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富豪人生启示录》读后感
女富豪简介:
可可·香奈儿—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
艾丝蒂·门泽尔—雅诗兰黛创始人
露丝·汉德勒—“芭比娃娃”之母
凯瑟琳·格雷厄姆—美国报业第一夫人
玫琳凯·艾施—玫琳凯创始人
莉莉安妮·贝当古—欧洲最富有的女人,拥有欧莱雅和瑞士雀巢股份,《女富豪人生启示录》读后感。
约翰娜·柯万特—宝马皇太后
龚心如—亚洲女首富
安妮·莫西卡—富士施乐重生的首席执行官
卡莉·菲奥莉娜—第一位掌管道琼斯工业指数公司,全球第一女CEO
奥普拉·温弗蕾—传媒女皇
英德拉·诺依—百事首位印度裔女掌门
玛格·惠特曼—eBay首席执行官
钟彬娴—雅芳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CEO
J·K·罗琳—《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畅销书作者
人生启示:
忘记自己的年龄。
要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以及做人原则。
一颗热忱的心。
自信、勇气、真诚、坦率。
在得到前给予,读后感《《女富豪人生启示录》读后感》。懂得信任别人。贵人相助。
从小培养一种精神或素质。
平衡、低调、慷慨。
简约而优雅,干练而温和。
懂得放权。随和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企业文化、理念和工作氛围。
提高利润和投资多元化。
总用“我们”的口吻和员工对话。
人生需要自己来驾驭。
期望有好事情发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人知道你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上善若水,柔性管理。做个有心人。
工作压力大别于性别有关。
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锐的人才能看得见精彩的词句。
一个人越是敢于担当大任,她就越意气风发。
永远要充满激情和活力。
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将心比心,以德服人。想要打动别人,首先自己的行为要合乎人情。
磨难面前矢志不渝。
没有完美的事情,更没有完美的人,重要的是让自己坚强起来,坚持到底。
拥有大爱胸怀。
勤奋、务实、努力、奋斗。
慢慢培养一种本能,去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成就别人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自己寻找一个榜样,自己努力的同时不要忘记观察周围值得你学习的人,他们可以带你飞的更高更远。
第二篇:孔子人生启示录
孔子人生启示录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的话,其大概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一切基本已成定局,天命所归;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耳顺;七十岁时道德修养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一。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明确地说自己到了十五岁才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也就是说他真正立志的时间是在十五岁。事实上,人也只有达到十五岁这个年龄阶段才能有资格立志,因为这个时候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本身才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现在我看到的教育却不是这样,都是在褒扬早立志,好像自幼就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能成大事。因此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会出这样一道题:我的志向。而学生们经常会写一些诸如“我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之类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这全是些儿戏的废话。你说一个小学生连心智都还没怎么发育,他能懂什么叫做立志吗?他知道什么叫科学家吗?
知霖有一小学同学以前立志做一名垃圾车司机。因为我们那个年代路上连车都很少见,他看见开垃圾车就很崇拜,听到垃圾车那“嘟嘟”声就觉得很美妙,所以就立下了当场就把他老爸气晕的所谓“志向”。现在长大了,他如果想从事做垃圾车司机那绝对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有去实现他那“伟大的志向”吗?没有。二。三十而立
孔子这么有能力的人到了三十岁才略有建树。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建树就是为自己的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已,孔子三十岁以前那些经历都只是一些理论以及尝试性的实践,只有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他一生的事业。也就是说,孔子到了二十九岁才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还有点迷糊甚至很困惑。
孔子说男人“三十而立”,这句话到现在还很具有普遍性。试想,我们读完大学都二十几了,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积累一些经验,真正的事业起步都在三十开始(而大多数人三十岁前都结婚了,所以说先成家后立业是社会的主流)。因此,29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坎,如果一个人在29岁的时候还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他的未来是很被动的,当你再过几年,都奔四了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会精力充沛一点也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吗?
