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才训练三步曲
平时我们会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看书,交谈,观察。在这些活动中,有可以拓展话题的源泉。拿一个本子,把在这些活动中听到看到想到的趣事,要事,重要观念,好句子等记下来或剪贴下来,然后一天记下一两句或一两件趣事。强烈要求注意,不要贪多。
一个月后,你会发觉自己的思想丰富了许多,而且有血有肉。
这是第一步的训练。
第二步,就是你在记忆东西的同时,要思考那些观点,概念。我举个例好了,卡耐基说: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一般我们听到看到,就会习惯地接受或批判,或略过。不加深思,可是我不推荐你这么做。你要把自己的口才训练本中的观念加以分析。
有了一个深思的过程。谈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第三步:从家人开始,进行交谈。不要只顾自己的口才训练成果,你要去留意他人在谈些什么,他人感兴趣什么。从他人的交谈中,找到与自己知道的有交集的。切进去。开始你的谈论。这里,注意他们的唇,还有他的肩,手。如果他要发表意见,从他的肢体上,有一些表现,你就要让出谈话权,引导他谈论。注意:真正善谈者是善听者。善听者即使一发一言,他们也会认为你是最好的谈论者。
然后,你可以到工作场所,朋友之中等,试试你的训练。
第二篇:写作训练三步曲
写作训练三步曲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今后的工作生活角度讲,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从应试的角度讲,中考试卷中写作占有半壁江山。笔者在写作教学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写作教学模式,起名叫――“三步曲”。
第一步:入门
这里所说的入门不是一般意义的写作入门,不是写作技法的讲解,不是语言修辞的训练,而是走出写作的阴影,重新燃起对写作的兴趣。笔者用六周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一步。
1)美文欣赏,轻松面对。师生欣赏佳作,其中有教师准备的,也有学生准备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如学生比较喜欢的毕淑敏、周国平、余秋雨等作家的美文,还有一些和学生思想生活接近的中考满分优秀作文。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其中的美,轻轻松松地面对写作,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2)日积月累,丰富素材。要求每人准备积累本、粘贴本。将优美篇章、妙词佳句等摘录下来,师生交流、赏析。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学生介绍自己最得意的积累作品,并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勤于动笔,抒发情怀。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周至少两篇,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展示优秀日记。这些在班上展示的优秀作品,是教师挑选或小组推荐的好作品。对这些作品不做整体评价,而是发现闪光点,哪怕很小的闪光点也抓住不放,及时鼓励,让学生体味成功,看到希望。小练笔,不写大作文,压力小,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和烦腻,收效很好。
第二步:专项训练
这步大致用8周时间,包括立意、选材、构思、语言、技巧。
1)立意。立意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总结立意时要注意的问题及方法。化大为小,立意显真情;推陈出新,立意见新颖;反弹琵琶,立意求深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和思考。
2)选材。如果说立意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择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所以第二项专项训练就是选材。设计话题,拟定文题,确立主题,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选材。例如,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为话题的选材训练中,学生交流了自己的素材。有的取材老照片的故事,爷爷奶奶的黑白照、爸爸妈妈的彩照、哥哥嫂嫂的婚纱照;有的取材几代手机的变化;有的取材乡村的村村通公路;有的取材奶奶的时尚新装……通过交流,学生觉得都有的可写,不再为写什么发愁了,并从中确立了新颖的角度。选材要扣主旨,要力求新颖,要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要调动积累,让材料库中的材料复苏,为己所用。
3)构思。话题作文曾是中考的主流,既不限定选材和立意,也不规定文体的运用,给考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较大的自由度。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其宗旨是要在文体这个层面上,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活跃考生的思维方式,展示自己的语言才能。于是各种避俗求异的形式创新之花竞相绽放。有书信式、故事新编式、合同式、小标题式、日记式、对话式、题记式、戏剧式、实验报告式等,详细地介绍每种创新形式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所适应的不同类别的文章。
4)语言。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语言干涩无味、缺少丰腴美艳之感的现状,笔者进行了语言的专项训练。包括仿写句子的大量练习,还设计了生动形象写人法、精彩议论抒情法、情景交融写景法的专项练习。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好段落:“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风度是骄阳下替人遮阴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声,风度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风度是思想家睿智的头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风度是模特优美的款步。”
5)技巧。这项训练包括拟题、开头、结尾的技巧。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为话题、材料作文拟出新颖的题目,给半命题作文补充题目,设计话题,规定题目,写出作文的开头结尾等。学生没有写作的压力,很轻松,且有成就感。
第三步:整体写作
