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4:4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

近年来,新疆奶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自治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2008年10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影响,我区广大奶农和乳品企业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奶业发展受到冲击。为应对当前形势,稳定生产,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保护奶农利益,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乳品企业生产,培育乳品消费市场

(一)设立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为进一步缓解乳品企业资金周转压力,2009年自治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乳品企业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贷款贴息为一年,其中:对南疆三地州乳品企业原料奶收购贷款资金实行全额贴息,对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等地(州、市)按25%贴息,其它地州按50%贴息,不足部分由各地财政承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跟踪落实好贷款贴息,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监控,敞开原料奶收购,杜绝企业限收拒受合格原料奶。

(二)建立奶粉储备制度。2009年自治区财政安排500万元奶粉储备专项补助资金,将区内主要乳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新增奶粉作为自治区储备,储备规模5000吨,按1000元∕吨进行储备补助,储备时限为半年。

(三)实行乳制品外销储运补贴。鼓励乳品企业加大区外市场开拓力度,2009年自治区财政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对区内乳品企业到区外开拓市场给予储运补贴,鲜乳制品补贴100元∕吨、奶粉补贴200元∕吨,补贴时限为一年。

(四)全面推进学生奶饮用计划。根据国家七部委《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农业部等四部委《关于印发〈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06〕1号)精神,从2009年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学生奶饮用计划”。2009年,自治区财政安排5810万元资金,对全区地州所在市和条件具备的县市(共22个)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中小学学生饮用学生奶,按每人每天1袋、每袋补助1元标准进行补贴。其中,南疆三地州由自治区财政按1元∕袋标准补贴;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由当地财政按1元∕袋标准自行补贴;其它地区(州、市)由自治区财政按0.7元∕袋标准补贴,当地财政按0.3元∕袋补贴。畜牧部门要会商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办法。教育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培养学生科学饮奶习惯。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的监管,促进企业严把质量关,保证学生奶质量。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奶饮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必须保证学生奶质量,努力降低成本,做好学生奶配送等服务工作。

(五)拓宽乳制品消费渠道。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认真测算,尽快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食品(馒头、馕等)企业在生产食品中添加生鲜奶制品,提高营养成分,努力拓宽乳制品消费渠道。食品加工企业要积极研发添加奶制品的各类配方产品。发改(物价)部门要认真测算,合理确定鼓励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质监等部门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二、提高奶牛生产管理水平

(一)加大奶牛养殖配套草料地建设。各地要结合自治区三个“1000万亩”饲草料地工程建设,重点加大奶牛养殖配套草料地建设的支持力度。2009年,自治区300万亩高新节水示范工程中要专门安排100万亩用于支持奶业主产区规模养殖场(小区)优质青贮饲料地高新节水改造。

(二)大力推进奶牛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各地要结合畜禽免疫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全区备案的500个规模奶牛场(小区)全部纳入养殖信息化管理和原料乳质量可追溯监管体系。

三、强化生鲜乳购销监管

(一)加快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各地要按照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09〕30号)文件要求,2009年10月底前,确保完成全区所有奶站规范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奶站机械补贴资金,完善奶站机械化配套。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奶站整顿和规范工作,规范奶站经营管理,打击原料奶收购哄抢奶源、压级压价、掺杂使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不断提高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继续加强牛奶第三方检测站建设。加快建立以县级政府畜牧部门为主的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确保原料奶检测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逐步实现原料奶收购的优质优价。2009年,自治区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安排30个县站建设,争取覆盖全区所有县(市)。各地要按照自治区有关生鲜乳第三方监测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四、建立稳定奶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落实奶业各项扶持政策。继续落实已有的各项奶业扶持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保持扶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落实好国家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协调交通和运政部门,为生鲜乳及乳制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

(二)建立奶业发展应急处置机制。自治区尽快研究制定《新疆奶业发展应急调控预案》。各地要根据预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

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奶业发展应急调控会商机制,在奶价过度下跌,乳制品严重滞销的情况下,及时启动预案调控。

