市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老师以及课外辅导班为对象,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讨关于辅导班的现状为人们提供一个对辅导班大致的宏观的认识。

(一)关于调查地点的选择

本调查的地点选择在焦作市区内笔者的母校,选择本地方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本地的辅导班相对的较为集中,且办学的类型有所不同,能够多方面的获取信息。二是笔者对母校更加熟悉,这样可以很轻松的和老师进行相应的沟通,并能后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二)关于调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禁忌和猜疑,这就需要及时的化解遮蔽,或者利用其他的方式掩盖的遮蔽其真实的调查的意图,所以在获得真实的信息和维护调查者的意图利益之间就存在以个灰色的地带,这是较难的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要灵活的处置,采取变通的方法,技巧。

首先是以一种诚恳的口吻和语气来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是否会他们造成利益上的损害,其次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被调查者的耐心,合作和态度都是比较的重要的,相对的比较极端的一个案例是,如果被调查者真的很忙,但是你还在那儿软磨硬泡,这就难免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察言观色,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调查,最后的一点也是比较的重要的,这牵扯的关于伦理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对他们的名誉,以及以后的发展和当前的利益造成任何的损害。

(三)关于本调查的意义

对于本调查不仅有理论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方面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理论研究都是纯理论化的,在某种情况下他忽略了问题的现实的价值,通过本调查,可以给我们一个实际的认识,那就是当前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到底什怎么样的,是否真的就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样就可以把我们所调查的相关结论应用于关于辅导班的实践当中。

我国中小学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老师、家长在学生正常接受的教育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奥数班、网校、家教等辅导训练。而此类辅导训练往往是有偿服务。虽然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并出台一系列减负政策,希望减轻学生额外负担,但现实生活中课外有偿辅导却屡禁不止,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的经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其利弊对当前及今后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有深远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中学生作为祖国最有朝气的一个人群,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辅导班现状呈现在打中面前,让社会对这种现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确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初中生,共发放问卷24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我们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类型、时间、形式等方面:

(一)目前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情况

被调查初中学生参加的比重接近九成,占88.1%。从数量上看,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参加了一个辅导班,参加两个课外辅导班的占26.1%,有22.7%的学生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辅导班,可以看出,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说明在大多数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

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比重

40%30%20%10%0%初中生二个一个三个及以上没有(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类型

调查发现,选择语、数、物、化等纯文化类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占74.1%,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选择第二位的是各类学科竞赛班,8.0%;艺术绘画类,7.4%;体育运动类,5.5%;科学活动类,2.5%;其他包括棋类、外语类、记者班等的占1.8%。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学子在选择课外辅导时将目光投向了文化课补习与提高,将其作为一种巩固课内基础、学习主课知识的途径,这仍然是多数学生与家长的主要认知。其次,选择考级考证、竞赛辅导两项的比例也占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不乏一定功利性,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学习针对性较强。再次,选择音乐和艺术的共占19.5%,体育运动的7.4%,由此证明中小学生和家长对培养艺术情操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越来越开始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作业辅导选项鲜有人问津,意味着多数学生的补课着重讲解知识而非只做习题,这一点值得称道。素来是冷门项的科学类辅导班得到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这当归咎于中国教育的重心在传授而非鼓励创造力,比起自主探索,中国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课堂知识。此题的结果与预期大体相符,在注重对文化课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同时,中小学生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副课”项目更多关注,这对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培养兴趣裨益更大。

(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

1、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段

调查显示,在周六周日上辅导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为79.6%,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和寒暑假的分别只占9.3%和11.1%。可以看出,有近八成的学生将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设定在周六周日,这样可以跟紧学校课程的进度,更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是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上的首选;而由于周一至周五的补课只能安排在放学以后或晚上,这对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而言,强度过大,而且如果课时较长,还会影响听课效率和正常睡眠,因此选择参加的比重较小;寒暑假期,虽然应是学生们放松休息期间,但仍有超过一成的学子利用假期,学习新知识或预习之后的内容。

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段比重寒假暑假11.1%周一至周五9.3%周六周日79.6%周六周日周一至周五寒假暑假

2、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长短

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在4至8小时之间,比重占总数的51.6%,位居第二的是每周少于4小时,为33.8%,在8至12小时之间的,为10.7%,占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每周大于12小时。如果以每周参加2个辅导班,每门以2小时计,粗略估计每周用时4小时左右较为合适。

(四)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 %50403020100老师上门辅导教师家上课49.432.413.94.3教育机构上课其他

可看出,多数人还是青睐在专门课堂学习或去教师家补习,调查数据显示,在教育机构上课的人数比率居第一,为49.4%,将近一半;到教师家去上课居其次,占32.4%;而请老师上门辅导多以分析作业、复习旧知识为主,此种形式仅占13.9%;此外包括在校补课、临时求助等其他方式的占了4.3%。还有部分学生同时多种形式并行。

四、总结与建议:

课外辅导训练与目前学校的教育现状一样,目的跟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其实际效果也是褒贬不一。但它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真真实实存在了,原因主要存在于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几个方面。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将从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访谈式调查方法随机对这三方进行调查。

