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公关管控”走向舆情引导
从“公关管控”走向舆情引导
——政府应对网络事件的实证剖析与反思
舆情监测 http://www.xiexiebang.com
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的极速增长及对现实社会生活影响的加大,网络媒介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发布、传播的生态,成为政府管理与民众关切互动博弈的平台,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构建网络舆情有效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崭新要求,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苏北F县的调研,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存在的“公关管控”的行为特征与危害,并提出了网络舆情长效引导机制构建的对策。
一、“公关管控”:地方政府应对网络事件的行动策略
F县,位于苏北地区,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利益调整波动较大的转型时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近年来因征地、拆迁等问题在网络上发生过几起有较大影响的“网络事件”。所谓“网络事件”即通过互联网传播互动的有关本地政府形象(尤其指有关负面形象)的事件。包括可引起关注的政府、官员行为,民众维权事件(个体性和群体性)及其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诸如“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千人跪倒市长事件”、“湖南株洲自焚事件”、“杞人忧钴事件”等[1]。鉴于此,该县2010年12月7日成立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配备了81名网评员(含“网管员”),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引导的工作机制。具体处置行为结构图如下:
从F县处置网络事件的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典型的“公关管控”的特征。所谓“公关管控”是指地方政府在面对可产生负面影响的网络事件时,以消除影响、维护形象为目标,以实施强制“管控”为主导策略,以灰色“公关”为主导方法的一种处置方式。具体特征表现在:
1、处理网络事件采取“管控”为主的行为策略。在“压力维稳”的刚性体制约束和地方官员政治锦标赛的压力下,为了尽快消除负面影响,维护自身形象,从本能上把网络作为来自“异己”力量的挑战,无视网络时代对现代政府施政环境与公众诉求的重塑,没有把网络社会管理与应急舆情引导作为社会沟通、管理的一种现代执政方式,而是把网络事件作为现实社会生活的“衍生品”,即现实民众权益诉求行为在网络上的延伸。所谓“不怕通报,就怕网报”,一旦出“负面情况”避之不及,不是下达“封口令”就是摆起“鸿门宴”,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快速消除“事件”的网络痕迹。为此,该县投资几十万元购买了网络舆情24小时监测系统,并从各单位、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网评员队伍,实现对重点新闻网站、论坛、商业门户网站的内容监测。在网络监测到有关事件(主要是群体事件)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封锁信息传播渠道,为解决问题争取宝贵时间。”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对宣传部(外宣办)、经信委(电信局)、公安局、工商局、文广新局关于网络监管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在已经形成新闻突发事件后,该县规定要较好的协调处置后续影响,做到“不推卸,主动协调”。
2、落实“管控”策略的方法则是灰色“公关”。从本意上讲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塑造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2](p121-122)但是在以“管控”为行为策略下的“公关”,则往往呈现为“灰色”公关。即在地方政府处置网络“事件”的具体场域中,一旦网络媒体出现有关本地政府形象(负面)的内容时,地方政府多采取诸如宴请、送礼(包括现金)、施压等方法来实现公关网络媒体,以达到通过屏蔽、删帖等方式来消除网络影响的目的。之所以采取“灰色”公关的方法在于“管控”策略的需要,即“管控”策略的实现事实上是在规避法定的政务信息公开责任,规避媒介和民众对政府行为的新闻监督和舆论监督。由此,必然采取“灰色”而非良性的正常公共关系行为。从F县的调研来看,该县已与中国新闻社(网)、新华社(网)对外发布主渠道,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市网管办、省市委宣传部网络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实践效果来看,截止到目前已经形成网络舆情报告137期,并有25期交办本地相关部门解决。其中,只有一篇关于鱼塘纠纷导致自缢身亡的报道成为该县舆情宣传的热点事件。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政府行为是结构与体制的外化,处于深刻的政治生态背景之中。地方政府网络事件“公关管控”是在行政区行政“代理违背”(往往是对中央和当事民众双重的违背)而民众诉诸网络维权时,迫于压力型体制的刚性约束,通过“信息封锁”对互联网媒介生态形成的政府治理挑战的一种短视回应。
二、学术回顾:有关网络事件的特征及其影响
之所以称地方政府对网络事件的“公关管控”行为策略是一种“短视回应”,在于与传统媒体生态不同,网络条件下事件的发生、发展与影响发生重要的变化。深入认识网络事件的特征与影响是准确评估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的利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的前提。
1、何者会通过网络进入我们的视野?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议题本身的抽象或者具体性、公众对议题的利益相关性及其确定性与否的判断即“导向需求”,共同构成了“媒介关注度”的重要条件。[3](p74-75)唐纳德·肖进而注意到了互联网能改变议程设置模式:“受众也可以把握机会,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方法建立他们自己的一系列议程。”[4]此外,“沉默的螺旋”理论[5](p92)与“媒介建构论”[6](p214-218)同样提示我们在考察网络背景下“社会公共事件”的产生及其影响时,要考虑诸如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和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等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即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何者会成为当下的“社会问题”,并在大众媒介的传播互动中形成社会舆论,取决于该共同体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状况。换言之,构成“舆论”的核心并借由现代大众媒介传播互动形成的“社会公共事件”构成了“政治文明的重要维度,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也是衡量和检验现代社会中公民人格的独立意识和自治水平的重要指标”[7](p270-275)国内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8]、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2011)》[9]等在实证研究方面根据网络舆情排行对年度热点事件作出了梳理。
2、议题如何形成影响?首先在于网络的技术特性对民众形成了“赋权”效应。即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如西方学者在社会运动和集群行为研究中发现媒体在“框架建构”、“资源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10]。而“互联网在信息扩散和动员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11]。但同时研究也发现了互联网在线动员明显高于发生在现实世界中集体行动的动员水平[12]。而且“即使在我们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媒体本身也不足以引发社会运动”,而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以及政治风险[13](p117-122)。
