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自荐书(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4: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关系自荐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关系自荐书》。

第一篇:国际关系自荐书

一份自荐书,首先给人的直观印象应当是整洁的。以下是一则优秀应届生求职自荐书范文,供参考。

自荐信范文!

我出生并成长于广西南宁市,在05年如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目前就读大四,在接受着国际关系方面系统教育和计算机、英语口语语音等方面培训的同时,有大三修经济双学位的强烈意愿,并于2006年获光华鼎立奖学金。

在05-08连续三年担任班团组织委员;同时是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组副部长的我参加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热心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包括学校各大型活动、院庆、社会公益活动,如国际关系学院十周年院庆、二里庄少儿英语项目,并报名参与奥运志愿者项目;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种参观活动及讲座,如纪念长征70周年时参观国家博物馆、基辛格博士访北大及演讲、入选参加Junior Achievement全球商业道德课程等等;活跃于多个感兴趣的社团机构中,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团委综合办公室、街舞风雷、青年外交协会、红十字爱心协会、手语社等等。在这些社团机构中既体会到与大家齐心协作完成任务的乐趣,结交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也锻炼了自己组织、领导的才干,受益匪浅。

在努力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的同时,也充分寻找着接触社会、增加社会经验的机会:大一时先后做过两份家教;大二上学期参加TCL青苹果计划做过阶段性校园销售;06-07年寒假在广西日报社都市新闻部实习,口才得到极大加强的同时,采访-写稿-排版的三位一体增强了自己工作的独立性、主动性;从以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信息的发掘、传递者的身份的转变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也加深对我的家乡社会的真正了解。

在必备技能方面,熟练使用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并仍在学习Tofel、Ielts 等课程。爱好排球、旅游、画漫画——均有多年基础,还时常演奏些口琴、竖笛等小乐器。

个性上,属于勤于学习、希望不断得到成长的类型,喜欢参与,喜欢协作;天秤座的我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渴望成功而又虚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既崇尚团队精神又在某些时候需要得到锻炼成为团队领导者角色的机会;做任何事都会全力以赴,期待拥有可以表现和磨砺自己的舞台。

只有20岁的我也许太过于年轻,但却有着不输于任何人的才智。期望领导您在仔细地评判、全面地考虑后给我这个机会,我会用我投入的演出来证明你们的选择没有错。谢谢!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贵公司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阅读了本文同时本站还提供更多自荐书相关文章供参考:

即将毕业大学生个人自荐书范文 标准个人自荐书范文参考 双语文秘专业个人自荐书范文

第二篇:2012年国际关系自荐书

众所周知,在撰写个人求职自荐书的时候应融合自己的长处。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应如何写自荐书呢?以下是一则2012年国际关系自荐书范文,仅供各位参考,希望大家从中了解自荐信怎么写。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出生并成长于广西南宁市,在05年如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目前就读大四,在接受着国际关系方面系统教育和计算机、英语口语语音等方面培训的同时,有大三修经济双学位的强烈意愿,并于2006年获光华鼎立奖学金。

在05-08连续三年担任班团组织委员;同时是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组副部长的我参加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热心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包括学校各大型活动、院庆、社会公益活动,如国际关系学院十周年院庆、二里庄少儿英语项目,并报名参与奥运志愿者项目;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种参观活动及讲座,如纪念长征70周年时参观国家博物馆、基辛格博士访北大及演讲、入选参加Junior Achievement全球商业道德课程等等;活跃于多个感兴趣的社团机构中,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团委综合办公室、街舞风雷、青年外交协会、红十字爱心协会、手语社等等。在这些社团机构中既体会到与大家齐心协作完成任务的乐趣,结交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也锻炼了自己组织、领导的才干,受益匪浅。

在努力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的同时,也充分寻找着接触社会、增加社会经验的机会:大一时先后做过两份家教;大二上学期参加TCL青苹果计划做过阶段性校园销售;06-07年寒假在广西日报社都市新闻部实习,口才得到极大加强的同时,采访-写稿-排版的三位一体增强了自己工作的独立性、主动性;从以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信息的发掘、传递者的身份的转变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也加深对我的家乡社会的真正了解。

