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艳》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4: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菱艳》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菱艳》观后感》。

第一篇:《红菱艳》观后感

《红菱艳》观后感

《红菱艳》诉说的是一个关于崇高理想和平淡生活,关于艺术和爱情的悲剧故事。这部英国影片是罕见的、能将舞蹈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入电影语汇的作品,也是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

一门艺术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那些毫无艺术修养的观众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对于看过《红菱艳》的观众来说,这一句话能体味出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紧密混合在一起的特殊味道。在这一部极具英国贵族气息的歌舞片里,一方面它向它的观众展示了演员高超演技所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与富有表现张力的芭蕾舞姿,足以让人为之痴狂;另一方面它又毫不留情的将艺术所特有的那种执着的残酷充分的暴露出来,让人目瞪口呆。

《红菱艳》是以戏中戏的手法来演绎故事情节的。其中戏中戏为现代芭蕾舞剧《红舞鞋》,说的是可恶的小丑向爱跳舞的女孩出售了一双具有神奇魔力的红舞鞋,让女孩在舞会上享尽了快乐,忘乎所以;一个个舞伴争先恐后的与她同舞,一个个舞者被她比了下去;但跳舞不应该是这个女孩生命中的一切,她还有亲人家庭和其他的有意义的东西。然而当她疲倦了要结束舞会返回家里的时候,可恶的小丑念起了要命的魔咒催动红舞鞋,活生生的将女孩从她的亲人身边拉开,让她身不由主的继续跳下去;表面上女孩依然风光无限,穿过了河流,跳过了峡谷;但在灵魂上,她已经死了,跳舞变成了煎熬,舞伴化为了妖魔,所有的这一切对她毫无意义,她最需要的是停下来休息一下,最后只有到肉体死亡的那一刻她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小丑收回了红舞鞋,又耐心的等待着他的下一个主顾。

那么他的下一个主顾会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饰演《红舞鞋》的女主角蓓姬。她曾经是那么的热爱芭蕾舞蹈,甚至用“为什么活着”来回答剧团经理莱蒙托夫的“为什么跳舞”这个问题,从而得到了后者的赏识。莱蒙托夫力排众议,让蓓姬跳新戏《红舞鞋》的女主角。他看好蓓姬;他向蓓姬描绘了世界著名大舞蹈家的美好前景。但他的鼓励恰恰就象是那小丑的魔咒一样,既给蓓姬带来了快乐了也给蓓姬带来了灾难。新剧《红舞鞋》获得了成功,一夜之间,蓓姬成名了;从此她在舞台上一帆风顺,通向大舞蹈家的道路一片光明。可芭蕾也不是蓓姬生命中的一切,她也需要有舞蹈以外的其它生活,她恋爱了。

这对莱蒙托夫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一向视爱情为芭蕾的天敌,尤其是他在看到爱情影响了蓓姬艺术生涯之后。他坚决地赶走蓓姬的恋人作曲家斯拉斯特,连蓓姬跟着离开也在所不惜,他要的是一个心无旁骛的艺术献身者,而不是普通的芭蕾舞演员。蓓姬人虽然离开了剧团,但她的灵魂仍深陷于那个著名大舞蹈家梦想之中,仍想着重返舞台。莱蒙托夫给了她这个机会,让她重跳《红舞鞋》。在蓓姬即将重新登台之际,她陷入了一场严重对立的冲突,一边是放弃了自己工作赶来的爱人的劝说,一边是如同会魔咒的小丑那般的莱蒙托夫给的梦想,她崩溃了;《红舞鞋》里那可怜女孩的结局强烈的暗示着她,她也选择了用肉体死亡的办法来获得解脱。

在这部影片里,艺术如神一般享受着崇高的礼遇,它影响剧中各个角色,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也因此给全片定下深沉严肃的基调。

莱蒙托夫本人无限热爱艺术,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的一切献给艺术这个上帝。他由此孤独,在众人眼里,他既是领袖又是令人无法接近的“大忙人”。然而也正是他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令观众们获得极大享受的艺术神品,在帷幕之后是怎么样造就而成的。这种生活对于莱蒙托夫

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也许还是一种幸福;但当他依照着他自己的这个面目来塑造蓓姬之际,却正是蓓姬开始走向死亡之时。

莱蒙托夫影响控制蓓姬的手段和小丑的一模一样,当爱情与舞蹈势不两立非要她作出最后决断的时候,她选择的是自杀。

蓓姬自杀身亡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她的死意义何在?单为人妻,她也许会是幸福的过完这一生;专心艺术,她有可能会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舞蹈家。可最后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场悲剧。是非对错就如同这人生一样,很难说得清楚。

