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养发现: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大班教养发现: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近来,羊羊特别兴奋,在教室里总是惹是生非,连以前我们最拿手的戴高帽子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今天天气不好,早上来后孩子们就在教室里搭积木。由于有几筐积木消毒后还没有干,孩子们就拿了两筐积木在玩。羊羊来的特别晚,跑到全盛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他已经搭好的飞机,我急忙抓住羊羊的手把他一把抓到身边就是一顿训话:“你怎么又抢小朋友的玩具了!如果大家来抢你的玩具,你生不生气?”我原以为我的教育是很到位的,没想到羊羊的表情却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下可把我惹火了,我怒气冲天地对着大家说:“来,我们把积木全拿过来,不要给羊羊玩了。”当孩子们全响应了我的号召后,我才发现羊羊正拿着那个积木飞机瞪着眼看着我,委屈地眼泪含在眼眶里。我的脸霎时红了。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我真后悔我当时的做法,我竟然小气的不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替孩子处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这才发现,有时我们老师应该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还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得会更好。
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我们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像乐乐一样,永远开心,快乐的成长。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幼儿园大班教养发现: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网校 › 读书笔记大全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教养发现: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近来,羊羊特别兴奋,在教室里总是惹是生非,连以前我们最拿手的戴高帽子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今天天气不好,早上来后孩子们就在教室里搭积木。由于有几筐积木消毒后还没有干,孩子们就拿了两筐积木在玩。羊羊来的特别晚,跑到全盛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他已经搭好的飞机,我急忙抓住羊羊的手把他一把抓到身边就是一顿训话:“你怎么又抢小朋友的玩具了!如果大家来抢你的玩具,你生不生气?”我原以为我的教育是很到位的,没想到羊羊的表情却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下可把我惹火了,我怒气冲天地对着大家说:“来,我们把积木全拿过来,不要给羊羊玩了。”当孩子们全响应了我的号召后,我才发现羊羊正拿着那个积木飞机瞪着眼看着我,委屈地眼泪含在眼眶里。我的脸霎时红了。
我真后悔我当时的做法,我竟然小气的不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替孩子处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这才发现,有时我们老师应该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还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得会更好。
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我们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像乐乐一样,永远开心,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人为什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为什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本能,情商是本领!
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 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
问题带来情绪,情绪不解决问题。
情绪,是智慧不够的产物。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内容就会给扭曲了,所以沟通内容之前,情绪层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误会只会越来越深。
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
不要把不良情绪挂在脸上,因为那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表情。
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
大班的小朋友比较好动,教育养方面比较用心。本文是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一: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二:
自开学来, 每班的老师都觉得教室里的孩子特别兴奋.特别是午睡时, 孩子们边脱-衣服, 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不论老师怎么教育引导, 都不管用.于是, 我开始认真地反思, 寻扰着原因.结果我发现, 幼儿本来可以在午睡前出去散会儿步, 畅所欲言.可由于近来连连阴雨天气, 孩子们不能出去散步了.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有的给孩子们看vcd;有的让孩子们完成未完成的绘画作品或其他任务.紧接着催着小朋友们小便, 洗手, 睡觉.一连串的环节,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但睡着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那还不趁着脱-衣服的时候痛快地说一会儿话.为了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有说话的机会, 我想,何不让孩子(在小便洗手的时候交谈一会儿, 再去睡觉呢? 今天午睡时,我就提前五分钟让孩子们去小便, 洗手.允许孩子们在洗手间里说说话.听到老师的铃鼓声再去午睡室睡觉.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嘴巴闭严,谁也不许说话,然后安安静静的睡觉。“这下, 洗手间里可热闹了.只听有的孩子在一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有的孩子在回顾刚刚看完的vcd<舒克和贝塔中的精彩场面.还嚷着: 我喜欢舒克, 我最喜欢贝塔, 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 开坦克.女孩子们则躲在卫生间隔板的背后, 不知在说着什么悄悄话.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 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的。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蛋, 有的还带着甜甜的笑, 我也不由地笑了.每次带孩子到楼下做早操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走楼梯时推来推去。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刚开始时是采用批评那些老是插队的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表扬几个比较乖巧的,还让这几个乖巧的孩子排前面,刚开始几天孩子很配合队伍排的还可以,不过没几天有恢复了抢占头排的情况,搞的我不的不想其他方法,最后我通过查看网上的一些同行的建议,采取一种方法就是满足孩子们的心愿,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三:
星期一那天早上,我在教室里整理着自己的东西,准备着下午的课程,就在这不经意间我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天天回来了!”同班的老师说道。我抬起头看到了好久没见的他变得胖了一点,也“稳重”了很多。
天天是班级里一个特殊的幼儿,他的特别在于一开始那最最显著的脖子,由于一根筋的肿大,导致他的小脑袋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摆正地放在那里。歪歪的脑袋给他造成了很多的障碍和麻烦。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行走,奔跑。甚至还影响到了他的智力发展,中班的孩子大多都有5、6岁了,但是他的智力只有两岁半。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有措施有方法,完全得益于平时与他的多交流。其实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虽然他的表现一直没有其他的小朋友那么好,很多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去做,儿歌,歌曲也不能完全地唱与背。更严重的是,有时他连班里的三个老师都分不清楚谁是谁。但是我始终觉得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这次他动手术离开我们将近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班级里的小朋友都很想念他,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一样......星期一看到他的时候真的是心里充满了激动。天天回来了,我们的天天回来了......到今天,他已经回到我们集体两天了,我发现他真的是变了不少。变得懂事了,也变得“稳重”了。以前他每次走路都会一蹦一跳的,根本就控制不住。但是这次他回来能认认真真地走路,不再蹦蹦跳跳了。吃饭的时候也能自己动手把饭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了,还能帮助老师分饭菜呢!对于他来说,这样的进步真的是非常非常大了,看到这样的进步,我作为一名老师来说真的是非常的欣慰。看到他开开心心的,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了,我们真的都是打心底地为他感到高兴。
真的希望他能这样一直加油进步下去,努力地把自己的优点都慢慢地表现出来!老师为你加油!
