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义(推荐)

时间:2019-05-15 03:5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讲义(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讲义(推荐)》。

第一篇:心理健康讲义(推荐)

心理健康

2012年5月25日,是第13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因而正确看待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重要。

回顾小时候,我们也曾开怀大笑,也曾在伤心难过时嚎啕大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将面对更多的人和事,但有时遇到让我们烦恼、伤心、流泪的时候,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性而哭,或是爽朗而笑。我们不禁开始掩藏自己的情绪,当然有时也会向自己亲近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

但是现在,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

你曾听过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吗?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因被怀疑打牌作假,愤怒的马加爵先后在学校宿舍杀害4名同学,并将受害者尸体藏于衣柜中,随后乘火车逃往三亚市。2004年2月23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一个月后,被警方抓捕。2004年6月17被执行死刑。马加爵事件后不久又一再出现新的“马加爵事件”。

当着一幕幕惨剧呈现我们眼前,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一番自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类似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固然,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们自身因素,但是我们自己---这些天天在其身边的人就没有一点责任吗?这是马加爵死前自己写的一封遗书。

马加爵本来是一个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杀死室友不是没有原因的发狂,大家都知道他的室友都看不起他,恶意捉弄他。甚至还做了在他的床铺上撒尿,往他的水杯里放胡椒粉这样过分的事。他是一个孝子,曾经省吃俭用省下100元,在妈妈来看他时偷偷放在妈妈回家的路上,看着妈妈捡到钱欢天喜地的样子,他就躲在角落偷偷地哭。

他也曾是个体谅父母的好孩子,为何他会做出如此反常行为?无疑平穷的出身是他在同学里被视为异类,内心的孤寂加上存在自卑心理,是他迫切希望融入同学之中,但是同学的蔑视和欺辱是他内心不断压抑,从而后来在一次彻底爆发。不难看出身边的人和事影响着他,最后成为他犯罪的诱因。

从中反思,当我们身处这个校园,这个社会,当我们面对类似的情况是否也像他身边同学一样做呢?我们是否因该反省自己有时的行为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和帮助他们?我希望未来每个人在碰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给他们关怀和爱,让他们体会的温暖,创造一个爱的家园。毕竟罪犯不是天身就爱犯罪,对吧?

第二篇:师生心理健康维护讲义

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一讲 导言

师生心理问题包括:(1)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问题;(2)情绪问题;(3)挫折与压力应对;(4)人际交往;(4)学生的学习问题;(5)青春期烦恼;(6)教师心身健康维护。讲座一:心理 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统计观点:跟大多数人比不一样 张春兴:(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3)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都是针对自我的。(4)能与他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5)有独立谋生的意愿与能力;(6)理想的追求不脱离现实。

情绪健康指标——情商:(1)能调节沮丧的情绪;(2)容忍压力与挫折;(3)延迟满足;(4)面对惨重损失仍能避免陷入绝望;(5)对他人同理共情。

郭念峰(选择题):(1)周期节律性——周期节律性打乱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受到影响;(2)意识水平——人的注意情况;(3)暗示性——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暗示性强则过于认同他人的影响;(4)心理活动的强度——面对突然强大刺激的应对力;(5)心理活动的耐受力——强度不一定大,但总是出现干扰的刺激能否抵抗;(6)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过度自控也有问题;(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的适应能力

嫉妒心强的人有两大痛苦: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嫉妒心强的人在骨子里对自己没有自信,自信强者可以将嫉妒转化为羡慕。

吴增强: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合群合作;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学会独立判断和选择;开放的胸怀和创造生活的激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个人是否健康与他是否能够主动地发展自身有关 教育最终要做的是助人把握命运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从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成四种:(选择题)易感因素:气质

促发因素:往往是外部事件,引发或加重心理问题(父母离异或去世)维持因素:维持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偏爱或不正当评价 保护因素:阻止问题恶化,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班级氛围等

从内外来分:

个人因素(遗传条件,对事物的看法)或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同伴群体、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等)两类

另一个分类方法:

生物(性器官畸形导致自卑,营养结构不良导致行为表现异常)、心理、社会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谱,一般人也有情绪起伏,对自己不满意,悲观等正常表现,就像一个人也会感冒发烧一样。

父母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1)权威式;(2)独裁式;(3)溺爱式;(4)忽视式。(重点)

权威式:既关心孩子需求什么,同时对孩子有一定要求——孩子比较独立、自信,对同伴友好,情绪比较快乐,追求成功

独裁式:对孩子有一套明确的要求,但不太管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孤僻,自主性差,依赖性比较强,男孩的攻击性可能会比较强

溺爱式:对孩子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缺乏管理教育——孩子控制冲动能力差,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不足,在外比较畏缩

忽视式:谈不少关心和指导,忽视——孩子喜怒无常,自控能力差,逃学甚至有可能染上其他不良习惯

更为严重的管理问题:几位管理者之间矛盾,前后无一致,冷漠、虐待甚至是遗弃 剥夺循环——从小没有感受到爱,就很难培养出自我接纳与人为善等品质

恰当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式(关注孩子的需求和自身特点,但有适当界限和要求)学生出现问题肯定是有一定原因,对学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理解

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所以教育必须从家庭教育入手;但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专门培养人的专业

不良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失败者的心态(孩子的进步总是赶不上成人的要求,导致失败者心态)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被动,麻木,老师也是被动教学)人际关系冷漠(竞争而非合作,缺乏基本人文关怀)

教育不单单是教人一些知识,以应考为目的的教学让学生将人际合作和生活技能发展当做次要的事情

三、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当中的角色定位

(1)基本要求——避免师源性伤害 残酷体罚,不讲道义,谩骂

教师从事心理健康,讲究“预防胜于治疗,发展胜于预防” 治疗:学生已经出现明显心理问题,需要专业手段进行干预,主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来做。普通教师重在预防和发展(协助学生建立健全的态度和行为目标,认清潜力和责任,发展才干,突破局限,健康发展,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寻求有意义的目标,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心理问题的矫治是专业心理老师的事情。(判断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应该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挖掘行为下面深藏的合理需要,系统思考影响心理行为的各种变量,在充分尊重人的气氛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负责人的选择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健康成长。

教育观念,承认学生之间的不同,尊重学生自己的价值,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潜力。而不是单一的从学习成绩、聪明、合群等来贴标签。尊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自信和自我认可。

讲座2:心理咨询初步及对教师角色与素养的启示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判断题)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协商、协同)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助人自助)讨论:教师为什么要学一点心理咨询知识? 建立良好关系(尊重、真诚、温暖、通情达理)、弄清问题、宣泄、调整认知、领悟根源、改善行为 仅仅提供信息资料,就像授课那样,不叫心理咨询

咨询可以涉及某些法律道德问题,但只有这些问题涉及心理问题才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交谈与日常交谈不同,要求深层次交流 只有教导不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仅仅是安慰

咨询不是咨询师替代求助者解决问题

咨询不替求助者做选择做决定,选择权在求助者手里

二、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知识—技能—素质三者关系(1)知识

核心层知识(必须具有):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咨询流派理论与方法、咨询会谈知识 次级层知识(应该具有):心理测验、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

外围层知识(最好具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相关的医学知识(2)咨询技能(注意区分)关系技能(态度技能)参与技能(倾听技能)影响技能(干预技能)

其他技能:非言语行为、转介、阻抗调适

人际交往绝大部分信息时通过非言语信息传递出来的,话外的东西比说出来的更真实(3)素质——人格

热心、耐心、真心、爱心、细心 亲和力、观察力、领悟力、影响力

健康的人性观、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文关怀、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人的基本信念 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

相信人是愿意上进、愿意编号、愿意被人喜欢、接纳的 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教育的 相信人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

知识是最表层的,技能是中间层次的,素质是最内层的 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判断和选择)

心理诊断——心理帮助(确立目标、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结束巩固

Egan,把求助者所讲的故事挖掘出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转化为一个有用的故事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

讨论: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教师角色、素养要求的异同?咨询师的要求对教师的启示。

你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你如何看待学校心理咨询,你会以什么方式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合作?

