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山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通用)
尊敬的主审专家,各位领导:
为了药山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您们不远万里,历尽颠簸前来考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巧家县四家班子及全县51.9万各族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最热忱的欢迎,对您们给予巧家的关心和厚爱表示最忠心的感谢!诚祝您们巧家之行顺心如意。下面,我就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作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巧家县基本情况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面,与昆明市、曲靖市和四川省凉山州界邻。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6个民族,人口51.9万。境内金沙江、牛栏江迂回环绕,药山雄居中部,最高海拔4041.6米,最底海拔517米,相对高差3524.6米,立体型小区气候显著,构成了“两江夹一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县城濒临金沙江畔,是一座风光旖旎的“金沙江畔明珠、亚热带风光城市”。
巧家县地处滇中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圈交汇部,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昆明280公里、昭通270公里、四川西昌160公里,是我省出滇入川和四川省出川入滇的便捷通道。独特的地理环境,典型的亚高山深切割地貌,造就了巧家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共存的高原立体型气候;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巧家天然独具水能、矿产、生物、农牧、光热、旅游、通道等优势资源。近年来,受昆明经济圈、成都经济圈的辐射和两个经济圈经济互补性发展的带动,巧家县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巧家县又迎来了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将于明年年底竣工的巧蒙(巧家至东川)二级公路的通车,几乎在同一经济时期内受电站建设和便捷通道作用双项经济杠杆的撬动,势必使巧家快速形成昆明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交融的经济极点(人流、物流、资金、技术、信息等爆发式的聚集)的作用而得以凸现,同时接受成都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将有效促进县内优势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资源优势强县转化为经济强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巧家县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结合县情,审时度势,制定了“12348”发展思路和开放活县、交通水利立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绿色经济强县的五大发展战略,并牢固树立“打白鹤滩牌,造势谋发展”的理念,把全县作为电站建设的后勤保障基地来建设。一方面及时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加快交通、水利、通讯、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出台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等创优投资环境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了围绕电站建设项目的招商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注重诚实守信,按照“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争创“诚信巧家”形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方位的支援和服务电站建设。另一方面以白鹤滩电站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契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水电资源优势开发的能源巧家,以有效开发矿产、生物、光热等独具优势的资源巧家,以充分发挥出滇入川和出川入滇便捷通道作用优势的通道巧家,以合理开发“两江一山”旅游资源优势的旅游巧家,以努力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开放巧家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新能源、新经济”的品牌巧家。借电站建设之风,鼓巧家经济发展之帆,面向未来,实现互利、双赢发展。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一)药山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状况
药山即“药用植物盛产之山”,因盛产中草药材而得名,属滇东北名山之一。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m,是金沙江进入长江的最后一座高山。药山处于北纬27°9′—27°16′,东经103°2′—103°l0′,总面积514平方公里。山体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是乌蒙山系向东北延伸之余脉,海拔自517—4041.6米,高差达3524.6米。药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0225公顷,其范围涉及药山、大寨、东坪、小河、红山等10个乡镇。保护区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最典型、最完整的,是区内各种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区域水源,更是一个亚高山植物区系比较全面、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物种“基因库”。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
药山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有汉、彝、苗等民族734户2978人,区内农民的经济来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种植洋芋、燕麦、花椒、核桃,饲养牲畜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仅200—500元。保护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周边有三条简易公路,由于均是等外路,缺少必要的养护和维修资金,晴通雨阻的现象较为突出,要登上药山顶峰,尚需徒步数十里;通讯发展较快,所涉乡镇均通程控和移动电话;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质朴善良的村民对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有着强烈愿望。总体看,区内尽管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上级投入少,自己又无力投入,“贫困本身成为贫困的原因”,陷入了守着优势资源受穷困的怪圈,是亟待扶持和开发的贫困山区。
(三)药山保护区的建设情况
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药山这一资源宝库受到了严重破坏。为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1977年初,巧家县委、政府针对药山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局面,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当时的县委书记尚福记说:“保护药山,恢复自然良好的生态已刻不容缓,就是倾全县之力也要保护好”。1978年,建立了荞山森林管理站;1984年4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此,对药山的保护和建设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项工作得到盛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环保、林业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区群众的大力支持。1995年,巧家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巧家县林业局和管理所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使保护区管理走向了法制化
广大村民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才使保护区的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保护区积极协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保护区及周边获得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如天然林保护工程、能源建设、退耕还林和中药材基地建设等项目,使当地群众在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上实现了协调发展,更加积极地支持和参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强烈期盼药山保护区的生态得到进一步保护,保护区建设能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
四、围绕保护区升级所开展的工作
为开展保护区的升级申报工作,昭通市、巧家县两级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制定工作方案,使申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顺利通过专家调研咨询
2002年3月23日,林业厅派出专家到巧家调研咨询。在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药山自然保护区后,形成了《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升级调研咨询意见》,认为药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具备较好条件。省林业厅采纳了专家组的意见,同意将药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顺利完成保护区扩建
2002年4月4日,在巧家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选择植被保存较好,保护价值较高,便于保护管理,又比较连片的国有林区和天保林禁伐区进行实地界定,规划扩建面积10010公顷,加上原来保护区面积10215公顷,达到了20225公顷。2002年10月30日,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国有山林权证,顺利完成了保护区的扩建工作。
(三)~结束野外综合科学考察
