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仓储中臭氧的应用
广州市大环臭氧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臭氧设备企业之一,在历经十几年成长历程中,大环人不断创新、大胆革新技术,始终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到市场认可及良好口碑。
大环臭氧积极推广臭氧应用,与各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我公司与四川粮食储藏研究所合作研究:臭氧在粮食仓储中杀菌消毒防霉技术,长期试验证明:粮食仓储空间中保持一定臭氧浓度能有效地杀菌防霉、保鲜、杀菌全面彻底;不会对谷物、环境产生二次污染。臭氧在制药企业GMP、医疗卫生场所、食品加工车间和居民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都大规模应用,被称为“绿色消毒剂”,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家技术标准中对臭氧杀菌消毒都有明确的肯定。
储粮害虫和霉菌对储粮危害极大,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每年收获后粮食损失高达8%,其中储粮害虫造成损失3%~5%。害虫和霉菌不仅造成粮食重量减轻,而且严重影响粮食的质量,导致粮食变色变味,口感恶劣,甚至使粮食带毒,引起人畜病变。长期以来,我国对储粮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害虫抗药性增强,杀虫剂对储粮和环境污染较大。储粮防护剂施药技术落后,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并且危害施药人员身心健康。
过去,杀灭仓储害虫与微生物,多用磷化氢熏蒸剂等农药。但仓储害虫对已经使用近百年的磷化氢熏蒸剂已产生抗性,因此,甲基溴在仓储处理上的使用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增加。但甲基澳是一种要被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因此,探索一条不采用农药,不采用甲基溴的杀灭仓储害虫、保护粮食的原有营养品质的方法。即一种新的绿色储粮工程研究迫在眉睫。所谓绿色储粮工程是指将产生臭氧、电磁波(微波、紫外线、红外光、激光)脉冲电场等没有环境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与粮食工程技术相结合,用于杀灭和去除粮食、粮油加工品及其饲料在流通环节中常常发生的害虫、霉菌、细菌、病毒、农药或留,以实现保鲜,延长粮食及其产品的储存期。可见,这类研究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臭氧杀菌以其广谱、高效快速杀菌剂,可以迅速杀灭使各种病菌、病毒、病原体及微生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生物结构,刺破细胞壁,使之失去生存能力,当其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杀菌消毒甚至可以瞬间完成。空气中剩余的臭氧,会在16-45分钟开始衰减变成氧气,不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所以臭氧被称为绿色杀菌剂。
第二篇:臭氧应用优缺点
臭氧应用优缺点
预臭氧的主要作用是杀藻、改善絮凝沉淀效果、去除部分有机物、优点: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是将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臭氧化学氧化、生物氧化降解及臭氧灭菌消毒四种技术合为一体,与传统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 常规加氯工艺处理的自来水的Ames致突变试验结果多为阳性,而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后为阴性;② 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为50%以上,比常规处理提高15~20个百分点;③ 提高色度和嗅味的去除率,改善感官性指标;④ 提高对铁、锰的去除率;⑤ 可以去除氨氮到90%左右,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可被生物氧化为硝酸盐,从而减少了后氯化的投氯量,降低了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⑥ 有效去除AOC、蛋白氨氮,提高处理水的生物稳定性,提高管网水质。
另外臭氧和活性炭联合使用,还可以延长活性炭的运行寿命,减少运行费用。
缺点:尽管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技术对于控制饮用水质污染和改善水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 臭氧氧化处理饮用水存在臭氧利用率低、氧化能力不足等缺陷;② 臭氧可以有效降解含有不饱和键或者部分芳香类有机污染物,而对于部分的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卤代有机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难以氧化降解。臭氧对一些有机物的降解仅仅局限与母体化合物结构上的变化,可能会生成毒性更大且不易被生物活性炭降解的中间氧化产物;③ 臭氧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而有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Da的有机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对大分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臭氧氧化后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变小,将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④ 当水中含有溴化物(Br-)时,臭氧氧化将会生成溴酸根(BrO3-)及溴代三卤甲烷(Br-THM)等有害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篇:臭氧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应用
臭氧在自来水消毒处理中的应用
臭氧活性碳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在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目前我国昆明,上海,嘉兴,北京等地的一些自来水厂已开始采用该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上海、杭州等地也在实施中,采用臭氧消毒处理也是水厂消毒的发展趋势。