在必备技能方面,熟练使用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并仍在学习Tofel、Ielts 等课程。爱好排球、旅游、画漫画——均有多年基础,还时常演奏些口琴、竖笛等小乐器。

个性上,属于勤于学习、希望不断得到成长的类型,喜欢参与,喜欢协作;天秤座的我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渴望成功而又虚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既崇尚团队精神又在某些时候需要得到锻炼成为团队领导者角色的机会;做任何事都会全力以赴,期待拥有可以表现和磨砺自己的舞台。

只有20岁的我也许太过于年轻,但却有着不输于任何人的才智。期望领导您在仔细地评判、全面地考虑后给我这个机会,我会用我投入的演出来证明你们的选择没有错。谢谢!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贵公司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本文整理编辑:好范文求职信网

第三篇:国际关系课程论文

暨 南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威胁论”的多视角探讨

学院:华文学院学系:应用语言学系专业: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名称:国际关系与中外礼仪学生姓名:赵岩学号:0932184013电子邮箱:shangzizunle@163.com指导教师:陈建荣

2010年07月01 日

“中国威胁论”的多视角探讨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威胁论”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之上,不仅广为西方受众所采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东南亚乃至东亚的各个国家,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寻求国际合作与机遇的重大障碍。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和分析,不难发现: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产生和发展,始作俑者美国及其广大受众国家,舆论核心国家中国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如何看待以及应对“中国威胁论”,为中国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国际基础,都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威胁论”,从而使这一理论更加明晰,能够为应对此风潮提供若干可行性思路。

一、“中国威胁论”历史溯源

“中国威胁论”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曾炒作过“中国威胁论”,即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此后,每隔一段时期“,中国威胁论”都会出现,美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断地散布“中国威胁论”。

当苏联解体以后,中国经济、军事逐渐强大之时,“中国威胁论”开始在美国等国泛滥起来:

第一次泛滥是在1992-1993年间,鼓吹者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的具体指责,媒体也推波助澜,以至“中国威胁论”的恶浪汹涌。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办刊物《政策研究》1992年秋季号上发表了《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芒罗在文章中首先发难,渲染中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一时间,“中国威胁论”风靡太平洋东岸。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断言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将是西方文明的天敌。美国学者哈克特更是危言耸听:“在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邪恶帝国正在出现,它的名字叫中国。”

第二次发端于1995-1996年,台海危机发生后,由此而起,美国国内展开了对华政策大辩论。《时代》周刊记者伯恩斯坦和芒罗所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是此轮中国威胁论的代表。

第三次在1998-1999年,“李文和案件”发生后,接着就是被媒体炒作多时、系统诬蔑中

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出笼。该报告通篇捕风捉影,强加给中国种种“莫须有”罪名,充满对中国的敌视和诬陷之词。《鼠年》和《红龙跃起》两本书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致“**美国核机密”、“利用华人科学家和学生在美国广泛搜取情报”、“企 图收买美国政府”等言论甚嚣尘上。

第四次是在2000年之后到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呈现出“极大丰富”的状态,各种形态的“威胁论”不断翻新,包括“军事威胁”,“经济威胁”,“能源威胁”,“科技威胁”等等。

二、“中国威胁论”的驳斥观点

中国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中国威胁论”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驳斥的观点:

(一)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力量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不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样的提法很容易让人从中找到漏洞。中方观点总是纠缠在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美方的强大和中国弱小的对比上,一方面是想要说明美方的实力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也试图澄清中国并未威胁世界。