(三)发展壮大奶农合作经济组织。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制定扶持奶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奶业协会和奶农合作组织开展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产销对接,帮助奶农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奶农权益。国家、自治区扶持奶业发展的相关项目资金要向奶农合作经济组织倾斜。

五、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奶业持续稳定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区奶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生产,扩大消费,主动解决当前奶业面临的困难,帮助奶农和乳品企业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制定鼓励奶农和乳品企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从组织领导、机制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切实落实责任制。各相关行业和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为促进奶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加强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业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业条例

(2003年8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4年11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正 2011年9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奶业生产经营秩序,保证乳品质量安全,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自治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奶业,是指从事奶畜养殖,生鲜乳生产、收购、储存、运输,以及乳制品生产、包装、销售等相关活动的产业。本条例所称乳品,包括生鲜乳和乳制品。

第三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奶业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编制奶业发展规划,优化奶业产业布局,支持奶畜良种繁育,加强奶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范围,履行奶业监督管理职责。

前款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的职责,可以委托其所属的奶业管理机构实施,但是行政许可除外。

第六条 奶畜养殖者可以依法成立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提高奶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第七条 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与奶畜养殖者、科研单位利用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建立奶业生产经营联合体,实现奶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奶业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单位和个人根据奶业发展规划,依法从事奶业相关活动。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并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乳品认证制度,对通过认证的乳品及时向社会公布。

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者进行绿色或者有机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第二章

奶畜养殖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奶畜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鼓励和支持奶畜养殖者、企业或者个人根据奶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奶畜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第十条 开办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应当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具备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在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养殖小区道路建设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奶畜养殖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享受补贴、保费补助等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退耕(牧)还草和引进、培育优良牧草品种等措施,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饲料业发展。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奶畜良种繁育推广计划,指导奶畜养殖者采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措施,优化奶畜群体结构,提高奶畜单产水平。

鼓励和引导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第十四条 从事奶畜养殖,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规定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

(二)添加对奶畜、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物质的;

(三)对染疫奶畜不采取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控制措施的;

(四)法律、法规禁止实施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奶畜养殖者应当确保奶畜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并确保奶畜接受强制免疫。县级人民政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对奶畜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出具奶畜健康证明;检测不合格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治疗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第三章 生鲜乳的收购、销售与购进

第十六条 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开办,并具备法定条件,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改建、扩建生鲜乳收购站的,应当依法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第十七条 生鲜乳收购应当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区域内进行。生鲜乳收购站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草原牧区收购放牧饲养的奶畜所产生鲜乳的,应当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并具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设施和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检测仪器和计量设备。第十八条 禁止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购生鲜乳。禁止乳制品生产企业向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进生鲜乳。

第十九条 生鲜乳购销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生鲜乳交易的数量、质量、价格、地点及计价标准、检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收购方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在合同中规定提高或者压低质量标准,以及限收或者拒收生鲜乳等不合理条件的内容。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鲜乳价格的监控和通报,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价格、畜牧兽医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根据生鲜乳的生产成本、流通费用、企业加工费用、旺淡季生产需求、质量差异等因素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供购销双方签订合同时参考。

第二十一条 禁止收购、销售、购进下列奶畜所产的生鲜乳:

(一)未取得健康证明的;

(二)患乳房炎或者其他传染病的;

(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或者来自封锁疫区的。

禁止收购、销售、购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或者掺杂掺假、变质的生鲜乳。

第二十二条

生鲜乳收购站收购生鲜乳、乳制品生产企业购进生鲜乳,应当依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检测方式、检测项目进行现场检测,如实记录质量检测情况,并出具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对留样的生鲜乳进行检测。经检测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标准的,生鲜乳收购站、乳制品生产企业不得采取各种名目压级压价收购或者拒收生鲜乳。因生鲜乳收购站、乳制品生产企业检测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检测方式、检测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第二十三条 生鲜乳运输车辆必须配置奶罐,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奶罐内壁由防腐蚀材料制造,隔热、保温,对生鲜乳质量安全没有影响;

(二)奶罐外壁由坚硬光滑、防腐、可冲洗的防水材料制造;

