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舆情引导工作规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社会舆论是指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社会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这种态度、意见、要求、情绪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体,通过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社会多数人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在不同的阶段,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果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普遍关注并且逐步形成较为一致的评价或者观点,就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从而产生较强的影响力。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社会舆论信息,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的各种倾向性言论、观点、意见和情绪等的总和。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2亿人,突破了4亿人大关,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互联网由于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开放性强的鲜明特点,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表达心声、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而工商机关肩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重任,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百姓日常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上网设施的日渐改善,网民数量不断增多,互联网中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评论、意见及建议也迅速增多。显然,工商机关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工作,并积极主动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坚持执法为民、积极履行职责、树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
网络舆情既具有一般社会舆论的共同属性,也具有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
网络舆情既然属于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便具有一般社会舆论的共同属性。比如,它以某个涉及人们共同利益的问题或事件为讨论对象,有大量的公民对这个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并且形成一种具有共同倾向性的意见,这种共同意见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跨时空、开放性特点,网络舆情在传播方式及舆论主体等方面与社会舆论有所不同。社会舆论往往通过人们的街谈巷议、口传心授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并以一定的意见、情绪、态度甚至行动倾向表现出来。而网络舆情的产生、形成并发挥作用是通过互联网,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中的新闻跟帖、论坛跟帖、博客、播客以及QQ等即时通信工具、搜索聚合等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网络舆情主体的网民只是社会人群的一部分,网络舆情只是反映了以网民为主的某些社会群体的意愿。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不宜简单地将网络舆情直接等同于社会整体的意见与情绪。与传统的社会舆论相比,网络舆情还具有直接、突发、互动以及内容丰富等特点。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社会公众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讨论时事的便利,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使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这样,民众发表意见的渠道就更加通畅,往往在一个事件发生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后,就会有相关的意见和情绪等在互联网中发表和表现出来,从而使网络舆情能够直接表达民意并发挥作用。
在突发性方面,传统的社会舆论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和准备才能形成,因为街谈巷议等形式的局限,从事件信息传播、公众关注并参与讨论,一直到社会舆论的形成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十天的时间。而网络舆情的形成则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出现加上大量情绪化的意见表达,在当事人不经意间,就可能迅速成为激发网络人群共同关注甚至共同谴责的导火索,使当事人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成为众矢之的。
一般来说,网上舆情的讨论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选择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任何人都有选择主题、话题和选择写什么、怎么写的自由,而网民又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因此,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随时成为网络舆情焦点,而且各种各样的文化诉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标准都可以充分体现。在互联网中,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这就使网络舆情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互联网中,只要某一问题或事件被报道或者被发现,就会引发大量网民自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并且很容易在众多网民之间形成互动,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使讨论更广泛、更深入。
当然,网络舆情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许多网民受素质、学识方面的限制,或者受现实生活压力的影响,在发表意见时,容易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很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如果不加以及时引导,可能引发更多情绪化的议论甚至形成有害的社会舆论。
工商机关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的现状
从工商机关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看,还存在不足,需要认真研究相关问题。
1.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及日常监测机制。
目前,各地工商机关还只是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难以形成日常性收集能力和持续性跟踪能力,往往只能依靠个人的感觉、经验等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判断是否出现与工商行政管理相关的网络舆情热点问题,使网络舆情监测面较窄,反应速度较慢。当特定事件发生后,难以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地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准确信息,给科学决策以及应急处置造成困难。