国内研究随着网络社会政治影响实际效用的展开而主要集中在网络民主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治生态等几个面向上。如金太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14],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及其二重建构》[15],史达《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互动机制研究》[16]等。同时,有学者也注意到了网络议题参与过程中的社会动员与集体行动问题。研究了网络事件的特征、类型,并结合近年来的具体的社会公共事件案例,探讨了网络在集体行动中的作用等问题。如高恩新《互联网公共事件的议题建构与共意动员》[17]、李婷玉《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18]等。
3、网络事件对政府治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web2.0赋予用户进行内容的创作(如微博)、编辑和筛选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特别是网民通过对公众日常话题和媒介议程设置的参与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如曼纽尔·卡斯特指出“政治必须架构在以电子为基础的媒体语言上,这个事实对政治过程、政治行动者与政治制度的特性、组织和目标都有深刻影响。”[19](p620)对此,安德鲁·查德威克从互联网政治学的角度作了系统的总结,包括:“去中心化”、“参与”、“社团”、“全球化”、“后工业化””、“理性主义”、“治理”、“自由主义”等[20](p27-46)。理论的研究还得到了国内实证研究的支持。如: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8]、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2011)》[9]等对事件结果和影响做了系统的梳理。
三、维稳增压:网络事件“公关管控”的危害
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地方政府对网络事件的“公关管控”本意上是为了减轻了社会压力,树立良好形象。但是网络通过对民众的赋权形成的网络公共领域解构了政治生态,因此,对网络事件的“公关管控”不但起不到减压的作用,反而会增加社会和维稳的压力。具体表现在:
1、积聚矛盾,容易演化出个体激进行为。在当前我国社会深刻转型和利益调整波动较大时期,出现了大量具有体制性、结构性原因但在不同行政区零散多发的现实社会矛盾。如F县2010年受理群众上访1749件,涉及劳动保障(16%)、城镇拆迁(14%)、改制(10%)、涉法涉诉(10%)、土地征用等(5%)问题。而在当前我国信访体制下,信访纠错和处置能力不足[21]。民众在现实权利救济框架“失灵”的背景下,试图通过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互动,形成社会影响,进而对地方政府施压,促使自身问题得以解决,是当前网络“事件”的突出特征。为追求社会影响,必然诉诸激进行为,悲情烈度不断提高。如在近年来矛盾比较突出的征地拆迁过程中,当事人为诉求自身的权益,不惜通过“自焚”的方式试图获得更多的社会同情,并产生对地方政府的压力。甚至当事人会采取“爆炸”的方式来展现,如抚州爆炸案中当事人在微博中的表白。然而,越是悲情烈度较高,越可能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的行为,从地方官员的角度来看,越是需要“信息封锁”的事件。由此,“网络事件”构成了角力场,使民众与地方政府陷入恶性循环的博弈怪圈。
2、媒介风险消解政府权威与公信力。与传统媒介生态下的舆论监督不同,网络媒介生态因其“把关人”缺失、多媒体性、即时互动、并存多发等特征而使地方政府网络事件的“公关管控”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是内容监测软件本身的局限。二是传播迅速、扩散面大。即“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行动者,不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没有解决复杂多样、不断变动的问题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一个行动者有足够的能力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工具;没有一个行动者有充分的行动潜力去单独地主导(一种特定的管理活动)。”[22]正如该县在网络事件处置中已经突出地感到的诸多问题。如:零失误的机制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微博、百度的监测、协调难度大;重点论坛信息的处置困难;重点事件网络爆料人的内部、外部协调难;对上级主管部门协调难度加大等困难等。④从而,在网络条件下常促使事件所涉领域进入难以把握的易变状态而出现危机。屏蔽与删帖之类的技术措施以及与此相类似的对于言论与表达自由的过度干预,很容易引起人们对舆论宣传的不信任,对强势群体的不信任,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媒体所报道的以及政府所发布的消息,作出不合作的乃至对抗性的解读,即便这些消息是确实真实的。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很容易导致民众与政府以及社会强势群体的制度性地“自觉对立”。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不断被消解的同时,抗风险能力也越来越脆弱。
四、治道变革:网络舆情长效引导机制构建对策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流动性,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社会舆情变化,掌握网络舆情主导权,利用网络推动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顺应网络时代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是必然趋势。
1、从“管控”策略转为“沟通、引导”策略。有针对性的沟通和引导,而非自说自话的无效沟通和引导。这需要辩证认识网络时代对政府治理提出的挑战,主动应对。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23](p11)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国,由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转型之中,种种环境问题和社会矛盾引起的各种突发事件,屡见不鲜。也就是说,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地方政府必须直面媒体,否则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将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方式传播,从而使其陷于更为被动的地位。在对本区域进行管理时,地方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抱着“永不出事”的鸵鸟态度,而应正面地、积极地为面对突发事件做好各种准备。要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充分尊重媒体,坦诚对待记者,以对媒体和记者的尊重和诚恳赢得理解和支持。要按照从“网上来”到“网上去”的思路,加强与网络的沟通,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
2、建立常态信息沟通机制。首先,要建立信息收集制度。舆情信息是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重要依据,谁先占有信息,谁掌握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谁就获得发言主动权。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再次,创新“政府网络发言人”实现形式。为了民众知情权,许多政府部门在对外发布信息时设置了新闻发言人,包括官方微博、政府网站等形式,为及时回应来自网络的各类质疑和诉求,更直接有效地化解政府压力,改进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转变的重要举措。再次,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要建立即使的反馈制度。包括明确部门责任、反馈形式、时限等。促进群众与行政监管建立互信、互动的良好公共关系。
3、源头矛盾化解制度建设。根本上减少网络负面信息,实现有效引导社会舆情,需要矛盾化解的源头制度建设。根据现实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比如构建前置化、高效化的排查调处机制,特别是在矛盾比较突出的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全面提升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和水平。利用现代科技,建立网络化、便捷化的服务民生机制,全面提升构建和谐官民关系的能力和水平等。比如:江苏太仓的“政社互动”模式[24]、淮安的“阳关信访”模式[25]等等。
参考文献:
[1]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郭镇之、徐培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美]唐纳德·肖.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时代的民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4,(4):5-9.
