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要学会做好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要学会做好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当教师这些年,发现这一职业都可以说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了。一位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监督者包括有: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并且,每位教师在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有时候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以上的这些事实随时都可能让教师自己产生焦虑。
通过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这一课程内容,我发现:要保持心理健康,我们教师应该先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只有在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后,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因为教师的个体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客观地讲,做为教师的我们,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所有要求的。因此,我想教师有时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第二篇:学会自我调适,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学会自我调适,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确实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把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到关系教师生活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培养心理健康、入格完善的学生的高度来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教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主体,那么,教师自己应该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把握好“度”。
心理卫生十分讲究“度”的把握,认为“过犹不及”。无论是欲望、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一旦过度就会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在教师中很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是现代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比如: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才巴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比较;与昔日的同窗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觉得憋气、恼火。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变幻的社会,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寻常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
积极行动。
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实践的过程,比如:多读一点心理卫生的书,知识能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变化和外界,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为的心。
劳逸结合。
教师的工作8小时内外的界限常常不分明,晚上要批改作业、备课,甚至家访。因此,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卫生的要求。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悦纳自己。
要心理健康、要心理平衡,就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有所长、有所短。一些教师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以为这是为了自己好,其实恰恰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紧张,让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喜欢自己,才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有成功的机会。
第三篇: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关于当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于2000年4月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调查,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形成“心理疾病”等等。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调整的能力,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的能力,免于患上神经过敏性焦虑的能力。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许多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对待一次期末考试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他或许对自己非常苛刻,觉得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或许会对自己感到满意:我已经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得很好了。
采取先前想法就会有挫折感,体验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而采取后一种想法却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这里想说的是,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
(二)调适情感
1.情绪控制
这里主要指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2.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3.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2.个别或集体讨论
与其他众多的教师进行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办法。人们甚至我们自己往往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我们许多同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情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也不愿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们害怕(有时这种害怕也不是全无道理)承认自己在教学中有困难,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就等于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或教学失败。
3.坚持锻炼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
4.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相应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也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我们教师自身而言,我们必须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克服心理不适,发展健全人格,积极主动地迎击各种社会挑战。
第四篇: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干我们教师这一行的,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现在虽然是素质教育时代,老师压力也很大,不少老师都有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自我减压,要使自己的内心世界足够强大。
如下小方法仅供参考:
1、关注所得,而非所失。每个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不要老在自己做的不太好的地方较真儿,要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每天数数自己手中的快乐。
2、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开门一件事:早晨起床,照照镜子,我今天气色不错,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多和乐观开朗的人接触。情绪是会传染的。
4、在任务到来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充分了,底气就足了,就自信了。
5、面对学校、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的压力,要对自己说:许多事不必太在乎,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6、多和其他老师、学生交流,敞开胸怀,大大方方地接纳意见,就会不断进步。
7、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作为调节。
8、如遇到压抑、让自己喘不过气的事,要适当宣泄,写写东西,和人聊聊天,甚至大哭一场都行。
9、像沙漏一样生活,人不能在同一时间把所有事情解决,沉下心一件一件做。
10、学学孩子,选择性忽略。盯着悲伤只会让自己很累,盯着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
新集小学王峰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