在省林业厅保护办帮助推荐下,由云南大学生态所牵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昭通电视台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药山自然保护区升格申报材料制作队伍对药山进行了科考,整个科考一共涉及12个专题,前后进行了三次考察,是药山历史上,也是我市历史上对一个区域进行的最系统、最完整、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科考。
(四)按时完成申报材料的制作
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有关单位的专家相互配合,经过长时间认真细致的工作,于~年1月20日完成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书》、《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评述》、VCD、影集和有关图纸的制作,并按省级和国家林业局评委的要求作了两次修改后,已报至国家环保总局。
(五)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林业局论证
~年1月28日在云南大学科学馆,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药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论证会。药山自然保护区以84.33的评分全票通过了省级论证。7月11日药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评审。
(六)对自然保护区边界进行了调整
药山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材料于~年4月上报国家林业局时,溪洛渡电站尚未开工建设,后因其设计淹没水位为海拔600米,将淹没药山自然保护区北面517—600米的区域,淹没总面积76公顷,应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的请求,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药山自然保护区东北角金沙江、牛栏江附近区域边界调整为610米高程线,划出面积84公顷。
当初在保护区划建时,为使药山的植被垂直带谱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将金沙江、牛栏江交汇处作为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和恢复示范区划入保护区,并将该区域的大部分作为试验区。根据有关专家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该区域调整不会对保护区动植物种群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今天,我们迎来了主审专家、各位领导对药山的实地考察,鉴于药山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我谨代表巧家县四家班子和全县50余万各族人民诚挚的希望主审专家和各位领导对药山实地考察后,能够积极为我们多方呼吁,争取药山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使药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一举成功。我们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做好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珍稀植物,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保护区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第二篇:药山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通用)
药山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通用)尊敬的主审专家,各位领导:
为了药山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您们不远万里,历尽颠簸前来考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巧家县四家班子及全县51.9万各族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最热忱的欢迎,对您们给予巧家的关心和厚爱表示最忠心的感谢!诚祝您们巧家之行顺心如意。下面,我就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作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巧家县基本情况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面,与昆明市、曲靖市和四川省凉山州界邻。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6个民族,人口51.9万。境内金沙江、牛栏江迂回环绕,药山雄居中部,最高海拔4041.6米,最底海拔517米,相对高差3524.6米,立体型小区气候显著,构成了“两江夹一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县城濒临金沙江畔,是一座风光旖旎的“金沙江畔明珠、亚热带风光城市”。
巧家县地处滇中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圈交汇部,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昆明280公里、昭通270公里、四川西昌160公里,是我省出滇入川和四川省出川入滇的便捷通道。独特的地理环境,典型的亚高山深切割地貌,造就了巧家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共存的高原立体型气候;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巧家天然独具水能、矿产、生物、农牧、光热、旅游、通道等优势资源。近年来,受昆明经济圈、成都经济圈的辐射和两个经济圈经济互补性发展的带动,巧家县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巧家县又迎来了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将于明年年底竣工的巧蒙(巧家至东川)二级公路的通车,几乎在同一经济时期内受电站建设和便捷通道作用双项经济杠杆的撬动,势必使巧家快速形成昆明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交融的经济极点(人流、物流、资金、技术、信息等爆发式的聚集)的作用而得以凸现,同时接受成都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将有效促进县内优势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资源优势强县转化为经济强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巧家县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结合县情,审时度势,制定了“12348”发展思路和开放活县、交通水利立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绿色经济强县的五大发展战略,并牢固树立“打白鹤滩牌,造势谋发展”的理念,把全县作为电站建设的后勤保障基地来建设。一方面及时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加快交通、水利、通讯、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出台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等创优投资环境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了围绕电站建设项目的招商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注重诚实守信,按照“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争创“诚信巧家”形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方位的支援和服务电站建设。另一方面以白鹤滩电站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契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水电资源优势开发的能源巧家,以有效开发矿产、生物、光热等独具优势的资源巧家,以充分发挥出滇入川和出川入滇便捷通道作用优势的通道巧家,以合理开发“两江一山”旅游资源优势的旅游巧家,以努力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开放巧家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新能源、新经济”的品牌巧家。借电站建设之风,鼓巧家经济发展之帆,面向未来,实现互利、双赢发展。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药山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状况
药山即“药用植物盛产之山”,因盛产中草药材而得名,属滇东北名山之一。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m,是金沙江进入长江的最后一座高山。药山处于北纬27°9′—27°16′,东经103°2′—103°l0′,总面积514平方公里。山体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是乌蒙山系向东北延伸之余脉,海拔自517—4041.6米,高差达3524.6米。药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0225公顷,其范围涉及药山、大寨、东坪、小河、红山等10个乡镇。保护区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最典型、最完整的,是区内各种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区域水源,更是一个亚高山植物区系比较全面、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物种“基因库”。
药山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
药山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有汉、彝、苗等民族734户2978人,区内农民的经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种植洋芋、燕麦、花椒、核桃,饲养牲畜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仅200—500元。保护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周边有三条简易公路,由于均是等外路,缺少必要的养护和维修资金,晴通雨阻的现象较为突出,要登上药山顶峰,尚需徒步数十里;通讯发展较快,所涉乡镇均通程控和移动电话;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质朴善良的村民对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有着强烈愿望。总体看,区内尽管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上级投入少,自己又无力投入,“贫困本身成为贫困的原因”,陷入了守着优势资源受穷困的怪圈,是亟待扶持和开发的贫困山区。
药山保护区的建设情况
