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工作年终总结11
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推广工作总结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进展顺利,共落实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759.32万亩,超计划面积700万亩的8.5%,预计全年节水7.94亿方,增效6.71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推广成效。现将“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总结”随文上报,请审查。
附件: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附件:
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推广工作总结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06号)文件精神与要求,2012年安排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7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80万亩(新增面积20万亩),垄膜沟灌520万亩,垄作沟灌100万亩,将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河西、沿(引)黄及东部三个区域13市(州)的42个县(区)及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各地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全面完成了今年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落实情况。
根据省上下达的推广任务,2012年全省灌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7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新增20万亩,累计达到80万亩,垄膜沟灌520万亩,垄作沟灌100万亩。从各地上报的面积统计,今年落实面积为759.32万亩,其中膜下滴灌81.22万亩,垄膜沟灌562.34万亩,垄作沟灌115.76万亩,预计全年节水7.94亿方,增效6.71亿元。嘉峪关任务面积4.4万亩,落实面积4.4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41.9万亩,落实面积43.58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47.3万亩,落实面积185.58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83.9万亩,落实面 积96.68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116.9万亩,落实面积118.53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58.7万亩,落实面积58.95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70.2万亩,落实面积71.51万亩;定西任务面积36.8万亩,落实面积37.55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23.1万亩,落实面积23.1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17.6万亩,落实面积18.46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16.9万亩,落实面积17.27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15.9万亩,落实面积16.91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17.7万亩,落实面积17.95万亩;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任务面积34.2万亩,落实面积34.34万亩;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公司及各市落实面积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详见附件)。
(一)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推广任务面积20万亩,目前落实面积为20.22万亩,其中9.41万亩核心示范点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投资建设,其余的10.81万亩由市、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成。嘉峪关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3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32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4万亩,落实面积2.01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1.7万亩,落实面积3.42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1.3万亩,落实面积1.53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0.4万亩,落实面积0.42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0.7万亩,落实面积0.61万亩;定西任务面 积0.5万亩,落实面积0.62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0.4万亩,落实面积0.5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2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28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33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0.4万亩,落实面积0.37万亩;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任务面积9.2万亩,落实面积9.2万亩。其他企业也完成了任务面积,虽然各地多方筹资,但仍有天水、平凉、陇南、白银未完成任务面积。
(二)垄膜沟灌技术
推广任务面积为520万亩,目前落实面积为562.34万亩,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中,嘉峪关任务面积3万亩,落实面积3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11万亩,落实面积12.94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09万亩,落实面积140.7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59万亩,落实面积63.11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102万亩,落实面积102.2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53万亩,落实面积53.21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65万亩,落实面积66.75万亩;定西任务面积30万亩,落实面积30.9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19万亩,落实面积19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16万亩,落实面积16.1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14万亩,落实面积14.23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13万亩,落实面积13.91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14万亩,落实面积14.14万亩;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任务面积12万亩,落实面积12.14 万亩。从统计情况看,全部完成任务面积。
(三)垄作沟灌技术
垄作沟灌任务面积100万亩,目前落实面积115.76万亩。其中,嘉峪关任务面积1万亩,落实面积1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30万亩,落实面积30.32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5万亩,落实面积20.97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15万亩,落实面积21.94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9万亩,落实面积10.18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5万亩,落实面积5.02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4万亩,落实面积3.65万亩;定西任务面积6万亩,落实面积5.72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2万亩,落实面积2.1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1万亩,落实面积2.18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2万亩,落实面积2.16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2万亩,落实面积2.07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3万亩,落实面积3.44万亩;几家企业全部完成了任务面积。白银、定西市未完成任务面积。
二、采取的措施与主要做法
(一)以抓好全省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为契机,安排部署并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工作。
今年7月10日,省政府在张掖市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议,来自全省13个市(州)和42个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农牧(业)、水利局长共计200多人参加了会议。观摩了张掖市高效节水农 业现场,通报今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交流高效节水农业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及今后的高效节水农业工作。
(二)抓重点环节,实施对口帮助,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已实施推广三年时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工作经验。而中东部灌区22个项目县(区)今年首次实施技术推广项目,在技术应用、工作措施方面还不够完善,有一定的推广难度。为充分发挥河西及沿黄灌区项目县的作用,迅速提高新列项目县技术推广水平,同步推进今年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实施了“一对一”技术对口帮助活动。河西及沿黄灌区的已实施项目单位有22个(含省农垦总公司),新列项目县(区)有22个,形成“一对一帮助,东西两翼协调”发展的格局,平衡推进今年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狠抓核心带动,将发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与优势特色农田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引领。
