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大学》的体会
读四书之《大学》有感
这一段时间,感觉诸事混杂,颇费心力,在家独处时总是心躁不宁,只能靠看书来排解。做记录时发现了以前读书时所做的笔记,之所以能吸引自己往下读的原因是看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句话曾被自己引用了多次,但好像都不是十分恰当。于是找来原书又重新读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这么两句话,却引起了自己的震撼,好像与自己的内心产生了某种程度共鸣!明明德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并能够明白和发掘自身美好的品行与道德;亲民则要求我们要推己及人,发扬美好的品行与道德;止于至善,要求我们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后面一句自己则认为尤为重要:“知止”和“有定”!何谓“知止”?自己查了相关的论述,一般认为是目标、境界、立场;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止”就是对自己能力范围的界定,及对自己的定位,即自知之明。但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知彼!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对自己进行定位,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够意志坚定的去努力,即有定。定下位后就不会去胡思乱想,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使自己的内心平静,即能静。“静而后能安”,不会被别人的蛊惑之言所动摇,不会因为他人的怂恿而迷失自己的方向,不会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才能得安。“安而后能虑”,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进行规划思考,进入具体操作的过程。“虑而后能得”,在做到前面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有所收获。
当今社会,“浮躁”和“不定”似乎已经是国人的通病,好像每个人都心烦意乱,都有解不开的愁绪。反思其“浮躁”和“不定”,按大学之道来分析其因果关系有二:其一,不能“知止”,即不能知己和知彼,其二能“知止”,但没有紧接着进行所谓的“定”,以至于造成了如今的烦躁!不定就不能静,不静就不能安,不安即不能虑,不虑哪来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都希望自己会过的开心、快乐,在假设有定的基础上,通过静、安、虑后达到了得,应该是很圆满的事,因为一心一意的按着自己所需的方向去努力,终有一天能成功。但是如和尚念经,无过乎求静其心。在此纷扰世界中,擅安、虑者众多,真正能静心者有几何?
马英九读《大学》体会
孔子的格物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这是曾子在讲解孔子关于格物至知观点时说的一段话。格物,是探索研究事物的道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学习大道的人,都要知道,天下事物的道理是无穷的,而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研究新的事物新的领域,长期坚持,就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地步,在理
论研究、理论应用上取得最大的成就。所谓“物格”、所谓“知之至”,就是在理论研究上过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因为世界上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未知的知识是无限的。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学习,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2006年9月5日在北京演讲时提出,目前宇宙5%为已知物质,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了解这90%的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人类21世纪科学的大挑战。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经过几千年的努力,人类只认识了宇宙5%的物质,未被认知的领堿还大得很哪。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摘自《大学》
我们的学校叫“明德小学”,以前只知道是台塑投资的学校都叫“明德”,至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这两个字又有什么内涵就不清楚了。今天,我从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找到了答案。
原来,明德是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的意思。王永庆先生把他所捐建的学校命名为“明德”,大概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
古人为何能穿越千年的时空,洞察今天的教育?怕也不是古人的有什么特异功能吧,实在是这个“德”字的生命力大过强大了。那么什么才能叫做“德”呢?一言以蔽之,做人也。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就在于《大学》里所倡导的“至善”吧。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凡事都有本末,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才是本?毫无疑问,是“德”,是做人,只有做一个合格的人,才算是抓住了根本,才应当再去考虑追求“末”的东西,比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做人相比,学习文化也只能叫“末”了)。你能想像一个品行低劣的人在掌握了高端的科技能力之后的状态吗?所以古人所倡导的本末理论,是真正的先知先明呀!