(三)奶罐设有奶样存放舱和装备隔离箱,保持清洁卫生;

(四)奶罐密封材料耐脂肪、无毒,在常温下具有耐清洗剂的功能;

(五)奶车顶盖装置、通气和防尘罩设计合理,防止奶罐和生鲜乳受到污染。生鲜乳运输奶罐只能用于运送生鲜乳和饮用水。

第二十四条 生鲜乳运输车辆的所有者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生鲜乳运输申请,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对车辆进行检查,符合规定条件的,核发生鲜乳准运证明。运输生鲜乳应当随车携带生鲜乳交接单。交接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的名称、运输车辆牌照、装运数量、装运时间和地点、装运时生鲜乳温度等内容,并由生鲜乳收购站经手人、押运员、驾驶员、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收奶员签字。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散装生鲜乳销售的监督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向消费者直接销售散装生鲜乳的,应当在销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点或者区域销售,并且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畜牧兽医部门出具的奶畜健康证明;

(二)符合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标准;

(三)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定点销售证明;

(四)销售人员取得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五)使用无毒、无害、保鲜、卫生的盛装容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鲜乳进行抽查。

监测抽查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二十六条 挤取、收购、销售、运输生鲜乳的人员和乳制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章 乳制品生产与销售

第二十七条 乳制品生产企业布局应当符合奶业发展规划,并与区域奶源相协调。

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有与其加工能力相配套的自有奶源基地或者以合同方式约定的固定奶源基地。

新建、改建、扩建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符合自治区奶业发展规划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准入条件,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奶源基地的审核,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第二十八条 从事乳制品生产活动,应当依法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加工制作乳制品;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执行企业标准,并报自治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第三十一条 禁止生产下列乳制品:

(一)采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

(二)将回收的乳制品作为原料的;

(三)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

(四)超范围、超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五)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食用的乳制品,其营养成分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六)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的其他乳制品。

第三十二条 乳制品的包装应当使用无毒无害包装材料。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使用纸塑复合无菌包装、可持续性绿色包装材料。

包装标签应当标明法律、法规或者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事项。第三十三条 从事乳制品销售的,应当依法取得工商等部门核发的有关证照。乳制品销售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第三十四条 禁止销售下列乳制品:

(一)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加工的或者无质量合格证明的;

(二)掺杂掺假、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的;

(三)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全的;

(四)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乳制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做好奶业发展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乳品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鲜乳购销过程中价格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第三十七条 鼓励奶业生产经营者依法成立或者志愿加入奶业协会。奶业协会应当为成员提供生产、销售、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依法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举报或者投诉;受理举报或者投诉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对举报或者投诉重大违法行为查证属实的给予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开办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未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销售的散装生鲜乳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不改正的,没收违法销售的散装生鲜乳和相关的设备,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没收违法收购、销售、购进、运输的生鲜乳,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生鲜乳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收购生鲜乳的或者未取得生鲜乳运输许可证运输生鲜乳的;

(二)乳制品生产企业向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 单位和个人购进生鲜乳的;

(三)收购、销售、购进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生鲜乳的。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渎职失职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学生饮用奶生产、加工、供应的监督管理,除按本条例执行外,还应当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种业取得长足发展,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良种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培育推广了一批小麦、玉米、棉花、西甜瓜、特色经济作物及林木种苗、花卉、牧草等优良品种,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区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种子产业现状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我区种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种业,提高我区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扶优扶强,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种子资源,加强市场监管,创优发展环境。建设完善种子生产基地。着力提升我区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实现种子大区向种业强区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利用相结合。加强农业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新成果。注重对外合作,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

——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整合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创建区内大型农作物种子、种苗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种业科技创新模式。

——坚持扶优扶强。加强政策引导,对具有育种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建设种子生产基地。

——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农、林、牧建设项目的衔接,形成投资合力。兼顾农作物与林木良种、牧草种子的均衡发展,突出玉米、棉花、小麦、西甜瓜、特色作物及特色林果良种、苜蓿种子等生产能力建设,增强供种保障能力。