今年各地建立的核心示范点面积大,建设标准高:起垄铺膜(管)规整、集中连片,示范效果好,各有特色。全省项目区共建立核心示范点726个,示范面积77.40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点19个,千亩示范点204个,千亩以下示范点503个(详见附件)。各地都结合当地实际,将发展高效农田 节水技术与优势特色农田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整村推进工作,将示范区建设做为节水技术的核心,有效地带动了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的全面完成和种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整合有关项目安排,为完成任务奠定资金保障基础。
2012年省级共安排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补助资金927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的6188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技术面上推广补贴及技术培训、宣传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安排2990万元补助和贴息贷款资金,全部用于核心示范区建设和膜下滴灌建设;省财政厅从水利厅部门预算其他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92万元资金,用于省级技术培训、指导和机具研发、督促检查等;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各市、县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出台优惠政策,筹措配套资金,发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据统计,截止目前,市级共配套资金190万元,县(市、区)及企业共配套资金2625.7万元。全省共购置地膜6488.8吨,约合3806.79万元;购置机械2636台,约合913.8万元;发放作业费补贴1245.35万元。膜下滴灌面上推广任务,由市、县按照下达的任务面积,通过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完成。
(五)强化督导检查,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我站多次派人赴项目县(市、区),通过实地察看、走村访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督导,进一步实地了解掌握了项目进展。从督导来看,各级行政部门积极行动抓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技术推广部门提早行动抓培训,做到培训到户,宣传到田;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抓春耕,做到了积极响应,全面行动;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各相关部门互动的好局面,确保了人员、地块、资金、技术、培训等提前到位。能够按照省上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和技术措施,落实实施地点和面积,确保项目推广面积按计划落实到村社农户和地块。通过实地查看,今年的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技术比去年更加规范标准。
(六)开展试验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创新。根据各地主推的技术模式和存在的技术难点,我站及早安排下发了2012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试验方案,指导各地开展试验示范。各市县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教学等单位加强合作,开展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除了完成省站下达的试验研究任务外,各县(市、区)都自行安排了3-5项具有地方特色的试验研究。全省共安排各类试验研究281项,各地拟通过开展大量试验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创新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发 展新模式。
(七)开展培训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技术服务。为了推动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规范全省灌区农田节水技术,全面完成今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根据省农牧厅的安排,我站于2012年3月在天水麦积区举办了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培训班。邀请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共培训承担项目任务的市、县技术骨干150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各地按照“技术推广、培训先行”的原则和省上提出的工作要求,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通过发放技术手册、明白纸、挂图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咨询等方式,采取农业科技图片展览、新品种实物展览、播放专题片、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宣传。全省举办各类培训班2431场次,召开现场会1275次,举办各类电视讲座468次,向农民发放明白纸114万张,技术手册41.93万册,培训农技人员7482人,培训农民82.54万人。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农民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如敦煌市利用科技直通车向广大农民广泛宣传、普及农田节水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高台县采用科技信息短信平台,向广大农民传递有用的农田节水信息及知识,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赞扬。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今年是中东部灌区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项目的第一年,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较多。一是个别县对项目的实施区域不明确。中东部灌区地处旱作雨养农业区,长期从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安排部署项目时,仅从实现高效目标出发,忽视了灌区的节水目标,将项目安排在非灌区农业区。二是对灌区如何节水,怎样实现节水与高效双重目标试验研究不够,有的试验设计不合理,对农业生产缺乏指导意义。三是部分县项目资金到位迟,到位率不高,仍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截留资金的现象发生。四是中东部灌区水权制度改革步伐滞后,有的灌区特别是自流灌区和井灌区目前仍无灌溉定额指标,加之该区域仅在蔬菜、林果等栽培中实施灌溉,其他农作物多不用灌溉,仅在特别干旱年份进行适当补灌,难以运用“倒逼”机制调动农民采用农田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二)对面上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扶持力度不够。今年全省新增推广膜下滴灌技术20万亩,除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建设核心示范区和采取贴息贷款方式完成9.41万亩建设任务外,其余新增推广面积主要通过整合市县项目资金来完成,给市县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部分县(市、区)建议省农牧厅向省政府提出建议,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追加部分扶持资金。
(三)由于地膜价格上涨、劳动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现有的补贴标准明显偏低,影响农田节水大面积推广。建议省农牧厅会同省级财政在明年的预算中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资金投入,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06号)精神,将补贴标准由目前的亩补贴10.5元左右提高到垄膜沟灌亩补贴20元、垄作沟灌亩补贴15元的标准。
(四)这几年,省农机推广研发部门针对农田节水技术做了大量的农机研发推广,大田作业机具种类较为齐全,但区域经济作物,如瓜菜等作物配套播种机具缺少,在垄膜沟灌机具方面: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施肥、播种、起垄、覆膜等集多功能为一体的联合作业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起垄覆膜播种机具性能还不够稳定。在垄作沟灌机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垄的成形、开构等功能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由于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无形中将大块田分隔为小块田,不利于机械作业,不利于农田节水大面积推广、整体推进。因此,建议农业等部门加大农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种植、产业发展步伐。
(六)农田节水推广中,市级农技中心、土肥站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也承担着技术研究、培训等责任,但市级财政没有设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议市级财政部门能够给予市州农技部门试验、培训、督查、指导等方面的经费支持。
四、下一步的打算
2012年省政府在张掖召开了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对全省灌区农田节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后我省将全力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省政府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06号),实现到2014年以后每年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年节水10亿方的目标。其中,2012年推广面积700万亩,2013年推广面积900万亩,2014年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为了完成以上目标任务,今后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与农业部及省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让他们了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困难,从而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建成示范效果明显、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成为节水技术成果展示的舞台、农民田间培训的学校,并安排一些具有前瞻的试验,创新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提高技术培训水平,省上组织有关专家,集中培训各市县区技术人员。各市、县也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水平,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让农民真正掌握农田节水技术。