第二讲 心理健康的核心——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我认识(选择or判断)

一、自我认识的偏差表现、成因和对策(21分钟)生理自我(太胖)、心理自我(我是优生)、社会自我(我的家庭条件好)——选择题

乡村维纳斯(别人不再当她美了,会有很大挫折感)——小学、中学的尖子生,升学后感到失落——环境改变对人的影响 儿时的生活环境 个人的认知调节

认知偏差——自我评价太高,或者太低。调节对策:

(1)重要他人重视、了解,不要偏爱(孩子内化,通盘接受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父母的看法是孩子自我

价值感的来源)没有自信的孩子被表扬所左右,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难以承受他人的负面评价,孩子因为老师批评而自杀——孩子对自己没有形成基本的接纳的感觉(2)设置适当目标

(3)视失败与批评为进步动力

二、如何认识自我(18分钟)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来更好的认识自我

儿童最初的自我画像是学习而来的。父母与老师的评价与态度对其有重要影响。心理学了解人心理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产品分析法(选择)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综合状况,填写调查问卷也可以帮助学生结构化地搜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运用测量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

三、从毕生发展观认识自我(30分钟)

不局限于眼前、过去,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任务,有利于更好对待学生和自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毕生发展,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完成得好可以发展出积极品质,完成的不好就会出现消极品质——每个阶段的危机

第一阶段(0-1.5岁),信任对不信任;发展顺利者对人信任,有安全感;发展障碍者面对新环境焦虑 第二阶段(2-3岁),自主感对羞耻怀疑;对自己的控制,大小便训练,发展顺利者能按照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缺乏信心,做事畏首畏尾

第三阶段(4-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好动、好奇,总是问为什么,探索世界的愿望,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父母过度控制导致儿童压抑探索愿望和主动感,畏惧退缩,缺乏自我价值感

第四阶段(6-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发展顺利者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能力,有失败感。习得的勤奋——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和自信心联系在一起。反过来就是习得性无助。自卑感往往是学来的。

跳蚤实验——习得性无助。学生自感学了也没什么用 第五阶段(12-18岁),同一性(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有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追求的方向;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感迷茫

第六阶段(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与人相处有亲密感;与社会疏离,常感寂寞孤独 第七阶段(30-60岁),充沛感对停滞感;热爱家庭关怀社会,有责任心有义务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第八阶段(60-死亡),完善感对绝望感;随心所欲,安享晚年;悔恨往事,遗憾终生

自我同一性(选择、填空、判断)

(1)我已作出选择(职业、宗教、信仰、性别角色、观念、价值观等),同时还在积极寻找——最积极的,同一性获得。既知道眼前该做什么,对未来还有追求和进一步的思考,活跃的,动态的发展

(2)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但不再寻找——停滞,同一性拒斥。只局限于自己已经作出的选择。放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生娃,生娃再放羊。生活不是只有一条路,多种选择。

(3)我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懒得去积极寻找——同一性混乱(4)我现在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但积极争取寻找——同一性延迟 青少年在追星的过程中在寻找认同,寻找榜样 青少年对父母的逆反也是在体现自己的自主性

同一性寻找的目标是获得牢固的自我安全感,以及如何确认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行为。每个人的自尊就是他给自己评定的价值。

讨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同一性?

第三讲 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最敏感的标志。(判断)

是不是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情绪和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健康情绪是相对稳定的;对自己的情绪是否接纳(和自己的情绪较劲也是一个问题)讲座1:认识情绪()

师生常见情绪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压力大,工作无乐趣,经常有挫败感,没有热情,麻木,把学生也看做没有感情的人,用标签化的方式描述学生,对同事经常表现多疑,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值得,无价值,怎么努力都很难成功);

焦虑:最普遍,考试焦虑(以偏概全,标准太高),弥散性的焦虑(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所有人都鄙视我);情绪对人的心理状态有放大作用,过度的情绪(紧张或焦虑)或干扰正常的智力活动(判断);温和的对待学生,降低压力才能让学生恢复正常智力

恐惧:面对威胁自身幸福、安全和健康的刺激时作出的自然反应,包含着认知、情感、生理、行为和社会等方面的认为。恐惧与外界刺激相吻合,这种恐惧是适应性的,保护性的恐惧。若恐惧与外界刺激不吻合,则心理健康受影响。学校恐怖症——到了周一早上或者要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肚子疼,头疼,一旦去医院又检查不出身体上的疾病。只要确定不去上学,症状就得到缓解。恐惧性神经症。6岁刚刚入学的孩子不太愿意上学,反映离别焦虑。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学校恐惧是害怕学校的某一方面,例如被其他孩子欺负而且被威胁不能告知他人,而孩子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或者害怕被老师侮辱,以及学业压力,感觉老师同学瞧不起他。青少年后期(初中高中阶段)的害怕上学,则很可能是对老师或父母的逆反、抑郁情绪过重或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完美主义倾向——让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感觉自己失败。真实的自己和成人的要求之间有巨大反差,自我认识总是不满意,导致抑郁。

抑郁:心境低落、消极认知定势、自我挫败行为模式、睡眠紊乱和食欲减退、家庭关系和学校同伴关系出现冲突和退缩等。童年早期父母他人的苛刻要求被内化,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过高的要求,受到挫折或者批评,这种情绪就会凸显。自责,无价值感,自罪感。

影响因素与调节

(1)环境

(2)个人

体态调节(外周理论——人是因为逃跑才害怕,如果我们做出某种表情和体态也会影响情绪,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嘴角上翘)和运动(慢跑、散布、跳绳)、自我暗示(口头禅,烦死了,学习真讨厌)、适当宣泄

认知调节(abc理论)——不是事情本身导致了情绪,而是我们的看法导致了情绪 真诚、选择、筹划、责任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应当”——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妻子应当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完美主义——我没考第一名,太糟糕了;我没考到理想学校,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用百分百的要求去要求别人和自己,不能忍受任何不完美的地方

外部归因——什么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都是环境的问题,跟我没关系,所有的一切我都没有办法,所以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过分概括化——用以偏概全的态度看自己,看别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说“我是个笨蛋”,根据一两件事情和经验就概括整个人

评价人的行为,而不是评价这个人

能够容忍错误,能够接纳错误才能更好的维持心理健康

糟糕透顶——没考上大学,我这辈子就完了。自己吓自己。最大的恐惧不是某种事情,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1)人应该在生活中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赞许(2)有价值的人应该在任何方面都强

任何事物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否则就会很糟糕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灾祸 情绪是由外界控制的,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已经定下的事没办法改变

一个人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总应该能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答案,如果找不着它,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8)对不好的人应该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逃避困难、挑战和责任,要比正视困难容易得多(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讲座2:控制情绪——理性情绪疗法

(选择题)合理情绪疗法(RETrieval)的创始人是:

A.贝克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艾里斯

不是事情导致了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外界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更直接的原因,艾里斯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RET的步骤:

(1)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明了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3)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辩论);(4)帮助学生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辩论:质疑式(你有什么证据,是不是别人都应该按照你想的去做)、夸张式、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具体化

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矛盾之处

协助学生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指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模糊的重要的具体的事实、想法及情感得以澄清。——具体化技术(选择题)A.质疑式辩论

B.夸张式辩论

C.具体化

D.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 强调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纠正不合理的方式。

作业:寻找自身或学生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第四讲 挫折与压力

了解应对挫折的常见做法及其作用;了解网络成瘾背后所体验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讲座1:应对挫折的常见做法(21分钟)心理防御机制(重点,选择题)

(1)压抑:不去想它以致意识不到其存在——其他防御机制的基础(选择)(2)否认:爱人死了,这不可能;

(3)反向形成:以相反行为表达(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女孩,对别人很敌意而表现出过分的殷勤)(4)投射:把自己的愿望想法归于他人(以己度人)

(5)攻击和替代攻击(在学校被大孩子欺负后转而去欺负小孩子;打墙壁,捶桌子,把压力释放在自己身上——拿烟头烫自己,最严重的就是自杀)

(6)文饰——合理化,不一定是正当的理由,借口(酸葡萄、甜柠檬)(7)退行——表现出幼稚行为

(8)固着——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一水平(裸露癖)(9)白日梦、逃避

(10)替代——置换、转换,以其他症状表现

(11)抵消——从事某种象征性活动来抵消、抵制某种感受

(12)认同——通过采纳别人的特点,可以减轻焦虑及其他负性情感

(3)(4)(5)(6)(7)

(13)升华——把不被社会认可的冲动转向被社会认可的冲动(体育运动)(14)幽默、自嘲——幽默和自嘲的背后是自信 面对现实,调整期望,寻求准确信息 挫折使人生精彩

讲座2:上网成瘾的背后

案例1——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冷漠,逃避和替代 宣泄

控制感、自主感 成就感 归属感 轻松愉快感

网络成瘾症: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也喜欢玩电脑游戏,学习成绩并未受到影响,其目的是:(1)追求卓越,展现自己的优秀;(2)想通过玩游戏看看自己对一件事情有无做到底的恒心;(3)结识更多的朋友;(4)想要成为电脑程序的设计师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追求最大的刺激和满足(补偿)——成就感、自主感、归属感、轻松愉快感

网络的两面性——有丰富的营养和滋补、咨询和满足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成为逃避现实的好去处,很多不良资讯

不能谈网色变,一改否定你给,有效引导

父母和老师要懂一点网络,适当陪孩子玩,了解孩子通过网络锁获得的乐趣以及所反映出的需求 关键是培养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的态度与行为方式,面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合理满足。

中学生常见压力源:学业、人际交往、家庭、自控力差

讨论:

1、列举师生常见的挫折和压力,应如何对待?

2、你怎样看待网络成瘾等现象?该如何预防和对待?