第二篇:《大学》体会
我与《大学》
忆自己学提时代,书,是个稀罕,无人重视的字眼。那时,和我同龄的有人连学也不上,更别提书在她们心中的地位了。
我算幸运,不光上起了学,更是一连串的看了些课外书和东拼西凑的破旧连环画册。虽读的故事不多,内容不多,可这些却在我心底扎了深深的根。遗憾的是,在最美的时光,扎根的东西留存的太少,尤其是经典为零。
做了教师,与书打着交道。书读了多少?书,又自愿地喜欢了几本?总结的同时感觉自己卑微,不求上进。
这两年区里号召读经典,我也装模作样地捧起了经典,可脑海却空空,找不到儿时读书的主动,痴迷的感觉。假期中,买了《大学》,抄写了大学,只是如此而已,心静不下来。
按理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几款是我国流传几千年的经典,国人口中人尽皆知的《四书》,具体下来,四书含义如何,恐详谈之人少之又少。而海峡对岸的台胞,一直把经典科目纳入教科书内容,致使台胞学子们满腹经典,而大陆的我们在简化汉字的同时,更是简化了教科书中的经典,也简化了几亿大陆学子们的经论。唯有进入象牙塔呆,或许能沾点经典雨露的机会。幸:区里号召我们亲经典,读经典,为师者们才有了再次捧读经典的机会。《大学》,是什么?教师又该在大学里悟出什么?细算细想,简单概化“德或者才”,一:德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的理想和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也是做人的第一大学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做人”。
人,尤其是一个担负育人的人,虽学富五车,如没有德,也就没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一切是空谈。想:我们众多老师齐聚在日益腾飞的工业园,是缘分,是共同的目标,是实现相同的价值。而工业园这个大集体,是我们施展抱负的大舞台,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载体,作为一分子,我们与之同乐,与之同进,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德,让我们聚义在一起。
(1)记得去年支教时,第一次踏进柴河餐厅吃饭,亮如镜面的餐厅地面到现在记忆犹新。吃饭时,我质疑身边的老谢:“这餐厅是刚启用吗?”老谢边吃边有点发懵的回答我:“暑假前就用了。”我默许点头,脑海里闪现的确是无言的敬佩和赞许。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餐厅依然每天亮得如故。秋逝冬临,午休的魅力随寒渐退,吃完饭做点啥?让身中阳气动起来呢?四处琢磨着,有时和孩子打打球,有时回宿舍上网静默一会。同事们有的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有的看班去了,一个多小时过去,校园也由餐后的热闹一阵渐渐变为安静。
路过餐厅,几位工人师傅还在低头干着,去帮帮他们,劳逸结合,也不耽误上课?边思边走,我脱下外套,拿过熟识的王大姐手中的拖把,我不知拖哪里好?因为乍一看,地面已经全亮堂堂了。有我替换,王姐暂坐一边喘着粗气,依稀可见额头上的汗珠子。其实,内心我挺羡慕这样的汗珠子,天天静坐静站,老师的活动量太少,最缺的是汗珠子。王姐似乎不放心我,告诉我该拖哪列,循音找去,终于隐约可见些许的饭粒垃圾,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按此方法,逐一而拖,凳子下面,桌子下面,挨个搜索找着拖,绝不漏掉一丝垃圾就对。大姐赶在我前面,及时的给我指挥着,有的地方跟得慢了,大姐直接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捏起,我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大姐的身上笼罩着一层精细化的光环。我觉得差不多的,大姐觉得差很多,无需多说,一切全靠内心高标准的要求。掌握这个精细化原则,我向周围更广的地方找去,拖去,期间洗了两次拖把,干干净净,拖任何地方,低掉的都是白色的水珠,这时,我才听见餐厅内一直播放着姐妹们的手机音乐,欢快而奔放,我问王姐:“晚上,你们还每天跳舞吗?”大姐说只是胡乱跳,我笑着看着她。脑海中似乎浮现出夜晚他们这一群姐们的生活。
亮堂堂的地面,高标准的洁净环境,每位师生乐于在此,美味的早餐午餐,控制不住的舌尖诱惑。来到工业园,这种感觉再次升起,感叹,我们的团队,感谢我们的工业园人。
(2)晨诵《论语》,冗冗繁文,孩子们无力无趣,自从推行“正”字奖励机制,孩子们乐此不疲,你追我赶,尝到了乐趣。
全班五个小组,分组竞争,比一比,赛一赛,书声朗朗,团结合作,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组长带头,大家跟紧,劲头十足,不忽视不让一个人掉队,否则“正”字无效。带着目标,在赛中前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爆发出空前的高涨。
前面黑板上五个小组的“正”字越来越多,凑齐三个左右,论语的背诵基本达标,偶尔有慢的,各组带着互帮互助,很和谐,很团结的气氛,力量大于老师很多。(3)还记得学习《画杨桃》时,同学们满脸的茫然,没见过杨桃,没吃过杨桃,如果突然见到杨桃,我觉得效果一定“一箭双雕”那就给孩子们一份这样的礼物。
晨读检测的时间到了,五个小组轮流上台,诵读展示,打分权放在孩子手里,既锻炼他们的评价能力,也让孩子知道努力的侧重点定位在“整齐响亮熟练精神”。
今天的冠军小组是二组,他们首先获取了切杨桃,分杨桃,吃杨桃的特权,其他小组羡慕的看着,当我告诉他们,每个小组都可以分享他们胜利果实的时候,孩子们高兴极了,表情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嗨,这帮孩子!杨桃,学了,尝了,不一样的味道会驻扎在孩子内心!二:“才”
深度的语文改革让很多老师恍惚,该怎么教?似乎没有闲暇之心思考?如何适应“主题学习”的脚步,如何引领孩子海量阅读?让老师和孩子的内心逐渐丰盈,让阅读成为最美丽的学科?“才”是老师当下贯穿的问题。
读书这种方法最古老,最便宜,也最简单,老师读书充盈自己,再对孩子 “下水阅读”,会让所有的噪杂的东西都在阅读的河流里沉淀,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回到书籍的世界中来。“才”浸润师生。老师就像是一根点燃火炬的火柴,照亮每个学生渴望朗读的心田,绽放思维的火花。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希望我们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来推动经典阅读的开展,实现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的发展,做一个有才的人。
前面的路很长,《大学》阅读的沿途风景会更迷人,载着一船的希翼,无限的憧憬,我会向更深更美处漫溯.
第三篇:读大学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英师3班祁少欣
不知不觉,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对大学的感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高考过后的满心期待,到军训的热情高亢,刚开学的好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限的失望。我自己也承认大学的这个学期我是荒废了。
