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9-05-15 04:5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袁宏珍

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加强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健全舆情工作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之举。

一、深化认识,明确重要性。舆情信息是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维护稳定的“预警器”、“减压阀”和“晴雨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关乎全局、意义重大。

第一,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反复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要防止脱离群众;只有解决了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重大课题,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视和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探访了解民情民意、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以神圣的使命感、更加负责的态度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好信息沟通的桥梁。

1第二,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当前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滞后于社会格局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呈多发高发态势,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不少地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安全隐患呈现日益增多之势,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舆情信息工作,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关注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深层次矛盾,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中高平均数下掩盖着的不平衡状态,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不断提高统揽全局、谋划长远、协调各方、见微知著的能力,确保居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这是加强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网”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舆情信息是社会动态的直观反映,是社情民意的交汇聚集,是热点问题的分析把握,是独特的社会政治资源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对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好舆情信息中心的作用,依托新兴媒体,重视加强舆情调研分析,建立舆情反馈机制,敏锐把握社会思想舆论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服务,增强主动性。充分发挥舆情信息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的重要作用,提升舆情信工作的整体水平。一要积极服务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制高点”,舆情信息工作只有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发挥最大效益,提升整体工作水平。要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坚持顾全大局、服务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方针,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先进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积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氛围、凝聚人心、汇集人气。二要主动服务决策。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准确全面地把握舆情。要善于突出发展、服务全局、心为帅谋,把舆情信息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主动关注广大干群的思想动态,积极探索重大决策部署引起的社会舆情反映,进而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努力做到为科学决策服务。同时,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使舆情信息成为领导决策“用得上、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三要切实服务群众。舆情信息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真实反映人们的思想状况,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要转变工作作风,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去,摸情况、看现实、听真相、抓特色、找问题、析本质,实情实报,实话实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和

社会生活的变化。要充分利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服务基层的工作平台,把群众需求和领导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收集上报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前瞻性的问题,时刻不忘群众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把握规律,提高针对性。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全局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和技术性要求很强。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其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一要突出重点。把握中宣部和省委、市委宣传部全年舆情信息需求要点,结合地方实际,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和工作重心,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确保信息报得实、报得快、报得准。既要做好重点新闻发布,介绍重点工作,推介重大活动,阐明重大主张,报道重大事件等,又要跟踪本部门、单位密切相关的重要舆情以及网民的各类投诉、意见和建议。既要正面宣传亮点,构建良好形象,解答疑问,澄清事实,还要注重收集舆情,疏导情绪,引导舆论。

二要关注热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反映了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利益诉求,是舆情信息的重要集结点。舆情信息工作要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就业问题、公共安全和生产事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执法问题和社会治安、民族和宗教问题等的看法和态度,及时研究分析,加大收集报送力度,使舆情信息工作成为知民意、晓民情,察民心、解民忧的重要途径,为党委、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要充分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正确引导网络热点,积极应对网络监督,搭建居民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新通道。要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加强舆情调研,摸清群众思想状态,提出疏导情绪、引导舆论、活血化淤的对策预案。

三要抓住特点。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很少,重在实践,贵在创新。要以创新精神抓落实,以创新精神出举措,以创新精神求突破。要牢牢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抓住公共舆论具有可控制性和可引导性的特点,保持信息的公开畅通,发挥好“舆论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设置好相关话题或议题,吸引终端上的个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四、强化落实,突出实效性。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确保舆情信息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管理、协调、指导职能,特别注意加强分类指导。各单位要把舆情信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过问,重要事项要进行提前研究;分管领导要认真把关,确保质量。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要把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的同志安排到舆情信息工作岗位,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舆情信息工作队伍。二要构建网络。要加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联系,努力形

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要把网络触角伸向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伸向新兴群体、新兴组织、新兴媒体等社会群体,伸向矛盾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要适应新的需要,综合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QQ群等各种数字化手段,构建灵敏高效、反映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舆情信息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三要完善机制。把加强舆情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建立完善舆情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流转会办制度、定期研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舆情信息工作的完整性、规范性、严谨性,使舆情信息成为掌握工作动态、了解工作情况、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平台。要切实强化舆情信息工作的督促考评,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运行落实机制,推动舆情信息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决策。

第二篇:创新人口工作促进社会管理

创新人口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

时间:2011-08-11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37

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人口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兼顾民生改善、社会建设和人口素质提升,有力推动了无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建设。