然而这一提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首先,中方的论点针对美方,很明显的陷入了中美互相攻击的怪圈,不仅提出的论点难以让国际社会信服,而且更凸显了中方辩驳的无力和“中国威胁论”的可信度。“中国威胁论”之所以市场广大,靠的并不仅仅是美国的一面之词,世界各国所持观点也来自于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和走向的担忧。也就是说,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其次,“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力量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不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另一种理解是:如果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力量达到了与美国抗衡的程度,那么是不是可以对美国乃至世界构成威胁了?中国如今的隐而不发只是实力未到的一种权宜之策,总有一天,中国会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

(二)中国虽然在历史上十分强大,却没有对外扩张的历史和称霸世界的战略文化。

以历史作为依据也缺乏说服力,历史上没发生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发生。另外,历史本身也是对事实的再创作,包含个人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因素。

三、“中国威胁论”的中方立场

(一)中方的主要立场

中国是无辜的。

从各类或辩驳或争论或否定的声音中,中国总是在向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明一个观点:中国是无辜的。

这样结论的得来也并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的GDP是中国的6倍,工业实力是中国的5倍。国土面积比中国略小,人口不到中国的1/4。2005年的美国军费达4559亿美元,接近全球军费支出的一半,是中国的17.8倍,人均国防开支是中国的77倍,军人人均费用是中国的30倍。美国在海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74个军事基地,驻军30万,单在亚洲就部署了10万军人。美国的军事基地紧靠着中国,侦察机常年沿中国进行侦察。而中国则没有在任何国家建立过军事基地,也没有向其他国家派出过一兵一卒。

日本的GDP是中国的2倍多,国土面积为中国的1/25,人口为中国的1/10,但2005年的军费开支却接近500亿美元,是中国的1.62倍。其人均军费1300美元,是中国的57倍(中国人均军费只23美元)。军人人均开支达到20万美元,为中国的15倍(中国军人人均开支只1.3万美元)。日本还保持着世界第一的扫雷力量,世界第二的反潜力量,世界第三的舰艇吨位,第三代战机数量在亚洲也遥遥领先。再看看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日本二战侵略史和编辑出版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行径,小泉纯一郎和诸多日本政客坚持参拜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联系到日本近年来坚持要走军事和政治大国化道路,处心积虑地坚持向海外派兵,完成所谓的“国际义务”,以及前些日子日本右翼政要公然叫嚣要对朝鲜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并且一直企图染指中国的台湾事务,再联系到60年前在亚洲残暴侵略的行为,等等。

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美国鹰派人物和日本右翼势力在这样铁证的面前恐怕也有些无力。但是,单单的一味打压,放弃探讨,是否降低了中国本身的大国风度?“中国威胁论”的风靡难道仅仅靠的是几个国家的鼓吹吗?反省是否势在必行?“中国威胁论”中国的责任究竟在哪里?

(二)中国责任论

在世界越来越多边化,地区组织越来越活跃的背景下,中国面临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巨大压力。从去年的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到气候变化,再到联合国会费增加,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国际上的“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责任论”的转变。那么,2010年,中国

面对全球问题,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说,在2009年应对全国金融危机中,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如果说2009年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应对金融危机,那么2010年,气候变化、经济复苏、金融改革、维护国际安全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而且这些难题,中国都必须参与其中。

他认为,在处理这些国际问题时,中国要增进国际交流能力,比较明显地增强中国承担国际社会主要责任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首先要关心国内人民,有时候西方要求过高压力过大,我们坚决不能同意。

没有任何人能说提前做好了准备。中国政府同世界上其他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们准备不差,比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准备充分,但也准备有限。转换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就确实准备不足。我们还没有大的决心转变发展模式,贸易顺差的问题会让我们比较很被动。如果在科学发展观、转换发展模式上多做一些,我们的国际地位就更高。

1.中国的气候责任

在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被视为决定因素。2010年,下一届气候大会将在墨西哥召开,中国准备好了吗?在气候问题上,中国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中国面对国际压力继续增大,减压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身份越来越模糊,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认为提出的减排目标雄心勃勃,但是国际社会的反应低于我们的预期,当前必须要思考的是,国内国外对中国的身份认定,差异导致对责任界定不一样。简单来讲,中国是排放大国,是经济强国,国外对中国期待增大,责任相应要增大,这需要我们思考,这是我们面对墨西哥的客观局势。国内对这个问题充满争议,不确定性很大。