一、对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怀疑水中的有机物和天然物质与氯发生反应形成的三卤甲烷具有致癌性,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也逐渐对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产生了兴趣,并逐步在一些饮用水处理系统中采用或增设了臭氧处理工艺。由于臭氧比氯有较高的氧化电位,因此它比氯消毒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的作用也比氯快,消耗量明显较小,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PH的影响。有关资料报道,在0.45mg/L臭氧作用下,经过2min,脊髓灰质炎病毒即死亡;如用氯消毒,则剂量为2mg/L时需经过3h。当1mL水中含有274~325个大肠菌,在臭氧剂量为1mg/L时可降低在肠菌数86%;剂量为2mg/L时,水几乎可以完全被消毒。较之传统的氯消毒方法,臭氧消毒还有如下优点:
(1)消毒的同时可改善水的性质,且较少产生附加的化学物质污染。(2)不会产生如氯酚那样的臭味。
(3)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氯消毒的消毒副产物。
(4)臭氧可就地制造获得,它只需要电能,不需任何辅料和添加剂。
(5)某些特定的用水中,如食品加工,饮料生产以及微电子工业等,臭氧消毒 不需要从已净化的水中除去过剩杀菌剂的附加工序,如用氯消毒时的脱氯工序。由于臭氧在水中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如接触池口处水中剩余臭氧尚有0.4mg/L,但经过水厂清水池的停留后,水中的剩余臭氧已完全分解,没有剩余消毒剂的水将进入管网。因此,经过臭氧消毒的自来水通常在其进入管网前还要加入少量的氯或氯胺,以维持水中一定的消毒剂剩余水平。
二、臭氧的主要特性和消毒机理
1)臭氧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臭氧是一种高活性的气体,通过对氧气的放电而形成,其分子式是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臭氧最显著的特性是具有强烈的气味,臭氧的英文词为“OZONE”,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味道”。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淡蓝色的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臭氧具有很高的氧化电位(2.076V),比氯(1.36V)高出50%以上,因此它具有比氯更强的氧化能力。臭氧是由氧按以下热化学方程式形成:3O3 →2O3-69kcal 由上式可见臭氧的形成是吸热过程,因此,臭氧分子极不稳定,可自行分解,伴随着分解过程全放出能量因此,臭氧比氧具有更高的活性和氧化能力。
2)臭氧气体向水中的传递能力也可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的传递能力=传递系数×交换面积×交换电位这里所指的交换 电位不仅与气液的浓度差有关,而且与臭氧和水中物质发生直接化学反应的活性有关。许多实验表明,臭氧气体要溶解在水中,首先必须在与之接触的液体表面上完全扩散进而溶解在表面的液体中,最终扩散到液体的内部。因此,气液两相间的传递率主要由下列因素所决定: 1.臭氧的氧化反应和消毒机理臭氧一经溶解在水里,会出现下列两种反应:一种是直接氧化,它是较缓慢的且有明显选择性的反应;另一种则是在水中羟基、过氧化氢、有机物、腐殖质和高浓度的氢氧根诱发下自行分解成羟基自由基,间接地氧化有机物、微生物或氨等。后一种反应相当快,且没有选择性,另外还能将重碳酸根氧化成重碳酸和碳酸。这两种反应中后一种反应更强烈,氧化能力更强。由于氢氧根和有机物等能诱发臭氧自行分解成羟基自由基,所以低ph条件下有利于臭氧直接氧化反应,而高ph值和有机物含量高的条件下则有利于羟基自由基的间接氧化反应。臭氧的自行分解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h值、温度、UV值、臭氧浓度以及水中存在的其他可去除物。其分解速率可由余臭氧的含量来间接表示。由于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尤其是碳酸盐)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在低PH和高缓冲性能的余臭氧可维持较长时间。臭氧可杀菌消毒的作用主要与它的高氧化电位和容易通过微生物细胞膜扩散有关。臭氧能氧化微生物细胞的有机物或破坏有机体链状结构而导致细胞死亡。因此,臭氧对顽强的微生物如病毒、芽孢等有强大的杀伤力。此外,臭氧在杀伤微生物的同时,还能氧化水中的各种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嗅、味和酚等。
3)臭氧在水中的溶解浓度大于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一般遵循亨利定律。对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供气压力。由于臭氧采用在使用现场利用空气或氧气就地制备,制备出来的臭氧气体实际上是一种臭氧化气体,属于混合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空气和氧气。而亨利定律表示的是某一单纯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所以,臭氧在水中的溶解特性除了与上述的温度和供气压力有关外,还与供气中含臭氧的浓度有关。此外,在一定的大气压力下,臭氧在水中的浓度与供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关。虽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氧,但溶于水中的臭氧极不稳定,很容易分解。
三、臭氧消毒系统 臭氧消毒系统通常有四部分组成,包括气源制备臭氧发生接触反应和尾气处理.1、按照臭氧消毒系统的运行特点,气源制备部分是臭氧消毒系统中的前置系统,它的作用是为臭氧发生器提供所需的质量适宜和数量足够的气体。气源制备部分有各种形式可供选择。对不同形式的气源制备部分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供气的规模、现场条件以及运行能耗。臭氧发生部分是臭氧消毒系统中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生产消毒工艺所需的数量足够臭氧气体。它的投资约占整个臭氧消毒的60%以上,运行能耗约占60%—80%。臭氧发生部分因臭氧发生器的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选择臭氧发生部分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臭氧产量、设备投资以及运行能耗。接触反应是臭氧消毒系统生产运行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将由臭氧发生器发生的臭氧气体迅速有效的扩散到处理水中,并稳定可靠地完成预定工艺所要求的反应。接触反应形式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工艺目标及其相应的反应。相对臭氧消毒系统其他部分而言,尾气处理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的作用是及时有效地消除尾气中的剩余臭氧。由于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高腐蚀性能。通常橡胶、大多数塑料、EPDM(乙烯、丙烯共聚)、普通的钢和铁、铜、铝等材料不能用于臭氧系统的。可用的材料主要包括316和304不锈钢、玻璃、Hyplaon(氯磺烯化聚乙烯合成橡胶)Telon(聚四氟乙烯)以及混凝土。