从学校因素方面看,每年的升学率是卡在学校脖颈上的一道枷锁。升学率高不高,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声誉,进而决定着学校的生源,最终直接关系到该学校能否在名校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在搞解难班、奥数班、奥语班等类似的辅导班。即使校内不组织,大都也支持学生在校外参加类似性质的辅导班。而现在学校内许多老师开始在校外以家庭教学模式收纳自班的学生,以及外班的学生作课外辅导班。辅导班的教学内容与上课内容无异,可能是更为细化,而这部分上课的学生一般认为还是自己的老师,上课水平,教学方法也都比较了解。一般情况办这种小班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比较好,比较受学生的爱戴。

从学生及其家长方面看,大致分三类情况:一是学生学习能力强,课堂学习有余力,此类家长们当然不愿让孩子课余时间花在游戏和休息上,给孩子加压也是顺利成章的事。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此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放心不会插手过多。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很大。二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校教的东西“消化、吸收不了”,家长们便急着到处找老师、家教、培训班给孩子补课,不惜一切代价为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而努力。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相当上心,只要有一切的可能都会去三是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并没有补课的必要,也无余力学习新知识,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纷纷参加,往往有攀比心理。而一些本不打算给孩子额外负担的家长们为了不影响孩子前途,迫于无奈随大流,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这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高的期望值和从众行为,成为课外辅导有偿服务存在与发展的温床。建议:

(一)课外辅导用时要合理,不宜过长

我们建议,每周用时不宜过多,8小时以上应当偏多,如果一门课上时间太久或课数太多,不但使人疲倦,使听课效率打折扣,而且会渐渐降低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依赖课外补习,课内不认真听讲,课外又不重视,造成无益有害的后果。适度适量才能将知识掌握量最大化。

(二)选班慎重,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水平和弱项不同,不一定都需要课外辅导,然而有些人,盲目跟风,不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结果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对症下药,自然对原有问题无甚帮助。选择辅导班时,应清楚分析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不能随大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育质量需要提高

大多人对教育机构的质量相当满意,但不乏个别组织无序、临时聘请教师、不负责任的机构。希望我们的课外培训教育机构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设置更合理、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学生获取更好教育的需求,学生和家长也要善于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同时对不正规教学机构希望教育部门加以整顿。

(四)学习动机应予改变 许多学生被家长或受周围风气逼迫,参加辅导,心中有抵触情绪。我们认为,主动自愿,非强迫,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取得进步的心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不可急功近利,施加强压,使孩子被动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应放平心态,鼓励孩子扎实长远地投入学习。因升学压力或日后规划不得不参与辅导的同学,必须调整心态,尝试用主动姿态投入学习,才能改善情绪,获得较大的收益。

(五)形式合宜,对症下药

单独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各有千秋。在辅导机构中,传统的多人课堂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结识有相同目标的伙伴,然而各人薄弱环节不同,上大课缺乏针对性,听课效果也不如一对一强。请家教单独辅导,方便老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查漏补缺,但是可能造成较大压力,而且费用一般较高。应该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五、结束语

课外辅导班的本质与初衷无非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但是在家长的殷殷关切之下,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素质能力。在巩固学校知识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素质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党校图书馆现状与管理改革构想

党校图书馆现状与管理改革构想

21世纪的党校不仅承担党政领导干部、理论骨干的培训和轮训,还承担着以党政干部和理论骨干为对象的学位教育,依托党校力量举办的函授学历教育,并且和培训轮训公务员的行政学院(枝)合署办学,肩负着培养一支不仅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而且忠于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要求党校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外,还必须有一个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现代化图书馆与之相适应。1994年全国党校文献情报学会第三次年会暨馆长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图书馆规程》(下称《规程》)中明确规定:“省级以上党枝图书馆要逐步建成有党校特色的文献、检索、研究和服务中心,成为本地区、本系统乃至全国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地市以下党校图书馆应成为本地区、本系统党校文献及务基地,并逐步联阿,形成馆藏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规范、服务手段先进、辐射全国的党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党校图书馆距此目标较远,发展缓慢,已经不能适应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作为从事党

校图书馆工作多年的笔者,深为这种状况焦虑,怎样加快党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挥其在党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笔者试从党校图书馆的现状中找原因,根据原因找办法,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党校图书馆的现状

80年代初中期,党校各级图书馆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在出版物呈爆作式增长、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党校图书馆不但没有迎来繁荣的景象,反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经费严重短缺的干扰下,使图书馆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状况很不景气,具体反映在以下的几方面:

(一)发展缓慢、不平衡

由于经济实力不同、投入的多少不同、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同,使原本发展不平衡的党校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拉得更大了。这种不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党校图书馆的不平衡,首先是不同层次间的发展不平衡,省级以上党校图书馆处于系统内的高层,经济基础坚实、物质条件丰厚、信息资源比较丰富、馆舍设备比较齐全、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都比较现代化、投入多、发展快。但就其组织形式、职能作用、收藏载体、服务方式、服务对象、服务途径、服务范围、服务层次及工作手段看,也还没有完全脱离第二代图书馆的模式;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与省级以上党校图书馆相比,无论在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人员配备,还是现代化手段方面都是望尘莫及,基本上还属于第二代图书馆的格局;至于县(区)党校图书馆,藏书量少,馆舍面积小、服务方式、管理手段都比较原始落后,既无防尘、防潮、防火、防盗等书库设备,又无音像视听、打字复印、缩微、光盘认读等读者设备,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跳出第一代图书馆的圈子。从中央至县(区)党校图书馆呈递减式趋势发展。其次是系统内同一层次党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就拿盐城地区的县(区)党校来说,藏书量多的达3万多册,少的只有几千册;馆舍面积多的有一百多平方米,少的只有几十平方米。在人员配备上也不平衡,少的只有1人,一般2人,最多的有5人;组织机构的建制也不统一,全市共有9所县(区)党校,只有建湖和滨海两党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其余的都附属于其它科室。二是不同系统图书馆之间的不平衡。《规程》(试行)中指出:“中央党校图书资料中心的规模和设施应不低于重点高等院校图书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校图书资料中心(图书馆)应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地市党校图书馆应相当于大专院校图书馆。”从目前情况看,各级党校图书馆都低于这个标准,而且在服务手段和资源共享万面,已远远地落后于同一层次的高等院校图书馆。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在图书馆中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大中专院校图书馆不仅实现了图书馆内工作和管理的计算机化,更将大批钓计算胡提供给读者,使其能根据自己特定的检索要求自由地进行馆藏检索,光盘检索,英特网浏览,多媒体阅览等等。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5年已联入英特网,在WWW界面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从此,清华图书馆就是网上的节点,既可以获得网上的信息,又可把自己已数字化了的馆藏文献汇入网中,英特网网上的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网址访问清华图书馆的主页,利用这座图书馆的资源。1998年清华大学还与北图、北大图书馆签订了“资源井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协议书。又如,1997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已建立了为广东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中心,为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提供软硬件支持服务。右此之前,还在华南师大成立了一个文献处理中心,实行统一订书、统一编目。目前,全国约有500多所高等院枝建成枝园网,其中部分院校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成功链接因特网。中山大学和广东科学技术情报处,已建了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可是党校系统图书馆在计算机网络化、资源共享方面至今榜上无名。

(二)图书馆地位朦胧,形似神散

素有“高等院校支柱的第二课堂”美称的图书馆,在党校中的地位是朦胧的。虽然《规程》中晚确指出:“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理论研究和领导决策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党枝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宣传口号中也强调“教学是关键、理论是前沿、图资是基地,”要加强图书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可在实践中又是一番景象,往往不能到位。首先表现在经费的投入上。各级党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搞其它项目的建设,但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较少,就连《规程》中规定的“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应不少于党校总经费的百分之八”这个数目往往也不能到位,县(区)党校降到6%、降到5%也不能实现,甚至降到1%也还是不熊实现;其次,表现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规程》第二十二条规定:“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这方面地市以上党校做得好一些,可县(区)党校难度就特别大。就江苏党校系统的81所县(区)党校而言,只有16家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实行的馆长负责制,其余的都附属于其它科室;三是表现在图书资料人员的待遇上。在职称评聘、先进个人评选、奖金的分配、干部的任用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教学人员相比,还不够一视同仁。四是表现在人员编制上。党枝图书馆的人员分配不够合理,且随意性很大。例如,笔者单位在80年代初,班次少,藏书量只有六、七千册的情况下,图书室只有一个人,86年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读者不断增加,不仅有函授学员,还有脱产的中专班,藏书量从六、七千册增加到近三万册(不含期刊),仍然只有一个人。目前各级党枝领导没有把党校的规模和任务、学校编制的总额、馆藏数量及馆舍条件作为定编的依据,而总是笼统地说“不少于几人”,这样苦乐不均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表现在党校图书馆发展情况的交流上。党枝图书馆至今既没有自己创办的刊物,也未能在党校的其它刊物上辟有自己的专题栏目,广大图资工作人员很难了解到各馆的工作、学习、发展情况。

(三)藏书建设下滑,供求矛盾突出

90年代以来,由于各类出版物数量骤增,价格攀升,而购书经费下降,受此“两升一降”压力的冲击,使原本不甚丰厚的党校图书馆陷入经费严重匾乏的困境,无奈之下,各馆大量压缩书刊文献的订购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县(区)党校的删减幅度更大,有的馆已多年不购书了,封羊就不能保证书刊文散在学科内容上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脱节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例如今年九月,大丰市进行党政科级干部选拔,应试者纷纷前来党校图书馆求援,但因图书资料内容陈旧、或残缺不全而拒借率很高。又如,笔者单位一位教员要上党建课,向图书馆借了一本党建的参考书,看后,满脸沮丧地对图书馆人员说:“借的书不派用长,里面竟没有一点关于邓小平的建党理论。”为了应付经费残缺,党校大多数图书馆还采取了“舍书保刊”的策略,结果对口专业的图书和相关专业的图书引进极少,虽然期刊能及时反映科技进展,但是期刊论文毕竟只报道“点”,难以反映“面”,这样就给一些资深教授著书立说、编写教材需要参考权威性的著作和年轻教师要纵观某一学科领域当代水准的全貌、必须阅读权威图书带来一定困难。目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一方面新学科不断出现,信息知识量剧增,出版物数量庞大,原有的藏书多数无用,党校教学和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不仅迫切,而且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是经费严重匮乏,又无法同步投入,供求矛盾非常大,直接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心。

