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分析

时间:2019-05-15 04: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就业能力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就业能力分析》。

第一篇: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分析:

快毕业了,我们都即将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前必须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将自己的就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确保平稳过渡。我的就业能力评估将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进行分析。

兴趣和爱好是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全部依据,因为,只有把他们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并于社会需要相结合,兴趣爱好才能力得以实现。我比较喜欢热闹,随意的工作环境,工作中能够有较高的自主性、独立性。

性格决定了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根据自得的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本领,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我的性格乐观向上;善于表达自我观点,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处理难道较大的事情时,都持有一种必胜的心态,激情四溢,斗志昂扬,遇到特发事件应变能力较强;工作积极认真效率高:有冲劲,有热情,有责任心,干劲十足;积极听取别人意见但不易被人支配:有思想,有主见,积极汲取他人好的意见和观点。

在能力上,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是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助于自己求职成功。在大学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注重道德品德修养,关心时政动态。在学习方面,比较认真的,大学期间的成绩还是可以的,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等专业知识,除了学习课内的知识,还经常阅读一些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名家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是作为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大学期间,较少参加兼职等可以增加自己经验的工作,虽然缺少工作经验,但是我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能胜任一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弱,不仅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就业,而且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校期间虽然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意识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知识应用的能力,还缺乏创新能力。

就业方案:

职业目标:公办小学语文老师

经济收入目标:年薪7到8万

详细的实施计划:经过大学四年的锻炼后,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将自己在各方面的提高都以现实展现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尽量让所有人对自己都留下较好的印象,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得到各方人士好评。在面试工作时将自己所有好的地方展现出来(如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等),在各方面都下足功夫,以求找到自己的目标工作。

第二篇: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调查

就业能力[1]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足雇主需要并实现就业、维持就业的全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毕业生只有充分就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就业市场上,就业能力是决定“买方”对毕业生进行取舍的最重要因素。就业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正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的那样,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完善就业能力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实践水平,无疑是提升其就业潜能的最佳策略[2]。

为进一步明确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作者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咨询企业有关专家等途径,走访了多家企业,做了大量调研[3]。

1.对车间主任的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工作实际困难准备不足,对企业用人要求不清楚。二是岗位技能欠缺,新进大专毕业生对于设备操作能很快掌握,但很少有学生能将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并自主处理突发事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没有认同感,工作不努力。四是大专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少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2.对企业老总的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92%受访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不强。老总们认为并不是学历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与较强的企业认同感、爱琢磨、干过岗位与工作经验多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建议学校应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应加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近的模拟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要突出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纸上谈兵。

3.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3.3%学生认为学校内所学的知识用上的不太多,甚至有学生认为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为专业不对口,学校理论讲授太多,实践机会太少。98%的学生希望学校增强岗位实践技能训练。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前的培训,认为在入学时就应当讲解专业特色与就业形势。69.8%的学生准备跳槽。

综上分析,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应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真正把自己塑造成符合企业所要求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说明高职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高职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不足,经企业严格面试并录取的学生,在工作中也可能被淘汰。因此,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马上解决。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生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①学习能力不强。当前我国部分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不足, 这跟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②创新能力缺乏。高校设置的一些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动手能力薄弱。高绩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期望比较高, 很多企业希望学生一毕业就马上能胜任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大 多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投入实际工作。

④职业素养缺失。调查中,同学们认为面临择业时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水平占55%,实际上外语和计算机是大路学问,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认为缺乏职业素养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等的仅占45%,而综合素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失的。

三、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培养计划于社会需求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首先,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企业认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现在企业最希望的员工是稍加培训就能上岗的大学毕业生,可是这除了需要知识的底子之外更需要实际动手能力的底子,而这个底子毫无疑问的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一个好的职业院校里的学生应该是“半个工人”,他们在校期间一多半的时间是要在校内实训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里面度过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实习基地方面舍得投入,培训相关的师资,形成良好的实训制度,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的学会职业技能。然而就笔者调查发现,全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明显滞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待在教室内的,而不是实验室。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技能培训不到位,实习犹如“走过场”,动手能力弱是必然的。

其次,高校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仍主要是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总之,要想改变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必须深入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建立广泛实用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精加工”,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留得住、用得着、下得去” [2]的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何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对策研究 [D].2007,10-13.[2]朱秀清.高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D].2007,6-12.[3]王鹏.推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D].2007,8-18.[4]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07,4-18.[5]袁月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J].2008年第9期