同时,根据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省政府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通过各级财政追加补贴资金,支持膜下滴灌推广;省级财政在明年的预算 中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资金投入,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06号)精神,将补贴标准由目前的亩补贴10.5元左右提高到垄膜沟灌亩补贴20元、垄作沟灌亩补贴15元的标准。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种植、产业发展步伐。在节水技术推广模式优化组合,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现代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并建立以管灌+垄膜沟灌组合为基础,其他灌溉方式为补充的高效节水体系,优化用水结构从而有效缓解我省缺水的紧张程度,将节水与增效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发展,形成各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局面。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2013年全省高效农田
节水技术推广任务预安排的意见
有关市(州)、县(市、区)农牧(农业)局(委)、有关企业: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6号)要求,2013年继续在河西、沿(引)黄及东部3个区域13个市州的灌溉农业区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及有关农业龙头企业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并按照省政府建设兰州新区的决策精神,将兰州新区列为新增项目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厅在与有关市县衔接沟通,并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的基础上,提出2013年全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预安排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意见要求早安排,确保人员、地块、技术、培训等提前到位。
一、实施区域及任务面积
今年在我省的13市(州)42个县(市、区)、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共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大高效农田节水技术900万亩(面积分配见 附件),其中:新增膜下滴灌(含设施滴灌等)50万亩,累计面积达到130万亩、垄膜沟灌630万亩、垄作沟灌140万亩。各地应积极行动起来,整合项目、争取资金,及早规划项目实施区域,将任务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二、补贴资金
经我厅与省上有关部门协商,核心示范区建设拟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安排补贴资金,面上推广的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技术面积由省财政安排补贴资金,目前我厅正在积极争取预算安排、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分解下达到有关市、县及有关企业的膜下滴灌推广任务,由市、县、企业负责通过整合其他项目和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来完成。
三、工作要求
(一)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各项目县(区)及企业要按照预安排的推广任务,结合当地实际,以县、区(企业)为单位抓紧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工作组,尽快进村入户与乡镇和村组衔接,将推广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乡、村、农户和地块,并登记造册。
(二)搞好技术宣传培训。各地要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确保每户有一位经过培训的明白人,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
(三)安排开展试验研究。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与农业科研和教学等单位加强合作,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环节,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特别是自动测墒灌溉技术和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灌技术、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完善灌区农田节水技术路线,探索、总结、创新、完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
(四)开展整县、整乡推进工作。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整县、整乡推进工作,在河西灌区选择凉州、高台、敦煌3个基础条件好、农民积极高的县实行整县推进;在河西及沿黄灌区每县选择1个乡镇共选择17个乡镇实行整乡推进工作(请各县务于1月20日前将整乡推进的乡镇名单及有效灌溉面积上报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
(五)提前做好物资采购。由于2013年我省旱作区将实施1500万亩旱作农业项目,灌区将实施900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起垄开沟覆膜机械及地膜的需求量较大,有关市县要提前做好配套机械及地膜的价格调查,安排好采购计划,确保不影响春播生产,按期完成项目任务。
附件:2013年全省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任务计划 表
甘肃省农牧厅
2013年1月16日
第二篇: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
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
(2015—201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平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与发展节水农业结合,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注重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明确分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扩大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技术推广层面上,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确定不同作物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适宜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任务安排及技术补贴环节上,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有所差别。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高效作物和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逐步扩大投资较大的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升。
4.提升技术,点面结合。制定适合不同区域和作物的滴灌施肥制度及垄膜沟灌技术参数与主推模式,规范垄膜沟灌技术,并与现有管灌技术紧密结合,有重点的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5.完善机制,政策引导。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鼓励流转。对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将予以奖惩。
(三)规划目标。
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主,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年节水10亿方、增收10亿元”的目标。其中,2015年河西区域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554万亩、1
45万亩;中部区域分别为238万亩、45万亩;东南区域分别为8万亩、1万亩(分面积详见附表)。通过开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150—200立方米,亩节肥20—30%左右,亩增收100—200元;应用垄膜沟灌技术,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60—100元,使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二、实施区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
在我省灌区有灌溉条件的40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省农垦公司农场共44个项目单位实施。将全省灌区分为三个区域:河西区域,包括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5市18个项目县区和省农垦公司农场;中部区域,包括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4市的17个项目县区;东南区域,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8个项目县区。
(二)实施重点。
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规范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注重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注重大田种植与设施农业相互兼顾,注重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协调配比。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高效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应用。在项目区现有膜下滴灌推广应用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3年新增140万亩,其中2015年40万亩,2016年50万亩,2017年50万亩,累计达到300万亩。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敦煌、金塔、玉门、凉州、古浪、民勤、高台、临泽、山丹9个县市区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灌溉农业区。3年累计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万亩(含每年1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其中2015年20万亩、2016年30万亩、2017年50万亩。
3.垄膜沟灌技术重点在蔬菜和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玉米重点采用半膜平铺起垄沟灌和全膜沟播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重点采用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重点采用全膜微垄节水技术。其中,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2016年750万亩,2017年700万亩。