[5][英]麦奎尔著.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许静.舆论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BIRKLAND.After Disaster:Agenda Setting,Public Poli-cy and Focusing Events[M].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8]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9]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10]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CHANG Y K.Out of the Closet and into the Political Arena:Can the Internet Become a Location for Queer Movements?[J].资讯社会研究(台湾),2006,(10):175.[12]唐杰.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7,(6):65.[13]查尔斯·蒂利.社会运动:1768—2004[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4]金太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及其二重建构——对一个网络事件的分析[D].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6]史达.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互动机制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3):78-86.
[17]高恩新.互联网公共事件的议题建构与共意动员——以几起网络公共事件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9,(4):96-104;
[18]李婷玉.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3):87-94.
[19][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0][英]安德鲁·查德威克著,任孟山译.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1]于建嵘.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中国改革,2005,(2):26-28.
[22]Kooiman.J.&Bavinck.M.,“Governance Perspective”,in Kooiman et al(eds.),Fish for Life:Interactive Governance for Fisheries.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5:18.
[23]徐元浩.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4]王剑锋.政社互动在太仓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6-03.
[25]国信宣.江苏淮安市实施“阳光信访”服务信访群众[N].人民日报,2009-1-16.
第二篇:引导学生从普通走向优秀
引导学生从普通走向优秀——朱淑玲老师的育人心得
第一,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有孩子的家长可能会有这个感受,说现在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你会发现孩子知道的事特多,好像你说什么他都知道。所以有的时候油盐不进了,你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实际上找到切入点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了。高三的时候,孩子房子不收拾、衣服也不换,内衣内裤也不洗,还得我们洗,还得我们收拾。待会您就知道,这些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培养什么,我们就会有什么。
接下来看一看,我怎么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我通过非常小的小片,我从网上找的,有很多特有意思的东西。
许多的人,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的朝着目的地前进。播放的时候停留两分钟。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他就在这儿砍,一直砍,直到这一块砍掉之后。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于是就这样走啊走啊走,又走了很久很久很久,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为了能够更快更轻松的前行,这一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播放到这儿等着,我说怎么办,我们居然有三个学生说扔掉他。我们说,你们说的三个学生要记着。然后一直砍,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底下的学生就说聪明、真聪明,我不评论。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大家看:当其他人在负重费力前行时,他呢,却是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矿的沟!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这时候也没有蜘蛛侠或者超人出来解救他,他应该怎么办呢?后边的人慢慢赶上来,他们用 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的跨越了沟壑。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到这儿的时候我也停了一下,刚才想扔掉的,想砍掉一大半的就开始变的严肃一些。于是,当其他人都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这个时候他在脑海里响起一句话,曾经有一块完整的十字架扛在我的肩上我没有好好珍惜,到需要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
这十字架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的前行。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也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所以请不要抱怨埋怨学习的繁重,工作的劳苦,因为真正的快乐,是挑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我们也就体会不到酣暢淋漓的快乐。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属于自己的十字架,的确是这样,漫画中的每个人,都是背负着属于自己的十字架,而当沟壑出现时,他们也正是利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帮助自己跨越沟壑继续前进。所以有一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一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一些孤独,也只能自己品尝。但是,穿过黑暗,我们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走出痛苦,我们也一定能够企及成长的高度,告别孤独,我们也一定能够收获灵魂的深度!