第五篇:教师要善于“推波助澜”
教师要善于“推波助澜”
王士吉
(山东 王士吉)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气氛转为沉闷。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自己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失去了主体,教学效益低下。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由于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进入疲劳“波谷区”所 致。
(附图 {图})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其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呈曲线变化的。而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 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里,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变化的。刺激的强度降低,就会导致学生的 求知欲下降,这时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就会进入疲劳“波谷区”。在这种“波谷区”里学习,学生感到疲倦、厌烦,对老师施加的影响漠然置之,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自觉行动,而变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必须善于“铺路搭桥”,精心设置教学中的“波澜”,刺激学生的兴奋,让 “波谷区”产生“振荡”,使学生的疲乏感在短期内消失或不产生疲乏感,在愉悦的情绪中顺利地接收教师所 传授的知能信息,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所谓“波澜”,就是指在教学主体部分的一定发展阶段,教师科学地利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造出良 好的教学审美情境,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在认知需要的发展进程中,形成某种程度的亢进和起伏状态。在教学 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设计“波澜”。
一、设置悬念,启动“内驱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生进入迷津的地方,教师要抓住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 “内驱力”,诱发其探索意向,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境界,形成教学中的“波澜”,使疲劳“波谷区”产生“振 荡”。
如在《七根火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及时地提出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是谁?”这样一个问题,由此激活了学生的思路。一部分同学认为:课文对卢进勇的描写较多,对无名战士所 写甚少,卢进勇是小说的主人公;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无名战士持有七根火柴,围绕火柴所发生的一切体现了 作者想要阐发的一种精神,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的同学认为,课文描写卢进勇的笔墨较多,对无名 战士的叙写也重要,两人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对学生见解的是非 曲直不立即作判断,而是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去做进一步的思考、探索,故意设置多重悬念,制造学生的缺憾 感。进一步发问道:“如果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样多的笔墨来写卢进勇呢?”这 样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紧扣课文,抓住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深入地领悟着文章的 含义,无形中,无名战士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同学们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接着问道:“无数的革命先烈 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更大的感情波澜,很多 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疲劳“波谷区”由于“波澜”的出现轻松地度过了,填满了“波 谷区”的是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紧张活动。
二、运用讨论,求“共生效应”
采用讨论的方法设计教学中的“波澜”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赞可夫指出:“当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 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和教师的谈话》)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 观点,他们会竭尽全力找理由、查依据,在相互激发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和发展,即产生“共生效应”。
教学《驿路梨花》时,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重拟了课文顺序,又进行了片断朗读,变序复述等教 学活动,课的内容即将完成,学生松了一口气,注意力开始分散,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提出了“课文不是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是否就这一种呢?你还有其它的组材顺序吗?”这样一些问题让 学生讨论,仿佛在一池静水中投入了一块石头,激起一层一层的浪花。一位同学说:可以从瑶族老人打猎写起 ;另一位同学说:可以从老余第二天早上修房子写起;还有一位同学说:可以从梨花姑娘出嫁写起。全体同学 思维极为活跃,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创造的对象上来。在相互的激发中,人人都想找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 在积极进取的情景中获取了新知识,享受到了创造和劳动的自豪感。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的疲乏感消失,而 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直观,激趣解难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大脑获取信息的百分之八十五。要想使疲劳“波谷区 ”振动,必须重视发挥视觉的优势,利用板书、图示、录像等增强刺激物的强度,协同各种感官,使教学过程 由抽象变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以提高感知效率。
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把诗歌的内在节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我 在范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之后让学生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时,学生出现了焦虑状态,活跃的课堂 气氛受到压抑。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及时给学生出示了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图示:
(附图 {图})
图示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利用视觉的刺激,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看着图示,吟着诗歌跨越了思维的荒漠,体会出了诗人怀念的深长、感激的沉重、控诉的淋漓、讴歌的热情、咒语的酣 畅,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节奏”。
再如,《荷塘月色》的描写意深景清,但让学生体会意境时,很多学生茫然无措。他们由于对“舞女的裙 ”、“凝碧的波痕”、“笼着轻纱的梦”、“光与影有着合谐的旋律”等形象费解,造成了思路的阻滞,进入 不了意境。我适时地放映了电视片《荷塘月色》,让学生看着电视,对照着课文去体会,形象与思维有效对接,互相激发,抓住了学生,使他们顺利进入了意境,享受到了审美的愉悦。
上述两例均运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借助视觉形象,化难为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避免了 疲劳“波谷区”的出现。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波澜”的方法不止以上三种,而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何种方法,其意图都应 在于用极短的时间迅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将学生引入预期的情境,使其注意力在审美感染影响下向更 高层次集中,形成对“波谷区”的强有力的冲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善于“推波 助澜”既是一种教学的基本功,也可以算是一门教学调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