一、创新工作体制,构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

体制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动力之源。自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决定》以来,全市积极构建“市规划指导、区协调监督、街道(镇)组织落实、社区(村)综合服务”的人口工作新体制。各级均成立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人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区级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口计生部门,街道(镇)级设在社会事业办公室。市人口计生委认真履行“人口综合信息管理、人口规划和政策研究、人口工作综合协调”等新职能,积极发挥规划指导作用。各区设立了人口服务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受理基层群众咨询、投诉,加强工作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防治关口前移。街道(镇)逐步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事业统筹管理。社区(村)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同等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全市人口工作初步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注重人的数量和行为管理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二是由传统分散管理向综合管理服务转变;三是由条块分割、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四是由政府统揽向社区化、社会化、规范化转变。

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掌握实有人口信息是做好人口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市信息办牵头协调下,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外包”的原则,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起纵向连接各市(县)区、街道(镇)和社区(村),横向连通各相关部门,具有“一库五平台”功能的全市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无锡市人口综合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办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安全高效的人口信息管理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目前,该系统已汇集全市700多万人口个案信息,初步实现对全市人口信息的全面掌握、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市人口计生委每月编制《无锡人口动态》,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人口综合信息;每年对全市人口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动态跟踪和分析预测,发布人口发展报告;同时,利用人口信息资源,深入开展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得到市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肯定、重视,有力促进了全市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

三、完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整合“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等流动人口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全市建立了“一证二合同三承诺”新机制,以加强居住证件管理为抓手,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房屋出租人和用工单位的社会责任,推动人口服务管理向社会化、社区化、均等化转变。目前,我市已颁布实施《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劳动用工登记备案暂行办法》、《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通过“一证二合同三承诺”环环相扣,实现“以房业办证、以证服务、责任共担、协调运作”。同时,探索在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建立服务中心(站、室),打造了一批以滨湖区“新城青年公寓”为代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示范点。全市流动人口居住证件的办证率累计达95%以上,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9.25%,出租房屋信息登

记率达98%以上。流动人口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等方面能够享有与户籍人口基本同等的公共服务。

四、强化社区功能,健全基层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加强社区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地在民政部门指导下,加快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人财投入,发挥社区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全面推进社区事务工作站建设。按照“上面多条线,社区一个站”的要求,全面梳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社区设立的机构和具体事务,对人员、场地和职能进行全面整合,设立相关综合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积极推进人口服务管理的社区化社会化。将现有的各居民社区、工业园区、企业片区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配套生活区全部纳入社区服务管理范畴,实现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社区化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有关社会中介机构、出租屋业主、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三是多渠道保障基层工作经费。加快公共财政向基层社区的覆盖。对经审查批准由上级党政部门转入社区办理的事务,按“费随事转”、“购买服务”的原则确保相应的配套工作经费。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事务工作站46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86个,88.4%的社区(村)已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健全“分片包干”、“AB角”、“错时工作”等工作制度,社区事务工作站积极为居民和辖区单位提供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服务。在人口计生部门指导下,各地积极开展创建全市人口综合服务示范社区活动,已有3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创建标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五、激发社会活力,实施提升人口素质工程

提升人口素质是激发社会活力、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无锡市人口素质的若干意见》、《无锡市提升人口素质行动计划(2007 年-2010 年)》,大力实施提升人口素质工程。至2010年年底,行动计划确定的43项目标任务,42项圆满完成(占97.7%)。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6‰,市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位列全省第一。学前教育规范健康发展、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有效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技能人才初、中、高技能等级结构比例从“十五”末的33∶55∶12优化到26∶44∶30。学习型组织占社区内各类组织的比例达50%以上,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5年。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率达98.5%,所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免费向市民开放。建立了占总人口9.5%的志愿者队伍,市民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及市民文明公约知晓率达96%。人才培养、开发和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08万人,高层次人才近8万人,人才技能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历次会议都将其列为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创新社会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紧迫,其主要原因于,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巨大变革,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已经引入了社区等现代管理模式,但随着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接受单一式服务转向就业、就学、就医等全方位的需求,旧有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因应时势,切合民意,推陈出新,创新管理模式,势必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轻则引起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重则引发社会动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服务好,维护好,管理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提升基层服务意识。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各层次的关系,调动各层次结构中各要素的积极能动作用,而其中党员干部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台戏”,我们应当着力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着力于维护好,服务好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的民情联络优势,切实做好就业、医疗、就学等民生服务工作,打好服务人民这场长期的攻坚战。

