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广高效农田节水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推广高效农田节水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近三年来,我*紧紧围绕全市“一特四化”战略方向思,遵循农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科学谋划,积极调整,一举突破了“就种植抓种植”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四大转变:农业发展着力点由注重高产向突出高效转变、农业生产由适生区向优势产区集中转变、农业灌溉由传统的大水漫灌溉向节水高效转变、农民培训由科技普及型向实际实用实效型的技能培育转变。使节水、高效、特色引领下的现代农业,在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以节水高效为先导的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集成应用现代农业装备手段,集中资金投入,为贯彻落实“一特四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高效农田节水取得的成效
全*上下以发展“一特四化”战略为目标,以高效农田技术技术为手段,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业工作的新亮点、新抓手。具体表现在: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自实施“一特四化”战略以来,全区以垄作沟灌、膜下滴灌、半膜平铺起垄、喷灌等高效农田节水面积累计达到了*万亩,实施乡镇、村组、农户达到了100%。总节水量达到了*万方。
二是园区辐射带动进一步增强。我区扶持建设的西洞镇戈壁食用菌温室示范园、三墩镇色素辣椒膜下滴灌示范园、肃州区果园乡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寨镇非耕地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园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园区不但成为农民进行科技技能培训和展示科技成果、彰显节水高效特色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行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是集成了一大批技术模式。根据全区不同区域,累计推广膜下滴灌、渗灌、喷灌、垄膜沟灌、半膜平铺起垄、全膜覆盖等高效节水技术40多项,配套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播收、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科学合理配置井河灌溉用水、增加生态需水供给、遏制生态恶化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实施“一特四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上成立了由农牧局、财政局、水务局、科技局、统计局、农技中心等部门及*个乡(镇)主管农业的乡(镇)长参加,主管农业的副*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实施管理、任务分解下达、责任书签订、实施方案审定、组织协调、进展情况督查、组织检查评比、召开现场会、组织观摩学习等工作。农技推广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区15个乡(镇)的农技站负责人,成立由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的制定、组织实施及技术推广应用,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宣讲培训、编印技术资料、蹲点指导、开展试验示范、总结汇报等工作。
二是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依照“一特四化”战略和甘肃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了《肃州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年度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制定了用好地表水,少用地下水,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减少每次灌水数量,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农田灌水定额,覆盖抑蒸、灌水与作物需水规律相吻合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路线,规范了主推技术。
三是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农田节水措施落实到位。为了确保顺利实施,将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纳入乡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实行行政与技术双轨责任制管理。通过行政推动、资金补助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应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确保了各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是多部门协调配合,确保项目整体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农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机局、水务局、各乡镇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为此,*政府要求各部门要勤联系、勤沟通,对资金使用、农机具改进研发以及购置、示范区建设等进行认真研究,互通情况,明确各自职责,整体推进高效农田节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是多方位立体式,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宣传培训。为提高*、乡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变农户传统的农作物灌溉管理模式,提高广大农户对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准,保证各项农田节水措施的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时组织技术部门编写印发了《肃州区主要农作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规程》,举办了农田节水技术培训班,对区级技术部门及*个乡镇的农技干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区级技术部门及乡镇农技人员,对*个乡镇的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项目区农户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季节,特别是农作物起垄、铺膜、种植、滴灌安装等关键环节,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户观摩等形式对广大农户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现场指导和实地培训,全面提高了广大农户应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高效农田节水措施的落实。
六是建立核心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年初我们就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示范区建设区域、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标准,及早向群众公布建设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加强衔接,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为核心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取得的经验
三年来,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是关键。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工作以来,区上成立了副*长*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促进了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形成了推广合力。大部分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大了行政推动力度,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推广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是基础。几年来,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保证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有序落实和稳步推进。
三是整合项目资源,集中人财物力是保障。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重点项目紧密结合,优化了资源配置,扩大了规模效应,提高了效益。依托各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集中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用人才资源,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指导,增强了推广科技力量,整合种子、农技、土肥、植保、农机等农业系统内部的技术优势,促进了技术的有效集成,为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集成配套技术,加强服务指导是核心。各乡镇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先进
实用技术,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使技术尽量物化、简化、集约化,总结形成了一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并将集成技术编制成挂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材料,广泛宣传推广,优化了技术集成模式,提供了技术集成应用的效果。
四、我区高效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3年的发展,不难看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顺应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彰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诠释了推进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科学理念,不但对各级干部谋划农业发展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措施办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知,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民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重工程技术、轻农艺技术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的连续性不够,加之一些区域自身发展条件和能力较差,制约了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二是投入不足。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公共财政支持。但长期以来,政府对节水农业的投入不足、没有固定渠道。
三是技术支撑和推广力度不够。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虽已初步建立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框架,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但技术研发能力总体仍比较薄弱且力量分散,技术推广体制机制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和手段不足,导致重大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发滞后,技术成果普及速度慢、范围小、到位率低。
五、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具体建议
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为节水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产业化模式。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水技术的研究以及节水设备和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以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办各种节水设备和率先实施各项高效农业技术,为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办好示范园区,普及高效节水技术。示范区既是新技术的展示区,又是农民学技术的培训基地,建立示范区,给农民做好示范,以利于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同时,通过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体系、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网络体系、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标准体系、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和关键设备产业化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迫状况,缓解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高效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开辟资金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根据不同区域地区特点,积极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以完善区域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二是实施以地力建设为主的土壤培肥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蓄水能力;三是田间渠道及田间灌溉设施建设。
四是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在大田生产中。因
地制宜采取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抗旱作物品种和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技术。在种植园艺作物的水浇地和设施栽培中,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在搞好村砌防漏等渠道节水的同时,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利用各种蓄水保墒技术,建设田间土壤水库,提高田间水分的生产效益,把节水工作的重点放在田间高效节水上。五是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节水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进步。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科研、生产和人才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在建立高效节水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和开发各类抗旱节水制剂、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作物品种、节水农机具等一系列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组装和集成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同时选择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适用技术,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与此同时,要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及收,走国产化道路。组织节水农业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对基层技术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节水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节水农业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增强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二篇: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
