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好自己的心田
种好自己的心田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八月二十五日下午,我再一次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每一次都让我震撼,震撼他的朴实无华,震撼他的胸襟开阔,震撼他的爱岗敬业,震撼他的勇于创新。他以丰厚的人生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豁达的人生态度深深折服了我,促使我不断的去学习、去反思、去探索!
这次报告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还是魏老师的那颗平常心。他的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休无止的烦恼。在报告中,魏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对待生活应心怀感激之情,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环境不可能适应每一个人,我们能做的只能让自己去适应环境。
只有热爱,才有奉献。既然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那就去爱吧: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神化、不鬼化任何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他的职业,爱到把职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才会自觉的去充实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一点问题,相反,会让自己的情绪更恶劣。人生中能有几件事是自己做得了主、改变得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那就是放手,保持一颗平常心,少嗔怒,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不能没有理想,但也不能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衡量现实生活。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其辛苦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对于这样的实事,过多的抱怨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且于事无补,不如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每个人活着,都要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目标,但要切合自身实际,不奢求也不渴望,让生命在愉悦中茁壮成长,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变得意蕴悠长!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但只要关注过就会有收获。人都会有些欠缺,只不过是伟人少些,凡人们多些而已。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更应该以乐观喜悦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善待学生、善待自己,让心灵不再为名利得失而流浪、漂泊、孤苦无依,要拿得起,放得下,不为自己挖一口口精神陷阱。这样,我们才会种好各自的心田,使之葱郁、安宁、健康、喜悦。
第二篇:种好心田读后感
星期一姐姐借给我一本叫《种好心田》的书,我真是如获至宝。见缝插针的读,终于在星期四读完了。书中好多金言佳句,震撼了我的心灵,滋养了我的灵魂。今天特摘录如下,以备以后品味,汲取正能量。
只要坚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守“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就能享受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尊严感。
如
果产生了倦怠感,坚守就变成了苦役。要做到不懈怠,就要不断往深处、细处去创新。
45分钟的课堂像一个宏大的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择业”,千万不要让学生“待业”。要引导先进学生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没有时间骄傲;引导后进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赶紧做,从而没有时间自卑。
把人家的理论和经验当成自己的营养和水分去吸收,这样,既能守住、发展自己,又是赞扬、肯定别人。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走出阴影肯定会是阳光,手心翻过来必然是手背。我始终愿意这样想问题:第一我希望顺畅;第二,当不顺畅的时候,我就想,不顺畅能给我带来什么财富,让我沾点什么便宜。我始终用一种占便宜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压力、磨难、曲折和坎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佛陀说得好:一切境界都有上帝的美意,就看你有没有智慧来转化成自己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本意都在为你服务,促使你朝向心灵的回归,带给你珍贵的成长经历。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可是,很多教育专家还是在“器”的层面上行走,没有感受到“道”的美丽。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抓住这个核心。而能力的养成自然要靠行为。所以在听说读写的行为上做工作。
读书与交友一样,要择“善人”而交,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读书要尽可能地“取法乎上”。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没有文化底蕴的创造,最终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水上浮萍。
作文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教出来的,就是在写的实践中思考出来的。
教育就是对人进行训练的。整个社会都在训练人,训练大脑的网络。教育就其本质意义而言,就是训练人的大脑的思维网络。
我就是这样教学生的:听起来,读起来,说起来,写起来,天天做,31年如一日。
大哲学家康德也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心中的道德律就是内在的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我们内心的源头。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尽力让学生多有正念,多让其内在的良知显现出来。
裴斯泰洛奇也说过:“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道德教育中的生命张力。特别是这种力量逐渐地走进学生内心之后,还会在他们的心里生成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而这,正合适学好语文的本质力量。
“文以载道”本来是如盐在水中,天然浑成的。如果进行“油水分离”式的教学,就破坏了它的外在和谐。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步骤: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行为的习惯。
爱孩子,要会爱:不要怒其不争,而应当导之以行。
淘气的学生大多不是思想品质有问题,而是意志品质有问题。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不是智力水平差,而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是没有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更多的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因为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之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语)
不少教师只是看到了教学的技术与方法,即器;而魏书生老师看到了语文教育的谋略与思想,即道。最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即大道至简。
