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之
读书心得之《行者无疆》
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1)班
姓名:苏清宵学号:11110117
漫步在威尼斯城边的亚得里亚海摊上,行走在布拉格卡夫卡故居前的小港中,凝望着滑铁卢山上威武的雄狮,伫立在布伦海姆庄园的丘吉尔铜像前。追随历史的车辙,触摸岁月的痕迹,见证时间的历程。其实,我只翻开了一本余秋雨的《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讲述的其实是“两个半岛间的故事”。从欧洲最南端的亚平宁半岛直到冰天雪地的纳维亚半岛,中间走过了庞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冲天火焰,穿过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下的厅堂,远眺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夕阳下的轮廓,一直走到里斯本罗卡角“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碑门前。南欧历史的长河之中流淌着地中海的水,闲散的生活造就了一切辉煌的文化,但却未能抵挡住维苏威的烈焰,未能挽救战火中西斯廷的辉煌,未能保住摩尔人在比利牛斯山以南的江山社稷,直到人们受够了天灾与战火,从罗卡角远航去寻找东方的世界。
初次看《行者无疆》应该是在高中,不过那时候的心境和现在却迥然不同了,现在看《行者无疆》比原来多了更多的对她的理解。它就好像是一个母亲,将她的旅途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如亲身体验在欧洲的旅途一般,好像你就身在其
中,品味着罗马的伟大建筑,欣赏着意大利的艺术雕塑,触摸着欧洲式的浪漫......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行者无疆》这本书的:“行者独步于遥远的狂野,素昧平生的位置,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的确,能够放下自己原来的一切,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前面是什么,会遭遇什么,一切都是未知,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境界。反观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暂时离开自己的地位、生活,抛开金钱、美色的干扰,以一个人的身份去探索对于自己未知的东西,在探索中寻找快乐,在探索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这的确是一种很超脱的精神。
作者来到庞贝古城废墟,那些曾是世界繁华中心的地方,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距现在已经将近两千年了。这么多年下来,即便从来没有遇见过火山爆发的城市也都变成了废墟,的确。然后却有一种震撼穿过一千九百多年的时间直达我们身上,那就是人类群体在毫无预知的情况下集体死亡,整个城市霎时毁灭。不管这个人贫穷还是富贵,地位显赫或者低微,全部无法逃遁,如果你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这些话,是否会有一些沉思呢,会不会有时惊醒突然发现人生就是仙窟千载,黄粱一梦。
“人体模壳”就是火山灰掩埋的人们最后留下来的硬壳,就像琥珀,不知当时的人们是否想到过,自己最终会像
琥珀一样留存于世。而我们旁观者,是否有沧海一粟的感慨的确我们应该快乐的过自己的生活,不应该为太多的琐事干扰自己的心境。古时候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诗句,让人们及时享乐,有时候我在想这种思想是不是过于消极,人生应该努力的前行,不停的向下一个目标迈进,而不应该停留一处,留恋此处的美好风景。但是我现在却有了怀疑,我们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不眨眼的一个小点,认认真真的享受好目前的生活。当我跟一个朋友说我的想法时,他跟我说,你太不上进了。这句话我想了很久,的确一个上进心,压着多少各种各样的人,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每天早起晚归或者说是勾心斗角的往上面爬,他的生活快乐吗?“上进”这个词难道没有一定的其他味道,因为上进离多聚少,因为上进抛弃家庭,因为上进整天身心疲惫,这样的生活和农民的生活有什么自豪之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在地里干活,一家人在地里一边把着草一面嬉笑聊天,是我小时候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的父母过的都很快乐,像海子那样,也像一个孩子,整个天地都是自己的父母,都在包容自己,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很多人向往的呢?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只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的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候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例如: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但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互损互耗,反倒是欧洲文明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固然珍贵,但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基础,而非枷锁。如果老鹰在挣得一片天空后,就在一个地方徒劳的盘旋,那么它只能累死在过去的荣誉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为它炫耀的资本,但继续搏击长空才是它继续强大的唯一选择。
相同的道理,从高中到大学,通过高考,我赢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还远未结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远不止这些。大学是我的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时间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一座有资格作终结?”我又何尝不是呢,在人生中有哪一个终点算得上终点呢?