2.缺乏全面、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
网络舆情分析是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出一种趋向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网络舆情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平时打好基础。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工商机关在网络舆情分析方面还存在随意性强、方法不科学、缺乏系统性等不足,难以及时提交准确、严谨的分析报告。
3.缺乏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及日常监测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工作,都是为了让工商机关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掌握主动,让网民的意见、情绪等朝着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但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工商机关还普遍缺乏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工商机关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深入研究网络舆情课题,力争在营造良好执法环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面掌握主动
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情况。由于网络舆情课题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关于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处置、引导等,人们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但着眼于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商机关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舆情研究,在营造良好执法环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争取主动。
1.设立专门岗位和人员,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信息收集及引导工作。
如果条件允许,工商机关应当设立专门岗位,配备有专业素质的人员,负责对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信息收集工作。在网络舆情分析方面,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成立领导小组,由相关内设机构分别派代表参加监测组、调查组、信息反馈组,具体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工作,并及时向本机关领导提交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当出现某种特殊情况,需要针对某一阶段的网络舆情实施引导时,应当由本机关领导进行集体研究决策,确定引导原则及实施方案。
2.实行分层管理,建立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和日常监测机制。
如今,互联网中已经按地域或者行业的不同细化出了不同的网民群体,形成大量的城市论坛、社区论坛、行业论坛等。网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行政区域或者爱好等,选择不同的论坛登载信息、发表意见。这样,各级工商机关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和日常监测方面实行分层管理,分别针对本机关辖区情况开展工作。应当根据网络论坛或者网站的活跃程度、网民参与程度等,将网络论坛或者网站划分为不同的日常监测等级,确保对重点网络论坛或者网站实施重点监测。
工商机关应努力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及预警工作,切实做到反应迅速,方法科学
工商机关应努力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信息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论坛和重点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自动筛选、过滤,缩短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时间,切实做到反应迅速,方法科学。在加强网络舆情分析方面,设立网络舆情评论员是一个好办法。应对评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熟悉网络知识,掌握统计学、心理学、新闻学以及危机公关方面的知识。评论员主要负责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分析,预判其中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确定网络舆情级别和重要程度,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判断。对一些影响面
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的网络舆情信息,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证第一时间获知事态信息。相关分析报告应当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对重要的网络舆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建立网络舆情应急预警系统方面,应当将网络舆情管理纳入工商机关的应急处置方案。可以根据网络舆情的性质、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等方面的不同,将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为特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实行红、黄、橙、蓝的“四色预警”,并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
应当加强与上级机关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当网上出现重大舆论动向时,应及时向上级机关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报送和反馈有关信息。当然,为了从根本上使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工商、理解工商、支持工商,工商机关应当在平时练好基本功,包括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突出抓好红盾网站建设,努力把红盾网站建设成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示工商机关工作成绩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客观表达诉求,理性消费维权
第二篇:浦口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流程规范
浦口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流程规范
为进一步健全全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网络,规范以各单位为责任主体的工作体系,形成科学引导处置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现制定浦口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流程规范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区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及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干部队伍建设中引发的负面网络公共事件的引导处置应对工作。