2、臭氧接触 臭氧接触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氧气扩散到液体中并使之与液体全面接触和完成预期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通过臭氧接触器来完成。不同的工艺目标和相同的反应决定了接触器的形式和接触时间。臭氧接触器的主要形式有:传统的微气泡扩散接触器、吸气式涡轮扩散接触器、带有接触填料的密闭式接触柱以及吸气式水射器扩散接触器。对于净水消毒而言,采用的形式主要是微气泡扩散和吸气式涡轮扩散型。臭氧接触时间对于不同的反应通常在1到12min之间。在需要有可靠灭病毒的场合,通常需要维持剩余臭氧达0.4mg/L的4min接触时间由于水中除细菌外通常还会含有与臭氧发生快速反应的物质(如构成水中色度和嗅味等物质)。因此,消毒接触时间一般采用10min。采用由于水中除细菌外通常还会含有与臭氧发生快速反应的物质(如构成水中色度和嗅味等物质)。因此,消毒接触时间一般采用10min。采用微起泡扩散消毒接触器时,通常布置成双格间和三格间接触室。第一格间是为了水的化学需臭氧量(降低色和味)通常以0.4—1.0mg/L的用量和4---6min的接触时间为基础。而后续格间的功能主要是杀灭病毒,在此格间的进口处剩余臭氧的水平至少必须有0.4mg/L,而且此格间的低部应注入足够的臭氧以保持这一水平达到4min的时间。后续格间臭氧的注入量通常为0.4—0.6mg/L。采用微气泡扩散方式时,为了保证臭氧向水中有较高的传输率,通常需要有至少5.5-6m的设计水深。采用吸气式涡轮扩散接触器时,由于这种形式的接触器尤如一个完整的快速混合器,为了满足消毒所需要的时间和剩余臭氧的水平,通常需要设置停留池或采用多级布置方式。由于涡轮机具有使臭氧气体与水高效混合的优点,因此,这种接触器的设计水深不需要很深。
3、尾气处理 当臭氧与水在接触器内接触后,从接触器排气管排出的气体中仍含有一定的残余臭氧,这些含有残余的臭氧的气体被称之为臭氧尾气。尾气中残余臭氧的量随臭氧同水的接触方法和处理水中维持的臭氧浓度有关,一般约占臭氧总投量的1%-5%。空气中一定浓度的臭氧对人的机体有害。人在含臭氧1/100万的空气中长期停留,会引起易怒、感觉疲劳和头疼等不良症状。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除这些症状外还会增加恶心、鼻子出血和眼粘液膜发炎。经常受臭氧的毒害会导致严重的疾病。为了保护环境空气,要求空气中臭氧的极限允许浓度为0.1mg/m3因此,除了少数特定场合允许利用大气的稀释能力解决尾气处置外,一般情况富含臭氧的尾气不得直接排放,必须通过剩余臭氧的破坏来加以处置。尾气处置的方法通常有回用法、加热分解法、化学消减法、催化分解法以及稀释法。
收集整理:郝俊
2013年10月14日 秦皇岛展坤消毒设备有限公司
第四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
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第5号令发布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现予以转发,请各省(区、市)粮食局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
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二〇一〇年一月七日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粮油仓储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仓储管理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 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六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八条
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
第三章
粮油出入库管理
第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对入库粮油 进行检验,建立粮油质量档案。成品粮油质量档案还应包括生产企业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内容。
第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对入库粮油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储存安全的要求,并按照不同品种、性质、生产年份、等级、安全水分、食用和非食用等进行分类存放。粮油入库(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
第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货位及时制作“库存粮油货位卡”,准确记录粮油的品种、数量、产地、生产年份、粮权所有人、粮食商品属性、等级、水分、杂质等信息,并将卡片臵于货位的明显位臵。
第十二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粮油出库前按规定检验出库粮油质量。粮油出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做好出库记录。
第十三条
出库粮油包装物和运输工具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未经处理的严重虫粮、危险虫粮不得出库。可能存在发热危险的粮油不得长途运输。
第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清除仓房、工作塔等仓储设施内的粉尘,按规定配臵防粉尘设备,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禁止人员进入正在作业的烘干塔、立筒仓、浅圆仓等设施。
第四章
粮油储存管理
第十五条
粮油仓储单位负责人对全部库存粮油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负责。
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应当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第十六条
粮油储存区应当保持清洁,并与办公区、生活区进行有效隔离。在粮油储存区内开展的活动和存放的物品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或者对粮油储存安全构成威胁。
