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思行笔记(模版)
学思行笔记
3月23日雏鹰学院开了第二次学思行研讨会。通过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学思行笔记以及老师和同学对所共同分享的笔记点评后,让我对自己的学思行笔记有了更深刻的反思。虽然自己在第三期的学思行笔记中较详细的写了这几天的培训内容,但相比写的好的同学来讲自己的笔记在逻辑性和对知识的整合与理解还有所欠缺,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在此过程中,我还发现在写学思行笔记时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重大误区,那就是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干货”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感想,原来自己错了,我们不仅要记录下学到的点点滴滴,还要记录下心智成熟的一分一毫,记录下自己能力和人格提升的过程。
下面总结一下这几天以来所学到的知识。
一、传输培训:
在此项培训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内容有:
1、IP电话数据传输原理,它不是单独的占用一条数据传输通道,而是像一辆火车向远地运货一样,在起点把所有需要运输的东西都打包然后贴上目的地的标签,到了一个地方就把目的地为此地的包裹卸下来,然后载着其它目的地更远的包裹继续前进到下一个地方,直到所有的包裹都运到标签所写的地方。这样的传输方式就会更节约有限的传输空间,从而传输更多的电话业务。
2、尽量把我们的基站建到闭合环形道上,这样就算其中有一个基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基站的运行。因为其它没有故障的基站就可以逆向运行而不用通过已坏基站传输数据,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基站传输安全度和效率。
3、在双向环的运行线路上不能有多少流量宽度就用多少,要考虑万一出现传输故障要进行信息调头的问题,所以只能用规定限额的一半或略多一点的空间。
二、职场礼仪——个人修养提升培训:
这次礼仪培训主要讲了以下内容:服务行为十准则,其内容有:来有映声、尊称姓氏、问有答声、对视露笑、暂离致歉、唱收唱付、双手接递、关注确认、谦虚致辞和走有送声,我觉得这些都是对客户最基本的礼貌,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于心;仪容仪表,其内容包括男女士的仪容要求,着装要求以及饰品的佩戴问题;形体方面主要讲了礼仪站姿,礼仪坐姿,标准的迎接和指示的手势;沟通方面主要由表情、眼神、语言、声音以及动作构成沟通的一个整体,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为中心,根据对方的水平和状态再来选择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要用的词汇及话语,当然也可以是某些动作,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双方互相了解,相互明白。
当然以上的礼仪内容都是为了打造好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尊敬客户,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那么工作就可以做得好,做得让尽量多的客户满意。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时,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代表着整个中国移动的形象,所以为了维护我们公司的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就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懂得约束自己,争取在不给公司抹黑的基础上赢得广大客户对中国移动的赞扬。作为服务业的中国移动,公司职员的服务就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要使得自己的产品在质量上和信誉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赢得社会群众良好的口碑,还需要我们全体职员以及众多渠道商的共同努力,通过营业员和客户经理训练有素的把我们的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的手上。
三、新业务知识综合培训
这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短信、来电提醒、短信自动回复,短信到达通知、短彩俱乐部、彩信、手机上网(彩铃、无线音乐俱乐部、音乐随身听)、手机报、飞信、12580、手机电视、号簿管家、手机邮箱以及手机阅读的特点、资费和分别在手机上、电脑上的开通及取消方式。只有我们先熟练的掌握这些新业务知识才能在帮助用户解决困难的同时向更多的客户推广我们的新业务,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虽然自己对其中某些业务还不是很熟,但是一定会在课余时间多多钻研,争取达到熟练每一项新业务的境界。
四、智能手机的操作与应用
本堂课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些主流操作系统如symbian、windows mobile、android、ihpone os系统的开发商,优缺点和与其合作的手机联盟;手机分类及识别方法,手机按属种分类主要分为正规品牌和山寨机,识别方法主要是看手机字体、图片的清晰度和细腻度以及它支持的软件类型,是否支持软件扩展等方面;手机上网的基础知识、手机上网参数设置以及手机不能上网应该怎么解决。这堂课的内容重点不在于理论知识上而主要在于自己在培训师的指导下拿出自己的手机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新业务的操作,这样使我们更快的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对中国移动新业务有实际的办理能力,为自己下周就要走上的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以上即为这几天的学习总结,接下来我将讲一下自己这段时间来的思想沉淀。
来攀枝花移动就快一个月了,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日子里我除了觉得自己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更多的感觉是压力,而自己这种压力的根源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力的有限和自己队友的优秀之间的反差。经过我的认真观察及与队友的相处和对其的了解,我发现他们每都很优秀,都有值得自己花时间去好好学习的地方。
就这样以前开朗乐观的自己来到这个由优秀的个体所组成的优秀的团队当中时,自己开始更多的观察、听取和沉默,少了笑容少了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其实我心里一直在想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否是正确的,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出自己的答案也没有人给自己答案,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和阅历的增长会的出自己的答案。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学习,努力改进,认真的思考,踏踏实实的工作,努力向一个真正的职业人转变。
第二篇:新员工入职学思行总结
学思行——新员工入职分享
一转眼,来到公司已经3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与同事相处融洽,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记得刚刚到公司,我什么都不懂,对于很多工作都觉得很茫然,慢慢的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能够独立的完成工作了。在这段学习和工作的日子里,我收获颇多。在此我将自己入职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学习情况
作为新入职的员工,尽快的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在业务和技能方面我努力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勤学勤练,掌握了综合知识、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规范。
二、存在不足
进入自贡移动以来以来,面对新的环境与工作,我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但是刚刚开始接触公司业务,在很多方面我还存在不足。首先,公司的办公系统操作不够熟练,还不能在办理业务中完全做到得心应手。其次,对移动公司的各类业务知识还不够熟悉,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准备不足。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今天的不足,是今后工作中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我要坚持磨练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操作技能练习,熟练掌握前台各类业务操作方法;
2、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和行内业务规范,尽快提高自身能力;
3、增强团队意识,互帮互助,与同事友好相处。
4、认真负责,勤奋工作。
我们时常给自己定目标还常常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要如何做、要达成多少的目标,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执行,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计划并朝着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好的态度和高的执行力去完成设定目标!