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药山这一资源宝库受到了严重破坏。为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1977年初,巧家县委、政府针对药山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局面,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当时的县委书记尚福记说:“保护药山,恢复自然良好的生态已刻不容缓,就是倾全县之力也要保护好”。1978年,建立了荞山森林管理站;1984年4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此,对药山的保护和建设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项工作得到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环保、林业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区群众的大力支持。1995年,巧家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巧家县林业局和管理所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使保护区管理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经过十多年的管理和建设,药山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展。保护区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管理经费、管理措施等均得到落实,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提高药山及其周边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改善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自1989年起已在药山保护区所涉乡村造林16.54万亩,封山育林19.9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6万亩,药山管理站在保护区内已营造华山松、木漆、冷杉等针阔混交林3万亩。
在荞麦地(现更名为药山镇)、大寨等七乡镇推广节能灶21500眼,新建沼气池9480余口,大力推广以煤代柴等减少生物燃料的能源替代措施,每年减少薪柴消耗达4.5万m3。同时围绕保护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目标,种植了生态型经济林核桃、花椒、杜仲、黄柏等31400亩。XX年,以药山中草药资源为主要药物治癌的军医黄传贵,把他创立的黄家医圈集团与巧家县联合成立了“巧家药山科技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拟依托药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10万亩的药山中药材基地,已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三、药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的基本条件及价值
药山自然保护区满足晋升为国家级的基本要求
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已达18年,远远超出国家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具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两年以上”的要求。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巧家县委、政府对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保护区已建立了管理局和两个管理站,配备了17名干部,69名巡护员,巧家县林业局设立了保护办,省、县财政每年拨给管理所53万元的固定经费,满足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和“有独立的保护区机构、人员,并有固定的日常事业费和运行经费”的要求。1991年和XX年,巧家县人民政府进行了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核权发证工作,保护区20225公顷的国有山林已颁发了林权证,勘定了边界,设置了界碑,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具有保护区区域范围的土地权属证书”和“保护区总面积应在两万公顷以上”的要求。由于核权发证工作扎实,保护区边界不存在与其他行政区域有边界争议,达到了“保护区边界不存在与其他行政区域边界有争议”的要求。
药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药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为优先保护的保护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是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巧家药山是滇东北地区的最高峰,也是我省与四川省、贵州省邻近地区的最高峰,紧邻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边,其生态类型在我省具有特殊性。保护区的最高海拔4041.6米,最低海拔610米,相对高差达3431.6米,是滇东北地区,也是川东南和黔西北相邻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最明显的山体,且山地垂直带谱保存尚较完好,尤其是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和湿地人为干扰破坏较少,仍然处于原生状态,沟谷、山脊以及峭壁的森林和亚高山灌丛原生性较好,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二是保护区的动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地理成份更接近于四川和贵州,从保护区类型分布分析,与我省已有国家级保护区的特征、特点不重复,有其较强的独特性,从我国西南片国家保护区分析,四川、贵州两省与药山邻近地区也无条件建此类型保护区。
三是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多,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较多,资源植物丰富。据调查,有高等植物1406多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巧家五针松、红豆杉、珙桐、攀枝花苏铁、篦子三尖杉、连香树、水青树、西康木兰等等,保护植物总数达52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熊、猕猴、林麝、斑羚、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白肩雕、雕鹗、金雕、乌雕等31种。药山与昭通大山包相邻,高山草甸沼泽还有黑颈鹤和灰鹤等重要越冬水禽。药山的药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据科考,总数达856种之多。还有杜鹃、报春、百合、二月花等多种观赏花卉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四是对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巧家药山是“长防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由于过去多年来的无序开发,沿江和二半山区天然林已受到破坏,亟待保护,一旦系统解体,后果十分严重。与药山相距仅50—60公里的小江流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一个生态灾害区,而历史上那里也曾经是一个森林密布、山青水秀的地方,但自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大规模的伐木烧炭炼铜,使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至民国初年时不过近300年的时间,森林已砍伐殆尽。又由于处于小江断裂带,山体极为破碎,雨季到来,大规模的泥石流普遍发生。到目前小江地区旱季的江水也是浊流滚滚,成了中国甚至整个世界泥石流灾害的代名词。药山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区域是国家水电建设金沙江梯级开发的重点地区,紧邻溪洛渡电站,位于白鹤滩电站山体的生态制高点。也是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咽喉要地。药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巧家全县的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药山的保护将为区域植被恢复、珍稀动植物繁育和药材资源培育作出巨大贡献和发挥显著作用。
五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非常支持保护区的工作,热切期盼升级目标早日实现。保护区内外的人民世世代代靠山而居,是药山养育了他们。过去药山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78年县上决定建立药山自然保护区后,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保护区的工作。近几年来,药山周边10个乡镇大力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并协助保护区护林员管护好林子。六合乡的马店村背后有2万余亩天然林,在1995年就要求划归保护区管理,在XX年划入保护区以前,村民们自己出钱集粮进行管护。正是得到了广大村民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才使保护区的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保护区积极协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保护区及周边获得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如天然林保护工程、能源建设、退耕还林和中药材基地建设等项目,使当地群众在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上实现了协调发展,更加积极地支持和参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强烈期盼药山保护区的生态得到进一步保护,保护区建设能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
四、围绕保护区升级所开展的工作
为开展保护区的升级申报工作,昭通市、巧家县两级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制定工作方案,使申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顺利通过专家调研咨询
XX年3月23日,林业厅派出专家到巧家调研咨询。在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药山自然保护区后,形成了《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升级调研咨询意见》,认为药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具备较好条件。省林业厅采纳了专家组的意见,同意将药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顺利完成保护区扩建
XX年4月4日,在巧家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选择植被保存较好,保护价值较高,便于保护管理,又比较连片的国有林区和天保林禁伐区进行实地界定,规划扩建面积10010公顷,加上原来保护区面积10215公顷,达到了20225公顷。XX年10月30日,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国有山林权证,顺利完成了保护区的扩建工作。
圆满结束野外综合科学考察
在省林业厅保护办帮助推荐下,由云南大学生态所牵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昭通电视台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药山自然保护区升格申报材料制作队伍对药山进行了科考,整个科考一共涉及12个专题,前后进行了三次考察,是药山历史上,也是我市历史上对一个区域进行的最系统、最完整、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科考。