我一到高三就播放,到高三一年的时候,确实很辛苦、确实很累,但是你听不到抱怨,当他们想抱怨的时候,他们知道我必须忍耐、必须承担,因为到明年没有人能够代替我。所以当一个人明白,他活着他就要承担,他有很多东西是必须要做的,他就会一无反顾的往前走,他不会计较。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让他感受到这一点,他觉得爸爸妈妈给我饭吃是应该的,我享受这一切该玩玩,该看电影看电影。这个孩子就不会有这么强的动力。所以我们的孩子,我感觉从这之后,他们就知道,有一些事情必须自己承担。比方说,中考和高考,出国率非常高。很多家长一看成绩也不太好,出国算了,他就避开高考,这也是一个办法。但从另一个角度我跟我的孩子说,这一年你过去了,松松垮垮的是一年,非常努力认真也是一年,但两种过法是不一样的,实际上高考对你来说是一个人生一个阶段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检验。不是说考完就如何了,一辈子就怎么样了,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检验,而且也是历练。在这个过程中你经历了痛苦也好,劳累也好、辛苦也好、辛酸也好,你可是经受了种种的感情,但是对你的人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
这是第一件事,要让他们感悟。我们有的时候说两句话不就完了,你得自己走向社会,你得有工作,你得如何、如何。不管事,别两句话,就是两个小时也不管用,你跟他说这个故事,他跟着这些人走进故事然后体验。
第二是让学生学会承担 我在接班主任的时候,去年我接班主任的原因,我这个班在高一是大学毕业第一年的老师来带的班主任,没有经验,所以学生就比较活跃。到高二,北大的硕士教语文,秉承北大自由、民主的精神,所以学生最后很自由、民主,自由到什么程度?上课发表意见比较随意。校长说你来当一年班主任,我说那就当一年。这个班是高三三班,因为要有文科班,打掉一个班变成文科班。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提出一个口号,高三3班是我的班!我一进来之后问学生,高三3班是谁的班?学生说您的班。我说我不需要高考,我已经经受过考研了。然后又说班长的班,班长他是需要考,那你么呢?他说这个班、那个班,那应该是我们的班。我说应该把们去掉,应该是我的班。我的班意味着什么?我就应该把它建好。高三3班是一条船,我们的船在前边,我们都会跑到前边去,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我告诉他们,只有把高三3班当成我的班,这个时候你才会真的把他当成你的事情来做。这个班发生任何事情都是和你直接相关的,你就不会说今天的地没有扫关系是值日生的事情,我们就不会去找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来了,一看值日生上厕所了,黑板没有擦,不管是谁都应该擦。学校布置我们班一个任务,不是班长的事,不是团支部书记的事,是我的事,你就应该承担起来,让学生建立主人翁的意识。在家里的时候,孩子似乎这个家不是我的家,是父母的家,所以他才会把书包扔那儿,他的房间才能由你来收拾。如果你把他建立起这个家是你的家的概念,你的茶叶倒到水池子外边就知道清理,只有当成自己的事情才能自己做。你看我们要照顾你,他就是一个顾客,他不是主人,不会全力以赴的概念。所以要建立这样概念,高三3班是谁的班。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真的把这个班当成我的班,那不是一个口号,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
一个好的集体对学生意味着什么?首先他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要建立起一个好的集体,没有好的集体这个班能出一个尖子,出两个尖子,出不来一批的学生。这里边就涉及到集体,集体能给我带来什么,意味着能够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光是集体为我服务,我也是当中一员,我付出、我努力,我就可以获得好的环境。然后又安全稳定的保证。如果学生之间勾心斗角,或者说互相保守,然后再学习上互相也有一些挤压,这一年又累又辛苦,心理又不痛快,学生会过的很不舒服。所以我要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空间里生活,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就不是一个人在念书,整体的氛围都在念,你在这里边就不好意思。班集体有一个好的氛围,每个人都会跟着往上走。十年前我当初中班的班主任,当时我觉得我没有意识,我就是这样顺理成章的做。其他一个班的老师说,你们班的学生跟别的班都不一样,我说怎么不一样,走路这样走,我说什么意思?扬眉吐气,其实我觉得就是自信心的展示。他们觉得我很了不起。6个班,我们班5科考试都排在第一,最差的学生也会觉得我们班很好。有的时候自然而然得出来这股劲。所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劲头在,集体的气氛烘托起来,一个是跟着集体走,另外不服气,要走 到集体的前边去,这样就会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
集体对每个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它建设好!高三3班是我的班,我就有责任把它建设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感。这样的话,班里头黑板没有擦好,老师进班不用说谁值日生,老师只要往黑板一看,就有学生上来擦。我们班学生最好使,当时我们借了一个教室,学校装修,在老师办公室对面,老师有什么事就指一个人把事情办了。去年的时候甲流需要泡药,我们借165的教室。借大桶,药放进去之后,泡几个小时之后每天要喝。今天泡,泡完之后要把桶倒掉洗干净第二天接着泡。我们班生活委员就把事情安排好,到第二天的时候,医务室的老师随便从我们班叫了一个学生,叫了之后说你把这个事给干了,就是刚才我说的学生成绩最差的,他带两人就把事给干了。因为他不是生活委员,他没有完整的程序感,下午放学没有给人清理水桶。结果第二天卫生室的老师跟我们班说,你们班的桶没有给别人洗,我们生活委员说,对不起,今天我们再干一天。我都不知道,他们把这个事情当成一种荣誉,不管谁没有做好,那是我的责任,我要弥补一下。后来我们班的很多事情就非常容易,我不需要老在那儿待着了。
第三,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向思维模式!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首先引导学生改善不良习惯。为什么要放在这儿,因为我接这个班比较特殊,前面比较自由、民主,所以上课有一些人话比较多。事情出来之后第一个就是抱怨,比如说老师留作业,周一没有收上来。学生就说,化学老师留作业太多,他不是查自己,而是先抱怨,所以必须要把这个事情解决。我跟他们讲,第一件事暑假我看了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看完之后我才发现,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积极向上的人,我才发现我有着那么多的抱怨。很多事情出来之后,比方国家有一件什么大事,节日改了,第一件事抱怨,什么乱七八糟的。出了什么事,第一件事也是抱怨。其实抱怨这件事情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给我们带来的是能量的消耗、情绪的消极,会影响我们解决事情。所以我们要把抱怨这件事情去掉。
课上说话太多影响他人。我们一个学生说话太多,老影响别人,我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放在一起,书上有一个办法,卖一本书的时候,同时卖一个橡胶手环,当你抱怨的时候手环摘下来带到那只手,刚开始看的时候,不停的换,提示你抱怨的次数非常多,慢慢的发现交换的次数越来越少,完全没有很难做到,但可以做到尽量的少。我从这儿受到一个启发,说话改变不了习惯怎么办?看来我们也可以这样,把这个环带上,没有没有关系,皮筋也行,钥匙链也可以装到左口袋里,如果说话接着不合适,把钥匙链从左袋放到右贷,又接一话茬,觉得不行,从右袋搬到左袋。我觉得我说的话,学生当成儿戏,结果几天之后发现学生手上带了各种环,以及口袋里揣着什么东西来回倒腾。有的时候觉得我们说话学生不听,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这个事情对他有意义,他很想去做,他真的会做。后 来我们的话唠,话就很少了。他就是皮筋来回倒腾,倒腾的越来越少,最后就有这样的改善。
要想让学生有积极正向思维,必须打破学生消极的思维模式。这是我做完之后才得到的结论。我给大家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全是真的,第一个故事叫逃值日。我在接班主任的时候,因为9月1日正式开学,开学之后搬家中间有影响,我们提前上了十天课。第一天课的时候,在学校自己上,黑板上有便条谁值日,我早上看见应该有三个人。十天当中,我每天比学生到的早,每天晚上比学生走的晚。放学之后有一个值日生不在,我说到哪儿去了,学生说不知道。第二件事还是这个男生,这个男生就是我们拆掉这个班的原来的班长,现在是我们的团支部书记。因为假期很长之后回来有的学生起不来迟到,我说迟到了我不让你进教室,没进教室后期还得老师补课,还是耽误我的功夫。我说迟到你先在后边站一会儿,一般老师第一节课的老师都心乱,一会儿就让他回去了。结果有一天校工忘开门了,所有人都迟到了,就我没有迟到,因为我从装修的门进去,人家不拦我。之后上课,结果我们的团支部书记,朱老师今天迟到还站着吗,要是站着后边恐怕站不下,我一个手势让他赶紧下去。第三件事是自行车的事,谁骑自行车上学,举了有十几个手,太多了,我就想要几个,骑车离学校比较近的同学举手,他旁边的一个男生举手了,是他的铁哥们。我说这几个人留下,待会儿说搬家的事。结果团支部书记在这儿来了句,说老师,他们家离学校不近。听完之后没有理他,这个事就过去了。