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
(2015—201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平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与发展节水农业结合,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注重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明确分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扩大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技术推广层面上,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确定不同作物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适宜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任务安排及技术补贴环节上,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有所差别。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高效作物和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逐步扩大投资较大的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升。
4.提升技术,点面结合。制定适合不同区域和作物的滴灌施肥制度及垄膜沟灌技术参数与主推模式,规范垄膜沟灌技术,并与现有管灌技术紧密结合,有重点的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5.完善机制,政策引导。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鼓励流转。对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将予以奖惩。
(三)规划目标。
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主,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年节水10亿方、增收10亿元”的目标。其中,2015年河西区域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554万亩、1
45万亩;中部区域分别为238万亩、45万亩;东南区域分别为8万亩、1万亩(分面积详见附表)。通过开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150—200立方米,亩节肥20—30%左右,亩增收100—200元;应用垄膜沟灌技术,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60—100元,使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二、实施区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
在我省灌区有灌溉条件的40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省农垦公司农场共44个项目单位实施。将全省灌区分为三个区域:河西区域,包括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5市18个项目县区和省农垦公司农场;中部区域,包括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4市的17个项目县区;东南区域,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8个项目县区。
(二)实施重点。
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规范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注重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注重大田种植与设施农业相互兼顾,注重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协调配比。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高效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应用。在项目区现有膜下滴灌推广应用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3年新增140万亩,其中2015年40万亩,2016年50万亩,2017年50万亩,累计达到300万亩。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敦煌、金塔、玉门、凉州、古浪、民勤、高台、临泽、山丹9个县市区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灌溉农业区。3年累计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万亩(含每年1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其中2015年20万亩、2016年30万亩、2017年50万亩。
3.垄膜沟灌技术重点在蔬菜和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玉米重点采用半膜平铺起垄沟灌和全膜沟播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重点采用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重点采用全膜微垄节水技术。其中,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2016年750万亩,2017年700万亩。
(三)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强化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强化节水农业在我省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旅游和工业城市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旅游业带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耕作制度和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扩大蔬菜、瓜类、葡萄等种植规模,加快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步伐,大力示范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扩大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规模。特别是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耐旱性能强的枸杞、大枣和牧草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
2.鼓励土地流转,规范核心示范。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施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地膜、水溶肥等补贴。将核心示范点与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优良品种选育、病虫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每年要建立多个节水核心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3.加强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模式。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全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现场指导、印发挂图和画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每年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10000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0人次,农民5万人次,连续培训3年。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重点推进水溶性肥料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探索区域统一供肥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河水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示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扩大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水技术;东南部山区,完善小水截流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小水池、集雨窖等雨水集流工程实施垄膜沟灌技术,并采用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措施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探索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效节水农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奖惩办法,落实节水责任,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设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办公室,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农牧厅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分解到市州、县市区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抽查和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
(二)加大补贴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整合现有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及各级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及垄膜沟灌技术所需的地膜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所需的水溶肥料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将节水配套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优先享受补贴政策。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和大户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各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创新节水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转让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用户收入稳定增加。
(四)强化项目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由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承担、县级农技中心配合。各项目区要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政策的用户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造册和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卡,由用户在登记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鼓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具体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对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用户在使用0
01mm以上地膜的同时,加强地膜日常管理保护,实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努力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探索应用降解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减少地膜使用试验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附表: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2015-2017年规划表 抄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第三篇:推广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效
推广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效
-——技术指导员心的体会
高碑店市农业局方英军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我市实施以来,我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很荣幸地被聘为2010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技术指导员。我所负责的示范户是东娘庄村共有10户,指导的产业是小麦、玉米。
一年来,我按照“技术人员直接到田,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重点推广小麦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尽心尽力,踏实工作,努力发挥专业特长,重点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氮肥后移玉米适时晚收等技术,为小麦、玉米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好一名技术指导员,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也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关键。通过一年来入户指导工作的感受,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业务学习。
促进农业科技入户,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传送新技术、市场信息给农民,是指导员的工作重点。
指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科技示范户的指导效果。要当好一名技术指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播种、防病、施肥等各个时期,要注重作物的合理结构、标准化生产,注重产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均衡性、食用性、安全性、应用性,注重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平时我注意学习和收集各类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强知识积累。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农业技术的培训,学习栽培管理技术和病中害综合防治技术,增强入户指导的能力。我先后参加了农业部技术培训基地举办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河北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举办的现代农艺技术培训。
