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总是受一定控制力的影响,或是外部的控制力(他控),或是内部自身的控制力(自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与发展。而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自控能力,这就要求他们的控制力不断地从低水平的他控向高水平的自控转化。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他勇往直前的利器,也是他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尖刀。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控制在了教师和家长手中,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完全是由他控在起作用。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从理论上讲,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责任感、义务感的激发,要让学生认识到执行老师的要求是不仅仅是自己的责任,更是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仅是一些低层次的需求,他们同样需要内心的满足感,进步的愉悦感以及被他人悦纳后产生的成长的自豪感。
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教育的统一;而在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只有学会自我教育,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二种情况是学生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上学期,通过与初一(8)班的学习后进生广泛接触,我觉得目前在初一(8)班中基本上不存在上述的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而第二种情况的学生人数比较多,他们也向我坦诚。他们不是不明白老师讲的道理,他们也曾下定决心努力改正自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一些坏习惯,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何提高学生行为上的自控能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本学期,我将努力在这个问题尝试着去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二篇: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经验心得
说说家访那些事
由于我所带的学生是九年级,一年要能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的。放寒假时,我将每一科目的作业任务统计后,然后将学习任务与要求划分到假期中的每一天,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防止学生盲目学习完不成任务。在寒假期间,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主要了解了他们在假期当中的生活与学习情况,真是不问不知
道,一问吓一跳,大部分家长反映自家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年前几乎都疯玩疯闹,年后又忙着走亲访友,假期已经过半,这些同学只完成了大约30%的假期作业,更别说看书或者进行适当的自我学习了;同时,这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根本不理会家长的督促,不在乎自己所处的特殊时期,依旧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作业表干脆没给家长看。针对这些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知道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发展有一个过程,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行为举止较难控制,那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学生能慢慢做到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促进呢?
要想做到这一步,教师和家长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要有信心和耐心。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着学生能否成才。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薄,考虑问题不全面,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看到实质性的东西。看问题、办事情经常处于自相矛盾状态,人云亦云,出尔反尔。例如:我班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话,被老师抓住后叫到办公室问话,责令他承认错误,并改正缺点和不足,学生很快承认错误并马上表态改正,但事隔几日,这位学生又如往常一样。还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认错很快,态度较好,下课后却把教师的教育置之脑后。在家如同在校,要培养这些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教师和家长要有恒心和耐心,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付出心血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时,要不厌其烦地、秩序渐进地进行诱导。同时,要重视量的积累,对他们好的表现哪怕是微小的表现,要进行必要的肯定。俗话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人并非铁石心肠,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对孩子多倾注情感教育,不断在孩子们心灵上进行感情扶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对促进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再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中,鲁同学和谭同学一组的,谭同学是组长,安排值日分工时,叫鲁同学扫地多了一点,她就怀恨在心,进行了报复。趁谭不注意将墨水故意弄到谭净白的书包上。看来当鲁遇到挫折的时候,意志软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接受挫折,便一步步地颓废下去。这其中根源是鲁同学是一个孤儿,内心深处非常自卑,最怕别人说她是孤儿,最怕别人歧视她,就像一只刺猬,总是把自己 封闭得严严实实地,只要有丝毫“风吹草动”,就会在行为 中带有攻击性和敌意性,也就是报复性。如果这个学生不加引导,将会严重影响这个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决定对这个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深入剖析她的性格特点,与鲁树榕同学的姑妈联手,一起来帮助她。当我们到鲁同学的家时,她又是端茶,又是搬椅子,表 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兴奋,从她欢快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通过家访,我与她的姑妈深入沟通,互通信息,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行为动机,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了一个教育方案: 1、老师与姑妈分别与鲁同学谈心,让她认识到当遇到挫折时不应该采取过击行为,去进行报复。如果是自己 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老师和家长帮忙。2、针对鲁同学的实际情况,让她去帮助一个学习成绩不如她的同学,让她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并能从中体会到付出劳动的快感。3、经常性地安排鲁同学帮助老师和同学干一些事情,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喜爱。4、在她的值日小组内取消固定小组长,由几个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这样让她通过担任小组长,理解小组长的工作,认识到值日生要团结一致,才能把卫生搞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鲁同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逢值日这一天,她都来得很早,不用组长安排,就能主动 打扫卫生,还经常多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一组的同学都不再告她的状,开始喜欢她。看到这种情况,我趁热打铁,找她谈心,使她认识到了割破同学的书包是不对的。我告诉她,老师不想命令你怎样去做,但是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和谭同学的事处理好。第二天,她就找到谭同学赔礼道歉,两个小女孩解除了心里的疙瘩,成为了好朋友。这件事很让我欣慰,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看到了家访及家校沟通的积极作用,也使我认识到帮孩子树立自信、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教师有促够的耐心,我们的孩子一定能面对挫折,把挫折变成自己飞翔的翅膀,真正从挫折中自信地成长起来。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受挫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本身只有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方能够达到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和家长不把这些自我控制能力、受挫力较差的孩子当成包袱扔掉,只要长期坚持“攻心”为上的策略,工作做到了点子上,就一定能够达到“金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良好效果。
第三篇: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的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 由于受社会发展、经济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教育层次不同,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中有一些课堂学习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表现为: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本课题是特别针对小学一年级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学生的实质性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一年级