(四)服务方式被动,服务对象单一

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党枝图书馆从90年代开始,就提出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转轨的方向发展。所谓多功能,从党枝图书馆看,就是以充分发挥其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为目标,冲破收收发发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方式,采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手段,服务读者,联系读者,吸引读者,努力提高馆藏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图书馆的潜能。由于主观上缺少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意识,客观上缺少现代化设施,致使党校图书馆至今还停留在“等客”上门,“提供”资料、收收藏藏借借还还的被动式服务层面上,又由于沿袭传统的做法较多,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中,服务对象局限于校内教职员工,没有主动地为社会上的其它读者服务,所以社会的知名度也就不高。

(五)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计算机普及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从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还应有对信息的洞察能力,以及搜集、传递信息、信息咨询和网络操作的能力,使其成为能和图书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某方面学科专家和网络交换能手,这样才能较好地为读名眼务。但冷前大多数的党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离这要求很远:一是文化知识不广博。党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大多不是按专业对讨分职去的,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塞进去的,所以学历起点较低,具有大专、本科第一学历的人少,研究生或双学位的人就更少,博士生尚属空白。知识面也不广,除了在学校里学得的文化、科学知识外,很少有人具备其他学科(如英语、古汉语、哲学、科社、政经、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的专长;二是图书馆专业知识不精深。党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大多是“半途出家”,都不是备图书馆工作的专业知识,即使后来采取自学、函抓脱产等补救措施,但由于没有健全的培训制度,以及受工作、经费、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学习普及面不广。又由于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既要学习业务方面的知识,又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精力达不到,所以在图书馆专业知识方面还不够精深,二是计算机专业知识偏低,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应从现代化手段入手,重点发展电子计算机管理,兼顾光学技术,声像技术的应用。要使计算机对图书馆工作实行自动代管理,首先要求图书馆的专业人员要有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既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规程和技巧,又要掌握信息查询工具;既要掌握硬件知识和网络相关的知识,又要掌握和上网必备的软件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帮助读者获取所需信息资料,并能应对在操作过程中的突发事故。目前各级党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县(区)党校图书馆的人员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知,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才奇缺,据1993—1994统计,我国中央和省级以上党校图书馆的810个工作人员中,只有20人是学自动化专业的,仅占总人数的2.5%。

俗话说“工欲其善事,必先利其器”,要有高质量深层次的服务,就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鉴于上述的状况,就决定了党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综上所述,党枝图书馆存在上述现状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知识增长快,出版物数量多,书价涨幅高,图书经费少,党校发展快,新开课程、新设专业多、需求量大,以及基础差、起步晚等原因所致;二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不善以及图书馆人员自身的问题所造成的。

二、管理改革的构想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加速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笔者认为要搞好党校图书馆工作,还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靠领导的重视,二是靠经济的支持三是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下面试从这三方面因素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和设想。

(一)建立党校系统图书馆的管理机构,变块块管为条条管。

目前各级党校在行政上分别隶属于各级党委主管,而各级党校之间是一种兄弟的协作关系,不是领导和被倾导的关系,只是在业务上级党校有对本地区下级党校进行指导的任务,党校图书馆也只有通过中央党校图书馆和全国党校文献情报学执行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规程》中规定:“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应不少于学校总经费的百分之八。”由于此《规程》不具行政约束力,各级党校领导可按规定如数拨给经费,也可以小于这个规定,也可以不给。即使不给,也不需追求责任。又因为各级党校图书馆与校领导是上下级关系,给多给少只能任其自然,图书馆不好又不敢和领导抗衡。这种状况的形成,就是因为没有自上而下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改块块管为条条管,那么上级党校图书馆对下级党校图书馆在亚务活动、经费使用、统筹规划和人员调配方面就有管理权,这样不但有利于加强和协调全国党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但这种设想的实现,仅靠图书馆人员的主观愿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高头”的宏观调控才能实施。

(一)建立分管校长负责制,变被动重视为主动重视。

要搞好图书馆工作,“领导是关键,经费是基础。”这是党校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同仁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领导拍板了什么事都好办。例如:江苏的宝应县委党校,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僻,但由于该县的县委书记重视党校建设,就利用行政命令迁址征地,多方筹集资金,在各方面实行减免优惠政策,使该校在自有资金和实际需用资金相差800万的情况下,在空白地上建起了一座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融教学、办公、食宿、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楼。图书馆的工作也是如此,如江苏某一县委党校,由于前任领导不重视,在他任职的四年内,每年只购几十册书,后任领导重视了,每年购书经费不少于5000元(不含资料性图书和报刊杂志)。但是由于传统的偏见,各级党校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还不够。虽然《规程》上也明确规定:“各级党校应有一名主管教学或理论研究的副校长分管图书资料工作”。但由于《规程》不具有行政约束力,上级党校图书馆无权管,分管党委又不去管,致使图书馆工作搞得好与不好,不要负任何责任。再加上校领导和图书馆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只能是图书馆“希望领导重视”,而不是领导的“我要重视”。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分管校长负责制,把党校图书馆工作纳入领导的考核范围,制定一定的目标措施作为考核内容,对达到标准的给予表彰或奖励,达不到标准的给予一定处罚。同时建立同级党校图书馆的评比制度,由上级党校牵头,定期地组织分管校长、馆长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评比,评出优劣,以而显示领导的重视程度。这样就可以改变会上重视、会后忽视,检查时重视,检查后放松的局面,变被动重视为主动重视,起到推动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一)依靠宏观调控,实行联合办馆。