(三)发展目标

提高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满足生产发展品种更新需要。培育一批繁育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林木种业集团。建立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制种、种苗花卉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西甜瓜、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种子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玉米、葵花杂交制种基地。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达到300万亩。提高对外制种份额。建成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为

主的林木良种生产供应体系。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5%,特色林果良种使用率达到100%。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全部实现基地供种。建立全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成国家、自治区重点牧草种子良繁基地20万亩,进一步健全自治区牧草良繁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二、主要任务

(四)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明确科研分工,理顺“产学研、育繁推”关系。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引导和推进公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加快创新育种机制,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实现“事企脱钩”,重点承担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新,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为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建立公共研究成果共享平台,为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五)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研发能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鼓励种子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种子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优势种质资源和种业高端技术人才。择优扶持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开展对玉米、棉花、特色林果等种子、种苗的育种研究,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开展商业化育种。到“十二五”末建成玉米、棉花商业化育种中心各5个。

(六)加快兼并重组,促进做大做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新疆实际,提高农作物种子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设备装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企业布局,鼓励种子企业间兼并重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增强研发能力、提升加工设备水平、优化营销网络、创建知名品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基地。

(七)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提高供种保障能力。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制种全程机械化建设。支持种子企业与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以联合的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玉米、棉花、小麦、西甜瓜、特色作物和林木种苗、牧草种子生产基地。玉米制种基地。加快玉米育种家基地建设。以昌吉、塔城、伊犁和南疆部分县市为重点,建成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20万亩以上,年产种量50万吨以上。示范推广制种全程机械作业,加快大型玉米制种烘干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棉花制种基地。以巴州、阿克苏、喀什及北疆棉区为重点,分品种建立集中连片的棉花良种繁育基地80万亩,年产优质棉花种子10万吨以上。加强“三圃田”建设,配套良种棉制种轧花设备,提升种子加工水平,提高种子质量,满足精量播种需要。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小麦育种家基地作用,以企业为主导,加大政府对“三圃田”的扶持力度,建成7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到2020年小麦良种统供率达到80%以上,保证粮食供种安全。

特色作物种子基地。以昌吉、阿勒泰、塔城、伊犁、博州为重点,建立油葵、食葵、油菜制种基地10万亩,制种量8000吨。以伊犁、阿勒泰、昌吉、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为重点,建立马铃薯种薯基地10万亩。以昌吉、石河子、塔城、乌鲁木齐、巴州、阿克苏、喀什为重点,建立西甜瓜、加工番茄、加工辣椒、打瓜、红花、甜菜、孜然等特色作物制种基地10万亩。

南繁种子基地。自治区在海南的南繁基地是加快新品种选育、繁育和进行纯度鉴定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扩大南繁基地规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缩短新品种选育、繁育

周期,提升新品种选育水平,增强我区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林木良种基地。加强特色林果、防沙治沙、耐盐碱等树种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红枣、核桃、葡萄、杏、沙棘、枸杞、巴旦木等特色林果良种生产基地。新建一批核桃、杏、文冠果等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珍贵用材树种林木良种基地,使全区林木良种基地达到10万亩。建立乡土树种、珍稀树种林木采种基地4万亩。建立以繁育林木良种为主的保障性苗圃2万亩。在全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开展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珍稀濒危树种、特色乡土树种、沙生植物、野生树种等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6处,面积9450亩。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分库。建设一批智能温室花卉繁育产业示范区。

牧草良种繁育基地。择优扶持大型草种基地建设,结合自治区定居兴牧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以及苜蓿产业发展布局,选择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建立优质地方牧草品种良种繁育基地12个,总面积20万亩,主要品种包括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冰草等。建立自治区级种质资源库一处,面积1000亩;建立地州级种子资源库7处,每处面积500亩。

(八)完善储备制度,增强抗灾能力。在国家现有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基础上,建立区级种子储备体系。每年重点储备早熟玉米、棉花、油葵、大豆等作物种子3000吨以上,储备主要造林树种20%的用种量,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充分发挥我区种子储藏优势,建设国家级种子储备设施。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资金,用于储备种子收购资金补助和贴息、仓储保管、质量检测、损耗及转商损失等费用的补贴。

