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华镇向前村发家致富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新华镇向前村杨凤海发家致富典型材料
杨凤海,新华镇向前村五社村民,家里3口人,耕地面积共8亩全部种植制种玉米,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帮助下,全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日光温室葡萄、钢架大拱棚蔬菜、制种玉米和肉牛养殖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逐步展开,杨凤海家被列为帮扶对象,全家人发展生产的愿望很强烈,但是,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家一直没有发家致富,他希望能够借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联系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支持下,加快发展,尽快致富。活动开始后,市广电局干部刘兴年与他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定期入户走访,迅速根据现状帮他制定了一份完善的帮扶计划,杨凤海也没有‚等、靠、要‛,他多次与联系干部进行了沟通,表达了自己心中长久以来发展日光温室葡萄的想法。联系干部刘兴年觉得依托向前村葡萄基地发展设施葡萄种植十分可行,联系镇妇联帮助他的妻子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承包了村上新打的日光温室1.3亩,种植设施葡萄。前期工作准备充分了,硬件设施齐全了,但怎么经营好,怎么赚钱,还好要靠自己,杨凤海很显然也懂得这一点,读书识字不多的他,学习起设施大棚技术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遇到不懂的养殖问题就向同村种植大户请教,还经常到镇农技站
请教这方面的专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和联系干部咨询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目前,他经营的3座钢架大拱棚和1座日光温室长势良好,预计年底经济效益达3万余元。
在发展设施葡萄种植的同时他又养殖4头肉牛,他精心地照料着自己的4头肉牛,甚至在同村村民们玩乐休息的时候,他还坚持给牛量体温,他把这些牛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终于,这些努力换来了成果,上个月他卖了其中一头,就收入了5000多元,他乐呵呵的说:‚起早爬黑一年没有白费啊‛!他没有放松对肉牛的照料,而是更加努力,更加积极,在创新上加创新。双联行动不但为群众带来了实惠,也给干部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干群之间的联系,密切了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
对于目前取得的收益,杨凤海说‚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要取得更明显的效果,还要继续悉心地照料自己精心培育的肉牛,种好今年定植的葡萄,顺利的话,明后年就能见到成效‛。总结自己的收获,杨凤海说‚首先要感谢‘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没有这次行动的开展,他的创业连第一步都走不出来;其次要感谢市广电局的干部们,没有他们的帮助,他的创业不可能进行的这么顺利;最后,要感谢村干部和村民们无私的帮助支持,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他发家致富的信心才能够这么坚定‛。
第二篇:致富路上的领头雁——记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引领全村致富发家致富事迹
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儒林镇枫香村党支部书记引领全村致富发家致富事迹
在城步县儒林镇一提起杨文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村党支部书记。杨文瑞今年54岁,在任枫香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在带头致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使全村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枫香村也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颗闪耀的新星。截止2009年末,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05万元,年收入达到1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枫香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比1993年翻了两番。
“要想做一名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带头致富的能人”
枫香 村共有居民136户680口村民和 483亩耕地。十几年前,全村人均收入仅为700元,集体外债20多万元,村民住宅都是破旧的土房,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下,1993年杨文瑞担任枫香村党支部书记,他想只有自己先致富,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从而改变本村贫困的面貌。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兴村富民的新路子,无论是养奶牛、种大棚还是购置大型机械、山上造林、兴修水利,他都不怕风险,带头走在前,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率先垂范地带头苦干。2003年开始,他请来韭菜坪技术员张国元,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培植了2亩大棚蔬菜,当年纯收入就达1万多元.2005年投资4万元,荒山和退耕还林300亩,年可创收2万元。截止2009年底,他本人已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22亩,年收入近百万。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的责任”