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
选常务班长的条件:有组织能力;心地善良,胸怀开阔;头脑聪明,思维敏捷。
当一个学生拥有成功感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生成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道法自然”地辐射出一种能力。
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后盾,是班干部的顾问,是班干部的教练和导演。
这就是一个铁定的公式:一个
第三篇:《种好心田》感悟
《种好心田》感悟
八一小学:顾毓敏 虽然,我没能聆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但是,看了《种好心田》这本书,我深深的被魏老师震撼了!他的朴实,他的胸襟,他的爱岗敬业,他的创新精神无一不使我深受震撼。《种好心田》使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名家的风范,使我对教书事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从《种好心田》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管理班级的科学的方法,靠民主,靠科学,实在是很不错的方式。魏老师被称为当代的孔子,实不为过。其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了。魏老师一再强调: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把书写备课当成自己练字的机会,把在学校上班,教学当成自己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觉得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要用自己的爱和宽容之心,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得到净化,进入一种从容不迫的崇高境界。
在书中,魏老师告诉大家: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魏老师还说“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这样,你就会快乐。”确实是这样,我感受到当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无比的快乐的,我们仿佛置身于心灵的乐园,看着心灵的沃土,长出新鲜的幼苗。等待,我们享受丰收的喜悦的那一刻。
书中,尤使我难忘的是魏老师的四字诀——松、静、匀、乐!“松”——身体放轻松;“静”——心灵要宁静;“匀”——呼吸要均匀;“乐”——情绪要快乐。这几个字,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实在是妙招啊!受益匪浅!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魏老师的话使我的心灵得到启迪,得到了净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魏老师,以夫子之博学,以深厚的文化素养,以深邃的哲学气质,让我仰慕!
第四篇:《种好心田》读书心得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能量
——《种好心田》读书心得 我有幸品读了《种好心田》这本书,魏书生老师的一席话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感慨颇多。
一、种好心田,战胜生命的磨难。
魏书生老师和陶继新老师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布满荆棘,都曾饱受饥饿的煎熬,遭受批斗,没有自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在苦中能感觉到一种特殊的滋味,并战胜了自己的惰性。在遭受磨难的时候,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有一个牢固的思想,阳光总在风雨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有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手心翻过来必然是手背。魏老师始终以一种占便宜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压力、磨难、曲折和坎坷。种好心田,一切磨难都会迎刃而解。
二、种好心田,驾驭灵动的语文课堂。
魏老师在语文界享有盛誉多年,很多语文老师都在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定要抓住这个核心。不管语文教学如何花样翻新,都不能脱离这个根,如果斩断这个“根”,就不可能培植出语文学习中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魏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收听广播、口头作文、课外阅读、天天日记。语文教师教语文,单教语文书是不够得,还要为学生另辟战场让他们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魏老师真正地领略了荀子的教育思想,三十一年如一日,“听起来,读起来,说起来,写起来,天天做。”这正是他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幸福”二字在他的课堂上光彩熠熠。
三、种好心田,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书中,魏老师反复强调的要时时事事都要想到四个字——“松、静、匀、乐”。“松”就是身体要放松;“静”就是心灵要宁静;“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乐”就是情绪要快乐。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快乐常驻。另外,魏老师还结合自己以及周围的很多事例,告诉大家: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是啊,在看完魏老师的书后,我对他的这段话也有了更加深课的理解与感悟。让我们种好自己的心田,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让我们人生变成天堂,变得更加精彩!做一个幸福的人。
一直在“学而时习之”的我,读完此书后,精神受到了洗礼,希望自己也能像魏老师一样种好心田,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
第五篇:读种好心田有感
读《种好心田》有感
瑞金市八一小学管海东
《种好心田》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好好品读,暑期的生活中,没有了孩子的陪伴,虽然获得了宁静,但是却发现生活变得单调.加上学校再三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细读,所以在闲暇之余拿起了这本书,细细品读了后,深有感触!
种好心田,便能做好教育。我想也可以这样理解,只有种好了心田才能去做好教育吧。陶继新对魏书生的解读便是:“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地种好自己的心田”。种好自己的心田,守住心田里的那份宁静,说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简单。时下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各种文化的冲击,教育的现状,教师生存的压力等等,无一不时地在扰乱心田。我也如是,总是被一些突如而至掺杂进来的琐事纷扰、心在各种疲于应付中失去走向宁静的方向。读了这本书后,很多纷扰和烦躁倏而不见了。是啊,皆由心起,一切阻扰自己内心的障碍的最终祸端是自己,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一颗真正能宁静的心。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坚持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尤其是学校的德育,社会的现状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守住真善美,培养一个有爱的责任心,让我们德育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田。扎扎实实、坚持做好德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那样就帮助了我们的孩子种好心田,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好的习惯,播下善良和快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