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本科学习计划
大学本科学习计划
一、发展目标
用大一一年把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基本定型,因为只有生活习惯好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专心学习,具体到每天的作息时间。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经常锻炼是最基本的要求。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边看书边上网,边写作业边聊天,或是课堂笔记写得乱七八糟等这些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虽说这些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但正是这些细节的东西要特别的重视。毛主席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不会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
大二主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比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组织活动等对今后各方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能力。具体就落实到英语口语、普通话、书法、演讲的练习上。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大量阅读各方面的名著,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三是和学术接轨的预备阶段。学着弄课题调查,学写论文,尝试着在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文章。渐渐的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能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最终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再把自己的兴趣点具体化,当然也是为自己以后读研确定一个方向。
大四是静下心来,潜心学习的一年,一方面是不断磨合自己的思想,说得实际一点,另一方面也是为考研做准备。为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学习,总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读书计划
(一)阅读书籍计划
在第一和第二年中,每个星期平均看一本书,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其中教育学书籍占40%,哲学书籍占20%,社会学书籍占20%,历史学书籍占10%,文学类书籍占10%。
第一学期主要看的是教育史和教育哲学类书籍。第二学期主要看教育社会学和课程与教学论书籍。第三学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的基础上阅读专业性更强的教育理论书籍,同时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
第四学期开始,确定研究方向。
(二)每一种类型的书籍主要阅读的方向
第一,哲学方面,注重哲学史和哲学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哲学书籍以国外的哲学流派为主。
第二,社会学方面,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学家对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
第三,教育学方面,首先阅读中外教育史,对中外的主要教育家有所了解,对他们的教育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精读其中某些教育家的著作。
三、硬性的学习任务
(一)在大一就把英语四级和全国计算机二级过了。(2012年12份的英语四级没有过,主要的问题还是听力,争取在六月份过四级。计算机二级由于之前盲目报了补习班,也报了名参加考试,所以
还是要认真准备,争取通过,如果不能通过就把精力主要放在读书上面,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做最基础的准备。)
(二)在大二写志汉杯论文
四、社会实践
望有机会申请学校或者更高水平的教育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当下的教育现实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提高与基层领导、教师的沟通能力。
五、要着重提高的方面
(一)人文学科的素养
主要是要补充自己在本科期间没有仔细阅读的一些哲学类、社会学类和历史学类的书籍,同时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穿插看一些文学类书籍,经常练笔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育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提高主要通过听讲座、作报告的方式,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地研究水平。
(三)英语文献的阅读和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通过阅读一些教育名著的原文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英文阅读水平,同时还要注重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
附:学习计划只是一个指导和激励方案,既然写出了学习计划,就要全力以赴,把纸上的东西落实到实处,或为兑现一个诺言,或为实现一个梦想。虽是大学了,高三时的激情和豪情壮志不能丢,人生就是一场永不休止的战斗,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勇往直前。
第二篇:大学本科四年学习计划
大学本科四年学习计划
经历12年寒窗苦读,终于冲出了高考大军,走进了向往已久的象牙塔。为了帮助自己更有效率,也更有规划的度过这4年美好的大学时光,本人拟定了如下计划:
大一:
(1)目标: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2)具体内容:
①当初选择新闻这个专业,说实话,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因而对新闻学并没有多大了解。虽然入校之后,大一并没有开设多少专业课,但我依然通过对为数不多的专业课(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的学习增进了对于新闻学的了解,同时也为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当然,这也让我对于自己日后的专业指向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②同时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习,也增进了我对同学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日后走向职场也会有较为积极的帮助,至少自己不会害怕和陌生人交流,不会过于怯场。
(3)总结:大一已经过去,总体而言,相关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自己对于目标计划的完成度也较为满意。
大二:
(1)目标: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力争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2)具体内容:
①努力提高英语水平,早日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②针对相关专业知识,有目的性的选择相关书籍阅读,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
③日常空余时间,积极学习相关电脑知识,提高电脑操作水平; ④拓展知识面,积极阅读相关政治,经济,文化书籍,增加对我国国情的科学认识;
⑤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⑥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党员培训课程。
⑦新闻是社会化很强的综合学科,受社会的影响很大,作为一个准新闻工作者,需要增进对社会的了解,积极接触新闻媒介(尤其是新兴传播媒介),注重运用新兴传播媒介扩大社会影响力,熟练运用媒介; ⑧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自己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大三:
(1)目标:专业知识联系实际,增强知识运用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具体内容:
①大三是专业课数量最多的时候,对此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在努力学习记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增进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确保书本知识能够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
②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自我社会经历;
③参加相关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即将到来的求职做准备;
④树立平和的心态,对自己合理评估,不过于自信,也不盲目悲观;
⑤ 努力争取,力争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四:
(1)目标:确立求职方向,职场实习,完成毕业论文
(2)具体内容:
①大四为大学的最后阶段,作为即将走上社会寻找工作的毕业生,积极收集相关职场就业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毕竟在信息社会,谁先掌握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②通过社会实习和自身感受,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和求职领域,并为此积极准备;
③温习专业知识,查阅专业书籍,积极收集资料,拟定毕业论文的论题,通过和指导老师以及同学的交流,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证书,完成本科四年的大学学业。
由于相关计划需要根据实际作出相应的变化,因而本计划仅列出宏观的方面,具体的执行方面未予全部列出,但我依然相信经过四年努力学习,我会拥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本规划对四年大学剩余时间里,我如何去度过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相信通过对计划的实践,多年之后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或许会收获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亦或是顺利继续深造。
第三篇: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附录一: 武汉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方案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因材施教和课外实践训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外培养体系
本科课外培养体系的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培养体系。
1.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展的科技文化教育体系
校团委主办“创新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教务处主办学科竞赛集训活动、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学院主办“材苑揽胜”系列讲座、“探索之旅”交通科技文化节、“机电风华”科技文化节、汽车无限创意大赛、计算机科技文化节、航海节、机器人设计大赛、“信息无限”科技文化节等具有专业学科特点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2.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展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体系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理工大讲堂”高水平讲座、“理工大舞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团委主办“世纪杯”大学生辩论赛、“求索杯”大学生综合知识竞赛、“心灵之路”心理健康活动月、“金秋艺术节”系列活动、“相约理工·有梦飞翔”迎新文艺晚会、“牵手同行·青春飞扬”毕业文艺晚会;各学院主办外语节、“风行国际”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月、“书海文风”综艺文化节、民族文化艺术节、商务礼仪大赛等具有专业学科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活动、特色主题文化活动和“每学期百场素质教育讲座”活动。
3.学生自主开展的特色社团活动体系 校团委主办“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马列主义及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心理素质拓展协会、海浪口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法律协会等社团开展星空外语角、“超炫星”外文歌曲大赛、模拟法庭、心灵茶座等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汽车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电子科技协会、未来管理者协会等社团开展科普文化月、汽车文化活动周、机械设计与创新大赛、计算机知识展、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等学术科技研究活动;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棋术协会、电影协会、路过文学社等社团开展“12.9诗歌散文大赛”、“新青年”小说大赛、象棋擂台赛、摄影作品展、优秀DV作品展播、“理工翰墨之韵”书画大赛等兴趣爱好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就业俱乐部、环境保护协会、社会工作协会等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月、环保创意大赛、创业文化角等社会公益活动。
4.社会实践教育体系
校团委主办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中国文化考察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学生干部岗位锻炼、学生社团组织工作、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及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
5.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体系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自主研讨,并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以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任职资格证书为目标的专业或生活技能的专项培训,参加以提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为目标的应用能力培训,参加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辅修专业学习等自主学习教育活动。
三、课外培养计划
课外培养计划与课内教学计划紧密配合、互相补充,体现递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过程贯穿本科教育始终。课外培养计划包括以下必修、选修和必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必修部分
《中国语文》考试,属必修学分。通过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语文》网络自学平台自学,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考试,成绩合格,计2个课外学分。
(二)选修部分
属任选学分。学生通过选择参加各类文化素质教育课外活动,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本科就读期间至少要取得6个学分。