二、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体系,各单位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主体,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
2、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遵循“黄金四小时”原则,积极开展舆情研判及分级响应处置,应做到敏锐判断、应对科学、反馈真实、处置有力。
3、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长效化、常态化机制,做到舆情处置领导机制健全、专人落实、责任明晰、节点明确、流程规范、队伍健全。
4、积极联动参与全区重大网络舆情处置,形成全区“一盘棋”,提升重大网络负面事件应急处置效能。
5、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把握社会关注热点,主动设置网民感兴趣的议题、话题,挖掘反映浦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新风等真、善、美的社会典型,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三、规范程序
1、全面监测。各部门、镇街为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测责任主体,应设专人负责全天常态化搜索、监测涉及本单位的网络舆情动态,每日16:30汇总前晚及当日网络舆情监测处置情况,并以表格形式上报至宣传部备案(周末、节假日顺延至上班后第一个工作日)。
2、快速响应。发现网络舆情后,责任单位应按流程规范,以舆情通报形式报告至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分管领导(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相关领导签署办理意见,迅速组织事件调查,核实网贴反映情况。
3、积极应对。发现舆情后,责任单位应综合采取多种应对措施,降低网贴热度,控制舆论导向。组织舆情引导员队伍进行持续正面舆论引导,为后续发布做好准备。对网民诉求合理,确属职责范围内的,应迅速以网络发言人名义初步回应,告知已开展核实,等待后续办理情况回复;对于反映情况不属实的,及时作出澄清,以免不实言论误导舆论走向。
4、及时上报。在积极应对舆情同时,责任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真实情况及处置措施汇总拟定为正面书面答复,并附情况说明报宣传部把关、备案;如有事件最新进展,应及时动态上报。
5、发布回应。明确初步调查结果后,应立即统一以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对事件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网络回复发布,注意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并根据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及网贴热度进行滚动回复,应做到尽早、持续、准确、反复发布。
6、后续跟踪。组织网络舆情引导员针对回复开展正面引导,持续关注网络舆情发展情况;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应尽可能予以解决;开展线下处置,做好有关发帖人工作,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确保网络舆情不复发。
7、支持响应。根据分级响应,对涉及敏感问题,研判对本单位及全区形象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网络舆情,应于发现后15分钟内上报至宣传部,并初步判断事件有无及真实性,上报信息应做到真实、准确、及时,不瞒报、漏报、误报。
四、分级响应
1、一级响应:事关全区用地拆迁、社会稳定、民生举措、干部作风等敏感问题,网上舆论激烈的重特大负面网络舆情、网络突发事件及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
处置流程:
(1)在发现舆情15分钟内通知舆情责任单位网络发言人,初步了解舆情反映情况,提出科学处置建议,通报至区领导,同步开展网络舆论引导。
(2)紧急通知舆情责任单位一把手负责人,由该单位负责事件调查核实,舆情处置具体实施。
(3)落实开展会办,视情况成立区领导牵头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应对方案、统一发布口径。
2、二级响应:涉及具体镇街、部门用地拆迁、社会稳定、民生举措、干部作风等敏感问题,容易引发网络舆论升级,对本单位及全区形象造成很坏负面影响的重大网络舆情。各单位为网络舆情引导处置主体,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
3、三级响应:一般性、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各部门、镇街按照网络舆情引导处置规范程序自行处置,并于当天报宣传部备案。
五、督查督办
出现网络舆情事态复杂,办理难度大,相关单位推进缓慢、推诿等情况,将纳入督查体系督查督办。
第三篇: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
作
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要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及时地了解群众关心的是什么,议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从而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积极支持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正确对待与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当前,各级应当把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作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工作的
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温度计和晴雨表。它源于社会现实,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产生、发展、传播、变化的规律。社会舆情一旦产生,就具有波状扩散的传播特征,具有同类群体,社会舆情工作只有把握、遵循、运用好自身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把握社会舆情,必须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关系,一是主流和支流的关系。社会舆情的主流始终是面对时代的发展潮流、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的根本愿望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流是积极健康、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与此同时,在某些时期、局部地区和部分群众体中,存在一些社会舆情支流。这些支流有的与流行不悖,有的与主流对抗冲突;有的会逐渐融入主流或转化为主流。主流与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二是顺流和逆流。二者矛盾、对抗,顺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逆流回转反复、局部阴挡。三是显流和潜流。已经出现、引人关注的显流容易应对,面已经存在、尚未暴露的潜流却是难以防范。在一定条件下,潜流很可能形成气候,成为显流。四是常流和变流。常流易于预料和把握,变流具有盲目性、杂乱性、冲击性、不可预测性,容易成为热点、难点问题。突发事件是变流的主要产生源。在现实社会中,可以说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社会舆情“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一端是领导者,另一端是人民群众。从信息决策的过程看,领导者是信息的需求方,群众是信息的供给方。从决策的最终目的看,领导者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认识不同,对待和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在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中