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于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政府机构、社区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都应该融入到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机制中,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区要发扬纽带联系,建立起涉及民生保障,社会调解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例如完善大调解机制,实行社警民联防机制,既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又能更好的切合民意需求,化解基层矛盾,防控结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于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居民个人、各企事业单位有序参与管理。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一些土办法、土点子,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应当大胆采用;对于民众的正当要求,要认真加以对待,并经过民主程序分析研判,让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牢牢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安建设、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就业就学等领域加强协作,夯实管理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应当积极参与并切实行动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助力。

第四篇:舆情工作信息

为保障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换届的顺利进行,及时应对突发的舆情事件,我市加强对舆情的网格化管理。

一是设立的了专职的舆情监测工作组。与宣传和网络管理部门及新闻媒体的紧密联系,具体负责,专人监测,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特别是一些网站,贴吧,重点微博等内容有关涉组涉干,换届,腐败等负面舆情,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

二是落实日报制度。建立了换届选举工作信息反馈常态机制,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严格执行“两表三报告”制度,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绝不漏报,迟报,瞒报监测到的重大负面舆情,以确保换届舆情工作不出纰漏。

三是坚持网上回应与线下处置相结合,对换届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防止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蔓延。一是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建设。成立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二是强化网络舆情队伍管理。配备专职网络舆情监测员、舆情分析员,加强与网络媒体沟通,确保舆情应对及时高效。三是强化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针对网络舆情的初现期、缓冲期、炒作期、高潮期和消退期,加大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力度。四是强化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弄清网络舆情发生、传播、访问、关注度等情况,弄清诉求者的意图,分析预测舆情发展趋势,提出应对之策。五是强化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建设。针对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成为网络舆论热点的特点,坚持慎重应对、大胆面对的原则,及时分析、研判、调查舆情起因及事实真相,并与相关媒体沟通,准确发布信息,防止事态扩大。(丁丙军谷丽娜)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天下事“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发展之基,是利事之本,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和”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人们对成功最好的注解。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如今高山镇就打造出了“以和谐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境界。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地处豫西山区和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境内多是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既无交通区位优势,又无矿产资源优势,天气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发展上可以说是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但是提起高山镇,尤其是高山阀门,那却是远近闻名。

2005年,高山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排名在第33位; 2007年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已前进到第12位;2009年,高山镇继续名列前茅,居第18位。单从数据分析,高山镇的五年来的发展有进步也有倒退,但是要知道2003年高山镇在郑州市的综合实力排名却是第76位。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高山镇可以说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曾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阀门之乡”、“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阀门重点产业集群区”、“河南省先进文化乡镇”、“河南省文明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最佳宜居乡镇”、“中州名镇”、“郑州市生 态镇”和“国家卫生镇”等。2010年,全镇共完成生产总值29.6亿元,财政收入4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70元。与五年前相比,生产总值增长了107.8%,财政收入增长了10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4.9%。

但是,老百姓关心的不只是GDP和财政收入等这些数据,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改善了没有、保障到位了没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民意。五年来,高山镇就是顺应民心、立足民意,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抓经济上,为企业和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抓发展上,始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稳定是基,平安是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这就要求在社会管理上必须要有所作为。在这方面,高山镇把加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民计民生等问题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一)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信访稳控协调机制,把矛盾解决 在萌芽状态。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因此,在社会矛盾凸显期,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高山镇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群众信访接待站、社情民意互动平台、走访慰问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以及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成了集综治、信访、司法、社会法庭为一体的综治服务楼,组建了社会法庭,构建起“大信访、大调处、大综治、大稳定”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高山镇从2004年至今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集体上访事件,连年被郑州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高山”建设。