匆匆三个月过去了,在自贡移动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回顾过去,我深深的感谢给予我指导、帮助甚至批评的人,是他们让我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尽职尽责,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公司的辉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且学且行且思且乐
且学且行且行且思
——90学时语文培训个人总结
2012年1月15日至今,参加了由秀洲区90学时小学语文的培训班,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历时三个多月。一路上,我学习着,实践着,思索着,并快乐着。
一.理论学习阶段
1.集中学习——聆听讲座与报告。
理论学习,屈指算来,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共计5天。那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报告,那一次次理论结合实例的讲座,给了我莫大的精神享受。还清楚地记得,市教育研究院的陶李刚老师与我们一起探讨教育的真谛。陶老师以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让我们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从中明白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教育就是爱他,帮助他,成全他。谢国良老师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课从优化解读、优化导入、优化初读等角度去思考,去设计,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让人印象至深的是平湖研训中心的王爱民老师,他的讲座《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语言质朴、亲切、自然,给人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让我们明白要把握教材,就要从课程标准入手去整体把握,从文本研读入手去深刻把握,让我们学到了文本研读的一般方法和文本解读的九个关注点,受益匪浅。金剑辉老师的《小学作文有效性研究》,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有效性。何方芳老师让我们清楚阅读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刘晶老师引领着我们一起明确年段目标,实施有效教学。聆听着,思考着,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时时刻刻都讲求“有效”。
2.分散学习——读《语文课如何是好》有感。
有效的语文课要怎么讲,该教给学生那些知识,采用哪些方法传授给他们?怎么教语文才能真正有效?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拿到王晓春老师的《语文课如何是好》后,我希望从中寻找答案,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从书中读到:“语文味”,搞不清什么味。我们先来分析程少堂老师的观点,他主张语文课要讲出“语文味”,此论在语文界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提出
“语文味”的口号,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中小学这么多学科,为什么别的学科没有提出“味”的问题?您听说过“数学味”“物理味”“化学味”“历史味”“品德味”“体育味”“音乐味”“美术味”这样的口号吗?我没听说过。这是不是说明其他学科的教师水平低、科研意识差,提不出有深度的概念呢?恐怕不是这样。愚以为合理的解释恐怕是:人家不认为有此必要。也就是说,人家都清楚自己的专业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什么“味”,无须多此一举。语文课之所以提出“语文味”,正是搞不清自己的专业、搞不清自己是谁、搞不清自己味道的表现。打个比方说,平常人不会轻易问“我是谁”,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是谁,只有那些因为某种原因失去记忆的人,才会问“我是谁”。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提出“活出我自己的味道来”,那一定是他尚未找到自我。所以,“语文味”的口号虽然由程老师提出,却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它表明我们的语文学科确实迷乱了,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语文不是别的,它就是一门科目。有的事情他不能做,比如伦理家的工作,作家的工作,语言学家的工作,甚至社会风气的好坏,这些也轮不上语文老师来负责。那么该做什么?