1.科技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并提交科技作品、参加创新训练、编制课件或软件、举办科技讲座、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编写学术著作或教材、开展技术创作等途径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2.文化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文艺体育竞赛及表演活动、课外阅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著作和其他有益的书籍、参与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活动、参与文学、美术、音乐创作、征文竞赛、撰写新闻、评论,参与各类美育活动等途径夯实人文基础,扩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艺术修养,提高文化素质。
3.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撰写科研报告、进行科研专题调查、参加专业等级、文体训练、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参加外语水平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辅修第二专业、参加科技及学科竞赛等途径培养科研及职业发展的技能,提高科研水平,提高应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能力。
4.社会实践
学生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主持或参与组织大型活动、参加社会调查以及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和公益劳动、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培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服务人民的意识、劳动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必考部分
属必考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以下考试,并取得相应等级的成绩合格证书,各取得1个学分。
1.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二级以上证书,计1个课外学分。
2.英语听力测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听力测试,成绩合格,计1个课外学分。
四、相关证明的提交
1.《中国语文》的成绩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提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由学校普通话测试站提供、英语听力测试的成绩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2.学生发表的作品由学生本人提交经所在学院查验后的复印件。核心期刊的认定暂以2008年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为依据,教育部直属大学清单见本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期刊目录。学生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情况以研究成果(报告)为依据。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以学校验收报告为依据。学生编制CAD、CAI等课件或软件、提交作品或研究报告、设计报告均应附教师意见。
3.获奖或参展、宣读论文、专业等级(资格)考试均以相关证书和成绩证明为依据。团体项目及演出均由组织参加的单位提供证明。主持或参与活动由活动组织单位提供证明。
4.学生干部由其主管单位提供任职证明。
五、课外培养计划的管理及考核 1.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课外培养计划的管理及考核,并在学生毕业前将考核结果交教务处备案。各学院应按照本方案制定相关管理以及考核方法等实施细则,建立由本科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的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落实每学年的具体培养内容、时间安排及每项活动的考核方式等。
2.具体课外学分计算标准按照《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细则》执行。3.各学院本科教学管理部门应在本科年级的第7学期末进行1次课外培养学分的清理,并将清理结果通知学生本人。要认真检查核对学生的课外学分依据,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根据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严肃处理。
4.本科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获取10个以上课外学分(含10个,其中必修2学分、必考2学分,任选6学分),方能毕业。
5.对在本科阶段第7学期末取得20个以上课外学分的学生,由学校授予“本科课外培养优秀学生”称号,并颁发证书。
六、附则
1.本方案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本科各专业。
2.本方案从2010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大学本科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计划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则的贯彻和体现,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为了使自己切实做好实习工作,现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一)通过实习,使自己对教学工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自己的专业课与教学紧密联接起来
(二)熟读新课标,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老师的指导,尽可能多的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认真虚心的向各位老师学习,培养自己在教学课堂中应了解的技能,如:引入技能,语言技能等等。
(四)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一个教育事业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习时间
三、教育实习的内容
(一)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课,并对教师的教授情况以及学生的听讲情况做好记录。
在八周的实习中,我会完成十节课的听课任务,并仔细做好记录,在课下进行反思与总结,吸收指导老师的讲课经验。
(二)备好每一节课,以说课为前提,虚心听取接受指导老师的意见
讲八节课,准备讲一节课之前,我会事先备好课,经指导老师审阅批准教案后,再向指导老师说课。通过老师的讲评,我可以从中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怎么改进自己的不足。
(三)做好教育调查
根据我校教育处拟定的题目,结合教育实习的情况,开展一次专题调查活动,写出不少于三千字的调查报告。
(四)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坚持每两周至少完成一篇实习日志,认真总结自己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五)做好老师安排的每一份任务
(责任编辑:范文之家)第五篇: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15号)精神,深入实施“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3468”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学校决定实施“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一、实施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优质的生源是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和港、澳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在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的今天,生源质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对于促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现“精英教育”的本科生教育战略定位,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一)提高生源质量是全校性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提高生源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常抓不懈。