第三篇:就业能力分析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 2009211106 陶然 09210155

就业能力分析

一转眼,我来到北京邮电大学已经有3年了。基于我要考研的想法,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之后,我就将要走向社会,面临工作的选择。而且对于工作和社会的准备永远也不会嫌太晚。因此,我将在下面对自己的素质和相应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方向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期望,以备不时之需。

自我评价:

1、优点:我个人认为我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实践。比较注重项目中的细节,对全局能有一定的把握,以确定项目所需的前进方向。在性格上,为人比较乐观,不会轻易放弃。能够很好的团结团队中共同工作,同时可以虚心的接收其他队员的建议并和自己想法进行比较和有机整合,以期得到一个最优解。

2、缺点:对纯理论的东西很难提起兴趣和干劲。不擅长和陌生人进行深入的交谈。有些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可能导致在工作中的急躁。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列出我认为适合我的工作以及给出原因。

1、作家:写作属于创造性工作,而且我对于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写作自初

中以来就是我最喜欢、坚持时间最久的课外爱好。

2、软件工程师:从很多方面来说,编写软件和创作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两者

都属于用语言来创造一个崭新的产品。而且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的三年中,我对软件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校期间也有参加包含软件编程项目的经历。同时,这也是个需要团体协力工作的职业,符合我对自己的分析。

3、网络工程师:基于和软件工程师同样的理由,我将网络工程师也列为适合我的工作。但是和软件工程师相比,我在网络工程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不适合我的工作:

1、研究员工作:如我所言,我对这种纯理论的工作无法提起兴趣,因此也就很难

做好这类工作。

2、教师类工作:有两点导致我不适合教师行业:第一,我在工作中可能急于求成而导致工作态度急躁。而当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年轻人的时候,过于急躁并不是什么好事。

3、销售类工作:考虑到我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紧张,因此需要和大量

陌生客户交流的销售类工作并不适合我。

总之,经过这次能力分析,我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将来的求职和工作中有了更加周全的准备和更加详细的方向。

第四篇:中国女性研究生就业能力分析

中国女性研究生就业能力分析

摘要: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的宝贵的人力资源,研究生劳动力市场是高校研究生人才配置的重要手段。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硕士生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硕士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女硕士生人数也逐年攀升,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尤其是女性硕士就业难的问题更加显现。本文通过文献法探讨了中国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问题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三个方面。本文研究有利于女硕士生摆正心态,正确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式,准确定位自身的处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得缓解女硕士生就业歧视能够避开误区,少走弯路;同时对于政府政策和法律的制订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女性研究生性别歧视就业能力对策

一、引言:

就业是立身之本,工作是谋生之源,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性走出家庭,走进职场成为必然。纵观社会职场的每个角落,都会有女性忙碌的身影,在巾帼不让须眉的年代,女性在职场的竞争力呈上升趋势。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无疑给自身竞争力增加了筹码。然而,在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女性就业劣势很难消除,比如用人单位对女性员工年龄的要求,更有甚者一些单位招聘性别仅局限在男生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对女性就业心理产生影响,无形之中增加了女性就业压力。

所以,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的方式反映当前女硕士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全面系统地分析造成目前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尴尬局面的多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策略和措施, 旨在树立女研宄生的职业自信心,为其选择职业发展道路提供实践性的指导意见与帮助。对社会发展有较深远的意义。

二、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国内外研究

在国内,对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多是建立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因为女硕士生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相对于女大学生,女研究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特殊性,这种差异性使我们不能把她们完全混为一谈。女研究生的就业真正作为一个问题受到关注也是在近几年,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研究视角也多聚焦于心理学,教育,社会,政治等方面,研究方法大多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也有少部分文章以定量研究为基础。