(三)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强化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强化节水农业在我省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旅游和工业城市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旅游业带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耕作制度和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扩大蔬菜、瓜类、葡萄等种植规模,加快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步伐,大力示范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扩大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规模。特别是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耐旱性能强的枸杞、大枣和牧草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
2.鼓励土地流转,规范核心示范。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施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地膜、水溶肥等补贴。将核心示范点与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优良品种选育、病虫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每年要建立多个节水核心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3.加强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模式。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全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现场指导、印发挂图和画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每年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10000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0人次,农民5万人次,连续培训3年。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重点推进水溶性肥料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探索区域统一供肥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河水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示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扩大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水技术;东南部山区,完善小水截流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小水池、集雨窖等雨水集流工程实施垄膜沟灌技术,并采用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措施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探索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效节水农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奖惩办法,落实节水责任,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设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办公室,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农牧厅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分解到市州、县市区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抽查和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
(二)加大补贴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整合现有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及各级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及垄膜沟灌技术所需的地膜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所需的水溶肥料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将节水配套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优先享受补贴政策。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和大户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各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创新节水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转让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用户收入稳定增加。
(四)强化项目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由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承担、县级农技中心配合。各项目区要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政策的用户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造册和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卡,由用户在登记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鼓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具体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对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用户在使用0
01mm以上地膜的同时,加强地膜日常管理保护,实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努力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探索应用降解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减少地膜使用试验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附表: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2015-2017年规划表 抄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第三篇:××灌区节水可行性报告
灌区大坝渠 节水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用水效率是今后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家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是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通过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渠道承包经营、用水者协会管理、畦田改造等管理措施以及对支渠等骨干工程进行砌护、配套的工程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发展,河水从1998年的9.6亿m3米减少为2004年的5.83亿m3,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益,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配套不到位,灌区管理上还存在的供水管理体制不顺和水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着灌区体制改革和总体效益的发挥。
大坝渠是大坝镇主要灌溉支渠之一。大坝渠总面积7433.6亩,支、斗、农末级渠道全部为土渠,水利配套设施差、渠道老化失修、输水损失严重,给节水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已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加快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05年由水利局会同吴忠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对大坝渠灌区进行节水砌护改造。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规模与内容
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建设节水灌溉农田5820.5亩。
(1)节水工程措施
对大坝渠灌区项目区内的支斗渠全部砌护,共砌护支渠1条,长4.3km,斗渠3条,长3.2km,兴建各类配套建筑物132座。
(2)农艺技术措施与科技措施
在项目区内,结合渠道砌护配套,选用优良的节水型新品种,扩大设施栽培,大力推广科学施肥耕作技术。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率,重新确定沟渠规格,平整土地,采用小畦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充分利用降水、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膜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灌区全方位节水。
(3)管理措施
加强水权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把项目区农业用水管理权明确到西贴渠用水者协会(大坝渠从西贴渠引水),引水权确定到干支渠;按照自治区宁农水费发《##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004]1号及自治区宁价商发《关于自流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改革与水费计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4]79号文件精神,在项目区全面实行“一票制”和“一费制”的水价制度,将现行的干渠水价、征工折款和支渠维管费进行“三费合一”,开展“量水到斗口”,实行水量核算,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1.2.2建设工期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的建设规划从2005年9月开始实施,2006年9月竣工。
1.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1.3.1编制依据
(1)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建[1991]43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
(2)原水利部水建[1994]284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3)原水利电力部(86)水电基字第81号文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4)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其中一类费用调增15%,二类费用按预算价格或部颁定值价格进行计算。