第十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对仓房(油罐)编排号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制度。
第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仓房(油罐)的设计容量和要求储存粮油,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建立粮油仓储管理过程记录文件。
第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仓储能力不足时,应当通过代储、租赁等方式,合理利用其他单位的现有粮油仓储设施,扩大仓储能力。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与承储或者出租的单位签订规范的代储或者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现有仓储设施不足,确有必要露天储存粮油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打囤做垛应当确保结构安全,规格一致;
(二)囤垛应当满足防水、防潮、防火、防风、防虫鼠雀害的要求,并采取测温、通风等必要的仓储措施;
(三)用于堆放粮油的地坪和打囤做垛的器材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
第二十条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类2年。
第二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粮油储存损耗处臵方法的规定处臵粮油储存损耗。国家对政策性粮油储存损耗的处臵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二条
储存粮油出库数量多于入库数量的溢余,不得冲抵其他货位或批次粮油的损耗和损失。
第二十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设立粮油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真实、完整地反映库存粮油和资金占用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库存粮油情况发生变化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库存粮油货位卡和有关帐目,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储粮化学药剂应当存放在专用的药品库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对药剂和包装物领用及回收进行登记。
进行熏蒸作业的,应当制订熏蒸方案,并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熏蒸作业中,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作业场地周围设立警示牌和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熏蒸作业区。
第二十六条
库存粮油发生降等、损失、超耗等储存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臵,避免损失扩大。属于较大、重大或者特大储存事故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属于特大储存事故的,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粮油储存事故按照以下标准划分:
(一)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一般储存事故;
(二)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上10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上2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较大储存事故;
(三)一次事故造成1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粮食或20吨以上 20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重大储存事故;
(四)一次事故造成1000吨以上粮食或200吨以上油脂损失的为特别重大储存事故。
第二十七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并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备案内容弄虚作假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不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的名称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三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粮油出入库、储存等管理规定的,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粮油储存事故或者安全生产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粮油,包括各类粮食、植物油料和油脂。本办法所称粮油仓储单位,是指仓容规模500吨以上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上,专门从事粮油仓储活动,或者在粮油收购、销售、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仓容规模500吨以下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经营者,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相关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商业部1987年6月22日颁布的《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87)商储(粮)字第12号)同时废止。7 附件一:
关于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粮油仓储单位的固定经营场地至污染源、危险源的距离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距有害元素的矿山、炼焦、炼油、煤气、化工(包括有毒化合物的生产)、塑料、橡胶制品及加工、人造纤维、油漆、农药、化肥等排放有毒气体的生产单位,不小于1000米;
二、距屠宰场、集中垃圾堆场、污水处理站等单位,不小于500米;