这部书的结语,作者这样说:“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会有结论”。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地苦笑。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即便把所有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于欧洲对中国。”
作者漫漫行程的游记,仿佛像我们打开了一扇引领人类通向新奇得打千世界的窗扉。因为之前从未企及而又渴望已
久,不必为如何到达那远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发愁。只需坦然的面对充裕的文字,我们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觉中舒展,不倦的飞往文字里的国度。
从书中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贪婪的人性对于友谊的忠贞也不过是权势的囚徒。每每到了险恶的情势,那些自愿放弃道义的人,便一起打击那个比较卓越出色却又被麻烦所困惑的人。这是他们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与超于自己地位的隐患。那些见利忘义的人的生活,应该是岌岌可危了吧。原来,宗教对人类的蒙惑,早已使得没有抵制力的民众们丧心病狂。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为了获得责斥的快感......他们成了很多暴行的参阅者和欢呼者。原来,无。端限于重围的人是那样的粗鲁和野蛮。色彩注定带来无可避免的灾难。却不料,它会摧毁一个艺术创作者的下半生,并且积压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旧没有平凡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绘下的情景,将《夜巡》的艺术价值恢弘地淋漓尽致。原来不听旁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地却也能使人们看到了预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谈往往是一种掩饰性的表演,但奥斯陆不是。
虽然旅程中的奇异景象总是最先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但不难看出,作者并不追求于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图浓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笔触,记录下隐现于每一处景点背后的文化底蕴。
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
第二篇:《活在当下》之读书心得
《活在当下》之读书心得
什么是活在当下?这句话先是源自禅宗,禅师是这样解答的:“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而活在当下的更深层的意思是:“不去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来,活在幻想中。而是脚踏实地,好好的把握和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活得精彩。” 第一次接触“活在当下”这些字眼是在高中,它出现在一部名为“十八岁的天空”青春励志剧中。当时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认为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自从看了杨承清的《活在当下》,我对活在当下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写到“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快乐的,快乐的人也不一定是成功的,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如果你还在虚幻的物欲中挣扎,在生活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取舍,请静下来这样问自己‘到目前为止,我所处理事情的态度全都是正确的吗?’”。提及这个问题时,我不得不承认面对很多事情时,我的态度都不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我都在后悔曾经做过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为了曾经的错误而消沉好几天。但往往在事后我才发现时间不会因为我的消沉而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反而它会加快自己的步伐。
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人的一生更是多变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有很多快乐与悲伤,有各种失去与所得。只有抓紧现在树立了正确的态度才会真正拥有快乐。承担你过去的一切,学会珍惜你此刻拥有的,把握好现在才能成就未来。空想总是比实际行动来得简单,当我们听完一个讲座或收到别人的鼓舞时,总会在心里默默地计划我以后要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但兴头过后就会很快忘记。我经常告诉自己要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天,但其实一天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小时心口不一。事实证明“活在当下”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总结书中对于“活在当下”的要求:第一,独善其身,兼爱天下;第二,会门手艺,到哪都饿不着肚子;第三,目光长远点,心思细腻点;第四,对人生各种角色的特点都要自然体察了然于胸中,对世界的各种角色都要冷眼观察;第五,不断挑战困难的精神是令人敬佩,挑战自我,勇于拼搏是活在当下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应在自身修养,专业技能,角色扮演以及意志上都有独特的见解。
人们总说我们要善待自己,很多时候却忽略了我们也应该善待别人。社会本就是个大熔炉,其中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时间我们总会对某些人的行为不齿,却从来不去考虑他们的行为是出于什么目的,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就给我们与人交流的时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说冲动是魔鬼,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又情不自禁的选择了冲动,因为我们没有处理事情的那份淡然,因为我们还没能拥有强有力的忍耐力,有句中国俗话叫“一顿饭是恩人,十顿饭是仇人”,人们往往会因为路人的一点施舍而铭记于心,却对身边的很多恩德视而不见,因此我们应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路人对朋友还是对家人。