(九)强化监督管理,优化市场环境。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执法,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租借许可证生产、超范围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建立健全品种审定和品种退出制度,强化品种权保护执法。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免征增值税;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加工、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完善种子生产收储政策,将小麦、水稻种子收购纳入粮食直补范围,与粮食收购享受同等直补政策。进一步加强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力争短期内覆盖全区。实行牧草良种补贴,开展种草直补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种子生产保险试点,建立政府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玉米、棉花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将制种机械和种子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灌溉用水、用电与农作物灌溉用水、用电同价。完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开通种子出疆铁路运输绿色通道,安排玉米种子出疆铁路专项计划,保障种子外运。

(十一)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企业科研人员在专家称号、职称评定、评奖和项目申报、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科技资源合理流动,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或合作开展育种研发。对企业引进的科研人才,在户籍、住房和待遇等方面,按有关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改进现有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修改和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开展自治区杂交玉米、棉花种子等大宗农作物

品种权转让公共交易试点,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十二)强化基地培育和保护,优化种子生产环境。加强种子基地的培育和保护,将种子基地建设纳入自治区农、林、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核心产业予以扶持和保护。制定《自治区玉米、棉花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加强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基地建设和用地保护。各级政府要依法保障制种基地、实验基地和种质资源库用地的连续性和长效性。积极组织安排制种用地,协调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严格基地管理,切实维护好种子基地的正常生产、收购秩序。

(十三)加大项目建设投入,优化种业发展基础条件。结合“国家种子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棉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推进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品种试验、大型种子加工、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根据作物种植区域布局,在不同生态类型区新建25个区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4个抗性鉴定试验站和1个标准样品库,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品种试验网络,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提供支撑。依托自治区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立自治区级品种真实性DNA和转基因检测中心。新建6个地(州)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50个县(市)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三级农作物种子检测体系,提高种子质量监控能力。依托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建30条玉米果穗烘干生产线,日处理果穗3万吨,满足60万亩制种玉米烘干需要。改造15家棉花种子企业轧花、色选生产线,提升种子加工水平。根据生态种植区划、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林木种质资源库、良种汇集圃和采穗圃。新建13个区级牧草品种试验站,1个牧草抗性鉴定试验站;进一步完善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分中心,依托乌鲁木齐分中心,建立3个地州级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十四)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完善种子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农、林、牧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后,方可办理营业执照相关经营范围登记。严格新品种审定制度,提高审定标准,减少同质性品种的重复审定。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品种权执法。加强对进出境种子的检验检疫。加强种子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提高服务水平。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十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种子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将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强地(州、市)和粮棉主产县、种子生产大县的种子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执法和质量检测设备,充实执法车辆,为种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种子管理、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执法合力,维护市场秩序。

(十六)加强财政支持,推进种业健康发展。自治区财政安排支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种子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监督检验、执法监管、支持开展新品种研发及龙头企业关键设备更新等。各地(州、市)、县(市)要将种子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现代种业发展。

(十七)打破地方保护,推进兵地合作。切实打破种子经营的地方保护壁垒,全面落实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种子体制改革政策,鼓励和支持跨地州、特别是覆盖全区的大型种子企业健康发展,严禁设立歧视、排斥和限制种子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障碍,在市场准入、执法管理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共同打击套牌、侵权、抢购套购、未审先推等非法经营行为,积极创造有利于现代种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自治区地方与生产建设兵团种业的合作,共同维护新疆种子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兵地种业大融合、大发展。

四、加强领导

(十八)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种苗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自治区现代农作物种业、林木种苗、牧草种子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十二五”和今后10年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调整和优化农业种业资源配置方式,统筹安排农业种业财政和基建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种业,加大对农业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实。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种子产业的发展,切实提高认识,将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来对待,突出优先发展。抓住国家推进种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培育扶持区内大型种子企业,建设种子生产基地,优化制种条件,编制实施方案,落实任务措施,在土地、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区域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强化部门协作,支持现代种业发展。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在种子工程建设、科研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现代种业发展注入活力。自治区农业、林业、畜牧、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维护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税务、金融、保险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税收、融资和保险支持政策,为自治区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在中欧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中外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六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我代表中国奶业协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衷心感谢农业部国际合作司邀请我参加论坛,介绍中国奶业发展的概况。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中国乳品企业现状、国家奶业扶持政策和中国奶业协会开展的国际交流向各位来宾作一介绍。