三、距砖瓦厂、混凝土及石膏制品厂等粉尘污染源,不小于100米。8 附件二:
关于粮油储存损耗处置办法的规定
一、粮油储存损耗包括自然损耗和水分杂质减量:
(一)自然损耗是指粮油在储存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虫鼠雀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撒等导致的损耗。
(二)水分杂质减量是指粮油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以及通风、烘晒、除杂整理等作业导致的水分降低或杂质减少等损耗。
二、粮油储存损耗应当以一个货位或批次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得混淆。
三、自然损耗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其中,原粮的自然损耗按以下定额处臵,在定额以内的据实核销,超过定额的按超耗处理并分析超耗的原因:
(一)储存半年以内的,不超过0.1%;
(二)储存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不超过0.15%;
(三)储存一年以上的,不超过0.2%。
四、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实核实销:
(一)入仓前以及入仓期间发生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形成货位后核销;
(二)储存期间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
第五篇:粮食仓储设施贷款
粮食仓储设施贷款 业务说明
粮食仓储设施贷款是指农发行为解决企业在仓储设施建设过程中自有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中、长期贷款。
贷款对象: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直属库、粮食购销企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骨干企业、粮食批发市场及粮食物流企业、从事粮食经营和交易的其他粮食企业。
贷款用途:专门用于借款人从事粮食仓储及市场设施购建的资金需要,主要包括:粮食仓储及市场设施购建与维修;粮食烘干设备的购建;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粮食运输专用工具购置及专用交通设施建设;车站、港口粮食专用货场建设;其他专门用于粮食储运和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贷款期限一般在5年以内,最长不超过8年。符合贷款展期条件的,贷款可按有关规定办理一次展期。
贷款方式:粮食仓储设施贷款一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对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承诺或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包括分公司)保证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可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业务操作流程 贷款申请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提交借款申请报告,填写借款申请书;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贷款卡、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财务会计报告、法人代表身份证或其委托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签字样本及授权文件等需提供的相关基本资料,并具备以下条件:
1.借款人为实施政府粮食宏观调控任务的仓储设施项目,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承诺对贷款本息予以全额归还的;
2.项目建议书和有权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项目建设的有权部门审批文件;
3.自主经营需要贷款建设的仓储设施项目,企业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参与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达到规定的要求;
4.能提供自有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
贷款受理与调查(评估)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款审查与审批 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款发放 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后管理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负责贷款信息的搜集、整理,并按要求建立台账,录入信息,对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反映;开展首次跟踪检查、定期常规检查或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影响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处理。
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状况发生变化导致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发生变化的,开户行客 户部门提出调整贷款分类意见,送有权审批行风险管理部门审查,有权审批人审批认定,开户行根据认定结果,及时调整贷款形态。
对贷款发放后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要重点加强贷款使用、贷款运行、贷款本息偿还的检查和监督。
贷款收回
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款后评价及档案管理
开户行应建立完整贷款项目档案。粮食仓储贷款项目的的验收与后评价,按农发行总行规定办理。
现场检查流程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 1.检查方法
①查阅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贷款业务各项规章制度; ②查阅岗位责任制,查看人员分工情况; 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贷款业务管理制度;