接下来想说一说我怎么处理这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逃值日;第二天我找了他之后,我说,昨天好像应该是你的值日,没有看到你。他说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有事把这个事忘了,我跟某某说他替我值日,结果他也忘了。我说那怎么办?他说我以后一定注意,今天我补。我说你是团支部书记,你是要干什么的。他说为学生服务的,不拿工资,是干部。我说虽然不拿工资为学生服务是很辛苦的事情,但除您以外39个学生都盯着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可以让你受到锻炼,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说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我说你回去给我想想,明天给我答复。第二天来了,老师说对不起,作为干部应该带头,这个干部你要想不做,但你得先把干部辞职,你是让我撤了你,还是辞职,现在高三没有民主了,我是班主任不应该管团支部的事,但我可以强烈建议。你要做这个位置必须成为学生们的表率,你怎么领导大家,你连基本的同学们做的事情你都做不到,你没有号召力,让其他学生得不到锻炼。接着这个学生做了一星期值日,很多事情在做的时候我就不用督促了。
迟到的问题发生在十天当中,我没有说话,因为上课了,下课之后我把他叫过来,这是讲台,他在讲台下跟我说,我把他叫上来,我下讲台。现在你是老师,我是你。你听着,今天迟到还用站吗?后边恐怕站不下。现在你告诉我,你什么反映。他说,老师对不起,我根本没有想,我就是顺嘴说出来的。我说,好,问题就是在这儿。你要是成心跟我捣乱,找茬,这个事很好办。现在你想都不想就说出来的话,就跟找茬一样,你想过这个事吗。他说没想,就是这么出来的。我说对,你出来的东西很消极的,这说明什么?你脑袋里的思维习惯是消极的,你已经形成了消极的自动的思维模式。用物理的话叫做自动机制,如果你不改变你还是消极的,你怎么能够让班级向上。今天回去你得想想这个事,不想都能说出来,我们怎么把这个事情解决。他还想说,我说别说,回家想再说。
我说怎么办,他说我说话之前想想再说。这就对头了。实际上这一件事情就让他脑子里突然发现,我想都不想说出来的话,这么消极。原来我思维里边是这么一个模式,他突然就打开了一个窗口。
自行车的问题,我根本不用原因,因为你出口就是很消极的,我不管原因,你出口就是不想为大家服务,不为大家服务和为自己的事情上,你为大家选择了不为大家服务。为了负责我给他打电话,我要核实一下事情的真伪,说说自行车怎么回事,他说中间有一个故事,我知道了,这个事就不跟大家讲了。
这几件事之后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发生第四件事情。高三要跑步,跑步之后离开队伍走到我跟前他说,我们班最近的纪律又有一些散,您放学的时候把所有的班团委留下开个会吧。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大家能够理解、舒畅、痛快。
然后我跟他说,我要开班会,我问他这三件事我可不可以在大家面前说。他说可以。就这样我把这三件事给我的学生叙述了一遍,把刚才的事情剖析了一下。让大家意识到,有的时候我们顺嘴说出来的话很消极,影响我们的环境、影响我们周围的人。所以大家要注意到,高三3班是我的班,不是口号。之后开了一个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也把这个事情给家长讲了一遍,我没有点名、没有说这个事,我就说一个男孩。结果班会结束之后,这个孩子家长给我打电话,老师我听出来了,我听出来这个孩子是我孩子,当时眼泪差点流出来,没有想到孩子有这么大的改变。
家长们说,你能如此细致的观察学生,显的我们做的很不周到,我们应该努力。所以这样达成共识,很多事情非常的顺畅。于是我们开始非常正常的找高分,让目标引领学生前进,目标的作用以前我在做学习策略的时候,有一个策略就叫学习策略。
我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同学聚会的时候没有来,在日本给我打一个电话。他说老师非常感谢你,你一句话改变我一生,我说哪句话,当时我找三个男生分别谈话,这两个是前十名,他是三十名,很差的学生。我把他们搁在一起谈话,你们要考什么,他们是一定要考高中,这两个孩子学生成绩比较好,这个学生说我考一职高就行了。我说你就不应该这么想,你就应该考高中,上大学,这是你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男孩很聪明,有潜质的人就应该发挥出来,否则就是资源的浪费。后 来又一系列这样的工作,他就上了高中,就上了大学,学飞机修理,他去日本的时候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进修,再回来的时候高级工程师。其实就是这个目标引领着他,走完高中和大学的路子。
我现在做的案例,我现在刚刚高考毕业的学生上了人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高三开学以后,每个人都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家长会跟家长谈,跟学生也谈。有一家长找到我谈孩子的问题。说孩子问题挺多,多到什么程度?五条。一个是恋爱问题,高二就谈,现在是高三,一年多了。同学经常聚会问题,那一个班被拆了,凝聚力很强,每周聚一次。没完没了发短信打电话,打电话不好意思,发短信,打电话一定是同学讨论问题。学习没有目标,学习的习惯、动力、具体方法。这是家长提出来的,我把他记下来,记下来不能听一面之词。我得听听学生的,学生对这几个事情怎么说?他说谈恋爱这个事我不是谈恋爱,是女方家长太严厉,我了解女方父母都是军人,有拍的迹象。我就是同情他,听他倾诉。第二个是爱与情面不好不去。第三个发短信打电话是讨论问题,打电话讨论问题,发短信肯定是谈恋爱。学习确实没有目标,想学不知道该干什么。孩子的父母都是医学界非常有名的专家,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专家。上高一的时候说考个大学就行了,到高二的时候说得考一个重点大学,高三的时候家长不干了,说咱们怎么也得考个重点大学。
接着说说我的看法。恋爱问题属于私人问题,必须私下解决。当时我接这个班很奇怪,一队、两队、三队,我们自己班里就有三队谈恋爱的,民主自由还是相当的效率。尽管涉及到的人很多,但必须私下谈,而且男女生分开谈,不能在大会上谈。聚会问题是群体事件,打电话发短信也是群体事件,没有目标、学习习惯、动力具体方法也是群体性的,我要在班里谈,分成两部分。谈恋爱的问题我怎么谈,我也不给你定性,我也不否定、我也不肯定。过来之后我跟这男孩说,先谈别的,还有一件事,今天我必须跟你开诚布公的事情,我说谈恋爱这个事情,孩子脸色一下子就变,我说谈恋爱这个事情不是错误,脸色一下子变回了,谁不谈爱,谁不结婚,谁不组建家庭,这不是错误。可是你家长反对、他家长反对,同学劝你,我也找你谈话,为什么呢?时间不对。非常好!我们有一个大太阳,太阳是主要的,你有很多的月亮,太阳只有一个,月亮有很多。高中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恋爱呢?连月亮都不行,我不要求你一刀两断,付出代价太大,我说我不需要你这样去做,现在咱俩说清楚一刀两断谁也不说话,我说不用。我说做到什么程度,尘封一下,几个月,走出高考那一天随便谈,我不管,但是这几个月不行。在学校里不能让我看出来,你们俩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一会儿递一块糖,一块儿送个什么,不能这样,不要付出代价太大他就可以接受。所以这个孩子处理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后边的开班会,集体解决,人家家长也做了。路上给爸爸打电话,老师说了,父亲必须参与孩子的教育。他说,我现在开院务会呢,母亲说,你发言了吗?他说,没有。母亲 说,父亲必须参与孩子的教育,以后教育我来负责,你负责后勤就行了。第二个是父亲以男人的方式和孩子进行谈话,引导孩子定目标。暑假的时候我给孩子打电话,我非常想知道,男人的方式谈的是什么?他说我告诉你,第一个我谈的就是目标,我以我为例,我上的是普通大学,我今天成为全国知名的专家,我告诉我的孩子,我付出的辛苦要比那些名牌大学的人付出的辛苦多的多,你今天可以不努力,明天就得付出很多。让我的研究生跟我的孩子也谈这件事情,我就跟他聊天。你看人家哪儿大学毕业的,人家是什么样的。你看好的大学有什么?好的氛围、好的老师、好的生源,将来友好的出炉。他连性的问题也跟他谈了,谈恋爱的问题也跟他谈了,所以在他爸爸的引导之下定了目标。