现在有很多的年轻男子都很希望在三十岁左右之前就做出一番事业出来(很多都是想着赚很多的钱,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娶个漂亮的老婆风光地衣锦还乡。我不敢说这没有可能,但是说真的,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都是占极少数,并不是社会的主流。而有的人在三十岁前就发了达的,三十岁后往往败得比较惨。因为少年得志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岂不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句话,就是要成就一件大事,往往都需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你少年得志,除了那么几个顶级天才之外(比如爱因斯坦),更多的都是碰上狗屎运罢了,这个世界厉害的人物不少,他们只不过暂时没有占有天时地利罢了,你以为他们真的在你之下呀?
据考证,孔子30岁至51岁在鲁国活动,授徒讲学。很明显,孔子心中所立志以及所想的,就是教育。教育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事业。孔子一生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当今的教育情况,从学前班开始,也真是如果是三千学生入学,能达到研究生的也大概是七十二个人这样的比例。看来这教育规律可真是千古不变啊!? 三。四十而不惑 其实“四十而不惑”也不是什么都不迷惑,其意思是指在你自己这个专业领域里面不“迷惑”。如果说孔子的“三十而立”是知道了有什么该做,那么“四十而不惑”就是知道了有什么不该做。这一点对年轻人最为重要。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达到四十岁这个境界,但是我接触年界四十的高层人士比较多,所以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故事吧。知霖从小就喜欢经商,自高中二年级就开始动用自己所有的压岁钱着手开办书店,读大学的时候开办补习学校,读完大学之后得一成功人士李先生资助,开办一投资公司,进入融资、上市以及基金股市等经济领域。
在开办公司的时候,但凡有自己不明白之处,均向李先生请教,每次李先生基本不用怎么考虑就会给出答复,并且都很正确。我是怎么知道李先生是正确的呢?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我与李先生都有意见分歧,于是就与其争论,但往往最后李先生就会说:“小钟,这件事情我说不过你,你也不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处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我从来就只是争论得胜而事实惨败。李先生在他所在领域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完完全全是“四十而不惑”这种境界,你想学都学不来。李先生允许我出现错误,这一点我佩服至极。
而我,除了不得天时,就败在不知道有什么不该做。从此以后,我对李先生的话语可真是言听耳从。只是08年金融海啸来临,我不得不中止与李先生的合作。这次我大概亏损李先生两百万,另外一重要客户肖小姐也至少亏损三百万,以及其他一些客户总计亏损数目以千万计。虽然李先生最后对我说的话是:“小钟,有机会我们再合作赚回来嘛。”可是在我心中已经是内疚至极,无法再面对,于是09年真正进入中医领域,开始本草研究,这一年我29岁。希望我在四十岁的时候能够在中药这个专业“四十而不惑”吧。? 四。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51岁曾任中都宰(相当县长。中都,今汶上),不到一年,继任小司寇、大司寇(大司寇相当于公安司法部长),摄相事。孔子担任此职至55岁离开鲁国,约四年时间。孔子的一生学问做得很好,他希望能施展他的这些才学为民造福,走政治道路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很明显,孔子的政治道路并不如意。这个时候他觉得,一个人,如果想成就大事,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自己有多大的抱负与才学,如果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忙,那真是徒劳。这就象有朋友请你明晚在某酒店吃饭,但是你大后天才赴约,那最后自然是吃不了这顿饭了。所以后来曾国藩归纳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须注意,孔子这个时候怎么会知天命而畏天命呢,他相信有命运这回事吗?其实,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五十以学《易》的结果;因知天命而畏天命,知富贵不可求而居易以俟命。这是宇宙决定论思想。因为从这里发现人是有命运的。否则,你就很难解析为什么有的人出身帝王家,而有的人一生劳苦奔波了。
孔子一生努力如此,到了最后是这个结果,他觉得这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中注定了似的,所以就说“五十而知天命”。但也只有孔子这样努力一生的人才能有资格说出“知天命”的话语来。否则,没有前面的努力,你怎么会知道有这个结果?不知道有这个结果,你凭什么说知天命?不要说知天命,恐怕连自己的命也不知道啊!人是三维一体的,有天命所归,有地理因素,有人为改造。没有“人为”在前,就没有资格谈论“天命”。
我经常鼓励身边的朋友说,你说明太祖朱元璋厉害吗?当然厉害,有谁敢说一个开国皇帝不厉害呢?但是你可知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饥饿,孤苦无依。在他年轻的时代,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甚至一度靠乞丐度日。后来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再后来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南北征战,这才有了后来的明太祖。故事讲到这里,诸位不妨深思吧。五。六十而耳顺
不是说老来耳聋昏花吗,怎么孔子六十反而耳顺了呢?其实孔子的“耳顺”是指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好。比如你今天说他:“孔子啊你真厉害,是大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啊!”孔子会很开心。然后另外一个人却对他说:“孔子你有什么了不起,当官连位置都坐不稳,还说什么有大学问,连为官之道都不懂。”孔子也会很开心。总之你骂孔子,如果骂对了,他会非常开心,因为可以从中发现不足进而完美修养。如果你骂错了,他照样乐呵呵的,因为是你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他难道会因为你的错误而生自己的气?