(5)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的[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6)《水电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1.3.2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估算总投资202.83万元,其中: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投资166.92万元,其它费用(勘测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材差)17.47万元,基本预备费18.44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资金50%,共计101.41万元,申请财政及群众自筹资金50%,共计101.42万元。
1.4效益及经济评价 1.4.1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后,项目区内年节约水量327.27万m3,节省水费支出6.22万元;农民实际亩均负担的水费支出降低42.72%;农业方面粮食年增效益95.23万元,按照20年经济计算期计算,效益费用比为 1.28,内部收益率为16.8%,经济净现值62.17万元。
1.4.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稳定该地区灌溉面积和改善原有的灌溉条件,可以促进原有传统、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促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化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对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3环境影响
通过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当地群众对水的需求日趋合理,用水量相对减少,渗漏水量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同时也使局部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更加合理。灌溉用水量的减少,可以减少灌区农田淤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通过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节约的一部分水量可以用于生态用水,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1.4.4综合评价
由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是合理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5组织和管理 1.5.1组织
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市计划发展局与市水利局负责工程的申报、监督工程实施和组织工程验收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西贴渠用水者协会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渠系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项目开工前市水利局与项目区西贴渠用水者协会正式签定投劳协议,确保投劳按时足额到位。
1.5.2管理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采取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采取资金报帐制,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采取项目公示制,在项目建设前,召开公示大会或以标志牌的形式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项目建成运行后,公示项目运行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
1.6结论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看,各项指标都符合项目的立项要求,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节水事业也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政府支持,领导重视
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长抓不懈,尤其对开展节水灌溉、发展节水事业非常重视,通过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对节水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全市河水量从1998年的9.6亿m3,下降到2004年的5.8亿m3,节水灌溉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大坝镇、村、队干部及群众已经认识到节水就是增收的道理,节水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项目建设决心大,积极性高,要求迫切,愿望强烈。
⑶项目区多年来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2004年在“黄河杯”农田水利优秀评比活动中获得好评。项目区内沟、渠、田、林、路已进行了综合整治,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
⑷项目规划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合理准确,符合当地条件,也符合立项原则,并通过征求镇村队的意见,节水措施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
2.3项目建设的目标
根据《节水技术规范》(SL207—98)的有关规定并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有:
(1)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单位面积用水量比建成前节约20%以上。
(2)渠系水利用系数大于0.75,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于0.7,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15%以上。
(3)农民实际负担的水费支出降低15以上%。(4)水分生产率提高20%以上,不低于1.2kg/m3。(5)节水灌溉项目效益费用比大于1.2。
(6)田间工程实行畦田技术,实行畦田灌溉与水稻控制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
3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3.1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80.0mm,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连续最大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根据平均长系列资料点绘降水量频率曲线,通过适线,取Cv=0.36、Cs=2.0Cv、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80mm,由此查得相应频率的Kp值,算得保证率P=50%、P=75%的降水量分别为172mm、133mm 4 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4.1 农业及林果业用水量
2002年—2004年,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农业平均引用黄河水727.76万m3,林果业引用黄河水38.3万m3,实际亩均用水量1316.15m3/亩。
4.2 人畜用水量
2002年—2004年,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人畜用水量为4.19万m3,全部为地下水,其中用水人口2396人,用水量2.62万m3,定额30L/人·天,大牲畜489头,用水量0.54万m3,定额30L/人·天,小牲畜3134头,用水量1.03万m3,定额9L/只·天。
4.3可利用水资源量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按前计算为285.17万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开采系数按0.6计,则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71.1万m3,黄河水可利用量按现状耗水量479.15万m3计,则水资源可利用量=可耗黄河水+地下水可开采量= 650.25万m3。
4.4规划农作物灌溉用水
该区域种植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套种玉米和水稻为主。其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种植品种、比例及项目区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农业技术等,分析作物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有效降雨、土壤水利用量后确定。
1、旱作物灌溉定额(1)作物需水量分析
作物需水量采用彭曼公式分析,并结合灌溉试验成果和丰产经验进行修正和调整。
a)旱作物需水量。根据彭曼公式分析标准作物的田间需ET0,计算公式如下: ET0 = –—————
P0
△ ––.–– +1 P
r P0
△ ––.––.Rn+Ea P
r
ET = ET0×Kc 式中:ET0:参考作物腾发量,(mm/d);P0:海平面气压(毫巴); P:本站气压(毫巴);
△:饱和水气压与温度曲线上的斜率; r:温度计常数; Rn:净辐射总量;
Ea:干燥力,mm/d,根据彭曼公式和气象资料,分析确定出标准作物潜在腾发量ET0;
作物生育期灌水定额: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的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按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农田水量平衡原则分析确定。
M生= ET-P-﹙WO-W﹚-WK,式中: M:作物生育阶段的灌溉定额,(m3/亩);
ET:作物田间需水量(m3/亩);
P: 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m3/亩);
WO、W: 播种前、灌头水前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储水量(m3/亩);
WK: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3/亩)。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主要作物0.7m,深根作物(树木)取1.0m,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含水率指标见表4-7,不同作物生育期可利用有效降水量,见表4-8,地下水利用量见表4-9,土壤利用量(WO-W)经分析计算自流灌区夏作物对土壤的利用量为68 m3/亩,其它作物60 m3/亩,作物生育期灌溉定额见表4-10。
冬灌属播前灌水,其作用是为来年土壤储备必要的水分,保证春季土壤墒情,以便适时下种,并满足作物生育前阶段的需水要求。冬灌灌水定额按1.0m深度土壤自然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需水量加20%确定并保证不产生深层渗漏,水稻田无冬灌。冬灌定额按1.0m土层土壤含水率所用水量确定,粮食定额为100m3/亩,经果林为60 m3/亩。
水稻灌溉定额根据控制灌溉技术水稻各生育期控制指标确定,灌水上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60%—80%。
根据三年来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示范推广所观测的统计资料分析,确定节水示范项目区的水稻灌溉制度为:稻地泡田灌水1次,亩灌水量80m3,水稻从移栽结束到返青结束(5月7日~5月31日),灌水6次,亩灌水130m3。分蘖期(6月1日~7月7日),平均每6天灌1次水,灌水6次,亩灌水量205m3;拨节孕穗期(7月8日~8月9日),平均7天灌1次水,灌水5次,亩灌水量225m3;抽穗开花期(8月10日~8月24日)平均每7.5天灌水1次,灌水2次,亩灌水量100m3;乳熟黄熟期(8月25日~9月13日)平均每7天灌水1次,灌水3次,亩灌水量120m3。水稻田全年亩灌溉定额860m3,详见表4-12。
根据灌区作物需水规律的分析和灌溉试验与群众实践经验总结,综合分析确定规划年项目区的灌溉定额,见表4-11。