就形成了社会舆情市场的供求矛盾。有的时候,一些群众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出发认为是重要的,而领导者从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可能认为并不重要。反之,领导者认为重要,一些群众可能并不关心。因此,如何沟通、协调和解决这个矛盾,是社会舆情的核心任务。
做好社会舆情引导工作,应当用“炒、发、放、冻、化”等策略。“炒”,对于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要竭尽全力炒热、炒火、炒爆。“发”,对于有利于党委和政府中心作、有利于宣传思想重点工作的社会舆情,要千方百计诱发、引发、生发。“放”,对于无关大局的,一时还难以看清和把握的社会舆情,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静观其变。“冻”,对于不昨于唱响主旋律、带有杂间色彩的社会舆情,可采取冷冻措施,逐步消除。“化”,对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出现的有疑惑、有怨言、有情绪的社会舆情,要多做解
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社会舆情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干部群众对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主观反映,有的是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的思想问题,有的是与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实际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不能代替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思想问题。因而,社会舆情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针,两者兼顾,不可偏废,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以解决思想问题带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第四篇: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工作规范
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工作规范
一、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职责
1、维护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秩序;
2、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口头劝导教育;
3、经教育不听从指挥的行人、非机动车请交通警察依法处理;
4、遇有老人、残疾人、儿童以及学生横过马路时,可拦停机动车,引导行人横过马路;
5、向过往的行人、非机动车派发交通安全宣传材料。
二、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类型及处理措施
1、行人、非机动车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的,志愿者应吹哨子提醒其注意,并劝导其在人行道内通过,非机动车骑车人在横过马路时要下车推行。
2、行人、非机动车通过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不遵守信号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志愿者应吹哨子提醒其注意,并打手势要求其等行人绿灯亮时方可通行。
3、机动车临近,行人、非机动车有抢行横过马路的,志愿者发现后要立即吹哨子并打手势,要求其等机动车通过后方可通行。
4、行人翻越中间护栏或中间绿化带横过马路的,若行人还没有翻越的,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打手势制止其行为;若行人已经翻越,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行人,并要求行人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5、行人有倚坐公路上的护栏、在道理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等行为的,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提醒其注意,并制止其交通违法行为。
6、行人在机动车道内招呼出租车的,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提醒其注意,并要求其在人行道上招呼出租车。
7、行人、非机动车应当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内通行,如发现其在机动车道内通行的,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并挥动旗帜指示其要人行道、非机动车内通行。
8、非机动车骑车人不准双手离把,攀附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如发现此类情况,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并制止其交通违法行为。
9、自行车在市区内通行,不准骑车载人,如有发现,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提醒其注意,并要求乘车者立即下车。
10、非机动车不准逆向行驶,如发现,志愿者要立即吹哨子提醒其注意,并指出其交通违法情况,要求其在最近的人行横道线通过马路,在对向非机动车道内通行。
三、其他操作规范
1、志愿者发现有老人、残疾人、儿童或学生横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路段的,志愿者要吹哨子拦停过往车辆,引导他们在人行横道通过,如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要引导其在绿灯亮时快速通过。
2、对于不听从劝导的行人、非机动车骑车人,志愿者应该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其按规定通行,如还不听从劝导的,志愿者可请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3、机动车在右转弯遇有行人在人行横道横过马路时,志愿者要吹哨子拦停机动车辆,待行人通过后,指示机动车通行。
四、有关要求
1、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要着装整洁、得体、大方,佩戴有全市统一标识的学雷锋志愿者帽子和袖标,不可穿着过分前卫的时装或过分夸张的发型、首饰。
2、志愿者维护交通时,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不可随意倚靠或坐卧,不可互相嬉笑打骂、交头接耳、玩手机,不可上岗迟到、早退、态度生硬、表情僵硬以及缺乏生动、消极怠岗。
3、志愿者在劝导行人或非机动车骑车人时,要注意文明用语和服务态度,做到有理有节、文明执勤。
4、志愿者在维护交通的工作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特殊情况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交通警察,请求协助。
5、志愿者在维护交通秩序的过程中既要大胆管理,积极管理,又要增强防范意识,注意保护自己和同行志愿者的人身安全。
第五篇: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妥善应对网络舆情
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妥善应对网络舆情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的成熟使得舆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络传播的巨大威力已经有目共睹,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就成了当务之急。应将工作的中心围绕着“提升处臵能力、迅速化解危机、树立良好形象”这一目标,全面建立完善网络舆情汇集预警、监测应对、反馈沟通三大机制,全力推进网络舆情工作。