第五讲 维护心理健康的纽带——人际交往

讲座1:尊重、温暖与真诚

尊重:对求助者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等,予以接纳、关注、爱护。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优点和缺点都接纳);意味着彼此平等,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应以真诚为基础。

尊重的意义是让人获得价值感

温暖与尊重的区别:尊重是平等、礼貌、理性、距离;温暖更多是情感成分,更友好,更热情。尊重是公事公办,太客气;只有温暖让人觉得别扭

热情与冷漠相反。如何体现温暖:

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表达,认真倾听、准确反应、通情达理、积极关注; 温暖体现在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温暖的职业性把握很重要

真诚:一方向前走多远要根据对方走多远来定 咨询师以真实的自我出现——生命的流露 如何表达真诚

首先,真诚不等于想什么说什么——要有利于咨询(判断题)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真诚应该适时适度

讲座2:倾听和通情达理

倾听是指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达理解和接纳。

倾听包括咨询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体会他的意思)

倾听的意义:明了情况、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还具有助人效果——宣泄、提供榜样

如何倾听

倾听并非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倾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

通情达理技术,也叫共情、同情、同理心、投情

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求助者的想法与情绪,然后跳出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将咨询时对求助者的理解传达给求助者知道。

通情达理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三方面含义

(1)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引导求助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取得反馈。

通情达理的功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修正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了解;协助求助者了解内在深层的想法与感受。

通情达理的初级层次:就求助者本身的情感而谈 高级层次:求助者自己还意识不到的情感感受

通情达理的表达失误:

没有站在对方的参照框架内:直接指导和引导;简单的判断和评价;空洞的说教和劝诫;习惯性贴标签和诊断;虚假或虚弱的保证;排斥消极思想情感。

贴切用通情达理

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地位和处境上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通情达理,可以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求助者求助

通情达理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

第四、通情达理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的行为,二者应该结合起来。把握好自身的咨询师角色。讲座3:积极关注与自我开放

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闪光点、光明面或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

关注求助者的积极品质可以达到几个目的(选择)

(1)可向求助者传递这样的信息,尽管他们心理上很痛苦,但他们的确拥有可以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结果的内在力量;

(2)强调完整性,即求助者身上并不是只剩下了自己的问题,其他什么也没有了;(3)求助者过去的成功经验常可应用于解决目前的问题。

积极关注的原则:多鼓励积极面,因为人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求助者。

鼓励的角度:良好表现;身上的某些长处,特别是不肯定处;进步处;以往的表现和能力。创造希望——指出优势:人与事分离的技术(人与问题分开);重新建构的技术(对同一事情进行新思路和新定义);重新贴标签的技术。

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潜能开发,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正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积极关注既是咨询师应有的理念,亦是一种咨询的技术。

咨询师不仅要让求助者多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咨询师自己也要多立足于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

自我开放的定义

自我开放也叫自我暴露、自我表露,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自我开放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访关系,能使求助者感到有人分担了他的困扰,感受到咨询师是一个普通人,感到咨询师更加亲切;能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来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开辟咨询的交流渠道。

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

(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咨询师向求助者开放自己的经验、喜怒哀乐 自我开放的四个层次:

(1)咨询师自动疏远求助者,闭口不谈自己的事情;如果提到自己的一些事情,也只是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当咨询师谈自己的事情时,谈得很过分。

(2)咨询师不主动谈自己的事情,他只直接回答求助者所问的问题,或者回答得很犹豫或草率,结果求助者只知道他自己问的问题而已。

(3)咨询师真诚地提出自己和求助者有关的态度和经验,他只提出表面的感觉,没有把内在或特殊的感觉说出;求助者了解到咨询师的想法和感觉,可能对他处理问题有帮助。也可能含有危险。

(4)在讨论求助者关心的问题时,咨询师也自愿地谈到他自己的思想、经验及感觉。自我开放的主要功能

增进彼此的信任感;鼓励求助者进一步吐露欲探讨的问题;对求助者产生示范作用;协助求助者集中探讨问题的关键;协助求助者获得启示;让求助者领悟到咨询师的平凡,愿意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

第六讲 学习

狭义的学习——课堂,学生在校的最主要活动。学习成绩、考试成绩成为悬在师生头上的利剑,压力源:厌学、厌教

广义的学习——学习化社会,不断学习,精神的新陈代谢,精神的活力。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终身学习的四个支柱(多选)——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动力与策略(交互影响,形成循环)讲座1: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

学习动机的结构

动力:(1)推力——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内在需求,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拉力——学习期待与诱因(目标稍稍高出自己的能力,跳起来摘桃子;一开始期望过高,后来达不到就一下降到过低);(3)压力——外在的压力,外在监督、逼迫、要求

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效果好——考试成功——教师/家长同学评价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需要强/学习期待高——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意志力坚强/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体验积极——学习效果好

学习动机

从压力到吸力(认知)

强化、反馈(附属)——效能感(自尊)归因(控制点)成就动机与目标期望

将学习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的关键

从压力(外部控制)到吸力(趣味吸引:李吉林的情境;王能智的问题;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把学生的好奇心、智慧充分调动起来;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学习上的欠缺)

实际教学应当注意:注意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考试难度/课题难度要适中,经过努力,都能完成;课题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某一课题一旦失败,给学生提供下次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即通过满足学生已有的认知需要培养新的学习需要)和间接转化途径(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进而培养其新学习需要)

强化、反馈——增强效能感

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许多学生有受某课老师表扬而喜欢该学科的经验。30秒钟心理咨询:老师换一种说法,就会给孩子截然不同的感觉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有反馈比没有反馈好;顺应评语效果最好,特殊评语效果一般。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有三种强化: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替代强化(通过榜样);自我强化(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新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教学策略:设置子目标;依个人进步来评定;强调努力、策略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因(控制点)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归因建议:客观归因原则、积极归因原则

人的归因偏向:做好了就容易归因于自己,做不好容易归因于外界——尽量客观归因 失败时减少能力归因,增加努力归因——积极归因 控制点(罗特)

内控:认为成功是靠自己控制的

外控:认为成功主要是靠自己之外的因素决定

内控的人会为改进自己而努力获取必要信息;更主动改善生活状况;更看重成就和内在技能;更能抵制他人的影响。

具有内控倾向的孩子,其父母更有爱心,对孩子采取前后一致的奖惩约束,且更加注意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倾向的孩子,父母更加严厉和专制,且不给孩子更多自律的空间。

内控者在面临灾难时生还可能性大。

外控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无助和绝望是抑郁症的两个典型症状。

目标期望(掌握定向与成绩定向)

力求成功者:选成功率在50%的任务(错误和批评是自己要更加努力改善的信号,而不是威胁、逃避)避免失败者:不选成功在50%的任务(考试目标过高或过低)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简单任务时,高动机会带来高效率;任务难时,动机要低一点。中等程度的动机有利于处理问题

讲座2:教与学的部分策略

处理个别差异的主要方式:智力分组(被批判,重点班普通班之分)、年龄分组、特色分组(艺术班特长班);小班化;个别化(成本太高,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班级小组个别结合、掌握学习(目标明确,即时反馈,对差者有利,时间延长4%)、家校合作、在家上学、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教学呈现方式多样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学生有认知偏好:视觉型的学生、听觉型的学生、动觉型的学生

能力倾向与教法交互作用

1.使各种能力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效果的教法:结构化、师生互动、课堂以目标工作为中心、给予学生反馈、在学习早期尽快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助;

2.对能力倾向低的学生帮助大:高结构化、课程设计成一连串细小步骤、主要线索清楚,减少无关信息,进行学习策略方面的训练

3.对能力高的学生帮助大:减少细微指导,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其自己探索

学习策略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多种感官、划线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次加工策略(编顺口溜、谐音联想、做笔记)

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列提纲)。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1)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视策略: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估、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

果。

(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认知策略的效果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对学习策略的教学: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策略;交互式教学——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第七讲 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的烦恼,核心是自我认同,而性心理是最敏感的部分,许多心理问题与此相关。、讲座1:异性交往

赫罗克将青少年异性交往分为四个阶段:性反感期(反向形成,小学高年级);牛犊恋(小牛犊依恋年长者,爱慕年长异性);狂热期(单相思,失恋);浪漫期(与钟爱的人在一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吴增强称初恋的两个特点:低龄化;初恋行为基本是青梅竹马式的。

师长对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对性问题讳莫如深,敏感过度;视早恋为耻辱,阻碍了孩子与师长的交流。

异性交往的两个极端:交往过密乃至发生早恋或单相思,影响学业;不敢与异性交往,与异性说话时脸红、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语言不连贯等,出现交往障碍。

在自我认识、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导致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寻求感情寄托、有人说话、满足自尊心、从众心理等。

师长如何引导学生异性交往

端正观念:正常异性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

交往原则:交往对象宜广不宜专、时间宜短不宜长、频次宜疏不宜密;交往中把重点放在学习对方优点上。

发现异性交往过密,不要打骂,而是沟通交流为主。一定的关注,一定的空间,强调沟通,帮助度过敏感年龄段

讲座2:自慰

自慰是指在没有异性交往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满足性欲的方式,是人的一种性本能的需求,就像人有吃饭、喝水、睡觉的需求一样。

由于长期讳莫如深,自慰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罪恶感、内疚感等。自慰的三种形式:性幻想、性梦和手淫

性幻想:指与性有关的遐想来满足自己对性的心理需求,当一个人对异性的欲望很强烈,但又不可能或者不愿意与异性接触时,就可能想入非非,幻想各种恋爱场景,有时伴有手淫(霭理士称之为性爱的“白日梦”)

性梦:在睡梦中与异性亲人或发生性关系,在性关系中,绝大多数可达到性高潮,首次性梦的时间大约在13岁左右。

性梦是一种性本能活动,是自发的,不由人的意志控制。它可以起到缓解性冲动的作用,对他人无伤害。

性梦是性成熟的正常反应,要顺其自然,不要抑制,也不要刻意追求,更不能将内容随便告诉别人。性梦是不能自我控制的,不应为性梦的内容而感到羞愧。

手淫:通过自我抚摸或刺激性器官,而产生性兴奋和性高潮的一种行为。体现自主感、独立性,特别是女性。不要沉溺,不要自责。性心理教育既有其独立性,又与其他方面相联系。

青春期还有那些常见烦恼,应如何应对?