第二篇:电影《红菱艳》观后感

《红菱艳》观后有感

上周有幸观看了一部奥斯卡经典的影片《红菱艳》,这部英国影片是罕见的、能将舞蹈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入电影语汇的作品,也是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影片有大段的舞台表演,但因为处理手法实在高超,非但一点不枯燥,反而对门外汉也能产生吸引力。女主角妙曼的舞姿、摄影和美工的丰富想像力尤其值得称道。

本片在当时,被列为1948年十部优秀影片之一,并获得21届奥斯卡最佳彩色片美术指导和最佳戏剧片电影音乐奖。

本片的女主角维多利亚.蓓姬是爱舞如命的人。当舞蹈团团莱蒙托夫问她为什么要跳舞时,她的回答是:“就像你为什么活着”。她把自己生命的激情倾注在芭蕾舞剧《红舞鞋》(改编自安徒生著名童话故事《红舞鞋》)的排练之中,结果她的演出大为成功。后来她和作曲家朱利安.克拉斯特坠入情网。于是她陷入了爱情与事业的冲突之中,莱蒙托夫认为:“没有一位伟大的舞蹈演员可以去享受常人的爱情”。但是他说服不了蓓姬。蓓姬离开了舞蹈团并结了婚。但是后来一种强大的诱惑使蓓姬决心重返舞台,致使朱利安拂袖而去。克拉斯特离开之后,蓓姬忽然想到那个穿红舞鞋跳到生命终点的姑娘,感到不寒而栗,她感到不能失去爱情和丈夫。她猛地冲出剧院去追赶即将离去的丈夫,结果被迎面而来的火车轧死。

从人物形象和冲突来说,从一开始,莱蒙托夫在皇家剧院演奏《火之心》,而在观众台上的克拉斯特却听出这是他自己的曲子,然后愤然离去。而在另一边的蓓姬小姐,沉醉于伊利拉(前芭蕾舞女主角)舞蹈中,更加坚定了成为优秀的芭蕾舞者的决心。故事的起点安排为之后两人进入皇家舞团工作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莱蒙托夫的矛盾点:他剽窃可莱斯特的作品,却对艺术有着不可理喻的偏执(从后来他对舞团女演员结婚的态度和发掘克莱斯特作曲天赋可以看出),在片中,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失窃者固然可惜,但剽窃者更加可悲。”而在片尾,我们看到了他逼迫蓓姬参与《红舞鞋》的固执,但是当得知蓓姬死去的消息时,他沉痛的哭诉却又表现出了人性温暖的一面。从片子来看,个人认为莱蒙托夫这个人物,是最具有矛盾性的。他像一个患有严重偏执症的病人,疯狂地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观点强加于他人,但是他自己也时常因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感到矛盾,却无能为力。

而本片的女主角维多利亚.蓓姬,在一开始,她是一个最透明的人物,对她来说,活着,就是为了跳舞。她不停地舞蹈,就如她的成名作《红舞鞋》中的寓意一样,当她穿上了舞鞋,她就为了舞蹈而生。而在与克拉斯特相爱后,一切就变得复杂起来。莱蒙斯特无法容忍一个艺术家有感情生活,因为他固执地认为,过多的情感会影响到一个舞者的表现。在面对舞蹈和爱情的选择时,蓓姬选择了爱情,但是在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之后,蓓姬还是重新燃起了对跳舞的热情,她想重新开始跳舞。但是,现实却在舞蹈和爱情之间徘徊,在克拉斯特离开之后,她突然意识到她不能像那个穿上舞鞋而无法停止舞蹈的女孩儿,于是奔离了剧院,但最后不幸被火车轧死。在全剧的最后,她成为了所有矛盾的交点。我们看到了她的选择,但是还是因为她放弃了芭蕾而感到遗憾,作为观众,我们似乎也沉入了这样的矛盾中。

而本片的另一个主角朱利安.克拉斯特,他在剧中所扮演的是一个极富才

华却不得志的年轻作曲家,他可以因为听见自己崇拜的音乐家莱蒙托夫剽窃自己的曲子而愤怒夺门而出,也可以因为莱蒙托夫给了自己一个可以发展的机会而背叛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告发莱蒙斯特),他是一个极富现实主义色彩的角色,同时也具有理想色彩:虽然后来他和蓓姬一起放弃了各自如日中天的事业,但是依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可否认他是爱蓓姬的(从影片中两人甜蜜地坐着马车游弋地中海美景时他低吟出自己“最美的梦想”可以看出),但他最后在与蓓姬争论无果后毅然离开时的决绝,也表现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