课堂
自控能力
个案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的知识化、信息的网络化的发展喝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长期冲击着我们现在的人类。如今媒体上登载的一些高知、身居高位的人触犯国纪国法屡见不鲜,深刻反映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仔细分析,这些人除了思想道德品质低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对子女有求必应,百依百顺,造成子女的依赖心理和任性行为。夫妻离异或不管不教,以及重组家庭的增多,外出打工等,许多家庭把孩子抛给老人抚养,隔代的祖父难于管教孩子。有的离异家庭双方都不愿意照顾孩子的生活喝学习,有的甚至把孩子作为自己再追求幸福的障碍。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家庭的关爱,性格变得孤僻,产生好动、不爱学习的表现。不良的家庭教育,以及有些家长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子女。
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些课堂上自控能力差,不爱学习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歧视、甚至体罚,这些学生难免产生自卑,引发厌学,有的甚至课堂上更加任性妄为,成绩每况愈下。
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由周围多个自然村的孩子组成,由于他们基础教育的层次不同,家庭教育的要求不一,导致了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常常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引起他的 “好奇心”,并足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持久,可一旦到上课听讲、做作业完全判若两人,小动作做个不停,自我控制力很差,写字马虎,喜欢拖拉。因为贪玩作业经常拖拉,成绩偏下。他们在老师面前常常唯听事从,信誓旦旦地表示痛改前非,但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开始热情,但总做不到底。尽管老师们想了种种办法,但效果仍不明显。于是,我们都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爱因斯坦提出:“人一旦学会操纵自己的大脑,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孩子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一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于是我们选择了“自控力薄弱学生行为的个案研究”,试图寻找学生自控力薄弱的原因,改变他们的自控力薄弱现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步入21世纪,世界教育经历着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转变。当代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否,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心理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确实,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外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自制力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多种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其中,“7个控制”的方法值得借鉴。这7个控制分别是: 1·控制时间。2.控制思想。3·控制接触的对象。4.控制沟通的方式。5·控制承诺6·控制目标。7·控制忧虑。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的个案研究》也属于这个研究的范畴,与之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如:品德教育全面研究人的品德形成的机制;行为素质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内、外因素对个体外显行为的影响及对行为的激励和调控的有效途径。湖州市教育局课题组的《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从学生的德育方面入手,探索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德育导师的目标体系,并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的理论喝行为,充实并发展了德育理论,为在表现自控力薄弱学生行为的个案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伙伴、同学的交往,逐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与小朋友形成合作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他们的交往技能和适应能力都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儿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不成熟。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必然会干扰他们正常的社会化的发展。在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心理素质的核心是意志品质,而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目的性,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制性等。小学生可塑性最大,此阶段是学生自制力培养的最佳期,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实践价值:积极进行自控力薄弱小学生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自控力薄弱小学生行为的表现类型和自控力薄弱的根源;认识能促进小学生自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教育经验。同时,本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享受正常化的学习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四、概念的界定
自控就是把自己“一分为二”,一半是控制者,一半是被控制者。自控教育则可理解为“学生自己控制自己的教育”,它的主旨是引导人发挥、发展自控的天性。“自控教育”这一术语的中心是自控,它的具体含义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或者说是自我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脑这个司令部,牢牢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二是前进的过程中要依据预设的总目标,给自己不断发出一个个命令,并且一一去完成,最后实现总目标。
自控力属于意志的范畴。自控力薄弱的学生,往往意志比较薄弱。在本课题研究中,就是利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方法、策略(如“行为矫正技术”)引导“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自制力。选取的对象为本校一年级中课堂自控力比较薄弱的学生。
自变量: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对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施以自制力的影响。因变量: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自制力得以培养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整体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改变课堂自控能力薄弱学生行为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具体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使小学教师了解自控力薄弱小学生行为的表现类型;了解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根源;认识能促进小学生自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2)通过实践研究,使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认识由自己自控力薄弱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促进小学生产生改变自控力薄弱行为的愿望;主动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3)通过实践研究,形成有效的改变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基本方法和模式,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教育之路。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基本状况调查与分类研究;
(二)、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行为的矫正指导与研究;
(三)、促进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小学生行为改进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四)、改变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薄弱而引发的各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六、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指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深层的相处,对学生出现的系列问题都加以及时观察和分析。通常这一方法能及时反馈一些有用的信息,收集她的资料,指出课堂上她的表现的严重性和应该的正确行为,帮助她改进并贯穿始终
(二)、测验法:主要指利用与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有关的心理与教育测验来了解该生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状态。也可采用亲子关系方面的测验。
(三)、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与失败,以便更有效地调控研究进程。
(四)、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对课堂自控能力薄弱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1)确定研究的对象。课堂上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
