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王光慧文
在我刚刚接触书画传统艺术的时候,曾经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向他请教艺术的真谛。
老艺术家并没有说出什么高深的理论,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说,人生和画画一样,画西洋油画也好,画传统的国画也好,都是在画一幅画。二十岁以前,我们是在为画画做些准备工作,买毛笔,买颜料,买宣纸;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是在对画面进行构思,要对布局进行构思,对用笔方式进行构思,用什么颜料进行构思,甚至是对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构思;人到了三十、四十岁的时候,要对画面进行勾勒,五十、六十的时候,用颜料对画面进行渲染,七十、八十的时候要对作品进行收拾,就是要进行回顾和修正,等这一切都做完的时候,还要落款签名,还要“啪”的一声盖上印章,这就叫盖棺定论!
呵呵,人生就是这么简单!
看似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其实,人生就是一幅画,人的一生在做一幅画,至于这幅画好与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取决于自己对这幅画的态度,取决于对生命的感悟。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对生命和艺术的感悟,因此,许多艺术家都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和创造艺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艺术。这样的人生也许是十分的寂寞和清苦的,但是他的生命却和艺术一起得到了永恒和不朽;有的人用艺术去创造人生,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他们会变成诱惑和金钱的奴隶,艺术只是他攫取和满足诱惑的工具,他的艺术比他的生命还要短寿。
人生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创造辉煌的人生。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自己的艺术天地和用艺术去创造自己的生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种对艺术不同的追求和感悟。
如何画好人生的这幅画和画好艺术的画,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
第二篇:艺术人生:探讨人生真谛 感悟艺术精神
探讨人生真谛 感悟艺术精神
——论《艺术人生》栏目的情感再现
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继《中国音乐电视》、《同一首歌》栏目以流畅娴熟的形式打动观众之后,又推出了清新怡然的文艺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不同于严谨、理性、写实的新闻访谈,也有别于起伏、跌宕的经济论坛,《艺术人生》打造了感性、写意、怀旧的荧屏诗学风格。新老艺术家走下缤纷的舞台,将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徐徐道来。节目请观众进入演播室,大家敞开心扉,促膝交谈,坦荡地诉说人生的真实,营造了人们灵魂和情感交流的浓郁氛围,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艺术人生》利用媒介的再现特点演绎了人生的艺术里程和情感里程,用多种不同或对立的方式来建构节目的人文价值。在表现什么和表现谁的选择方面,在如何再现人物和事情、时间和空间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开拓和尝试。
一、从《东西南北中》到《艺术人生》,电视文艺节目走出风光片框架,以艺术访谈形式塑造全新形象。
2000年12月22日晚九点,《艺术人生》第一期节目开播。突破了《地方文艺》、《东西南北中》等节目的风光片模式,栏目邀请文艺界的明星,展现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荡气回肠的情感,传达了人生旅程中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哲理。在节目播出整整四个年头的今天,已经有近两百多位文艺界明星走进了演播室。从对一位明星的采访,到对《红楼梦》、《东方红》、《无间道》等剧组的成功访谈,创造了制作人员实现电视理想,节目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双赢效应。《艺术人生》的宗旨是:拾起人生记忆的碎片,感怀人生难忘的瞬间,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嘉宾和观众在主持人理性的引导下释放情感,让感情自然地流露。不同于普通的明星访谈,《艺术人生》更加着重文化内涵。在演播室,明星和观众零距离接触,真实地记录了每一位名人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以及他们坚定的人生理念和艺术追求,还有那些伴随着他们辉煌人生的实实在在的情感和故事。艺术家在生命过程中的感悟,让观众产生了共鸣。他们还原为本质意义上的普通人,经历着普通人的痛苦、挫折、抗争和奋斗。正是作为普通人的明星们的生命经历成为观众的人生参照,实现了人们情感共通的渴望。《艺术人生》记录并摹写了历史和岁月,留给未来一份有形可见的记忆。
