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无比丰富而又充满各种竞争压力的社会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总会不断出现,它们就像赶不走的飞蛾一样,不停地围着你转。实际上,这都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最可怕的事是自己不能够正确地面对它们,而让自己乱了方寸。因此,作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增进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因。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最主要的是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要意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即便是心理医生,也只能做到“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1.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我古人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也要悦纳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增强自信,避免自卑、紧张或者不安全感。然而有时“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很多教师就是由于这种认知上的偏差而带来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只要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只有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待人、处事、接物都要懂得随缘,才会自在;强求攀缘,那将痛苦无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拥有一种“化繁为简,见素抱朴的心态。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继续努力,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应对方式,也是一般人遭受挫折后的首选反应。’
(2)调整目标。这是一种理性的反应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做事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3)替代行为,这是寻求新的目标来替代原来的目标,借以补偿原目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美国康奈大学的威克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个瓶子平放,瓶底冲着光源,然后抓了几只蜜蜂放了进去,蜜蜂一个劲地朝着光源的方向飞,不断地碰壁,最后累得奄奄一息停在瓶底一侧。他又抓了几只苍蝇放了进去,但没过几分钟苍蝇都飞出来了,因为苍蝇不仅向着光源的方向飞,而且它们各种方向都去尝试,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终还是杀开一条血路飞出来了。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人不能一条道跑到黑,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的选择。同样地,人在生活中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再者,就是莫让小事成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小事,若不在意也就无事,如果过于留意,它们反而会成为问题,成为我们生活的负担,凡事应顺其自然,不必过于苛求。
2.面对压力或挫折,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进行自我保健
卡耐基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如果自己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合理宣泄的话,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情感势能”,这种能量一但超越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而且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但教师角色要求我们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递给学生,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假如走出课堂,为什么不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呢?!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和“心”两个方面着手。“心”的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找人倾诉。将心中的烦恼和委屈向亲朋好友诉说后,会使人感到心里轻松多了。或者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大喊,或者给自己写日记或写信。“身”的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你会发现: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对于我们的眼睛,只是缺少发现。
3.自我放松
可以聊天,没有固定话题的聊天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从而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也可以上网聊天,有则手机短信说得好: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常与知己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似神仙,但愿你快乐每一天。这就是聊天的功效。还可以看电影或听音乐,进行体育锻炼等等,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骑车等,呼吸新鲜空气,会让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从而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与其将不满的情绪深埋心底,不如用有效的途径使自己忘记烦恼。你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明月清风中散步,花香袭来,微风拂面的感觉,想像着你正驾着一叶轻舟,轻轻地飘荡在明净的湖水中,此时此刻,你会顿觉安详、宁静与平和。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放松、自我减压。
4.要学会放弃,要知道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古人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想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像先进、模范、评职、提干等等,有时不一定会全满足我们的心意,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就是提不起放不下呢?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放弃,还没有体会到放弃也是一种美。有这样一则小笑话,不妨来看一看,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只狐狸,看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狐狸馋涎欲滴,它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它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让它无法钻到围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结果回到围墙外的狐狸仍旧是原来的那只狐狸。其实,在生活当中。该有多少人为了“得”而无谓地失去呢?得与失是互为辩证的:得多少,相应也就失去多少。说到底,吃到了与没吃到的都是那只狐狸。人也如此,享受到与没享受到都是你自己。现实点讲,无论干什么都要适可而止,把握有度,干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过于强求自己,力不能及也要为之,于人无益又不利己。伺必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呢?
有人比喻说:健康是1,聪明、财富、地位、权势、娇妻等等都是0,当l存在时,0越多则数字越大,而当l不存在时,0再多也是0而已。这说明了,有了健康,你才能拥有其余的一切所有,你若失去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班森教授曾研究指出:人体上的疾病,有百分之六十至九十都是起自于心理上的焦虑与紧张不安,一个人如果经常不开心,经常感到烦恼、忧郁、猜疑、嫉妒,就很容易诱发心血管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因此,应该学会放弃。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件、生活和学习,抛却所有的烦恼与困扰,正确地面对所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一切不如意的事,精神百倍地在人生的炼狱中锤打自己。没有登不上的山峰,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良田千亩,日仅三餐;华厦万栋,夜宿一席。”对待人、事、物时如果能做到“晴天即爱晴,雨天也爱雨”,你的心情还会不快乐吗?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
新集小学王峰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干我们教师这一行的,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现在虽然是素质教育时代,老师压力也很大,不少老师都有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自我减压,要使自己的内心世界足够强大。
如下小方法仅供参考:
1、关注所得,而非所失。每个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不要老在自己做的不太好的地方较真儿,要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每天数数自己手中的快乐。
2、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开门一件事:早晨起床,照照镜子,我今天气色不错,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多和乐观开朗的人接触。情绪是会传染的。
4、在任务到来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充分了,底气就足了,就自信了。