按时完成申报材料的制作
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有关单位的专家相互配合,经过长时间认真细致的工作,于XX年1月20日完成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书》、《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评述》、VcD、影集和有关图纸的制作,并按省级和国家林业局评委的要求作了两次修改后,已报至国家环保总局。
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林业局论证
XX年1月28日在云南大学科学馆,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药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论证会。药山自然保护区以84.33的评分全票通过了省级论证。7月11日药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评审。
对自然保护区边界进行了调整
药山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材料于XX年4月上报国家林业局时,溪洛渡电站尚未开工建设,后因其设计淹没水位为海拔600米,将淹没药山自然保护区北面517—600米的区域,淹没总面积76公顷,应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的请求,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药山自然保护区东北角金沙江、牛栏江附近区域边界调整为610米高程线,划出面积84公顷。当初在保护区划建时,为使药山的植被垂直带谱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将金沙江、牛栏江交汇处作为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和恢复示范区划入保护区,并将该区域的大部分作为试验区。根据有关专家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该区域调整不会对保护区动植物种群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今天,我们迎来了主审专家、各位领导对药山的实地考察,鉴于药山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我谨代表巧家县四家班子和全县50余万各族人民诚挚的希望主审专家和各位领导对药山实地考察后,能够积极为我们多方呼吁,争取药山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使药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一举成功。我们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做好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珍稀植物,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保护区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第三篇:药山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通用)
尊敬的主审专家,各位领导:
为了药山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您们不远万里,历尽颠簸前来考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巧家县四家班子及全县51.9万各族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最热忱的欢迎,对您们给予巧家的关心和厚爱表示最忠心的感谢!诚祝您们巧家之行顺心如意。下面,我就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作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巧家县基本情况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面,与昆明市、曲靖市和四川省凉山州界邻。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6个民族,人口51.9万。境内金沙江、牛栏江迂回环绕,药山雄居中部,最高海拔4041.6米,最底海拔517米,相对高差3524.6米,立体型小区气候显著,构成了“两江夹一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县城濒临金沙江畔,是一座风光旖旎的“金沙江畔明珠、亚热带风光城市”。
巧家县地处滇中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圈交汇部,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昆明280公里、昭通270公里、四川西昌160公里,是我省出滇入川和四川省出川入滇的便捷通道。独特的地理环境,典型的亚高山深切割地貌,造就了巧家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共存的高原立体型气候;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巧家天然独具水能、矿产、生物、农牧、光热、旅游、通道等优势资源。近年来,受昆明经济圈、成都经济圈的辐射和两个经济圈经济互补性发展的带动,巧家县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巧家县又迎来了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将于明年年底竣工的巧蒙(巧家至东川)二级公路的通车,几乎在同一经济时期内受电站建设和便捷通道作用双项经济杠杆的撬动,势必使巧家快速形成昆明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交融的经济极点(人流、物流、资金、技术、信息等爆发式的聚集)的作用而得以凸现,同时接受成都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将有效促进县内优势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资源优势强县转化为经济强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巧家县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结合县情,审时度势,制定了“12348”发展思路和开放活县、交通水利立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绿色经济强县的五大发展战略,并牢固树立“打白鹤滩牌,造势谋发展”的理念,把全县作为电站建设的后勤保障基地来建设。一方面及时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加快交通、水利、通讯、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出台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等创优投资环境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了围绕电站建设项目的招商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注重诚实守信,按照“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争创“诚信巧家”形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方位的支援和服务电站建设。另一方面以白鹤滩电站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契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水电资源优势开发的能源巧家,以有效开发矿产、生物、光热等独具优势的资源巧家,以充分发挥出滇入川和出川入滇便捷通道作用优势的通道巧家,以合理开发“两江一山”旅游资源优势的旅游巧家,以努力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开放巧家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新能源、新经济”的品牌巧家。借电站建设之风,鼓巧家经济发展之帆,面向未来,实现互利、双赢发展。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一)药山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状况
药山即“药用植物盛产之山”,因盛产中草药材而得名,属滇东北名山之一。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m,是金沙江进入长江的最后一座高山。药山处于北纬27°9′—27°16′,东经103°2′—103°l0′,总面积514平方公里。山体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是乌蒙山系向东北延伸之余脉,海拔自517—4041.6米,高差达3524.6米。药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0225公顷,其范围涉及药山、大寨、东坪、小河、红山等10个乡镇。保护区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最典型、最完整的,是区内各种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区域水源,更是一个亚高山植物区系比较全面、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物种“基因库”。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
药山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有汉、彝、苗等民族734户2978人,区内农民的经济来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种植洋芋、燕麦、花椒、核桃,饲养牲畜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仅200—500元。保护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周边有三条简易公路,由于均是等外路,缺少必要的养护和维修资金,晴通雨阻的现象较为突出,要登上药山顶峰,尚需徒步数十里;通讯发展较快,所涉乡镇均通程控和移动电话;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质朴善良的村民对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有着强烈愿望。总体看,区内尽管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上级投入少,自己又无力投入,“贫困本身成为贫困的原因”,陷入了守着优势资源受穷困的怪圈,是亟待扶持和开发的贫困山区。
(三)药山保护区的建设情况
由于