在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心态方面。随着近几年研究生不断扩招以及日趋市场化的择业就业机制的巨大压力,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女研究生的心态受到了人们的关注。1刘朔在女研究生就业心态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首先从择业观、家庭事业观、创业观三个视角探讨男女研究生的差异:男生注重事业,愿意自主创业;女生重视家庭,创业意识薄弱,以家庭幸福为第一要务。罗伟、吴海燕认为女研究生的就业态度直接影响她们的就业,他们对在读的女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査,并分析得出多数女研究生就业时先考虑稳定因素,同时对就业有惧怕甚至逃避心理。此外,方斌则阐述了女研究生就业难是自身素质不高引起底气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性过强,自我定位不准确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偏见等原因。2苏丽莉则认为女研究生存在就业人格缺陷,一些女研究生由于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打击时便会产生弱势的择业心理。她们逐渐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形象上,认为自己能够自谋生计就够了,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男生身上,希望以此来获取自己实现。从而放弃了自身的职业兴趣,不愿去挖掘自己的职业能力,更不敢去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在个体层面,表现为女硕士自身能力的不足。晏朝飞、张宇则研究了在就业过程中女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困扰,如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等。方芳、曹碧艳认为人才供大于求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前提条件。4毛琪、李思聪认为由于男女生理差别、社会角色及工作本身的性质,使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录用女研究生的福利待遇成本要高于男生,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在相同的条件下,企业会优先考虑招用男性员工,甚至有的企业直接对女研究生增加限制。

总而言之呢,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性别歧视是女硕士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西方学者还从性别隔离理论,互动理论来阐述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他们还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因素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西方学者的这些研究成果对研究我国女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积极地指导意义,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参照本国劳动力市场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 1 刘朔.女研究生就业心态的调査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5年03 26-27 苏丽莉.女研究生职业角色选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以西南大学女硕:I:研究生为例.学位论文 方芳,曹碧艳.浅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2)毛琪、李思聪.女研究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 特别是我国的研究生扩招、就业政策也是独一无二的。

三、女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硕士研究生整体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女硕士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低就业率、低就业满意度、就业歧视、隐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女硕士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这不仅造成社会宝贵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才的均衡发展。对女研究生就业现状及问题主要从四方面进行研究:隐性失业、就业性别歧视、结构性失业和选择性失业。

隐性失业。隐性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或在自然经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随着硕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硕士生幵始和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有些女硕士生不想多年的求学经历换来的是“失业”,故而“委屈下嫁”,做着与自己所学极不匹配的工作,这对国家人力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背后是隐性失业的危机。

就业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女性就业的过程中,就业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最突出、历史最长,并在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研究所采用的性别歧视,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女硕士生因为性别原因而不能获得和男硕士生同等的就业机会,甚至在各方面知识、能力和技能上都优于男性时,依然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调查显示,81.1%的女硕士生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女硕士生获得的就业机会要少于男生,处于劣势地位。在实际操作中,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女生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称在就业过程中,“女硕士=男本科、女本科=男专科„„”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体制、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者在包括经验、技能、知识、工种、性别、年龄、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与需求不一致而造成的失业”。从招聘市场来看,在女硕士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经常出现“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情况,用人单位期望招聘的人才招不到,而有些女硕士生却“虚位以待”,找不到工作。女硕士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果在地区间、院校间、专业间有差异。

选择性失业。选择性失业既不同于自愿性失业也不同于非自愿性失业,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就业过程中,因为就业岗位与自己的就业预期不相符而主动放弃就业机会,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寻找或等待自己所期望的就业岗位而导致的失业现象。据调查,女硕士生对就业起薪的期望正趋于理性,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就业区域的期望越来越现实,但还是有很多女硕士生期望去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就业,而对竞争相对较小、比较需要高学历人才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不感冒,抱定社会上流行的“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幢房”的就业观念。另外,女硕士生对就业单位的期望仍然不太现实,68.4%的女硕士首选的就业单位仍然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包括高校),而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企业却鲜有人问津。有一些女硕士生一味追求声望比较高、社会地位比较好的职业,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选择性失业。

四、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我国劳动力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关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为存在就业歧视,就业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市场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首先,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歧视,其次,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我国高校毕业女硕士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女硕士生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拥有确定的、丰富的工作信息,但无法获得相关应聘者的全部信息;二是硕士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获得相关工作和用人单位的可靠信息,也无法将个人全部情况展示给用人单位。再次,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女硕士生作为高学历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是在我国,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较少。如果女硕士生初次就业是进入到次要劳动力市场,那么以后想要流动到主要劳动力市场将会面临很多难题,比如户籍迁移、职称评定、档案调取等等。更为不利的是,选择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旳女硕士生,其人力资本收益将要远远低于主要劳动力市场中可能获得的水平。这样,很多女硕士生宁可选择主动失业,也不愿意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因为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将意味着多年的教育没有给自身带来收益。

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权其中有一层含义就是职业保障权。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劳动法》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以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赋予了我国女性劳动者与男性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却忽视了我国现实中存在的由于各种社会因素而导致的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事实,没有规定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办法,更缺乏计对