“杨文瑞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他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为党员干部做出了楷模。为了给村民创收,杨文瑞带领村委会千方百计寻找发家致富之路。针对当地的地势,2002年开始,发动群众创办了三座大型碎石厂。几年来,碎石厂产值达1200多万元,纯收入近300万,创税收50多万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万多元,并解决了富于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变了一些村民以前游手好闲、打牌成风的习气。得到了村民一致的肯定。村民杨宇,在碎石厂创办以前,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手艺,一直是游手好闲,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被村里人称为一大祸害。办了碎石厂之后,杨文瑞私下里做通他的工作,让他到碎石厂做事。自那以后,杨宇就扎实的在厂里做事,年收入3万多,就再也没有干偷鸡摸狗的事,村里从此变得安宁、和谐了。
多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他瞄准枫香村与县城相距不远,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有利条件,积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把群众培养成为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十几年来年来,他积极聘请技术人员进村举办果树、食用菌、草莓、蔬菜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先后选送了98名青年参加农函大各类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村民科技文化水平。2003年,他还筹集资金建立先进的教育网络,利用网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村民致富本领和服务水平。目前全村已有800亩板栗基地,每年为村创收480多万,每户农民年收入净增800多元。2003年,杨文瑞就带领全村开始培植大棚草莓、蔬菜、食用菌,至今全村已有大棚草莓8个,面积5亩多,年产值达15万,纯收入10万元;大棚蔬菜7个,面积8亩,年产值20多万元,纯收入达14万;大棚食用菌30个,面积20亩,年产值400多万。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年收入净增1000多元。
村民杨雄飞家庭困难,有2个女儿,一直靠打工为生。在杨文瑞的开导下,2006年建了五座大棚,但由于不懂技术,一年下来,收益甚微。2007年,他教杨雄飞 的上门女婿张长青到村里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棚栽技术学习,为其进一步发展棚栽业奠定了基础。此后,他经常组织大棚种植户进行集体学习,并聘请韭菜坪技术员张国元作为长期技术顾问,每月对村民进行两次棚栽技术培训,并出资300元,购买了板
栗、草莓、蔬菜的管理常识光碟。就销售问题,杨文瑞还计划在城步县城的农贸市场设立销售窗口,把枫香蔬菜和水果的品牌打出去,促进销售,促进生产。
“要做到村民长期共同富裕,就要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实现村远景目标的大手笔”。
杨文瑞和村两委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组织、引导、扶持村民发展主导产业上。针对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了13米长的石拱桥,1200米长的机耕道。于2007年,组织群众自筹资金每户200元,共筹2万8千元,并向上争取了80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架设和引水灌溉水渠、管道架设工程,不仅使全村136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而且解决了100多亩田地和80座大棚的灌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迅猛发展。
过十几年的努力,经济发展了,但杨文瑞还是非常节俭,从不肯乱花半个子儿,他总筹划着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村公益事业上,多为村民办好事、实事,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先后筹集资金上百万元用于扩建小学教学楼、架设高压线路、整改照明线路、架设有限电视、开通自来水工程、硬化自然村道路.....
第三篇:xx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是如何发家致富?(精选)
党旗猎猎话碾盘
延川县土岗乡碾畔村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纪实
延川县,地处革命老区延安市东北部;土岗乡碾盘村位于延川县城以南45公里处乾坤湾景区所在地,因当年毛主席东渡黄河抗击日寇回师陕北而得名。
岁月沧桑,光阴如梭;不觉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匆匆而过,现如今这个当年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区小村的群众生活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走进碾畔村,一路枣林葱郁、枣儿飘香直至黄河沿岸,宽阔整洁的油柏路通村入户,陕北特色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乾坤湾旅游景观如诗如画,农家乐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谈起近几年的变化,村民们如数家珍,一连说出了很多该村的变化。该村辖2个村民小组,201户676人,党员24名。全村土地面积10042亩,其中枣树栽植面积4500亩。
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红枣富民、旅游兴村”的战略总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信息为支撑,以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为主线,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红枣富民
碾畔村地处黄河沿岸,是红枣栽植优生区,为了切实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村支部提出了“支部联户抓枣,家家户1-1-
户有枣,村民人人懂枣,农民致富靠枣”的号召,大力推进红枣“由粗放型管理向优质化方向转变”战略,扩大了枣树栽植面积,枣树栽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发展到4500亩,为解决红枣在雨季裂果问题,村支部带领导村民新建红枣烤房101个,凉枣棚68个。2010年,全村红枣年产量达92吨,仅红枣一项农民人均收入高达2200元。近年来,碾畔村红枣产业的重心由原来的扩大基地规模转变为品种改良和精细化管理上来。