5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5.1工程规划及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节水为中心、构建以工程建设为龙头、农艺措施相配套、科学技术做支撑、管理制度为保障、群众参与为基础的用水保障体系。完善西贴渠用水者协会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机制、探索新时期下节水农业的供水管理体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确保粮食安全,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项目建设的内容
以渠道“U”型砼板衬砌防渗和田间工程为主,配套完善渠道控水建筑物和量水建筑物,优化灌区灌溉模式、耕作方式、浇灌制度和调整种植结构。
5.3项目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5.3.1工程等级和划分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的渠道灌溉流量小于5m3/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工程等级应为V等五级。
工程设计基本资料:(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水利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3)、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SL27-91),(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6.1.1编制原则
本项目属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投资估算按现行水利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进行估算,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材料价格执行##造价管理信息2004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综合价。
6.1.2编制依据
(1)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建[1991]43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
(2)原水利部水建[1994]284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3)原水利电力部(86)水电基字第81号文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4)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其中一类费用调增15%,二类费用按预算价格或部颁定值价格进行计算。
(5)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的[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6)《水电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6.1.3基础单价分析
(1)人工预算单价
土石方人工工资13.85元/工日,浆砌石、砼、及其它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机械台班人工工资14.97元/工日。
(2)电、水基础单价
施工用电按0.52元/kw.h计,用水按1.0元/m3计算。(3)材料预算价格 ①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根据原水建[1994]284号文的规定,进入工程单价的材料预算价格,高于规定的定值价格部分计取税金后,作为价差列入相应工程项内,材料价格执行2004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综合价。
②施工机械台班费
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进行计算,并结合水规[1991]43号文的规定,将第一类费用增调15%,二类费用按基础价格或部颁定值价格进行计算。
6.1.4费用标准
取费标准执行水建[1991]43号文及水建[1994]284号文的补充规定。
1、工程单价计算中有关费用标准(1)其他直接费:
其它直接费取费基数为定额直接费,其它直接费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及其它费。取费标准执行水建[1991]43号文件标准费率。
(2)间接费:
间接费取费基数及取费标准执行水建[1991]43号文件间接费定额标准。
(3)计划利润:
按工程直接费+工程其它直接费+间接费之和的7%计取。(4)税金:
税金按工程直接费+工程其它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之和的3.15%计取。
2、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按第一至第三部分建安工作量的3%计取。
3、其它费用(1)建设单位管理费
①建设单位建设经常费=经常费用标准×定员人数×经常费用计算期。
②项目建设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估列。③工程监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2%计取。(2)科研勘测设计费
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5%估列,规划统筹费按勘察设计费的20%计列,设计费、勘察费按国家计委价格(2002)10号文规定执行。(3)其它费用
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09%计取。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工程直接费的0.28%计取; 4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一至五部分之和的10%计算。
价差预备费本工程不考虑。
6.2投资估算
该项目工程静态投资为202.83万元,其中渠道砌护及建筑物配套166.92万元,其它费用(勘测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材差)17.47万元,基本预备费18.44万元。
6.3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资金50%,计101.41万元,财政及群众自筹资金50%,计101.42万元。
7工程管理
7.1管理机构
为保障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发展改革委和市水利局负责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审批与编制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西贴渠用水者协会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渠系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7.2管理办法 7.2.1建设管理
项目下达后,项目法人代表要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坚持工程质量终身制。
(1)要加强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和对节水灌溉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节水灌溉工作,为节水灌溉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积极实行工程建设“五制”。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合同制;积极采取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节约运输资金;项目下达后,项目法人代表要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坚持工程质量终身制;对工程发包,实行公开招标方式,优选施工队伍,按公正、公平、诚实受信的原则确定中标队伍。
(3)坚持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典型,以点带面,每一施工工艺先进行试点示范,质检员和各施工队负责人、技术员挂牌上岗、跟班操作,达到规定工程标准后再全面铺开;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严把放样、清基、材料质量、配料拌合、浇(砌)筑、养护等六关,以达到工程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成立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小组,明确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市水利局专门抽调二名领导和四名技术代表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单位的工作。明确下派的领导、技术员及质检员的职责,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在施工前,将工程任务、质量要求、竣工时间及奖惩规定进行明确,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的各项要求。
(5)建立各项制度,规范施工管理。
水利局已经制定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手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手册》、《水利工程奖励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建设工程的保修、监督管理等,从工程组织、目标职责、施工要求、验收标准、奖惩措施、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入场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施工中负责领导和技术人员实行工资下浮制度、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和工程运行观察制度等,为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提供了保证。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渠道采用平板与砼U型板进行砌护,龙门支渠采用浆砌石弧底平板护坡、加砂砾石透水层;各斗渠采用砼U型板进行砌护。伸缩缝采用PVC802油膏填筑。建筑物采用定型建筑物和装配式建筑物,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7)、健全乡村农技服务网络体系。按农业技术管理职责落实农业技术管理责任。对农民进行节水实用新技术、作物种植要点等技术方面培训和指导,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观测。
(8)、项目建成后,为使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和正确评价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为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提供最优技术参数,加强对节水工程的效益、性能指标等进行观测。
(9)、健全水政监察执法网络,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保障节水工作顺利实施。特别是加强对纵水入沟和管理松散造成水量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处罚力度。
7.2.2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要严格财务专户管理。
一是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单独开户,单独列帐,做到专款专用。按照国债资金管理办法和要求,实行项目财务审计,自觉接受财政监督,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二是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国家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会计岗位职责和工程预支款审批拨付制度。根据资金来源、项目计划、项目工程合同审核和监督项目资金支出,使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受益单位及群众的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要确保各级资金按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的要求及时、足额到位。