1、真诚讲述,触摸人生心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品位也越来越丰富。今天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喜欢的明星和崇拜 的偶像。凡是来做节目的文艺工作者,他们诚恳的话语、激情的回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那些洒下无数汗水的幕后故事,都深深打动了观众。满足了电视观众走近明星、了解明星的愿望。
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拍摄记录片、照片的摄影家;开国大典时辛勤工作的书法家;大型舞剧《东方红》的文艺工作者;跟观众结下深厚感情的几代白毛女的扮演者;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新一代的明星陆毅、蒋雯丽、陈坤的深情讲述„„有些故事像镜子一样,审视着今天的生活。正是这些不计回报、真心付出的精神打动了今天的观众。在思考和沉淀的同时,《艺术人生》为记录这些曾经在艺术舞台上镌刻不朽印记的艺术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艺术人生》节目记录的不仅仅是舞台的辉煌,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艺术的精神和价值。
2、准确把握观众兴趣点
《艺术人生》的最大特色就是对嘉宾的选择,这些人都是文艺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名人。他们同观众一起探讨人生真谛,建构了灵魂和情感的交流氛围,准确地把握了观众的兴趣点。
在“非典”特别节目中,《艺术人生》邀请了一直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在毕淑敏真诚地讲述中,节目传递出乐观、坚强和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20世纪70年代香港文化独立意识上升,香港人的身份自主意识很强。随着97香港回归,内地观众对香港影视状况了解的愿望日益增强。电影《无间道》的成功,重新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英雄的渴望,展现了香港影片的悲剧气质和浪漫情怀。
《无间道》剧组做客《艺术人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导演刘伟强和麦兆辉谈到与内地演员的合作时表达了流畅顺利的情绪,这对两地演艺界进一步融洽创作有着很大的鼓舞,为两地艺术界搭建了互通的平台。
在国庆五十五周年之际,《艺术人生》及时地将五十五年前参加开国大典的老一辈艺术工作者请到演播室,激情回忆当年终生难忘的场景,使观众由衷地感受到祖国今天繁荣昌盛的欢欣和喜悦,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和观众的兴趣点。
二、戏剧元素的独特运用,层层递进呈现主题。
如果日常生活的经验是包涵在艺术过程中的,如何区分哪些审美过程是我们所称的“艺术”,哪些又不是呢?是不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曾经拥有的每一个知觉的经历,都是艺术呢?不。普通的日常生活经历可能充满了疑惑,但它们不是艺术——在任何情况下都暂且不是。但它们具有潜力,那种可以被我们称之为艺术的作为美学交流过程的原素材的潜力。而《艺术人生》要做的,就是整个制作群体要在媒体传播中为了受众感知、组织、澄清、强化并读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的特定情形,使所有的感知事件组合在一起产生重要的媒体经历;同时,将光线、空间、时间、运动及声音与其情境互动,制造出最终的交流效果。在情境的框架中,我们可以从生活的任何方面来获取美的经历。通过赋予一个即便是相对平凡的景物线条和结构,一个艺术家就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其中内在的美。哲学家欧文.埃德曼强调艺术与生活紧密相关,他认为艺术并不仅仅与雕塑、绘画、交响乐有关,同时还是理解自身生活状态并将其转化为最有趣最绝妙东西的智慧过程。
再现是“真实”世界里一些事物的一种映象、类似物或复制品。它可以是以一定方式被再现或改编成媒介代码的物、人、集团或事件。通过一个既定文本,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媒介的作用。那些用磁带、磁盘、胶片和电视再现的事物,与我们经验中的真实极为相近。电视在某种层面上,用类似于我们通过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感受,解释经验的方式再现现实世界。
1、运用道具参与结构,营造逼真的现场气氛。
《艺术人生》运用戏剧创作的手法,增加了节目的精彩程度。比如《刘欢专辑》中就体现出这一点。
随着灯光亮起来,主持人和刘欢走上台。台上的布置是一张旧的桌子,两张有靠背的木制凳子,两只带把的白瓷缸,一只竹编暖水瓶。那只写着建厂三十周年的杯子似乎足以引起人们怀旧的情感。刘欢在新专辑中演唱的歌声渐渐响起,在歌声中,他微笑着走上台。所有的道具在今天看来已经在生活中远去,每一个奏响的音符似乎都在敲打着回忆。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让前来做客的刘欢倍感亲切,自然而然地回归到灿烂光辉背后的真实。主持人融入其中,一起弹玻璃珠,滚铁环,俨然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随着刘欢少年时代的老师、朋友还有妻子的陆续上台和讲述,流淌的时间卷轴徐徐展开,熟悉的音乐伴随着大屏幕的画面混入:刘欢年少时曾经欢笑玩耍的胡同;今天已经白发苍苍的恩师的亲切话语;水均益、崔永元、那英等同龄人在唱片首发式上寄语的闪回出现在大屏幕上。那些曾经打动了一代人的音乐在人生的路途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这期节目是在2003年4月15日录制的,当时整个北京即将进入非典最严重的时期。非典给很多人带来了更多时间的自省和思考,也重新有了机会回味曾经的生命沉淀。刘欢恰逢这个时期经历着和每个普通人共同的处境,平民化的视角,展示了生活化的真实。那些经久传唱的老歌以轻缓的节奏和配器展现,就像春雨过后的一缕微风拂过焦虑忙碌的心情。整集节目好像是一曲旋律悠扬的MTV,视听语言流畅而讲究,仿佛岁月的曼陀铃,在艺术的舞台上轻轻弹拨。2、分幕的结构方式传达流畅的视觉效果。