首先,我介绍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

近十年,中国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奶牛存栏1260万头,比2000年增长1.6倍。这是2006年至2010年中国奶牛存栏情况(见表)。目前,中国奶牛存栏约占全球奶牛总量的8%。

2010年,中国牛奶总产量3575万吨,比2000年增长3.3倍。这是2006年至2010年中国牛奶产量情况。中国奶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位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奶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2010年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的生鲜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5%。

近几年,奶牛养殖规模化比重迅速提高。截至2010年末,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场(小区)共有11142个,占到了28.4%,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13503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

奶牛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乳制品的加工生产。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量2159万吨,比2006年增长48%;据对36个大中城市调查,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277元,比2006年增长40%。

在奶业国际贸易方面,2010年全年进口干乳制品72.82万吨,进口液态乳1.71万吨,进口总额19.70亿元,奶粉和乳清为乳制品主要进口产品,二者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2%。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新西兰、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四者合计占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90%以上。

2010年中国乳制品出口总量为3.4万吨,出口金额0.4亿美元。下面,我介绍中国乳品企业的情况。

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有643家,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共有22万人从事乳品加工生产销售。

2010年乳品行业销售额达到1717.5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89亿元。

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主要有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西安银桥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是2006年至2010年中国乳制品企业经营情况。目前各乳品企业普遍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各企业把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盈利及经

济效益水平总体良好。目前从主要企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来看,大企业盈利状况较好,伊利、蒙牛、三元等企业的销售收入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

下面我介绍中国政府对奶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为切实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法规、标准和扶持政策。2008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这是中国关于乳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部法规,对中国奶业进入法制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等。

为了促进奶业生产,提高奶业生产水平,中国政府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对使用优质奶牛冷冻精液的奶牛养殖户给予补贴,促进奶农使用优质奶牛冷冻精液的积极性,加速奶牛品种改良,改善牛群质量。

2008年中国政府启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补贴项目,逐步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从2009年起,中央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对奶牛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

2010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奶牛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奶业发展态势向好,奶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同时,这也为中国奶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简要介绍中国奶业协会的国际交流。

中国奶业协会是全国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以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社会团体,目前有会员593家。

这是中国奶业协会的主要领导。

中国奶业协会不断加强奶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行业发展空间。2004年,中国奶业协会加入世界荷斯坦联盟,为加强中国与国际奶牛繁育技术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通道。

自2003年以来,中国奶业协会已经举办了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目前参展国家已达到二十多个,为国内外奶业相关企业提供了宣传、展示、合作和贸易的平台。明年6月份在河南郑州将举办第十届展览会,欢迎各位朋友来参加。

为了推进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国奶业协会相继召开中法、中新、中美、中荷、中澳奶业研讨会,使中国奶业企业了解国际奶业发展趋势,也让国外同行认识中国奶业。

这是今年5月在合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以及往年召开的国际研讨会的实况影像。

目前,中国奶业协会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奶业协会、企业建立了联系,我们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瑞

典、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进行奶业实地考察,以加强与国外同仁的沟通、学习与交流。

今年7月,由我率领的中国奶业代表团赴巴西、阿根廷进行了访问考察,与阿根廷中小规模奶业公司协会、牛奶生产商合作委员会和乳业中心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协议的签署建立起中阿奶业协会之间经常性的联系机制。

通过与其他国家在奶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了中国奶业融入世界奶业的步伐,促进了中国奶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在中国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大力扶持下,中国奶业发展环境良好,中国奶业有着巨大潜力和商机。目前,中国和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及贸易关系,但和中东欧国家的往来较少,希望借此论坛契机,加强今后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预祝此次经贸合作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在中国健康、愉快!谢谢主席!谢谢大家!