现在如果你跑到街上对着某位老人家大骂,你猜想后果会怎么样?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指家有类似于孔子这样的老人家,家中有如此德高望重大学问的老人家在,你真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他给你指的路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一生不发生大错误,那真是最幸运的了。但是如果家中拥有一位年老不尊,倚老卖老,说他两句就暴跳如雷的话,那“如有一宝”这句话看来你是说不出来的了。
当然,孔子的“六十而耳顺”还有深意,那就是对世间一切人事以及学问都如同对待,这就是佛经上面说的“差别智”。孔子早年对于非儒家学问还是有所分歧的,但是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对,没有错,一切是非对错不在事物而全在自己的心想。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如果加入了自己主观的判断,就都有了是非。但事实上,世间哪能定论谁对谁错?判断多错必须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却是人定的。古时候三妻四妾是对的,现在就错了。古时候女子有才便是错,现在却是对的。你说什么是对错?婆媳之间吵架,你能完全辨个是非对错骂?因此,没有“六十而耳顺”这样的功力,不要说当一个宰相,恐怕当一个大家族的主事都会把你烦死。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请注意是“从心所欲”而不是随心所欲,你可不要想歪了,把孔子想成一个随心所欲到处往女人堆里扎的人,并且后面还跟着“不逾矩”呢!
孔子到了七十岁,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可以说是已经是超凡入圣,上达至自由意志的境界。不逾矩,则一切行为已无太过无不及的偏弊,达到了中庸的至德。到此境界,趋吉避凶已失去意义,所以孔子才能够说不占而已矣。孔子从知命到造命,从乐天知命到从心所欲,一共经历了三十年。
虽然现在七十岁的人很多见,但在孔子那个年代,可真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啊!我接着想说的是,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并且又不会犯老年痴呆什么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黄帝内经》指出,女子“二七(十四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下,故有子”,男子“二八(十六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以七为周期,男子以八为周期。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年少时”是指女子二十一岁前,男子二十四岁前,这个时段男女还没有发育完毕,“坚树在始,始不固本,终必槁落”,所以“戒之在色”。孔子所谓的“及其壮”,就是指男子二十四岁后至五十五岁退休前。中青年人要戒之“斗”,不只是指捎拳捋臂地动武,也不仅指唇枪舌创的凶骂,更是指心境中贪求的好胜好强。可谓“心战于内”,自伤血气之和谐。此“斗”不戒,心不平正,怎能适应人生最重担子压肩的状况呢?所以,青壮年时处处要“戒斗”,要心平气和,要顺其自然,“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礼记》)。既是发奋进取,又要劳逸结合。工作担子再重再累,内心神情要自我轻松。这样,正如老子说的:“唯有不争,故无尤(灾祸)”,“唯有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心神平正,尽力而为,身强体壮,事业也能逐显成效。比之累出病来,“斗”出祸来,要强出许多倍。可见,“戒之在斗”,真是青壮年时期养心之要领,也是立身处世成败之关键。“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个得就是得失的意思,其告诫我们老年的处世之道就是不要患得患失,特别是贪得无厌。这完全是一门中庸的糊涂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戒之在得”只适用于老年人,并不适合年青人,你总不能“戒之在得”,视金钱如粪土吧,否则某一天你年迈的母亲生病了你可拿什么来孝道?因此,年青人要努力争取得到,在“戒之在斗”的前提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行了。
第三篇:《腐败启示录》读后感
《腐败启示录》读后感
作者简介: 何勇,男,汉族,1940年10月生,河北迁西人,1958年12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
《腐败启示录》再次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这本书从一个个高官的人生轨迹,揭示他们失去了共产党员本色的腐化堕落、贪图享受的可耻下场。通过翻阅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性。这书利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作为反面教材,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尤为及时,尤为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深刻的、历史的意义。
就说王怀忠吧,一个孤儿,贫苦的乡亲们把他拉扯大,共产党把他培养成人,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其人生轨迹本来是应该辉煌、美丽的。王怀忠之所以违纪违法极其恶劣,之所以落得今天的下场,主要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忘记了党对他的培养,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王怀忠从1994年9月至2001年3月,在任阜阳市主要领导和安徽省副省长期间,索取、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517万余元,并有价值480余万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3年12月29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04年2月12日,经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王怀忠被执行死刑。王怀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胡长清、成克杰之后的第三个被处以极刑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从王怀忠违纪违法的事实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被监督者逃避监督、拒绝监督的极端典型。他正是从拒绝监督开始,迈上了走向灭亡的不归路。