文献资料是党校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实现自身价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要增加文献信息的数量,就需要足够的资全。目前党校图书馆的经费严重短缺,原有的藏书已大部分陈旧过时,新的文献又很少购进,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要缓解当前党校图书馆经费紧张,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联合办馆的途径来解决。就是将培养对象相近、性质相似的馆(室)组成一个社会型的大馆。比如,各级党委领导下的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他们在培养对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灌输马列主义方面,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工作,党史党建、党风党纪的宣传教育方面是和党校一致的,有时还联合办班,象这样的单位就可以实行联合办馆。组成后,可根据各自发展的方向进行馆藏的明确分工,以避免重复入藏相同的文献;合作建设馆藏,统筹安排文献的采购,然后编制联合目录,提供检索工其,发放联合馆的读者通行阅览证,实行馆际互借,协调工作等。要实现联合办馆,仅靠单位之间的协商还不可能实现,必须依靠宏观调控的手段才能付诸实施。这方面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1998年北京图书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书,以及北京图书馆与中科院签订的资源共享协议,这个当今中国图书馆界两大宏观调控的实例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建立系统内的协作网,开展馆际互借。

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书刊不断增多,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也无法将新出现的文献信息一网揽尽,也难以由某个图书馆承担历史文献全部数字化的责任,各馆之间只能借助于宏观调控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资料共享体系,为读者提供服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已建成内部管理局域网,并外连中国教育科研网、因特网,实现了馆内、馆际甚至国际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笔者认为各级党校图书馆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虽然有规模大小之分,但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发展方向上都是一致的,而且上级党校图书馆有对本地区和下级党校图书馆进行业务上指导的任务。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在党校系统的图书馆之间建立起协作网络,实行馆际互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一是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在党校系统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以管理整个系统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目前重点发挥中央党校图书馆和全国党校文献情报学会在全国党校图书情报中的作用,领导、规划、解决好党校系统文献情报工作及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二是各级党校图书情报机构分工协作原则。即以中央央党校图书馆为核心,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骨干,以地市、县级及基层党校为基层网点,组成一个统一规划、布局、多层次、开放性的图书情报网络,在原有的各种联系和协作的基础上,提高党校文献信息系统整体服务功能的水平与档次。这是缓解经费紧张,供求矛盾突出的另一途径。

(五)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开展适度的有偿服务。

前面讲过,由于党校图书馆沿袭传统的做法较多,以封闭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读者对象也局限于校内的教职员工,实行的是无偿服务。但在市场经济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广泛兴起,图书馆不再拥“垄断信息机构”的优越性,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已遭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人们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已形成共识,许多图书馆已经进行信息有偿服务的尝试,作为购书经费严重短缺的党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利用联合办馆、网上信息、馆际互借等办法来缓解供求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改变服务方式,变封闭型为开放型,面向社会,扩大读者范围,进行适度的有偿服务,这是缓解资金不足的又一途径。同时这样做,不仅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充分发挥情报职能,宣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形式。

(六)建立培训制度,加强继续教育

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广泛渗透和使用,使到书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1世纪的图书馆竞争将是管理与服务的竞争,而这些竞争归根到底是图书馆之间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要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经常定期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充实自己,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目前,党校图书馆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党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制度,放松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因此,建立党校图书馆系统的培训制度已刻不容缓,要根据党校目前在职人员的文化知识、业务专长、计算胡加识和岗位对口等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确立培训目的和指导原则。党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应以知识更新和补充,工作技能提高,知识结松完善,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培训目的;以岗位的针对性和指导考核的可操作性为指导原则。二是规范培训,建立学习档案。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实效,要把在培人员的在学表现、学习成绩、达标程度记入个人的档案,作为以后竞争上岗、奖金分配、先进个人的评定、职称评聘的依据。三是建立多级培训网络。鉴于目前党校图书馆在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的培训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可由党校行政、专业单位等合作组建多级多方面的培训网络,可以是高层次的培训(如专家讲学、研究生课程等),也可以是常规性培训,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避免重叠培训、政出多门的现象。四是采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有区别分层次组织进行。如提高学历教育、职务培训、终身教育等。也可采用自学、函授、远程教育等手段与办法。还可采用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

(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

党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用人不当,缺少科学的竞争机制。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在图书馆的设施,党校困书馆人事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如果不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那么就不能改变把图书馆当作“养老院”、“收容站”的传统偏见。只有改革人事制度,才是建立高素质专业队伍的保证。这方面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以“民主集中,科学定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自由流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为原则,实行“定岗、选岗、聘岗”三步曲,重组岗位,做到定岗合理,群众满意;选岗公开、公平,成为衡量馆员能力和价值的过程,也是客观评价的过程;聘岗采取集中办公,统一聘岗,让每个职工被聘到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上去,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公正、有理、有利。经费则实行自主包干,奖金根据考核实行“三三”制分配,即根据三年来一贯表现、岗位种类、当前表现等三个因素,分别发放三分之一的奖金。

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前总统里根曾毫不隐讳地说:“美国每年经济总收入的49%至60%是图书馆创造的。”有关专家学者也认为,美国的经济与科技之所以在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时间居领先地泣,不可否认得益于重视图书馆的建设。所以,重视和加快党校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发挥其在党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中共大丰市委党校 周惠芳)