第八讲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师生互为环境,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决定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沈伟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学生的状态反过来又影响教师。教师的快乐和工作的意义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职业的幸福是双倍的,一个是学生的成长,一个是自身的成长。讲座1:从容应对现实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教师要满足来自不同方面的要求(指责)——学生、家长、行政机构、同事等,这些要求有时矛盾,因此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巨大。

自身生活:恋爱、婚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

喜爱学生,对职业的奉献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喜爱,对学生所获成就的喜悦等对教师保持良好心态具有积极作用

完美主义、极端的竞争心、缺乏耐心、自我怀疑、易怒、不能放松、敌意等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建议:

(1)真诚面对自我(2)认识教师角色

(3)培养职业情感,体验职业魅力(认同感、趣味感、成就感、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4)增长专业才干

(5)从容应对挫折与压力

恰当认识环境,调整心态,然后再所提供的机会和条件的限制中去作出改变的努力。对别人的情况不要轻易下结论。

其次是检查一个人自己的反应,对自己抱一种更现实的态度和期望;当事情做错时,能够自嘲。绝对化的要求——糟糕透顶——自己给自己制造挫折 第三点: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把学校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减少和同事之间的分歧,支持相关政策。不成功的教师更倾向于自我取向,更多支配性、怀疑和攻击,所以不能为大多数人做出妥协和让步)

第四点:寻求社会支持,不要孤军奋战。第五点:体态调节,自我暗示,适当宣泄。

讲座2:做反思探究的实践者,在成长中寻求职业的快乐与意义

做专家学习者:培训(参与式)、自学、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 记录师生成长故事,在反思中共同发展 教师要做专家学习者。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1)蜜月期,如愿以偿的蜜月,玩玩乐乐(2)跳板期,心思没放在教师职业上

(3)不知所措,疲于应付(教学内容不熟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学生管理缺乏理念与技巧;教师角色不明)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验学与教的快乐 让教师成为快乐过程

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

教为学服务。过去是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安排,亦步亦趋,被动。现在强调主动,交互式学习。

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越大。

在班级管理中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个案:积极关注,要关注到点上 赏识:用优点激励孩子,不要误用 避免偏爱

关注不合理行为背后的合理需求 用温馨、阳光的话语营造班级氛围

教师成为研究者,跳出来看自己的处境,心境会平和许多。无论处理的好坏,都成为研究的素材,都能转化为一种积极力量,有利用心理健康。

承认我们会犯错误,这对美好生活而言十分必要。人类生活从来没有而且永远不会有完美无缺,但它依然很美好。承认人生的不完美。

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不是一切包办代替,认清职责,避免完美主义的想法。

读有趣之书,写有趣之文,做幸福之人。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课题:做家务的能手

教学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2、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3、要做家务的同时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孝敬父母。

4、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

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蔬菜,炊具等。

教学过程:

一、明镜台

(一)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父母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启示录

(一)表演

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洗衣服,把水弄了一地,有几件衣服也被染了,妈妈看见了,责怪她说:“衣服没洗干净不说,还把衣服染了,不让你做的事,以后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二)小品

具体内容:奶奶正在家里做饭,小明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明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三、智慧泉

(一)幻灯出示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倒洗脚水。()

2.王红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买食盐,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英自己做饭。()

4.小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刘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二)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谁能说说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呢?

四、回音壁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二)竞赛

1.整理书包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小小厨师”比赛; 一组:做糖拌柿子; 二组:黄瓜凉菜; 三组:炒鸡蛋。

(三)品尝佳肴,评选优胜小组。

3、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又能增强自己的劳动观念,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父母最好的小帮手。

板书设计:

做家务的能手

主动、经常做家务

第四篇:话说情绪——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话说“情绪”

——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我们经常会听到郁闷、焦虑这样的词汇,当我们郁闷、焦虑的时候,一定是病态的情绪吗?当然不是,区分病态和常态的情绪很重要,否则会带来一些问题。当我们把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当作一种病态,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如果你站在一个黑洞面前,黑乎乎的看不到里面是什么,你会很紧张很恐惧。如果通过光照你能看清里面的构造,紧张度就会明显下降。因为对于未知的黑洞,你会把内在恐惧的东西投射到洞里去,丰富的想象让你越来越恐惧。

了解认知、情绪在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学习自我调节,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一、剖析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情绪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是有舒服或不舒服的区别。快乐的时候人会很舒服,想一直拥有这样的情绪;痛苦的时候,就想快点儿摆脱它。不管是悲伤、痛苦、内疚、高兴、愉快……都是我们在生命中会体验到的情绪。

——情绪具有周期性

人的生物周期,应当包括情绪的周期性。我们会感到某段时间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而某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情绪在高峰和低谷间的波动如果是处于适度的波幅之内,那就没什么问题。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

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的头脑怎样去加工它、理解它,这就是认知。当人的认知改变时,对事件的加工可能从消极变为积极、被动变为主动,这个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体验。扭曲的认知会给情绪、行为以至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反过来,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也很大。

——情绪和躯体的关系

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情绪,感受不到紧张害怕或是低落忧郁。但表现出来的是很明显的身体反应,如腰酸、背痛、胸闷、腹痛、脖子发僵、尿频、心脏不适等,情绪是可以通过身体表达的。

二、情绪调节

很多人会问:如果心理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很想尝试自我调节,怎样自我调节呢?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些方法:

● 把探索“我”作为起点。我们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应避免一味地关注周围人的责任(心理外归因)而忽略了对自我的探索和理解,如“张三对我不好”、“李四这个人不怎么样”。我们也应当关注“我”在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心理内归因)?我的体验是什么?我在和别人互动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张三偏偏对我有敌意,张三和李四的关系却特别好?这种向内审视的态度会帮助我们去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中有没有需要去完善的方面,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进而改变与周围人的关系。

● 尊重存在,活在当下。焦虑的人往往是生活在未来,总是担心未 来会发生不幸。抑郁的人呢,是生活在过去,总是在后悔过去,自责过去做的某些事情。这两类人恰恰都忽略了现在。活在当下,这也是中国佛学的重要思想。这个话是很简单的,活在当下,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去体会、去感悟的。

● 积极地表达。从情绪的角度看,首先从心态上,我们要有表达的愿望、权利和力量。强调一点,表达是不同于发泄的,当你一有情绪的时候,就想发脾气、摔东西,这显然是不健康的。此时,在你的情绪与行为之间,缺少了筛查和调控,情绪与行为之间发生“短路”。表达是相对于压抑而言的,表达是门艺术。

● 呼吸练习。你不需要去关注肌肉,而要关注自己的呼吸。找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调整你的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周围,去体会吸气的感觉,去体验吸进去的气是凉爽的,然后想象气体进入你的肺部然后循环,再慢慢地呼出,体验呼出气体的温暖。就这样不断地循环,你会慢慢进入一个很放松的状态,而且它会使你的精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 冥想放松法。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们可以作一些联想,可以是高山、湖泊、大海,过去生活中温暖的画面。这些让你舒适的想象,会带你进入放松的状态。

以上这些方法在大家的服刑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各位在面临情绪问题的时候不妨一试,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够拥有足够的健康情绪。谢谢!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讲稿

教学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自嘲: 投身教育英勇无畏,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西装革履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家长投诉照死赔罪。晋升职称年年被退,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天天学习不懂社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急难险重必需到位。屁大点事反复开会,身心憔悴暗自流泪。一日三餐时间不对,工资不高自己缴税。一年到头吃苦受罪,劳动法规统统作废。囊中羞涩见人惭愧,抛家舍业愧对长辈。教师哪有社会地位,疯疯傻傻自我陶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上海教师:轻度的占48%;中度重度的占12% 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构成心理疾病;

农村小学教师:66.3%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某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达29.5%;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5% 广州市: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比率也比较高

杭州市: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北京市: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云南师大 程梅 的 2005硕士论文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昆明市中学教师在SCL-90量表中的9项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

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轻度症状:依次为强迫症状和偏执(并列第一),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其他 在敌对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强迫症状和偏执等方面有中重度症状,总检出率为10.2% 班主任教师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主任

女性教师在焦虑、和强迫症状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 高学历教师在抑郁显著高于较低学历的教师

中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和其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教师

《大河报》、河南省心理学会:

教师的人格特征在表现出符合其职业特点的积极特征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诸多消极人格特征——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且至少有2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

焦作职工医学院杨昌辉:中国临床康复 2006 年10卷38期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 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 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

中年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 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