5、面对学校、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的压力,要对自己说:许多事不必太在乎,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6、多和其他老师、学生交流,敞开胸怀,大大方方地接纳意见,就会不断进步。
7、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作为调节。
8、如遇到压抑、让自己喘不过气的事,要适当宣泄,写写东西,和人聊聊天,甚至大哭一场都行。
9、像沙漏一样生活,人不能在同一时间把所有事情解决,沉下心一件一件做。
10、学学孩子,选择性忽略。盯着悲伤只会让自己很累,盯着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
第四篇:论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本文认为,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形神兼养,注重心理健康;2.修身养性,追求人生价值;3.调理情志,增强心理耐力;4.顺应自然,进行自我调节。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耐挫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而要提高心理素质,教师必须注重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这对于维护其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形神兼养,注重心理健康
形神兼养即人的形体(身)与精神(心)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既要保养形体,以促进心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形神兼养是我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一个基本思想。先秦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之后,汉代的王充、南北朝的范缜,对这一思想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其《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竭力主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以保养身体,更重视心理健康,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在学校管理中,将我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就是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须正确理解身心关系,注重锻炼身体,更要注重心理健康。身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使人产生焦虑、忧愁、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心理。身体状态影响心理活动,同样,心理状态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焦虑、忧愁、烦恼等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一位现代颇有名望的医学专家说,从现代心身医学的观点看,没有一种病是纯粹身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是纯粹心理方面的。
心理和生理紧密联系,心理健康是生理和心理互相作用得以正确调节的结果。生理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防止身心疾病的重要方面。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或锻炼,不但可以强壮身体,而且可以健心益智。从生理上来说,有规律的运动,如跑步或打球,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机体衰老;从心理上来说,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保持心理状态的平衡,减轻心理负荷,增进心理健康。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须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平时,注意增加营养,重视身体保健,加强体育锻炼,调节心身功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规律而有节奏的生活与正当而活泼的娱乐相结合。同时,又要注重心理健康, 1
注意发展自己的智力,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自觉运用心理卫生知识,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自身调适,提高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不断增进心理健康。
二、修身养性,追求人生价值
修身养性是我国古代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指培养高尚的品行,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和许多医学思想家极重视修身养性。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三国时代的学者嵇康曾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精神虚散为五难。”这就是说,追名逐利,声色利欲,喜怒无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思进取等,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只有无私无欲而又事业心很强,才有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在学校管理中,赋予修身养性以时代特征和内涵,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形成良好的性格,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追求人生价值。人生观是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是个性倾向性亦即人格的核心,是个人战胜挫折、维护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础。教师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认清人生的意义,懂得人生的本质、目的及其价值,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并以它为中心把需要、愿望、理想、目标同行动统一起来,辩证地看问题,才能豁达大度,品格高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反之,则必然会沉湎于身边的琐事,而为无谓的烦恼困扰。心理鄙琐,就会鼠目寸光,庸人自扰,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培根说:“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
教师要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要正视客观现实,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把塑造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作为心理保健的核心内容。要正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看待生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冲突,正确对待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走出“自我”的封闭圈,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努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自身感到自豪自重,生活富有活力,即使生活中出现挫折也能正确对待并战胜之,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心理的平衡,而不至于产生过度的消极感情,影响心理健康。
三、调理情志,增强心理耐力
我国古代不少哲学思想家和医学思想家都很重视调理情志,以促进心身健康。《黄帝内经》早就指出:情志活动过度,是损害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内因。“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内经》认为,为了预防疾病,人不仅要调摄形体,讲究生理卫生,以增进身体健康,还必须调理情志,讲究心理卫生,以增进心理健康。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调理情志也就是要运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控制
情绪,努力消除其有害影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虽带有艺术夸张,但它也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情绪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不良的情绪---愁,可以造成“未老先衰”;良好的情绪---笑,可以导致“返老还童”。情绪对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心理耐力即耐挫力,系指个体遭受挫折时,能摆脱其困扰而免于心理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经受得住挫折和打击,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一些坎坷,遇到一些逆境,碰到一些困难,遭到一些失败,这是难以避免的。挫折是磨砺人意志的硎石。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曾形象地指出:“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教师若具有较强的心理耐力,就能遭受挫折仍不失理智,处之泰然,知通达变,不失常态,有控制,转以摆脱挫折情境,变挫折为动力,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在学习、工作、生活之路上继续前进,保持心理健康。若缺乏心理耐力,受挫后失常失控,没有目标导向,产生攻击、冷漠、退化等消极的情绪反应,以致影响心理健康。
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主动自觉调控情绪,增强心理耐力。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善于保护积极情绪,转化消极情绪,控制爆发情绪,诱导潜在情绪,培养持久情绪。善于驾驭自己的“感情之舟”,遇事不紧张、不激动、不忧愁,消除心理压力,勿让忧愁伤身体。善用理智控制法、合理释放法、注意转移法、艺术升华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安慰法等方法,调适不良情绪;注意使用快乐牌的“精神消毒剂”,保持幽默,笑口常开,常以欢乐促健康。若因种种原因已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要自觉努力摆脱不良心境,以恢复心理平衡,同时要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耐力,正确对待并战胜挫折,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采用积极的自我防卫方式和心理调控方法,减轻挫折感,尽快摆脱挫折情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持心理健康。