另一个高官就是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李真以他33岁的年龄爬上正厅级领导地位,应该说是一个年轻有为且前途远大的年轻干部。可他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在省国税局有自己一人专用的电梯,两名武警做家务,对平级领导干部动不动就敢说“你信不信我一句话就罢你的官”,开口就说“我做封疆大吏易如反掌”,闭口讲“将来当了副总理又如何如何”,主要就凭他背后有“老领导伯伯”这棵参天大树作后盾。这样发迹起来的一个人,他说他要当一个“好秘书”,当一个“焦裕禄似的县委书记”,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李真的“老领导伯伯”的背后的特殊影响和程维高的前台提携以及后来他们的相互利用,才是李真得以发迹第一位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以李真早年在张家口计委当普通干部的表现看,他的发迹会大大受挫,他的腐败也不会这么极烈,国家也不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至于李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是否也是“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好孩子”,都不是最关键的东西。看清这一点并举一反三,才会对我们反腐工作有真正的认识意义。
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感到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严重问题,从报刊杂志上查到当前县市级一把手腐败案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的程度,卖官粥爵、包养情妇等比比皆是,这些本来是历史的遗物,居然让这千
年沉渣泛起、死灰复燃,这不仅是我们党的耻辱,我们国家的耻辱,更是一个值得人们乃至整个社会都必应该深思的严峻问题。可以这样说,当官者不为百姓谋利益,不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历史的罪人,贪赃枉法就是罪上加罪,遭历史唾弃。我想,为官者,就必须做到:树立为民思想,做事公平、公正、公开,工作尽心、尽职、尽责。这样才能不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为官者,还须把握三点:一要端正思想,要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公后私,决不为损公肥私的事;二要言行一致,做到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三要警示自我,要把自己置身在各种案例的背景中,反思自我,剖析自我,真正认清我在那种条件下能怎么样,能做什么,真正认清当官为什么、在职干什么、离职留什么。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理清自身位置,找准工作定位。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社会,其中有声、有色、有利、有欲、有美、有丑、有玩、有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各种诱惑随时都有可能不期而遇,作为党员也好,领导干部也好,公务员也好,企业家也好,都必须加强自律意识,加强风险意识,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堕入深渊,酿成终身遗憾,成为历史的罪人。有人把权力的自我约束总结为“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八个字,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为官者、当权者必须以王怀忠、李真、成克杰、胡长清、幕绥新之流为警示,不断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
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勉,才会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到考验,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得好、用得正,才能为我国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巨大的贡献。我们也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党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第四篇:心灵启示录读后感
《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读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丛书之一《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之后,我想了很多,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需要哪些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如何教书育人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拙劣的教师和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天壤之别。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何施展你的教育艺术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本书以一个个优秀教师不同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分为五篇:爱心篇、引导篇、尊重篇、真诚篇、激励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一个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不少启发,其中的一些事例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对待学生可以是这样的,而且也应该是这样的,以前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多么低级可笑啊。
在开篇的爱心篇中,第一个典型案例就让我知道了教师爱心的重要性,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艺术,如何爱学生,这里面讲到了,爱不只是给予,要严在关键处,爱在细微中,期待也是一种爱。学生像一株株幼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呵护,离不开爱心的倾注,爱优生容易,爱差生难,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常碰到这个问题,对优等生和颜悦色,对差生怒目相向,时不时要批评指责,有时还极尽挖苦的语言去羞辱他,难怪在自己手里转化的差生少而又少,这不是自己教育的失败吗?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奇,一个老师要学会宽容学会表扬学会对差生充满期待,学会