该调查表明:教师表现了以下人格特征

常自视甚高,也可能武断,在反抗有权势者方面表现积极 轻松、健谈,对人对事热心而富有感情

敢作敢为、少有顾忌、有时也可能粗心大意而忽视细节 心肠软,易受到感动,不喜欢粗犷的人和笨重的工作

敢于幻想,狂放不羁,有可能富有创造力也有可能过分不务实际,近乎冲动 忧虑抑郁,常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

教师压力状况分析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健康则社会健康!教师心安则人类平安!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案例3:2003年11月4日 “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吉林 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中国的妈妈说: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美国的妈妈说: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虽然说的 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和心理健康

(一)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领导——同志——发火——后果。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 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2、心理健康标准 A、世界卫生组织: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我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和潜能可发挥。)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当然这个信任不包括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就足够了)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有理想,有事业心,并且不断为理想而努力、进取。)

B、我国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人类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评测表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C、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 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 人际:人际和谐(欣赏他人) 情绪:情绪认知和调控  人格:稳定、完整、和谐

 智力:正常(90以上就属于健康) 环境: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 职业与生活:热爱职业、热爱生活

1.明确的社会认知

对社会现象有明确的认识:家长择校问题 对教师职业有明确的认识:教育公平问题 正确的是非观念:判断什么是真善美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随便听任摆布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到见解

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快乐观

2.高度的责任感——心理定势

强烈的儿童意识: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强烈的服务意识:对家长的托付负责 强烈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 强烈的团体意识:对单位的声誉负责

强烈的主体意识:尽心尽职对个人声誉负责 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成就的向往——认同感的追求 上进:教学、班级管理、进修学习、选优秀、评先进 勇敢面对新事物、自信地接受现实生活挑战

3.成熟的情绪情感体验

知书达理、文明礼貌; 对他人富于同情心、同理心;有见解、讲道理;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平和、深沉、稳定、安详;生活中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和活动领域

4.和睦友好的人际交往

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派和风度;团结友爱的姐妹关系与情怀;和睦共处的平等心态与表现;自尊、尊他的良好品质与胸怀;开朗的个性与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与真诚的态度

5.教师祥和的心态

自己获得了,是机遇好,和大家分享 自己没得到并不气馁,还有下次 别人好,决不嫉妒,反要祝贺 别人落难,不幸灾乐祸,倒该安慰 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但适应主流文化

教师良好的性格要求:

出以公心不自私自利;襟怀坦荡不心胸狭隘;礼貌待人不粗暴鲁莽;严谨认真不马虎草率;踏实真诚不浮夸虚伪;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自强自尊不怯懦自卑;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平易近人不清高孤傲;刚毅坚韧不优柔寡断;灵活机敏不墨守成规

马斯洛为心理健康确定了15条标准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未来社会心理健康的12条标准:

对经验开放;拒绝伪善和欺诈;对现代科技存疑;追求生命的完整;渴求亲密的关系;重视生活的过程;热诚帮助他人;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反对因循守旧;信赖自身经验;不重物质享受;渴求精神生活

教师心理健康十原则:

 自知之明: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 善于自控:言语、情感、行为、意志

 随和亲善:人缘好,有朋友;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对人宽容  随遇而安:自我满足、接纳自己的缺点、经常把自己的现在跟过去比  目标明确:有广泛兴趣、有内在动机、有抱负

 灵活变通:灵活、变通、适应性强、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  情绪平和:情绪稳定;不动怒、不大喜大悲

 乐观积极:乐观、遇事想好的一面、心境好、有幽默感  互助合作:帮助别人、接受别人帮助、与同事家人相互依存  爱和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与别人共情、知道怎样爱和被爱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4、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教师的角色错位 原本的教师角色: 组织者 交流者 激发者 管理者

改革者、指导者、示范者、心理辅导员、教育科研者„„ 教师角色的错位:

先 知:老师是权威,无所不知 圣 人:老师是道德楷模

法 官:对学生的争执作出裁判 侦 探:必须对班级情况了解

保 姆: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负责 骗 子:要作社会认可的的教师 告密者:让社会知道学生的现状 替罪羊: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 心理健康的直接导火索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1、助人行业

2、高期望行业

3、压力大

4、挑战性强

对教师要求的提高

教育部门:任职资格、心理素质„„ 学生:教师职业功能的转换

助人——情感性劳动 情感耗竭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家庭平衡问题 情绪问题 „ „

教师形象的异化——高期望 两种要求:

水桶说:教师准备一桶,学生得到一杯 心与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个比喻

蜡 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园 丁

教师职业的美丽光环: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古代中国

一个民族应该让最优秀的公民去当教师——古希腊.柏拉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巴比伦

教师是上辈子德性最高人缘修行最好的人——古印度.释迦牟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捷克.夸美纽斯 教师总是先进份子——徐特立 如今教师生存面临的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vs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人事管理制度vs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流动制度vs事业心与责任感的考验 新课改制度的强制迅速推广vs准备不足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vs市场与责任的两难选择 学生学习渠道的多元化vs弟子未必不如师 惩戒权被剥夺vs没有惩罚之教育的苍白无力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低龄化vs疲于奔命 教师劳动的重复性vs职业倦怠

职业伦理的完美无缺vs并非圣贤的人 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面临的尴尬

现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

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 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 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 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享受主义 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出现精神空虚、虚无主义 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自由主义 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市场文化、商业伦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师的压力源

学生(学习、行为问题)人际(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工作本身(教学压力、日常压力)角色冲突(职业和家庭)职业发展问题(职称、职位)

升学考试压力(中考高考、期末考)经济压力(工资待遇)班级管理 vs 问题学生 角色多重 vs 角色冲突 超负荷工作 vs 办公条件不高 家长期望提升 vs 社会评价苛刻 上级对业绩的关注 vs 苛刻考核 信息量的剧增 vs 学习任务加重 竞聘上岗、末位淘汰 vs 成就焦虑 成绩高低、名次先后 vs 升学与分数 工作责任的增加 vs 时间赛跑的快节奏

家庭经济、子女升学 vs 时间紧迫、头绪繁多 压力的本质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优点:面对危险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反应速度加快,使个体能迅速加入战斗或逃离危险

缺点:过多的应激,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会产生精力衰竭,致使健康受损,情绪抑郁。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消除压力 NO!!管理压力 YES!!工作压力与工作成绩 高压力与工作绩效

每年与压力有关的缺勤、低生产率、健康保险成本以及其他医疗费用接近3000亿美元,且呈不断攀升的趋势。30%的人认为工作给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10年来与压力有关的赔偿、申诉的数量增加了两倍,从5%~15%。

日本人创造了一个词,叫过劳死,意思是因工作过度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而暴死。专家估计,每年因工作过度而死亡的日本人有10000人

当weatherford Enterra公司宣布其首席执行官因为“与工作压力相关的健康原因”而即将离职时,其公司的股票下降了10%。

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什么是职业枯竭?

“枯竭”(又译“崩耗”),原指火箭耗尽燃料后仅凭惯性继续向前冲,直到与空气摩擦烧毁或坠落地面。

“职业枯竭”: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状态,表现为对生活或工作失去目的性和应有的热情,而有一种被榨干的感觉。

职业枯竭的六大症状

1.生理耗竭(生理症状)2.心智枯竭(认知能力下降)3.情绪衰竭(压力)4.价值枯竭(自我评价)

5.去人性化(人际关系恶化)6.行为症状(自伤和他伤行为)看看你自己的职业枯竭状况

1.你的工作效率衰退了吗? 2.在工作上,你的进取心降低了吗? 3.你已对工作失去兴趣了吗?

4.工作压力比以前大? 5.你感到疲惫或虚弱吗? 6.你头痛吗? 7.你有胃痛吗? 8.你最近体重减轻了吗? 9.你睡眠有问题吗? 10.你会感到呼吸短促吗?

11.你的心情常改变或沮丧吗? 12.你很容易生气吗? 13.你常有挫折感吗? 14.你比以前更加疑神疑鬼吗? 15.你比以前更无助吗? 16.你使用太多药物来改变你的情绪吗? 17.你变得越来越没有弹性吗? 18.你变得更加挑剔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19.你做得多,但真正完成得很少? 20.你觉得自己的幽默感减少了?

象关注身体一样关注教师的心灵!