四、顺应自然,进行自我调节
顺应自然是指根据季节变化、物候转移来调节个体的心身活动,以便与自然规律协调一致,促进人的心身健康。顺应自然以养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家、医学思想家和养生学家肯定的一条原则。《黄帝内经》认为,为了达到保养心身、促进健康的目的,就应当调理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活动,以与自然四时之气的消长盛衰、生长收藏、升降沉浮相适应,主张顺应自然以养生。在学校管理中,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顺应自然,适时调养,根据季节变化、物候转移调节心身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并掌握和运用心理卫生知识,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1.科学用脑,调适生活节律。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科学用脑,可使大脑功能大为改善,有益于身体健康。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根据四时气候之变化安排生活作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才能使人“心安而不惧”,春时“以使志生”,夏时“使志无怒”,秋时'使志安宁“,冬时”使志若伏若匿“。按照生物钟或生活节律妥善安排生活,合理组织教学,讲究工作方法,选择最佳工作心境,使工作、学习、生活紧张而有秩序,规律而有节奏。并且,在工作、生活中心情要舒畅,保持一种平常心,不急不躁,按照预定计划循序渐进。同时,必须科学用脑,自觉讲究用脑卫生和用脑艺术,有效地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特别要注意用脑避免过度疲劳,一定时间后要有短暂的休息,使之动静结合、劳逸相间,让大脑的工作、休息符合生理规律。用脑避免过分单调,在学习、工作时采取”转换法“,变换学习或工作内容,让大脑细胞在工作进程中”轮休“。
2.善于交往,调节人际关系。
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人群而独立生存。与人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人际交往具有心理感染、满足精神需要、维护心理健康之功能。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应乐于合群,善于交往,调节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掌握交往技巧,增强与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的交往,在家庭和社会上敬老爱幼,与亲戚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交往风度,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竭诚相见。尊重、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善于沟通感情,交流信息,促进彼此心理相容,进行心理置换,珍惜、发展友谊。注重个性锻炼,特别是在与同事的关系中,要排除嫉妒心理,采用”内省"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他人为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以自我心理上(或观念上)的角色扮演代替现实的角色扮演,从而调节和改善人际关系。
3.正视自己,调节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和自己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人对自我的认识能自觉地调节心理需求和相应的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个体心理保持正常状态,增进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引起心理和行为失常。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须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对来自参照系的各种客观现实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纵向、横向的比较,承认、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社会和时代需要,塑造出理想的自我,完善个性,有效地控制自我的心理和行为,排除内心干扰,自觉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不断超越自我,淡化名利、不怕失败、严己宽人,善于自我调节,变通进取,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统一起来,在积极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此外,教师还应增强意识调节,善用语言调节,善于转移注意,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的发育都不成熟,社会阅历比较浅,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当前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名合格的新世纪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而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那教师健康的心理如何才能形成,这需要社会共同关注解决,更根本的是需要教师积极的自我维护。作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增进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因。它需要我们做到:
1、树立理性的自我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理性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形成科学的职业观
教师的职业观念,指个人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所体现出的态度。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应当做到:喜欢教师职业,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那么由担任教师这一职务而发生的许多生活上的困难问题,都会逐步地加以解决和适应。教师虽然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但是,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了这种心情与心境,那么教师就已经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改革,教育更是如此。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自己研究课程,改进教学,不断进步,而且接受他人的新方法,不断接受新事物。这样才能永葆激情,才会因成功而快乐。
3、践行终身的学习观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终身学习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4、增强自我的保健观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学会转移和适当宣泄不良的情绪,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掌握适宜的情绪调适方法。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和“心”两个方面着手。“心”的方面可在适当的环境下找人倾诉,将心中的烦恼和委屈向亲朋好友诉说后,会使人感到心里轻松得多。或者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大喊,或者给自己写日记或写信。“身”的方面如适度的体力劳动,健身运动,逛街购物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5、建立正确的得失观
古人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想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像先进、模范、评职、提干等等,有时不一定会全满足我们的心意,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就是提不起放不下呢?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放弃,还没有体会到放弃也是一种美。现实点讲,无论干什么都要适可而止,把握有度,干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过于强求自己,力不能及也要为之,于人无益又不利己,何必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呢?教师在名与利、得与失、进与退、升与降之间,能够坦然面对,也就多了一份豁达与自信,少了不少的烦恼与不安。
6、形成和谐的人际观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人际关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作为教师,特别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与学生沟通的“高手”,走进学生的“心世界”。学生是善感的,他从老师的语言、语调、眼神中就能感受到老师是否喜欢自己,从而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预期(态度)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因此,把自己的学生想象成“天使”,你就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人要信任,处处以诚待人。教师要与各方面人打交道,其中主要是学生、同事、领导及家长。教师的诚信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教书育人。同时只有信任学生,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才能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为师者的快乐,享受到教师职业的乐趣。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维护自我心理健康。在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