语文的核心职责就是教授“语文知识”,这个概念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知识不一样。平时多是静态的字词句段篇章或者文学常识等等,而这里所指的多是动态的策略和技能,诸如“懂得文章有详略主次,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合乎逻辑的叙述事情”“根据对象的变化变换说话的内容和形式”„„那么这些真正的“语文知识”才是我们该去努力的方向。
可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实在很少。主要教材——语文书,仅此而已。阅读能力差,自然影响到了写作。不管学生日后从事什么工作,写作多是其一生成功的基础。而阅读和写作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希望我的学生,一定明白语文学习的意义,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过分追求考分而忘了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更不要不把语文当回事,那样会后患无穷的。我非常认同王老师的观点,那就是:语文就是培养专门听说读写的能力的一门课程,虽然它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就像英语课堂还有介绍西方民俗、制度、风情的功能一样的,这就是语文的真正目标,语文课就要有语文课的专业性,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道,语文不是大杂烩,语文老师要有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
二.实践学习阶段
1.实践阶段。
按谢老师的分配,我们三年级实践内容为《她是我的朋友》。三年级共有9位成员,需要5位老师上课,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3月16日,接到上课任务。3月22 日,是正式上课的日子。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教材又难以把握,我前后共磨课2次。第一次,是上到第10自然段,重点研究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的神情、动作,感悟其内心活动。但试教下来,发现时间根本不够。初读环节半生不熟,细读也不到家,结果两头空。这与我们本次培训活动所提倡的“关注发展,落实语言习得”是不相吻合的。而后,我彻底地推翻了初稿,舍去了献血过程这一板块的教学,把重点转移到课文的初读上。我试图在课堂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血的读音,词不离句。
在试教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血”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把握是一大难点。孩子都习惯性把血误读成“雪”。为了更正孩子们这种错误的读法,通过多音字组词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孩子们借助于拼音能正确地读准这些词语,但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孩子们又开始犯糊涂,“xie”与“xue”又分辨不清。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这些词语的读音,我把这些句子再呈现,再读,再巩固。
(2)一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和一个词语:迫在眉睫
这一组词语,要读准它们,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请了几个孩子读,首先确保读准。与此同时,我注意到了中间的“咽”是多音字,三个读音,随机性地组词,并作简单地讲解,让孩子们对于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有初步地辨别能力。而后,孩子们通过找这四个词的相同之处,初步理解这四个词。而要想进一步理解,还需要细读课文。
“迫在眉睫”一词,关注教给孩子们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泡泡提醒,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与此同时,还教给孩子们通过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这种基本的方法。
(3)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研究人物动作与内心活动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为了让孩子感悟阮恒在献血前内心的害怕,矛盾。从研究“颤
抖”着手,感悟阮恒的害怕。让孩子们补白:阮恒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展开想象,体悟当时阮恒内心的矛盾。为了让孩子们能习得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安排了拓展说话练习。最后,通过结合板书,教给孩子读书方法:通过研究人物的动作,可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以此结束课堂。
总体而言,我所关注的三个方面,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得以落实。这当然与基地学校——阳光小学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值得反思的是,“迫在眉睫”一词的教学不够到位。在教学时,主要是以教给孩子理解词语方法为根本目的,而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所忽视。在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时候,当孩子们理解到“输血迫在眉睫”的时候,追问“为什么输血迫在眉睫?”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用上“因为„„所以„„”说话。这样,一方面孩子们关注了课文内容前后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习阶段。
3月22日,在阳光小学听了两节四年级的《触摸春天》。3月28日,在王江泾实验学校听了三节《她是我的朋友》和一节《触摸春天》。同是《她是我的朋友》,三位执教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以下方面:(1)课文的初读,把读准多音字“血”作为初读课文的重点。(2)新词“迫在眉睫”的理解,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将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到深处。(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去引导孩子。(4)通过研究人物动作和表情,读懂人物心里。在献血前,“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通过动作“举、放、举”,揣摩人物的内心。而四年级的《触摸春天》,老师关注的是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填补文本空白,感受盲童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90学时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聆听的讲座与报告是有限的,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我将把自己的所学所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并不断思索,不断追求,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越走宽。
第四篇:且学且思且行 助力教育圆梦
且学且思且行 助力教育圆梦
作者:老河口市… 文章来源: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
2016-6-12 且学且思且行
助力教育圆梦
——重庆成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学习观摩报告
怀着对川渝教育超前发展、跨越发展的仰慕,带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诚意,2016年4月11日至14日,由市教育局副局长范正玉带队组织教研室小学组全体成员及部分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构建与教学质量提升现场学习班暨走进重庆、成都著名中小学现场观摩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实地察看、聆听报告,近距离感受了川渝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独特的办学特色、灵动的校园文化、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高效的课堂教学。