为了切实做大做强大团枣品牌,不断提升红枣品质,碾畔村成立了枣农协会,村支部推出了“学、推、改”的管理模式。学,即学技术,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和邀请技术员实地技术培训及外出培训等方式,对全村枣农进行轮番培训,切实做到了村有技术指导员、户有技术明白人。推,即全面推广“改土施肥、整形修剪、挖坑蓄水、保花保果、病虫防治”五大枣园管理技术,村支部和枣农协会成员联手推广实用技术,使该村的枣树管理实现了两大飞跃:即由不管到勤管,由勤管到精管。如今全村现有精品枣树管理面积近3000亩,并向科学规范、优质高产方向迈进。改,即改良品种。该村红枣品种有6个,杂而乱,一直没有形成主打品牌,近年来,村支部根据市场的需求,深入引进和改良红枣品种,目前,以团圆枣、条枣为主的干鲜兼用品种成为了碾畔村红枣的优势知名品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工作措施
1、强化科技培训。碾畔村党支部注重红枣技术人员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着力推广运用实用技术,对本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进
行培训,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提升红枣产品的档次。
2、积极开拓市场。村支部利用农村信息网络设备,采集外面市场供求信息,使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通过网络和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本村的红枣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3、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枣农合作社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培养一批有能力的青壮年从事经纪人活动,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对产品进行促销;并主动争取县内外红枣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形成固定有效的市场主体。
4、加强组织领导。由村“两委”会负责,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经营模式,统一生产品种,统一管理技术,统一联系销售。
二、旅游兴村
碾畔村为延川县乾坤湾景区所在地,也是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近年来,碾畔村支部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利用该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着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本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积极响应县、乡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号召,紧抓机遇,统一规划,采取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村支部牵头与农民自发兴建相结合的方式兴办农家乐,深入规范接待服务行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建立了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其中,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的 “程家大院”已被延安市验收通过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投资200万元修建具有陕北特色的“黄河鱼”等农家乐5户;裁止目前,全村农家
乐一次性可接待300人食宿,年收入达100余万元,同时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乾坤湾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碾畔村在县、乡的大力支持下,新修交通道路1条,环山路2条,完成了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摆脱了千年来煤油灯时代,解决了农民出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新建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标准党员活动室1座,村两委班子办公室2间,公共垃圾台2个,为村民打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真正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村支部带领村民配合县乡新修乾坤湾旅游区、国家蛇曲地质公园博物馆、乾坤湾度假、碾畔原生态民俗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和剪纸、布堆画等民间艺术展馆,旅游业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已成为该村发家致富的主要收入之一。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后,村支部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红枣富民、旅游兴村” 的战略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高效飞速带动该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村里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人均收入达5600元,顺利升级晋档二类村,今年力争升至一类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陕北老区人民半个多世纪前就打心眼里认知了的事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是处于老区东部黄河岸边的这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山区小村每一个人对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末期的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党的光辉雨露泽润,从而使得这片由贫瘠走向温饱,再从温饱走向小富裕,而且他们坚信:会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在迎风招展、猎猎作响的党旗下,碾盘村一定会从富裕迈向小康的热土的最忠实的见证后发自他们内心的呐喊!