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什么是唯一的。一个葫芦如果长得小,可以做瓢,一个树长得小,可以做桌子椅子,他们都是有用的。一个葫芦长到最大,不必破开,可以吧它当游泳圈一样浮于江海,它还是有用的。一棵树长到最大,可以为人避风避雨,它是有用的。所以无论我们扮演社会中的哪种角色我们都是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舞台,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随时调整自己,明辨各种角色,认真对待生活中将出现的任何角色。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总是害怕失败,但一生中我们经历最多的就是失败。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笑迎失败的,我们总是会因为失败而悲伤。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表面的风光,却忽视了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正如一个广告语所说“你只看到了闻到了我的香水,却看不到我的汗水”。我们应做到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应洋溢着一张笑脸,我们期待着成功的声音,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拼搏中感悟出一种精神,那就是——永不言败。当你人生的滚打后归于平静,无论成败,都会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份安宁,一份永恒。我们深刻理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怀恋过去,过去的朋友,过去的学校,过去的„„等我们意识到应该珍惜现在拥有时,时间却悄悄带走我们现在的拥有。我们总是为自己曾经的荣耀沾沾自喜,为曾经的过失而耿耿于怀,却未能意识自己正为下一个错误播种。我们应尽快从过去错误的思维中跳出来,而不只是盲目按照错误的思想走到失败的彼岸。我们不应一味的停留在过去,一味的埋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我们都应好好想想现在,想想怎样把每一天过得充实,怎样在每天中都能有所提高,怎样最大程度的做到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能改变生活的最大能量。要你活在当下并不是完全不顾过去和将来。相反,它同样诠释了应承担昨天,享受今天,把握现在,成就未来。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他们对我们来说都是虚幻的,只有现在是真实的。
第三篇:《论语之美》读书心得
《论语之美》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源头,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处世之道和君子之道,其入世精神和人文之美深深浸入了中国人的心魂血脉。台湾大学著名教授、国学导师傅佩荣的新作《论语之美》结合现代社会人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全新的形式解读了《论语》的原典原意。阅读本书后,我对《论语》有了进一步的感悟,该书阐述的修习养成和君子之道使我对如何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塑造人格魅力有了深刻的启发。
人格魅力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质等方面具有能够吸引人的力量。我们的人格魅力并非天然具备,而是主要依靠自身的悟性和长期的修养而成的,即所谓“后天的修习”。通过阅读《论语之美》,我对塑造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方面总结为:勤读善学,重于修养、以德为先,公道正派、敢做善成,勇于担当。
《论语·子张》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其意为学习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学习。《论语·宪问》篇中,子曰:“修己以敬。”孔子认为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认真谨慎地面对一切。
初入职场,我们一定要勤读善学。学习是提升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途径。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从书中可以解决疑惑、收获知识、升华思想,甚至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古往今来,但凡有造诣、有学问、有作为、有修养的人,特别是杰出的历史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勤学善读的。毛泽东同志终生与书为伴,博览广学、孜孜不息。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的思想和智慧,来源于对中国历史的把握和洞察,来源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入调研和丰富实践,也来源于对古今中外文明成果的扬弃。现如社会对我们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同时,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把学习当作工作需要,养成勤学善读的好习惯,做勤学善读的模范,营造勤学善读的好风气。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知事明理、思维豁然、心胸宽广、触类旁通、挥洒自如,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惟其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为官当政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下属也会跟着行动;相反,若自身不正,即使三令五申,下属也不会服从。《论语·宪问》篇中,孔子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意是,统治者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被百姓自动围绕着当政者转。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从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兵是将,有德才能服众。
在生活中,尤其在工作中,要坚持公道正派。待人处事要正直、公正、诚实。凡事要出以公心,维护公平,坚持公道。而我们更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虚浮不伪装,实事求是,讲究信用。
“敢做”就是敢于直面困难问题,富于开拓创新,不瞻前顾后,不计较个人得失,敢做别人不敢做、做不了的事;“善成”就是想方设法,把事做成功。“敢做”是一种态度,“善成”是一种本领。
《论语·子罕》篇中,子曰:“勇者不惧。”意思是说,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也就是遇事不害怕、不逃避、不退缩,面对现实,敢于担当。
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领导干事,也适用于我们普通职员。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时,除了寻求家人及同事的帮助,在自己德能力范围内,我们还要用于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决不能遇到困难绕道走。
人格魅力铸造人品,人格魅力成就事业。刚刚入职的我们,对职场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憧憬,因而我们更要善于加强学习、注重增强修养、言行一致、勇于创新、勇于担当,以自身美好的人格魅力,赢得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的信任与尊重,使自己的生活与事业更加充实快乐!
第四篇:读书心得三之《形而上学》
读书心得三之《形而上学》
作者:祁璇
班级:10级中澳3班
写作日期:2010年6月1日
形而上学的常见问题
● 什么东西用作维持物体的性质?物体外在性质改变后,该物体是不是还是同一个物体?什么东西支撑着它是同一个物体,还是已经是不同的物体?