川渝大地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意识强烈,人文环境优越,教育改革的发展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不愧为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几天的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探讨了问题,提升了理念,振奋了精神,可以说收获颇丰。匆匆一瞥,难窥全貌,下面将此次学习观摩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成都学校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重庆市巴蜀小学创建于1933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任学校国文教员,现占地30余亩,是国家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学校以“公正诚朴”为校训,倡导“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让每个家庭拥有幸福”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创思想型百年老校”的办学愿景。“以先进的思想立校,以创新的实践强师,以厚重的文化育人”是巴蜀小学的鲜明特色,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结构、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构建起了“创造与个性共生”的律动课程体系,打造了“走进巴蜀园,走进快乐园;走进巴蜀园,走进创造园;走进巴蜀园,走进成功园”的学校魅力。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理念,以“面向世界,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影响全国”为办学目标,用文化经营学校,用发展提升品牌,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关注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的发展。全校使用自主开发的5大类校本课程,创新地探索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策略,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在全国范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浓厚的校园文化
重庆、成都是两个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都市,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无论是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巴蜀小学,还是建校五十多年的谢家湾小学,处处洋溢着芬芳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是一个文化校园、书香校园。他们的基本做法是这样的:
1.学校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功能室等,乃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到处体现主题文化元素,彰显学校文化内涵。
2.设置文化景观。如巴蜀小学的校史馆、众多校友照片、历任校长照片,谢家湾小学的巨幅“红梅朵朵开”笑脸墙等,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同时,学校的校徽、校歌、校旗、栏杆、功能室,无不浸透着学校办学理念与主题文化,时刻引发师生去思考、参与和互动,就连每一颗螺丝钉都印有梅花图案。
3.格言警句散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垃圾筒。4.师生创作励志语句,配以师生的大幅照片展示。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活动。6.创造和抓住一切机会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彰显办学正能量。走进谢家湾小学质朴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优美的校园环境:苍翠蓊郁的大树环抱操场周围,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巨大的学生笑脸墙与来客快乐相迎,教学楼、办公楼顶上醒目的“六年影响一生”、“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标语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想。综艺楼里的陶艺厅、画室、墙上学生的作品、图书室、音乐室、心理沟通室、电脑设计室、朵朵电视台、报告厅乃至楼道的墙壁都作了精心设计,渗透出办学者的“环境育人”思想。教学楼里教室内外的布置整洁有序,环境优雅,处处体现了“梅花”文化的内涵。
(三)真正的课程整合 整合,百度词典上解释为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课程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整合首先意味着对原有教材体系的重组和融合,相应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备课方式等必须发生一系列转变,这是一次由内到外的改革探索,形成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
四川师范大学游永恒教授在《教师的课程资源与开发路径》报告中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是尊重教科书,在教科书中梳理出基本的课程资源。二是挖掘课程的历史资源,挖掘学科知识背后的历史素材,使知识具有适当的纵深感,这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是发掘学生经验中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经验,创设学生的经验,尊重和引领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的经验成为课程最生动的要素,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结合学科特点让教学与社会生活发生关联,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生活意义”。五是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六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学识、经验与阅历、思考问题的胸怀与视野等,是教师内在的课程资源。课程永远“在教师心中”,优秀的课就看教师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他介绍,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教师同伴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学习方式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其中,家长是学校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国外很多学校经常请学生家长到校讲课,比如税收、社区、犯罪,家长讲得专业水准非常高。
我们观摩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识:只抓考试,不抓素质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只抓升学,不抓素质的学校不是成功的学校。他们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保证课程内容不减少、课程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针对6-12岁的学生以基础性、综合性学习为主的特点,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时间重置、人与课程相融三个维度进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整合。开设的校本课程主要门类齐全、实践性强,学生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巴蜀小学在律动课程的实践中,注重课程综合化的研究,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弱化学科教学界限,开发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互动互补的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年段、不同特点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该校的律动课堂明确提出了精减两个“1/5”的要求。其一,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课堂教师讲授的1/5,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其二,整合教材内容,采用比较学习法、单元主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精简全期授课时数的1/5,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巴蜀小学,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学校研制了“巴蜀儿童七礼”课程——问好礼、集会礼、课间礼、两操礼、用餐礼、课堂礼、放学礼。以“问好礼”为例,孩子“出门做到三件事(背书包、戴领巾、挥手说再见),挥手、微笑、说再见!”这样朗朗上口的儿童化口令,将好习惯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要求,并反复训练促成,最后内化为个人素养。巴蜀小学的律动课堂特点鲜明。语文学科确立了培养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会表达”的九字核心要求,实践了“自疑导学”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包括“预习生疑、选疑定教、因疑导学、释疑强技、拓展延伸”5个流程。课外推行《我是快乐小书虫》全校学生的阅读工程。数学学科用“课例呈现——个案研究——共识推广”的课堂研究方式,提炼了“以生定教、以教活学、以用励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发了“故事数学课堂”“神算手”“魔方”“数独”等课程辅助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英语学科进行“交互式”的英语律动课堂研究,创立了“单词、对话、阅读”分课型的重难点教学模式。巴蜀小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78个课程辅助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每周都会有两次参与课程辅助活动的时间,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开发释放出其独特的个体潜能。每期学生家长都会在课程开放日上欣赏到孩子的成果展示。