第四篇:关于中学生地理课外知识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地理课外知识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阅读课外作品,可以增长我们知识,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有修养、有内涵、有文化的公民。在现今这个大背景下,中学生的地理素质“不升反降”的现实,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思考。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诊断地理素质“不升反降”的病因,找到疗救的药方。本人特以信阳市七中为例,进行了一次地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地理素质思考

地理,在中学阶段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正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中学生逐渐认识祖国,了解世界,开阔眼界,激发探索大千世界奥秘的欲望。如果把地理比作一只飞翔蓝天的鸟,那么,阅读,自然就是这鸟的翅膀;如果把地理比作一条大江,那么,阅读,当然就是这条大江的源头;如果把地理比作大海,阅读自然就是那奔流到海的百川了。阅读,在地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当作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是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中学学生的地理素质在现今的教育环境背景下,在当今时代的影响下,出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学生不知传统礼仪,表达能力充满消沉和颓废等等,总总现象,表明:在现今这个大背景下,中学生的地理素质“不升反降”的现实,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思考。

就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我想课外阅读的缺乏,必是造成这一现实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诊断地理素质“不升反降”的病因,找到疗救的药方。本人特以xx七中为例,进行了一次地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其中初一初二各150份。调查围绕“阅读书籍”“阅读时间”“阅读目的”“课外书来源”“造成课外阅读狭窄的原因”“你对学校、老师、家长、自己的建议”等问题展开。综合300份问卷,通过整理、统计、分析,本人作出了以

下调查情况报告:

一、课外阅读临床症状,不容乐观

通过“地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明显呈现出以下几点临床症状。其

一、从阅读的课外书籍类型来看,约有50%的同学选择读轻松搞笑或言情武侠,约有20%的同学选择文学名著。还有30%的同学,要么是不看,要么是读教材辅导读物。数据表明:真正传递美和文化的文学名著受到了冷遇,而武侠言情、教材辅导读物,却受到了热捧。其

二、从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来看,一周内大概看课外书籍在3小时以上还不足四分之一,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课外书籍时间都在1-2小时,甚至没有时间阅读。其

三、从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来看,约有60%的同学选择了阅读课外书籍是为了学习考试,提高地理成绩,而真正从增长知识,学会做人和处世来阅读的却很少。阅读过于功利化。为阅读而阅读,为考试而阅读。这样的阅读意义不大。其

四、从阅读作品作家来看,以80后的流行偶像青春作家为主,而鲁迅、冰心、茅盾、老舍等那一辈作家遭到了冷落。其

五、实验班和普通班的阅读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验班多数是自觉的阅读,而普通班大都是要么被迫,要么以此消磨时间。

二、课外阅读面下降的病因,令人深思

在调查表中,当问及同学造成你课外阅读减少的原因时,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其

一、当前当以考试升学为主,至于阅读课外书,到大学再说。其

二、课堂作业过多,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即使有阅读之心,也没阅读之时。其

三、家长、老师的阻止,不理解也是同学课外阅读下降的一个原因。其

四、无阅读兴趣,不想读。其

五、整天都想着网吧,根本就不想书。网上什么都有。

三、学生的建议,治疗根据,值得重视

在“你对地理课外阅读有哪些建议”一栏中,同学分别从“学校”“老师”“家长”“自己”四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对学校的建议中,有同学说:“图书馆的书太过陈旧,数量有限,建议不时购买一些新书”,有同学说:“图书馆开放的时间,可否再长一点,周末的时候也开放”,也有同学说“学校应有效利用学校广播,开通更多栏目,譬如,“世界奇观、精美文摘等,利于学生对自然、文学知识的积累”,更有同学建议:“学校应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性格的同学推荐合适的书目”。在对老师的建议中,有的建议说:“在课堂上可利用少

量时间,朗读一些情理结合的文章给同学听”,也有的建议:“应在课堂上,开辟一个读书时间,叫有读书经历的同学,讲一些阅读好处和故事”,更有人建议:“老师,可在课余时间来个“百家讲坛”,我们都去听”。在对家长的建议中,大多数同学都建议家长不要限制自己看课外书籍,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不要开口,闭口就是考试,就是分数。在对自己的建议中,有的忠告自己:“尽量抽出更多课余时间看课外书籍,常进出图书馆,少进出电子游戏厅,可随身携带“小本”,摘抄精美的文段,词汇、成语”,也有同学提醒自己:“什么时候该看,什么时候不该看,应该把它弄清楚”。还有人“立志读尽天下诗书,争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做个通才”。

四、综合病症、病因,我们的药方

在综合上述的病症病因,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素质下降,确实是与课外阅读下降有关。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治疗这一病症呢?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我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意见反思我们的工作。本人再三思索,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其一、学校应加大有学校心脏之称的图书馆的建设,对每年新出的书籍进行购买,充实书量。也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进行调查,看他们的读书“胃口”是什么。这样才能量体裁衣。另外,学校也应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大力倡导阅读,邀请一些名师就有关阅读的好处,进行讲座,引起学生重视,调动阅读积极性。

其二、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提倡课外阅读,给同学推荐优秀读物。同时,自己也应以身作则,把读书当成必须做的事,养成好读书,常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样,既对自己本身是一个提高,对教学是一个促进;更是为学生作了一个榜样,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老师,还应该对学生课外阅读,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不要把学生所有的时间,都占为你用,多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