第二.发达国家合流,发展中国家分化,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的任务更加艰巨。

第三.我们走到国际社会的前台,矛盾漩涡的中心,回旋余地减小,外交政策战略智慧面对更高的挑战

第四.联合国的作用受到质疑,核不扩散,金融和气候变化,这对中国多边外交是很大挑战。

2.中国的经济责任

在中美贸易中,随着中国顺差的不断加大,贸易争端也一直不断。仅在去年美国对中国就展开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去年12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对中国制造的油井钢管征收10.36%至15.78%的反补贴税。这起贸易案涉及金额约28亿美

元,是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最大案值的贸易制裁案。有专家由此预测2010年中美贸易摩擦将升级。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长丁孝文日前也在公共场合表示,贸易摩擦将成为中美关系众多摩擦中的一个。

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要控制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也要转换发展模式,开发国内市场,使中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情况有所转变。

3.中国的军事责任

中国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去年年底表示,中国有必要在非洲索马里海域设立补给基地,为在该海域护航的军舰提供方便。尹卓的说法引起外界热议。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殷罡表示,倘若中国仅为亚丁湾护航而建立基地,首要问题就是数量不够。因为从亚丁湾至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一线均为中国海上运输路线,如果建立补给基地,则需在马六甲海峡东段、斯里兰卡、波斯湾沿岸以及吉普提等地建立4个基地,才能构成对中国海上航运护航的保障。

殷罡称,目前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仍是国土防卫,三大舰队各负其责。尽管中国军力日益强大,但海军实力仍不及美英等国。“建立补给基地是目前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鉴于此,殷罡认为,目前在亚丁湾建立补给基地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中国开始在那里建基地,则意味着开始承担为商船自行护航的安全责任。同时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否所有在外利益均要保护?马六甲需不需要巡航?东南亚地区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会接踵而来。

“仅仅是为打击海盗而护航无可厚非,不存在外交争议,但如果建立基地,则要慎重考虑,”昨日殷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所采取的补给方式对本国而言最为经济合理,如果需降低补给成本,不必建立基地,还可通过政府建议形式与已有基地的国家合作。

四、“中国威胁论”的西方立场

(一)冷战思维模式的幽灵作怪。

所谓冷战思维,即认为国际关系是二元对立,国家间关系非友即敌,而且敌对的方面正在对本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构成巨大威胁。这种思维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根深蒂固。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崛起的同时,很难不引起其他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高度关注与质疑,加之“世界领袖”的美国惯常的冷战模式,中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众矢之的。

(二)意识形态偏见、文明之间差异、社会制度区别是“中国威胁论”泛滥的恒定因素。

邓小平指出:“我希望冷战结束,但现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仅存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继苏联之后,一直被当作与西方价值观对立的意识形态象征物。

(三)国家利益驱使,遏制中国的需要。

众所周知,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国家利益。美国是冷战后国际关系最大受益者,成了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不但要极力维持这一收益,还要建立一种以美国领导的世界。白宫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一个大标题是:“为了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明天,今天必须领导世界”。这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任何对这一现状破坏的行动就是对美国的“威胁”。

(四)转移国内矛盾和公众视线。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经常以中国为靶子,肆意加以歪曲、丑化和攻击,这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家常便饭,“敲打中国”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时髦。特别是在美国大选期间,部分政客、媒体对中国的傲慢、偏见与无知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布什政府支持美国制造业人士向中国施压,克林顿政府的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布什政府的决定完全是大选前的政治决策”。批评人士认为,布什抓住中国的货币政策问题不放,为的是在密歇根、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等美国传统制造业地区获得政治得分,同时也向美国制造业者协会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团体示好。