“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是谢家湾小学的培养目标。该校尝试跨学科教学、取消教室讲台、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课堂建设等,构建起别具特色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被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取而代之,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与人的全面整合,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作年龄段的检测。学校还开设了人人必修的《生活与礼仪》课、《综合实践》课和选修的兴趣课和特长课,其内容包含了声乐、绘画、雕刻、攀岩、体操、陶艺、书法、器乐、舞蹈、演讲、主持、表演、手工编织、金工、木工等40多个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变化的不只是课程表,还有时间。这五类课程,全在上午教学,下午全校学生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更令人惊讶的是,音乐教室里可以上古诗词,体育教师可以教数学,孩子们可以进入厨房般的教室里学烹饪……
除了整合后的五大类学科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选修课程以外,学校还着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四大系列环境课程,一是校园物理环境,这是硬件建设上的,参观的两所学校均拥有优裕的办学条件,具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相当可观;二是学校人文环境,从校长、教师到后勤工作人员,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在收费教补课成风、师生关系严重功利化的今天,谢家湾小学全体教师自觉遵守绝不收费为学生补课的准则,坚持从师德高度约束自己行为,没有发生一例有偿家教或乱办班收费的行为;三是社区实践环境,大胆走出校门,与社区及社会机构共建学生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天才梦工场”里,孩子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尝试与真实世界一样的消防员、考古学家、记者、医生、主播、潜艇舰长、银行职员、飞行员等角色扮演,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职业理想,又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四是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制定了“家长教育行动计划”“对话型家长会”“家校小课题”“家庭生活课程”“亲子活动”“朵朵讲坛”“家长讲师团”……不少家长走上学校讲台为孩子们讲税收课、保健课、消防课、理财课、交通安全课等等,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拓宽了教育资源,加强了家校合作。
(四)完善的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德育工作又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被业内外讥讽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检查起来无效”。我们观摩的几所学校,校园秩序井然,学生彬彬有礼,德育工作确实很有成效。有几点值得借鉴:
1.建立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
2.牢固树立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强化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建立一支敬业、乐业的德育工作队伍,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
3.分期分项突破重点,德育工作有载体。
4.以实践活动促口头说教,探索并建设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体系。
5.培育特色班级,培养榜样学生,生动彰显办学特色,最终实现“一班一特色,班班有亮点”。
巴蜀小学追求“让学生过真善美的生活”,以“巴蜀形象,向我看齐;巴蜀榜样,我最闪亮”为口号,在个人生活上进行“信仰与修为”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上进行“智慧与能力”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上进行“归属与责任”的教育。巴蜀小学的律动教育一直奉行“做”的哲学,“化”的真谛,平心静气、安静务实、一点一滴地努力,让每一个生命美美与共,让每一个学科各美其美。该校周老师主讲的一节数学课,时刻不忘德育的点拨,不忘数学文化的渗透,真正体现了润物无声。在谢家湾小学,德育不仅是课程,更是一种全程全员参与的教育。整合后的“小梅花”课程中已不见品德这门课的身影,而是将品德课程内容整合到各学科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存在。《语文漫道》教材编排了“爱国从小事做起的演讲比赛”“有趣的重庆地名调查研究”“春节习俗讲坛”“时事新闻大家议”等专题活动。《体育世界》教材专门设置“健康教育”版块,涵盖“文明上网、青春期变化、预防踩踏事件、文明如厕、吸烟的危害”等教学内容。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将平常不容易落地生根的德育要求有机融入教材,将德育目标渗透进各门学科。
(五)人性化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又应立足于成就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归属感,要让教师有培训的机会,有升迁的机会,有独挡一面、施展抱负的机会。在重庆、成都的观摩中,我们看到,教师的骄傲写在脸上,教师的自信洋溢在眉间,教师的满足挂在嘴角,全身焕发出的是无穷的创造力和喷涌的热情。巴蜀小学倡导“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强调“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在教师境界生活中,学校推出公共服务岗位,让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优秀,体验不同岗位的价值,增强对学校岗位的认同感,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其中能感受到自己“很重要”、“很有尊严”、“很有成功感”,提升岗位工作的幸福指数。在教师教育生活中,学校推出班级经营联盟机制,让多位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共商教育策略,更深层次引导教师修炼内心,去除烦恼和浮躁,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幸福度。
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喜欢,而且也倒逼着教师不断成长。为充分保障学校教研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谢家湾小学对科室设置进行了改革: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叫作红梅研究室,学校德育、少先队管理部门叫作朵朵工作站,而学校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叫作阳光服务站。红梅研究室经常以教研组或校区为单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研组的常规教研为基础,以研究带动成长为目标,人人参与,开展五门学科、六个年级的全面课程整合研究活动。“读好书,共分享”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引领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新技能。以“我们的教育生活”为主题的朵朵讲坛上,老师们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收获和教育生活;以“学习因对话而生动”为主题的教师面对面对话交流活动提高了理论学习的质量,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积极竞争。老师们用积极向上的状态、开放合作的心态主动参与、享受对话的快乐、共享成长的喜悦,成为学校共建“对话校园”的一个重要载体。谢家湾小学的教育改革让老师们走上了一条由传统教书匠到课程专家的良性发展之路,他们找到了为师者的尊严与自信,找回了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幸福!