二O一一年九月十日
第四篇:**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绘就发展蓝图
共建小康新村
--**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镇**村位于**县西部,峒河河畔,31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目前总人口420户,1820人,其中贫困户131户,653人。行政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737亩,水田面积835亩、旱地总面积1482亩,山地面积642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充分联系实际,对照要求、全面动员、大力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做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
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
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发力发展农业种养殖产业,截止目前,培管椪柑800亩,发展油菜400亩,完成20亩草莓采摘示范园建设,种植辣椒300亩,开发烤烟种植80亩,黄牛养殖200头,鸡鸭养殖4000羽。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新建特色蔬菜大棚4个,维修蔬菜大棚7个。通过各项产业的增收增效,2019年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1200元以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党员带头,群众、党小组带动工作组的“双带”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党小组的先锋带头作用,就美丽乡村如何规划、如何打造、如何建设的问题,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以党员个体引导村民群体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以“五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新开公路9公里,硬化4公里;新建水渠2300米、硬化通组公路500米;安装路灯48盏,完成环村公路12000米,屋前屋后水沟硬化8000㎡,桔园道路硬化6000米,排污沟硬化1800m,建立村民文化活动室1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处、村文化宣传长栏200米。在319国道及村主干道两旁修建了花台及数百米文化墙,实现了319国道旁的美化亮化全覆盖。全面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造覆盖率达到100%。在通往主寨的路上建设了两座移民新村门牌。新建了村级综合平台服务中心和拥有80个车位的两个大型旅游停车场,新建了旅游公共厕所。通过今年来的不断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一步完善,环境的改善,村庄道路的硬化,给村民出行、果蔬运输带来了极大方便,村内无积水、无杂物、无乱堆乱放现象,人们真正享受到了小康村建设带来的成果。现在的**村,村部楼办公室宽敞明亮,广场平坦宽阔,砖瓦房达98%,人均住房面积30余平方米,手机入户率达100%,村内通邮、通电、通车,有活动室、卫生室、村民培训会议室,走进**村,就能给人舒适、亲切、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在创建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始终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抽调工作力量专门负责信访维稳工作,定期开展巡回执法检查,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方便群众诉求表达,实现了全年无赴省进京信访案件。二是深化警民共建治安联防活动,加强网格化建设,强化级综治管理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自治,全年该村无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率、火灾事故死亡率、工伤事故率为零。三是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组织开展了“放歌最美乡村**”文娱表演。成立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队,并在今年9月份全县最美乡村擂台大比武的活动中,取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促进了乡邻团结和睦。创新活动载体,提升群众素质,修建了村级文化健身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体活动,连续四年举办了“油菜花艺术摄影节”活动,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村里观赏油菜花,有力的促进了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落实保障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更加关注民生民情,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规范化运行镇民政工作,开展扶贫济危工作,认真开展城乡居民阳光低保工作,切实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100%抓好危房改造、无房屋新建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工作,确保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有标准化功能齐全的村卫生室一所,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9年全村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万元,受益人口达
人次;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参保
人,参保总额达
万元,发放养老金
万元;
目前,**村全面小康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我们将以这次创建小康示范乡村为契机,认真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全面把**镇**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和谐、幸福的小康新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X镇X村典型事迹材料
赵各庄镇李各庄村典型事迹材料
XX镇XX村位于XX中部,现有人口XXX人,耕地XX亩,XX年集体收入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村现有党员XX人,入党积极分子XX人。党支部书记XX。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该村大力发展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村风健康和谐。XX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命名为农村先进党支部,该村也分别被评为市、县文明村。
一、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一个坚强、团结、务实领导班子,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XX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不断学习、完善、提高。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在他的带领下,两委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党性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同时,加强党建业务、科技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观点,增强依法办事意识。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第一”即按照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方法,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做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到广听民言、善解民难、温暖民心。三是强化约束机制,自觉认真地贯彻上级精神,及时查找和解决自己在工作、生活等发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自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廉洁自律能力。
二、经济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形式喜人
在发展经济上,村党支部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的腾飞,他们充分利用XXX公路拓宽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支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经济发展、稳定保障、基层组织、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村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开支,多方筹措资金,办了许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大事,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
1、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一是投资XX万元建成高标准住宅楼XX栋,全部通上了天然气,群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二是投资XX万元把村主要街道进行了粉刷,并在街道两侧种植了观赏树木,修下水道XX米;三是投资XX万元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美化、硬化和亮化;四是投资XX万元新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对原有的红白理事会进行了硬件强化;五是投资XX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给排水工程,使群众吃上了放心水;六是加强阵地建设,投资XX万元建成高标准两室
2、加强路网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交通环境。XX,先后投资XX多万元,把全村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先后修水泥路XX平方米,砖道XX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交通环境,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狠抓党建,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支部从抓学习和思想教育入手,每月学习3次,每年至少聘请县党校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1次,提高“两委会”
一班人的理论、政策和工作水平,使70%的党员和青壮年农民都很快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坚持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定期开展评议村“两委会”成员和民主评议党员,大力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和“党员承诺制”。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三学两带”、“双培、双示范”和创建“双十佳”、等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X名,发展党员XX名;全村建立党组织示范基地X个、党员示范户X户,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帮带XX户XX人走上了致富之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村党支部的“三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活了、人心齐了、致富信心足了,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加快致富奔小康的前进步伐。
目前,XXX村广大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协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