7.2.3运行管理
为切实做好节水示范项目区工程的建后管理,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工程分类编号,建立档案,移交给西贴渠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
具体措施有:
一、西贴渠用水者协会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决策、市场化运作的运行管理方式。协会接受水管单位和市水利局的业务指导。节水项目区内全面实行“量水到农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收费方式按照“一价制”水价标准实行“一费开票到户、一票收费到户”,运行管理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从综合水价中返还给西贴渠用水者协会,用于支斗渠的维修及管理人员工资开支。
二、建立“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多方监督”的监督制约机制。水管单位及西贴渠用水者协会及时向用水户公布灌溉面积、用水量、水价和水费,自觉接受镇村组织和农民的监督,杜绝用水和收费中的不正之风,对水票外任何以水费名义的收费,农民有权拒交,并可向上级部门或水管单位举报,依法严肃查处。
三、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要做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提供农田和作物所需要的水资源,非工程措施则保证作物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
四、水管单位指导协会建立规范的支斗渠运行管理制度及办法,在加强干渠管理的同时,协助农民用水组织开展测量水、编制用水计划、提出支斗渠维修改造计划等业务工作,实现支斗渠 运行安全、灌溉合理、用水科学。
7.2.4运行维护
在工程运行中,本着“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对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的各配套工程明确使用权和所有权,加大毁坏事件的查处力度。协会配合水管部门做好工程的维修、养护、防止人为破坏,及时解决处理灌溉中的矛盾纠纷,以确保灌区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以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8工程建设招标方案
本项目由于规模较小、任务急,时间紧迫,勘测设计工作由吴忠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完成,以下委托书的形式进行。对工程监理,由于投资少,不够招标标准,也采用下委托书的形式进行,对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进行邀请招标,工程招标具体情况见表8—1,表8—2。
9施工组织设计
9.1施工条件 9.1.1自然条件 大坝渠灌区节水示范项目区属中温带气候区,其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多砂大,蒸发强烈,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为8.8℃。最冷一月平均气温-8.3℃,最热一月平均气温23.8℃,年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23.7℃,土壤冻结始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第二年4月上旬化通,最大冻土深度1.2m,多年平均降水量180mm,其中72%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
9.1.2供水供电及其它条件
(1)水电交通条件:该工程位于109国道北侧,交通便利。工程施工用水直接利用附近农户机井水,运水距离一般在2km左右,施工用水易解决。施工用电可采用农用电,节水示范项目区队队通电,农电网四通八达,施工区电力供应十分便利与充足。
(2)临建设施:施工现场紧挨村庄,因此办公用房和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农户住房。
9.1.3工程条件
大坝渠系节水示范项目区劳动力供应充足,交通运输、供水供电及地方材料条件较好,施工场地比较开阔,便于施工布置。
9.2主体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包括土方工程、渠道砼U型板砌护、配套建筑物的施工。土方工程由叶盛镇农民出工完成。土方工程主要为渠道填方,要求填料要分层夯实,每层厚度≤250mm,含水率控制在16%±2%以内,压实系数≥0.92。
砼U型板的预制由预制厂(企业资质为三级)统一预制。渠道砼U型板砌护及配套工程由中标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渠道防渗衬砌施工严格执行水利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的有关规定。
砌石工程及建筑物配套、维修,参考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SL27—91)第八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9.3施工进度安排
工程建设安排在2005年9月20日—2006年9月20日。2004年9月20—2005年10月20日开始做施工准备,组织预制砼板和装配工建筑物构件,安排渠道土方回填工作。
2006年3月10日—2006年4月20日,完成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设任务。
2005年9月20日,申请有关部门验收。
9.4施工监理与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求有2~3名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工地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实行“三检制”,收集整理、分析各项技术资料,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⑴ 检查各项技术资料
检查有关的设计和批复文件,施工说明、施工设备安装说明和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施工细则及操作规程,施工方案和各项技术措施。
⑵ 检查材料的规格性能是否经过鉴定,其规格、主要性能指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⑶ 检查施工放线是否正确
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控制点坐标,进行施工放线,检查建筑物边桩、中心桩的位置和高程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现场妥善处理。
⑷ 施工检查
施工检查按工种、工序分单元、分阶段逐项检查,前一道工序经质检人员和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0水土保持方案
10.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条例》;
③##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④《水土保持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⑤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0.2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时期分为工程建设期和工程运行期两个时期。工程建设期经测算:
(1)取土及拉运土方扰动原地貌面积为28.9亩。(2)工程建设及施工运输损坏植被面积为15亩。工程运行期经测算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10.3水土流失治理
(1)大坝渠渠拜宽且高,渠道土方可就地取材,灌区内有许多土堆,取土后,一方面进行平田整地,可作为耕种地,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建造农田防护林,个别地段土方不足,可取高田土方。
(2)渠道土方任务完成后,运输道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平整。(3)渠道用的预制件(包括砼U型板)在农业综合开发办预制厂定点预制,有专用场地,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4)施工期对各施工队伍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如因工程建设无法避免的原因造成了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无法恢复的通过种树种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经以上分析,项目实施只须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对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工程建成后,渠道断面减小,渠堤两侧可种植防护林带,改善农田小气候。
11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取用水量,另一方面,随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种植结构不断合理化,对水的需求日趋合理,用水量相对减少,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渗漏水量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同时也会使局部地区地下水、地表水的布局日趋合理。通过对渠道、沟道进行治理,有利于保护水土流失,防止土壤盐碱化。
充分发展绿色农业,利用秸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地肥力,改良了土壤结构,可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需要,为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
通过高标准营造防护林带及农田防护林,绿化沟渠路两侧,整治美化庄点环境,使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整体环境得到提高。为灌区粮食增产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保障作用。
12节水效果及经济评价
12.1节水效果分析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灌区用水量、引水量均有显著降低,土地利用率和水份生产率指标将明显提高。
12.2社会效益分析
(1)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水利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水费支出,改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使农民得到实惠,对巩固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机制,增加地方财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施项目建设,体现党和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政策,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更加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12.3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项目建设,逐年实现农田林网化,对沟渠路及庄点硬化路两侧进行绿化,增加林木覆盖率;对渠道进行防渗砌护,对沟道进行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降低地下水位,使灌区的地下水位控制在1.2~1.5m。
12.4经济效益评价