(六)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我们听了几节课,应该说各具特色,极富个性。他们都没有预先安排,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
我们说,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从根本上说,就看教师有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授课老师的身上十分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巴蜀小学的一节数学课,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一堂五年级《打电话》数学课,整个过程全是在学生“玩”中完成的。教师从生活的事情着手:下雨了,要通知所有五年级的学生取消第二天的春游活动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最短需要多长时间?教师的问题抛出后学生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整节课形成了个个参与,人人尝试,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参与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据数学特级教师姜锡春介绍,该校已经编写了《“玩”数学》系列校本特色教材,将扑克、魔方、九连环等带入数学课堂,教研组专门研究“数学故事”,让学生们学得更快、更灵活、更有趣。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所作的《学本教学:打造新课程卓越课堂的“升级版”》报告,结合一个个教学实例分析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模式、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等各种教学模式的共同之处,即:提炼教学要素,设计教学模式,这也就是“学本教学”变革的一个教学模式,即:学为中心、学为主线;各种教学模式的三个要素,即: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展示,展示提升——展评学习,这也就是“学本教学”变革的三种学习方式,即:自学、互学、展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真合作与假合作,主要由合作的问题决定,问题的质量决定合作学习的智能含量;二是浅合作与深合作,看小组内成员是否全员参与、有序交流,深层分享、深度对话。小组合作学习要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那种一讲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就是课桌的移动、学生的走动要不得,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一团和气,实际上“花里胡哨”学生收效甚微,学生静静的“心动”——大脑的思考、心理的活动、思维的碰撞同样重要。要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前提,变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教师变导师,教学变导学,教案变导案,教师不是备教案而是备学案。合作的基本原则是组长主持定顺序,有序交流真合作,小组内坚持弱者先讲、中者补充、优者总结,确保全员参与,不要让有的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边缘人。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遗传起决定作用,教育起重要作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教育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长补短,全面发展即是着眼于补短,个性发展即是着眼于扬长,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即是因材施教。我们感到,这些理念很新、很实、很受用。
二、观摩之后的感悟
通过几天的观摩学习,我们感到,重庆成都这些名校各具特色但又具有相同的名校品质,那就是:学校对教育本真的深刻理解、对教育趋势的准确把握、对教育追求的良知坚持和对教育对象的高度重视。具体感悟有以下几方面:
1.对教育本真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学校是培养国家优秀建设人才的摇篮。因此,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有对教育本真的理解与追求。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盲目追求分数,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我们参观的几所名校,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样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每所学校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如谢家湾小学共有60多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的选修活动也分为多种类别。艺术表演类:朵朵合唱团、朵朵语言社、朵朵舞蹈队、朵朵管乐团、朵朵书画社等;体育运动类:田径、攀岩、跳踢、篮球排球等;生活实践类:十字绣、插花、家政、茶艺、烹饪、心理剧等……一朵朵极具个性的“小小梅花”在春天的阳光下自由绽放。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谢家湾小学的孩子们逐步形成了“文明大方、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群体特质,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和挖掘核心素养的培育方略,让教育回归本真。2.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可以成就一所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高素质的校长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师生。校长自身修养好,人格魅力强,学校才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才能上下一心;校长业务精良,率先垂范,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校长管理能力强,学校发展才有保障;校长思想深邃、勇于创新,才能办出特色学校。名校的发展需要名校长的治理,名校长打造的管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要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巴蜀小学在马宏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的统筹规划下,各学科开展了横向跨学科项目课程的学习,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围绕主题进行了纵向序列化课程的重组开发,逐渐形成了“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一体化育人模式。3.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可以提升一所学校。名校的硬件建设我们有差距,但环境的创设、文化的提升我们可以复制模仿。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学校的隐形课堂。干净整洁有序的校园,让人赏心悦目,势必影响学生一生,清新典雅向上的校园文化能陶冶人情操,让学生每天阳光满怀。也许是浓厚的川渝地方文化,孕育了川渝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学校要建设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就必须要对地方文化、中外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打造独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把学校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巴蜀小学的“律动”文化、谢家湾小学的“红梅”文化,氛围浓,效果好,有形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学校不能没有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魂”在,“灵”才在,灵魂在,则传承远。
4.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改变一所学校。其实,课程整合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课程开发至关重要。学校在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之外,还需要整合教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编制自己的校本课程。但很少有人去尝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处于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位置,牵一发动全身,兹事体大,草率不得。2009年,谢家湾小学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各地广泛调研后悄悄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外语等科目做了整合、取消单元测试、开设半日活动……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了一定把握后,才开始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进行跨学科整合,成功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实现了“转型”发展。以阅读与生活为例,整合了原来语文、英语、品德、班队会等课程的内容;而运动与健康,则把原来的体育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整合在一起。把原来10多门课整合成现在的5门学科课程,无疑是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做了一个大大的“减法”。
5.关注学生、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起点和归宿。现代化学校,应该是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名校的发展必定要注重“人”的发展,学生也好,教师也好,都需要发展。因此,对学生人生道路进行规划,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培养,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怎样培养教师?谢家湾小学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制度体系,真正做到“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研究是教师最大的乐趣”。巴蜀小学致力打造“学科有特色,教师有梯队,团队有魅力,个个有风采”的全员参与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蜀榜样”,每周学校都要随机发放100个“巴蜀榜样”标贴给学校教职员工,包括保安、清洁工。名校之名在于师,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的成长,为名校发展增添持续不断的活力。