55史瑨洁.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2012 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的制裁措施。总体而言我国现行对女性就业权的保重措施不完善表现在: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就业歧视范围界定过窄,致使用人单位游走于法律边缘,钻法律空子;对女性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缺乏合理的反就业歧视的执法机构;保障监察制度不完善。

(二)高校方面的因素

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女硕士生是女性中的高端人才,经过两到三年时间的高等教育后,进入到人才市场。因此,高校的培养模式、教学质量和就业教育等直接影响着女硕士生的就业情况:

第一,高校培养模式落后。(1)培养目标单一性。调研发现,劳动力市场上对硕士生的需求更多是应用型、职业型和专业型的研究生。但我们现在培养了大量学术型的硕士生,这就跟社会的需求产生了脱节。(2)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所有毕业生就业都是国家统一分配,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也不需要过多考虑市场需求的问题。(3)专业目标过于笼统,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培养硕士生专业目标制定得很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而高校培养硕士生专业目标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以后的求职方向和发展道路。

第二,高校培养质量下降。高校培养质量下降也是影响女硕士生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培养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招生规模扩大,师资不足。(1)高校硕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高校出现师资紧缺的现象,特别是优秀导师资源非常紧缺。(2)教学设施滞后,科研经费不足。硕士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原有的基础设施远远赶不上招生硕士生人数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理工科专业,由于设备欠缺,实验室供应不求,直接影响了硕士生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3)硕士生培养管理过于松散,缺乏应有的淘汰机制。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生培养基本上是采取“严进宽出”的培养方式,淘汰机制几乎为零。很多人考研是为了规避暂时的就业问题,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专心于科学研究,而毕业时只要论文答辩通过便可拿到毕业证,所以很多硕士生忽视了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也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显得不足,直接影响了其就业竞争力。

第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不足。当前,女硕士生就业难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很盲目的去就业市场搜寻工作,成功率非常低。6调查显示,77.4%的人对自身没有

6曾晓芬.我国高校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12 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只有很模糊的规划,占到女硕士生总数的82.3%。另外,我国高校目前缺乏比较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很多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是从学校行政或教辅岗位抽调过来的,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和技能,导致学校就业指导质量效果不显著。

(三)女硕士生个人方面的因素

首先,女硕士生生理和角色的局限。男硕士生和女硕士生在生理条件上存在着在与生俱来的差异,而当今社会,劳动力市场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节奏是以男性的生理特征为制定标准的。女硕士生在体力和精力方面远远不如男生,而我国经济结构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力市场对体力劳动需求的依然旺盛,很多行业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夕卜,还需要较强的体力和精力。另外一方面,传统的社会分工赋予女性最主要的职责是家庭责任。其次,女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欠缺。调查显示,仅有17.7%的女硕士生对自身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多数人对自身有比较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一些人从没给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态度盲目前行。最后,就业期望不切实际。有大部分女硕士生将就业单位锁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高校,民营或者私营企业依然没有进入女硕士生的视野;就业区域上很少有女硕士生愿意去西部地区或者基层单位。同时,女硕士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她们的就业竞争力,但在本次调查中41.5%的女硕士生表示最困扰其就业的因素是“自身竞争力不强”。

五、提高女性研究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

女硕士生确实存在一些特殊的就业问题,女硕士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笔者认为,解决女硕士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女硕士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因此,要运用综合治理的思想方法,从本质出发,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全面系统的提出改进女硕士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应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女硕士生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增加适合女硕士生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女硕士生就业问题最直接的办法,但要增加女硕士生的就业岗位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政府方面和高校方面的共同努力。

其次,完善毕业硕士生的就业市场。政府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扫除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影响女硕士生就业的政策和体制因素,为毕业女硕士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打破就业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户籍歧视制度,建立起统一、幵放、公平竞争的硕士生就业市场。再次,杜绝性别歧视,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社会整体的价值观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当前,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手段,积极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当前我国亟需抵制落后的性别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先进的性别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陈旧和落后性别文化的批判,大力倡导和宣传与时俱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构建男女平等、共同进步、互相尊重、协调发展的社会性别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结语