第四篇:《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虽然我们所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是,政治与经济从来都是密切联系的,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影响一直存在,就像古希腊海伦的美貌并不能使阿伽门农国王派派船千艘大肆围攻特洛伊城,其真正动机可能是为了夺取并控制那条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的有利可图的贸易通道。作者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的定义是: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问。政治与经济简言之就是国家与市场,国家与市场起源于近代欧洲,然后从地球上这个相对狭小的角落逐渐向外扩展,今天已包容了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当然市场与国家是根本对立的,这两种逻辑冲突的性质和后果成为几个世纪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产生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它们贯穿于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历史大论战中。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市场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根源及作用。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变化与政治变化的关系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世界市场经济对国内经济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世界市场经济对国际关系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市场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我们可以把市场经济定义为: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与服务按相对价格进行交换;交易与价格也正是在市场中谈成和确定的。市场迫使社会改变结构,以便于市场的适当的运行,所以,市场在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市场是研究的首要对象。

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来源,观念及信仰的不同,对它的认识也不同,由此衍生出了三种不同的思想观点。一种是自由主义观点,它主张市场自由以及减少国家干预。从亚当·斯密到经济自由主义的当代支持者,他们虽然在观点上有很大差异,但是均将市场及价格机制视为组织国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最有效方法。经济自由主义的两个假设一为:每个消费者,家庭或公司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个体的行为均是理性的,并努力以尽可能小的耗费来换取最大或最令人满意的某种价值;理性仅应用于动机,但并不能确定结果。另一个为: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上的长期协调一致性,这是一种远远胜过任何暂时利益冲突的协调一致性。他们相信经济的持续发展,并认为其显著表现就是人均财富的增长。他们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基本假设具有局限性。一是人为的割裂了经济与社会其它方面的联系,并把现存的社会政治结构看成为既定的,二是作为一种理论,经济自由主义往往易于忽视经济活动后果的道义性和平等性。其交换的假设及以静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局限性。第二种是民族主义观点,其中心思想是经济活动要为,而且也应该为国家建设的大目标或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其中包括“温和”派重商主义和“强硬”派重商主义。其最大的优点是高度重视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和经济发展工具的作用。第二个有点是深切关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在组织与处理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第三个优点是重视经济活动与政治结构的作用,及认识到市场必须运行在一个充满社会和国家竞争的世界中。但它的弱点在于它认为国际经济活动是一种唯一的,并且永远不变的“零和”游戏,即一个国家的获益必然会引起另一国家的相应损失。此外,它也缺乏一种令人满意的关于国内社会,国家和外交政策的理论。第三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可分为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但都包含四个要素,第一要素是对认知和社会的辩证法研究,第二要素是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研究,第三要素是对资本主义要素的基本看法,第四要素是对社会主义的规范化认识。它总结出了资本主义不可抗拒的三条规律即不平衡规律,资本集中规律,利润率下降规律。其中,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及继承影响最为深刻。虽然,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把经济问题——生产和物质财富分配——放在它应占的位置上。放在政治生活的中心或者接近中心的地位并强调既从国内,又从国际水平上分析国际分工的结构和性质。但是,它未能领会政治和战略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所以,尽管马克思主义注重政治变化是正确的,可是它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有着严重的缺陷的。