除了道具的运用,《艺术人生》还借用了类似舞台剧的分幕的结构方式,保证了叙述的集中和流畅。
《张艺谋专辑》就充分运用了分幕的结构方式进行后期剪辑。从电影《英雄》当中的镜头、电影片场工作场景的频闪画面,到朱军的话外音已经响起,演播室的场景才迟迟出现。犹如舞台的大幕慢慢拉开,表演者登场。节目七分钟四十五秒,第一幕,对张艺谋故乡西安及其成长环境的介绍,用滤光镜作出的怀旧效果,黑底白色的字幕;十五分三十秒,第二幕,对张艺谋早期工作单位咸阳棉纺八厂和当时一个阶段摄影作品的回忆,递进式地延续了前面的话题;二十三分二十秒,第三幕,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主题音乐响起,《黄土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中的代表性镜头相继出现,将访谈时提到的张艺谋二十多年的从影经历贯穿起来,达到情绪的高潮;三十分钟,第四幕,电影《英雄》中无名势如破竹的镜头——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对张艺谋和《英雄》拍摄的回忆,张艺谋的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三十八分钟,升格,演播室的场景以黑白色调出现,背景音乐响起,访谈在舒缓浓情的基调中缓缓落幕。
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谈话是不间断的。主持人按照策划的构思对现场话题进行引导和过渡。后期制作时,编导将围绕人物的表现重点进行剪辑。经过剪辑,谈话被分成若干“幕”,幕间以字幕、背景介绍或片花间隔,最终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总体结构,幕与幕之间自然起承转合,同时弥补了录制现场的缺憾。
3、细节捕捉的人文关怀。
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的画面第一性。画面的具体、逼真、生动、感性是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艺术人生》节目对细节的刻画起到了点题、深化和渲染的作用,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宽泛、物化到了具体的人物上。
在《德德玛专辑》里,节目捕捉了她大运动量爬楼梯时艰难迈步的双脚;用不听使唤的手执著地练习拣豆子的动作细节,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让观众看到了一位性格坚强、努力抗争、立志重返舞台的民族歌唱家。
当主持人出其不意地拿出德德玛几十年前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时的学籍资料;章子怡意外地见到自己启蒙老师时的惊讶的神情等等,都成为观众记忆犹新的亮点。
节目的细节创作始终遵循着力量源于真实的原则。《无间道》专题中,高调光和低反差的照明的运用使整个场景有着充足的亮度,深蓝色的背景营造了深沉的情绪氛围,这种较为特殊的环境建构让节目在外观上比较有质感,模仿星光大道的预示性灯光营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感受和情绪。陈慧琳最先走上舞台,主持人用抛砖引玉的提问方式让她把其余的剧组人员一一介绍登场,有节奏的灯光和鼓点使场内的气氛的富有激情。
三、营造美的情感节奏和视觉节奏,让典雅和谐融入心灵。
1、情感节奏的想象力度 熟悉《艺术人生》的人一定能够感觉到,在每期节目的整个访谈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背景音乐。我们知道,在电视节目当中,音乐的运用往往具有强烈的超离现实的作用。当音乐响起,所有的谈话内容都已经是艺术的,同时将观众融入色彩和灯光营造的舞台情境当中,浑然忘我。这些非文字、非外延的表现性音乐,不留痕迹地制造了一个超叙事空间,创造了空间的深度。所有的音乐并不仅仅来自演播室现场的乐队,在导播间里,四轨声音同时进行切换,其中就有一轨是事先录制好的音乐,随时切换到演播室的声道。
电视是一种在空间里展开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如何把现场空间、屏幕空间和叙事空间形态复合在一起,更加完美地展现现实空间的影像,是更多电视栏目创作的主旨。贝拉·巴拉兹说:“光线或阴影可以从画外投入画框内„声音则不然,周围的各种声音不可避免地会侵入特写,声音是不能硬加排斥的。”
2、感知持续时间的把握力度
在每一位艺术家的访谈中,都可以看到他们过去作品的精彩片段。对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扮演者荒木由美子的访谈,当观众非常熟悉的镜头在大屏幕上出现,荒木和台下的一百多名观众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导播室里,执行导演同时对现场的四个摄像机位进行及时灵活的场面调度和画面切换,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后创造新的再现空间。在这种精心设置的倒叙里,故事的因果时间矢量被对过去事件的叙述打断,可以使低能量事件变得极富戏剧效果并令人投入。有时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比我们所能够顾及到观看的要多的多。当一组多视点的镜头剪辑在一起,这种快速的视觉冲击增强了事件密度和经历强度。在屏幕事件牢牢依附着媒体的前提下,客观和主观时间矢量都向媒体操控开放,节目对情感进行重新编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高强度的纵向矢量。