从思想内容上来讲,本片以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红舞鞋》为线索,片中蓓姬的形象就是童话中不停跳舞的小女孩儿。片中的红舞鞋代表着无处不在的诱惑。一旦穿上它,就会不顾一切地追寻权势、名誉、虚荣、世俗,直至迷失自我甚至以生命为付出代价。本剧充满了一种力量的抗衡和矛盾的交集,所以当我们在观赏时,可以一面看到执着的努力,一面看到伪善心灵的挣扎,多种情绪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混乱,而这样的混乱,是一部好的作品所应带给观众的戏剧性、冲突点。

正如导演艾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舞鞋,红舞鞋是一个隐喻,象征欲望和迷恋,我之所以让她拒绝天堂而选择舞蹈,是因为女孩不能放弃欲望——因为我不能放弃欲望。”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作为审美对象的电影艺术,蒙太奇是其特有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蒙太奇可以通过画面的对比、比喻等手法,极其简炼、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含蓄而又鲜明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电影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把与主题密切联系的细节、场景有机地穿插、结合在一起,使电影在感染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深度和强度。

同时,特写镜头的运用,也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细致的面部表情或富于特征性的动作上来,充分利用和调动欣赏者形象感受中的理解力,使画面造型具有深刻的心理学的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48年影片《红菱艳》的最后,莱蒙托夫在没有女主角的情况下上演了《红舞鞋》。1931年1月巴甫洛娃去世,英国皇家剧团终止了现场演出,乐队奏起圣·桑的《天鹅之死》,一束追光在舞台上缓缓移动。不知道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可以真正追悼已经逝去的灵魂„„

第三篇:红菱艳观后感

《红菱艳》影评

以电影形式来表现芭蕾,通常我是不太认同的,总觉得现场观看的感觉会更好一些,很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得到现场看芭蕾的机会,顶多也就是从电视上看看转播或是直播,但是,受电视导演和摄像机镜头的限制,很难有满足的感受,《红菱艳》(The red shoes)是极少数让我认为看胶片胜过看现场表演的影片。

这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所拍摄的影片,现在看来有一种纯静的感觉,我总以为几十年前的人类,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比现在要单纯得多,那种普遍具有的浪漫而不失本色的气质在现在的中外演员身上都极罕现。

《红菱艳》因其主题是关于芭蕾舞演员的生活与事业,因而在浪漫与本色之外,又兼有相当的雅致。

片中长达十六分钟的芭蕾舞剧《红舞鞋》是整个影片中最令人倾倒的部分,影片充分利用了镜头切换的优势,省略了现场表演时换场景和服装的琐碎部分,表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同时影片用特技手法表现出受舞台限制根本不可能演出的心里幻想画面,让人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如果换了现场表演恐怕要在表达上大打折扣。

《红菱艳》中除了这段《红舞鞋》,还穿插了不少芭舞剧片断,如《吉赛尔》、《天鹅湖》等,节选的部分都充分体现了芭蕾浪漫而轻盈的美,令人陶醉,难怪此片要被誉为“英国电影艺术手段的一个胜利”、“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令人目眩”了,在我看过的几部舞剧片中,《红菱艳》中的这场《红舞鞋》是用电影手段表现得最精彩的芭蕾艺术。

《红菱艳》的悲剧情节是从小人书上看到的,当时只记得整个的故事是一个叫蓓姬的芭蕾舞演员因为出演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舞剧《红舞鞋》而出名,同时爱上了该剧的作曲兼指挥克拉斯特,然而剧团的拥有者莱蒙托夫认为这段爱情会阻碍她的事业,坚决加以反对,蓓姬于是离开剧团与克拉斯特结婚,不过她依然思念舞台,但如果她再次返回舞台,丈夫则会离开她。

蓓姬的最后结局是为了追离去的丈夫,在精神错乱下跳下阳台被火车撞死了。

第一次从小人书上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认为罪魁祸首在老板莱蒙托夫,特别是看到最后,蓓姬临死前对克拉斯特说“请帮我解下红舞鞋”,觉得莱蒙托夫简直是个棒打鸳鸯的恶魔。