历史上的诸多原因,药山这一资源宝库受到了严重破坏。为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1977年初,巧家县委、政府针对药山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局面,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当时的县委书记尚福记说:“保护药山,恢复自然良好的生态已刻不容缓,就是倾全县之力也要保护好”。1978年,建立了荞山森林管理站;1984年4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此,对药山的保护和建设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项工作得到盛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环保、林业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区群众的大力支持。1995年,巧家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巧家县林业局和管理所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使保护区管理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经过十多年的管理和建设,药山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展。保护区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管理经费、管理措施等均得到落实,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提高药山及其周边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改善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自1989年起已在药山保护区所涉乡村造林16.54万亩,封山育林19.9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6万亩,药山管理站在保护区内已营造华山松、木漆、冷杉等针阔混交林3万亩。
在荞麦地(现更名为药山镇)、大寨等七乡镇推广节能灶21500眼,新建沼气池9480余口,大力推广以煤代柴等减少生物燃料的能源替代措施,每年减少薪柴消耗达4.5万m3。同时围绕保护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目标,种植了生态型经济林核桃、花椒、杜仲、黄柏等31400亩。2002年,以药山中草药资源为主要药物治癌的军医黄传贵,把他创立的黄家医圈集团与巧家县联合成立了“巧家药山科技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拟依托药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10万亩的药山中药材基地,已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三、药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的基本条件及价值
(一)药山自然保护区满足晋升为国家级的基本要求
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已达18年,远远超出国家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具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两年以上”的要求。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巧家县委、政府对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保护区已建立了管理局和两个管理站,配备了17名干部,69名巡护员,巧家县林业局设立了保护办,盛县财政每年拨给管理所53万元的固定经费,满足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和“有独立的保护区机构、人员,并有固定的日常事业费和运行经费”的要求。1991年和2002年,巧家县人民政府进行了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核权发证工作,保护区20225公顷的国有山林已颁发了林权证,勘定了边界,设置了界碑,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具有保护区区域范围的土地权属证书”和“保护区总面积应在两万公顷以上”的要求。由于核权发证工作扎实,保护区边界不存在与其他行政区域有边界争议,达到了“保护区边界不存在与其他行政区域边界有争议”的要求。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药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为优先保护的保护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是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巧家药山是滇东北地区的最高峰,也是我省与四川盛贵州省邻近地区的最高峰,紧邻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边,其生态类型在我省具有特殊性。保护区的最高海拔4041.6米,最低海拔治理发愣功米,相对高差达3431.6米,是滇东北地区,也是川东南和黔西北相邻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最明显的山体,且山地垂直带谱保存尚较完好,尤其是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和湿地人为干扰破坏较少,仍然处于原生状态,沟谷、山脊以及峭壁的森林和亚高山灌丛原生性较好,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二是保护区的动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地理成份更接近于四川和贵州,从保护区类型分布分析,与我省已有国家级保护区的特征、特点不重复,有其较强的独特性,从我国西南片国家保护区分析,四川、贵州两省与药山邻近地区也无条件建此类型保护区。
三是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多,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较多,资源植物丰富。据调查,有高等植物1406多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巧家五针松、红豆杉、珙桐、攀枝花苏铁、篦子三尖杉、连香树、水青树、西康木兰等等,保护植物总数达52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熊、猕猴、林麝、斑羚、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白肩雕、雕鹗、金雕、乌雕等31种。药山与昭通大山包相邻,高山草甸沼泽还有黑颈鹤和灰鹤等重要越冬水禽。药山的药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据科考,总数达856种之多。还有杜鹃、报春、百合、二月花等多种观赏花卉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四是对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巧家药山是“长防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由于过去多年来的无序开发,沿江和二半山区天然林已受到破坏,亟待保护,一旦系统解体,后果十分严重。与
栏江交汇处作为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和恢复示范区划入保护区,并将该区域的大部分作为试验区。根据有关专家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该区域调整不会对保护区动植物种群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今天,我们迎来了主审专家、各位领导对药山的实地考察,鉴于药山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我谨代表巧家县四家班子和全县50余万各族人民诚挚的希望主审专家和各位领导对药山实地考察后,能够积极为我们多方呼吁,争取药山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使药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一举成功。我们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做好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珍稀植物,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保护区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第四篇: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2010年2月27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0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2010年8月5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利用,保护水杉原生种群及其栖息地,维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然保护区属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咸丰县境内的东部星斗山片和西部小河片的法定范围内。
禁止非自然保护区居民违法迁入自然保护区境内。
第三条 凡在自然保护区内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自然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 在省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自治州人民政府领导下,自然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相关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利用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 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保护、利用和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举报重大违法案件的有功人员,各级人民政府或者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保护与管理
第八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分区详细规划和相应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及数据库,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四)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途径;
(五)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六)在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自治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指导;相关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共同搞好所属区域的共建共管;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利用等做好工作。