在关注学生发展中,他们做到课堂活动中关注人人,让老师视线从优等生身上拓展开来;班级建设中关注人人,在各班的教室文化墙上人人有专栏,为学生寻找足够空间来展示自我;竞技项目中关注人人,运动会不再是择优选拔,教师要围绕小学生体质健康系统,鼓励每个学生参赛争金牌;期末评价中关注人人,一张理由各异的表扬奖状,上面概括了孩子们的在校表现,“文明”、“爱心”、“诚实”、“快乐”……每一张奖状上的获奖理由都不相同。教师们坚信:学校这个平台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就是要让人人参与共赢共生,让人人受关注,人人得发展。只有孩子们喜欢的,理解的,接纳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才能够真正影响孩子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听取专家报告时,游永恒教授还特别讲到了“暴力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他说,欺负会给人留下终身的阴影,如不加以制止会强化孩子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意识,教师要对欺负行为保持敏感性,经常教育学生“你无权伤害别人的身体”,“学校不是你表达仇恨的地方”,“谁欺负你,大声说出来”,把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注意安全,保障人权纳入反暴力教育的重要内涵,谨防校园大欺小、起绰号、打群架、语言暴力等行为。这些,与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不谋而合。他还举例说,美国学校普遍开展有校园反暴力教育,法律规定“旁观者同谋”,教科书封面会印上如下文字:
Are you being bullied today?(今天你被欺负了吗?)Talk to me,I willlisten.(告诉我,我会倾听的。)I will stand up for you.(我是你的坚强后盾。)You are not alone!(你不孤独!)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三、借他校东风谋课改之实
2014年1月,老河口市启动了“535”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并被确定为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准备结题。作为区域推进“535”的子课题,当前,老河口市实验小学的“四段式”、老河口市第八小学的“生本课堂”、老河口市第三中学的“导学练稿”、老河口市张集小学的“赏识教育”、老河口市仙人渡小学的“乐学课堂”、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的“和雅课堂”、老河口市张集中学的“小组合作”等课改模式已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全市“535”课改实验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诸如重视程度不高、推进不够均衡、工作热情回潮、实施路径不准,有的学校甚至至今还没“破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想方设法,进行克服和解决。
学习观摩之余,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如何做到借他校之风,行高效之实,办特色学校呢?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效是课堂的主旋律。川渝学校,同样追求高效课堂,但他们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组织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做到高质量,轻负担。他们注意各学科均衡发展,注重抓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受其影响,学校教师对诸多教学现象认识模糊,无所适从。要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掌握精神实质和准确内涵,澄清陈旧思想和模糊认识,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在“535”高效课堂打造上,要切实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矫正方向。一是认真落实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办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提升、发展,课堂要落实两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二是落实每一分钟的高效。课堂要打假,打教师教的假,学生学的假,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力避假合作、浅合作,体现真合作、深合作,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让学生参与、没有指导学生自学、没有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是假教,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照本宣科也是假教。学生没有用脑独立思考、东张西望、看热闹是假学,课堂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小组长“独占风头”、组员充当“看客”的做法一定要纠正,让每一个学生都紧张地学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投入、全面达标。通过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共享学习,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实施课程改革,牢固树立提高学校课程品质的意识。有人说,“过去的课程是盒饭,好不好吃都一样。新课程就像自助餐,各取所需。”这话不无道理。以前,一提到课程改革,我们就认为是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高层的事,显得有点“高大上”,基层学校搞课程改革未免有点力不从心,出力不讨好。从重庆巴蜀小学、谢家湾小学的实践看,不课改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学校完全可以把课程改革做得风生水起。
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也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课程改革,必须以落实国家课程为前提,认真钻研学习新课标,认真结合本校实际。脱离了课程标准就失去了目标方向,脱离了学校实际就失去了根基土壤。课改不是空中楼阁,要打好根基。一定要学好课程标准,一定要吃透教材,每一学段每一年级训练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什么要掌握,什么只要求理解,什么只要求认识,学生要达到什么程度,具备什么能力,学校、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方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一个一个目标去实现。同时新课改不是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多听别人的课,多向别人学习借鉴,多变别人的经验成自己的东西,但也不能盲目照搬,一味模仿,一定要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变成自己的东西,找到各自的特质、资源和长项,这样我们搞课改才会出实效与成绩。
具体我市而言,“535”虽然是一种模式,但不是固定模式,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每所学校、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联系自己教学实际创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实验小学的《诗海拾贝》,比如,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校本教材,以及一些活动课程等等,都是尝试中迈出的可喜步伐,要广泛、深入、规范地开展下去,完善课程的基本元素(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时安排、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这样方能使课程成其为课程。不同脚码量世界,一方天地显精彩。各中小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校情、教情和学情,走自己有特色之路,浇灌百花齐放的课改大家园。目前可行的是大力开发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表面上看占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实际上活动课程与文化课程并不矛盾。此次参观的川渝学校,没有一个学校是只注重文化课学习而忽视活动课开展的。相反,每所名校都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素质好,不怕考。
(三)坚持文化立校,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塑造学校灵魂。借国家、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东风,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档次。目前,教育局正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但是,校园文化中也存在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等问题。文化是学校提升的灵魂,是引领一个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的品位、个性差异不在于建筑、教学设备,不在于升学率,在于精神气质的差异。建筑可以模仿,校风可以照抄,口号可以照搬,只有精气神无法复制。”学校要体现个性和精气神,就应该提炼核心理念,像巴蜀小学的“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谢家湾小学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样,用一句话喊亮学校。
学校要“以格调高雅的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的制度约束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相结合,把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相结合,精心雕刻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使其烙上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印记,让学生在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