其三、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不要一心只想到学习和考试,其实,课外阅读也是学习,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改变以往的错误观点,帮助子女正确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另外,课外阅读有时也有缓解压力,调解心情的作用。作为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应该给予支持,不必过多地担心。

其四、作为学生自己,应该明白考试与阅读之间并不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作为学生应该正确处理好自己时间的分配。另外,应该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地理课外书籍,通过阅读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第五篇: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构想

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构想

沈姗姗

摘要:旅游信息化是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池州市旅游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池州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并在线预订旅游产品的行为日趋普遍,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游经济运作模式。实现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手。旅游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充分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发展旅游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

池州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是国际性佛教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的所在地,近年来在旅游信息化方面做了各种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情况不尽人意。为了加快池州市旅游信息化的建设,笔者于2013年3月对池州市的137家旅游企业进行了网络调研和实地调查,并与旅游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对当前池州市旅游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池州市旅游信息化现状

(一)池州市及各县区旅游管理部门信息化概况

在国家“金旅工程”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指导下,池州市旅游主管部门逐步认识到旅游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强旅游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性,在旅游门户网站的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重新申请注册了独立域名(),并委托专业的网站设计公司对池州市旅游门户网站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开通了池州市旅游政务网和旅游资讯网。池州市旅游政务网包含旅游新闻、县区动态、网上办事、旅游投诉、规划统计等栏目,侧重于旅游管理部门的政务公开和行业管理功能,方便旅游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对旅游企业的业务指导。池州市旅游资讯网作为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信息,涵盖了全市旅游六要素资源和产品,图、文、视频并茂,并且设置了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等四个不同的文字版本,尽管信息不是很全面,更新也不够及时,但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了游客的查询需求。此外,池州市下属各县区也都建立了官方旅游门户网站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不过网站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以旅游形象展示为主、基础应用为辅,多是用于单位宣传、内部通讯、信息服务,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的比例极小。其中,九华山旅游门户网站包含的信息量较大,更新速度较快,且具备网上预订等功能。

在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中,池州市旅游管理部门还积极探索运用新兴的媒介来宣传池州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如2011年末开通的“池州旅游”新浪官方微博,已受到众多网民的关注。通过微博平台池州市相继开展了“百张门票等你拿”、“文艺青年游池州”等旅游营销活动,有效提高了池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扩大了池州旅游在网络、微博等新媒体领域营销宣传的影响力。

(二)池州市各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况

目前,池州拥有注册旅行社79家,但是在互联网上设有独立网站的旅行社只有13家,仅占16%。其中,只有6家有在线客服,1家可在线支付。在对客户信息、订单等内部业务管理领域,几乎没有旅行社采用专业化的管理软件,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31家旅游星级酒店中,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有5 家酒店建立了独立网站,占71%;三星级酒店中仅有2家建立了独立网站,占14%;三星级以下的酒店全部没有建立独立网站。在这些酒店的门户网站上,仅有2家酒店拥有客服咨询和在线订单,支持在线支付,其余均不支持在线预订。不过,各酒店内部客户数据管理相对较好,大部分酒店拥有专业的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三星级以上酒店客房服务中也提供宽带业务。

在27家A级旅游景区中,4A级以上景区有7家建立了独立网站,占78%;3A级景区中仅1家建立了独立网站,占14%;3A级以下的景区全部没有建立独立网站。大多旅游景点都有一些信息化设施,如景点地图和指示路标,但是除九华山、大王洞等传统旅游景区旅游信息系统较为完善外,还没有景点设置触摸屏等电子导航和信息查询系统。

从调研的旅游企业来看,所有企业均配置了电脑,能用电脑处理企业内部单项业务,即完成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但是,在旅游信息的发布和在线预订方面,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范围也比较窄,只有极少数旅游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宣传企业形象,开展网络营销和旅游电子商务。绝大多数旅游企业的信息只是挂靠在其他的网站上,如艺龙、去哪儿等国内一些专业的旅游网站,而且网站信息也仅限于位置介绍、联系电话、景点图片等内容。这些网页信息更新迟缓,与实体市场严重脱轨,旅游者无法获悉池州市旅游市场的最新信息,也无法与旅游企业的客服人员以及其他游客在网上进行交流。此外,在这些涉及池州市旅游景点、饭店、交通

线路等信息中,很少有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的,旅游网站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较弱。

二、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结合近年来池州市在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遭遇的困难,可将其制约因素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认识不足

池州市旅游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经营理念也不够与时俱进,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信息化氛围淡薄,绝大多数企业在对外联络和开展营销活动时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旅行社主要业务来源于业务员对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公关;酒店业务一部分由政府接待和商业活动支撑,另一部分来自旅行社的客源;景区则主要依赖旅行社的游客招徕能力。归根结底,是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看不到信息化在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导致池州市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缺乏内在动力,旅游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困难重重。

(二)资金短缺

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信息数据库做支撑,而旅游信息涉及食、住、行、游、娱、购等方方面面,数据量大、涉及面广,网站的先期建设与后期维护及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景区的电子导航、信息查询系统等信息化设施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池州市在全国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资金短缺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2012年池州市级旅游财政预算仅为600万,分配到旅游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受经济实力的制约,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三)人才匮乏