然而二十年后正式看完电影全剧,我的看法却是,蓓姬死的责任在于她自己,更在于她的丈夫。莱蒙托夫最大的错误是他选错了培养对象,感情脆弱如蓓姬者,虽有舞蹈天赋,但却没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质,不能升华到他所追求的完美艺术境界。

我并不是个主张艺术与爱情不能兼得的人,但是在我看来,蓓姬这样的演员,的确如莱蒙托夫所说是只有一个生命的,或爱情,或舞蹈。

莱蒙托夫挑中她成为剧团的主角,并着力培养她,除了蓓姬的舞技,同时也是因为她的那种“live for dance”的执着。

虽然包括剧团中的许多人,对莱蒙托夫的那种“男女调情只会影响艺术表现”的信念不以为然,但我认为他是对的。作为一个爱情悲剧,克拉斯特与蓓姬的感情可谓感人,可是因为沉醉于幸福的爱情,心情愉快地在情人边指挥乐队边抛飞吻的情况下跳《天鹅湖》的伤感离别,不管克拉斯特多有灵气,不管蓓姬跳得有多认真,能说不是一种对艺术的亵渎吗?

《红菱艳》诉说的是一种矛盾,一种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在我看来,这种矛盾的存在,根源在于蓓姬本人的弱点。

我之所以认为蓓姬并没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质,是觉得她并不象自己所说的“live for dance”,而是“live for love”。蓓姬是个为感情而生的女人,加上遇人不淑,所以最适合她的地方其实并不是舞台,而是那个作曲家的怀抱。我一直想,为了一个实际上相当自私的人那么轻易就离开剧团,说明蓓姬并不真的爱她的事业,至少如果我是她,是不会那么轻松就做出离开决定的。当蓓姬最后要求克拉斯特解下她脚上的红舞鞋时,事实上也是对自己所从事芭蕾演员以来所付出努力的否定。

当克拉斯特赶到后台要求蓓姬不演出而随他离开时,对莱蒙托夫吼道:

“你是在嫉妒!”

而莱蒙托夫则愤怒的回答:

“是的,我是在嫉妒,而你永远也不会理解那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我想,莱蒙托夫是在为一个有可能成为舞蹈家而被感情所碍的演员所惋惜,只可惜,虽然他追求完美的艺术,也了解蓓姬的潜质,但却高估了蓓姬的理性。

重看《红菱艳》,我不再认为是他扼杀了天才,特别在最后看到莱蒙托夫含泪宣布在没有女主角的情况下继续演出《红舞鞋》时,为他感到遗憾。莱蒙托夫追求的那种完美艺术境界是蓓姬没有办法达到的,最后那场没有主角的芭蕾舞剧,在我眼里与其说是剧团的同伴对蓓姬的悼念,不如说是对莱蒙托夫所追求的那种完美境界的哀悼。

好舞者不难寻,好舞者升华为艺术家却不是人人可做的,蓓姬败给了自己,当她要求解下红舞鞋时,连好舞者都不是,仅仅只是个普通女人罢了。

影片中我最不齿的便是那个被称为作曲家的克拉斯特,他固然有才华,然而我始终不认为他是个敬业者。

虽然克拉斯特写出了《红舞鞋》,但是始终把给舞剧写音乐看做是二流事业。

他并不尊重艺术,虽然从事指挥,但在指挥的过程中却心不在焉的向情人抛飞吻,他并不尊重舞台,为了不让蓓姬在自己讨厌的莱蒙托夫剧团跳舞,把现场直播的作品公演晾在一边,把观众和听众抛在脑后只为赶在蓓姬上舞台前把她带走。

蓓姬对于他是灵感的来源,但更象一种私有财产,至于蓓姬是不是半夜里起来捧着芭蕾舞鞋发呆他并不在意,所以他才会不理睬蓓姬至少演完一场的要求,残忍的要求她必须在舞台和丈夫之间作出选择。

克拉斯特对蓓姬的感情是真心的,然而他的狭隘才是让蓓姬跳楼而死罪魁祸首。

看完《红菱艳》,在沉醉于芭蕾艺术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一种遗憾,一种对影片中从头至尾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的艺术精神的遗憾。

爱情和事业,艺术和生活,它们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存在,可是,在不能同时拥有的时候,人们应该选择哪一边才是正确的呢?