第十条 相关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协助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成立联防联保组织。联防联保组织负责制定保护公约,开展保护宣传教育,落实责任,共同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管理、建设、利用和科研的需要,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的区界界桩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标分别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立并公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侵占和损坏保护区界桩、界标和其他设施设备。第十二条 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实验区内可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
第十三条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野外用火。
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按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第十四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采伐、毁坏国家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因雷击、病虫害、火灾、自然衰老等原因必须采伐的林木,应当按程序报批。自然保护区内水杉原生母树及其他古树名木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挂牌保护,由林权所有者管理。
第十五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猎捕、杀害、出售、收购、转让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驯养繁殖、展览、赠送等特殊情况需要猎捕、杀害、出售、收购、转让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地、林木,原有权属关系不变,但其经营利用应当服从自然保护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林地,可以依法流转,但不得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不得破坏森林资源。
第十七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垦、开矿、采石(沙)和征占保护区林地。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进行采伐活动。严格限制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进行采伐活动;确有需要的,须依法向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采伐计划并经批准后,按程序实施。
第十八条 禁止向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河流和重点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生长地倾倒废弃物、排放污染物。
第十九条 禁止携带有害生物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防有害生物侵入,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引入。
确需引入外来物种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发生森林病虫害时,应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蔓延,并及时上报。
林业、畜牧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自然保护区内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严格按程序处置、报告疫情,严防动物疫源体输入输出自然保护区。
第三章 建设与利用
第二十一条 自然保护区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详细规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可以科学利用实验区内的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型产业。
第二十二条 当地人民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统筹优先安排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三条 相关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实验区宜林地进行统一规划,鼓励扶持区内居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在自然保护区内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新型替代能源,鼓励沼气利用、改灶节柴等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二十四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大力开展科研、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珍稀野生植物的繁殖培育,发展优良种源及其应用技术;以保护对象为重点,组织开展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
第二十五条 自然保护区设施建设、森林资源管护、宜林地植树造林、林副产品采集加工、旅游服务等劳动生产用工,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聘)用区内居民。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一)擅自移动、侵占和损坏自然保护区界桩、界标和其他设施设备的;
(二)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
(三)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不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砍伐、狩猎、捕捞、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沙)等活动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处以3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二)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的;
(三)不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四)捕杀、盗窃、贩卖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
(五)破坏自然保护区内历史文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
(六)玩忽职守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
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自然保护区重大污染或者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
2013年,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各级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人代会和县委十届三次全会要求,结合保护区工作实际,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县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14年工作计划作如下总结: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年初,我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和基层站所护林员举办森林防火及护林员资源管护培训班,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林业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提高森林管护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各站所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和资源管护能力。1月上旬,邀请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到保护区实地培训指导,对科研监测人员进行系统的监测技能培训,并就保护区重点保护资源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监测。2013年,我局先后安排干部职工参加省林业厅举办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网站群建设培训、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巡护监测培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解说系统培训、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培训、州人民政府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州林业局举办的编制国家风景资源保护目录培训、县人民政府举办的2013年森林防火培训和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2、加大力度,宣传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一是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媒体,多渠道宣传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年共出简报20期,在各级媒体上报道宣传87条,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7条,省级媒体报道10条。二是采取在保护区主要道路沿线书写保护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等宣传标语、栽植永久性宣传牌和活动式宣传牌、悬挂布标、放发宣传标语等方式多渠道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三是发放400册挂历、5000份宣传手册、21000份年历和20000本中小学生作业本,宣传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区建设管理成果。四是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进校园、小学生万人签名、救助放归野生动物等活动,倡导全社会支持、关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五是做好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网上发布工作,及时更新和发布动态信息和重点工作通报。同时积极参与全国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网站群建设工作,目前已在中国森林旅游网和中国林业网开通南涧无量山保护区子网站,中国森林公园网南涧灵宝山子网站建设已将于近日开通,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自然保护区宣传。