旅游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池州市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旅游人才本身就比较缺乏,而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目前能够熟练掌握这两个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池州屈指可数。从现有旅游企业的独立网站中可以发现,网站信息更新迟缓,只有少数旅游企业信息能够做到每周更新,大多数旅游企业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

三、池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政府主导,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旅游信息化建设点多、涉及面广、投入大,需要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因此,池州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全市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同时借鉴信息化较为发达、旅游资源较为相似的黄山、合肥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政策,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技

术和人才支持,引导各旅游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环境。

首先,增强信息意识。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旅游信息化,让旅游企业经营者知道什么是信息化,如何建设信息化,如何使用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2]。另一方面,将信息化作为旅游企业挂牌、年审、等级评定的必备条件来抓,对信息化建设较好的旅游企业给予表彰,并进行宣传推广,在全行业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建设氛围。

其次,增加财政投入。设立旅游信息化专项资金,使信息化投入正常化、制度化;同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信息产业,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

第三,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提高现有旅游信息人才的水平。采取各种继续教育的方式,如选派骨干人员到高校及有关单位学习,或聘请专家就地授课指导,或远程教育,对旅游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培训,使之掌握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加强高等学校正规人才的培养。依托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校等两所本地高校,在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时,适当增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一批既掌握丰富的旅游知识、还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整合资源,打造公共网络平台

数据库的建立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包括池州市所有旅游资源以及所有与旅游六要素相关的数据信息。当前阶段重点是完成基础资料的收集,对全市79家旅行社、31家星级酒店、27家A级景区和部分上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星级农家乐等企业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同时对池州的诗文化、傩文化、佛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数字化。在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进程中,还应充分整合旅游交通、银行、气象等相关资源,运用科技手段收集汇总、定期整理发布与池州有关的旅游信息,保证数据的动态更新与维护。

公共网络平台是实现旅游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升级改版池州市旅游委员会门户网站,进一步实现政务网、资讯网、商务网三网合一。其一,改造升级池州市旅游政务网,完善旅游行业网络管理系统。在假期预报系统、旅行社业务年检系统、星级饭店管理系统、导游管理系统、景区(点)管理系统、旅游投诉系统、旅游统计系统等方面开发建设好网上办公系统,实现对全市旅游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控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高办公效率,规范行业管理。其二,改造升级池州市旅游资讯网,完善旅游目的地资讯系统。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体验和服务为平台,功能应包含政府主导下的旅游资源发布宣传、服务质量投诉反馈、旅游信息咨询交流等部分,实现全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全覆盖,为旅游者及旅游部门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全面、准确、权威的旅游信息和资讯。同时,完善旅游资讯网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的内容。

其三,全面推进旅游商务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交易运营系统。建成一个覆盖全市主要旅游产品、面向公众、服务于网民的网上交易系统,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开户对接,构建网上电子交易框架,分步骤完成全市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上档次的农家乐等旅游企业入网交易,实现在线预订、在线支付,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三)多方扶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

旅游信息化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池州市所有旅游企业都必须重视旅游信息的网络构建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

酒店要实现内部管理智能化,建立客房预定系统和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全自动化[3];其次应大力发展饭店网络,三星级以上饭店须建立独立的门户网站,并配备在线客服人员,实现旅游者的在线预订。

旅行社一是通过内部管理系统,提供同业间的外联组团、散客服务、结算、财务、接待等管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联网水平,二是应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完善网络咨询服务。尤为重要的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例如针对网上年龄偏低、喜欢猎奇、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网站可以提供航空公司特定时段的打折机票、青年旅馆等信息和专为年轻人设计的徒步旅行、野外探险、漂流等旅游线路预订[4]。

景区应完善专业网站建设,采取丰富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如动画、音频、视频和三维全景等打造网上虚拟景区,带动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论坛、SNS交互社区、博客、播客、微博等网上渠道开展营销活动[3]。同时,在景区内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旅游景点进行管理,以九华山景区数字化建设为示范基地,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使池州市景区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

四、结语

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政府应充当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相应配套设施,打造公共网络平台;旅游企业应积极参与,并整合通信、交通、气象等相关资源,以旅游信息的网络构建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为重点,推动旅游信息化的进程,为网络时代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玉改,兰贵秋.关于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6,(3):64-65.[2]李德明,付饶,刘翠.安徽省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J].华东经济管

理,2006,20(7):30-32.[3]安徽省旅游局.全面开启我省旅游信息化工作 为建设旅游强省撑起擎天一柱——安徽省旅游局胡学凡在信息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EB/OL].(2011-5-24).http://.cn/xinxi/html/11/110603170415.shtml.[4]陈硕,冯学钢.城市旅游信息化建设初探——以杭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3):8-11.

下载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与构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建设规划现状与发展构想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城镇建设规划现状与发展构想分析 城镇建设规划现状与发展构想分析 【摘要】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综合性很强......

    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以下是“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中学生必读课外书目1、《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康跃明 王建辉 杨林 (黑石小学体育组 湖南 长沙410111 )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各小学开展阳光体......

    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反思与构想

    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欠缺与构想 [摘要]对于高校来说,反腐倡廉已经不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实践命题。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结题报告

    组织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黄安平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构想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构想 “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城乡兼顾地发展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中学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平时爱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很轻松,能力强;相反之的学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所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成绩、能力是......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