二是多够通,多询问。
及时入户,掌握情况并根据示范户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方案,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向科技示范户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示范户咨询。
总之,科技入户项目为我们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自己技术能力的平台,为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在工作中我们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深入农户搞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为农业丰产、丰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
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
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
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
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
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
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44.6毫米,比对照增产23.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
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
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
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返回上页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把支持和推动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率先建成节水高效的农业示范区。
一、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初见成效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当时人增地减、粮食供求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土地开发基金(后改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项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经过13年的努力,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它不仅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小康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农业节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在土地治理上,把现有灌区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作为重点,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洪涝、干旱的能力。在水利措施上,大力提倡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以及完善渠系建筑物配套,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喷灌、微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措施上,加强田间整治,开展土地平整,发展机械耕作,推广优良抗旱品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管理措施上,加强工程的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制,合理调整农业灌溉供水水价,积极进行以农民参与为重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行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增加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机会。据初步统计,1996—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987万公顷,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进行渠道防渗近13万km,埋设低压输水管道近6万km,发展喷灌面积67万公顷,用于节水灌溉的资金约193亿元。
第二,在中西部地区、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水源条件较差的区域,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进行坡改梯,发展集雨节灌技术,建设小水窖、小塘坝等微型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抗旱能力。同时,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等,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第三,安排专项资金,建设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近几年来,国家农发办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高效农业的示范与推广。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发办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四,积极引进外资,利用世行贷款进行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建设。“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世行贷款3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先进的项目和资金管理程序,在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5省进行了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农业综合开发还积极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在项目区建立了自主管理灌排区试点及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加强了与节水有关的培训,增强了项目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水效益。
第五,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了一大批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对现有灌区骨干水利设施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自1996年开始,国家农发办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一些中型灌区进行骨干工程的渠系配套和更新改造。“九五”期间国家共立项实施了47个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4.2亿元)。
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优势明显
1.治理措施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是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生物、科技、管理等措施综合配套,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农业中治理措施的单一性。体现在节水高效农业方面: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采用工程措施,能够建设大量的小型水源工程、机电排灌站、机电井、灌排渠系及
其建筑物配套完善等;二是采用农业措施,能够在项目区进行土地整治、秸秆覆盖、留茬免耕保墒等建设;三是采取生物措施,能够在项目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施用化学保水剂,增施有机肥等;四是借助于科技、人员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区等;五是采取管理措施,能够在项目区尤其是在灌区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如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增设量水设施、推行科学灌溉制度、按方计收水费等。这些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中,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显著优势。
2.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财政、计划、水利、农业、林业、国土、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各级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下,农、林、水利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进行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水利工程的改造与配套,又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还进行田间耕作和生物措施的配套,推广优良耐旱品种等。各部门围绕的中心问题就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按项目管理,资金跟着项目走,开发治理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上进行节水高效农业建设的重要优势。
3.资金投入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坚持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引进外资以及经过法定手续筹集的其他资金等。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资金上有保障。同时,由于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引导,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吸引各方面的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节水的投入。这是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节水高效资金投入上的特有优势。
正是具有这些优势,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农发办在其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作用,强调地方各级农发部门要因地
制宜、因势利导,不断促进各地区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
三、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工作的重点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我国政府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一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农民收益最直接的项目之一;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模式,是我国支农资金和农业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四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213公顷,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67万公顷。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国家农发办提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大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力度
要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设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节水高效农业工程。无论是灌溉农业区,还是旱作农业区,都应采取不同形式的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努力实现节水、增产、增效目标的统一。在中低产田改造中,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通过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确定科学灌溉制度,拟定综合节水措施,并安排相应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研究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时,要根据我国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结构布局,科学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区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不同区域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重点及模式,并提出分年实施计划,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节水高效农业能按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3.建立综合示范区,加强节水高效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20多年来,我国农业林水等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在农业节水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示__范和推广力度,提高示范区的规模和水平。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要为农业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中施展才能。
4.重视监测评价,加强人员培训
为了检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节水高效农业的实际
效果和综合效益,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节水高效农业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级监测评价网络和管理制度,落实监测评价工作。在进行节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中,要把监测评价和科学灌溉管理纳入项目计划。要加强项目区农民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节水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农民尽快掌握科学节水技术和技能。
5.建立有利于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农业用水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用水体制。农业综合开发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促进项目区农业用水体制的改革。要坚持在项目区成立供水管理单位或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等组织,让用水者直接参与到灌溉用水管理活动中,调动农民推广先进节水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业节水效益。要加快项目区灌溉供水水价改革步伐,逐步实现按用水成本和实际用水量供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尽量在新建输水渠道和管道上,修建测水和量水设施,逐步实行农业用水的自动化控制与运行,为按方计收水费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