抓住他的优点表扬他,促使其转化,不能歧视差生,差生也有闪光之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不但但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更要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当你在播下爱的种子的时候你必将会收获满园果香。
第二篇引导篇主要是讲了一个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教师怎样做到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都是教育,课堂上如何启发学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部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摒弃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更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第三篇是尊重篇,“尊重”在教育中有两种表现:教育孩子尊重和尊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学会尊重,就是要让学生在尊重中感受尊重。其中有一篇《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印象极深,一个截去左脚的老师的前后两句话,让一个没有手的学生获得了自信和尊重,前面一句是“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后来发现有一个学生是没有手的时候,这位老师把这句话改为“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老师先带头,那个学生被感动了。这个教师是幸福的,他又治愈了一个小小的心灵。这则教育事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那么细心有心,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么那些有缺陷的,无论是身体残疾,智力缺陷,能力低弱,生活的污点,成绩的缺憾都能得到老师的尊重,不再成为嘲笑的对象,这是多么重要啊。真诚篇中讲到,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需要真诚,师生交往不能没有真诚,只有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只有真诚赢得真诚,孩子的心弦才会受到触动。教师犯了错误怎么办,是虚伪地掩饰,还是真诚地道歉,值得思考。难道我们仍然可以用一副高高在上的,以师道尊严的面目出现吗?一句“孩子,对不起。”会令你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更加高大更完美。
激励篇中谈到,经常地肯定,赞扬和赏识,会带来孩子的自信、勇敢和创造,一味地挖苦、贬低和挫伤,会导致孩子的自卑,逃避甚至反抗,在教育中有一种赏识教育,赏识使人成功,教育也不能无视“差距”,差生更需要表扬,对他们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也许会对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改变其一生。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差生,“恨铁不成钢”,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正确对待差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多表扬,多多鼓励,让优秀生更优秀,让差生也在表扬声中快乐成长。一个教师应该多贯彻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长思,想到以前的一些想法做法我感到无地自容,自己多么需要上这样一堂课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让生本主义等科学理念在自己心底扎根,如何打造一个学生首先得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老师。
第五篇:心灵启示录读后感
《心灵启示录》读后感
最近读了张仁贤主编的《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一书,书中大量引用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案例,通过故事的形式叙述,讲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笔下,这些案例故事展示了教师的智慧、才华、感情、理念和责任感,这些大师的想法和做法给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心灵启示录读后感。
如爱心篇中的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感受最深,读后心头涌上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读后感《心灵启示录读后感》。在她的眼中,没有教育不好或者不可教育的孩子。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学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番感人至深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她这种60年如一日的职业真爱非常令我敬佩。
还有孙启明的《一种课堂,两种结果》,尊重篇中的《从尊重做起》,真诚篇中的《用真诚架设沟通的桥梁》,激励篇中的《改变一生的赞美》。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些平凡的教师身上,我看到的是最真最纯最善的教育情怀和悉心呵护。他们没有豪言壮志的口号,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只是用他们最平凡的行动、最真挚的爱和智慧诠释教育的真谛。惭愧的是我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却不能豁达的接收每个孩子的缺点,我也不能娴熟的、智慧的开启每个孩子的心智,书中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虽然很平凡,却小中见大,犹如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