《红菱艳》给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答案,至少我,认为是不值得的答案

文传系 谭畅(080111038)

2009年5月20日

第四篇:《红菱艳》影评

《红菱艳》影评

一门艺术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那些毫无艺术修养的观众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对于看过《红菱艳》的观众来说,这一句话能体味出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紧密混合在一起的特殊味道。在这一部极具英国贵族气息的歌舞片里,一方面它向它的观众展示了演员高超演技所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与富有表现张力的芭蕾曼妙舞姿,足以让人为之痴狂;另一方面它又毫不留情的将艺术所特有的那种执着的残酷充分的暴露出来,让人目瞪口呆。

《红菱艳》是以戏中套戏的手法来演绎故事情节的。其中戏中戏为现代芭蕾舞剧《红舞鞋》,源自安徒生的同名童话,说的是居心叵测的小丑向爱跳舞的女孩出售了一双具有神奇魔力的红舞鞋,让女孩在舞会上享尽了快乐,忘乎所以;一个个舞伴争先恐后的与她同舞,一个个舞者被她比了下去;但跳舞不应该是这个女孩生命中的一切,她还有亲人家庭和其他的有意义的东西。然而当她疲倦了要结束舞会返回家里的时候,可恶的小丑念起了要命的魔咒催动红舞鞋,活生生的将女孩从她的亲人身边拉开,让她身不由主的继续跳下去;表面上女孩依然风光无限,穿过了河流,跳过了峡谷;但在灵魂上,她已经死了,跳舞变成了煎熬,舞伴化为了妖魔,所有的这一切对她毫无意义,她最需要的是停下来休息一下,最后只有到肉体死亡的那一刻她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小丑收回了红舞鞋,又耐心的等待着他的下一个主顾。

那么他的下一个主顾会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饰演《红舞鞋》的女主角蓓姬。她曾经是那么的热爱芭蕾舞蹈,甚至用“为什么活着”来回答剧团经理莱蒙托夫的“为什么跳舞”这个问题,从而得到了后者的赏识。莱蒙托夫力排众议,让蓓姬跳新戏《红舞鞋》的女主角。他看好蓓姬,栽培蓓姬,鼓励蓓姬;他向蓓姬描绘了世界著名大舞蹈家的美好前景。但他的鼓励恰恰就象是那小丑的魔咒一样,既给蓓姬带来了快乐了也给蓓姬带来了灾难。新剧《红舞鞋》获得了成功,一夜之间,蓓姬成名了;从此她在舞台上一帆风顺,通向大舞蹈家的道路一片光明。可芭蕾也不是蓓姬生命中的一切,她也需要有舞蹈以外的其它生活,她恋爱了。这对莱蒙托夫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一向视爱情为芭蕾的天敌,尤其是他在看到爱情影响了蓓姬艺术生涯之后。他坚决地赶走蓓姬的恋人作曲家斯拉斯特,连蓓姬跟着离开也在所不惜,他要的是一个心无旁骛的艺术献身者,而不是普通的芭蕾舞演员。蓓姬人虽然离开了剧团,但她的灵魂仍深陷于那个著名大舞蹈家梦想之中,仍想着重返舞台。莱蒙托夫给了她这个机会,让她重跳《红舞鞋》。在蓓姬即将重新登台之际,她陷入了一场严重对立的冲突,一边是放弃了自己工作赶来的爱人的劝说,一边是如同会魔咒的小丑那般的莱蒙托夫给的梦想,她崩溃了;《红舞鞋》里那可怜女孩的结局强烈的暗示着她,她也选择了用肉体死亡的办法来获得解脱。

在这部影片里,艺术如神一般享受着崇高的礼遇,它影响剧中各个角色,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也因此给全片定下深沉严肃的基调。这跟同一时期引入国内的好莱钨歌舞大片《出水芙蓉》那种轻松幽默风趣的风格完全相反。

《红舞鞋》是艺术在全剧中最辉煌的顶点。这出在电影里以舞台形式演出的现代芭蕾舞

剧并不拘泥于舞台,它大量借助电影的特技,蒙态奇镜头„„等等许多电影特有的镜头语言来丰富芭蕾的表现力;快速转化的时空与各有不同鲜明色彩布局的舞台背景衬托出女孩内心世界的变化;舞蹈的动作编排形象生动,生活化,又不失芭蕾原有的韵味;许多段落堪称现代芭蕾的经典。

艺术在剧中的代言人和守护者是剧团经理莱蒙托夫。他是一个受万人敬仰的艺术家,经营着一家相当成功的芭蕾舞剧团;他剧团排演的节目可以让观众们痴狂;他可以用高贵的傲慢来对待有钱有势却不懂艺术的伯爵夫人,以维护艺术的尊严;他发现并重用了年青的蓓姬和斯拉斯特,成就了一出的经典巴蕾舞剧《红舞鞋》„„。