1)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让学生准备材料。2)讨论阶段:针对作文题目,发动学生从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讨论,打开思路。3)学生写作阶段:综合作文讨论课上同学们对文题的意见和自己的见解,列作文提纲,开始写作。4)作文评价阶段:在作文评价课上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组织引导。分组阅文,每组循环阅读其他组若干作文,按A/B/C/D评出等级。小组综合评价,写出评价意见。然后推选佳作,在课堂上朗读。学生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发言过程中,同时思考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扩展学生作文的层面。5)学生修改阶段:根据评改课上学生的意见和教师的总结,修改作文。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第三篇:餐厅服务员操作技能训练三步曲
餐厅服务员操作技能训练三步曲
来源:职业餐饮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2日 点击
数: 1708 【收藏】 【讨论交流】
餐厅服务员操作技能训练的“三步曲” 餐厅服务员的操作技能是餐厅服务员在服务中表现在客人面前的实际活动方式,它包括托盘操作、口布折花操作、中西餐斟酒操作、摆台操作、铺台布操作、上菜和分菜操作等等。对餐厅服务员进行岗前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岗前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餐厅对客服务“面对面”的特点,在对餐厅服务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应对餐厅服务操作技能的训练提出特别的要求,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即餐厅服务操作技能训练的“三步曲”。
第一步曲是“会”。
餐厅服务员首先应了解餐饮操作技能的操作要领,初步掌握餐饮操作技能。
这一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讲解,将餐饮服务操作技能每一环节的基本要领和操作程序讲解清楚。
第二个阶段:示范,将餐饮服务技能每一环节的基本操作要领和程序展示在学员面前,要求学员看清楚弄明白。
第三个阶段:练习,每一个学员模仿老师的示范操作进行反复练习。
第四个阶段:纠正,为每一位学员的具体操作按操作要领和操作程序要求进行纠正,直到其操作正确、符合标准为止。第二步曲是“熟练”。
操作技能的熟练是指学员在模仿的基础上,将一系列的动作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反复训练,使之逐步达到准确、协调和自动化,并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餐厅服务技能操作方面达到高度的完善。例如,10分钟内完成10-15种口布折花的要求,16分钟完成一张中餐宴会台面的布置等等。餐饮服务操作技能的熟练要求,是提高餐饮服务效率的重要保证。
第三步曲“优美”。
从饮食美学角度分析,宾客用餐的过程是一次综合性的审美活动的过程:餐具造型和餐台布置可培养审美趣味;服务员的仪表、席间的音乐可激发审美趣味;举止文雅、态度热情,可使人产生愉快的感受;色、香、味、意俱全的精美佳肴可使人的视觉、味觉和嗅觉得到一种交叉性生理享受转化体验,因此,从客人物质利益和审美需求出发,用餐中所包括的一切细节都应该是美的。
因此,餐厅服务员的服务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取菜送饭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服务艺术的综合过程,服务员的形象、仪表、态度、谈吐、举止,特别是服务操作技能,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客人直接审美评价的对象。餐厅服务员的服务应讲究表演效
果:餐厅服务员好比是演员,一上舞台,一个“亮相”就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把观众吸引住,产生一种“光环效应”。上海APEC会议期间的一次总统们的就餐中,曾安排过一道菜----北京烤鸭,上菜时选派了一名服务人员进行了片鸭表演,其表演手法(用刀技巧)经过魔术师的指点后,效果远胜过烤鸭本身的美味。因此,餐厅服务员操作技能训练在达到“熟练”的基础上再达到“优美”的要求。
要达到餐厅服务操作技能“优美”的要求,除了对学员进行必要的美学知识的教育外,在对学员进行餐厅服务岗前操作的训练中,必须特别注意餐厅服务操作技能动作的协调、规范,给客人一种美的享受。应特别注重以下操作技能的训练:优雅的站立姿势、优美的走姿、引领的手势、使用托盘的姿势、斟酒的动作、上菜和分菜的手法、脸部的表情等等。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餐饮服务技能 】栏目列表 6
第四篇:高考三步曲
高考三步曲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素描(静物、石膏头像、真人头像)、色彩(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专业理论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素描(石膏头像、头像写生、默写)、色彩(静物写生、风景写生、默写)、设计基础(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专业理论
第三阶段:强化阶段
素描(石膏头像自然光、真人头像默写、专业模拟考试)、色彩(静物默写、风景默写、专业模拟考试)、设计创意训练、专业考前准备与模拟考试
第五篇:德育教育“三步曲”
新城镇中心小学德育教育“三步曲”
德育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镇中心小学,以校园
环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
教育。一是传统文化熏陶。学校通过名人名画、名人名言、名人
秩事、名胜古迹,营造校园环境、烘托文化氛围、浸润德育教育,让学生置身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激发学生的爱乡
之情。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校要求各学科各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
点出发,依标扣本,挖掘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三是
课外活动实践。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其活动主题就
是依托节日和学校设计的各种活动,如清明节、端午节、六一节
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学校为学
生营造的这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升华人性的德育文化,净化
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
新城镇中心小学
伊文广20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