接下来是我面对群体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学生的人生目标,指导学生设定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做好可操作的学习计划。介于时间就不说了,因为确实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面对个人的时候要帮学生分析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我们定目标不是胡定,今天上午的时候老实说了,定目标必须合适,定到哪儿合适,必须得定一个我跳起来才能摸到的。所以了解分析现状很重要,然后才能确定目标,这也需要一套技术。分析个人得优势项目和学习改进的科目和学习方法,两年下来之后学生的成绩,一定有好的科目,有差一点的科目,第一件事分析好的科目要让他有这样一个自信。然后指导他们自己定计划,定完计划以后要实施,实施的过程是一个调整的过程。
现在来看这个男生七次的成绩,从8月28日到5月8日的7次成绩,加上高考,从442涨到601。有两行红色的,如果您对学生的时间很敏感应该可以看出来,8月28日暑假开学,3月2我日是寒假开始的第一次月靠,这两次成绩都是很差,也就是假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格。这个成绩差,代表了什么?说明他家里的管理不严,自我调控能力不好,你就要考虑到他周六周日怎么过的。你要跟他家长谈这个问题,跟孩子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五天上去了,两天回来点。五加二小于七,这是很要命的,一定要让五加二大于七才行,这是家长能从当中受到启发的。
这位学生10月9日第一次开学以后月考。月考成绩,第一列是-5,表明平均分以下,第二是正14,是在平均分以上,他对自己就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从这儿看出来,总分比平均分高8分,他基本上是在一半以上。这个成绩拿来以后怎么分析,这是最重要的。孩子拿了成绩之后,你的化学怎么不及格,语文怎么不及格,怎么考的,后边没有后话了。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很冷静、很细心的来做这个事情。这是他的分析,与上次相比,总分提高45分,班名次上升8名,年级名次上升33名,达到两年来的最好名次。语文没有达到及格且低于平均分,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扣分过多,下一步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每周要确定一个固定时间来复习基础知识。这个时候要盯他一下,哪个时间是干那个的,你要 跟我说清楚,这样计划才可行,将来才有结果。
数学很简单的分析一下,英语也是,要求背单词,缩小与平均分的差距。什么时候查,一定要落实,下次分才能上去。再看物理,成绩较差,主要失分是在角度计算,三角边长和三角函数关系容易出错,这也是数学。在平时练习中要迅速熟悉并提高准确率,恢复物理优势学科的地位。在他心理虽然得66分,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是他的强项,你要鼓励他,找到问题以后把问题解决掉,什么时候解决,怎么解决,作业中解决,一定不能说下次考试我要注意什么,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注意,注意什么都会分走大脑的内存,思考空间就会减少。
生物,成绩比较满意,只要认真复习,下够工夫就能有好成绩。下一次考试中,物理化学恢复正常水平。这孩子就非常有救,他一定能够上去,因为他内心对有一些学科其实是很自信的,是很强大的。看最后的,今后几次考试中逐次提高分数和名次,最终达到总份580以上,班级名词前10名。这一段话是暑假我整理资料找到的。
11月6日的分在往上走。总分502涨了,但是您可以看一下其他的分,有什么感觉。数学怎么样,下来了!实际现在对很多孩子来说,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努力,某一科就上去了,但是另一科就下来了。这个时候很正常,这正是我们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时候。今天上午老师提到,自我效能感,他在调整、他在寻找这个,让自我效能感提高的过程。他拿着成绩找我,成绩特复杂,总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但还是进步了,问题是物理上去了,数学、语文又下去了。我告诉他,这非常正常,物理上去说明你对自己的自信是有道理的,你一努力就上去,说明你具备非常强的能力。但是语文、数学下去了,说明什么?你时间调整安排不合理,是时间调整的问题,只要把这个注意到,下一次就可以上去了。所以这个过程,就需要不停的调整。听完老师的话,他一点点调,调完之后最后的成绩上去了。数学97跟98很接近,英语上去了、物理上去,物理上去以后再也没有下来。
老师要做什么,考试以前从来没有动员,包括高考在内,说高考好好考,考完如何,那全是第一学期的事,第二学期不说。每次考试的时候都说,考试别慌里慌张,跟平时考试是一样的,不需要超常,正常就可以了,把平时的成绩发挥出来,这个时候他就会超常。所以要告诉他别慌里慌张,踏踏实实的。最后每一个人做考后的分析,高考结束了,学生也都知道分数了。如果记忆力比较好的话,最后要考多少分,580,他实现了。二模成绩577,因为442是我们学校老师自己出的题,跟高考不是一波人,不好比,只要按照学生自己的成绩,考到577,他定的目标是580,他实现了。还有一个目标,要进班里的前十名,现在是三个人并列第九,所以他也实现了。暑假的时候,他跟妈妈一起来学校看我的时候,我就把他的总结拿出来看,我就跟他妈妈说,当初咱们要定590怎么样,会不会实现?很有可能。因为我们每一次调整是不是就按照他的目标调整的?他的目标定到合适,他的目标就定的合适,到高考的时候,高考的卷子跟区里的卷子还是要容易一些,所以成绩就突破到601。因为事先有自主招生考试,所以他去了人大。
高考完了之后成绩出来了,这一波普通班的学生成绩考的还是很不错的。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上一个好的大学固然重要,让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够感受到高中累并快乐着,能认为高中是明媚的日子,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第三篇: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低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可爱,但大多数孩子在进入一年级时,无法很快地适应校园生活。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不强,爱玩,爱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管制还是激励呢?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改造学生,而是促使他们去认识自我,学会分辨对错,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自我管理。那么低年级的学生怎样进行自我管理,掌握好自己的自主权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认识起步,学会自省。
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道德认识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帮助他们学会认识,通过一次次的认识,判断对错。这时我们的教育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二、教师做表率,身正为范
教师的言行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比如,地板脏了,教师应带头打扫卫生,并教育学生:“这是我们共同的班级,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有样学样。
三、培养骨干,监督管理。
培养小干部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班主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他。具体做法(1)立规矩:就是给小干部提出高而严的要求,让每位小干部心中明确当干部是为同学服务。(2)教方法:教给小干部工作方法是小干部顺利打开工作局面的保证。(3)严要求: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走在前头,做同学的榜样;(4)树威信:有威信的小干部才能带领全班同学不断进步。