(三)情绪困扰 1.抑郁。2.偏执。

3.人际敏感。4.敌意。

5.强迫症状。6.焦虑。7.恐怖。8.精神病。

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这样的案例很多,不必多说。(出现这些症状不是说你这不是病,是心理不健康。这样想是大错而特错。主要是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这些症状表现的相当明显。)

2.抑郁。崔永元,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长征”,是对他抑郁后心情的准确诠释,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与抑郁的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觉得活着太累,没意思、对很多事情不关心,以往的兴趣也慢慢地消失。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有:

(1)、情绪反常 通常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觉得感到平淡乏味,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女孩往往无来由的悲伤,男生则变得暴躁易怒。

(2)、厌学感强 学生出现轻度厌学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执意休学,这就是一种病理性的逃避和退缩,需要家长们加以重视。

(3)、总不舒服 有些隐匿性的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不会表述为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

(4)、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中后果最为严重的,是患者会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重症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未果者,如果只 抢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他们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自杀行为。

3.偏执。指长时间地固执的坚持自己偏颇性的看法,因他人没有遵从自己的看法而对他人充满敌意的心理状态。“无理争三分”、好钻牛角尖,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案件6:女教师的挖苦造成的案件。

表现特征: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如,刚才他怎么么说的,那意思就是想利用我来。。)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啥意思?是不是就是整我呢)

3).易产生病态嫉妒。(如我在那封面就比他强,他那方面还不如我等,咬牙切齿的谩骂,吃饭睡觉等等一切都不忘记对这件事的愤恨)。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心理学叫外归因。(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很多的,就怨他怎怎地,要不然我不这样)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错误不能宽容,不依不饶,小肚鸡肠,对超过自己的人会敌视、挤兑、甚至诋毁等不良行为反应。(得理不饶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对某一件事总是怀恨在心。)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大家经常会看到个别人为了一个无聊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比如楼道应该是共用场地,个别人就会采用占用挤兑等方式据为己有,不管他人利益;在就什么都是好的,这些东西都应归我,占得越多越好。过度自私。)

7).忽视或不相信与他人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他人的想法。“精神病认为自己永远是正常的,喝醉酒的人,永远说自己没醉”有理讲不清。(小道消息,他又说你什么什么,本来无中生有,不求真假就相信,你应该怎么怎么整他。你可是我好人,照搬照做不误)

在上述的七项中其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我那那不如人谁,我可得离她远点,在他面前人家会小瞧我的。其实谁都不这样想,是你自己想的)

案件7单亲家庭。李某是单亲家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爸爸2年前去世。这个事情开始大家都是不知道的,最近不知道怎么大家都知道了,还知道他妈妈在外打工的事情。他感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变化了。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针对他,他稍微有小动作,就会被点名,老师还说,要不是看在你家人的面子上,我就把你赶出去了。同学也开始在他的身后嘀咕,还嘲笑他,说他爸爸死了,妈妈要改嫁了。他很生气,所以会忍不住跟他们打架。结果被老师知道了,说是他的错误,胡乱地打同学,要写检讨等。妈妈也觉得他是过于敏感了,说同学不是说他的坏话,也许是关心他,或是其他的。李某很痛苦所以就去找咨询老师了。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虐待,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案例8:对别人产生的敌意心里造成的后果。

案例9:通过将现实中的敌对情绪,通过树立假想敌,达到征服别人的心里映射目的。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症的表现 :

案例10:强迫自己不该想和不该做的一些行为。除了强迫性思想外,她也出现了一些强迫性行为,因为怕自己的手污染了东西,所以她一再地洗手,而且对明明已经做好的事,譬如水龙头等,她也一再地又回头去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将它们做好。

强迫性思想常会导致强迫性行为,譬如一个青年一直担心自己会在淑女面前说出脏话,这是强迫性思想﹔而为了避兔说出脏话,在淑女面前遂不得不用力紧闭着嘴唇,这就是强迫性行为了。

案例11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总去想或去做的某种行为。比如我们不想看某东西的时候,却不得不看(恐怖片)。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还有的人整天想某某是不是再整我呀,某某是不是总到领导那告我的状呀,等等。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表现 :a、是无缘无故产生担忧、紧张、害怕和不安全感。既搞不清楚担忧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害怕什么事情。

b、凡事总往坏处想,表现得没有耐心、易激怒。有时内心有种不祥预感,总担心会有什么不测事件发生。

c、经常莫明其妙产生忧虑。如家人一出门,头脑中就不由自主联想到遭遇车祸、被抢劫伤害等恶劣事件,因此忧心如焚,坐立不安。如果到时还不见回来,就不由自主想哭泣。

d、我经常神经过敏,怕强光,容易泪水满盈。如果有人在身后叫、关门大力,甚至电话铃响,即使作好了心理准备还是会吓一跳。此外,还时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感或发冷感,但测体温正常。

e、我的注意力难集中,以至于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看不进电视和报纸。f、感觉记忆力下降,记不住日常小事。

g、我经常头昏疲乏、出汗多、入睡困难、浅睡多梦、半夜易惊醒。

h、我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如:心慌心悸心跳,心口闷痛;胃胀胃痛,返酸呃逆,肠鸣腹泄;胸闷气短,呼吸气阻;尿频尿急尿痛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成人单纯性恐怖症来源于儿童时期曾有过的体验,如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害怕黑夜“鬼怪”、暴风雨或雷鸣闪电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消失,但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变的软弱或被新的精神刺激所诱发,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有些儿童的害怕是受父母亲或其他儿童的影响。恐怖症的遗传学 认为,恐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报道广场恐怖症患者的家属中有19%的人患有类似疾病。恐怖症患者具有一定人格特征,如害羞、被动、信赖、焦虑等。临床表现: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 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单纯性恐怖 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甚者为了解除焦虑主动离开这些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3).广场恐怖 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因此这些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4)旷野恐怖

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是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此外还有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续多年,但多逐渐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缓解。

9、精神病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例如:同样检查出是癌症,治疗的方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好几年,而有的人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

身心疾病也称为身心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 心并心律不齐、胃肠溃、气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钱难买我愿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人格就是个性特征,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集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人格不仅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品质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教师积极、乐观、宽容、民主的特征是学生所期望和认可的。这些都和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分不开。一个教师在拥有学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教师职业本身所要求的。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案例:

2006年9月20日下午,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历史教师28岁的李恒毅,在课堂上先用钢筋殴打一名11岁女学生章耀尹,然后亲手把她从4楼扔下并致其死亡。

据目击者称,当时李恒毅将章耀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然后将她倒在地上,又用脚踩她的头,之后掏出一根钢筋使劲打她的头。章耀尹被打得不能动了,李恒毅把她抱起来,说了一句送医务室,然后走到窗子边,打开窗户,把她丢了下去。

班里的学生被老师的行为吓得魂飞魄散,全部跑出教室,事情很快惊动了学校。

他向警方交代的令人震惊:他当天发现女生拨弄手指甲,并把指甲里的东西弹到他身上,他就敲打该女生。当女生骂他“神经病”时,受到刺激的他就痛下杀手。他说:“打学生就是为了维持好课堂秩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

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版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的成长。它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也是学校领导的事,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也是家长乃至全社会的事,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市政建设,不亚于造政府大楼,不亚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不亚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亚于提高升学率及其他种种。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赞美教师的蜡烛精神,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的同时,给教师以更多的关爱,形成一个全社会善待教师,教师善待学生的良性循环,使教师有健全的身心,健康的体魄来支撑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与教师心理健康分不开的。首先,心理健康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职业是在帮助人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专业化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另外,心理健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发挥内在的潜力完成创新性的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积极正常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等都起着积极作用。一个不堪重负、职业倦怠的教师会如何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呢?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成长也是分不开的。教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密切的成年人之一,又扮演着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我们听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其实就描述了一个各位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如果一个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宽容、和蔼、积极乐观,那么,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一定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会很乐观。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老师的影子。例如:有的老师做事很机灵、动作迅速,做事雷厉风行,那他的学生也是非常机灵的,如果老师动作迟缓,慢条斯理,那他的学生也是这样,对你说的话像没反应一样,动作总是慢悠悠的。二是对学生品行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适应社会。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作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着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能够客观、公正、相互尊重,对学生加以信任、理解和赞美,不仅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在身体力行中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学生乐于且善于和人交往、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 可能专横、粗暴、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感,学会为一己私利损害别人的利益或感情,影响学生处理正常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 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咱们的学生也说学校像监狱。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美国全国联合会《报告》曾经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讨论: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结语: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为关系到教师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不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可以被改变的,这就需要各位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也更多的掌握调节心理的技术和方法。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易受伤害?

1、教师职业的美丽光环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古代中国

一个民族应该让最优秀的公民去当教师——古希腊.柏拉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巴比伦

教师是上辈子德性最高人缘修行最好的人——古印度.释迦牟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捷克.夸美纽斯 教师总是先进份子——徐特立

教师职业先天的完美化

教学的兴趣、乐教的意识、庄重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崇高的理想、亲善的热情、乐观的态度、健康的人格、祥和的心态、协调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师重在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个性品质:精神面貌、意志品质、情感性格、气质类型 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审美素质、精神追求、生活品位 生活素养: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衣着妆扮、个人嗜好

教师的生存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的变革——经济收入并没有保障 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岗位朝不保夕 新课改制度的强制迅速推广——准备不足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家长介入 人才流动制度的限制——入出不畅 学习渠道的多元化——学生难教

青少年权益保护意识的普及化——惩戒权被剥夺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低龄化——疲于奔命 教师劳动的重复性——职业倦怠

如今教师生存面临的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vs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人事管理制度vs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流动制度vs事业心与责任感的考验 新课改制度的强制迅速推广vs准备不足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vs市场与责任的两难选择 学生学习渠道的多元化vs弟子未必不如师 惩戒权被剥夺vs没有惩罚之教育的苍白无力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低龄化vs疲于奔命 教师劳动的重复性vs职业倦怠

职业伦理的完美无缺vs并非圣贤的人

教师劳动的特点

科学性: 身心规律、教育教学规律 艺术性: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人文性: 丰富情感、尊重学生 创造性: 重解教材、寻找方法 重复性:铁打学校、流水学生 利他性:予人嫁衣、甘为人梯 迟效性:高瞻远瞩、坚持不懈