(三)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办学特色,合理定位生源目标,通过完善招生制度、探索人才选拔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招生宣传,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
(四)通过创造优秀生源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吸引优秀生源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 及时关注国内外招生工作动态,紧跟国家招生政策导向,准确定位我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的位置,明确我校生源与同类型高校的竞争态势,跟踪各省份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政策及改革方向,为我校生源选拔的目标定位、规模效益、方法途径等提供依据,有的放矢的制定我校生源质量提升的实施办法,使我校生源质量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稳步上升。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招生制度建设,完善招生过程管理
1.优化招生计划。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发展为出发点,按照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原则,在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招生计划。认真汇总统计各省生源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做好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生源地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认真做好招生计划投放比例与招生地生源数量的结合、投放专业类别的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招生计划布局更加趋向合理。计划制定采取民主管理方式,由各学院申报计划,招办在学院申报的基础上根据各省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再由各学院组织专家审议,在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
2.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培养。近几年,学校推行“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学校,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今后继续积极与学院沟通,大力推进大类招生,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实际,科学、规范地确定学科大类,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3.录取工作制度化。招生录取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选拔到优秀考生,提高生源质量要从多个方面做好录取工作,不断推进阳光招生的制度化建设。实行领导责任制,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招生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对招生录取政策进行审定,规范录取工作程序;制定招生章程,并向全社会公布,做到招生政策的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大对录取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成立招生监察小组,对参加招生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纪律和政策教育,在录取过程中,招生人员严格执行招生录取政策,在录取过程中尽可能增加透明度,使录取工作自觉接受考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制定录取工作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使招生录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完善的制度在录取工作中争取优秀生源。
4.加强招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集信息发布、校园文化展示、信息查询、交流互动、网上报名等多功能的交互式门户网站。将信息化建设贯穿招生录取的各个环节,根据招生工作需要,开发招生宣传报送共享系统、招生计划编制系统、招生录取辅助系统、迎新系统等,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的手段,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招生网站的宣传作用,除了在网站上公布学校概况、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历年录取分数等招生信息外,还可将学校的重大新闻,如社会影响力、学科建设成效、科学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成绩、校园文化生活等以模块、图片、视频方式在招生网站上展示,使广大考生和家长不仅能查询到所要了解的招生信息,还能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学校。同时,利用网站的留言功能和微博的私信、评论功能,加强与考生和家长的交流、互动,以主动、周到的宣传及服务维护并提升学校形象,吸引优秀生源。
(二)探索特殊类型招生,改革人才选拔模式 1.自主选拔录取招生
自主选拔录取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要在公平、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办学特色,选拔模式上要进 一步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针对不同学科特长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考核录取办法,充分发挥学科专家作用,从选拔条件、考核方式、人才评价、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完善选拔录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作用,积极探索在面试环节中增加体能测试的做法,有效发挥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促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对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学业跟踪和研究,科学评价自主招生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选拔录取模式提供依据;逐步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多元化的自主选拔录取模式。通过科学、有效、规范的选拔标准,并切实从考生兴趣出发,吸引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报考我校。
2.保送生招生
保送生招生要结合教育部招收保送生资格条件的变化,合理定位,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优势,吸引具有保送资格的优秀考生报考我校。
3.艺术、体育类招生