四,定班规,树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个班级体真正成立的标志。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班级的荣誉感,也可以增加他们对班级的向心力。
五、奖罚分明,贯彻实施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注意观察,及时的表扬学生的优点、长处,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点的成绩与进步。对于犯错的学生,也要及时地进行教育,才能及时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并督促他们进行改正。
六、家校联系,管理同步。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必须的工作。注意随时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家长一同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发现问题,与家长一同讨论教育的方法。并注重学生自我反思,
第四篇:我国农产品舆情管控之研究
我国农产品舆情管控之研究
近些年,各大媒体对于农产品负面舆情屡见不鲜,很多谣言对农户造成了极大困扰和巨大损失,即使能够后期证明谣言,但是重大打击已然形成。这其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面对不利舆论时极其缺乏应对能力,也缺少必要发声渠道,舆情管控水平亟待加强。
一、农产品舆情特征
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各类农产品舆情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安全性疑虑为主
无论是防腐剂蜜桃,还是注水猪肉、僵尸肉、福尔马林蔬菜、糖精西瓜,所有不利舆情都是围绕着这些产品存在着安全性疑虑展开,利用各种耸人听闻的化学名词结合日常所需的农产品,通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大肆传播。
(二)信息传播迅速
近年来,我国科技信息发展迅速,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PC网络时代向手机网络时代的转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端获取新闻信息。而手机端获取信息虽然更加便捷,可是因为大量信息的充斥,媒体愈发倾向“抢新闻”、第一时间发布“震惊新闻”,甚至不加核实就进行传播。
(三)农民缺少发声渠道
目前除了一些农业网站和报纸杂志,基本上都没有农民的发声渠道,而即使是这些媒体,也鲜少有专业农民发布新闻信息。与各类娱乐新闻、科技新闻相比,农业新闻的关注度极低,这就导致农民发声之后也会很难产生扩散性影响,遇到谣言时有心无力。
(四)负面舆情关注度高
人们普遍对农产品的负面舆情更加关注和重视,而对正面舆情缺乏关注甚至基本认识。比如对此次防腐剂喷桃事件,大量民众在微信等平台上转发,并且采取放弃蜜桃消费的方式规避潜在风险,但是对于各类农业增产、新产品上市等正面舆情知之甚少,甚至看到也多不予理会。
二、农产品舆情管控方式
要加强农产品舆情管控,就必须选择正确的管控方式,要有针对性:
(一)媒体发声
这种方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种。第一种即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发布辟谣信息,对出现的负面舆情进行事实澄清和证据展示,重新赢得大众信任,重塑品牌形象;第二种即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农民本身或代表其利益的群体的声音,将相关事实讲述出来,对负面舆情进行澄清。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受众广泛、信息传播迅速,缺点是需要一定费用、公信力不一定强。
(二)政府履职
这种方式即农民将负面舆情上报政府机关,政府机关鉴定核实后,在政府网站或公众媒体上对虚假信息进行驳斥、辟谣,并交由公安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公信力强、费用花费少,缺点是关注人群较少、存在处理时滞。
(三)供应链沟通
这种方式即农民对负面舆情在社会中的传播暂不予理会,而对采购商、经销商等密切相关的群体第一时间沟通,通过充分证据和事实证明农产品安全性,确保农产品的顺利转移。实际上是一种将舆情风险从自身转移到供应链相关人身上的行为,治标不治本。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风险得到转移、农民损失较小,缺点是其他关联方承担风险、无法根治。
三、农产品舆情管控建议
(一)培养专业发言人
各地农户以乡镇或者县市成立舆情管控联合组织,外部聘请或者内部选拔优秀人员,通过有效培养成为专业发言人,对外发布正面舆情信息,应对负面舆情信息,尤其是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对谣言进行辟谣。
(二)打通媒体管道
农户舆情管控联合组织主动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建立合作渠道,试点自建媒体平台(如某地区农业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新闻信息,形成代表农民自己心声的信息传播渠道,提高自己的?音能见度。
(三)形成政府对接机制
农户舆情管控联合组织定期邀请农业局、林业局等政府机构传授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工作,同时定期汇报农业生产、上报舆情信息,遇到虚假信息或者谣言时第一时间提供说明,邀请政府机关收集证据、权威鉴定,并采取后续措施保障农民群体合法合理权益。
(四)建立农户通气渠道
各地农户之间定期召开通气会议(可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沟通本地舆情传播和管控情况,交流有效的舆情管控经验,遇到危害农户普遍利益的虚假信息或者谣言时第一时间商讨应对措施,并付诸实施。
(五)不排除司法手段
当某些虚假信息或者谣言的传播切实且极大危害大量农户利益时,且通过媒体澄清和政府处理都无法解决之后,农户们要及时通过司法诉讼等手段要求传播人停止传播,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六)推广农业物联网
有条件的农户要推广农业物联网的普及,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全过程都依托晶片和影像保留下来,通过集中报检获取政府或者其他权威机构的安全性认证,确保生产端、仓储端、消费端都实现联网互通,从根源上消除虚假信息和谣言的生存土壤。同时,部门地区还可以建立“绿色农产品”展示和直销市场,既避免了多向流通出现的舆情管控“分神分心”,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放心的采购渠道,实现双赢。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
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型通讯工具、方式的出现,在极大方便人们联络沟通的同时,也为社会舆论提供了新的平台,其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受众群体,使得网络舆论对社会治安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社会案事件在网络等推手作用下,迅速成为社会焦点,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当前公安机关的舆情引导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轻网络等新型媒体。当前,公安机关对舆论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依托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在维护公安机关形象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认识,面对负面舆情,“捂盖子”、“不表态”,被动应付,贻误战机,丧失了网络阵地,给公安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二)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不仅不能够降低舆论热度,消除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发媒体炒作事件。也有部分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热点、焦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响应,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明显。