工程实施后,各工程在经济分析中将作为一个整体计算费用和效益,工程经济评价主要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12.5不确定性分析
考虑到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有许多资料和数据都是估算或预测而来,是否符合实际,对各种因素的估计也并不是准确等等。为了解决其对工程经济评价的影响程度,考察工程项目的抗风险性,确保工程方案的经济效益,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要求进行敏感性分析。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分别对投资增加10%、效益减少10%,以及投资增加10%和效益减少10%,三种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2—5。
12.6综合评价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该工程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EIRR为16.8%,经济净现值ENPV为62.17 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P为1.28。
从敏感性分析结果看,各种因素变化时各项指标基本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但经济效益费用比均小于1.2,不符合《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2的要求。通过比较可见规划方案各项指标为最佳方案。
第四篇: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
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
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
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
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
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
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44.6毫米,比对照增产23.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
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
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
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第五篇:浅谈节水农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节水农业
作者:贾志峰 胡晓燕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从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与浪费并存的事实出发,综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关键词:节水农业措施方式现状
节水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工程、农艺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节水农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今年来日益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是在这种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用水浪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用水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灌排设施整体标准较低,老化失修严重,水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
3.节水领域的技术发展落后,如节水设备和材料的工艺落后,产品功能单一,配套性差;农业节水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等。
4.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
5.节水意识淡薄。
二、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城镇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间将形成争水用局面,农业用水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个矛盾只能通过发展节水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工业、城市用水之间的矛盾,而且对缓解水资源不足、提高农业产量。
三、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从农田水循环和节水技术措施看,节水农业包括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措施,需要土、肥、水、作物等协调配套,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效益特征和技术综合特征。
1.工程技术节水
1.1开辟新水源,增加供水能力
1.2改造原有工程设施
1.3田间节水
2.农艺技术节水
2.1节水农作制度
研究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提出相应的节水高效间作套种与轮作种植模式。
2.2选用抗旱高产作物和品种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作物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由本身遗传特性、形态特征和生理过程决定,因此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作物品种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2.3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
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可以调控农田水分状况、蓄水保墒,提高农田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此外,农田水肥耦合及高效利用技术也是一种农艺节水的重要措施。
3.管理技术节水
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政策,用水管理,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
3.1组织机构: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达到科学节水,合理运行,维护得当,良性发展的机制。
3.2现代化用水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专家系统等专业软件,科学制定用水计划,适时适量调配水源,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3.3维护与维修管理:灌溉系统的维护与维修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如灌溉系统岁修和大修计划,灌溉系统的维护计划,设备的维修等。
3.4政策法规
依据《水法》、《农业法》的节水条款,制定节水政策、法规。①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②依据政策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3.5加强宣传
加强节水宣传,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培训班、发放节水资料等形式,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四、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1.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
1.1建立区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研发适合旱区应用的新型、高效工程和生物雨水集蓄形式;
1.2研究污水(或中水)灌溉对土壤、地下水及作物品质的影响,提出污水(或中水)作物安全高效利用指标量化体系,研究不同灌水方式下作物灌溉制度;
1.3研究低成本、节能型的微咸水开发利用技术,建立微咸水灌溉下的控制指标体系和作物灌溉制度。
2.应用新材料及先进制造工艺
采用高分子材料研制技术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的刚柔混合结构或纯柔性结构作为渠道的护砌结构;研制抗堵、耐用、价廉的微灌灌水器,开发新型微灌过滤器、注肥器及系统控制设备;研究低压节能型异形喷嘴喷头;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研发适合旱区应用的新型低成本、高效率的坡面集雨固化材料、生物集雨材料和田间集雨材料等;研发新型节水制剂(保水剂、吸水剂)、作物抗蒸腾制剂;研发可被微生物完全分解为对环境无害物质的新型覆盖材料等成为发展的热点。
3.研究和推广生物技术节水
利用作物生理调控和现代育种技术,可以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
4.信息技术节水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水资源、土壤水分和作物水分进行监测调控,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精量灌溉。
5.注重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应重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与管理节水的有机结合与集成,重视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发展与国家经济水平、水资源数量相适应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五、结语
1.我国人口基数大,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较其他国家更为紧迫、重要。
2.正视我国节水农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立足国情,研究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节水农业,切忌盲目照搬。
3.发展节水农业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科学确定不同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切忌盲目发展。
4.发展节水农业应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农民承受能力及节水对生态的影响,促进节水农业与工业、人、社会的和谐发展。
5.发展节水农业要抓好素质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农民进行节水知识培训和水患意识教育,引导农民发展节水农业,实现用水观念的转变。
6.在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要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和谐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发展节水农业,还须提高全社会综合节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数据2007——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EB/OL].[2]许迪,康绍忠.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高技术通讯,2002,12(1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