艺术、体育类学生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开展、扩大学校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招生规模基础上,艺术、体育类招生要进一步加强生源基地建设,为我校提供稳定、优质的艺术、体育类生源;进一步扩大招生类型,积极申请艺术类特长生的招生资格;进一步扩展艺术、体育类招生范围,争取覆盖省份达到二十个以上,改善生源结构。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4.国防生招生
国防生在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强军战略方针,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防生招生要继续加大与空军选拔培养办公室的配合,合理制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加强国防生招生宣传,将国防生培养重要意义、选拔培养模式、奖学金、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吸引立志国防事业的优秀考生报考,通过国防生生源质量的提升,确保为部队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人才,也充分发挥国防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和渗透作用,充分利用国防生资源,积极开展我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活动。5.港澳台招生
港澳台招生是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内地高校接收港澳台高中毕业生的文件精神,积极申请招收港澳台考生资格,将招生触角伸向基础教育水平发达的港澳台地区,以国际化视角制定人才选拔、评价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学科平台和地域特色优势,吸引港澳台优秀生源进入我校学习深造,扩大我校本科生教育的影响,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三)提高招生宣传质量,增强宣传工作实效
招生宣传工作作为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 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要立足宣传内容,明确宣传对象,丰富宣传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提高宣传质量,增强工作实效,为学校争取更多优秀生源,推进人才培养水平上新台阶。
1.突出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完善宣传内容。
兰州大学作为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985”高校,在招生 宣传时除了向考生介绍国家招考政策和学校招生计划,应当着重突出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如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人才培养优秀案例、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并向学生展示甘肃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考生报考。
在招生宣传工作中,了解考生的关注点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工作,征集考生及家长对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建议,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对宣传内容进行有益补充,使招生宣传内容的重心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通过问卷调查,还可以了解潜在的竞争对手,掌握新生心目中本校同竞争高校的优劣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招生宣传工作需要科学的指导,用数据引导宣传工作的改进,学校才能增强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切实提高招生效果。
2.以宣传对象为核心,科学定位宣传重点。中学是高校的生源库,据统计,历年来考入我校的学生分布在 6000余所中学,招生宣传工作要在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的情况下,科学定位宣传重点,增强工作实效。通过对近五年就读我校学生的高中毕业学校进行统计分析,为招生宣传的目标定位提供实证依据。一方面应对历年录取考生较为集中的中学进行重点宣传,另一方面应根据我校历年录取分数线,确定目标分数段考生的分布高中,有选择地进入不同中学进行招生宣传,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优秀生源市场的培育。
3.注重宣传方法,丰富宣传组织形式。
为了与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宣传效果,保证对优秀生源的跟踪,建立稳定、高效的招生宣传队伍是重要保证和成功要素。招生宣传人员的形象是考生和家长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要明确招生宣传队伍的人员准入制度,确保招生宣传人员具有组织纪律性、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熟悉学校整体情况,掌握招生政策和招生宣传技巧,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队伍中还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的高职人员。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如校园开放日、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优秀生源基地建设、名师科普报告会、中学宣讲会、优秀学子母校行、生源中学回访、主题夏令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发放招生宣传材料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专业性报刊杂志等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发布我校宣传视频、招生信息,开展在线访谈、现场访谈活动,扩大学校影响。加强日常宣传、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电话咨询作为日常宣传的有力补充,招募和培训一批了解学校概况、熟悉招生政策的学生志愿者接听电话,解答考生和家长的提问,树立每项工作都是宣传窗口的理念。
4.构建激励机制,调动宣传工作积极性。
招生宣传工作纳入对学院的工作考核范围,由教务处制定考核方案,年底前公布考核结果;学校设立招生宣传奖励经费,按对招生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学院招生宣传组进行奖励,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根据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按照相关内容核定学院得分,按总分排序,设定一、二、三等奖,进行不同额度的奖励。通过 激励措施,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
(四)开展优秀生源奖励
为鼓励更多优秀考生报考我校,并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学校设立优秀生源奖励基金,对进入我校的优秀新生予以奖励。
五、措施保障
(一)制度保障
修订完善招生相关管理制度,保障招生工作开展、建设、运行的 制度化和规范化。将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院评价体系,进行招生宣传工作奖励,按对招生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学院招生宣传组进行奖励,调动学院参与招生工作的积极性。制定《兰州大学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实施办法》、《兰州大学优秀新生奖励实施办法》。
(二)经费保障
科学合理制定招生工作经费预算。开展形式丰富的招生宣传,进 行优秀新生奖励,对提升我校生源质量至关重要。充足的经费是招生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
(三)队伍保障
加强招生办公室队伍建设和学院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制定招生办公室工作职责、学院招生宣传组工作职责,规范招生宣传人员资格要求,培养稳定、高素质的宣传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