不论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研宄生扩招,选择考研的人数依然呈每年递增的状态,相应地,女研究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比例甚至超过了男研宄生。然而,有资料表明女研究生的就业率比男研宄生低6.4%,因此对女研宄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中,在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占56%)表示,薪酬相同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招收男毕业生,只有3家表示愿意招女毕业生。这让我明白了我毕业以后也可能会面临性别歧视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女性硕士,在研究女性硕士的就业能力分析中,通过中外文献的查阅,我更加的了解了我自己的不足以及我的劣势,临近毕业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包括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缓解压力等等。

虽然“女研究生就业难”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也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大多数己经成功就业的女研究生都表示自己并没有遭遇所谓的性别歧视,如果有,也是女性心理自设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为女研宄生对其就业及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本人认为研究更多国内外成功女性的案例会更有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刘朔.女研究生就业心态的调査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5年03 26-27 [2]苏丽莉.女研究生职业角色选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以西南大学女硕:I:研究生为例.学位论文

[3]方芳,曹碧艳.浅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2)[4]毛琪、李思聪.女研究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 [5]史瑨洁.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2012 [6]曾晓芬.我国高校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12

第五篇:我的就业能力的自我分析

我的就业能力自我分析

从一进大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关于就业指导的书在我们手里,当然学校也开设了就业指导的课程,当时刚进大学,觉得就业还是个很长远的事情,没啥学习的必要,也不考试,所以也就没怎么用心。这大二将要结束了,才忽然觉得大学时光不长了,就业对于我们来说也快了,但是我对自己就业的能力简直不敢恭维。

首先,我就觉得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没学到些真正有用的东西,知识的广博度不够,知识的拓展能力相对欠缺。

其次,虽然我有在假期里去打暑假工,但是做的都是些比较简单的活路,比如饭馆服务员,瓶盖厂挑拣瓶盖等工作,和以后的工作没多大联系,基础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平凡,实践经验缺乏。

再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创新能力是普遍缺乏的,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我根本不懂创新能力是什么,什么才叫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能力的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最后,我感觉自己应聘能力相当薄弱,因为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应聘,既没学过应聘的相关知识,也没看过其相关书籍,因此对应聘的技巧、能力和注意事项脑海里是一片空白。再有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心理素质较差,可能会由于心里紧张,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虽然现在的我对就业这个东东,没什么准备,各方面能力较欠缺。但是基本的做事能力还是具备的,由于经常有练书法和打篮球,养成了做事耐心,认真的习惯,还有就是为人谦虚谨慎,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乐于助人,注重团队合作,从根本上了解了团结才是力量的至理名言。还有就是经常在学生会出入,与人交际能力不差,能很好的融入到群众中,能较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相信在工作中我也能与同事较好相处,共求发展,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由于现在的自己在就业的各个方面都是菜鸟,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关于就业的各方面知识。刻苦学习是必须的,还有就是要勇于实践,坚定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把握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增强提升就业能力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成才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大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前适应社会;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合理的就业目标、勇于竞争;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奉献和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若做到以上说的,我相信我的未来还是比较光明的,come on!

下载就业能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就业能力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分析 选自英文文献: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the discourse of employability: a critical analysis Marie-Pierre Moreau* and Carole Leathwood London Metropo......

    就业能力

    随着高校招生的持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满足你工作要求的能力,这个工作能力要求哪里来的呢?就是企业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应该包含你的专业技能、经验、工作态度、其他软实力(例如沟通能力、协调能......

    环境工程就业专业能力分析(最终5篇)

    一、就业&专业分析——告环境工程同学书 回想自己在这个行业已经有10年多的时间了,但是比起业内的资深人物,我还只是刚刚起步,自己对于环境工程的认识也是一步一步得在改变,在提......

    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 案例一: 巧分飞机票旅行社刚刚为三位旅客预定了飞机票。这三位旅客是荷兰人科尔、加拿大人伯托和英国人丹皮。他们三人一个去荷兰,一个去加拿大,一个去英国。据悉科尔......

    就业能力提高班演讲稿

    学生代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成为首期“就业能力提升班”的一员,并且荣幸的代表我们班150位同学在这里发言。时间过的很快,眼前还是刚刚踏......

    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11级电自三班韩留洋 20110701313 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一、自我分析性格:我对熟悉的朋友很热情,能聊的来,经常喜欢跟他们一起说笑,但是对于陌生人,我曾经总感到很拘谨,不愿意多说话,我......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调查 同学: 你好 我们现在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调查研究,真诚的需要你的配合。问卷的选项没有对错之分,请您认真填写问卷,我们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