然而也正是他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令观众们获得极大享受的艺术神品,在帷幕之后是怎么样造就而成的。莱蒙托夫本人无限热爱艺术,将芭蕾当成是一种信仰,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的一切献给艺术这个上帝。他由此孤独,在众人眼里,他既是领袖又是令人无法接近的“大忙人”。剧团的刘博夫开生日派对,全剧团的其他人都请过了,而对莱蒙托夫却连一声都没吱。这种生活对于莱蒙托夫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也许还是一种幸福;但当他依照着他自己的这个面目来塑造蓓姬之际,却正是蓓姬开始走向死亡之时。莱蒙托夫影响控制蓓姬的手段和小丑的一模一样——抓住爱跳舞女孩的爱好,夸张地放大她的这一爱好。他帮助蓓嫉在艺术上获得成功,他为蓓姬铺平了一条通向著名大舞蹈家的。他所作的这一切深刻地影响着蓓姬,也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蓓姬既热爱舞蹈也追求爱情,但她凭着个人情绪来处理二者关系。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她可以在舞台表演时分心与恋人眉来眼去,可以在恋人被剧团赶走时毅然跟随离开。但爱情的风头过了,舞蹈的梦想又会悄悄爬上她的心头。当爱情与舞蹈势不两立非要她作出最后决断的时候,她选择的是自杀。

蓓姬自杀身亡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她的死意义何在或者说那双红舞鞋到低是是一种罪恶还是一种值得敬仰提倡的献身精神?艺术这个上帝借莱蒙托夫让缺失女主角的《红舞鞋》继续演出的举动来晓喻它的子民,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刚刚损失的是一位杰出的芭蕾舞演员。但事实是这样的吗?蓓姬并不是为了艺术献身累死在舞台上的,而是作为一名“逃兵”逃避艺术的逃兵而选择自杀的。单为人妻,她也许会是幸福的过完这一生;专心艺术,她有可能会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舞蹈家。可最后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场悲剧。是非对错就如同这人生一样,很难说得清楚。

第五篇:辽宁沈阳矿务局红菱煤矿

辽宁沈阳矿务局红菱煤矿“12.24”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998年12月24日15时45分,辽宁省沈阳矿务局红菱煤矿南二下延-700米水平南石门处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28人,伤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8.05万元。

一、矿井概况

红菱煤矿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堡镇。矿井始建于69年12月,75年移交,76年简易投产,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分区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式,该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瓦斯的绝对涌出量和相对涌出量分别为57.18立方米/分钟和26.52立方米/吨。该矿采煤方式为放炮落煤,掘进方式为打眼放炮。该矿现有职工4853人,其中农民轮换工1201人。

该矿南翼-700南石门于97年11月开掘,当掘到25.2米时开始打抽放钻孔33个进行抽放,从98年1月14日至5月11日,历时117天,共抽放出瓦斯量17000立方米,98年11月28日该工作面恢复生产前掘,根据预测指标又补打38个瓦斯排放钻孔(其中有13个金属骨架孔),揭煤前已累计打抽放钻孔71个。

二、事故经过

12月24日乙班,红菱煤矿按上报的石门揭煤措施及局批复意见组织揭煤。揭煤前矿专门召开了揭煤会议,布置了具体的注意事项,并成立了指挥部。红菱煤矿副矿长孙殿生、侯贺金、调度室主任张绍仁在矿调度室指挥;生产副矿厂杨洪伟、总工程师陈永庆、掘进副矿长徐晓晨、通风副总侯继华、掘进副总潘宝玉及局通风处处长荆春良、通风科长李贵林等到井下现场指挥揭煤工作,指挥部设在距石门揭煤工作面242.5米处。15时36分矿总工程师陈永庆在井下现场汇报,震动炮已于15时35分放完,正常。15时57分矿安监科安监员张永昌在井底老调度室汇报:南翼大巷三角道往井口反风,风力很大。局总工程师朱殿涛、红菱矿矿长王国君立即安排人员查找原因,同时与-700石门揭煤指挥部联系,但联系不上。16时47分在南翼煤仓放警戒的矿安监科安监员于立江汇报说:他和323采煤队看工具库的工人高明祥被熏。