● 人如何维持其同一性?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是因为灵魂相同还是身体相同?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因果关系。是不是凡事有因果关系?是不是因已经决定了果?人有没有自由意志?第一因是什么?
● 世界的起源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地水火风、理气?还是原子?
●物体能否从虚无到存在又从存在到虚无?
哲学的形而上学
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有其在哲学史中的起源。当哲学作为对知识的反思,在古希腊成为知识形式以后,由于所形成的哲学决定于其思维方式,就是对存在之为存在的形式化的理解——对追寻独立于人的客观基本存在的目的而导致对存在之形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尽管柏拉图曾告诫应注意理念的作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还是把存在归结于形式,并以此使哲
学集于形式化之大成,建立了持久而影响西方哲学进程的古希腊哲学体系。把存在形式化必然把精神也作为独立的形式与之区分,在实现了文艺复兴对上帝的否定从而使笛卡尔把存在与思维作了明确的二元分离之后,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就在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化的西方哲学中为发现存在与思维的形式并力图使之同一,就成了西方哲学家千秋百代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当文艺复兴产生了唯理论和实证论的哲学以后,以形而上
学作为区别科学的哲学形式开始使用。从此,哲学从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形而上学,物理学也从这一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自然科学——随着对存在的形式化的哲学不断的形式化使自然科学的形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当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以致于当自然科学以牛顿物理学体系的成功并在之后把以进行物理实验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时,丰富的物质利益产生了科学主义的思想,一方面唯科学是从的价值观开始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存在之为存在的形式化自律的本体论困难使形而上学受到疑难。从此开始了在哲学史上不断发生的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和从而导致的形而上学形式的不断改变,笛卡尔---培根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而创知性论形而上学,黑格尔在康德对知性批判的基础上反对知性论形而上学而创辩证法形而上学,当代的科学唯物主义和实证论反对一切形而上
学。
西方哲学史表明,在对世界的存在有可能以实证的方法进
行认识时,实证的内容和实证的形式的区别导致对存在的形式化,把存在的形式化,使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作了相应的形式的区分,产生了形而上学的哲学形式,即把存在形式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传统。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秉赋。这与任何所谓专门学术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它们把实是切下一段来,研究这一段的质性;例如数学就在这样做。现在因为我们是在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明白地,这些必须是禀于本性的事物。若说那些搜索现存事物诸要素的人们也就在搜索基本原理,这些要素就必须是所以成其为实是的要素,而不是由以得其属性的要素。西方哲学把对存在成为存在的形式化的不断努力和成功的解决了存在与其表现为形式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认为是科学以后,对何以存在成为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本性尤其是当存在不以形式作为存在时所产生的哲学问题使西方哲学无所适从。
这就说明了一个本质的哲学问题,存在的本性即存
在的本体和人类的认识的本体论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人类应怎样才能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存在,这是我们基于西方的形而上学对存在的形式化的终结而作出的反思。反思的结果
表明:由于对时空的理解的形式化,从而完善时空的形式化,以此自在的时空成为认识的生成关系形成对存在的形式关系,这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方法和结果。所以,不同的对时空的理解,是造成不同的形而上学的原因。以时空为意识的起点,对存在形象的形式化,和追查存在形式的基本性,以形式的不断数学分割为基础对存在进行形式的形而上学的逻辑分割并形成形式之间的时空逻辑关系,这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的思辨方法。自然科学的理想就在于不断的完善对存在的形式化和完成对形式的自恰的逻辑证明(由形式化带来的数学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完善的数学加剧了形式化的过程)---以寻求形式化的极限为己任。当形而上学的形式化和由形式化产生的科学从而把对形式化的证明这一任务交给科学以后,科学对存在的所能部分的形式化的成功,使科学企图把自身的形式化的形而上学基础排异,从而完全的取代形而上学,这不但使西方哲学从近现代开始据斥形而上学,而且,哲学出于对科学对存在的形式化的成就的羡慕,哲学开始充当科学的辩护士。这表现为哲学的失落和失落的哲学的有关问题。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一语,确切
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亚里士多德17岁进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达20年之久。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有深入的了解。后来他回到马其顿从事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吕克昂学