3、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依法管理保护区资源。一年来,我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行政执法,配合森林公安,对在保护区内的违法砍伐、放牧、采石等活动进行打击,依法管理保护区资源。凤凰山鸟类环志期间,我局与南涧林公安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每天奔赴凤凰山公开巡逻巡查防控,加大对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制止偷捕盗猎野生候鸟违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4、严防死守,抓实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我县的森林防火期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其中3月1日至4月30日为森林防火戒严期。作为重点林区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保护区管理局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确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扑救、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将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书写标语,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对高火险区、周边村庄、入山人员的重点宣传,确保宣传实效,把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做到村组,做到户,做到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充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火意识。二是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逐级签订防火责任状。护林防火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县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长与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签订防火责任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与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签订防火责任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与聘请的护林员签订防火责任状,护林员与各辖区痴、聋、憨、哑、精神病人“五种人”的监护人签定护林防火责任书,把辖区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层层抓落实,使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到人。三是科学制定《南涧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灵宝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预案》和《云南无量山国家级级自然保护区漫害山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高火险期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一旦出现火警火情,森林火灾扑救预案能迅速有效启动,将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降低在最小程度。四是成立森林消防应急专业扑火队,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队伍。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森林火灾扑火专业队进驻凤凰山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同时成立由50人组成的森林火灾扑火应急队,聘请21名临时护林员,在保护区重点防火区域进行巡查,在主要入山道口设卡检查登记,严禁火种火源入山。五是发挥防火设施效能。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瞭望台、望远镜、对讲机、GPS全球定位仪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24小时对全区严密观测、监视、巡护,出现火警迅速反应、处置。在高火险期,做到各种防火器材齐备完好,风力灭火机备足燃料,防火车辆明确,严阵以待,出现情况随即启用。六是严格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值班的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防火期间,保护区管理局、下属各站所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有事外出须向带班领导汇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保护区范围内全年无火情发生。
5、加强巡护监测管理,严格巡护监测考核。为进一步规范护林员日常管理,调动护林员工作积极性,提升保护区实际管护水平。1月初,我局制定出台了《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护林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护林员日常巡护实行GPS信息化管理,每个巡护辖区配备一个GPS,站所按月收集保存护林员巡护记录和GPS信息数据,及时掌握护林员管护效果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管理局不定期进行抽查。同时,在去年推行试点护林员实行GPS量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1月开始扩大GPS管理试点范围,由去年的4个护林员扩大到7个护林员,实行试点化管理的护林员每人配发一个GPS等巡护装备。在巡护过程中严格按照试点所覆盖的辖区实行GPS巡护,跟踪护林员的巡护全过程,下月初将上月的巡护路线通过GPS导入电脑,检查护林员的巡护时间、巡护路线,每月根据GPS有效巡护记录和林区治安巡护绩效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本月工资。6月下旬,由管理局副局长牵头,资源保护与社区共管股、科研所、自然保护区派出所、各管理站、所参与,对试点护林员进行了中期考核评估,总结管理试点护林员在管护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管护和资源监测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6、构建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积极做好凤凰山秋季候鸟环志、候鸟迁徙通道保护、疫源疫病监测上报和标本采集工作。建立固定监测样线8条、监测样地10块,定期对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动态监测。搞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5月底,省林业厅和省卫生厅联合发文,为做好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标本采集工作,要求无量山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完成100只野生鸟类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工作标本采集任务。我局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在县疾控中心和县畜牧兽医局支持下,结合实际制定了《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云南南涧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物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排查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严格组织实施了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圆满写成了采集任务,得到了省林业厅和省疾控中心的肯定。9月初,2013年凤凰山秋季候鸟环志工作正式启动,计划环志候鸟3000只,目前工作进展顺利。
7、国家林业局对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稽查。3月15日至17日,由国家林业局林业基金管理总站相关人员一行3人组成的稽查组到我县对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稽查。采取听取相关情况汇报、查看建设档案、审查财务帐目、深入项目建设实地查看等方式,重点对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涉及的保护管理工程、科研宣教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鸟类类环志及疫源疫病监测工程、科普宣传及公众意识教育工程、动植物监测工程、综合管理计划的编制等项目工程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成果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稽查,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建议。
8、南涧凤凰山候鸟迁徙通道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工作获省检查组肯定。10月17号,由云南省绿色系列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3名专家组成的检查组到我县通过仔细地听、看、查、问后,对我县凤凰山候鸟迁徙通道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南涧凤凰山候鸟迁徙通道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工作领导重视,管理严谨,工作认真扎实,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基地独有的资源优势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讲座、培训和夏令营等活动,不仅宣传展示了基地“百鸟朝凤”的特色,也为公众特别是鸟类专家和广大青少年提供了生动直观、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宣传、研究和教育场所,是一个管理规范、资源独特、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特色教育基地。检查组要求,要加强痕迹管理,进一步充实档案台帐内容,重点反映基地教育辐射功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力度,面向更多的公众和学校开展“走出去”、“开放式”的教育宣传活动,为争取创建国家级的环境教育基地目标而努力。
(二)项目建设情况
1、完成投资130万元的2012年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项目,正在报请省林业厅进行验收。
2、完成灵宝山森林公园步行游道二期修复工程,修复步行游道578米、新建4个观景台。后期新增建设2个公厕、1间厨房、人造观景石山、照壁、水池、打歌场等内容。目前正在进行竣工决算,概算投资300万元。
3、完成灵宝山森林公园公路改造工程,公路总长2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5米(其中弹石路面宽3.5米,两边各1米宽的水泥路肩)。目前正在进行竣工决算,概算投资180万元。
4、完成灵宝山旅游标志标识牌及垃圾桶制作安装,概算投资20万元。
5、完成灵宝山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概算投资180万元。