虽然我们借助时钟来安排生活,但实际上更多地通过所做事情的质量来经历时间。我们看钟表,我们经历时间。客观钟表时间与主观心理时间的主要不同是钟表以数量测量,主观时间则以质量感知和经历测量。由于主观时间是以质量衡量的,我们用这个时间概念来表达对事件的相对投入,以及相对的时间意识。那么,对于《艺术人生》一个录制播出的节目来说,现场录制时间和制作后播出的时间几乎完全不同。这就要求电视机前的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和现场录制时有相近或相同的情感体验。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越投入某事件,其持续时间就显得越短;越不投入,事件持续的时间就显得越长。一个按时结束的五十分钟的报告可能显得永无休止,对于同样五十分钟的《艺术人生》,如何才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的是永恒的瞬间,甚至是完全投入时的无限永久而不厌倦呢?
在《冰山上的来客专辑》中,扮演古兰丹牡、连长等剧组成员回忆起当年拍摄时的情景,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谱写的主题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演播室响起,动人的旋律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时的岁月,心情格外激动。
这种情绪同时也感染了台下的观众,从而实现了主观感知时间飞逝的效果。这使得观众似乎感觉到电视传播的事件和实际的客观时间相同,其主观矢量时间也与实际事件相似。节目模仿并制造了现场直播节目所能达到的静观效应,尽可能地降低了媒体的干扰。
生活的日常经验以足够的证据表明,时间正在无情地向前推移,从现在之前的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流动是不可逆的。照片、影片、录像带和文字记载了过去,然而,意识却无法精确地冻结现在,使它成为连续中一个特定的瞬间。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时间,但是却处于感知的把握之外,仿佛永远失落在“还没有”和“已经”之间。它不再是位于横向时间连续上的一个数量,一个地址,而是一种质量。由此看来,人们可能偶尔地在极端感情状况下,如排山倒海的爱或恐惧中经历时间的零界点。极具矛盾的,每一个这种失去的时间的瞬间都包涵了永恒。这有些像十五世纪以前,圣.奥古斯汀提到的过去事物的现在(PRESENT OF THINGS PAST)、现在事物的现在(PRESENT OF THINGS PRESENT)和未来事物的现在(PRESENT OF THINGS FUTURE)。《艺术人生》正是希望通过澄清和强化原始事件,在对主观时间矢量的操控过程中创造永恒。3、视觉节奏的情境力度
很像音乐,操控灯光也可以产生非常直观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感,并营造情绪和氛围。《艺术人生》是在演播室录制的节目,所以整个过程都是在人工光线的操控下决定的。光影、色彩、质感、强度、色温、色调和影调的总体设计,是表现时空、情绪、人物性格和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主持人、嘉宾、场下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同时传达着整个节目过程中的信息、形象、情绪、气氛、态度和意义。
比如在《无间道》一期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主持人和黎明在同一场景的景别切换,中近景和全景镜头使用较多,近景和特写镜头多用高于视平线的光位,光线分布均匀,充足,凸现融洽平和的环境效果。节目大量使用表述整个事件视角的细节特写镜头。创造了鼓励观众在头脑中将归纳性镜头序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的目的。这种归纳方式相对于较小的电视屏幕是非常理想的。在电视节目中,一个减小事件能量的有效方法就是由特写拉出成为一个远景镜头,从而使观众感受到事件的全面的冲击力。
电视节目的画面造型元素和摄影造型手段承载着内在和情感和意义。在画面的空间布局中,要求在点、线、形、色、明暗、虚实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对比,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剪辑。在画面时值较长,画面动感较强的镜头中,视觉节奏的营造是通过画面中各种元素和手段及形成的影像形态在一个镜头内的时间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来实现。这种相似的画面元素和手段运用及影像形态的特点在镜头中的单位时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次数越多,画面的视觉节奏感就越强。
在《无间道》剧组成员走进演播室大厅的时候,借助嘉宾的视线一致,将不同演员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将每个入场人物在紧凑的节奏里给观众一个清晰的交代,同时把人物细致的表情和特定瞬间的心理活动的表情传达给观众。几组相同的全景——近景——特写的平行剪辑,借助人物视线交代空间视点,保证了空间的完整、统一和真实感。希望《艺术人生》能够进一步做深做细,使人生艺术的拓片描摹更臻完美。
第三篇: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名称,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主持人是朱军,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作为一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的成功之道并不仅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还在于它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