园,系统地总结、讲解和传播自己的哲学思想.《形而上学》一 书共十四卷,由于是他的学生根据笔记整理而成,因而结构松散,各卷之间缺少连贯性,不成系统。不过这丝毫也不降低它的重 要性,它依然是哲学研究的可靠资料,书中的许多问题一直有着 极为重要的影响。卷一总结了亚里士多德以前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一部最早的论述西方哲学史的文献。亚里士多德开篇就讲:“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认为智慧或真实的知识是关于原因的知识,尤其是关于终极原因的知识,它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原因的种种 理论之后,提出了“四因说”,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的主要原 因有四种,即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动力因。形式因指事物 内在的或本质的结构形式;目的因指事物变化发展所追求的内在 目的;质料因指构成事物的材料;动力因指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 动力。卷四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研 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原或终极原因。在卷 三和卷七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实体问题,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 念论,认为理念不能在具体事物之外独立地存在,只能存在于事 物之中。他承认个体事物的重要性,但与柏拉图一样认为个体事 物不能被认识,有关个体事物的知识实际上是对一般属性的认识。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他对实体的看法也不一致。概括起来,他关于实体的基本思想如下:
1、属性所系的个体 事物是真实的实体。实体即主体,它不能用作谓语去说明别的范 畴。在一切范畴中,实体是基本的范畴,其它的范畴都是以它为
基础的。
2、亚里士多德认为,属性隶属于个体,人们对个体事 物的把握就是对一般属性的把握,因而一般属性或共相也是实体。在此意义上,事物的本质就是它的实体。亚里士多德在卷八中讨 论了质料问题,在卷九中讨论了潜能和现实问题。他认为,质料 是潜能,他本身没有规定性,具有成为某物的可能性。它能够被 形式所规定。形式是现实,具有现实性,被形式所规定了的质料 就成为现实。事物的变化实际上是由潜能到现实的不断地转化过 程。在进一步分析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不动的推动者”这个概念。他认为变化过程不能是无限的,必须 要有一个永恒不动的实体,它是纯形式和绝对的现实,它就是神,是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和根据,是“第一推动者”。亚里士多德 的“第一推动者”的思想在基督教哲学中常被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第五篇:读书培养之家长心得
读书培养之家长心得
快乐书童一个会员的妈妈是这样描述的,在没有办理快乐书童会员前给孩子买的书都是针对他的年龄层都买些带拼音的书或者买些他喜欢的卡通书让他自己看;要不就买些益智故事书由他妈妈在睡前读给他听,然后听完回答些问题。
这样坚持转眼快三年了,小孩也上小学一年级了。今年春节我闲来无事就让他拿来些没拼音的课外书同我一起看。本来我是想看看他识字的能力,没想到大约1000字左右的文章他居然能够读下来,大约有20来个比较生僻的字词不认识,也有几个字读半边,还有几句读出了整句的意思但漏掉了一个字,读后,我们随兴聊起故事的内容,一起谈论故事里的某个情节。他能告诉我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虽然表述和理解不完全正确。
但这的确使我大吃一惊,在现代这个现代化的环境中,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同时也给我们做家长的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阅读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帮助他理解和感受书中的语言与人物形象;学习使用正确的用词和语句,并鼓励孩子接受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启发孩子主动思考,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吸收营养的过程。现在的孩子,知识的接触面广,虽然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但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很难分辨出语言表述的好坏,很多怪话,脏话他们一下就记住了;很多人物形象他们很难分辨出好坏,对于不认识的生僻的字词他们用猜的,对于书中故事的理解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这个对一切充满好奇,兴奋和求知欲很浓而又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断的年龄,我们做家长的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阅读。
在家庭中给孩子创设一个读书环境,营造读书的氛围,我们也要常常做读书的榜样。小孩是很贪玩的,但是在同父母一同阅读的那种大氛围下,读书的精神和气质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慢慢的小孩也就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再加上在阅读中认不到的生僻的字词马上可以得到解决,可以随时纠正读错的字词;在阅读中适当的加以引导和鼓励,一起谈论书中的情节,学习使用正确的用词和语句;并鼓励孩子接受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启发孩子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关心他所关注的事物,一起分享有趣的内容,与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参与而使他读书的兴致更浓。让孩子感觉,读书就是一种像吃饭、玩耍一样自然的生活,而不是需要完成的硬性作业。
快乐书童儿童图书推荐专家知道,陪孩子读书不是象我叙述的那么容易,关键是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要有耐心,要想办法让孩子读懂书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书我们也不想看何况是孩子。我们培养孩子及时一个很大的投资,如果家长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的越多,那么孩子回报给家长的就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