16时18分局总工程师朱殿涛命令局救护大队立即出动赶赴-700察看情况,同时调林盛矿、西马矿救护队到红菱矿抢险救灾。16时40分局救护队赶到现场探察,组织现场抢救。16时55分通知局调度,局接到通知后,局长李凤威、局党委书记赵子德、副局长谢晓夏、崔文华、陈必成、刘延华、安监局长李孝文及有关处室领导火速赶到红菱矿指挥抢救,并成立了以局长李凤威、局党委书记赵子德为首的事故抢险指挥部,认真清点人员,恢复南二下延绞车房供电系统,组织抢救工作。副局长谢晓夏、陈必成亲临井下现场指挥抢险。经勘察,事故现场共39人,28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在-700车场子发现2名受伤者,在-780铸石道发现1名受伤者,另外3名受伤者宋清龙、王凤廷、高思清自己升井。3名受伤人员被救护队员从-700车场子抬到-550车场子,21时30分由医护人员护送升井,到矿医院治疗。到25日1 时13分遇难人员全部升井。

三、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勘察,查阅资料,调查取证分析认定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

(一)直接原因

现场指挥人员严重违章指挥,把放炮地点及指挥部设在距工作面242.5米的地方,是造成这起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防突效果检验方法违反《防突细则》第42条规定,导致错误签署可以揭煤指令,是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2.红菱煤矿在编制及审查措施时,缺乏安全意识,工作不认真。红菱煤矿编制措施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学习不够,安全思想树立不牢。编制该措施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认真阅读《防突细则》的情况下,进行防突措施设计,导致设计中多处漏项,虽经矿有关科室进一步审查,该设计仍然粗糙漏项。如设计中无明确的放炮地点和指挥部的位置,避灾路线不明确,无挡栏设施等。

3.矿务局“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对措施审查不细,把关不严。

矿务局在会审《红菱煤矿南翼-700南石门揭12煤措施的请示》时,不仔细、不严格,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在放炮地点与指挥部位置的确定上,没有充分考虑与吸取以往事故教训。

据该矿“防突”卡片记载,“96.6.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粉喷出距离为396米。因此矿务局应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行批复,把放炮地点设在更安全更可靠的地方,以防同类伤亡事故的重复发生。而批复中没有慎重考虑,没有把放炮地点放在新鲜风流中,是不切合实际的。

(2)批复中没有指出措施中防突效果检测方法违反《防突细则》规定,导致矿继续用这种错误方法进行检测,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3)对措施中其它漏项,如没设置档栏,发生突出事故后避灾路线不明确等,没有给予补充和纠正。

(4)矿务局在对现场条件不清楚情况下,又没有到现场进行实地考查,就进行会审,因而导致批复不细,把关不严。

4.没有认真吸取以往事故教训,现场指挥人员严重违章。红菱煤矿在这次揭12煤工作中从局到矿都没有吸取“96.6.20”该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血的教训,同类事故重复发生。“96.6.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在放震动炮后延时37小时发生突出的,根据这一教训,该矿规定揭煤放完震动炮后,48小时不能安排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而这次揭煤,有39人在现场,没有充分考虑与吸取以往的教训,是造成本次事故人员伤亡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5.12月21日煤没揭开,为24日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据调查-700南石门揭煤工作是从12月21日开始的,但21日没揭开,24日揭煤是21日揭煤的继续。12月19日矿召开专项揭煤会议,确定了井上下指挥人员、放炮时间、放炮地点,对撤人、停电、派救护队以及打揭煤炮眼等工作都做了安排。

12月21日,一切按19日揭煤会议的布置进行,同时把放炮地点设定在距工作面242.5米的地方,一切揭煤准备工作就绪。下午1点多钟,局协助总工程师分管通风的副总工程师张庆春到井下揭煤现场指导揭煤工作,对于井下严重违章设置放炮地点及指挥部和没有设置安全挡栏情况没有提出制止和纠正,在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上存在严重失职行为。21日本应16日时停电,因处理底根子把停电时间改为18时10分,于19时15分放炮,由于哑炮较多,揭煤没有成功。24日继续在该工作面揭煤,对指挥部及放炮地点继续设在21日设定的地方,起到了误导作用,为24日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四、责任处理意见

(1)矿总工程师主管全矿的技术工作,是本次揭煤工作总指挥。对揭煤工作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在本次揭煤工作中违章设置指挥部及放炮地点的位置,造成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大量伤亡,对本次事故负有直接领导及指挥责任,本应追究其刑事责任,鉴于本人已在事故中遇难,故免于追究责任。