各种社团活动,各种学习的不同,各种以前从未遇过的与人交往的问题„„迷茫,或许是最适合的形容词了。那种清楚自己的错误缺点,但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是一点也不好受啊!寒假里,读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似乎是大学前行的一盏明灯。书里面的内容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大学,让我感觉到我并不是唯一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
书中共有十八个章节,概括了从大学伊始到毕业、就业、创业,以及在这过程中各种的分岔路。当我以为读大学已经是我人生中所做的最大抉择,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前面还有很多选择,每一个都将决定我的一生。
在书的开始,作者向读者们概括的说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首先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我很赞同作者的一句话“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回想我们走过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我们已经被剥夺了多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啊?现在我们到了大学,虽然我们还不能说是完全摆脱了过去的那种教育模式,但至少在大学里,我们多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我们让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那就太可惜了!我们就没有资格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将其有效的付诸实践,不断的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按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另外,我们要见微知著。要善于思考身边的那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还有一点,这是我们大学生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作者提到的“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我们怎样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呢?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有人愿意与你交往;其次,我们要主动跟别人去交往,要知道,机会可不是等上门的;
最后,我们要懂得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脉可能是一条让你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有人说,其中也包括很多度过活在读大学的兄弟姐妹,逃课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当然学期开始我发现这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从小到大在我心目中逃课都是不可为的,甚至是上课分神。但渐渐的,我对一些公共课显得没有耐心,这是我很是烦恼。而作者在书里列举的逃课的三大理由似乎给了我理由---老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方式陈旧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些都是老大难的问题,语气虽有些“愤青”,但也有几分道理。逃课现象由来已久,只是如今愈演愈烈罢了。我觉得,逃课更多地折射出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近些年高校连年扩招,打乱了既有的金字塔式的人才需求结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过去原本纳入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高校大学生,从而使高校师资结构失衡,课程设置及教材等与现实需求越来越脱节。
书中有很多金句都被我奉做经典,他们也警醒着我的大学之路:
1.大学生真正要学的并不是教材上那些知识和理论,而是将这些之时和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2.读大学,更多的不是要记住一种学术观点,而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3.把自己推销给别人,抓住每一个可以建立这自己形象的机会。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机会,这可是提升人脉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4.其实互联网领域创业最关键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1]
能够在寒假读到这本书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最起码为时不晚,它可以让我少走许多弯路,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效”的事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现实的生活。这些生活在作者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虽然你可能梦想着成为比尔·盖茨之类的风云人物,但是,你将来更大的可能只是成为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这些平凡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然后挤着公交车上下班,接着盼望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最后,你在某个恰当的时候选择自主创业。
“请原谅我无法让你摆脱这种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你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大学生,请读一读这本书吧!也许这本书不一定能改变你什么,但是它却会告诉你一些你并不了解的东西。
第四篇:读大学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经历了懵懂的小学,走过欢乐的初中,熬过黑暗的高中,我终于在这个夏季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心情激动复杂又忐忑迷茫,第一次集体生活,没有负担的学习,不再有父母的唠叨,不会有万恶的月考,一切都变的如此不同。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这种貌似安逸的生活究竟是真正的清闲,还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平静?