6、完成灵宝山森林公园简易停车场建设,概算投资20万元。
7、启动灵宝山供水设施建设项目,将水提至山顶供整个灵宝山生活及消防用水,工程概算投资70万元。
8、完成2012年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兑现工作,实际兑现资金32550元,启动2013年补偿兑现工作。
9、投资20多万元的科普宣教馆装修装饰工程竣工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工程结算。
10、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编制的《云南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6月中旬通过由省林业厅组织专家评审,现正报请国家林业局审批。
11、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目前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积极主动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
1、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工作。按照县委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的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分组分批深入挂钩联系的公郎镇沙乐村委会,按照领导蹲点联户、站所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四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局26名干部建立《民情联系卡》167张、《民情登记卡》167套,与挂联村签订帮扶责任书,接待群众来访2件,收到意见建议2条。
2、选派1名干部作为新农村指导员到挂钩的沙乐村委会进行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协助挂联村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和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等重点工作,帮扶4000元抗旱工作经费,并积极协调帮挂联村解决人畜饮水难题。
3、助残日走访慰问10名残疾困难群众,“六一”儿童节期间,深入保护区周边小学和县示范小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投入资金32000多元,发放宣传册5000、作业本20000本,倡导小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保护活动。“敬老节”期间,对全局19名退休职工进行慰问。
(四)存在的问题
1、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与普洱市的景东管理局同属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在管理体制方面两个局却存在较大差别。景东管理局现有在职人员62人,全部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中37人已纳入省财政全额拨款,设有领导职数4名(一正三副);南涧管理局在职的28人中,除局机关8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外,其余人员均为公益性事业编制,经费全额由县级财政承担,设有领导职数2名(一正一副)。2011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云政发〔2011〕225号)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人员工资和公务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规定还没有得到落实。
2、争取社区发展项目难度大。保护区周边社区村庄密集,人口密度大,达到每平方公里140人,加之周边地区人口素质偏低,又处在边远高寒山区,信息闭塞和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项目支撑,逐步提高周边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减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但目前争取到的社区发展项目有限,项目支撑作用并不明显。
3、经费投入不足。保护区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拨款,除了保证基本的工作经费外,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保护区管理建设中,职工差旅费难以报销,导致一些日常管理、巡护和科研宣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4、人员不足。保护区管理局现有编制30人,目前在职职工28人,人均管护面积达537公顷,且辖区内山高坡陡,由于没有资金聘请更多的护林员,部分地段和区域破坏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5、自然保护与周边村民及社区眼前利益的矛盾。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群众大多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依赖自然资源的程度很大,“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山货”则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居民的生产生活来源被“切断”,眼前利益受到严重影响,难免会与自然保护工作产生矛盾。加之极少数村社干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完整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只考虑眼前利益,保护区管理协调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工思想认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云政发〔2011〕225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将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纳入大理州人民政府直接管理范围,争取将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人员工资和公务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1、切实搞好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一如既往的搞好森林火宣传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将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保护区的巡护管理工作,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巡护管理考核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提升巡护管理考核的效率和水平。
3、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职工执法的培训工作,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规范资源林政执法工作,加强对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积极配合森林公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4、扎实搞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及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继续做好南涧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及日报工作,认真实行疫源疫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自我防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5、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及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对群众申请的野生动物肇事损害庄稼及人畜、财产的情况认真调查核实,逐级上报,按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农户进行补偿兑现。
6、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严格按照规程,实施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
7、按照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推进“一区一法”工作的开展,积极编制《南涧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上报县人大讨论。
8、加快《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项目工作方面
1、积极申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项目、南涧县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保护建设项目。
2、积极向环保部门申报争取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能力建设项目和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项目。
3、进一步完善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组织实施龙王庙修缮工程、灵宝山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设施。
4、组织实施好全国鸟类环志中心2014年凤凰山鸟类环志网络项目,计划环志候鸟3000只。完成南涧县凤凰山鸟类环志监测发展规划,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同时开展以鸟类环志为主体的观鸟游活动,宣传、打造保护区凤凰山生态旅游品牌。
5、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合作,完成种质资源采集200种。
(四)科研工作
1、在蛇腰箐管理站、凤凰山管理站完成内的乡土树种育苗工作。
2、借助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认真做好保护区动植物标本的制作、建立数据库,提高保护区科研工作的科技含量。
(五)挂钩村委会联系工作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四群”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做好挂钩联系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管理局党建工作,将“四群”教育和党支部晋位升级活动贯彻到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每一项工作中,做好党支部与挂钩村委会的“同抓共促共建”工作。
总之,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坚持不懈的努力,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将各项管理工作要求贯彻始终,为开创保护区管理局各项工作新局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