《艺术人生》追求“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以人文关怀的视角,与演艺明星共同分享人生故事和心路历程。
第一层幕后,是明星们的幕后,朱军把他们的艺术装饰卸除,让我们看艺术背后的他们的人生故事。第二层幕后,是《艺术人生》节目本身的幕后,编者把演播室的道具撤除,让我们看演播背后策划和编导的故事。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2000年12月22日晚9点,《艺术人生》第一次亮相,收视率就位居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的第二位。用该栏目的制片人王峥的 话说,“《艺术人生》没有成长期,它从一开播就直接进入了成熟期。”《艺术人生》开播至今已经快十年的时间。在这近十年的时间内,童安格、蔡琴、彭丽媛、关牧村、刘欢、陈凯歌、谢晋、蒋雯丽、潘虹、秦怡等等400多位文艺界明星走进了演播室,收视率一直名列央视综艺频道前茅。《艺术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 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其实是一种叙事艺术,《艺术人生》节目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独特的叙事视角设计和叙事要素的巧妙组合。
第四篇:音乐艺术人生
音乐·艺术·人生
——仰天湖小学管乐队音乐会观感
四甲班骆静宜妈妈
这次音乐会给我们这些“土豹子”家长带来了一次震撼的心灵洗礼。孩子们小小年纪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却是如此之深,令人叹服!这是一场音乐会,也是一次传播美的旅行,音乐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
一个生命从诞生开始,父母亲的期盼也就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亲的心愿。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漫长的,这样的一生,要么繁华似锦,要么穷困潦倒,要么功成名就,要么碌碌无为,终老一生。
音乐成就天才,的确如此:李四光,地质学家,音乐爱好者,我国第一首自创的小提琴曲《行路难》便是他留学英国时期的作品;航天之父钱学森,音乐爱好者,他的《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讲述了他对音乐一生的感受: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水稻之父袁隆平,音乐爱好者,敢做人家不敢想的,没有艺术的灵感是很难做到的;科学狂人爱因斯坦,音乐爱好者,他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音符加数学公式,就是真正完整的“世界”。我的科学成就,许多就是受音乐启发得来的。
优美和谐的音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谁也无法准确估量,但是能陶冶情操,培养优良性格却是大家都认可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古人非常注重音乐教育,两千多年前的《孝经》中就说要用音乐去教育,让心变得优雅。国外很多科学家认为,利用和谐的古典音乐来开发大脑潜能,使人变得聪明。
知识是简单的,心灵是很难的事,聆听优美和谐的音乐对我们的一生非常重要。本人也很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也是希望她能够成为音乐爱好者,能在快乐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最后引用一句话送给大家: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学习更有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爱好者。
第五篇:艺术人生策划案
第二阶段前期准备
对选题作品的熟知程度决定着对选题的深层挖掘和再提炼。因此,对嘉宾和其作品的了解已经成为《艺术人生》每位编导的“必修课”。为了进一步了解赵本山,我们观看了他的所有作品,包括二人转、小品、电视剧等,主创人员们利用业余时间重读、重看这些。在观看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赵本山,并确定了本山本色这样的题目,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还原观众一个真实的赵本山。同时前期的采访也开始了,我们会找到赵本山的一些亲朋好友来讲述他们眼中平常的赵本山,并着重家庭采访。我们认为对于观众来说,赵本山舞台上的表现已经不用再说了,所以我们决定把重点放在生活中的赵本山上,平时的赵本山是什么样的,重点会放在他和他的一对龙凤胎孩子和家人身上,以及在去年出任辽宁足球俱乐部董事长这件事上,突出个人魅力。这个时候,编导会将所了解到的嘉宾故事讲述给主持人和策划,然后再针对具体的人生故事进行分析、策划。这个阶段是我们再一次捕捉作观众的第一兴趣感,即到底嘉宾身上有怎样的故事和细节打动、吸引了我们。为了让赵本山更好的体现他的本色,我们决定把他的一些父老乡亲及龙凤胎儿女都请到现场,让乡亲们和赵本山一起表演二人转,希望借此增加现场的欢乐感并最终确定以时间为总顺序来开展这期节目。
第三个阶段 节目策划案实施
节目例行的演播室及人员,主持人朱军,现场观众,嘉宾。
1、播放赵本山小品中最经典的部分引出赵本山上场。