(四)加强德育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落细、落小、落实重点工作,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文明教养、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上,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升级版。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春蕾十美”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二是突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三是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每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际行动。四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五是突出网络育人功能。用好网络“双刃剑”,教育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网络的关系,扩大网络正能量。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全面育人的立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把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今后人生,一步步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班主任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德高而望重,学高而为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关键性作用,把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列为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提高班主任的组织协调能力,激发班主任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开展“班主任论坛”,共同探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途径,每年选树一批“优秀班主任”。通过加强班主任工作牵一发而动德育全身,真正把德育从学校工作中可硬可软、可紧可松甚至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硬”起来,让德育的阳光照耀每一所校园。
(五)促进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此次观摩学习,虽然没有细致了解到重庆成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情况,但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游戏化学习之风,可以说是处处皆平台,无网不课堂。
未来社会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未来学校也将是信息化发达的现代化学校。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此,我们必须抢先机,下先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依靠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实施精准化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具备网络教学环境的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利用班班通设备上好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遴选出最好的课,通过筛选形成和汇聚优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将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设施配置、师资培训、资源建设、融合应用、创新提高等方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为期不远的将来,力争把我市教育搭建在“云梯之上”,广大师生都能在“云端追梦”,最终实现教育的“云中漫步”。
一次观摩,理念盛宴;一次学习,思想升华;一次反思,深刻启示。川渝之行,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学习之旅。如何借势“攻玉”,如何使我们的学校步入特色发展轨道,如何实现重振我市教育辉煌的共同愿景,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敢于担当,给出答案。
第五篇:思修笔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建设和发展。和谐谐文化既需要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也需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4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6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7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理想的实现需要有献身精神.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3.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4.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高度相互依存和融合的表现。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②、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③、经济全球化过程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反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
【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2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4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5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6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科学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面照搬,又不能全面抛弃。
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方面,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道德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能动作用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的意义】:⑴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⑵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⑶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⑴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⑵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⑶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行业性(2)继承性(3)明确性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1)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2)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3)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调整职业生活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和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和创业观】积极创业,敢于创业、提高创业能力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制国家与法治国家的基本区别:1.从管制公民到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益2.立法、决策走向民主化3.由压制服从到公平处理社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内容主要有:
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1、法律并不取消和任意限制人们的自由
2、法律给当事人的自由确定了界限
3、法律对人们自由的合理约束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自由的实现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的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3.反对照搬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5.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6.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7.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它指导人们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上网习惯。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同。
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10.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但是,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
特点: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