一、网络舆情现状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已增至38.3%。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博客用户达3.18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2.1%;微博客用户数近2.5亿人,比2010年暴涨近300%,成为引爆舆论的最重要平台。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市约有网民近百万人。这些网民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正在读书的中学生。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学生上网冲浪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时尚潮流的东西喜欢先试为快。对于手机上网浏览或收发电子邮件等新鲜事物,他们并不陌生。但少年人无忧贪玩的本性使他们的网上活动还主要集中在聊天和玩游戏上。
(二)是目前在读的大学生。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世界遨游,他们从网上获取信息,包括看新闻、使用搜索引擎、下载软件,与朋友交流。
(三)是已经工作有较高收入的网民。这一族群的网民大多是高学历或高收入的事业有成者,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8%,他们的平均年龄约32岁,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精英分子,网络早已成为他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网上浏览新闻、使用搜索引擎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比例都高达70%以上,而其他娱乐类活动如聊天、玩游戏的频率则明显偏低。
(四)是已经工作但学历和收入都较低的网民。年龄在16到25岁者。这类网民在服务行业工作的比例占到1/3,但是他们年轻、有激情、也爱玩,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发短信这些时尚且娱乐性很强的活动使他们长时间地沉迷于网上。
(五)是学历不低、收入中等,多集中在机关、较大企业和科教文卫系统工作的网民。这类网民平均年龄33岁。他们有较为紧张的工作,上网也与工作有较紧密的联系。上网阅读新闻、发电子邮件、聊天为多,也多有登录博客、论坛、上网发帖,阐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这类网民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
总之,这五类网民都体现出以下特点:①总体来说,年轻人占绝大部分;②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参差不齐;③记性好,想象力、创造力丰富;④部分网民喜欢跟风,人云亦云;⑤少部分网民思想偏激,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情绪。⑥对热点事件的参与性比较强。
针对这种形势,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积极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做好舆情工作的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切实提高网络管控能力以及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能使我们更加准确、更加及时、更加全面地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了解民心所向、基层所需、群众所想,进而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决策依据。
如:2011年3月,南京地铁建设砍迁梧桐一事引起了南京市民的集体忧思,包括黄健翔、孟非在内的南京市民或曾在南京生活过的外地名人,或利用微博号召,或为梧桐树绑上绿丝带,发起了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拯救南京梧桐树”运动,媒体新闻又将此事扩大化至全国性关注。针对此事,南京市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民意沟通,3月17日,南京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承诺市政建设“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网民对此处理结果普遍表示满意。
在此次“梧桐让路”事件中,民众和政府取得了双赢。在“麦克风时代”能够把握舆论话语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在 “梧桐让路”事件中南京市政府正是尊重了这一媒体规律。南京市政府利用 媒体、善用媒体、充分听取民意做到了信息沟通的顺畅和政策执行的民意支持,是一个完美的双赢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做好舆情工作的现实意义重大,只有及时的把握网络信息舆情,充分听取民意,积极引导,才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可,使事态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机制,为网络舆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工作机制,有利于驾驭信息网络和掌握舆论主导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就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建立快速发现舆情的机制。一是主动发现重要舆情苗头。在互联网上,尽管各类论坛、各种跟帖等浩如烟海,但网民的从众心理很强,只要我们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紧紧跟随诸如中央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论坛和天涯、凯迪等社区论坛,就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苗头。同时,网络管理人员还应该熟练使用各种搜索工具,开发和使用专门的搜索软件,通过各种敏感词收集舆情信息。二是建立信息收集平台,充分利用网民的力量收集舆情。网络管理部门在管理辖区网站的同时,应该寓管理于服务,主动协调主要网站,为网民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主动了解民情民意,并利用这些平台,收集整理舆情信息,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满足网民的诉求愿望。
2、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一是快速判断并果断决策。对于那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禁止的违反宪法确定 的基本原则等非法信息,一线管理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网管员进行删除,将不良信息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在调查核实的同时,及时报告,并立即启动相关预案,使问题得到果断处臵。二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并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让网民了解事情真相,网民就不会胡乱猜疑。因此,最好的舆论引导,就是及时发布权威的真实信息。三是及时进行舆论引导。网络评论员在了解舆情的同时,采取跟帖、评论等方式,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观点进行正面引导。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应该根据网络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采取各种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采取各种形式,对形成舆论的基本事实、对网民的各种评论进行评论和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