2、主持人和赵本山聊近况,并从最初怎样走上艺术道路说起。(看最初赵表演的带子。)
3、表演小品《观灯》火了之后,怎样走上春晚的。这期间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及采访。
4、近两年,开办本山艺术学校及涉足足球后的感想。
5、艺术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有了一对儿女后的感悟,并把孩子请到现场,对爸爸的评价。
6、家乡父老的祝愿,赵本山和乡亲们一起唱二人转,高潮,结束。
书名:<电视节目策划学>
【目录】
第一章电视策划概要
第一节电视策划的界定、意义与方法
一、电视策划的界定
二、电视策划的意义
三、电视策划的方法
第二节电视策划:节目—栏目—频道
一、电视节目策划:精品化观念
二、电视栏目策划:个性化观念
三、电视频道策划:专业化观念
第二章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第一节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一、电视新闻的界定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第二节现代电视新闻观念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第三节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一、选题策划
二、采访策划
三、嘉宾策划
四、编排与播出策划
五、报道形式策划
第四节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含义及分类
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
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第三章电视谈话节目策划
第一节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分类与意义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二、电视谈话节目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的意义
第二节选题的策划
一、确定选题
二、策划人员调研
三、确定话题的价值趋向和谈话脉络
第三节嘉宾与观众的选择与设计
一、嘉宾的选择
二、观众的选择
第四节现场谈话的设计
一、谈话路径
二、谈话现场的设计
三、影像资料的运用
四、背景介绍
五、策划案本的要求
第五节策划个案例析
一、《实话实话》背景与文案
二、《艺术人生》背景与文案
第四章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策划
第一节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与分类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
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分类
第二节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设计
一、模式(版式)
二、单元
三、元素
第三节电视综艺娱乐栏目改版
一、调整板块
二、改进环节
三、增加元素/手段
第四节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特别策划
一、主题策划
二、特别策划
三、系列策划
第五节电视综艺晚会策划
一、电视综艺晚会:特点与分类
二、电视晚会创意策划
三、电视晚会节目策划
第五章电视剧策划
第一节电视剧策划的界定
一、电视剧策划的界定
二、电视剧策划的流程
第二节电视剧策划的运作机制
一、电视剧策划的运作机制——制片人制
二、影响电视剧策划的若干因素
第三节电视剧策划之一——剧本策划
一、剧本的来源
二、剧本策划的步骤
三、题材选择的策略
四、剧本价值的判断标准
五、剧本的长度及其要求
第四节电视剧策划之二——市场策划
一、投资模式与融资渠道
二、成本预算与预期收益
三、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
四、市场策划与收视率
第五节电视剧策划之三——制作策划
一、剧组管理
二、过程控制
第六节电视剧策划之四——营销策划
一、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与电视剧营销
二、宣传策划
三、发行策划
第六章电视广告策划
第一节电视广告策划的界定与作用
一、电视广告策划的界定
二、电视广告策划的作用
第二节电视广告的分类与特性
一、电视广告的分类
二、电视广告的特性
第三节电视广告的定位
第四节电视广告创意思维
一、电视广告的创意原则
二、电视广告创意的过程及思考方法
第五节电视广告的表现方式
第六节电视广告的发布
一、媒体选择
二、时机选择
三、群体选择
四、方式选择
第七节隐性电视广告的策划
一、隐性广告及其投放模式
二、隐性广告的常见样式
三、隐性电视广告的特点
第七章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第一节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内涵与外延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基本原则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目标
第二节选择与打造
一、选拔途径
二、形象定位
三、运作须知
第三节培养与提升
一、个性化培育
二、主体性建立
三、整体性提升
四、管理与制约
第四节营销与推广
一、营销与推广的必要性
二、营销与推广的可行性
三、营销与推广的效应
第五节典型个案例析
一、《非常61》之李咏(个体篇)
二、凤凰卫视之主持人(群体篇)后记