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高山镇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一旦发现警情,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臵得快。同时,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对涉及危害群众安全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等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作用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建立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至关重要。高山镇从2007年开始,成立了高山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了村级的收支审批程序。并且每月按照规定,把需要公示的账目拿到各村进行张贴公示,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在村级重大事项处理中,高山镇每个村都建立起了“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委会—联户代表大会—监委会”的组织架构,在处理村重大事项中均能够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做到了干群之间“有争议、大家议,力争把事情解决好”,这样干群之间关系融洽,氛围和谐,维护了一方稳定。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善民生,把基层基础工作打牢做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工作必须以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体现在民生上,体现在办实事上。高山镇近年来围绕民生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总体框架建设和道路的绿化、亮化建设,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和村组通;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卫生镇,实施“合村并城”工程,对到镇区购房的群众给予每平方米40元到100元的购房补贴;三是保障群众生活,制定了老龄津贴制度,为全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20元到100元的老龄津贴,对全镇所有公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参合费补助50%;四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新建镇中心幼儿园,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公办教育范畴;五是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先进的文化,弘扬传统的美德,不断提升群众“知美、爱美、求美”的良好夙愿。同时,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群众文艺表演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经济是轴,发展是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创建和谐社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发展经济是一切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动力。没有雄厚的财力,谈什么发展都是空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民生投入需要资金,创建和谐社会也需要资金,如果说平安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那么经济发展则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高山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倡导群众艰苦创业,投资兴办起一批阀门产业,成为我市乡镇企业起步最早的乡镇之一。30多年来,该镇的阀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阀门之乡。但是,没有任何发展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企业改制后,有很多阀门企业纷纷倒闭,而高山镇却顶住压力,没有让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很多村的集体企业在精细管理下红火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此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原有的传统产业市场逐渐缩小,经济增长也步履维艰,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加使经济雪上加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如何转变,如何调整,才能摆脱困境,走出泥淖。高山镇选择了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该镇提出了建设“三园三区”的规划,即“三个工业园区和三个集中居住区”,“三个园区”指高山阀门工业园区、庙沟碳素工业园区和竹川综合工业园区。“三个居住区”指“一个镇区和竹川、穆沟两个中心社区”,为发展经济找到了突破口。一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修路、引水、架电,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服务上方便,使他们在发展上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园区填充能力,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本土成熟企业内外部联合扩大生产,引进资金做大做强,同时充分利用停产企业的场地、执照、环保手续引进外地资金进行规模建设启动生产。三是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园区产业相近或相关的配套产业,抱团发展。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高山镇经济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加,为发展民生事业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作风为实,干事为先,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跨越发展,打造幸福高山

高山镇过去的发展有过成功,有过曲折,也有过教训,但是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一群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领导班子,有一张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的宏伟蓝图。正是这样的前提,高山镇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从幕后走到前排,从落后走到先进,从贫穷走到富裕,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同志到高山镇进行调研,最后说了一句话就是“为什么高山镇不是荥阳市乡镇中最富裕的乡镇,但是对民生的投入确是最多的”。这体现了什么,体现了高山镇党委政府以民 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为民方能安民、安民方能发展、发展方能为民。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新一届党委班子换届的一年。郑州市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概念,荥阳市也提出了“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的战略目标,机遇摆在面前,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把握方向就能顺势而为。

未来的发展,高山镇的蓝图已经绘就,按照“统筹镇村、合村并城,推进城镇化;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镇富民工程、合村并城安居工程、靓丽文化名片工程、社会保障慈善爱心工程”,坚持科学发展与创新转型相互促动,坚持协调发展与统筹兼顾互为依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着力推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打造幸福高山。这就要求全镇干群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务实作风,踏实肯干,一步步按照蓝图绘就的目标逐步实现。

(一)作风为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上,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实,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多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和人民的期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就能够以扎实的作风履行好自身职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干事为先,口号喊的再高,不干什么都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一要充满激情,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凝心聚力干事业,尽心尽责谋发展。二要提高能力,主要是提高决策的能力、推进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要力戒不思进取、“做太平官”的思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干部要带头干事。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身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一方面要率先垂范,以实事做出示范,为群众做出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亲历亲为,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立言立行立功。

高山镇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我们相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高山镇的发展必将在宏伟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载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阳: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德阳: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试点一年,德阳已从社区破题,走上了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之路。 德阳,辖6个县(市、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距省会成都41公里,幅......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1

    (一)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刻不容缓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政府面前。创新社会管理,关系我国经......

    创新人大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当前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我们人大工作的主题。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人大工作,关键在于......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XX单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

    舆情信息工作辅导

    舆情信息工作辅导 (2010-09-10 16:24:03) 一、基础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1、什么是舆情? 简单的解释就是民众的意愿,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

    舆情信息工作资料

    舆情信息工作资料二、网络(基层)舆情的写法(一)网络(基层)舆情的收集途径网络(基层)舆情收集的主要途径是新闻网站、评论网站、新闻跟帖、博客、微博、网上访谈等。(二)网络(基层)舆情报......

    舆情信息工作通知

    中共大宁县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舆情信息直报点和舆情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各乡(镇)、居委会、县直各单位、各中小学校:为贯彻落实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宣传部长会......

    浅议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模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人社部门创新社会管理,要做好“四新”工作。 一、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