(2)矿防突预测预报员是矿瓦斯科防突组组长,具体主抓瓦斯突出预测预报工作。98年12月17日,在红菱煤矿南翼-700南石门进行揭煤前后一次防突效果检验时,违章操作导致防突效果验证的错误,给矿领导造成“可以揭煤”的错误决策,对本次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给予开除矿籍处分。

(3)矿瓦斯科科长,在矿防突预测预报员将12月17日违章操作检测情况向他做了说明,而他没有提出批评和纠正,反而在效果检验报告单上签字同意,作为矿防突机构的负责人在防突效果检验把关上有渎职行为,建议给予开除矿籍处分,并建议追究其刑事责任。

(4)安全副矿长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对安全措施审批把关不严,负有一定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5)矿长是全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揭煤安全措施不到位、揭煤工作管理混乱、三违现场严重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6)矿党委书记负责对全矿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对全矿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不到位、三违现象严重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7)局救护大队副大队长王某在揭煤过程中,救护组织工作不力,救护队员没能按批复措施进行躲避,建议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8)局副总工程师张某协助局总工程师分管全局一通三防及采掘的技术工作,受局总工指派组织有关处室对红菱煤矿上报的揭煤措施进行会审,在会审工作中不仔细,不严格,对

该措施的批复没有吸取以往该矿同类事故教训,特别是在21日揭煤时张庆春到工作面时没有对矿违反揭煤措施的做法予以纠正,致使24日揭煤时矿仍违反揭煤措施揭煤,对本次事故负有重要技术管理责任,建议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9)局总工程师主管全局的一通三防和技术工作,对会审后的揭煤措施,审批不细,把关不严,21日和24日揭煤时虽然到矿,对揭煤工作监督不到位,负有技术管理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处分。

(10)局长是全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揭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1)局党委书记对安全培训、安全教育不到位负有领导责任,建议写出书面检查。

本次事故涉及的其他有关责任者,矿务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

五、防范措施

(1)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工具,认真地宣传和学习阳泉矿务局治理瓦斯的先进经验,在全体职工中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瓦斯为天”,“只认瓦斯不认人”,“宁停三天,不抢一秒”的思想,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和行动中去。要按照上级的规定,加强对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保证培训时间,保证培训质量,井下特殊工种要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和工人掌握一通三防知识,增强安全技术素质,做到自主保安。

(2)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认真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出措施,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防突细则编制和审批石门揭煤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对放炮地点、设置挡栏、避灾路线、参加人员等必须明确规定,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防突细则的规定,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3)加强瓦斯抽放和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工作,打抽放和预测钻孔的个数,孔眼的位置、角度、眼距、孔深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预测的数据指标要准确无误。同时加强防突机构的领导,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工作要高度负责,要有责任感,要做到严、细、实、准。

(4)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合理安排参与石门揭煤工作的人员,并认真向参与人员贯彻石门揭煤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

下载《红菱艳》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菱艳》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菱学校三月学雷锋活动月方案

    红菱学校三月学雷锋活动月方案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为了弘扬雷锋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真正使雷锋精神扎......

    红菱社区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社区工作汇报

    红菱社区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社区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2012年,在五华区纪委和龙翔街道纪工委的领导下,我们红菱社区居委会被推荐为 “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社区”。在此,我代表红菱......

    观后感夏艳芬

    电影《冰雪奇缘》观后感聚西夏艳芬2013.2去看大年初七,我带着女儿顶着纷飞的鹅毛大雪,到成龙影院观看了迪斯尼大片——《冰雪奇缘》。冰雪奇缘是围绕两个公主——安娜和天生就......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到《山楂树之恋》,戏路与人生 不打任何折扣的美 看完《红高粱》之后,是平静,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讲述这 样的故事。忽然就觉得语言匮乏起来,一向以语言......

    红高粱观后感

    学号:2010102046姓名:叶征远班级:10级水利水电工程(5)红高粱观后感伤秋的情怀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火似的壮烈,就如整个电影所表现的浓重而悲壮的红色基调。似乎热烈的有些许压抑,那是......

    红高粱观后感

    电影《红高粱》观后感 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本片曾获得多项大奖。影片以孙子“我”的立场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影片讲述曾外祖父为了换一头......

    红高粱观后感

    篇一:红高粱观后感《红高粱》给我的总印象,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这是一部带上张艺谋强烈主观意念的影片,应看做是一部较典型的作者电......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歌颂了人性,歌颂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热情、蓬勃、生命和活力。影片画面的色彩也以红色为主:红色的山坡、红色的高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