②未建立贷款的授权、转授权制度; ③未建立贷款业务检查制度; ④未建立粮食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⑤未建立完善粮食贷款操作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 ⑥未建立健全设施贷款岗位责任制; ⑦岗位分工不合理;
⑧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规定和监管当局的要求不符;未及时修改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贷款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 1.检查方法
查阅银行各级授权书和转授权书;查看粮食仓储设施贷款审批单,与授权转授权书对照。2.风险提示
①未核定审批行贷款审批权限; ②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③超权限发放贷款; ④未经授权发放贷款; ⑤未经审批发放贷款; ⑥违反程序发放贷款。
授信管理
1.检查方法:查阅有关授信文件。2.风险提示 ①未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②未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基础工作 1.检查方法:查阅粮食仓储设施贷款档案资料 2.风险提示
①未与客户签订合同; ②贷款手续不完备;
③合同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④未建立完整的台帐;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1.检查方法:查阅贷款相关档案资料,与有关业务人员座谈,必要时对借款人做延伸检查。
2.风险提示
①贷款被挤占挪用; ②贷款流入股市; ③贷款不符合基本条件;
④申报、审批材料在完整性与内容要素的齐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疏漏; ⑤在贷款发放环节,没有全面落实审批意见; ⑥贷款担保的合法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
风险控制 1.检查方法
①与员工座谈、查阅内部管理制度; ②查阅部门职责及员工岗位职责; ③查阅员工休假登记表,与职工座谈。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风险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②对重要岗位人员未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③未及时提出并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实施清收、向担保人追偿、处置抵押物或采取其他盘活等措施。
风险评估
1.检查方法:调阅不良粮食仓储设施贷款相关资料,与信贷管理人员谈话,了解其对风险的认识,现场检查实际风险情况。
2.风险提示
①未对不良贷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损失进行预测; ②未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③未对即将到期的,可能形成不良的贷款进行预测。合规性
对申请人资格审查
1. 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审查业务申请资料和客户资质证明的相关材料。2.风险提示
①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②客户提供虚假或隐瞒实情的财务报表; ③客户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或危害信贷资金安全行为;
④客户在改制或改变经营方式过程中,未清偿落实原有债务或未提供足额担保。贷款调查(评估)
1.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审查贷款调查(评估)等相关资料。2.风险提示
①调查(评估)报告不真实、不准确、涉及关联企业的调查未作详细分析说明; ②抵押率、质押率不符合有关规定; ③担保合同要素不符合有关规定。贷款审批
1.检查方法:调阅档案,查阅贷审会议记录,查看有权审批人审批记录和审批行信贷管理部门书面批复,与授权书、授信文件等资料对比。
2.风险提示
①没有按程序经过贷审委例会研究。②没有有权审批人审批记录; ③没有审批行信贷部门批复; ④越权审批贷款;
⑤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贷款发放
1.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重点查阅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和审批行贷款批复文件。2.风险提示:
①发放贷款与审批文件要求不一致;
②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填写不规范,要素不齐全;
③贷款证、信贷台帐、信贷信息管理系统登记不及时、不准确。贷后管理
1.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查阅粮食仓储设施贷款有关台账和贷后检查材料。2.风险提示
①贷后检查不符合规定,没有按照要求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②信贷资金向关联企业流动或挪作他用; ③贷款期间不按贷款申请用途使用贷款; ④贷款展期不合规。
⑤贷款形态认定不准确、调整不及时。检查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3.《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4.《贷款通则》 5.《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6.《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7.《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8.《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6〕76号)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意见》(银监发〔2003〕24号)
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试行办法的意见》(银监发〔2003〕157号)
1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农发银发〔2006〕80号)1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基本操作流程(试行)》(农发银发〔2006〕81号)1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仓储设施贷款办法》(农发银发〔2005〕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