幽静的校园里一对对情侣亲密的牵手走过,喧闹的网吧中一只只网虫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空荡的教室里总会有孤单苦读的身影,寂静的图书馆中总是座无虚席,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究竟会教会我们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让我知道,走进大学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我们虽然成为了大学生,但还只是复杂多变社会中的一个普通人。如果颓废的度过四年,一样会被社会抛弃,在走出校门后一无所有,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只有永不懈怠的学习才会无愧于那些逝去的青春,只有目标坚定的努力才会为日后的辉煌奠定基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让我知道,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们该如何抉择!该怎样规划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大学不是技校,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专业,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我们不能再拘泥书本,而是要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才会不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与非大学生区别开来,才不愧为一名大学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让我知道,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也许我们只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但我们一样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喜欢、热爱这个专业,一样可以让它成为你成功的桥梁!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让我知道,在大学里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要羡慕他人的富贵,那不过是在父母庇护下昙花一现的幸福,不要盲目的追随他人的步伐,也许考研并不是我们的出路,走自己的路,在不懈的努力中,在孤单的拼搏中,我们终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读大学,要读出一种气质,塑造适于自己的性格!
读大学,要读出一种气度,打造忠于自己的人气!
读大学,要读出一种气概,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大一的生活也许有些新奇,但我们已懂得四年应如何度过;也许有些忙碌,但我们已懂得在大学应学些什么;也许还不太适应,但我们已懂得应如何对待生活!
读大学,要读出的内涵很多!让我们在书中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读大学,要读出其中的真谛!让我们在书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第五篇:读.体会2doc
读《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技能应用案 例》心得体会二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听做、说唱、玩演、视听’的重要性
刘耀红
这几天,通过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技能案例》和《2011导读与教学实例》,我深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促成高效的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突出“兴趣、情景、活动”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小学生在与他们相符合情景活动中学习英语,其兴趣会更加浓厚,而浓厚的兴趣又会使他们更主动,更富有成效地参加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这就形成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1、注意培养和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且极易分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小学生短时兴趣,并逐步地把短时兴趣转化为稳定兴趣。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一定要扣住兴趣情景。活动了这个重要因素,让学生在说说、唱唱、玩玩等活动中学习英语。例如:在教完单词:running, swimming fishing, dancing Guessing games.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一个同学根据单词的意思做动作,其他同学则根据动作猜单词。在活动中,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在整节课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这样的活动设计,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二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成就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老师一定要充分看到学生的每一点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对这种进步予以充分的肯定。特是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每一声真诚的赞扬都是无价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同学有成就感。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这些同学感到了学校的快乐,感到成功的喜悦。很快他们的英语学习就进步多了。
2、创设情景,提高英语活动的质量。情景就是英语交际的社会情景。强调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一是因为情景可以满足小学生心理需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也可以使小学生从小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英语是为交际服务的,而不是仅仅得一点关于英语的知识。二是因为有了情景,各种活动就会生活化,趣味化,真实化。例如,在教banana,apple时,老师可以一边出示苹果,香蕉等实物,一边教单词。这样,小学生就可以把英语的音与实物建立直接的联系,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又例如,在教stream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出示小溪的图片,并辅以形象的流水的线条,让学生记住stream这个单词。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在上课时,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小学生,而这种尊重,首先的表现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前的信任。例如,在开始上课时我们可以说:“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3.A.let’s talk, It’s easy , I’m sure you can learn it well.也可以说:明天我将请你们背unit 3.A let’s talk,相信你们能行。”这些话,在学生听来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相信,对他们自信是一种加强,也是对他们的潜能挖掘。面向全体还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备课的重点不在乎于语言知识点,而在于怎样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句型“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时,我准备了一些图片,把rain, cloud.和vapour作为全班同学都要求掌握的词汇。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自编对话进行口语训练。然后在全班表演,总之,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抓好外语教学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基础科段的小学英语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小学校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已经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天性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20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