2011年9月22日

第五篇:呼图壁县奶业发展情况

呼图壁县奶业发展情况

奶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我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奶业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逐步成为全疆重要的奶牛养殖大县。尤其是2001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天山北坡经济带现代畜牧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把增收面最广、增收效益最明显、最具发展潜力的奶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为方向,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产业规模、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先后被授予“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奶牛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自治区畜牧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牛奶生产百强县、全国奶业加工创业基地”等称号。2010年,全县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将达到5.01万头,牛奶产量达到16.8万吨,建成千头牛场10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45个,机械化挤奶厅15个,托牛所4个。奶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

一、以政策扶持为引导,推动奶业快速发展

我县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始终把奶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来抓,确定了“至2012年前进入全国30强奶业基地县行列”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以农区和城郊为重点,辐射带动了全县奶业发展”的思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呼图壁县奶牛业的实施意见》、《呼图壁县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持奶业及畜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农户重点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性控冻精推广和挤奶厅、托牛所建设,对新

建的奶牛养殖小区县财政每个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新建标准化挤奶厅每个补助10万元,对规范化建设运行的托牛所每个补助10万元,对企业、农户规模化发展奶牛产业的进行贴息补助,并向奶牛养殖户划拨饲草料地和养殖用地。同时,大力协调县农信联社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采取5-10户农牧民联保信用贷款、担保贷、抵押贷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农牧民奶牛品种改良和购进优质高产奶牛资金不足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在挤奶机械购置、患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强制扑杀、奶牛保险等方面给予补贴和支持,广大奶农发展奶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奶业的快速发展。

二、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为加快提升奶业发展,我县将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转变奶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平台,大力实施“退户进区”战略,在发动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通过政策扶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措施,引导奶牛养殖大户积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进入小区发展规模养殖;积极配套标准化挤奶站,大力推行机械化挤奶,推行“公司+小区+农户”、“小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小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及托牛所等多种经营模式,全县建立标准化机械挤奶厅15个,逐步使用标准化机械集中挤奶,争取2至3年时间内全部退出散户养殖。同时,围绕养殖小区组建奶牛专业合作社,引到合作社开展“双托、双赢”模式,实行“六统一”饲养模式。目前,全县奶牛养殖主要以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场)、挤奶厅、托牛所(合作社)与集中地区散养户并存,逐步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主导

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以品种改良为抓手,加快建设高产奶牛核心群

我县早在八十年代就发展奶牛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和奶牛品质优良。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与呼图壁种牛场的融合发展,着重在奶源基地建设、项目争取上增强合作,按照“政府推动、政策倾斜、技术支撑、资金扶持、布局合理、市场运作”的原则,认真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广优质冻精冷配、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强化服务承诺、冻精统管等措施,建立技术服务监督和制约机制,每年购进国家优质良补冻精3万枚以上,性控冻精3000枚以上,促进了优质奶牛的自繁自育,母犊率达到95.5以上,每头奶牛产奶量可实现年递增20%左右,全群增长幅度在32%左右,全县奶牛年自然增长5000头。在实施过程中,规范了冷配技术服务人员的行业服务行为,率先在全州实行了冷配签单制、诊疗处方制、收费票据制、服务承诺制和违规处罚制,全县46名品种改良员实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大力推行了“优质优价、明码标价、畜主自选、服务包干、收入分配”的冷配服务机制,兴建了6个乡镇动物医院+品种改良站,建立牛冷配改良站51个,每年完成牛冷配2万头以上,奶牛良种率达到90%以上,逐步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奶牛基础群体,建立了稳固的奶源基地。通过改良,奶牛种群结构日益合理,奶牛单产水平在7000公斤左右,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00-500公斤,繁殖率达到84.1%,犊牛成活率98%以上。

四、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提升奶业加工转化能力

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奶业产业化的主要任务,通过争取上级技改项目、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招商引资