(三)反应速度较慢。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反应时间与舆情传播速度极不相称。在舆情的初期阶段,一些公安机关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没有及时跟进,丧失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和处置先机。
二、舆情引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上不重视。一些公安机关缺乏对舆情引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看到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治安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部分群众在网络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意见无关紧要,不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也有部分民警将网上舆论看作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认为网上言论是吹毛求疵,往往存在抵触心理,认识上不到位必然导致工作上的缺失。因此,部分公安机关尚未将舆情引导工作纳入本单位日常工作,而是认为可有可无,一旦面对网络风暴,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不知该如何应对。
(二)组织上不健全。目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没有一个具体负责单位。从表面上看,宣传、网监等警种都承担部分职能,但都不全面。宣传部门往往偏重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网络等新型媒体舆情引导不够;网监部门只局限于网上有害信息的巡查,缺乏引导手段。一旦遇到涉及本地、本单位的负面信息,往往是被动删除,不但起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火上浇油。
(三)机制上不完善。由于没有主管机构,在涉警负面舆情初始阶段,网监部门只能向上级汇报,由本局临时抽调人员负责处置,再等有关单位调查后进行回应。而网上舆论从初始阶段到高潮阶段往往只有一两天时间,战机稍纵即逝,当网上舆情造成严重后果时公安机关往往尚未开始动作。另外,对可能引发严重治安问题的非警务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如何建立与相关单位的协作机制、何时介入尚无规范的操作指南。
三、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舆情引导纳入公安机关“规定动作”。舆情是群众反映自身意愿、表达个人诉求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社会民意的风向标。积极回应社会舆情、做
好舆情引导工作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因此,舆情引导工作对公安机关来说是“规定动作”,必须纳入日常工作,牢牢占领网络这个主阵地。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要从思想上重视舆情引导工作,站在维护社会治安、警民关系建设的高度来看待、谋划,认真做好化解疏导,及时消除网上各类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全面稳定。
(二)完善组织机制,缩短反映时间。公安机关在充分整合网监、宣传等部门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高水准。对涉警舆情,舆情引导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全程参与事件的调查处置,第一时间掌握相关资料,实现调查、引导同步,避免形成舆论热点。对非涉警舆情,要密切关注,全程跟踪,做好与相关单位的沟通配合,避免形成社会热点,从而引发治安问题。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舆情引导工作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做好网络舆
情工作的前提,在今后的招警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畅通选人渠道,切实将具有公共关系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到公安队伍中来,保证每个单位都具有专业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定期选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培训,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提高工作技巧,增强应对能力,使其不断适应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需要。
(四)坚持四个原则,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一是“早期控制”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公安机关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负面舆情信息,反应要迅速,出手要快,将网络舆情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工作量较大、一时难以查明真相的,要及时公布工作措施及进展情况,杜绝谣言的扩散和传播。二是“实事求是”原则。面对涉警负面舆情,公安机关要认真调查事实真相,做到公正、全面,不遮盖,不掩藏,及时将有关情况公布于众,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做好事件处理;对公安机关自身存在问题的,要闻错即改,切实进行责任追究,用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公安机关要始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能具有倾向性,必要时可邀请检察机关、专家学者、群众等第三方参与到调查中来,树立起客观公正的形象,增强公信力。三是“严谨慎重”原则。公安机关在舆情引导工作中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切忌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要经得起时间检验,避免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对一些尚未调查清楚的事实,不能想当然发表意见;同时,要注意措辞,表达准确,用语严谨,不使用含糊的语言,切忌随意发言,引发人们更大质疑。四是“强势引导”原则。公安机关要充分运用各种舆论资源,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滚动式宣传,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始终保持对舆论的掌控力;同时,在舆情引导工作中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细节问题,用事实消除群众的疑问,针对广大群众专业法律知识不足、感情色彩强烈的现象,要讲清相关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进行解疑释惑,做到“情法结合”。
(五)加强网络监管,维护网络秩序。要加强对网络监管的力度,严格落实网站主体
责任制,督促网站严格信息审核和把关,杜绝虚假新闻和违法新闻的出现,维护网站良好的秩序。对个人恶意制造虚假新闻、引发严重社会后果的,应追究法律责任;另外,应进一步加强立法,细化法律规定,明确个人、网站、单位的责任和权利,规范网上行为,对网上犯罪和网络监督实行严格区分和界定,做到既保障群众的合法言论权和监督权,避免出现因网上舆论监督而被有关部门打击报复,又有效打击借网络恶意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