(2)建立研究对象的基线水平。研究的学生确定以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一般至少三天)的观察,来测定此类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出现的频率或持续的时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基线水平。
(3)开始内心对话。利用访谈法走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渴望,使学生开始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使此类学生主动要求改变,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治疗。
(4)实施行为矫正。(利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建立督促机制,家校联系,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培养策略。)运用奖励制度来塑造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的良好行为,对矫正实施期间的自控力薄弱的小学生行为表现作观察和记录,并与先前建立的基线水平进行比较,累计几次行为就可以得到奖励,选择合适的“代币”,(“代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代币”能换得什么奖励。孩子用代币换取或者说支付、购买什么样的奖励。必要时,确定惩罚与惩罚标准。当无强化的消退程序对学生自控力薄弱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来强制性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5)自我控制(倒返阶段)。当此类学生行为矫正起作用,孩子表现自然、正常以后,减少强化频率,撤消奖励。通过逐渐减少强化频率,当学生行为出现倒返时,通过谈话交流使学生认识。恢复表扬、激励,这样学生良好行为的保持时间便会愈来愈长,从而有助于良好行为向其他情境中迁移。
七、课堂研究的成果
1、改善了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问题,促使他们逐步健康发展。
经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小学生课堂自控力薄弱行为逐步得到了有效干预,他们认识了自控力薄弱的危害性,也能愉快地接受来自老师和他人的帮助,并学习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学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快乐健康发展的学生。课题的开展不仅改善了小学生的自控力薄弱的行为,也让其他的小学生一起接受了教育。可以在学生中营造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2.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调查重我们发现,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大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这些自控能力薄弱的学生则必须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很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经过这段时间的指导和教育,我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课堂上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自我的控制能力在增强,学习成绩提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学习就变得不需要家长的监督了,家长也变得轻松了。3.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个案记录与分析
(一)家校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特殊学生小雨的情况分析及辅导
小雨是101班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开学前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随手拿别人的东西的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遇到这种现象,我非常气愤,也非常沮丧,耐心的教育换来一大通“胡言乱语”,几乎使我对他失去信心。针对这一现象,冷静思考的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不能放弃。我特地把孩子的家长请到了学校,先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她告诉孩子父亲:“我非常喜欢小雨,对于这个聪明机灵的孩子我非常担心他的一些不良课堂习惯会影响他的成长,我希望家长能与我一起合作把孩子教育好„„”与家长的沟通,确立了共同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定期电话联系,这都体现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配合。渐渐地,这个孩子上课比较静心了,再没有出现过扰乱整堂课纪律的现象,也不再抵触老师的批评了。尽管他的身上仍有许多缺点,而且对他的改变尚待时日,但他确实是在进步,虽然点滴,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包括这样的特殊生。
个案记录与分析
(二)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101班学生小z的辅导
101班的小z记忆力较弱,行为习惯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他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是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检查作业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上课时候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一节课下来,其他学生能够完成的作业,他却才做到前面几题。多次教育批评效果不大。后来我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的情感交流,接近他、帮助他。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他压力。从要求他完成少量作业到由他自己选择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观察记录他的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经常和家长联系,共同促其成长。该同学经过一年的说服教育,明显好转,作业基本上按质按量完成了,成绩有所好转。我将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等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个案记录与分析
(三)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祥是101班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讲,东张西望,好搞小动作。老师要求读书,他却漫不经心。等老师让他读课文时,他一句话也读不出来。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二、分析诊断:
该生比较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课堂上,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大管教。上述几项行为表明他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差。
三、治疗与辅导的方案:
(1)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用关心鼓励的方式、信任的态度与小祥同学交谈、接触,使他信任老师。老师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半天没说什么,于是我告诉他,无论你喜不喜欢学习,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做个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人。(2)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3)同其他老师协作,在课堂上对小祥多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他多提问,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注意力集中,在背书时,要求他大声的背诵,做到眼到、手到和心到。(4)以建议的方式,希望父母对孩子多加管教
个案小结:
(1)从小祥的作业看,错别字少了,比以前认真多了。
(2)从课堂上看,注意力比较集中,而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准确率有所提高,并且比较积极主动。
(3)从总成绩看比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整个指导过程表明,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单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要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依靠老师的辅导训练,家长的配合,才能见成效。
3、炼就了教师,提升了技能,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真切的看到了自己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影响和价值。所以,课题不光是改变了小学生自控力薄弱的行为,更让教师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素养等得到了间接地规范和提升,并用自己的师爱来亲近学生,滋润学生,感化学生,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爱。课题研究也是催长教师的有效良方。由此,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强化,并正在转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和研究行为。
八、课堂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1、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的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的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较以前明显好转。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良好自控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良好的课堂自控能力成为习惯,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自控能力”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2、我本身只是个案研究,加之能力有限,课堂的研究不能尽善尽美,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能聘请一些理论知识雄厚,知识丰富的老师与我共同参与和指导。