现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 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 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 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 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享受主义 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出现精神空虚、虚无主义 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自由主义 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市场文化、商业伦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师的压力源

学生(学习、行为问题)人际(领导关系、同事关系)

工作本身(教学压力、日常压力)角色冲突(职业和家庭)职业发展问题(职称、职位)

升学考试压力(中考高考、期末考)经济压力(工资待遇)班级管理 vs 问题学生 角色多重 vs 角色冲突

超负荷工作 vs 办公条件不高 家长期望提升 vs 社会评价苛刻 上级对业绩的关注 vs 苛刻考核 信息量的剧增 vs 学习任务加重 竞聘上岗、末位淘汰 vs 成就焦虑 成绩高低、名次先后 vs 升学与分数 工作责任的增加 vs 时间赛跑的快节奏

家庭经济、子女升学 vs 时间紧迫、头绪繁多

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

工业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市场化经济,社会竞争激烈 人权的普及,社区组织松弛 生存的压力,人们日趋功利 贫富的分化,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的转型,体制、法律、道德等尚不完善,因贪污腐败、巧取豪夺、不公平竞争、道德缺位而引起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教师们的愤慨、郁闷和心理失衡

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教师以女性居多,她们同时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和教师等各种社会角色,不仅承担着非常复杂而繁重的家庭职责,而且还承担着夯实儿童发展所需基础的重要职责,所有这些都要求她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更需要她们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加之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女人扎堆使得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1、职业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1)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2)职业声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3、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把自己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如:谁都不如我,我比谁都抢;或者我谁都不如的自卑心理。

2.个人生活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比如家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了,生活都遇到什么困难了等等。

《国际歌》歌词:“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六、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整

调查表明:教师情绪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苦闷、霸道等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或生活中常采用挖苦、讽刺、训斥、惩罚等手段对待学生以产生快感;有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不良情绪带到同事、家庭、朋友关系中

(一)心态

1、情绪调整

最快改变情绪的方法是?

心理学最有效改变情绪的一个方法是? 狐狸与葡萄

1号狐狸吃不到就找来梯子,把葡萄摘走

2号狐狸没找到工具,一笑了之,说“葡萄是酸的”

3号狐狸没找到工具,跳起来够,再跳一下,没完没了,直到累死 4号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而亡 5号狐狸想“连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上吊了 6号狐狸吃不到葡萄,抱怨,破口大骂,别的狐狸都烦他 7号狐狸想“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一把火把葡萄烧啦,被羁押 8号狐狸想从1号狐狸那偷、骗、抢葡萄,也被依法制服 9号狐狸吃不到葡萄发疯啦,蓬头垢面

2、阳光心态

心理学家们调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大都从心态出现问题开始!所以要心理健康,就要培养阳光心态!

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

这些我们通常非常看重的东西都不是完美的,虽然它们非常重要,那么,究竟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呢?

案例:过桥的试验

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弯弯曲曲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有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顺利过桥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一盏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蠕动的鳄鱼。-----------吓了一跳

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只有三个人愿意敢尝试;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趴下了。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都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这个人说,他担心网不结实。案例:死囚试验 教授把一个死囚观众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法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然后教授就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死囚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滴出来,他被吓死了。

这个试验揭示的原理————心态影响生理

心态对人的影响:心态好,生理健康,能力增强;心态不好,生理差,能力差。

案例:水手的故事

一个小孩和一个水手聊天,小孩:大海那么恐怖,你怎么敢到海上去呢?水手:大海也有美丽的时候。小孩:你爷爷死在哪儿?

水手:我爷爷死在海上。小孩:你爸爸死在哪儿?

水手:我爸爸死在海上。小孩:那你怎么还敢到海上去呢?

水手反问小孩:你爷爷死在哪儿?

小孩:我爷爷死在床上。水手:你爸爸死在哪儿?

小孩:我爸爸死在床上。

水手:那你怎么还敢到床上去呢? 态度决定结果

改变了态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结果就会变化。

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

如果你能保证你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 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

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

故事:古时候,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家人说:“那口棺材可真灵啊。阳光工具之

享受过程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享受过程,才能过好精彩的每一天,怎么享受这个过程呢?

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情上;学会体会过程,有的人就找最讨厌的地方去体会,这个世界总会有阴暗面,一缕阳光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总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黑暗处,抱怨世界黑暗,那是你自己的选择。因此,我们希望大家能“活在当下”

含义: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在一起的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这种观点就叫活在当下。故事:吃草莓的故事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步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面盯着他;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往中间看,他突然发现藤条旁边有一颗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在空中、吃草莓四种选择,你们说他会怎么选?

(二)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心理问题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在上学期的演讲中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 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第五种方法:学会升华。

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时时清除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不断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竞争的激烈已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到面临生源越来越少,教师超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化压力为动力,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杯水,它有多重?20克,还是50克?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而我们也只有这样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方向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让自己觉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对家人——学会关爱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骨与肉,无论我们怎样的忙碌,最终我们会被爱人搂怀里;无论我们怎样的难过,最终逗笑我们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我们而言,爱人和孩子是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很感动。

老师的孩子真苦

早上做操,同事看见我愣在那里,问我干嘛?我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每天早上对于我来说都像打仗那么紧张。因为我要把儿子从睡梦中拽起来,然后送他上学后我才能急急忙忙的赶到自己学校,儿子被我催的没时间吃早饭是常有的事。

今天早上我照常六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洗了头,可能因为这个比平常晚了点,到七点二十了,连忙叫醒儿子。小家伙半睡不醒的闹着小别扭。因为今天学校还有活动,我没有时间和他磨蹭,所以也不去管他的感受,给他洗漱完就出了门。到他学校门口,他突然指着对马路的早餐摊子对我说:“妈妈,我要吃油条。”“不要吃了吧,今天妈妈没有时间了,明天给你买吧?”我一边说一边让他下车,结果他就不乐意了,一下车不进校门就往回走,我赶忙锁车追上他,火就冒出来了。一把拽他进了校门,他还在和我倔,我也没有时间和他解释,又着急又生气,上前就往他脸上打了一巴掌。儿子哭着看着我,我转身就走了。

回到自己学校,冷静下来想想,心里就特别难过。儿子有错吗?即使是有错至于挨打吗?他不过就是要求要吃油条作为早饭啊!想想作为妈妈,我不称职,儿子的日常起居我都没有照顾好,他就想吃一顿早饭这么小的要求,我都不能满足他;而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更是不称职,我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就使用暴力,更不该在那么多家长和小朋友面前伤孩子自尊„„(反思下来我根本就没有做的好的地方!)

作为教师子女,有时候对他们真的是很不公平的。有时明明他的错不是很严重,不至于要挨揍,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工作了一天下来,所有的耐心、爱心似乎都在了别的孩子身上用光了,回家自己孩子只要稍微调皮一些,就会斥骂甚至打他。记得以前师范没有毕业的时候,去表姐家,(她也是老师。)总是怪她对侄女那么凶那么严格干吗?现在的我恐怕比我表姐那时候过之而无不及吧?

记得有一次几个要好的同事带着老公一起聚会,到最后居然成为他们对我们的控诉大会了。他们都说本以为娶个老师回家很通情达理,教育子女也会很耐心,很放心的。结果呢?娶了个教育家和批评家回家了,一天到晚指责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说话永远就是说一不二的,有一种霸气;再不就来个“我数到三!”„„仔细

想想还真没有说错!

这是一篇很纯朴的文章,却让我们的心为之震荡,检讨自己吧!对家人好一些,每一天把我们的爱意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在我们身上感觉到温暖!有一句话我喜欢,相信你也会从中品味出它的道理:“家从来都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讲爱的地方。”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控制情绪的六个步骤

确认你真正的感受; 肯定情绪的作用;

好好注意情绪所带来的讯息; 相信自己随时能控制情绪; 要以振奋的心情采取行动;

总结过去与现在的经验,为将来打基础。忧虑及其消除

明确地写出心中忧虑的事;

找出事情的真相,忧虑自然消失;

了解事情最坏的状况并立即开始设法改变; 要清楚地认识到成功需要时间和过程;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上; 去做你害怕做的事情; 你要认识到一切都会过去。阳光工具之

天堂、地狱由心造

幸福由思想、心态决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故事:日本武士的故事

一个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时候是地狱,把刀收回刀鞘。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父。” 快乐的十六技巧

1、要有目标和追求

2、经常保持微笑

3、学会和别人分享喜悦

4、乐于助人

5、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

6、学会和各种人愉快地相处

7、经常保持幽默感

8、不要财迷

9、要学会宽恕他人

10、要有几个知心朋友

11、要经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快乐

12、要享受你的天伦之乐

13、保持高度自信

14、尊重弱者

15、偶尔放纵一下自己

16、要学会放弃

体会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治呼?”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一位犹太长老临终前留下的遗言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决定改变世界。

当我年长一点,我发现这个志向过于宏大,所以我决定改变我的国家。

等我更老成的时候,我发现这个目标也太宏大,所以我决定改变我的城市。

后来我发现连这个也办不成的时候,我决定改变我的家人。

现在,在生命的晚年,我才了解我应该先改变自己,如果,我从自己开始,我就可能改变我的家人、我的城市,甚至我的国家 谁知道,说不定我可以改变世界。教师情绪问题的表现:

 不能容忍学生或他人的不足;为学生而生气,甚至将情绪带进家庭;总惦记同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看重个人利益、过分看重班级利益;被动、消极应付工作、打发生活;与同事、与领导、与社会对立;缺乏同情心、亲密感、爱心(负面状态: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

1.转变观念

客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对意外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宽容与气度的修养(大局出发);依靠组织解决问题、将矛盾及时上交;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适应改革与变迁:努力适应;激流言退:减压保命、换个工作环境;繁华只不过是一捧沙:生命的短暂易逝,争来争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 了解当今的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研究今天的学生,形成人文的学生观 摆正自己的位子,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了解发展的社会,建立辩证的人才观 重传道也重授业,树立恰当的教师观 是强迫也是缘份,树立合理的师生观 为别人也为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观 是对手也是盟友,端正自己的家长观 有启发也有灌输,重建时代的教学观 要学习也要参与,重建时代的课程观 求升学更求和谐,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教做事更教做人,不辱使命的教育观

2.注意休息

该休息时是必须休息的;每天必须保证有8个小时的睡眠; 3.调整生活

坚持在家里和工作中应有的权利;参加健身活动,使身心完全放松 ;调适饮食,禁烟少酒。酒精和尼古丁只能掩盖压力,不能解除压力。参加社交活动,多与知心朋友交流沟通 ;不顺心时用冷毛巾擦脸;光脚透气、每晚热水泡脚;

4.健康宣泄

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合理倾诉;放声高歌;蒙头大睡;大哭一场;对枕头施暴;享用美食 ;购物;热水泡澡或桑拿;郊外畅游;上网漫游

合理宣泄,缓解压力:(1)找人倾诉(找个听众,心理热线,信手涂鸦,写日记)(2)自我宣泄(退化行为:大哭,大喊,摔打废弃物)(3)音乐调节

(4)运动调节(消耗体能,转移注意,释放消极情绪)

5.心理调节

遇到困难,先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这样会对自己的应变能力更具信心。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让他去遇警察去吧!” 健忘:从羞愧、后悔、恐惧、忧虑之中解脱

约见朋友或亲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多看喜剧片,开怀大笑一番;喝一杯酸梅汤或果汁醋,疏通肝气

6.注意转移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

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 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解愁; 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7.反向心理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摆脱烦恼 老太太卖雨伞与开染房儿子的故事  萧伯纳半瓶酒的故事

8.自我安慰

四川人的“算了吧!” :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山西人的“不要紧!” :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新疆人的“会过去的!” :雨下得再大再长总是要停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9、学会放弃

10、自得其乐,自我放松 聊天 购物

看影视、听音乐 小型聚会或餐饮 外出旅游 体育锻炼

超静冥想

其它(钓鱼、养花养鱼养鸟、下棋、打牌)

人生幸福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累了„„

愿你我和我们的孩子都拥有:向上、求真、致善、尽美;仁爱、道义、礼仪、勤劳;智慧、诚信、公正、理性;清白、自由、希望、热情;勇敢、信仰、气节、精神

阿登屋养老院实验及后续研究 控制感

这里的控制感指的是个体对能够控制自身的个人意愿的觉知。比如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先要住宿安顿下来,你会上网查询,买旅游指南或向他人询问,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做出决定。这时你自身就感知到找旅馆这件事是可控的。其实控制感每天都和我们须臾难分–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做出选择,进行决定,虽然有时候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已有的研究表明当人的控制感受到威胁时,个人会表现出负面情绪如生气、狂怒和愤慨。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控制感则可能表现出悲观、抑郁甚至绝望。当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各种原因被送到养老院和各种医疗护理机构里,他们不但不能改变环境,甚至连对自己的生活作出最简单的选择都会受到限制。这种控制感的丧失对他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养老院护理人员对老人们控制感的尊重与否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感受甚至机体的健康水平?这正是美国心理学家兰格(Langer,E.J)和罗丁(Rodin,J)关心的问题,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

阿登屋(Arden House)养老院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是当地最好的养老院之一。1976年兰格(Langer,E.J)和罗丁(Rodin,J)在此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研究。养老院共四层,首先他们随机挑选了两层楼,让住在这两层的老人分别接受两种实验处理。四楼的老人接受了”责任感提升”的训练,而二楼的老人则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分别给两层楼的老人开了个会,表示养老院会把他们生活安排得尽可能舒适而且令人满意,还向他们说明了他们能够享受的服务。但在给两组老人传达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不同。

”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四楼的老人)得到的信息是:

1、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设施布置,告诉我们你们想做的改变和你们希望做的事情;

2、养老院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棵植物,你们可以选择要不要,也可以选择要哪一种,选择了以后请你们好好照顾自己的植物;

3、下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如果你们想看的话,可以在两天之中选择一天。

而对照组的老人(二楼的老人)得到的信息是:

1、我们的责任就是给你们创造一个幸福的家,我们将尽全部的努力在各方面帮助你们;

2、养老院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每人一棵植物,以后护士每天会替你们浇水照顾;

3、下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场电影。稍后将会通知安排你们哪一天去看。

不难看出,这两种信息的最大差异在于:”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四楼的老人)在生活中有进行选择的机会,可以自主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而对于二楼的老人来说,虽然得到的东西和前者基本相同,但是大部分的决策是由养老院来做出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一实验过程持续了3个星期。研究者在实验前后运用两份问卷分别进行了两次测验,一次在管理员开会前的一周,一次在开会后的3周以后。其中一份由老人填写,涉及对自身控制感的评估以及在疗养院生活的满意程度。另一份由各层楼的护士填写(她们并不清楚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问卷要求她们评估老人们在快乐、机敏、依赖、社交、活力等方面的水平,并记录下他们的饮食睡眠习惯。对第二周老人们观摩电影的情况也予以纪录。

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老人的差异非常显著:”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报告说他们更快乐也更有活力,对他们的机敏程度的评定也高于对照组。而对研究并不知情的护士的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她们观察到”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有93%的状况都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组只有21%的老人状况向积极方面变化。另外和他人的交往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与他人的接触增多,与各类工作人员长时间地交谈,而对照组则改变很少。看电影也是如此,前者有更多的人选择去观摩电影。

在这项研究结束之后的18个月还进行了后续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也许是:在这18个月的间隔当中有30%的对照组老人离开了人世,而”责任提升组”中去世的老人仅为15%!

兰格和罗丁从研究中得出结论:对于一个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提高他对生活的控制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会提高,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衰老和机敏性的降低并不总是因年老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事实上,通过让老年人重新获得决策权和胜任感,一些因年老而引起的消极因素是可以被延缓、逆转,或者防止的。”

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非常显著,它让美国各级养老院和医院意识到单单给老人们提供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尽可能地让老人们能够”自己做主”。如1997年 Kane等人调查显示,老人特别希望自己能控制和选择的活动包括就寝起床时间、饮食爱好、室友选择、日常护理、财产支配、电话使用等等。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形成或失去这种控制感呢?或者说每个人这方面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最著名的研究也许是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习得性无助实验。1975年他以狗为实验对象,生动地演示了绝望心境形成的过程。塞里格曼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的,里面还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就逐渐降低了,到后来动也不动完全放弃了逃脱。随后,实验者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这时狗已经完全放弃了逃脱的尝试–也就是它完全放弃了试图去控制环境的愿望。事实上,人和动物有相似之处,当一个人发现他无论如何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会觉得他控制不了整个局面。最终丧失斗志,并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

下载心理健康讲义(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讲义(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义、案例和拓展材料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义、案例和拓展材料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义、案例和拓展材料专家团队 林崇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

    讲义

    济南外国语小升初语文真题 一、基础知识(19分) l、请看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在括号中画“√”,有错的画“×”。(4分) (1)清幽(yōu) 歼灭(qiān) 兴奋(xìng)......

    《心理健康与成长》讲座讲义(正确应对挫折)(5篇范文)

    《心理健康与成长》专题教学讲义之三 教学讲义(三) 一、教学内容:《正确应对挫折》 二、教学时间:2学时 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挫折心理的概念及正确应对挫折的......

    面试讲义

    - 1 - 最难找工作的八类人 以下八类人在求职过程中,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希望你不要成为其中之一;假如你有如下所说的特征之一,也希望你能够及时改正,为今后职场发展打好基础。 1......

    讲义24

    问学之道,一生求索。 二、纸质手册管理下的保税加工货物及其报关程序 纸质手册管理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合同为单元进行监管。 基本程序:合同备案——进出口报关——合同报......

    速写讲义

    好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午,我看了同学们练习一些速写作品。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这些不足最主要的体现在大家对速写的认识和理解不够。现在呢,根据这些问题,我给大家简单......

    方剂学讲义

    厂房(地)租赁合同 出租方(以下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称乙方):根据《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厂房(地)租赁给乙方使......

    写作讲义

    2016年9月 1 《应用写作》讲义 绪论  内容梗概 应用文是一种实用文体,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沟通、传播、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应用文写作不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