和资产重组等途径,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奶业龙头企业,2002年成功引进江苏维维集团,建成加工鲜奶300吨的乳品生产线和2个千头牛场,引进和发展了迪兰德、绿鹰、大绿洲等企业在我县投资建设奶牛养殖场,辐射带动了一批奶牛养殖户发展奶牛业,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奶业生产向规模化、高效化迈进。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进厂驻企”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资金、技术、用工等问题,引导西域春、维维乳业开展技术改造,延伸奶业产业链,两家企业日处理鲜奶均达到300吨以上。呼图壁种牛场借鉴以色列先进奶业发展模式,引进奶牛管理技术和设备,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产奶牛示范养殖场,高产奶牛存栏超过10000头,酸奶产品已占新疆酸奶市场近50%的份额,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示范养殖场,为加快创建全国奶业30强基地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以疫病防控为保障,确保奶业安全发展

我县始终坚持“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双轨机制,实行动物防疫畜牧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切实抓好奶牛每年2次“五号病”集中免疫工作,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到100%,免疫证和免疫耳标的持证率达到100%,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抓好奶牛的常规防疫、月月补免和奶牛的两病监测,对监测合格的奶牛发放健康证。全面加强防疫监督执法工作,切实做到“以监促检、以检促防、防检结合”。加强奶牛的流通管理,实现奶牛数据微机化管理,逐步规范和完善了奶牛动态化档案。大力推进奶业标准化生产,实行奶牛养殖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强鲜奶收购的监管,大力推行鲜奶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在奶站使用乳成份快速分析仪进

行现场检测鲜奶,增加了鲜奶收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积极开展奶站治理整顿,全县13家生鲜乳收购站均具备生鲜乳收购经营许可,确保了奶业市场安全运行。

通过多年的努力,呼图壁县奶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县共建千头奶牛养殖场10个,奶牛养殖小区45个,良种及改良乳牛存栏达6.39万头,奶牛养殖专业户达到2698户,荷斯坦奶牛存栏量达5.01万头,形成了以奶业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生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建立大型乳品加工企业2家,日加工能力达到750吨,占全州日加工鲜奶能力的50%,农牧民来自奶业的纯收入达到1108元。

今后,我县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我县奶业发展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奶牛养殖场(区)、挤奶厅、托牛所(合作社)建设和规范化运作,加快转变奶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提升奶业加工转化能力,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创建为全国30强奶业基地县。2015年,全县建成千头奶牛场20个,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场30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60个,建成标准化机械挤奶厅40个,规范运作托牛所/合作社25个,高产优质奶牛存栏达到8万头,奶产量达到32万吨,西域春、维维乳制品占据乌昌市场的60%以上,农牧民来自奶业的纯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率先建立全疆最大的优质荷斯坦奶牛生产基地。

下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日期: 2005年10月22日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以至于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也是节粮、高效、行业关连度高的产业。奶业持续健康发......

    新疆奶业的发展研究

    关于“新疆奶业的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潘菲菲摘要: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但是其奶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一大牧区内蒙古。除客观条件外,乳牛品质差、单产低、产品结构不具竞争......

    洛阳奶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自然环境资源丰富 洛阳市位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20℃,年平日照数2194~2493h,日照率56%,年太阳辐射总量474.6~525。0kJ/cm²,有效辐射247......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 西部乳业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 王丁棉) 前言:纵观几年来的中国农业发展,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产业,莫......

    朔州奶业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朔州奶业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朔州奶业发展,全面客观地评价了朔州奶业发展现状,描述了朔州奶业作为城郊型奶业在竞争中形成的市场优势、资源......

    2011年吴起县奶业发展调查报告

    吴起县奶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按照市畜牧站关于全市奶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为了正确认识我县奶业现状,冷静地查找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探讨今后奶业发展的对策,吴起县......

    中国奶业规模化发展制约因素

    近10年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资源、资金等因素影响,我国奶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第二,资金匮乏。目前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的投入大约在2万元以上,对动辄上千头......

    奶业产业发展规划

    关于红梅乳业推广途径的策划书 一、产品简述 1、本产业的简单描述: 创立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推广常州本地奶,不是跟以前的超市经销一条路,突破固有模式,以杯奶外加面包点心这一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