附主要参考文献
《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湖州市教育局课题组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研究》 安吉县递铺镇第二小学课题组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和提高途径》 鲁小 徐益文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叶小红 王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 《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综述》 徐璇 山东师范大学
《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 张劲松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
第四篇:如何提升自控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控制人的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
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
1加强思想修养。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5要强化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现实基层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6要强化意志力量。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7调整好需要结构。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8要强化积极思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第五篇: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那么究竟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于是我结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观察、思考与实践,对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培养浓厚的习作兴趣。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再也不把作文当做是负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写作来自我表达,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开放课堂,激发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谁也无法预料在倍感压抑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灵思不断,感悟无穷。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的:
平时上课可利用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演讲,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内容就以平时的生活经验,或观察所得,或读书心得为主,可以是当天新闻,道听途说,童年趣事,人物简介等等,每次两三个人,天天锻炼,日积月累,以养成会说话的习惯。
每周上好两堂作文课,课堂上可以是:
1、活动作文:让学生学会观察。如片断训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例如“传球比赛”,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人物神态、动作、心情等。10分钟后上交,由老师选读。学生兴致高涨,非常认真。
2、想象作文:通过教学情景的层层设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孙悟空多媒体动画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假如有七十二变;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场景;成语接龙;根据“雪天、小熊、房子”几个词语进行想象作文等。
3、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的创作,确定一个对象,然后要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看看谁的语句最佳。此外,还有文章续写、改写、扩写等。
二、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获取广阔的学习素材。
1、多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的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多读书。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不仅要阅读,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包括以下方面:
1、作摘记: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神话、典故和史实等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
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
3、写心得:写出感想、收获或思考、评价。
三、指导学生自己批阅、修改作文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了共识,才有可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1)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践证明,“抄读”的确是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精练词句,突出主题,听取意见,加工修改。同时通过誊写作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参加作文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作文评改,应该对学生采取“扶”的方针,即通过启发学生参加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教为不教,改为不改”的目的,也才能由“扶”到“放”了。根据具体作文的文体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如集体“面批”法或小组“互批”法。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首先,学生对批改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马虎潦草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眼睛尖,会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同学批改那些写作较好的同学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精心评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实际教学中,评价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更应该注重实效,善于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散爱心,关注优生,情系差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使用唯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使暂时落后的学生丧失信心,逐步成为差生。评改时要因人而异,在评价上不用唯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而是按照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不一味地去批评,尽量不随意修改,尽量用一些启发性的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他们有所适从,看过评语后,茅塞顿开,兴趣盎扬,回味无穷,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激情。兴趣是求知的起点,而学生的下一次写作兴趣,就源于老师的批语。特别是现代学生的叛逆性,更加喜欢教师的认同。所以评语不可太过于随意,应在批语上多下工夫,寻章摘句,力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当看到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佳作时,情不自禁评上一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并激励他追求下一个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一些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也要赞上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欣喜、激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就是一些整体水平不高,但还有一些颇为精巧的地方,如仅仅是一个词语准确生动,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赞美、欣赏、激励性的批语,不仅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更多学生往往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去欣赏。例如:有一位学生平时作文水平一般,但他为了拿高分,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抄袭了一篇文章, 这令我为难了,该怎么办?最后我在他的作文上评了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须努力,你定行!老是期盼着你下一篇的亲笔佳作”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而自己去修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一反三,有效地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可见,赞美是一道射进学生心灵的阳光。学生的写作犹如演员的演出,他们当然也希望得到观众的掌声和鲜花,教师这位唯一的观众对他的由衷的赞美和掌声,必定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