三种思想观点在讨论国家与市场孰重孰轻中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虽然它的批判并不是必然正确,但是它也确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极其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它们也都对货币,贸易与生产等这些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进行了阐述。从硬币时代到政治货币时代再到金本位制。货币经历了一个“成熟”的过程。健全的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会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对外投资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能够解决清偿能力,调整和信心这三个专门问题。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解决各国收支不平衡的办法是:改变汇率,国内经济活动的收缩或扩张,以及直接控制国际贸易。在传统金本位制中,英国占据主导地位,自十九世纪末,新兴工业国的兴起和英霸权的衰落破坏了英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其彻底崩溃。接踵而至的是经济混乱和大萧条。二战后,英美合作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企图解决国内自主和国际稳定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其各国政策自主,固定汇率和货币可兑换性的基本特征相互冲突,所以理论与现实存在着差距。它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个时代,但美国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货币政策成为全世界的货币政策,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又成为了以美为中心的金本位制,美元也因此成为“霸权货币”。正是美霸主为了增加本国经济和政治行动的自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毁于一旦,接着,固定汇率体系也宣告崩溃,有些学家便提出了如今的浮动汇率制,各国的联系相比从前平等了,彼此间的贸易也日益发展。贸易是各国之间最古老最重要的的经济联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世界里,国际贸易也日益举足轻重。对于贸易的理解也有分歧,两种理论的见解截然相反。自由主义的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崇尚自由贸易,李嘉图建立了比较优势定律,以此作为自由贸易的根本原理。而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则强调特殊社会集团和国家所承受的贸易代价,赞成经济保护主义和国家对贸易的控制。因此,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之间的争论成为经济自由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之间冲突的核心。提高关税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而为了避免关税壁垒,进行公平和自由的贸易,于1948建立了关税总协定,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协定也日益变得更加完善,为全球自由公平贸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要想在贸易中占优势,生产力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跨国公司这类跨国生产的机构,它们管理人才济济,金融资本雄厚,技术资源丰富,它们按照某种协调一致的全球战略开展庞大的业务。其中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最多。跨国公司可以传播母国的思想意识,并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利益。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冲突却异常明显,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里,它们以其高发展的科学技术妨碍了东道国当地工业的发展。但无论如何,跨国公司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不可挡的趋势。

无论如何,在政治经济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是相对的弱势。从一战到现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被动位置。于是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转变全球政治经济迫在眉睫。国际经济性质的变化导致对多边领导和政策协调的需要,如果在一个由强大的非自由化经济所组成的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关贸总协定的非歧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原则或许不再适用。而愈演愈烈的重商主义竞争、经济地区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则使国际政治经济趋势跌宕起伏。但无论怎样,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局面正在出现,我们翘首以盼,相信未来的政治经济是更加美好的。

第五篇:《国际关系》选修论文

2010~2011 第二学期《国际关系》论文由北非及中东的政治动荡所看到的——市场新格局

系部: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七系

2011-12-5

市场新格局

一. 对其局势的分析和其根本原因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二.中东问题

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

(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

(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

3.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

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

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

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

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假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最后,中东北非的**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美国手握主动权

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

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计划,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采。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

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

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

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

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续**,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

利益,但是利比亚因**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

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

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假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

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

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作者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一、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

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

第三,埃及政权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

二、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

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97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978-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间。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

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

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6.8%,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三是石油具有资源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下载国际关系自荐书(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关系自荐书(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关系求职信

     您好!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我出生并成长于*市,在*年如愿*大学,目前就读大四,在接受着国际关系方面系统教育和计算机、英语口语语音等方面培训的同时,有大三修经济......

    国际关系论文

    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摘要: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中国与朝鲜是邻......

    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针对南海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且一以贯之的政策,其在频发迭起的南海争端中实际上更多采取的是一种“机会主义” 的态度,在......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

    政治学概论 (2011) 一名词解释 50分 政治革命 政治参与 国际政治 公共政策 跨国公司 二简答60分 政治团体的基本特征 政党的政治功能 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40分 结合......

    国际关系论文写作方法

    国际关系论文要做到逻辑自洽、结构合理、有所创新。 几大研究规范需要遵守:一,研究对象要对应明确的国际关系事实。二,有对事实的疑惑作为研究问题。三,有对问题的明确答案即核......

    国际关系专业自荐信

    经典应届生求职信范文:主要是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技能知识,能够胜任什么工作;参加过什么活动,组织,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希望以后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位。让招聘企业看出你的能干与自......

    当代国际关系 (5篇)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允许采取“净......

    中东国际关系论文

    序号:号姓名:蒋习诚 学号:201051501411 论述影响未来中东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东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也曾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